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探戈》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探戈》经典影评10篇

2018-01-10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探戈》经典影评10篇

  《探戈》是一部由萨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波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探戈》影评(一):循环人生本质

  八分钟的短篇,不断循环,渐次出现

  这让我想到了那日在高中操场上边在阳光下慢跑边听《波莱罗舞曲》的渐强的节奏。但不同于后者的幸福感,这首探戈的基调却是更加严肃,暗喻人生,让人深思。

  当第一小男孩重复拿球,同时第二个妇人出现抱着小孩不断进出,重复并叠加的意图就非常明显了。期待在于后面会出现怎样的人,做着什么事。但到后面一大群人拥挤在一起,我逐渐分不清,乃至忘了关注新出现的人物。看似乱哄哄的一群人,却又是明明那么和谐,做爱、吃饭、穿衣、喂奶、摔倒、下班。喘息、哀嚎、啼哭、脚步、追逐,伴随着探戈简单奇妙的节奏,间或夹杂着管乐低沉的合奏,并非愉悦,却终于止于女人抱起皮球的一刹那,那是平行世界的交汇。

  这样看来,我似乎并不爱这个结局。前面的重复叠加像是一个哲学隐喻,神秘又往复,(这让我想到了那永远走不到尽头首尾相连的阶梯),却在最后被迫戛然而止,太过人为。

  我重新开始检视起我的周边。一样的我穿着一尘不变得衣服,站在由相同白色马赛克铺的厕所里。抬头看,看到白色的管道蜿蜒在我的上方,还有一盏黄色的小灯泡在明亮的白光下并不突兀。重复,明明是无聊得会杀死人,却因为叠加的重复,好像可以让人忍受。正如这部片子,明示了人单循往复,逐渐递加,看似独特,却不也是一步步都好像被默默且冥冥地被规划好了吗?女人抱起球的一刹那,是不是顿悟了这循环,遂把球抱出房间离开困局呢?只是这困局的结束,也是作者的施舍,是作者人为的。

  身处于困局的我看着这困局,好像也有了某种循环的意义。每次回去都让我对他们重复的生活方式感到乏味,最后自己也是安于那重复的安宁中,最多加点愉悦的玩乐。果然还是完全跳出,换个新环境,自己好像也全新了。

  不过,正好像那个女人手上还是抱着那个球一样,我本身带着循环的记忆。从台湾回来,就好像循环的我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台湾的日常生活不也是逐渐趋于循环吗?这就好像我小学时爱画的那些个像蚊香般旋转的球,用一笔把它们连在一起,当我觉得旋转得差不多了,就换一下方向,接着旋转,如此循环。

  果然,循环才是人生的本质啊。

  《探戈》影评(二):探戈的隐喻

  探戈是种怪异舞蹈,舞者并不总是相互面对,而是表现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冷冰冰严肃的表情更缺乏眼神交流双方既是在舞蹈同时又保持一种独立姿态。据说探戈最初是情人之间的秘密舞蹈,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暧昧隐晦的表达方式,舞者在舞蹈之外存在着似有似无的另一种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这部影片所隐喻的。

  影片将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发生的生活情景片段并置在一起,每个单独的情景中每个人各行其是与其他情景并行不悖相安无事表面上混乱却又秩序井然,这种并置产生一种韵律,就像音乐中的不同乐器旋律的叠加,就像不同舞者身体语言的并置。作为情景或个人的个体,在刻意制造出来的时间顺序中依次出现,从单一到众多,从简单到复杂,已经形成了一种暧昧的影像语言。但如同探戈一样,这种联系是在似有似无之间。

  那么这种联系是什么呢?

  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真实关联性并不重要,也就是说那些人和事件之间是否存在确实的联系并不重要,是不是同一个人,那些人之间有无亲属关系都不重要。影片的叙述顺序也不重要,也就是说并不一定要根据真实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出现,这种逻辑性是不重要的。这种联系的关键在于它既是个人的又是普遍性的,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些事件都是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过的,它代表了一个人一生中众多生活片段之间的联系。一个人的生命就是由这些片段组成的,每一个生命片段都是由“我”亲自参与发生,但是当他们成为记忆(或可能性)时它又是“非我”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记忆(或想象)中通过片段存在,那个参与的“自我”已经客观化。这个客观的“自我”同时有了普遍性,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比如那些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些瞬间和经历。

  既然那些情景作为记忆或想象存在,所以又是共时的。在记忆中时间仅仅是作为线索存在,我们的记忆是整体性的混沌。每件事情每个情景都埋藏在记忆中,它们既共同影响着我们的自我意识,又像和弦一样可以作为单独的片段被单独提取出来,就像影片中表现的混沌与秩序一样。

  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曲音乐,一段舞蹈。这部短片只是把那些共同的情景通过影像语言共置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离奇的表现方式正是抽去了时间性和逻辑性,从而直观的唤起我们对生命的全部记忆与想象。

  《探戈》影评(三):发条一样的社会

  神短片啊~该片在每个人时间上的节奏和空间上的结构安排的极其完美,没有人出现在相同的时间,也没有人重叠在相同的空间。最后即使全体人出现了后,也依然没有哪个人被遮挡住,每一个人所要做的事情都一览无余

  这是这间小屋看起来像一个起居室,有床有饭桌有衣柜说明了这应该是在某个家中,简单的布置又让人感觉到这应该是一个出租房。前前后后有不同的人租过这个房间。所以不难明白为何在这个房间的时空里出现了如此多的人,却没有任何两组人有任何的交流(回房间啪啪啪的俩男女算一组人)。

  再细致的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房间里发生的事情大多都并非太“正能量”的,修理、更换、出去约会前的准备、啪啪、喂奶、偷东西、拿东西。有一种巴尔扎克的底层人民的百科全书般的写实。让人既有一种人很虚无很渺小感觉(因为人仅仅存在于某个片段某个角落没能影响环境也没能影响他人)。又让人觉得人是平等而实在的(身份地位再怎么不一样,人也终究只能存在于某一时间某一空间,时空换了也就没留下任何痕迹了)

  最后说一下结尾,结尾是唯一不同时空的人交织在一起的一刻,而且仅仅通过一个球而已,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碰面,这也恰恰体现了人的历史由物来传承,只有物(那个球)能向后人证明前人存在的痕迹~

  《探戈》影评(四):上帝的眼中

  声明:此评论为整理各位豆瓣短评而来。希望有助需要的人理解此片。

  一间房子,三扇门,一展窗,一群人,一曲tango。时空拆分与叠加。节奏明快,像一段舞蹈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到简单,每个人都是一个平行宇宙,在各自的运行轨迹内运转,相加就是一条完美的流水线作业

  这是198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十几个人物做着各自的事情,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完成后,则在加入一个新的人物的同时,以前的人们也在不停的循环往复的重复进行着和以前同样的事。房子里平行而又紧密连接的人物影像慢慢重叠在一个时间点,固定的空间,流淌的时间,平行重叠精彩之极~高潮时最多有23人同时出现,眼花缭乱,却无重叠,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力令人叹为观止。这部片子最厉害地方在于如何设计每个人的路线和循环周期,防止同一位置上同时出现两个人和发生逻辑错误。把历时性的事件,以共时的方式,安排在同一个画面空间里,达至超时空体的想象呈现。

  每个生命在踏着同样的探戈旋律走进这个世界,会有着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人生轨迹,但终归对于这个亘古不变的宇宙而言,我们都只是时间的过客,匆匆而去。从生到死终会归于平静。在这个小房间里,人们来来去去,大家都是过客。就像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的人类一样,终有一天,大家都会离开,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也带不走……其他一切都会烟消云散,躺在这儿的东西却持久不变。我们一生都在一间房子里,接踵交错。离得再近也无非是各行其道,单行道。最终还不是又回到最初,归零的空房间。

  《探戈》影评(五):瞬间停顿之舞

  本文由陈矮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陈映电影工作

  ID:YingFilmAtelier

  ————————————————

  最近院线上映的《降临》,好多人在聊,矮哥也兴致勃勃跑去看,结果看得一愣一愣的。贼高深!我逛了一遍影评区,看到有 “语言学科幻片” 以及 “环形思维科幻片” 等不明觉厉的前卫词汇,这都是什么鬼。

  有预知未来能力是不是件好事儿?当片中女主角通过掌握外星语言习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时,她第一时间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女儿因病早夭的悲伤景象。预知到这样的未来确实不太有趣。但如果我们看见10年之后的自己站在游轮甲板上,喝红酒,吹海风,引颈长歌,那样的话预知未来则无疑是件好事儿。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未来” 原本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后的事情,用的还是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去衡量。这就让我感到可疑,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就是如此这般操作的 —— 那些重要的事情,我们会记得比较清楚;那些琐碎重复的事情,我们就会忘掉;而有一些过于沉重难以启齿的经历,我们的大脑甚至会不知不觉将其压抑住 —— 我要说的是,记忆并不十分可信,受到我们意识的控制,如果预知未来也是这么搞,那就也不可信。既然不可信,那还预知个毛线?

  不过今天矮哥要谈的不是《降临》,而是另一部稀奇古怪的动画短片,名叫《探戈》。这部片子全长只有8分11秒,单一场景、固定镜头、没有任何剪辑,却穿梭了整整36重时间。关于未来究竟是怎样的,《探戈》给出了不太一样的景象。

  顺带一提,《探戈》创作于1981年,并于两年后拿下了第5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探戈》影评(六):探戈与安迪沃霍尔

  这个片子只是一道很好的关于人内心外界关系的哲学思考题,称不上什么好电影。难道所有能引起思考的东西都能叫做艺术品?

  片子近似安迪沃霍尔早期的绘画和海报作品 ,首先是色调和画面,画面低劣,影响模糊,与沃霍尔的印刷品类似,呆板、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

  其次,内容,安迪沃霍尔喜欢大量的重复,比如梦露头像、可乐瓶子,而本片中同样出现了一群看似不同外表相同灵魂的人,在房间里重复着无意识、无聊、无节奏的日常动作

  再次,手法。沃霍尔常把一些毫无关联的东西进行拼贴有点达达主义的意味,电影也用到了这点。各种人物与时间在同一空间里重叠。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被导演像剪报一样拼贴一起。

  最后再说背景乐。探戈舞曲,众所周知节奏感非常强,进退、快慢变化丰富。急促的乐曲正是导演的画布,演员们的表演就是内容;演员的无节奏无聊的动作与曲子形成尖锐的对照。所以我想说这不是豆瓣里有些人评论的“人生之舞”,如果是,也是对人生的反讽。

  这道考题的答案也简单,无非要求观众觉察到当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人类内心情感是什么冷漠空虚距离……

  《探戈》影评(七):人生就像一段舞曲

  8分钟的短片从安静到噪杂,看似无须,但却井井有条。似乎一般人都看不懂故事在述说什么。我看了几遍,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从安静到噪杂,过程似乎连我们自己也觉得糊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时空却做着不同的事,但彼此不重合,井然有序。时间在延续,而一切的一切终究都会归为平静。就好像人类来过这个星球最终离开,在宇宙137亿年的时间里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我们毕竟只是沧海一粟。在过往的一百年里,人类总是把自己虚构的过于伟大,不要高估了自己。

  人生就像一段舞曲,跌宕起伏,有潮起潮落,直至一切都结束。

  《探戈》影评(八):无聊是扯淡的导火索

  空空的房间 从最初的原点到最后的结束。

  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

  然而这句话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感和无奈 更多的是一份释怀和坦然,也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要名垂青史的鸿鹄之志 只奢求在有生之年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于在乎的人的记忆力里保有一份不朽吧。那么这种消失恰恰是对生命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的最好的封存吧···

  于是很庆幸能生活在这个由逻辑主宰的世界里 以致我们在消逝之前 还能有条不紊的经营自己的独家记忆 用这份轻微 让这个世界变的更有诗意一些。

  一直挺喜欢这句话:喜欢在水中写字 一边记载 一边消失。也许最后我们并不能留下什么 至少在没有返程的生命里 我们拥有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

  《探戈》影评(九):重复重复再重复

  初看本片,会很几分莫名。男孩不停地把球扔进屋内,捡球,离开,再把球扔进屋内,不断往复。与此同时,屋内不断有新人物涌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大概无语了几分钟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人虽然同在一间屋子里,但是各自行进的路线却是不相矛盾的。真是绝妙的计算,每个人做着自己的事情,却互不影响,好像其他人都不存在一样,确实够牛B。

  看到两种解读,一种是说片子其实反映了一个人(一家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个片段,只是把他们叠加了起来,并放在了同一个空间里。有豆友甚至还想出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佩服……另一种我很喜欢的解读是,时间是流动的,空间是不变的。这些人物所做的事情,都在曾在这一空间内发生过的,只是时空不同罢了。

  到底谁对谁错,其实并不重要,看着有意思就行。不过有个小瑕疵,就是裸女上床的时候,包婴儿的布会提前出现。不过作为一部老片,现在看来还是有让人惊艳的地方。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在课间休息时放这部短片。

  9.9.27晚写于A017

  《探戈》影评(十):模式化的生活

  看着挺有意思的,每个人在这个房间里忙自己的事,单独看无联系,但是放在一起好像又有联系,一个人偷另一个人的包,一个人吃另一个人的饭。。。在这个房间每个人做着不同的事,在同一个空间,却似乎看不到彼此,在社会上,人们就是这样生活的,人与人没有沟通,冷漠,人们只会重复做自己的事,成为一种模式:没有目标,没有快乐,按部就班地做事。。。。这体现了波兰人对苏联体制的抗议。

  角色设计上,正像是人的一生,开头孩子的时候,影片中人很少,因为人在年幼时,心是纯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得不适应社会,被社会制度化,模式化。

  音乐,十分经典,而且影片几乎没有声音,只有在摔跤的时候,痛苦等时候才会发出声音,这也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敢于表达,敢于反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