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后窗》经典影评10篇

2018-01-17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窗》经典影评10篇

  《后窗》是一部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詹姆斯·斯图尔特 / 格蕾丝·凯利 / 温戴尔·柯瑞主演的一部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窗》影评(一):一部关于和解的电影

  整理电脑翻出这个影评,大三的时候写的,现在看看,虽然有些地方理论显得有些装叉,但总体上还可以吧。开头略作修改,再调下段落顺序,放上来。

  一部关于和解的电影

  在《后窗》这部电影中,希区柯克保持了他一贯的悬疑风格,悬疑带给我们焦盼、紧张的观影感受,在这种感受中,我们往往会轻易忽略掉这部影片透出的平和气质。也可以说,我们太容易专注于一件谋杀案的侦破始终,而忽略的它的关涉者以及一些似乎不相关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世界,忽略电影作为整体的叙事脉络。所以,我们往往以“侦探“、“冒险”、“爱情”等等来命名这部影片的主题,但这无疑意味着某种抽离,意味着阉割了影片的整体内涵。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首先是从冲突开始叙事,这种冲突不仅是谋杀案中的冲突,更是影片几乎所有人物的原始出场状态,而最后,所有冲突达成和解。

  我们首先来看主要冲突。〈〈后窗〉〉这部电影有两条主要的叙事线索:杰夫对凶杀犯德的偷窥、侦破过程和杰夫与丽莎的爱情进程。在双线叙事中,两条线索必定会在某个点汇合,〈〈后窗〉〉中这两条线索的汇合是在杰夫(丽莎是追随者)的偷窥中完成的,两个叙事线索相互交错互相影响贯穿了影片的始终。

  一:杰夫的个性与其身体处境的冲突。杰夫是摄影记者,是四处游走的探寻者,雨林,赛车场,战地,这些极限场所构成他所习惯的世界。这个世界具有空间广阔性,内容丰富性、新奇性、危险性,以及由此而生的个体体验的刺激性,与之相对应,杰夫具有不安分于一隅的飘泊气质,对日常生活之外新鲜事物强烈好奇感和体验欲构成了这种气质的内涵。遗憾的是,他在一次赛车的实况报导中因事故断了左腿,而被迫接受呆在房间休养一个月的安排。这给他带来一种“悲剧性”的身体处境:“我们的行动在我们周围构成了一个属于我们影像的世界。个体与其镜中映像的不变关系较好地表现了我们与世界关系的透明度:这种映像的忠实,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世界与我们之间的一种真实的相互性。”杰夫在事故后不得不来到另一个安稳平静的庸常世界,他和自身的影像关系被扯断了,从了成了一个虚空的存在。这一悲剧性的处境与其惯常生存环境的落差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心理冲击,影片开头他淋漓的大汗及温度计上显示高温数字无疑为此做了一个明显的注解。为此,他必须在新环境下寻找相应的影像来填充这种虚空,以证明自身存在的真实性。

  当杰夫在轮椅上面对大厦里居民互相敞开的窗子,注意到一个雨夜里拎着箱子外出的商人,并以职业本能对他持续关注时,此时,杰夫个性和身体受伤带来的困境的冲突便开始逐渐淡化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闯入了他的视野(而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知道这是个谋杀者)。如此,记者杰夫又开始了他新的探险,他着迷于他新的影像世界并乐在其中,雨林中的探险与大厦里的偷窥并无本质区别,他证实了在个体另一种空间延续生存的可能性。如此,杰夫个性与其身体处境的冲突便消解了,影片随即把我们引向另一个冲突。

  二:窥探者和谋杀者的冲突。这个冲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纯偷窥时的冲突。“视觉借助于光而具有一种与事物的纯粹理论关系,光这种非材料的材料在明照和打亮事物的同时赋予它们以自身的自由,而不像空气与火一样,以一种感觉不到的或显而易见方式去消费事物”(黑格尔)由于光作为介质的特殊性,偷窥者与被偷窥物之间并非是一种隐性的平行意义,也不具有显性的激烈冲撞的特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偷窥者以一种隐蔽的姿态观看对方,而同时被观看者(物)拥有绝对的自由。偷窥的过程一方面是观看者的解蔽,另一方面是被观看者(物)的遮蔽,二者必然形成着隐形的冲突。

  随着情节的推进,单纯的偷窥已经不能满足叙事要求,杰夫和他的助手们必须用行动来探求视觉所不能触及的凶杀内情。于是产生了第二个阶段的显性冲突:偷窥并且介入事件。隐性的力量冲突开始转化为隐形与显形并行的冲突。

  窥探者和谋杀者的冲突逐渐明朗化,并使双方斗争趋向激烈,从而也推动了整个叙事进程。案情水落石出后,该冲突得到化解。

  三:丽莎与杰夫的爱情冲突。这个冲突贯穿了影片,同时受到上文两个冲突的影响。丽莎爱着杰夫,她是个年轻美丽、近乎完美女孩。作为是小镇上的时尚女郎,她同一条裙子从不穿两遍,日日周旋于不同的交际场合。她同样追求生命的丰富性,但与杰夫不同的时,这种丰富性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稳定性之上的,是由某种上流秩序带来的丰富性,从而要受到该秩序所带来的诸多规则的约束。而杰夫所需的丰富性,颇多具有野性意味,它要求在最大程度上消解束缚,所以这种丰富性也伴随着探险乃至危险。表面上看,这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杰夫评论丽莎所做的晚餐时说道:“与以前一样”,这正说明他不可能听取丽莎的建议而做一个时尚绅士。而丽莎,虽然爱着杰夫,并且“才不管你做什么”,但暂时却无法同自己持久、稳定的生活方式决断,在爱与不舍于自身生活之间,她缺少一种更加大的动因做出决定

  有趣的是,这个冲突首先由影片的第一个冲突而得到缓解。杰夫的休养给了他们更多的接触机会,更重要的是,杰夫在这段时间内(也许是因处境变化带来的无聊寂寞感或是其它原因)建议双方进行“不考虑将来的”继续交往。这就为冲突的进一步化解提供了时间和可能性。

  自第二次约会开始,丽莎随同杰夫一起卷入到一桩凶杀案中,在窥探者和谋杀者冲突的一步步激化中,两个偷窥者的爱情冲突得到淡化,也得到更深一步缓解的可能。

  谋杀案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突变,无论对内对外都是一种危险的存在,偷窥一个谋杀犯并试图破解他的谋杀过程无疑会招致高度的危险(我们已经看到了花园中小狗的命运)。丽莎的介入也意味着她进入了不同自身所习惯另一种生活状态,开启了另一种生命形式。它伴随着危险的同时,又被新奇感、紧张感、刺激感所充盈——这也正是杰夫内心所需的生命状态。也就是说,丽莎的行为也是靠近杰夫的一次试验。

  丽莎没有让我们失望,她分析钻戒时表现的敏锐,在德的房间被抓后表现的机智和镇静,无不显示了其对这种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而这种生命状态别需要勇敢也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看到她穿着裙子踩着高跟鞋攀上梯子爬到德的房间那一节,简直要赞叹了。当然,杰夫对她是满意的,这在丽莎偷偷给德送匿名信归来后他温情而闪亮的眼睛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次近乎完美的试验之后,在杰夫家中,我们看到丽莎已不再是以往时髦的装束,取而代之裤子和平底鞋,手中的读物也成变了《穿越喜马拉雅》。她显然决定改变自己而去适应杰夫的生活,这时,冲突也消解了。

  有趣的是,如果说杰夫最初面对的是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冲突,那么丽莎面对的就是个体自身的冲突。我们的行动构成了我们的影像世界,但这并不是一个浑一的世界,而是一个多重影像结合而成的复杂体,所以我们也面临多重诱惑,如果我们自身旨趣不够稳定的话,会很容易陷入到这些诱惑的拉扯中。在爱情面情,丽莎不能像杰夫一样保持坚定个人立场,于是陷入纠结之中。然而,杰夫的休养在家和谋杀案带她走上了一段奇妙旅程。她在旅程中得到自身的救赎。杰夫靠自身与外部世界得到和解,而丽莎则通过外部世界的作用恢复自身的稳定性。

  四:小人物的“冲突”。按照纳博科夫的小说形式划分方法,我们可以把《后窗》归结为一部多轨小道岔小说-----在影片中虽然关于杰夫、丽莎、德等人围绕爱情和凶杀案的叙述活跃着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篇幅,但其间也夹杂着围绕次要人物孤独小姐、芭蕾女郎等人的叙述。关于后者的叙述零碎而不相交,但这丝毫没影响到影片的连贯和通畅,主次混杂的多声部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次要人物很多,但他们同杰夫及丽莎相类,都面临着生活得无序,以孤独小姐为例,影片在她身上虽然笔墨不多,但并妨碍她成为一个个性突出的形象。孤独小姐的个性就是其矛盾性,她一边渴求外部世界的回应,一边又对这种回应保持拒绝的姿态,主体和客体的冲突,主体的不同欲求间的冲突交混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面貌,为此,她曾想走上自杀之路。 “在所有基本的问题上,我指的是驱人去死的问题或者十倍的增强生之激情的问题,大概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帕拉利斯的,一种是堂吉诃德的。唯有事实和抒情之间的平衡才能使我们同时感动和明晰。”(萨特)孤独小姐具备帕拉利斯式和唐吉诃德式的双重失衡,但她最没有服下那些能让她睡上一个冬天的安眠药,而在片尾坐到了钢琴师的客厅里。由此,孤独小姐身上的冲突也消解掉了。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有多少个岔道就有多少个冲突,这些冲突或来自于人物自身,或来自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对峙,或呈现出孤独小姐式的复杂面貌,但我们看到,在影片结尾它们都不约而同的和解了。

  在生活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充溢着渴望和追求,由于构成个体的价值体系不同,我们的渴求方向与渴求物也不同,但勿庸置疑的是,虽然我们拥有至高无上的个体的独立性,但我们却无法实现绝对的个人自由。个人的飞升总是因一些羁拌而变的沉重不堪,羁拌来自他物的挤压,来自身多种旨趣的互相争斗,也来可能呈现出二者交混的复杂面貌。“有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除非我们生来就不受其约束”(卡夫卡)但无论是通过自身,或是借助外物,或者一种莫名的神秘力量。我们的行动会最终消解这些约束而达到自身的救赎,哪怕是相对的救赎。理想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之上的,我们的生命进程也是偏离秩序和向秩序靠拢的过程。但没有人可以依照秩序编织一生,我们更多听到的,乃是偏离秩序后的心灵焦灼之声、孤寂之声、痛苦之声……《后窗》正是向我们指出回归平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老希区柯克透过摄影机旁观众生,并给予了他们最美好祝福

  也许有人会问,把高跟鞋换成了平底鞋的丽莎会得到想要的幸福吗?这也是影片留给我们的一块空白,它带给我们的讨论也就该到此为止了。

  《后窗》影评(二):《后窗(Rear Window)》:闲人闲事(IMDB250 TOP 021)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74922664.html

  Rear Window (1954) 100%

  继续补全IMDB250系列。这部电影看得时间很近,大概是去年或者是前年,但是情节也基本忘光了。所以重看,如看新片一样。

  电影的讲述一个闲得无聊的人如何管别人闲事的。腿被打上石膏的记者在家里无聊,以看窗外邻居家的生活为乐趣。深夜中他被一声尖叫惊醒,醒来后发现楼对面的推销员的在深夜拎着皮箱外出了好几次,可是他看着看着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推销员带着一个女人离开了家,记者没有看到。醒来的记者发现推销员的举动很不正常,而且他老婆再也没露面。于是,记者将这些告诉了喜欢自己且天天来探望自己的女孩。女孩听了记者的讲述,同意记者的观点——推销员杀死了老婆,并分尸后偷偷运了出去。记者找来当探长的老战友,让他帮忙调查推销员。探长一番调查后,发现很多证据都可以证明记者的推测是错误的,这些推测都是记者和女孩的想象。探长走后,邻居小狗的死却证明了记者的想法正确的,因为只有推销员一个人在狗死的时候躲在了屋内,没有探出窗外看热闹。记者用照片找出了狗被杀的原因,发现狗总是在花园里一个固定位置东西。好奇心促使女孩和记者的护士一探究竟。两人在土里没有挖出任何东西,女孩在推销员屋内却发现了推销员老婆的结婚戒指。推销员回家后发现了女孩,两人厮打起来。幸亏记者报警后,警察赶到阻止了推销员。推销员这时才发现,记者在楼对面偷窥自己。记者随后让探长朋友马上逮捕推销员。但是为时已晚,推销员已经找上门来。记者用闪光灯延缓了推销员的脚步,但是记者还是被推销员扔出窗外摔了下来。这时警察才赶来,控制住推销员。经过询问,确定一切都如记者的猜测。最后,两条腿都打上石膏的记者与爱慕自己的女孩慵懒的躺在床上休息着。

  本片依然是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他的电影最主要的特点好看,而且本片已经做到极致——除了“好看”,没有其他。它没有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物,豪华的场面,深厚的历史背景,或者是反映出人性、社会的某一方面,它只有一个优势——曲折的情节。本片凭借一波三折的故事、充满悬念的剧情,让观众观看本片时非常愉悦,必然会认为好看。可是在“好看”之外,本片却很空洞,当然男女主角用来点缀剧情的爱情是不算的,只是一点调剂。总之,本片看得时候很过瘾,看完只会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啊”。

  影片情节不需多说,它的悬念与转折让我这个看第二遍的观众都进了圈套。电影首先在记者的讲述下给观众们设置一个悬念:推销员杀死了老婆。于是,观众们就想去了解推销员是如何杀死老婆的,以及记者会如何揭发推销员。可是接下来,探长的出现和他给出的结论,将记者的全部推测都推翻,这个设置不仅让记者崩溃,也会让观看电影的观众崩溃。这是Alfred Hitchcock设置的一个圈套,完全是为了吸引观众的而设置的。当结论推翻后,观众们自然想知道接下来如何,以及记者如何行动。编导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随后的剧情全部按照记者的推想而来,直到将推销员抓获。客观的说,情节如此设置,确实让电影引人入胜,使观众完全投入电影中,但是刚才提到的转折会让观众们有一种被骗的感觉,我就是如此。既然推销员一切都计划的这么周密,记者纯属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而且后面的电影时间那么长,聪明一点的观众肯定可以猜到这是一个骗局。

  继续说情节。电影结尾处的剧情设置非常出色,两段惊险刺激的场景,让我完全突入其中为两个人物的命运而担心。女孩如何脱身?记者如何阻止推销员?结尾的这两场戏,恰好是影片的高潮,同时也是电影最好看的部分。这些对于Alfred Hitchcock来说是手到擒来,很拿手的。这也是本片的突出之处,它能将局限在狭小空间内几个人物的戏表现得如此精彩,这是一般电影很难做到的。

  电影的另外一个比较的特别的地方,在于它镜头的运用。在我来看,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镜头的使用,电影开篇就是全景式的长镜头,随后的剧情中依据记者的视线,长镜头随处可见。可以看到,Alfred Hitchcock在《夺魂索》中玩过的东西,又出现在本片了。不过,本片比《夺魂索》优秀之处是本片没有滥用长镜头,适时而用,恰到好处。二是,影片对于各种远近景的使用及选择。记者在偷窥时使用的装置有眼睛、望远镜、长焦镜头,所以记者偷窥时的的画面远景、中景、近景变换频繁,而且这些画面还经常配合长镜头一起使用。从这些可以看出,Alfred Hitchcock摄影技巧的娴熟,不是一般人所能匹敌的。也只有他,可以在自己的电影中卖弄这些技巧。三是,在记者房间内镜头的使用。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近景、特写的交替使用,同样体现出Alfred Hitchcock的技巧之纯熟。在看过Alfred Hitchcock很多部电影后,发现他的电影总是在技术方面很极端,比如《西北偏北》、《惊魂记》、《迷魂记》以及本片,它们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即使如《火车怪客》这样的电影,也看得出Alfred Hitchcock的影子。只有他在1940年拍摄的《蝴蝶梦》,倒是一部比较传统的电影。看来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是越老越极端了。

  至于男女主角的爱情,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就如同刚才提到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是调剂剧情的,而且也是用来分散观众注意力的。如果一部电影只有男主角偷窥和侦破杀人犯,那显得剧情也太单调了,总得有个女人来一点感情戏吧?所以,才有这段与剧情主线根本无关的男女爱情观点的小冲突。

  此外,看完本片对美国五十年代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美国人五十年代的生活也很一般,就如同我们九十年代的社区一样,几栋楼围着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花园等等。不同的是,在我生活的环境中没有偷窥和被偷窥的条件,因为楼与楼之间距离很远,况且夏天也不至于热成那个样子,要在室外睡觉。看着美国人在夏天如此遭罪,才知道他们那时候也很穷,买不起空调。

  本片演员很有意思,主要演员很少,群众演员很多。男主角James Stewart表现很出色,他饰演的角色不能行动,只能依靠表情和眼神来表现剧情,非常有难度。不过,作为演技派的他,很出色的诠释了这个角色。女主角Grace Kelly很有名,但她出名不是因为电影,而是因为她王妃的身份,即使她主演的电影很火,也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因为现在如果有人提到Grace Kelly,必然会先想到王妃,其次才是电影。Grace Kelly的电影看过几部,平心而论她不是绝色美女,只是比较漂亮的金发女人。尤其是在本片里的造型,与好莱坞黄金年代电影里的其他女星大同小异,并没有感觉独特之处。而且,她在本片的戏份不多,很难看出她演技如何。只能说,Grace Kelly在本片属于尽职演出。电影中扮演邻居的演员有很多,虽然他们没有近景,但是演活了每一个人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本片也是一部群戏。所以,配角演员们出色的演出,才让这部电影如此好看。

  总的来说,一部看起来很“好看”,但是看完了却没什么太深感觉的电影,独特之处还是在Alfred Hitchcock擅长的技术上。它入选AFI100和IMDB250,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Grace Kelly

  Grace Kelly 序列:0629

  后窗.Alfred.Hitchcock's.Rear.Window.HDRiP.720P.x264.DD5.1-CHD

  2011-11-18

  《后窗》影评(三):视角

  这是一种独特的,在杰弗瑞脚受伤前不可能想到和拥有的视角。

  透过后窗看到邻居们的一切,困住男主角的不是绑着石膏的腿,而是生活。摄影记者的敏感让杰弗瑞发现了一起谋杀案。

  片中多次提到“饥饿”:1.住在一楼的夫人做的泥塑取名为“饥饿”;2.男主角说自己的肚子空得像个足球;3.结尾处女芭蕾演员的丈夫回到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我饿了”。希区柯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后窗》影评(四):重新观摩手记-1

  两年之后的第一次重温,也是第一次按计划行事

  本来不想写这里,但是小讨论的氛围确实挺差,不如埋没在众多的影评当中当根杂草

  没计划写很多

  1.对话

  这部分对话很幽默,并不是有些人说的无趣。碟商给了我四条中文字幕,可见各翻译人员对于对话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平白直叙,有的就抓住了精髓。例子我是不会举的,有兴趣证实这一点的可以自己去看

  2.镜头

  这个片子的镜头很有特色。从后窗观望对面,有远有近甚至有特写;但是,这个镜头绝对不会进入房间。所以我们看着男人和丽萨纠缠的时候只能干着急,尤其是关灯时。

  3.定位

  这个片子的音乐取向是极为轻松的。杰弗瑞的腿伤虽然令他无法工作,但这也是他难得的休假,虽然他嘴上并不承认,但是每次丽萨的到来哪次不是又亲又抱。嘴上说不想结婚,但他也不想失去这样一个好女人。而他口中说的丽萨的完美中忘记了一个重要的词,那就是善解人意。当丽萨打开小皮包拿出睡衣的时候,他会心的笑着:乐意之极。

  佣人,趣闻,小狗,音乐,美酒,佳人....what a wonderful vacation.what a perfect life.皇帝的生活还不及他好呢。

  有些自认为“饱尝”了希区的大量影片而说这部一点也不悬疑不惊秫的人,你们觉得单凭“悬疑”两个字就可以给他定位了吗?

  片子不是不可以作对比,但是要弄清楚是不是一个类型。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失业”和“失身”这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本来不想针对别人的话题来说的,但恰好赶到一起了。

  也许是格瑞斯的一切形容词令大胖子暂时改变了风格,但这也足以证明了他不只是一个“谜语”导演。

  《后窗》影评(五):74

  在托马斯·曼的不朽杰作《魔山》中,汉斯·卡斯托普前往疗养院探望表哥,却不想染上肺病,一住七年。在这七年里,汉斯·卡斯托普从一个普通青年转变为学识渊博的成年人,这种“因祸得福”的逻辑也发生在希区柯克的《后窗》中。主人公杰弗瑞是一位摄影师,爱好冒险,却因为一次事故摔断左腿养病在家,指地每日坐于后窗,眺望对面各窗口的日常起居为消遣。

  后窗虽然为杰弗瑞开启了观察人世的绝佳窗口,但希区柯克显然不曾具有托马斯·曼那般的野心:让文本成为展开各种哲学命题的空间。 杰弗瑞没有像汉斯·卡斯托普因“腿伤”而获学问,反而牵连进一件命案,险些丧命。谋杀戏码自然是希区柯克的拿手好戏。

  窗口与窥视

  那条不可活动的腿,建立了转动的支点,望远镜和远景摄影机延伸了他的目光,女朋友成为他实际行动的替身。他如同导演,调度着整个谋杀事件的进展。因而,电影里有两个潜在的空间,一个是作为电影的《后窗》建立起的观众的窥视与人物(故事)的被窥视,另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杰弗瑞与对面谋杀事件间建立的联系,“后窗”如同一个影像内的屏幕。导演希区柯克以杰弗瑞为替身展开了对电影本质的探讨。

  电影艺术内化了“窥视”本质,并将其隐藏。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难道不是去窥视别人的生活,如同电影里的杰弗瑞对窗后的私人生活满是兴趣,所不同的是,影像的虚构保证了观众的人身安全,不会像杰弗瑞一样牵连进命案。因而这种满足是无后顾之忧的,我们实则都爱电影。《后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反思影像这一本质的文本,非常有意义。

  女人与诱惑

  故事也隐藏着一个潜在的文本。那是发生于男女主角间的情感的交互。一开始,女主角虽然美貌,光鲜亮丽,相信是许多男士的梦中情人,但对于热爱冒险的男主角来说,他却没有好感。他以出行不便作为借口让女主角退缩。直到谋杀戏码的展开,两人双双卷入事件之中,女主角的大胆、冒险的行动才开始为其增色,与男主角心目中理想的女友形象相靠近。最后,两人的关系才真正开始。那其实是诱惑,女主角深谙此道,电影最后一幕趁着男主角睡觉之时,偷偷换上时尚杂志,已经说明了这种诱惑的真实发生。

  这是非常有趣的,这个女人同样成为男人的窥视对象,并因此展现自己。正因为有男主角的凝视,女主角才需要每次穿得这么漂亮,去冒险行动,看探险书籍,目的无非是要诱惑对方。杰弗瑞虽然作为摄影师,拥有着极强的观察本能,但对于谋杀的坚持却得力于女友的部分观点(女人是不可能丢下结婚戒指出远门的),最终破解谜团。至此,诱惑成功!男人已经将女人内化,如同伸长的镜头成为残腿的替代。

  《后窗》影评(六):不动声色的惊悚

  我一向佩服聪明的人,而那些导演惊悚悬疑电影的人大多是聪明的,比如银河的几位大将,比如希区柯克,这位世界级的惊悚悬疑电影大师。在他的电影中,不论是改编自名著的《蝴蝶梦》,还是对心理学进行了一番探讨的《爱德华大夫》,亦或是本片,都不时流露出一种慧黠,结局总是出人意料,许许多多的机关暗藏不露,需要十足的细心才能发现。也许他的电影放在今天,很多东西都已经大大过时了,甚至无法让神经进化得更加强悍的我们感觉惊悚了,但那种对于剧情悬念的设计与安排,对于观众心理的引导与掌控,以及对于生活的淡淡幽默与讽刺,都是永不过时的。所以即使在今天来看他的电影,它们仍然不失为好电影。

  影片的立意就已经非常有新意了。一整部影片都是从后窗看出去的,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也许是导演在隐喻地表明人人内心都有一种窥视欲,总是好奇邻居的生活。摔断腿的记者杰弗瑞虽然是影片的主人公,但他和我们一样是一名观众,每天他都欣赏着窗外邻居们各自的生活,比如一边跳舞一边干家务的芭蕾舞演员,孤单生活着的寂寞小姐,每天进行音乐创作而且时常召开聚会的钢琴家,还有一位不时和久病在床的妻子争吵的商人,而后者就是杰弗瑞之后观察的重点人物了。

  杰弗瑞观察商人的过程,正是商人杀人抛尸的过程,也是杰弗瑞本人与女友感情升温的一段过程。杰弗瑞最初认为女友丽莎是一个只会追求美丽的娇小姐,与自由散漫,富有想象力的他并不般配。可是事实证明,丽莎不但是一个美丽优雅的小姐,更是一个勇敢聪明、生机勃勃的年轻女孩,是一位正合适的杰弗瑞太太。

  剧情在前半段一直用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讲述着,多少令我感到有些拖沓和无聊,但在大师的电影中,我又不敢有丝毫的走神。当进入下半段之后,剧情才真正开始变得惊悚起来,先是小狗被杀,然后丽莎大胆潜入商人的家中并被发现,我们和杰弗瑞一样眼睁睁地看着丽莎与商人搏斗却无能为力,好在警探及时赶到。丽莎机智地向杰弗瑞展示自己偷到的结婚戒指,却也暴露了杰弗瑞的位置。商人知道杰弗瑞在监视自己之后,企图杀死杰弗瑞,行动不便的杰弗瑞只好用闪关灯拖延时间,可还是被商人扔下了阳台。可以说这两个场景是全片中最惊悚的高潮了。

  最终商人被抓,邻里之间又回归平静与和睦,甚至更加友好。其实从这些不同身份的邻居的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远远不只是日常的生活片段,还有所谓的婚姻三部曲:未婚时的寂寞,新婚时的甜蜜,久婚后的争吵。我们看到了生活不加掩饰的真实面貌,看到了人们真实的内心。

  在影片的结尾,大师还是和我们幽了一默,仰躺在床上的丽莎正在看书,当她发现杰弗瑞睡着以后,立刻将手中的小说换成了一本时装杂志。看来这一对之间的差异与分歧仍然存在,但婚姻本该是这样的,容许人们保有自己的爱好,同时又能与对方相妥协,和睦相处。

  格蕾丝•凯利已经长大了,不再是《正午》里那个年轻姑娘了。她变得成熟而且优雅,还带有一种强势与活力,她是我见过的仅次于赫本的,带有一种得体的时尚感,能将名牌时装穿出一种风度与美丽的女演员。她的身上散发出一种美国女孩独立自信的气息,真难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她却是那样的敏感内向。

  《后窗》影评(七):偷窥下破解的悬疑

  不得不佩服希区柯克的功力。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能拍出来如此扣人心弦的悬疑片。

  《后窗》讲的是一位因意外断腿的摄影师,在家休养时窥探小区内邻居的生活,却意外发现并侦破了一桩谋杀案的故事。

  人都有偷窥的欲忘。发现别人的秘密,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抑或是发现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在心里获得一种优越感。“窥视癖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心理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窥视癖满足了人内心潜意识的需要。人们通过这样来得到性的满足感,这里涉及弗洛伊德的’范性论’,因此这种性不是指的简单的繁殖机能的性。”《后窗》里主角杰弗瑞窥探到各色的邻居,有热恋中的情人、有养鸟的邻居、有做雕塑的、有作曲的、有上了年纪孤独寂寞的妇人、也有年轻的舞者、也有习惯在窗台上睡觉的夫妇。作曲家可能因为作曲质量不高,郁郁不得志,一次回家把曲谱都掀在地上;寂寞的中年妇女甚至模拟有男人来她家的情景;舞者年轻漂亮,从几个男人中挑自己的男伴,可惜这些男人都不爱她,她也不爱这些男人。在偷窥的时候,一面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面发现他人生活不如意时,自己的心里似乎也得到了慰藉。

  主角杰弗瑞最重要的是偷窥到一对夫妇,妻子卧病在床,丈夫来照顾她。丈夫与其他女子有联系,被妻子发现,大骂了起来。最后杰弗瑞发现那妻子不见了,丈夫半夜三更拎着箱子出去了好几次,还在家里收拾锯子、刀、绳子什么的。主角怀疑这男的杀死并肢解了她妻子。最后经侦查发现确实如此。

  当然人都会对锯子、刀、绳子、箱子等涉及到谋杀的东西感到好奇,杰弗瑞把这些告诉了警探,然而后来警探否定了杰弗瑞的推测,杰弗瑞又发现新的线索,丝丝入扣。特别是在最后,女主角翻进了凶手家寻找证据,碰巧凶手又回来了,让观众着实捏了一把汗。凶手后来又潜入杰弗瑞家,杰弗瑞腿断了正在休养,怎么也打不过魁梧的凶手。这两场戏特别让观众紧张,主要是正邪两方的对比。女主漂亮但柔弱,遇到稍胖且心地险恶的凶手,自然不是他的对手。然后杰弗瑞腿断了自然行动不便,凶手收拾他绰绰有余。正是正邪两方力量的对比,让观众深深为正派担忧,紧张的情节牢牢地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后窗》配乐没有《惊魂记》那么紧张,也没《惊魂记》里罕见的双重人格的精神病人,但它在偷窥的外壳下,依靠抽丝剥茧的精彩情节,成为悬疑片中的一道标杆。

  《后窗》影评(八):下了几天才看的

  刚刚又不记得希区柯克的名字,于是又去百度了一下。⊙﹏⊙b汗已经背了好几遍了,但是每一次想说出口的时候总是很不确定。一直觉得是很牛逼的人啊,似乎在心理学方面对他的电影很推崇。反正就是冲着他的名号去下载这部电影看看的。想了解一下具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听的最多的是他那部《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但是我为什么不想去下载这部看呢。觉得一下子还没知道这个导演的风格是什么样子的就去看他最有名的作品,离得太近反而会距离的更远。

  刚刚去百度一下,发现不是这回事哦,原来后窗也是代表作。反正看着挺好看的。首先在视角安排上很有意思。通过窗户窥视他人的生活。这个导演果然是将观众放在第一位。他抓住普通大众的心理。人不可避免总有一种想探窥他人生活的念想。但是大多时候生活中又实现不了。而一个腿受伤的摄影师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空再写了。一大早起来看电影头晕。

  《后窗》影评(九):建筑师,摩纳哥王妃和水果商的儿子。

  如果在没有看过影片之前,

  如果对好莱坞没有任何了解,

  在看到这样三个不同身份的组合,

  你是否能想到,

  这将会成就一部二十世纪最伟大之一的影片?

  关于后窗我已经不想再说太多。

  几十年来已经有无数的评论将这部影片解析得淋漓尽致。

  再次重温这部老片,

  意外的打动我的,

  却是史黛拉和杰弗瑞的在影片开始十到十五分钟左右的那段对话。

  那是一段关于婚姻的对话。

  台词我这里不赘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原片。

  我致想说,

  我深深的被触动了。

  婚姻应该只是因为相爱。

  而不是那么多是理智的分析。

  诚然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只要相爱,

  一切都可以共同面对。

  然而我知道,

  虽然如此,

  我也不可能做到。

  我已经,被这个时代刻上了烙印。

  因为我不能做到,

  因此才显得加倍的可贵和美好。

  《后窗》影评(十):女性主义看《后窗》

  与以往电影中把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不同,影片《后窗》,处于弱势的反而是摔断了一条腿,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的杰弗瑞。

  《后窗》是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记者杰弗瑞摔断了腿之后,每天坐在轮椅上通过一扇窗户,看到对面一栋楼里面的居民的生活,也因此他目睹了苏先生的奇怪行径之后,得出了他杀妻分尸的罪行。杰弗瑞的警察朋友调查过后,对杰弗瑞的怀疑不以为然,于是杰弗瑞只能和影片中两个重要的女性,护士斯泰拉和女友丽莎。

  先从斯泰拉说起,斯泰拉在影片中其实是作为一个母亲形象,她是被杰弗瑞所依赖的,这和传统电影里,女性依附男人有了很大的不同,此时的斯泰拉是一个强者,母亲作为强者,势必为了保护她的子女,而杰弗瑞此时,正是斯泰拉的“儿子”,他被斯泰拉像慈母般照顾,斯泰拉塑造了一个崇高的母亲形象。这种弱势与强势的对调,更深刻地表达了一种对“母亲”,对“女性”的平反。女性在此有了地位,杰弗瑞不得不依赖于他,扮演着这个“弱势”的角色。

  影片中的丽莎,更是一个倾向女权主义者的人物,首先,丽莎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女人,她的美丽高贵,和轮椅上的杰弗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在心理上,丽莎也是强者,因为她的完美,使得杰弗瑞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压力的。在他们的交往上,拥有主动权的,也一直是丽莎,而杰弗瑞只是被动地接受着一切,丽莎似乎成了这段爱情的主导者。当女性成为两性关系中的强者,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一种女权主义的体现。

  发现苏先生行为奇怪,并产生怀疑的是轮椅上的杰弗瑞,虽然他是发现者,但是更是一个旁观者,而丽莎和斯泰拉才是这场寻找证据的行为的执行者。杰弗瑞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还是两位女性。

  当然,在丽莎身陷困境的时候,他给了丽莎最直接的帮助。可是完美也能由此看出,杰弗瑞是这场行动的辅助者。

  在杰弗瑞与苏先生正面交锋的时候,完美紧张的心情更能证明了影片里,杰弗瑞是一个弱者,虽然他能用灯光暂时地保护自己,但是依旧无法阻挡苏先生对他行凶,而此时,正是丽莎带着警察出现了,丽莎成了杰弗瑞的救命恩人。

  女性的地位需要得到提高,当她们在电影中不再永远扮演着弱势群体之后,完美可以看到女性身上一些优良品质。母亲的“翻身”是一种必然,女性成为主导并不是不可能,在女性电影里面完美看到了很多女性在一些方面并不输给男人,轮椅上的杰弗瑞一定深刻认识到这点,也正因为这样的女人存在,即使杰弗瑞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他也依旧不算真正的弱势群体,因为他身后有着慈母般的斯泰拉和对他狂热的丽莎。

  希区柯克让男人“坐下”,让女人站起,并且行走,可见女性在电影里的地位上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期末作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