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与歌同行》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与歌同行》观后感10篇

2018-01-15 21: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与歌同行》观后感10篇

  《与歌同行》是一部由詹姆斯·曼高德执导,杰昆·菲尼克斯 / 瑞茜·威瑟斯彭 / 罗伯特·帕特里克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音乐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歌同行》观后感(一):Everyone walked the line

  是说Johnny Cash的故事。据说两个演员Joaquin Phoenix 和Reese Witherspoon 是Johnny和他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对他的生命事业及其重要June Carter一起挑选的,而且还亲自训练了他们几个月。

  故事很清晰--一个天才总是要有些童年阴影未来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归咎于此。天才不会被埋没,尤其是在美国的这块土地上,然后,他们会跌倒,再重新站起来。电影在处理June Carter一家对他的帮助时,似乎用了更加平民和温情方式,一对唠叨有爱心夫妇,老态龙钟地端起枪,用气势吓走毒品贩子。而Cash的前妻则被描绘成为对他漠不关心世俗的人,在他最low的时候弃他而去。

  里面的演唱是Joaquin Phoenix 和Reese Witherspoon 自己担纲的。自然不比传主真人。尤其是Reese Witherspoon 的部分。在youtube上看June Carter的演唱,乡村多了,磁性和变化空间大多了。

  碰巧,下午在Borders门口的折价书架上,看到了Johnny Cash的前妻,Vivian Cash,写的一本书,叫做“I Walked the Line-My Life With Johnny”。书中大半是Johnny 写给她的信,信中他分享他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看这些信,比一个宣称另一个人很爱我很爱我有力多了。书中也写了和June Carter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例如Johnny把自己写的歌写上June的名字,说June需要版权费来生活。又说,在离婚后,Johnny从主动和她以及他们的4个女儿说话,因为June不让他单独和他们接触。

  她说她只是注重个人隐私的生活方式,是和Nashville mind-set不同的(Nashville就是后来Cash住的地方)。

  在电影中,Johnny被妻子驱使去推销谋生,只能寂寞地在院子中弹吉他。Vivian书中描述是她带着满头的发卷坐在床上,Johnny则弹奏自己新写的歌给他听。虽然没有Johnny和June在台上和声那么琴瑟和谐,但也还是美满。

  也许,谁都没有说谎。几十年过去了,记忆总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在序言部分,Vivian说他们的某个女儿说,妈妈你从来没有从和爸爸的离婚中恢复过来,你需要整理过去,好让自己走出来。假如,这书和电影都起到了这样的心理保健的作用,那我们期求什么更好的事实呢?

  看了看写出版日期,2007年。彼时,Johnny Cash和June Carter都已经去世。

  而Vivian 是在2005年去世的,这部电影也是2005年上映的,因该,她没有机会看到。

  所以,一切都很完美,都Walk the Line。

  《与歌同行》观后感(二):I Walk the Line

  当我被这海报深深吸引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会喜欢这部电影,当John Cash抱起June Carter求婚成功时,他和她的名字便永远牵在了一起,就如同我很久之前听过Katy Perry唱过的the one that got away, 里面便有这样一句歌词 I was June and you were my John Cash.起初我只知道他们无论是音乐还是爱情都是一段佳话,都是留给后世人所羡慕的,但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才知道每一段已成佳话的背后都埋着些往事,而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电影开头先从监狱开始说起,让我有些恍惚,继而倒叙起John Cash的童年,还是孩童的他听着收音机里他思慕女孩声音,那个那时只有10岁的女孩——June Carter 不知是电影如此安排还是事实便是如此,她造就了他之后疯狂的爱。然而对音乐如此执迷的他却被父亲粗暴的吼声所打断,之后哥哥的去世加上父亲对他的冷嘲热讽让他的童年甚至为以后的时光都埋下痛苦的诱因。当空军的时候,他终于可以创作音乐,他在电话里谈的是与初恋的情话,而在杂志或报上看的却是关于已小有名气的June Carter的一切。当他退役回家与初恋Vivian结婚后,便是他开始开启他追梦的旅程了,家庭的拮据和推销工作的不断碰壁,在现实梦想之间,他选择了梦想,幸运的是,他的声音和创作得到了人们认可,让他一歌而红。电影至此,June Carter都未露面,我也只能通过John那略带迷恋的眼神了解

  接下来的时光,John的生命便真正开始和June联系在了一起,一次巡回演出,他在后台邂逅了她,那迷恋着那被挂在他吉他带上的粉红裙锻,他和她第一次的对话,她对他的欣赏,他对她的倾心。之后他们的关系愈加熟络,再后来他与妻子的关系愈行愈远,已没有共同语言加之妻子无法理解支持他的音乐,换来越来越大却越来越冷寂房子事实上那时的John已迷上了June,他不会也不懂隐藏这份深埋已久的爱慕,他想要吻她,可是她拒绝了,她拒绝过他很多次,在那样的那个年代思想还并不是很开放,刚从一段失败婚姻走出来的June已招致人们的指点,虽然她在舞台上扮演着喜剧的角,但舞台后,她谨慎,一颗心虽然早已给了John,但却只能做他的朋友来支持他,她不想破坏他那时还尚存的婚姻和家庭。然而,John却无法想那么多,他在舞台上亲吻她后,June离开了他的生活,她开始了另一段婚姻。在此期间,John因为June的不断拒绝与工作巡演的压力已经染上了毒瘾,在后来的一次音乐会上,John与June重遇,John请June在舞台上一起唱歌,舞台上的他们如此耀目,每一次的巡回演唱都如此默契顺理成章地他们度过了一夜的露水之欢,可是之后来自June女儿的一通电话让她意识到他们之间是错误的。而John也因藏毒吉他自毁了事业,他渐渐变得一无所有,Vivian在他固执地将他与June的照片挂在家中墙上后也带着孩子离开了他,Vivian是不幸的,她为了孩子即使知道John已爱上June也无法做出什么只能警告June远离自己的孩子来守住这个家庭。也许离婚对于John并不是一件坏事,他终于可以走到June面前,衣冠不整地说出“marry me",然而,那时的John事业陷入低谷,吸毒成瘾。以前,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现在,则是在对的时间遇上错误的人。

  在John一个人搬到小木屋后,June开始帮他戒毒,帮他走出低谷,带他去教堂……他终于复出,在福桑监狱,带着他的乐队和June,他再一次收获成功,可是他却总是未能收获June的一句yes,于是在第41次求婚时,John选择了在舞台上,合唱那首Jackson时,June最终答应了John,就像最初从海报上看到的那样,他将她抱起,耀目的金光将他们包围。

  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天你会碰到你的soul mate,一个可以伴你一生的人。他们在同一年去世,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或者在某首歌曲里所提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演都是John与June生前亲自钦点的,Reese在里面的表演有点颠覆我对她传统金发美女形象,这样也让我喜欢上了这个高学历的演员,但是,本片最让我惊喜的还是joaquin Phoenix,每一个眼神都是戏,所以我决定去看他的《她》了。

  《与歌同行》观后感(三):真有那么美的女人么?

  草根的成功,堕落,救赎,这样的情节有些老套。但是片子到后面越来越精彩。在湖边新房子里,Johnny和他老爸的对话,where were u? 很精彩地刻画出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这样的故事到现在还在无数家庭中上演。

  Johnny半夜车上求婚的片段远比舞台上的求婚感人。女人对婚姻期待的是什么,不是一捧玫瑰和一个大钻戒,而是男人责任忠诚

  最后他满怀自信叫板唱片公司老板,跑去监狱开演唱会,让人感受到男人的真正魅力

  我看完后就在问自己,天哪,是不是每个男人都会象johnny那样幸运?遇到这样完美的女人,天使一般的女人,给了一个堕落男人新的生命。我想不会。从我们身边的无数故事里,我们都看到了真正的现实。为什么Johnny会那么幸运?我觉得答案,这就是男人的执着。这就是执着的力量。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的确有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因为他们是执着的癞蛤蟆。

  只要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你能够执着自己的追求。成功必定在不远的地方。

  还有,片子里的歌曲都很好听。

  《与歌同行》观后感(四):一往无前的黑衣人视角

  约翰尼·卡什在自己的自传书与电影中皆称自己为“穿黑衣的男人”(Man in Black),一袭黑衣,与低沉的歌喉同不变的木吉他,是他一生留给世人最深刻印象。在美国流行音乐史上,卡什的地位与猫王、鲍勃·迪伦、披头士等在同一量级,亦是同时名列摇滚与乡村名人堂的传奇。2005年詹姆斯·曼高德执导的《与歌同行》,是对其传奇人生的再度确认与细读,同时,亦是从卡什的视角出发,对这个世界的一种事后还原。

  影片从卡什最负盛名的福森监狱演唱会开始,卡什望着伐木锯,闪回到了四十年代的童年往事,在伐木锯下丧身的哥哥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原罪。基于这样沉重的基调,影片两次复现的乡间小道,成为塑造卡什性格的重要关口。有哥哥同行与独自向前,造就了一个不羁、沉重又努力摆脱的倔强人物。关于他的第一段婚姻,影片采取相当高明的省略法,直接从卡什的童年跳到了其婚后的岁月,是在为其后他与琼的痴缠之恋作篇幅上的暗示,同时亦在说明,与薇薇安的第一段婚姻,也是卡什沉重人生的一部分。

  当然观看这部电影的兴味完全不限于平铺直叙的人生道路展示,而在于通过长篇幅的场景还原重现的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及众生相,包括琼、猫王、“杀手”杰瑞·李·李维斯等当年的巨星悉数登场,大段的solo演唱片段,制造出了卡什得以崛起的真实环境。在众人在音乐技巧上玩到尽处来吸引观众之时,卡什走了一条原生态的道路,逼问现实的歌词与简洁的吉他弹奏,是众声喧哗的战后时代中一股清流式的存在。富森监狱中卡什问监狱长有否喝过给犯人喝的水,监狱长表示只喝可乐。这一段无冲突的冲突相当明确呈示了卡什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存在的意义,他的歌,与他不堪的成长史一起,都在试图印刻下美国历史的侧面与断片。

  刚刚在戛纳电影节上拿下影帝的杰昆·菲尼克斯在这部影片中贡献了着魔一般的表演,从体态、表情到演唱方式,几乎与真实的卡什一般无二,在大面积铺光的脸部特写演唱场景中,这种神似更为明显。影片以卡什经典歌曲之名《Walk the Line》作为片名,也是卡什对琼的心意传达,更是从卡什本人的主动视角来展现他所处的时代的。吊诡的是,本片的女主角里瑟·威瑟斯彭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影后,而杰昆却没有得到最佳男主角,若干年后当杰昆再度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大师》里身心入魔,同样未有获得奥斯卡青睐。从表演奖项上来看,奥斯卡的主流意味呼之欲出,约翰尼·卡什是声名显赫的一代宗师,同时亦是一名身体力行反对音乐保守主义的斗士,杰昆实际上是从一种绝对控制的卡什视角出发,来表现他高傲姿态下的疲惫软弱的,角色爆发力惊人,因此也将离经叛道表达到极致。

  卡什在2003年去世后,关于他的历史歌曲与精选唱片每年依旧源源不断地出版着,《与歌同行》长达136分钟,却丝毫不令人觉得冗长,导演对节奏的把控娴熟而圆,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向观众推出了关于那个时代的各类声画素材,也最大可能地规避了对其私生活的赞同或批评倾向,将一个相对客观的卡什交给观众评判,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与歌同行》观后感(五):黑衣男人

  无疑Johnny Cash是美国乃至整个世界乐坛屈指可数的传奇人物,这部传记片却并未刻意去塑造一个伟大非凡的Cash。而将镜头对准了他充满矛盾的早年和中年描绘了Cash曾遭遇过的挫折。音乐,迷惘,爱情是其中主题,他以毒品对抗成名后的压力,却迷失在在依赖性中,在爱人的帮助下,迷途知返,并在歌唱事业的巅峰站稳脚尖。

  将黑衣男人作为自我标志的Cash,影响了美国近代乡村乐,流行,摇滚与民谣浑。浑厚而深沉的男中音,简洁有力的吉他,被认为是美国当时草根阶层的精神代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史,作为反叛者的先锋他有着独特的视角。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观察以及蓝领一族的悲苦生活,恋爱中的酸甜苦辣,甚至罪犯的心理都一一涉猎,描述的淋漓尽致。

  《与歌同行》观后感(六):你我无间 一路前行

  偶然翻到旧电脑里09年写的影评,就放上来吧。

  入秋的时候将Walk the Line的原声翻出来反复地听,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一听这张原声,心情就会激动起来,朴素的音符中和饱满的男中音勾起起这部片中所有的激情和感动,让所有不快乐立即烟消云散。

  “Walk the Line”是美国式又脱于传统的传记片,流畅的叙事,平直感人的娓娓道来一个教父级乡村歌手的光荣与卑微。我对Johnny Cash的好感由这部电影而生。

  这是一个关于父与子的故事。暴躁而冷漠的父亲,热爱音乐的母亲,早早夭折的优秀的哥哥,以及主人公内心暗暗萌生的理想。挖掘主人公年少时的创伤,是传记片的惯用手法,也成为了这部电影始终游离于欢快与沉闷之间的基础。Jonny一次次地试图用自己的努力获得父亲的另眼相看,却又一次次在父亲鄙夷的目光中溃败。也许父与子就是一种潜在的敌对关系,一有合适的土壤,这种最最奇怪的仇恨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在Jonny身上,父权成为一种和毒品一样需要抗争的致使他沉沦的因素。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堕落的故事。当兵,结婚,立业,生子,Jonny作为一个小小销售员在种种小小波澜中清苦而挣扎地活着,于是他选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唱歌。优雅的典型中产阶级出身的妻子的反对始终不能改变Jonny去试唱的决心……成名,巡演,遇到梦中情人,因为才能出众和简单真诚的音乐,Jonny开始大受欢迎,同时,June Carter开始走入他的生命里。

  接下来便是追求,相知,June的逃避,Jonny的堕落,糜烂的私生活,吸毒和被捕。几乎所有摇滚乐手都和性,酒精,毒品相互羁绊。潦倒,离婚,一无所有,Jonny的人生跌到了谷底。

  这是一部关于完美爱情的片子,尽管历尽坎坷。

  失魂落魄的Johnny只能来到June的家门前,他最佳的拍档,他最好的朋友,渴望而不得的恋人。他们的初遇是一场演唱会上的意外,Johnny的吉他勾住了June的裙子。那次Johnny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台上那个活泼的身影。Johnny对June的感情甚至可以追溯到小时候他常常听Cater Family的乡村音乐。童年的梦现在活现在眼前时,可以确定,他感觉很奇妙。 June Cater一开始不能接受Johnny这样既有魅力又有共同语言的人,是他已经有一个家庭及两个孩子。June后来拒绝单身的Johnny,则主要因为他是个瘾君子,她不能轻易将一个家族的荣誉赌在危险的男人身上。可June没有在Johnny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束手不管,她伸出手时,便已经是一种抉择。

  June是他神智不清的时候只会念一个名字,是他会在台上不顾众人赤裸裸地求婚的女人,是将他从酒精和毒品中解救出来的天使。小时候,他和他兄弟听着她美妙的歌声入睡,接着他和她这两位出色的歌手在后台邂逅,金凤玉露一相逢,只可惜一个嫁作他人妇,一个要养活妻儿老小.然后是情不自禁,先后离异,漫长等待后最终得成眷属传为人间佳话。

  意识形态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面被很巧妙的反映出来。美国人的音乐传奇当然是美式的信仰和美式的人生。

  来自底层,充满才华,童年的阴影,不被赏识的少年,一夜成名,金钱,女人,不美满的家庭,毒品,监狱,对于现实的反叛,对于地层人民的同情,嘲笑精英主义,有一个灵魂伴侣一样的红颜知己,为了真正的爱情摧残自己,最后会得到一切的完满。

  电影放大了Jonny和June之间的感情,将Jonny在事业如日中天时期的堕落归结为爱情失落的苦闷,将拯救Jonny的力量也归功于爱情的救赎。这样无非是有些许夸张的意思,然而我却愿意相信这样的童话般的故事便是事实。

  无论如何我还是被这样的美式煽情感动了。巡演中,两个人在表演的掩护下迎着镁光灯歌唱的镜头,他们的剪影被乳黄色的绒毛勾勒出来,他们的眼睛在观众看不到的背光面,尽情散发心里最真实最纯粹的感情,歌声与心声交相辉映。那一刻,我心里也想,这大概就是爱了吧。

  《与歌同行》观后感(七):与歌同行

  一部人物传记的片子,一段坎坷与幸福的历程。

  约翰·卡什本是个阿肯色州乡村小子,儿时一场意外令他哥哥身故,从此他便活在父亲的谴责和嘲讽下无力翻身。爱音乐的他慢慢以乡村歌手成名,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外出巡演时偶然接触到毒品慢慢令他不能自拔,将他带入深渊。吸毒令妻子薇薇安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只好去找心仪已久、但因婚姻在身无法在一起的女歌手琼·卡特,后者给予他援手,帮助他戒毒,却也一次次拒绝了他的求爱。戒毒成功的卡什得以重启事业,和卡特的爱情也在两人的舞台上终成正果。

  约翰卡什一直热爱他的音乐事业。也正是这份热爱将他送上最辉煌的舞台,迅速的成功和小时候的苦日子让他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经济状况急速改善,生活生平直线提高,可是他依然摆脱不了幼时的自责,父亲的蔑视。仿佛很成功,但他依然没有安全感,没有人安慰他,他还是孤独的,和妻子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迷失自我,吸毒、婚外情……这些事情一次次的发生,一个事业有成的人终于走上了他的必经坎坷。

  从第一次演出到最后,他对琼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也越来越清楚。他发现自己是爱琼的,但是还是伤害了她。可以理解是年轻,也可以说是虚荣心膨胀,总之,约翰犯过很多错,这些事情让我们觉得可惜,同时也伤害着他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成熟,约翰的内心孤独终于被琼化解,也终于有人理解他,爱护他。经历过、长大了、成熟了也平静了,约翰终于东山再起,也发现自己的真爱,懂得了责任。

  让我最感动的场景就是那次感恩节。经历过辉煌的约翰依然得不到父亲的尊重和鼓励,他绝望了。从小就不擅长农活的他歇斯底里的发动着一辆拖车,让人看了觉得很可怜。琼很关心但是仍然不能敞开心扉接受约翰,她母亲说,去吧,你不是早已把心给了他么。看到这里,让我觉得,爱一个人可能就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能他在大家看来没出息、没钱、长得不好看……但你就是爱他。卖毒品的人再次来到约翰的房子的时候,琼的父亲拿枪指着他,母亲也琼也在愤怒的驱赶他。约翰在房间里看到了这一幕,我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在他绝望和无助时的一线希望。有人关心他。

  最后他决定好好整理自己,东山再起,这一次,等待他的是幸福。

  这部影片看完其实感觉挺深。我一直喜欢看一些关于小人物的电影,同样,也喜欢这种曲折的人生。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等待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很难说不会有大好的机会让我们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让我再次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只有你把握住这个才能不迷失自己。原来看过写陈虻的一本书,叫《不要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些都在警示我们,你到底想要什么?说实话,不是越多越好,拿着你不想要的东西,你不会幸福。

  当然,我也佩服约翰卡什,迷失过自己,但他仍然能东山再起,这一次,他不要事业有多成功,他知道自己想要只有音乐和琼,这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事。只要把握住这些他就不孤独,生活再苦都是幸福。

  人生如戏但又不是戏,约翰卡什的迷失有可能我们避免不了,但是我觉得这才更真实,我们很可能不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它不是戏剧,没有文本,当然也不能设计。有些事可能必须经历过,受伤过才能成长。所以,坎坷不可怕,十有八九也避免不了。

  人生坎坷,但仍要追求心中所爱,努力生活。

  《与歌同行》观后感(八):仅仅是因女主封后之作

  为Reese,尽管说不上特别喜欢本人。只是好奇封后之作中的表现。

  尽管一部分是讲述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仍不喜男主,有些镜头仿似看到了《都铎王朝》中演亨利八世那位的演员的影子。当真是得到的不珍惜。和前妻约会仅一个月,中间两年不见,人家老爹还不喜欢你,就因为听信你电话中的承诺,服完役后跟了你。

  演唱事业顺风顺水,从出道到成名几乎没什么曲折,所以说,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稍稍有点名气,就对求欢的女粉丝来而不拒。

  剧情太多疏忽,男主是自创歌词么?就没个经纪人,听任其吸毒上瘾?

  都不带说明和前妻离婚。

  戒毒,是所谓朋友的女主一家人帮他实现了。自家爹妈不管。

  最喜欢的是:开头和哥哥表现出的兄弟情谊。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下有一兄弟,可自小到大,似乎从没影片中那样手足情深。

  所以,我好奇男主从出道到成名期间,从没想过写一首歌纪念早早死去的哥哥。多年后,他先是埋怨当时醉酒的父亲,后来对女主承认:当时他该站在电锯旁。12岁,刚刚经历了一场危险,是否该预见一下哥哥一个人在电锯旁的可能后果呢?

  尽管小哥哥杰克出场时间不多,我很喜欢他。可惜为了一元钱,被一把破电锯夺取性命。

  《与歌同行》观后感(九):坚持理想一往无前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传奇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的人生之路。

  他似乎就不受父亲的待见,父亲更喜欢干活厉害的哥哥,恰恰又是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哥哥被电锯锯中去世,父亲将一切都怪罪于他没有陪着哥哥却跑开去钓鱼。而且父亲似乎从来都不能理解他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很小的时候就听着10岁的琼卡特唱歌长大的他,也在那时就喜欢上了她。遗憾的是,在他们相逢之前,都已和他人结婚。从婚姻的角度来看,约翰尼的婚姻并不美满,至少我很看不惯这个女人,太多的是索取,不考虑约翰尼的压力和辛苦,随着他事业逐步发展,她的回报也常常是吵闹和抱怨,约翰尼一直还保持着这个家庭的完整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而在他妻子带着孩子离开家的那一刻他的心碎让人感同身受,他对琼的喜爱恐怕无法抹去,但家庭的责任也一直束缚着他,直到在那一刻彻底地崩溃并陷入长时间的颓废消沉。

  他在第一次觅得梦想的机会前去试唱时,那位经纪人的话很让我感到震惊:“你知道我的意思,这首歌我们听过不下百次,一样的版本,就跟你唱的一模一样。”“唱出..感情?好吧,我们来‘搏感情’。如果你被卡车撞到奄奄一息,而你只剩唱一首歌的时间,一首让大家记得你..让上帝明白..你一辈子的感觉..一首能够总结你一生的歌,你会唱这首吗?戴维斯整天在收音机唱的歌?既然‘心灵平静’,怎能‘大声叫出来’,或者你想唱点别的?一些真实的东西?有你真正感觉的东西?我现在就跟你说,那就是人们想听的歌,那就是真正拯救人心的歌。这和信不信上帝无关,卡什先生,重要的是相不相信自己”

  也许他无时不刻都想着要能和琼在一起,可他始终都还守着自己的家庭。不幸的是他在某一刻被人骗上毒品这条船,这在后来害他不浅。他挣了好多好多钱,买了好大的房子,父亲母亲和妻子一大家子人都搬到一起,可他,从心里深处却依然是孤独的,我想。

  他一直都很享受和琼在一起演唱的日子,相比家里那个无法理解他似乎也没有努力地去理解他的那个妻子,琼却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我真觉得希望他们能顺利地走到一起,而不是维持他那似是而非的婚姻。

  终于在一次演唱会时,他晕倒在舞台上,吸毒的丑闻被揭发,巡回演唱会被取消,琼因此而离开,当他回到家里,受到的确实妻子冷言冷语相对。卡什精神上失去了依靠,还因为想要悬挂琼的照片和妻子争吵进而扭打在一起,妻子带着孩子离开,给他带来极大的打击。而他似乎也开始自暴自弃地对待自己。他对琼的爱和思念居然可以让他单独走路,如此如此之遥远的路途,就是为了想看上琼一眼。

  他在一套乡间别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并邀请父母和琼来做客,但父亲却依然对他只有不屑一顾和怨恨,这样的聚会不欢而散。怎样都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可,这样的感受,我想无论是哪个男人都难以接受。幸运的是,琼在这样的时刻终于决定留下来陪伴他,“你的心早已经给他了”。戒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到琼和她的父母这么的上心,对他这么好,就是石头也一定被感动,卡什也感到“你是天使。你一直在这陪我。我做错了好多事情。我爸爸说得对,被锯死的人应该是我。杰克太棒了,他可以做很多好事,但我做了什么?伤害所有认识我的人,我知道我伤害了你,我没用。”。琼依然鼓励他,帮助他振作起来,给他信心,而他也很争气地终于找回自我,新的单曲《在福尔松监狱》还登上榜首,成为最畅销的单曲。

  在一次演唱会上,他再也无法等待,连歌也无法唱下去,一定要琼接受他的求婚,这一次,琼终于接受了他的求婚,他们也从此幸福地生活在Hendersonville湖滨住宅。2003年琼去世,他将自己的遗作《重来的男人》献给了自己的妻子,在随后哀伤的四个月中,他每天醒来都要听无数遍这首歌曲,而后,他也追随而去,他实在太等不及在天堂与爱人的相遇。

  让人如何说呢,看到这样一个坚持着理想和应尽责任的男人,在父亲的轻视和偏见中长大,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传奇歌星,还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做到了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这样的恩爱,这样的情感,让人太羡慕和佩服,不知道何年何月,我们能找到自己的琼卡特呢,期待自己也能如卡什这样的坚持理想一往无前。

  男主角还因为此片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确实演得好。

  《与歌同行》观后感(十):伟大男人背后的女人

  开始看片就觉得怎么伟大的音乐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一样,小时侯生活在贫穷的乡村,因为自己直接或者间接的失误导致了兄弟的死亡,一直内疚,出门闯荡,崭露头角,开始磕药,巡回演出中出演婚外情。只是这次,JOHNNY的故事比RAY少了种族斗争和个人抗争的主题,怎么看都象一个闷骚的男人不停被一个女人拒绝,最后终于被接纳的故事。故事里并没有许多波澜,即便是磕药的情节也没有RAY里面眼花缭乱的闪回,用童年的罪恶感来解释,显得有点没道理。而家庭方面不能给他支持,不理解的妻子当然不比BEE,从一开始就不把唱歌当个职业,而即便JOHNNY挣钱大把也不满意他总不在,最后终于离开(这里离没离婚都不肯给个镜头,郁闷了我)电影里,JOHNNY只是一直唱歌,而关于激动人心的ILLBOARD和唱片销量也只是在对白的只字片语里体现,没有个眩目的镜头,旋转的报纸给视觉冲击。有一点点的不满意。不过JOHNNY的第一次AUDITION里,制作人说的一段话倒是讲出音乐创作的真谛:IT‘S NOT ABOUT BELIEVING GOD,IT’S ABOUT BELIVEING YOURSELF。

  有影评说电影里的JOHN完全被JUNE抢了风头,此言不虚。丝薇兹彭,原来并不喜欢,因为这女人从第一眼就让人看起来是个难缠的主——从她演出的一系列角色就可以看出来,总是在事业上不让须眉,而做人上总是坚强甚至尖刻有余让男人有点怕。而电影里的JUNE也是这样坚强而才华横溢的女人,在阴郁的JOHN身旁正需要这样一个女人。从最初的相见,舞台的一端JOHN看见那个红衣女孩,到上场的时刻慌乱中的相撞,他的琴弦钩住了她的裙子——如她所言:我被JOHNNY CASH的琴弦缠住了——而这一缠就是几十年。这段感情的开始,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JUNE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对爱情的怀疑中不断地拒绝JOHN的暗示和明示,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因为同样对音乐的感应不能分开。而最困难的时刻,JUNE帮助JOHN戒毒,她眼里的温柔和宽容的话语,让我觉得JOHN这么多年的折腾虽然屡屡被拒绝,都还是值得。丝薇兹彭的表演十分得精彩,也许因为这样的刚柔并济的性格本来就是她。BTW,她唱歌的声音和舞台表现真是专业,我喜欢。

  最后,如果喜欢听老歌,看一段很长很闷骚的感情,欣赏一个坚强的女人和一个阴郁的男人,就看看WALK THE LINE。不过我猜OSCAR之后这部电影才会真正流行,因为那时候它可以打出的宣传就是BEST ACTRESS——成功的男人背后总要有个坚强的女人吧,诚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