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都铎王朝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都铎王朝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2 21:3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都铎王朝 第一季》经典观后感10篇

  《都铎王朝 第一季》是一部由克莱恩·唐纳利 / 布莱恩·柯克执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山姆·尼尔 / 杰瑞米·诺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一):历史就是大八卦

  作为一个学历史出身的人,我总说如果不是转而投奔了考古,我一定会选择世界史作为研究方向,尤其是世界古代,从希腊罗马一直到文艺复兴

  我最感兴趣时代就是亨利八世所处及其以后的那个时代,英雄与才子,暴君和小人交相辉映层出不穷,编织出如此让人目不暇接而又混乱不堪的历史,一切的成就背后都充斥着斗争、背叛、报复、欲望、奸淫以及乱伦,偏偏欧洲那些国家的领土又小得可以,谁推翻了谁,谁臣服了谁,谁又是谁的远房(或近房)亲戚,连死了个国王都要琢磨着从别国的贵族从拨拉出可能的血缘关系来,这一切一切的混乱交织在一起,造就如此混乱的局面,不过是一些只能活几年或几十年的人们在争来抢去,却为日后我们的观望和探究增添了层层迷网。

  说白了,我们只不过是在观望这些人的八卦,只要能够剥离出真相,就可以在这主干之外铺垫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塑造出我们所希望见到的那段历史。

  很佩服HBO拍摄的历史剧,精彩、到位、令人回味,连我这样只对温馨喜剧情有独钟的人也不知不觉被其更换了重口味,从《Rome》到《The Tudors》,看的不多,但却钦佩不已。

  这部片子里,亨利八世确实是个彻头彻尾的摇滚青年,和之前在纪录片中看到的那位肥胖的大叔截然不同,应该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吧,非常之能够理解。学历史的人总爱摆出一副自以为是表情来批判当今艺术作品中诸多的失真和歪曲,其实差矣,不过是供人消遣的东西,能让人在看过之后心满意足就已达天命了,何必事事都摆出如此认真的面孔来?

  所以我是带着娱乐的心态来看这些历史的八卦剧,所幸的是HBO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是惊喜重重。

  哪怕是其中暴力和露点的镜头够多,但至少够真实。当然,题外话一句,像亨利八世这样的君主,我是远远不敢给予肯定的评价的。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二):迷雾中的那个人----Thomas Cromwell其人

  电视剧《都铎王朝》的观众可能在第一季还没有特别关注Cromwell这个人。导演选择了一个反面形象演员,而编剧也把他塑造成一个善于钻营、趋炎附势的小人。但这个小人却最终成为亨利八世后期的权臣,并以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被铭记。

  2009年英国的Man Booker小说奖得奖小说《狼宫》(Wolf Hall),正是以Cromwell为主角,并以他的视角来解读亨利八世的这一段历史。史料告诉我们的Cromwell是这么一个人:出身于铁匠之家,从小善于打架斗狠,却又聪颖好学;少年离家出走,在欧洲多国流浪,当过雇佣军,跟着纺织品商贩学做生意,对银行业务(与当时商品贸易息息相关行业)也非常了解;精通法律拥有律师身份;后为红衣大主教Wolsey所用并加以器重。

  Cromwell之所以来到亨利八世身边,正是由于Wolsey的推荐,或是在帮Wolsey去国王那儿跑腿时开始。这一点,在历史上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解读的分叉在于Cromwell在来到亨利身边之后,是如《狼宫》小说中所刻画,不遗余力地帮助已经失宠的红衣主教争取权益;还是如《都铎王朝》电视剧中所演顺水推舟、投靠红衣主教的敌人Boleyn家族,对红衣主教之死视而不见甚至落井下石

  以Cromwell当时尚未显赫的身份,以他精明的为人,在历史潮流变化难料、权利斗争瞬息万变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立场没有任何官方或私人文献流传下来,并不出乎意料。于是六百年后我们如何来猜测、揣度他当年的心思,大约只能用两个方法

  方法一:唯结果论。在经过了围绕亨利八世离婚事件的权利斗争之后,Cromwell成为最后的赢家。甚至在暂时的胜利者Boleyn家族也随着Anne Boleyn的被斩首而沦陷后,仍然屹立不倒,可以推断他应该是唯君命是从,国王偏向谁他就支持谁,国王放弃谁他就放弃谁。因此可以推断他是个政治嗅觉敏锐、政治手段犀利的实用主义者,而不是纠结于“忠孝不能两全”的道德家。

  方法二:唯出身论。野草的生存能力肯定强于观赏类植物。因为野草的使命就是生存,而不是其它什么劳什子,比如说看起来比较美,闻起来比较香之类。像Thomas More这样出身世家、一心向佛(上帝)的人,可能会为信仰而折腰,但是像Cromwell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上来的人,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灵活的立场和更加灵活的身手,早就死了一千次了。

  综上所述,本人倾向于认同电视剧对Cromwell为人的塑造。但是也必须指出,他能够在几十年的政治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也有异禀过人之处,绝不是一般的小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到底,小人还是君子,伟人还是枭雄,纯粹是价值观的判断,而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全世界古今中外统一的度量工具

  迷雾中那个人消失早已在历史的烟尘中,而他深谋远虑或助权为虐的所为,造就了一个财库富有、王权强大的英国,从此后它将从偏居一隅的岛国,走向称霸欧洲之路,直至到日不落的辉煌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三):关于the Prince 的问题

  在第一季的第二集里,有一段亨利八世和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作者)泛舟湖上的画面,里面提到了一本书,我看的人人字幕版的,是这样翻译的:是一本叫王子的书,一个叫尼库洛·马切维尼亚的佛罗伦萨人写的。

  其实呢,这本“王子”的书,其英文名叫The Prince,如果按照普遍理解,确实是王子的意思,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按照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发行的版本说,是《君主论》,作者就是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在书的最后参考书目里,明确地列出了英国版本就叫做The Prince,所以剧里译作“王子”是不太准确的。

  就《君主论》的后记来看,这本书的中文译名还有《霸术》《纵横政治论》《君》,直译也好意译也罢,总比叫《王子》好吧?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四):天使恶魔---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

  亨利八世统治前期权倾朝野、一时无两的红衣大主教Wolsey因未能说服教皇同意亨利离婚而失势,进而成为宫廷权利斗争的牺牲品。最终亨利为了离婚、为了实现生出男性继承人的强烈愿望,在Cromwell的怂恿下,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浪潮之机,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自封为英国国教之首,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Cromwell成为亨利统治后期的权臣,而他所主张的新教也逐渐代替Wolsey等老派所代表的天主教成为英国的国教。英国国王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之首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由一个国王的离婚案件所引发的一个国家的宗教变革确实非常戏剧化,但是在这一戏剧化的演出中牺牲也是很惨烈的。英国宗教改革的斗争非常浓缩地体现在Wolsey, More和Cromwell三个人身上。当宗教改革刚刚从德国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天主教欧洲国家将其视为异端和最可怕敌人,予以残酷镇压。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在那些年据说烧死了成千上万的新教徒。在英国,红衣大主教Wolsey是个非常有智慧,也非常现实的人,他对世俗权力关心大大多于对宗教“纯洁性”的洁癖,对宗教改革者相对宽容。Wolsey死后,More 被任命为首相,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视新教为洪水猛兽和终极罪人,于是英国也开始把强硬的宗教改革者送上火刑架,不过More 烧死的人比其它天主教国家少多了,大概还在两位数以内。不幸的是,More的精神洁癖同样不允许他同意亨利的离婚诉求,见国王坚定地走上了与天主教廷决裂之不归路,More主动辞职,希望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More最终为了捍卫理想,拒绝承认亨利为英国国教之首而被处死。笑到最后的是出身贫贱、经历复杂、知道存活才是唯一目的的Cromwell。历史上有人认为他是坚定的新教徒,是英国新教的奠基人,认为他视More为死敌主要是宗教意见之争。但电视剧中很明显地弱化了他的宗教诉求,认为他是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小人,而新教对他而言,也只不过是他帮助亨利完成离婚,进而获得宠信并击败More成为第一要臣的一个工具。

  六百年历史硝烟散尽,在我们无神论的中国观众看来,什么天主教、新教,都是没有必要事情,而他们之间还要互相争吵,辩论到底谁是天使、谁是恶魔、谁才是一颗红心的基督徒更是丝毫没有必要的事情。同样的,本世纪那些穆斯林宗教狂热份子、那些自杀式人弹也是既莫名其妙又没有必要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在哀叹中国人缺乏信仰,但是当你读过欧洲历史上的宗教之争,当你到过西班牙南部那些美丽城市中不再有犹太人居住的犹太人区,你会发现,也许没有信仰并不比有信仰更加危险

  正如电视剧中Wolsey死前对上帝的自白:我难以请求你的宽恕,因为我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不可宽恕的;但我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人,真正邪恶的人是那些自以为离神更近的人。(I’m not an evil man. The real evil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mselves closer to the God.)

  http://echoineurope.com/blog/?p=6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五):看美剧学英文单词之《都铎王朝》French 的小三儿含义该如何解释?

  FBI Warning:本文纯属拉闲片扯咸蛋,且内容为限制级,不喜勿入,未满13岁儿童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同时,本人,仅以此文献给那些像我一样刻苦努力学习英文,并且致力于研究法国历史渊源的各位同仁们,并以此文共勉之:

  追忆大学时代,为刻苦努力学好英文,专门买了本朗文英语词典(其实是为了跟同学用英语骂人时候不吃亏),朗文词典专门有一个章节是讲骂人的词语的,率先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掌握这部分内容除了可以学会用英语骂人以外,其实还具有更实际意义,当你考察一本英语词典词条是否完备的时候,随便找几个骂人的词汇查查解释的是否详细,就知道这本词典好不好了,理解这些词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不能因为你看了穿靴子的猫,觉得这个动画片里的小猫猫很可爱,就管其他你喜欢的人也叫Pussy,因为从听着的角度理解起来完全可能跟你表达的意思天壤之别。再比如:我们的金鸡鞋油,翻译成英文也不能叫“golden Cock”一样,那就不是金鸡了,而是“金蛋子儿”了。虽然看朗文词典,对这些词汇有了不错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单词却有相当大程度的疑惑,这就是——French,大家知道这是法国,法国人的意思,但是除了以上解释之外,朗文英文词典里对于French还有一个小三儿含义,French同时也有“口jiao”的意思,如果死记硬背是可以记住的,但是不理解,这两个迥然不同的意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个French上,就像China这个单词,既是中国,又是瓷器,是因为以瓷器为特色代表了中国这个国家,那么French背后的历史含义是什么呢?像我们这么爱学习的好童鞋,也不能就这个问题去问老师,不然肯定会惨遭校园暴力,那问谁呢?没谁可问,所以苦于没有名师指点,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当时还没有百度百科啊,也没有美剧啊,所以据此来看,这有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这样爱学习的好童鞋的天才问题才能有完美的答案(同时又不被老师和家长抽鞋底)

  昨晚为了等洗澡水烧热,看了半集集《都铎王朝》(第一季,第二集),在第18分30开始的一分钟内解决了从当年遗留至今的疑问——French与“kou交”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实之前也略有提及,故事是这样的,英国国王在大主教的斡(wo,音读握)旋之下与法国国王签署“万世和平条约”,随从就表示,既然来了法国就应该入乡随俗啊(学习法国国王享受一下法国的淫乱体验),当晚英国国王睡前,由英国驻法国大使的女儿“玛丽”前来侍寝,英国国王对她说“我对你听闻很多,你已经来法国两年了,告诉我,你都学了哪些法国宫廷礼仪?”……,”玛丽童鞋答道“陛下,您允许吗?”,看到这里,还觉得这台词太突兀了吧,简直可以跟吴宇森《赤壁》的台词相媲美了,俩人都在前戏阶段了,突然开始讨论宫廷礼仪了,竟然还允许不允许的,难道要先朗诵一遍“三从四德”?,结果英国国王说“允许”之后,玛丽同学马上俯身低头以实际行动来了一段“口活”(此处画面由国王上半身视觉影像和您对他下半身的想象共同组成),至此这个困惑我这么多年的陈年旧问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可见,美剧就是美剧,其台词都是有历史渊源和考证的,就是比《赤壁》有文化,有底蕴,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French的这一小三儿含义的历史渊源大概是法国是这种“口腔体操”的最早发源地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因此这个French前两个众所周知的含义和这个小三含义具有了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所以造成了朗文词典对它三位一体的解释,都说法国是浪漫国度,据此,我们借鉴中国历史的二元考证法(史书+实证,本文即朗文词典+都铎王朝的历史还原影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French的小三儿含义最早是在法国这个浪漫国度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初步可以断定不晚于都铎王朝期间英法万世和平条约签署时间的前两年(因为这时候,玛丽已经在法国呆了两年了)

  时间有限,考据匆忙,难免有所遗漏,请各位英文学习者,历史考据者,各位美剧童鞋不吝指正,我洗澡去了,88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六):要好好学习呢

  其实是个历史盲。小时候需要学历史的那会儿全是死记硬背,可记性不好。考完试转天便全都忘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古代历史一丝兴趣也没有了。倒对外国的生出一点儿兴趣来,他们的历史,宗教,建筑,或许因为遥远而有那么点儿新奇和神秘吧。只是忘性依旧大,看过了,就忘记了。

  无论哪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似乎都能成为美国的影视题材,像花木兰,刚看的《我的父亲我的儿子》,这次的《都铎王朝》竟也是美剧,于是剧中人物少有英式口音,倒常蹦出点儿美式发音。

  也不知道这故事有多大戏说的成分,只是看上去蛮正经,就把它当作写实的来看了。最初我一直尝试要得一个明确的结论,对各个人物形成一个确切的看法,比如国王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他是否真爱他的妻子。可是却多次失败。一个迹象表明国王是个蠢材,过了一会儿他看上去又没那么蠢了。他似乎从骨子里痛恨皇后,而皇后相信他爱她也是一样坚定。最后只得放弃了这念头,不再给谁定性,接受了事情总有好有坏的事实。想想也是,对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并不能随便编个故事来塑造人物,而只能是把实际故事说出来而已。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七):爱情的姿态之君王之爱

  我是生活的滞后者,无论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同学一窝蜂的追《都铎王朝》的时候,我没有看。大家都在追新鲜的美剧的时候,我才开始看起来。对我来说,权力的争夺与较量没那么好看,错综复杂的爱情才让我感慨和无奈。

  推荐我看的朋友说她最爱中年的Henry,因为那个时候的他正值壮年,最成熟、最理智、最有力量。而我却爱年轻时的Henry,纵使那个时候的他冲动、莽撞、不成熟,却更真诚、更可爱。

  Henry一生有六个老婆,其实是有七个,只是其中有一个后来诡异的没有成为皇后而成为Henry名义上的义妹,地位仅次于王后和公主。

  Henry的第一任老婆是他哥哥的遗孀,她以处女身份嫁给Henry的。Henry之所以娶她是因为老国王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愿失去她的遗产。第一任王后凯瑟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强国西班牙的公主,她也是Henry历任王后中最优雅最高贵的一位。她给Henry生下了公主marry,也就是日后的玛丽一世。Henry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桩婚姻,因为他认为娶自己哥哥的老婆是不被上帝许可的,会因此遭到惩罚。这种罪恶感一直伴随他们的婚姻,在凯瑟琳一直生不出儿子之后不断发酵,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凯瑟琳的脸上少有笑容,她沉静的面孔,优雅的姿态无时无刻不透漏出母仪天下的威严,这种高贵让人无法不臣服,让人尊重。当初她孤身一人离开西班牙来到英格兰,毫无依靠,在尔虞我诈的宫廷里,对丈夫忠诚而坚定的爱是她内心的堡垒,是她所有力量的源泉。她其实是一个异常忍耐的女人,对于Henry的风流,她一直保持一个王后应有的克制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男人是永远也无法被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对Henry这种残暴而冷酷的人来说,虔诚的爱根本无法打动他。Henry跟凯瑟琳是政治婚姻,充满了利益的交换,这个陪伴他成长的大姐姐一般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婚姻,最终只是一种既成事实,他在抛弃她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犹豫和挣扎。

  安博林是Henry的第二任王后,她曾经是凯瑟琳的侍女。安博林的故事充分证明什么叫做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但是我最喜欢的仍然是安博林这个角色,我爱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她们不只有美貌,她们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灵魂。一开始安博林并不爱Henry,她接近他、诱惑他只是为了家族利益。历史上的安博林并不美貌,对于Henry这样极度沉迷美色的男人来说,她能够抓住Henry的心若干年,完全是因为她的个性与才智。电视剧里演安博林的女演员恰到好处的展示了安博林与众不同的魅力,她不美艳,却魅惑,聪明、狡黠、大胆让她与那个年代的女人又很大不同。在Henry的众多女人里,她是唯一敢跟Henry发生正面冲突的,但是她的刁蛮与骄纵最后也毁了她。最初她用欲擒故纵的手段让Henry无法自拔,后来又利用Henry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鼓动Henry废了凯瑟琳。最初,她那样让Henry着迷,他们的偷情简直是天雷勾地火,Henry对她的狂热在黑死病爆发的那段时间达到巅峰。Lady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聪明的,狡猾的,自负的,充满魅力的女人。当初她从凯瑟琳手里抢走Henry的时候根本没想过有自己也会有这样一天,被自己的侍女以同样的方式抢走自己的老公。Henry抛弃凯瑟琳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凯瑟琳生不出儿子,而Henry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他和安博林无比自然的相信,安博林是一定会为他生出儿子的。但似乎,越显而易见的事情,越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实现。安博林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这个被Henry和安博林所轻视的红头发的女孩就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英国的黄金时代。当然这些,长眠地下的Henry和安博林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了。Henry的失望显而易见,事实上,他对她的感情在近十年的宗教诉讼中已经被消磨太多,而当她承诺的为他生一个儿子的诺言一次次被打破,他对她的感情已经不剩下什么。这时候,被Henry称为此生挚爱的女人,简西摩出现了。简西摩是一个非常美貌的女人,她是安博林的侍女。二人的上位之路非常相似,简西摩背后也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家族,他们把自己的女儿送到Henry身边,诱惑他,企图让她成为王后,然后鸡犬升天。简西摩个性温和,有着天使般温柔善良的面孔,更关键的是她的美貌,她轻易就获得了Henry的心,更为讽刺的是,她借用安博林当初欲拒还迎的手段吊着Henry,让他更加着迷。Henry跟她的偷情就像当年和安博林的偷情如出一辙,只是这个时候安博林正怀着Henry的孩子。可是安博林却没有凯瑟琳当年的克制与忍耐,她的恃宠而骄让她在看见偷情的Henry时像一个泼妇般爆发了。她的哭闹并没有让Henry回心转意,反而让自己动了胎气而流产,并且流产的是一个男孩。当得知安博林流产的消息,Henry是那样的悲痛,但这并不是自责的悲痛,而是愤怒的悲痛,他对安博林怒吼到你毁了我的儿子。生不出儿子王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那个时候的安博林可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后果的严重。

  刚开始,我认为Henry是很爱安博林的,因为他为了她而力排众议废了跟了她十几年的皇后,甚至不惜与罗马教廷对抗,他为她坐上宗教法庭的的审判席,他让她当上自己的王后。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年的感情是那样热烈,那是狂热摧枯拉朽,似乎要毁灭世界。越强烈的东西,越容易腐败,越容易消逝。后来,当他决定要绞死安博林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那么爱她的,或者说,他的爱一直参杂太多的东西。我一直以为他为她付出那么多,是因为爱她,但是他不仅仅是为她而战斗,她利用了他与教会的矛盾,这成全了她也毁了她。后来,人们指责她偷情,人们希望杀死她的时候。Henry一开始的愤怒是真实的,他恨她爱的女人背叛了她。但是他那么聪明和理智,他未必不知道这一切是子虚乌有的陷害,但是他却愿意相信他被背叛了,因为她需要死,教会,罗马,错综复杂的权力角力让她必须死。当初他名义上为了她实际上为了自己而得罪的那些势力现在蠢蠢欲动,总要有人付出血的代价。她是一个不忠贞的女人,一个偷情的女人,一个生不出儿子的女人,所以,她应该去死。如果她死了,这一切就会终结。那些反对的力量会逐渐平息,总要有人成为替罪羊。

  刚开始,我以为他爱她,因为那是他年轻时那样热烈爱过的女人,但是后来我知道他并不那么爱她。凯瑟琳死后,他痛哭得像孩子一样,简西摩死后,他痛哭得像失去了生命。但是,安博林的死,他没有流下一滴眼泪。电视剧里的这一段拍得特别有张力。她被关在伦敦塔里,他与他的新欢在一起。对于处死她,他一开始犹豫,然后焦躁,然后愤怒,最后回归平静。安博林在死之前回顾她的一生,她比他更明白什么是爱。如果她最后能像最初一样把自己当做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如果她不爱他,她会是理智的,她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万劫不复的深渊。她爱他,于是就像所有国王身边的女人一样犯了傻。她去害凯瑟琳,她去害简西摩,她拼命想去生儿子,她却不知道,他们早已越来越远,对于一个国王来说,爱情去了和爱情来了一样自然。没有心就不会伤心。想要独占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最后注定悲剧,无论你曾经多么美丽,多么妖娆,无论他曾经多么宠溺,多么迷恋,都只是昙花一现。

  我想Henry是犹豫过,心痛过的,但是他的冷血、他的残暴,他对权势的渴望,让他宁愿毁掉自己爱过的女人。安博林被砍头后Henry让人杀了湖面上那一对恩爱的天鹅,他残酷的双眼里折射出凶狠和贪婪的光,带着血腥的肉残留在他嘴边,嗜血的本性从这一刻开始展露无遗。这是他所谓的新生。

  Henry的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看上去是一个好好人,虽然她也是小三上位,但那个年代,谁不是小三上位呢。她不算好人,但也不算坏人,她聪明,懂得如何自保。她带着天使的假面,被残暴的亨利八世称为此生最爱的女人。她与所有人搞好关系,玛丽,伊丽莎白,最重要的是她为Henry生了儿子。这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荣耀,是对一个王后最大的肯定,是王的女人最大的功绩。可是这样的人注定活不久,因为所有贤惠的女人内心都是痛苦的,伪装的幸福劳心劳力,她注定早早去见上帝。她因这个儿子而被Henry永远铭记,被最高礼遇。她被Henry称为是这个黑暗世界的唯一的光,是世上一切的善良与美好。Henry决定死后与她合葬。

  Henry后来的几任王后,我已经没有太多兴趣去看。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年事渐高,他的权势如日中天,任何女人,他只要想要都可以拥有。他爱美貌年轻的女子,例如凯瑟琳,他极尽可能的宠溺她。但是宠跟爱是不同的,宠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平等。就像一个宠物,在被宠,也不可能与主人平起平坐。

  故事里,我永远都爱年轻的男孩,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幼稚、青涩、热血而冲动,却更直接、更真实。随着他们长大,随着他们欲望的增长,能力的增强,他们渐渐言行不一,他们会伪装,会变得残忍,变得可怕。年轻人之间的爱更容易是平等的爱。就像我最爱他跟安博林之间的爱,因为那是唯一一段我我觉得真实并且接近于平等的感情。他爱她,说愿意成为她最忠实的奴仆,她跟他畅谈自己的想法,她可以否定他,她会跟他发脾气。刚开始,他是愿意容忍的。最后,他恢复了一个君主的本性。这是安博林故事的结局。凯瑟琳跟Henry之间有一种相互尊重的平等,因为她作为公主的高贵和作为妻子的忠贞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国王的亵渎。早期的安博林跟他之间也有一种近乎年轻恋人之间平等的爱,那个时候她自信而骄傲,以为会永远拥有他的爱,而那个时候的国王还年轻,还没那么冷血。

  Henry后来的女人都是典型的王的女人,她们环肥燕瘦但从本质上都是宠物,哪怕是Henry的此生挚爱简西摩。她们在他面前伪装,奉承,讨好,让他开心。而他居高临下的宠溺他们。他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随心所欲的送出和收回他的爱。美丽的人就像美丽的东西,应该被他占有,占有了之后,他又很快厌倦,然后他就像丢掉一件衣服一幅画一样的扔掉她们。

  安博林让我想到甄嬛,甄嬛是加强版的安博林,她们一样最初不爱那个男人,然后他强烈的爱让她眩晕,让她爱上了最后又明白自己不过他众多女人当中平凡的一个。她伤透了心,然后就没有心可以伤。只是甄嬛比安博林幸运,她醒悟的早,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她原地满血复活。因为她不爱他了,她就比他更狠,因为不在乎了,她会比以前更容易得到他的心。

  君王之爱,泽被众生,雨露均沾。自古以来,掌握权势的男人莫不过如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让皇帝尽享天下美女,同时还要求美女们对他忠诚。现代社会,掌握权势的男人依然摆脱不了封建腐朽的那一套,他们万花丛中过,不会为一颗树而放弃整片森林。这或许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真的不能,因为做不到。但是好在今天的女人们没有当时的女人那么悲催。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古代人规劝说,当一个充满权势的男人的情妇绝不是对你的贬低,风气开放的今天,更是如此。他可以玩弄你,你也不必必须忠诚于他,随时可以换下家。只是这个世界上永远有被爱情冲昏头脑,无比年轻或美貌或聪明的自负的女人认为自己会成为这些男人的此生挚爱,会成为他流连花丛的终结者。可是她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或不愿相信,成为此生挚爱是要用生命做代价的。死掉的纯元,死掉的简西摩都是此生挚爱,因为死人才能没有缺点永远完美。

  我曾相信爱情只有一种姿态,但事实上,爱情是千姿百态的。女人们梦想那个男人站在权力的巅峰,还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当时是没什么好嘲笑或指责的。爱情本来就是一种虚妄。越美好,越强烈的东西,越短暂,人人趋之若鹜,如飞蛾扑火。而长久的东西,随处可见,没有人在乎,一点也不值钱。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八):转载:困困《都铎王朝》

  有个写历史小说的英国老头,是这么看待“都铎王朝”的:“当亨利八世决定砍掉他第五个老婆的头时,对他做出道德判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1485-1603,这段英国历史上最柔嫩多汁,被丑闻折磨得最厉害的时代,因为亨利八世这位主角,而越发具有性感的摇滚气质。他被历史记录成一个偏执的杀妻狂,结了6次婚,那6位妻子的命运是要编成历史题的,答案的关键词是:离婚,砍头,病死,离婚,砍头,存活。历史小说家说,在一切都不确定的当下,这种简单的道德判断给人们带来舒服的踏实感,可能会有战争,股票可能会跌,但当一个历史明星做的事情比你还糟的时候,你的生活看起来还不错。

  但美国Showtime电视网制作的历史短剧《都铎王朝》,用一种青春偶像肥皂剧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多面亨利八世。他在阴谋和美色面前感到纠结,面对欲望的增长和权力的减退只能无力地大喊,他也要担心性欲减退、中年发福、妻妾争斗。像是历史坐标前移500年的《公民凯恩》:以建立庞大帝国的雄心开始,以一切崩溃而完蛋,那些女人们也构成了影射办公室政治的西洋版《金枝玉孽》。而戏说剧里的人物看上去都好像现代人,那种看上去体面生活却危机四伏的人,那种结了好几次婚却孤苦伶仃的人,那种年届不惑回头一望一切都糟透了的人。都铎王朝简直是历史的恩赐,既满足偷窥欲又引发共鸣的绝妙八卦素材。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知名的一段,莎士比亚的黄金时代,与天主教决裂转奉新教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烟幕缭绕,战争、外交、发明、昌盛,王宫里的人物则过着极有创意的生活。王朝由亨利七世靠武力夺取,为了结交盟友,将西班牙最小的公主凯瑟琳迎娶进门嫁给了亨利八世的哥哥,可惜新郎早夭,18岁的凯瑟琳再配亡夫弟弟——12岁的亨利八世,他们的婚姻持续了24年。凯瑟琳信奉天主教,据说谦卑顺从,可惜教规说弟娶兄嫂会以无子而终,连着夭折了几个孩子,只剩一女,就是后来的“血腥玛丽”。亨利八世也仿觉受了诅咒,在大臣自动送上门的闺女里选中了安妮·博林。她是托马斯·博林爵士和伊丽莎白·霍华德郡主的小女儿,他们家的大女儿玛丽·博林已经当上了国王的情妇,小女儿更技高一筹,历史说安妮·博林长相一般,却出身商贾,在法国留过学,信新教、擅言辞、富才情,还擅长巫术,亨利八世就开始与发妻闹离婚,教皇不想得罪西班牙,就一直拖了6年。等安妮·博林怀了孩子,他们才秘密结婚,产下一女,伊丽莎白。尽管安妮·博林被加了冕,教皇依然宣布婚姻无效,因此伊丽莎白一世老被说成个没有继承权的“私生女女王”。由于安妮·博林过分干政,亨利八世也没长性,终以通奸(和她的亲弟弟)和叛国罪把她抓了起来,1536年5月19日被砍了头。11天后,亨利八世和侍女简·塞穆结婚,可惜生下王子后十几天,这位王后死去;之后与德国的安妮公主结婚,因为长相不对心思离婚;再迎娶两个叫凯瑟琳的王后,前一个凯瑟琳·霍华德,15岁就嫁过来,可惜信奉天主教,被新教教会设计陷害,终于上了断头台;另一个凯瑟琳·帕尔,唯一幸存的王后,据说因为她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女性的代表,知性与母性完美结合,行事稳重,手头宽裕,更重要的是亨利八世年事已高,终于没能熬过她,1547年死翘。凯瑟琳·帕尔膝下无子,承揽了玛丽、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王子的教育。乍看上去像是幅榴花深处照宫闱的宫廷婚变图,亨利八世折腾来折腾去就想生个儿子,可惜最闪耀的两颗历史明星,是他的俩闺女:“血腥码丽”和伊丽莎白一世。

  非常遗憾,电视剧《都铎王朝》的前6集里只有一个砍头场面,还是个陷入阴谋的小角色,摄影机离着斧头非常远。之后就仿佛打开闸门,一边是在网球、马术和床纬间游刃的放荡国王,一边是头颅乱滚一气的暴烈场面。Showtime本来就是个对政治和性底线很低的电视网络,《都铎王朝》第一季拍摄时又赶上HBO的《罗马》热播,是个尺度奔放值得效仿的前辈。但《都铎王朝》绝不是个《绝望的“宫廷”主妇》或者《白宫群英》,都铎家族是英国皇家史上最有文化的一群,亨利甚至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那六位妻子也大都有头脑。亨利身边还有一群聪明朋友,比如渥西主教,他就是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还有托马斯·莫尔骑士,也是一名人道主义战士。这两位说服强硬派的亨利不要向法国宣战,还明智地把缔结和平条约的功劳让给君主。“陛下,您将作为新世界的构建者而铭记于史册。”渥西主教说。遍剧迈克尔·赫斯特写过两部《伊丽莎白》电影,声称85%情节忠于历史,面上看是个戴王冠穿紧身衣的《11罗汉》,内里亦要追求文学化的语言和多面化的人物。被放逐后的凯瑟琳王后写来信时亨利焦虑不堪那一段,还有第一季结束,亨利与安妮在林子里狂躁地行事,都是颇有意喻的桥段。比较大的出入是渥西主教的命运,历史上这位宗教改革的牺牲品是病死的,电视剧中他用刀自我了断,遍剧说:“他的退场不是几声呻吟,而是轰然一声。”

  比起《罗马》的1亿美元投资,《都铎王朝》只有3800万美元,却也是大制作,在爱尔兰都柏林按1:1比例仿建了一座著名华府“渥西主教汉普敦宫”,戏服2500多套,5个导演轮番上阵。现在第二季刚刚播出,安妮·博林依然没被砍头,剧透说第二季将以亨利八世的第三个老婆出场和国王站悬崖上倍感绝望结束,还有三个老婆,且拍呢。整个王朝的核心人物,则请出了“世界百名最性感男人”之34名,爱尔兰演员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扮演。此前他有点花瓶男,演过“猫王”,在伍迪·爱伦的《赛末点》里又是靠女人上位的花花公子,这位有着傲慢颧骨、冷漠表情、象样儿肱二头肌的帅哥,跟历史记载的亨利八世没一个地方像。历史正主五短、肥胖、跛腿,跟安妮·博林搞在一起的时候已经快40岁。30岁的乔纳森却对扮演亨利八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说形不似神似:“我以前想象中的亨利不是这样的,做过许多研究后我认识到他改变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基本上,他的表演远远超越了一只外向的孔雀。

  都铎王朝被演绎过好多次,关于国王的婚姻,马克·吐温写过小说,随电视剧《都铎王朝》同步发行的也有两本书,一本叫《国王、王后和情妇》,一本叫《当个国王真棒》。那个朝代更适合塑造女性角色:不是公主就是精英之女,丈夫由父兄挑选,孩子不是夭折就是被偷走,情人说抛弃就抛弃,国王一不高兴就把她砍了头。从女性角度入手的有德国版《安妮·博林》,更新的是群星云集的《博林家的另一个女孩》。不知道历史皆相似,还是戏说剧的本领都差不多,从都铎王朝里能看到大乔、小乔,《大明宫词》,《孝庄秘史》,《大清后宫》……虽然缺乏历史积累,中国的美剧迷对《都铎王朝》也绝不生疏,要是手头还有本时尚杂志,还可以看见电视里的亨利八世好象穿着戏服站那儿给VERSACE拍广告.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九):蓝胡子

  前面两篇说的都是亨利八世这个蓝胡子,顺便一起把这部《都铎王朝》也八一下。

  亨利八世据说是蓝胡子的原形,蓝胡子是古老欧洲的传说故事。故事里从前有个男人,是个贵族,他长了一部蓝色的胡子。他很有钱,还有大大的城堡。他有个邻居,家里有两个女儿,他想娶其中一个做老婆,就请他们打猎吃饭。一个女儿被他的财富吸引,答应做他的老婆。结婚后一天蓝胡子离开城堡,留下新婚的妻子在家。妻子百般无聊,就打开城堡里一间一间的房间来看,直到看见有间一直关着的房间,里面有好几具女人的尸体。她吓得把钥匙掉在了地上,沾上了血。可这血是被施了魔法的,怎么也洗不掉。蓝胡子回来,看到沾血的钥匙,知道他的秘密被妻子发现了,就要杀她,关键时候,妻子的三个兄弟来了,救了他们的姐妹。原来那些死去的女人,都是蓝胡子过去的妻子。

  童话故事有些讲得前后没有逻辑关系,它没讲蓝胡子为什么要杀死前面的几任妻子,也没讲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女人的尸体搁家里而不是埋在土里,也没讲清为什么死了这么多年,血迹还是不干,只用魔法两个字就一笔带过了。但是童话故事却有着犀利的敏感,把一段记在史书上的历史变成了儿童的睡前故事,所为后世人的童年记忆。格林童话从来都不是温情脉脉的,每一个童话后面,都找得到相对应的残忍的中世纪欧洲历史。《白雪公主》是王位之争和黑暗矿工血泪史,《驴皮公主》是早期人类婚姻史的投射,而蓝胡子,就是讲述亨利八世这个丧心病狂的神经病人的杰作。

  要论谁杀老婆杀得多,还真没人能够超得过他。这个国王有一种暴虐的屠夫一样的心理,一不高兴,噗哧一下,就是一个人头滚落在他的脚边了。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老婆是他的长兄阿瑟的寡妻、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因为凯瑟琳没给他生儿子,他便让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逼迫凯瑟琳与他离婚。

  亨利八世的第二个老婆,也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娘安妮·波琳,还是只生了一个女儿伊丽莎白,他一不高兴就以通奸罪砍了安妮·波琳的头,因为他离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准了。两个人1533年1月25日结婚,到1536年5月19日安妮·波琳被处死,可怜安妮·波琳才当了三年多的王后,而她登上王后之位,却花五年。

  第三个老婆珍·西摩1536年5月20日结婚,可是在1537年10月25日,生了个儿子爱德华后因产后十二天就死了。这算是个得到善终的。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第四个老婆是德国的公主安妮·克利夫斯,据说长得不美,她贿赂了宫廷画师将她画得美美的,亨利八世看了画像觉得不错,等结了婚见了面才大呼大当,与这个老婆协议离婚。也算是逃过一劫。

  第五个老婆是凯瑟琳·霍华德,1540年7月28日结婚,一年之后就离了婚,又一年之后被以乱伦罪处死。

  第六个老婆是凯瑟琳·帕尔。1543年7月12日结婚,三年半后1547年1月28日亨利八世死了,她再婚嫁给了托马斯·西摩,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结婚没多久,于1548年9月5日去世。

  亨利八世这一生,就是不停地娶老婆换老婆,他的六个老婆,三个叫凯瑟琳,两个叫安妮,他陷在这两个名字中,一定很混乱。

  《都铎王朝》我没有看完,大半年前看的了,好多情节已经记不起来,只觉得这个男演员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比艾瑞克•巴纳多了几分杀气和阴冷,更像一个年纪轻轻就登基为王没有畏惧之心的天之骄子。这部戏因为是连续剧,就少不免有些拖沓和啰嗦,第一季为了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就花了一季的篇幅,再加上一个汗热病,把观剧的兴趣搞得没了。这个片子现在还是我的电脑硬盘里,不知道是删了好呢,还是看完好。

  《都铎王朝 第一季》观后感(十):自己的小小流水账

  01e01 国王的叔叔在法国被杀 然后想要发动战争 但是大主教跟法国的主教都极力避免战争,达成了deal 他以后可以当教皇 让国王同意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然后顺便搞大了王后手下一个漂亮人妻的肚子 看王后各种不爽因为没生出儿子

  e02 在法国一个英国占领地签协议 被法国国王各种羞辱 然后同时王后的侄子当上了神罗皇帝加西班牙国王 亨利又想跟他联合 反对法国 ,所以大主教的教皇梦就吹了 人妻为亨利顺利产下儿子 意图反叛的白金汉公爵被一下砍头了= =

  e03 神罗皇帝来跟henry又签了个treaty 小女儿也许配给他了 但是消息走漏法国国王知道了 king的姐姐不肯嫁给年老的葡萄牙国王 诺福克公爵跟boleyn 密谋推翻cardinal wosley

  e04 神罗皇帝活捉了法国皇帝 henry被anne 迷得团团转,想要跟皇后离婚 margaret公主去葡萄牙路上跟随从干了起来 嫁到里斯本之后直接用枕头闷死了老国王

  e05 神罗皇帝背叛了跟henry的约定 放了法国国王 之后又攻陷罗马囚禁了教皇 玛格利特回来之后想跟相好结婚但是被赶出了宫廷 之前的私生子生病挂下去了 主教们反亨利离婚

  e06 神罗皇帝又放了教皇 这样wosley就不能自己做主让henry离婚 henry又和法国签了和平条约 把女儿许配给另外一个王子 bradon 和诺福克公爵和博林结成联盟针对wosley

  e07 sweat disease 肆虐 henry一个基佬玩伴死了 anne和cardinal都病了 最后瘟疫消散了 教皇自己不敢做主派了个主教来裁定henry离婚事宜

  e08 catherine 死活不肯离婚 在宗教法庭撒泼之后直接走了 henry开始怀疑wosley的忠诚

  e9 教皇迫于神罗皇帝也就是皇后的侄子的淫威 不敢批准henry的离婚,henry迁怒于wosley 免除了他所有的职务 magret 得肺结核死了 henry任命“圣母”托马斯当新的chancellor

  e10托马斯大肆迫害宗教改革分子 wosley想跟catherine密谋东山再起但是被发现了 再牢里自杀了 宗教改革的种子在英国散播开来

  02 e01 henry想要当英国的宗教领袖但是一些大主教不同意 博林派一个厨子暗杀bishop fisher但是失败了= = henry让katherine 滚蛋 皇帝的大使找人试图暗杀anne

  e02 主教们向henry屈服 henry带anne去见法国国王, charles brandon怀疑anne以前的affair 跟博林敌对 Thomas more辞去了总理职务

  e03 cranmer被任命坎特伯雷主教 宣布kathrine的婚姻无效 承认henry跟anne的婚姻 cronwell被任命为总理大臣 刺客试图行刺anne失败 Anne加冕皇后 然后生下了伊丽莎白

  e04 henry让大家都宣誓承认king的宗教领袖地位 但是thomas不肯所以被关起来了 anne又怀孕了但是因为不能爱爱所以 想要控制king的情人

  e05 anne 流产让henry怀疑她的贞洁,。。bishop fisher先被砍头了。。然后thomas more还是死活不肯宣誓 最后被处刑

  e06 法国国王拒绝自己儿子跟伊丽莎白订婚 henry后悔杀了 more 同时开始厌恶anne

  e07 cronwell大肆查封教会 以充盈国库 anne与其口角 katherine在悲惨中死去 anne又怀孕了

  e08 henry在比武的时候摔下马差点挂掉 anne看到jane seymour在跟henry亲热 一激动又流产了 henry又想跟emperor重新结盟

  e09 cornwell在授意下罗织了anne boylen 通奸的证据 anne被抓去伦敦塔了 她哥哥 宫廷乐师,还有个本来要暗杀他的小哥都被处决了

  e10 anne被砍头了 伊丽莎白被贬为bastard henry向jane seymour求婚了

  03e01 henry 跟jane seymour结婚了 出现叛乱反对宗教改革 cronwell被责怪 派suffulk去镇压 跟mary 私下和解

  e02根本打不过叛军 只能跟她们和谈 还有个领主叛变 mary回到court

  e03 henry让suffulk奇袭了叛军 然后抓了首领 最后处决了 queen jane怀孕了 跟elizabeth和mary圣诞节和解

  04 henry 又派suffulk去镇压叛乱的农民 领头的aske也被吊死 jane生了儿子 但自己死于产后感染

  05 henry常年不理政事 贵族们完全不鸟cronwell henry恢复了天主教的各种教条 宗教改革几乎毁于一旦

  06 henry开始找新老婆 杀了金雀花王朝后代一个叛乱主教的家人

  07cronwell为了跟新教徒联姻 让henry跟 anne of cleves结婚,但henry不满意都硬不起来 怪罪cronwell

  08 henry随便搞了个理由跟 anne离婚了 然后搞了个巨丑的cathrine howard cronwell被贵族联合绞杀

  04e01 henry 跟catherine howard结婚了 完全是个小丫头

  e02 henry的腿伤越加恶化 catherine howard跟herny的侍从culpepper搞上了 king后悔杀了cronwell

  e03 henry去北方赦免了反叛势力 catherine 跟culpepper偷情偷的飞起 之前跟henry说得怀孕也是假的

  e04 henry本来要跟苏格兰国王会面 但是苏格兰国王不敢来 还大肆烧杀抢掠 catherine之前一个旧爱来投奔她。。要谋求一个职位 然后表现十分轻佻 爱德华王子大病一场但是最后康复了

  e05 有人写举报信给henry揭发cathrine婚前淫乱生活 然后老情人跟culpepper都被抓起来砍了 最后catherine也被砍了

  e06 henry再次跟emperor结盟 并且准备攻打法国 同时击败了scots 看上人家一个寡妇也叫catherine 但是她跟thomas seymour是秘密情人。。。

  e07 henry 跟这个catherine结婚了 然后亲自带兵出征法兰西 queen 任命了一个protestant作为私人牧师 堡垒久攻不下 军中还出现了流行病

  e08 henry 用了间谍的计谋 挖了地道炸翻了城墙 拿下了boulogne 不久emperor又反水跟france签订了协议 dauphin 又带兵准备打回来 queen catherine 暗中支持protestant bishop 想要处死新教徒 ambassador chapuys 要离开court了 suffulk跟抓来的法国女俘虏好上了。。。

  e09 surrey 想要谋反但是被发现了 逃狱也失败 jury迫于压力判了他死刑 bishop gardner 抓了queen的sister 而且继续想要逮捕queen kat

  e10 bishop 因为自己有腐败问题不敢抓lady hertford , queen靠对henry卖萌也获得了赦免, 最后bishop被赶出court suffulk 挂下去了 最后henry viii 也挂下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