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7 2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好孩子成功99%靠妈妈陪伴》是一本由(韩)李贤秀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1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一):小孩子责任负担≠生了完事

  日韩的国情与中国不同,父权社会的烙印要更明显一些,是以往往家庭中的“孩子他爸”会作为一家之主,有着更权威的地位和更大男子主义的处事方式。加之当下的男性往往会因为工作压力,而成为家庭中隐形人一般的“影子爸爸”,更是令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将孩子教育方面问题全盘推卸给自己妻子。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书名倒是没什么错的。再者说,诚然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健全是离不开父母双方努力的,但是有时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不如母亲那样的明显!

  其实,很能够理解书中作者所提到的韩国的问题的,可能中国会好一些,如果是像韩国那样家里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小孩的家庭,父母又都是双职工的话,幼儿教养的确会成为一个难题。除非是把孩子送去祖父母家,否则也只能送去幼托所了。但无论如何,对孩子成长重要的还是父母的关怀温暖,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太多的父母似乎觉得他们把孩子生下来了,而且有努力赚钱养孩子了,他们这就算尽到责任了。

  甚至还有的家长居然能够有脸抱怨说:“明明是孩子的自己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别人总从我们做父母的身上找原因。”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只有一个问题——自我感觉还是挺犀利的——你说你都没时间养孩子了,你为嘛还非得要生小孩,甚至求爷爷奶奶的要死要活的也一定要生小孩啊?难道就只是因为周围的人都有了孩子,所以你也不能落于人后喽!还是说,这只是因为旧有的血脉延续的坚持,出于养儿防老的固有观念作祟,如果是后者的关系,只是为了将来的养老问题养儿,将之视作为一种更划算的投资目的话,与其冀望于孩子长大后能够好好的“报答你的养育之恩”,倒真还不如现在就不要孩子了,把以后会有的这笔支出直接转成投资黄金实际点呢(ーー゛)

  其实,说道家庭教育的观念,中韩两国差距还是蛮大的。就算在东方传统观念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国情不同文化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就好比说,韩国人的座右铭大概是“不要做个失败的人”,日本人的座右铭可能会是“要做个成功的人”,那么中国人的座右铭大概就是“要做人上人”了。反正,中国人“不谋于事,专谋于人”,已经是普世皆知的事情了。正是因为整天的净顾着琢磨人了,不去琢磨做事,这样的人即便是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只会如同水月镜花的虚幻般经不起波折。好吧,这话有些扯远了,还是说继续来说这本书——

  其实,只要牢记以下三点,这书就算你没白看了,即:

  ◆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宝宝在一起;

  ◆宝宝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

  ◆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宝宝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

  大概该书是由作者之前的文章结集整理而成的,有不少地方感觉重复了,都在那车轱辘话绕来绕去的没意思。不过内容方面还是很有针对性的,大力批驳了将孩子丢给家里的老人带、为了工作干脆把孩子整日扔在托幼所、盛行给孩子报早教班的等等家庭教养的误区,不惜笔墨的用在了从儿童大脑发育的生理学角度出发,到底什么才是低幼龄孩子所需要的教养方式。此外,既然第五章的特殊儿童的心理治愈疗法,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单薄,和前后章节也不怎么产生联系,出版方还不如干脆将这章单独抽出来作为附录的好。

  说真的,当看到“要像对待客人一样的对待孩子。”这句话的时候,真的让我深受触动,就像是心一下子被炸开了一样,瞬间甚至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其实,我国古代也不乏类似说法,像什么“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至亲至疏夫妻”等等的这些用来形容男女之间情感语句,将之换做了用于亲子之间,也未尝不可啊。

  不正像是书中所写的那样吗?“一个贤明的人会尊重他人,会敬畏内心力量。同样,贤明的妈妈也会敬畏自己的孩子。”因为生命本来就该是值得我们敬畏的呀,所以,就生命的本质而言,就算是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平等的,是不可能会出现,“因为孩子是我生的”所以天生就该我欠我,孩子在我面前根本就不该算是个人情况的。或许总有些父母会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的角度,这种想法都是极为荒诞的!

  可惜,不太美妙的想的话,世界上的父母千千万,有那种既不懂尊重别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的;有那种不懂得尊重别人,但很懂得尊重自己的;更有那种既能够尊重别人,也能够尊重的自己的,……但似乎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父母,很少有能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很多时候,明明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除了“恶心”大概也没更好的形容了,但做父母的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于乐此不疲。很难理解做父母的这种想法,似乎越是对自己的孩子毫不尊重的行为,他们越是能够当做“亲密无间”,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够叫“不生分”,呵呵,可惜这种的“不生分”绝大多数只能是给亲子间带来嫌隙罢了。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二):什么才是优质的陪伴

  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育儿类的书籍都是一贯的温柔

  在这本书里,韩国的李贤秀用了很大的篇幅讲妈妈陪伴的重要,可谓苦口婆心。她总结的“333陪伴法则”,实在是最低限度的陪伴了。不得不说,时代变了,母亲也要和父亲一样上职场,妈妈理所应当的陪伴如今还需得再三叮嘱。当育儿的交接棒从母亲手里转到人生暮年,本该休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上,母亲的陪伴对小小的孩子来说显得多么珍贵啊。

  对于职场妈妈,这个“333陪伴法则”简直太实用了: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

  而对于全职妈妈,所要考虑的便是陪伴的质量了,什么才是优质的陪伴吗?一方面,妈妈要提升自我修养,另一个方面,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培养需顺其自然,以引导为主。

  一、一个妈妈的自我修养

  1.言行一致

  2.制定家规

  制定五条之内的“黄金准则”,是不容孩子触碰的底线,如果孩子违反了,父母要果断采取措施。有两条是重中之重,即一,当孩子做出有可能伤害自己的行为;二、当孩子伤害别人时。履行家规的前提是,父母要让他们知道“无论何时父母都无条件支持他们”。

  3.忌唠叨

  (这似乎很难做到呢,做妈妈的总是关心则乱,要多多给自己加强信心,也多给孩子信心)

  “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父母要像麻雀一样跟孩子说个不停。孩子回说话之后,父母又要像猫头鹰一样珍惜话语,只有在给孩子读书、认真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多说一些。”

  4.不心急,让孩子自然成长

  “事实上,在英国,就有韩国妈妈因为再送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教给孩子字母表和阿拉伯数字而受到警告。这个时期应该让孩子多体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文字教育反而会妨碍注意力养成。”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时期禁止文字教育。

  在孩子上学之前,多给孩子阅读绘本,在生活中指认事物。我不打算教她拼音和汉字的写法。

  5.感情的修复

  “爱的咒语”: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

  最近听到的My Little Airport的新专辑《适婚的年龄》,最后一首《四句》,就是这“爱的咒语”。“對不起 我傷害了你/ 請原諒我對你造成的傷害/ 謝謝你之前所做的一切/ 我愛你 一直都愛著你。”

  6.学会等待,运用“心想事成”法

  “不要把抚养孩子看作负担,你辛勤的耕耘,总会换来收获。……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正直、幸福的人,就每天带着爱和关怀去照顾他,最终你的爱会幻化成神的力量让他们成为理想中的人。”

  二、对孩子的培养

  1.乐观

  要想培育出乐观的孩子,在孩子的小时候,一是在教育孩子时用一以贯之的方法规矩(让宝宝安心,产生掌控感);二是要让孩子多笑,少哭(传达“我就在你身边”的信息,给她满满的安全感;父母养成感恩习惯,在孩子醒来时由衷给她微笑和赞美)。

  2.专注力

  陪伴有时也需一定距离的静观其变。宝宝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专心,便是她学习过程。当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候,宝宝的大脑会迅速成长,妈妈不用插手打扰,只需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宝宝就好了。

  2.自控力

  通过延迟满足的方法,奖励达成延迟的孩子。但要注意不着急、有耐心(这是妈妈永久的哲学),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拥有自控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拥有不一致的时间表)。

  3.思考

  对于小于6岁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不要强迫或禁止他们做什么。先稍微了解一点,当孩子表现兴趣,再教给她更多。

  4.感知运动的培养——玩耍的权利

  “6岁之前是孩子感知运动培养的时期,之后是抽象思维培养期。在感知运动培养期内,应该集中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妈妈要给6岁以前的孩子至少五倍于学习的时间玩耍;上小学后,在三年级之前,要保证三倍于学习的时间玩耍。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三):女人最成功的事业是做个好妈妈

  看到这本书时,孩子已经3岁9个月了,书中的观点和案例让自己深有感触后悔看到的晚了,总是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做个好妈妈。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能看到此书,并身体力行

  书腰中提到了李贤秀博士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对照检查,自己都做到了,但是有时并不能做到全身心陪伴,有时会在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现在想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和他在一起,会伤心吧,自己应该做到更好。

  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就不可能长出花朵果实,同样的道理,如果宝宝得不到充分的爱,人格和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健康发展。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温暖、亲切而持续的亲子关系,会让宝宝感到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真好,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她,她都在我身边。我是个拥有爱的人,这个世界真好。”当宝宝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他的心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开始了真正意义生活。小时候接受过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会意识到“我是重要的”,这种意识会伴随他一生,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

  给孩子开启“幸福的开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爸爸妈妈可能许下的愿望都是:希望宝宝健康幸福地成长。想让孩子幸福地活到百岁,稳定情绪必不可少。因此10岁之前的时光,一定要让他们安宁快乐地度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人生来说,良好的开端占成功的90%。在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这甚至可以称为父母唯一的任务!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保护的孩子,不知道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孩子不会去为自己的未来准备,将来只会让父母头痛不已。

  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充满幸福和安全感的童年吧,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幸福人生主人

  孩子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孩子感到幸福,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也会变得幸福的。

  宝贝,谢谢你,你是爸爸妈妈此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永远爱你,希望你健康幸福地成长。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四):女人最成功的事业是做个好妈妈

  看到这本书时,孩子已经3岁9个月了,书中的观点和案例让自己深有感触,后悔看到的晚了,总是想:我应该做的更好,我想做个好妈妈。希望更多的爸爸妈妈们能看到此书,并身体力行。

  书腰中提到了李贤秀博士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对照检查,自己都做到了,但是有时并不能做到全身心陪伴,有时会在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现在想来,孩子看到妈妈这样和他在一起,会伤心吧,自己应该做到更好。

  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就不可能长出花朵和果实,同样的道理,如果宝宝得不到充分的爱,人格和思考能力也得不到健康发展。爱是妈妈和宝宝之间最重要的纽带。温暖、亲切而持续的亲子关系,会让宝宝感到满足和喜悦,从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妈妈真好,无论我什么时候需要她,她都在我身边。我是个拥有爱的人,这个世界真好。”当宝宝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他的心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生活。小时候接受过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会意识到“我是重要的”,这种意识会伴随他一生,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

  给孩子开启“幸福的开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个爸爸妈妈可能许下的愿望都是:希望宝宝健康幸福地成长。想让孩子幸福地活到百岁,稳定的情绪必不可少。因此10岁之前的时光,一定要让他们安宁、快乐地度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人生来说,良好的开端占成功的90%。在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这甚至可以称为父母唯一的任务!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完全的爱和保护的孩子,不知道幸福的滋味。这样的孩子不会去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将来只会让父母头痛不已。

  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充满幸福和安全感的童年吧,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幸福人生的主人。

  孩子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孩子感到幸福,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也会变得幸福的。

  宝贝,谢谢你,你是爸爸妈妈此生最珍贵的礼物,我们永远爱你,希望你健康幸福地成长。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五):重新认识陪伴的力量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回想我的童年,我拿着一本书找妈妈讲故事,她说太忙了,让我自己看,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手工的时候给妈妈看,妈妈忙着做家务说一边去。有多少独生子女跟当年的我一样呢?我们在孤独中成长,玩耍,那种孤独的安静被大人们看成乖巧懂事,却永远看不到孩子内心的虚空和寂寞。作为中国的比邻,在韩国,孩子们也面临着一样的困境。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对中国妈妈们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了为人父母的年龄,独二代已经是这个时代孩子的特征。没有兄弟姐妹的小孩,他们成长过程注定是孤独的。韩国在我国之前就也现了这种情况,他们的生育率也是在下降的。在本书中针对有姊妹和没姊妹一起成长的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还提到以前小孩子的成长要靠一个村子人的力量,而现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和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已经没有了以前孩子成长的天然的环境,所以没有母亲的陪伴,孩子不可能顺利的长大。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城市里面的父母们也为了工作,离开了家乡,因此孩子大多是留给了家里的老人们。本书中针对隔代教育为什么会产生对孩子不利的因素做了深入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孩子的母亲不能因为需要多找钱而离开孩子,必要时是需要先陪好孩子再开展自己的事业。

  经济飞速发展,对人的要求愈发的高。铺天盖地的成功论、成材书、精英培养,英材教育、早教培训,素质教育向我们涌来。做家长的时刻准备着“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不管初衷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让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是,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自杀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本书中,作者也讨论了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何时留学,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孩子心灵导师等时下中国妈妈们关心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生动浅显的案例向我们阐释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个简单的“333陪伴法则”——每天花至少3个小时和孩子在一起;孩子3岁以前是发育的关键期,要坚持这么做;若实在脱不开身,和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能超过3个晚上。你不必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是可以做一个愿意与孩子分享的妈妈,做一个陪伴的温柔的妈妈。只因孩子是上天给妈妈此生的礼物,妈妈才是孩子最好的心灵导师。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妈妈们读到这本书,不管孩子多大,看看都会有收获。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六):父母的陪伴,孩子幸福人生的启程

  文/暖暖蓝田

  书名是《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其实坦白说,我觉得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过于绝对了。可能作者是希望通过这个书名引起妈妈们对陪伴孩子的重视吧。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妈妈在修完短短几个月的产假之后都要重返职场摸爬滚打,无意中,陪伴孩子的时间日益减少。由此导致一部分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或出现偏差的孩子在学龄阶段变成问题小孩,这样的现象日益严重。

  在看本书的过程中,我想到两个真实的案例。

  本学期,修完产假返校的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开学半个月就发现班级一个男生及其让我头疼,行为习惯很差,学习能力也很差,满嘴脏话,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下课到处攻击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并且屡教不改。在和孩子妈妈沟通的时候,我问:“这孩子不是你带大的吧?”“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因为我工作忙,这孩子四岁以前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四岁才被我接过来在城里上幼儿园。”孩子的妈妈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是个温和懂礼的人,我知道,如果孩子一直是她带的,行为习惯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从目前来看,我的鼓励政策,我的严厉批评都毫不奏效,这孩子像是一块冥顽不顾的石头,拒绝任何改变。这就是典型的一例父母教育缺失导致的孩子的教育失败。还好,现在孩子是二年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给孩子妈妈的建议就是多陪伴孩子,弥补之前欠缺孩子的时光。

  以前在乡镇学校教书时,我有一个同事,她十月怀胎很幸运的生了一对龙凤胎,一家人欣喜若狂,但是很快她就修完产假要上班了,在临照顾孩子的问题上遇到困难。她的工作单位在乡镇,和老公住在学校提供的简陋宿舍,面积小,生活条件很差。她的家在县城,公公婆婆都是县城事业单位的退休工作人员,有文化,家庭生活条件很好。她想着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于是决定把女儿留在公婆身边,因为县城生活环境好点。把儿子带到乡下和自己以及老公一起住在学校宿舍。就这样,女儿和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县城,儿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乡镇。可是最终,她的女儿异常叛逆,和父母经常闹别扭,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在中学时代还因为和父母拌嘴而离家出走,最后连高中也没有读,初中毕业读了个中专学校。而她的儿子一直品学兼优,顺利考上理科名牌大学。

  “父母如果不肯在孩子3岁之前投资,就可能会遭受30年的困扰。”“其实,在10岁之前,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关怀和温暖。”作者的话,朴实然而却十分真实,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都能认识到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吧!父母的陪伴,将开启孩子的幸福人生。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七):陪伴,多么动人的字眼,你做到了么

  书刚到手里,淡淡的粉色,随手翻开,里面蹦出的一些突出的玫红色的一行行字就映入眼帘:“缺乏关爱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孩子每天需要至少3小时的陪伴”“过早的读书时有害处的”……这一些似乎跳跃的文字一下子就像重锤一样敲击着我本来就忐忑的心,我可以说我是心虚么?是的,我心虚,我是为了寻找敲击的重创;是的,我做的不好,我是为了找一个可以点醒我的警钟;是的,我很想看看自己还有多少可以挽回的,我是为了弥补。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每个人在教育的路上都可以磨练成一位心理学家,因为我们患得患失,因为我们敏感而又无知,就这样探索着教育的深渊。

  这其实就是偏执,但是这种偏执某种程度上是减轻孩子成长错误的利剑!

  这种有关“陪伴”的书,我看得很多,从一开始的“好妈妈好老师”就开始知道,陪伴很重要,也许是知道的早,所以我做的还不错。我自己带孩子,自己教育孩子,自己又是老师,自以为自己做的不错,可是其实漏洞百出。因为我只做到了陪伴的形式,但是却没有内容。

  比如我就经常不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而是看着手机同她对话,那么时间长的结果就是孩子以后可能是个集中力不足的孩子,一想到这里我就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因为我作为老师最怕的就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简直就是天使中的恶魔,因为他们是如此让人头疼,我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那样,我是不是会发疯。

  这本书说出了许多的你想知道的问题。比如“孩子拉老问你什么时候回家。”“爱我就抱抱我”这些都是为什么,我很喜欢这样的形式的书,没那么理论,能够说出一些现实中就存在的问题,这是多么重要的结论。至少不虚幻,我不需要那么多的高调,我更需要的是打击。这话说的有些虐,不过可能就是如此,因为像我这样无所事事而且又自以为是的家伙就得这样,不是么?

  教育没有国界,我们经常在自己的圈子里坐井观天,如果能够有书能够让我们看看外面,是件好事,不管适不适合,至少我现在会看着孩子的眼睛去说话,会在陪伴时注意力集中,会陪她玩属于她的游戏,会和她一起去体验生活,即使我陪伴的时间不够,不过我可以让质量过关。

  创造奇迹不敢说,因为我只想做个平凡人,拥有平凡的幸福就可以,而对于孩子也是如此,我希望我能够好好地做一个好妈妈。

  如果我有这样的决心,那么这本书的功劳可不小。

  如果你也正在徘徊和侥幸中原谅自己,那么可以找这样的好书看看,然后整理一下重新出发吧。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八):孩子的成长绝不是全靠妈妈

  作为一个周岁孩子的妈妈,在此时读到这样一本书,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我一向自诩是个感性与理性并重的母亲,一方面对孩子有着发乎天生母性的爱,另一方面又用被心理学和哲学武装过的理性来平衡、指导自己的育儿方针。出于我自身神经敏感的原因,我无法承受天天晚上与夜醒三四次的孩子共睡一床。曾经和他共睡的经历后来忆起,几乎没有甜蜜可言,全是疲惫、崩溃、无助的感受。我爱他,但我同样爱自己,有得必有失,因此我选择牺牲一点,来成全我和他相处时光的美妙感受。我坚信,带着怨气与疲惫和孩子相处,孩子一定能感觉得到,这反而不利于母婴交流。于是,这一年多来,孩子都是和保姆阿姨一起睡的,少数几天阿姨不在,也是爸爸顶上。

  但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差点动摇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开始害怕与责怪自己。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立刻停止了阅读,在内心开始审视我接收到的这些信息:作者是韩国有名的青少年问题心理咨询师,从她分享的案例处理方式来看,她确实禀持着正确的理念,并努力从家长入手解决问题;她坚持“333”原则,即在孩子出生的头3年,一定要保证每天陪他至少3个小时,与他分离的时间不超过3个晚上;但同时她也强调若有可能的话,妈妈应该尽可能全天二十四小时陪在孩子身边;她十分强调妈妈的味道,认为孩子只有在妈妈的味道中才能觉得安全,才能良好成长;她举出的反例都十分严重,孩子的心灵都遭到了极恶劣的伤害……以作者这样的行文,很容易在逻辑上得出:如果做不到“333”原则,孩子就可能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

  让读者形成这样的概念和感觉,在我看来是弊大于利的。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有自闭症,情绪暴躁,反社会,抑郁症,人格障碍……抓住人们的恐惧,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靠拢,按理说无可厚非。但如果做得太过,变得以偏盖全,那就过犹不及了,一样收不到好的效果。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我能体会很多初次做母亲的女子的心情:望着孩子时,恨不得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他,但现实所迫,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他身边。当假他人之手时,往往内心忐忑,孩子一哭便揪心,孩子要是有了小病小灾,更是自责不已。每天在这样的矛盾中拉锯,对于身心都是又一重的折磨。这时,如果她们再看到这样一本论证“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的专业书,她们得额外承受多么重的心理负担!

  妈妈的陪伴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环境绝不可能靠妈妈一手打造,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等主要看护人,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孩子需要的是贴心亲密的陪伴,而这样的陪伴不是非得某个人才能给予,要是她给不了效果一定大打折扣。“333”法则是可取的,但作者行文中流露出的“妈妈应该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付出,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才算尽责,才是对孩子好”这一观点,我并不认同。想要保持人的心理平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当A把全部的精力与人生意义都寄托在孩子B身上时,很容易对B产生过高的期望,并要求对于孩子成长而言十分不利的、过多的顺从与回报,从而使得二人变为依附,甚至寄生关系。全情付出却又保持人格独立,这根本就是非常难做到的事,非超凡入圣者不可为,但是很多妈妈却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各方面都一味地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结果常常顾此失彼,引发对于自身深深的怀疑和失望,或者对于孩子、其他家人的不满甚至怨怼。

  妈妈也是人,一场孕育不可能让一个人一下子变为神。一味鼓吹、强调妈妈决定孩子成长的论调可以歇一歇了,爸爸其实负有同样重的责任,不应该因为经济方面的因素就回避这一义务。太过称职的妈妈们,也许把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减轻一点,对你和孩子都更好。

  文/曹怀宁

  2015.01.05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九):陪伴孩子成长

  有了孩子这几年,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除了上班就是陪孩子,辛劳自不必说,自己的睡眠和身体也受了很大的影响,有时候很羡慕周围的同事把孩子给老人看,但是现在想来,陪伴孩子的时光是多么美好,能够一点一滴见证孩子成长,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母亲来说也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几年的辛苦是非常值得的。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阐释妈妈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如何陪伴,并向职场妈妈传授职场妈妈如何事业家庭两兼顾。在书的第一个章节中,作者阐述了这样一个理念:孩子出生后3年,“生育”仍在继续,尤其强调“妈妈的味道”。我也的确深有体会,我上班有段时间,孩子就喜欢抱着我的衣服等着我回家,我的衣服上有“妈妈的味道”,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妈妈的味道和宝宝100%匹配,奶奶只有50%,闻着100%妈妈味道成长的宝宝,其情绪基础在3年之内可以奠定,那么闻着50%味道的宝宝要几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呢?”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完全丢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保姆,作者更是建议一些职场妈妈在最关键的时期,辞去工作,全心全意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别以为带孩子很简单,妈妈的陪伴每天都需要,而且至少要3个小时,而且陪伴不是待在孩子身边这么简单,也不是手里拿着手机、IPAD,边玩边应付着孩子,而是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和孩子游戏、读书和玩耍,高质量陪伴孩子。作者更是提出了“让孩子的心扎根”的说法,“每天3小时,连续3年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其实是在为波阿宝的一生积累资本”,所以为了让孩子新的枝干成长,让孩子的心灵枝繁叶茂,就需要妈妈用心去浇灌。

  现在职场妈妈很多,生活的压力迫使妈妈不得不参加工作,但职场妈妈更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作者更是提倡当了妈妈,要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这也符合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有时候为了孩子甚至要放弃事业。而且陪伴孩子不仅仅是三年的问题,关于是否让孩子出国留学,何时留学,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孩子心灵导师等等,都需要妈妈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陪伴孩子也是一项事业。

  《好孩子的成功99%靠妈妈的陪伴》读后感(十):重新认识“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文/友竹

  对“妈妈的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这个育儿观点,恐怕没有人不赞同。尤其是近年来的育儿书籍中都在大量、反复提到母亲这一角色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发育的决定性作用,若非迫不得已,相信任何一位母亲都想陪在孩子身边,亲身体会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但是我们也会有很多疑问,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一手带大的,为什么他们的表现还是不如人意,甚至没有寄养在乡下祖父母那里的孩子懂事呢?作为一位合格的母亲,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陪伴孩子?是不是只要陪在孩子身边,他就能如爱他的人所愿,成长为优秀的孩子?针对类似提不完的问题,本书给出了不少好的回答和建议。

  “陪伴”不要错过最好的时间。本书告诉我们,在孩子人生的前10年中,父母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安定的情绪,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多陪伴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幸福。作者还提到俄罗斯哲学家瓦迪姆·泽兰的理论——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对待客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不仅会得到贴心的照顾,还能体会到心情愉悦的感觉。

  你能想象一个整天生活上被照顾地无微不至却时常忍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生活得多么混乱和痛苦吗?所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注意对待孩子的礼仪。辛辛苦苦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不一定能让孩子从心底里尊敬父母,但是切实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温暖和爱意却让孩子不由自主地赞叹父母。

  陪伴孩子的时刻要求父母不要去碰手机、电脑或者其他任何影响和孩子交流的东西,也尽量不要只是随意地陪孩子看动画片。本书建议妈妈将更多时间用于亲子共读上,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孩子的文字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孩子的头脑发育得更好;另一方面对妈妈的大脑也有好处。而如果只是看电视,大脑便会停止思考,不利于孩子的智力提升。

  陪伴孩子,要求父母自身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父母只是口头上说些鼓励的话,但是行动却与语言互相矛盾,孩子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上了小学后的孩子不会放过父母的每一句话,抓住漏洞后就会问个不停。这个时候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很可能是因为看多了父母言行不一致,导致父母在心中失去了威信。所以,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应重新审视自己经常说的话,不要让不合适的语言破坏了为人父母的形象。

  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需要分阶段,千万不要任何时候都在孩子耳边没玩没了地唠叨。在这个问题上本书的总结十分精辟:在孩子学会说话之前,父母要像麻雀一样说个不停;孩子会说话之后,父母要像猫头鹰一样珍惜话语,只有在给孩子读书、认真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多说一些。根据作者多年的咨询经验,父母惜字如金,孩子容易患言语障碍;而父母说得太多,孩子则会形成对立反抗型障碍。看来跟孩子相处时的说话之道需要父母好好研究一番才行。

  总之,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就像我们呼吸需要氧气一样。合格的妈妈一定要理解孩子们的“纠缠”,这是有质量的陪伴的第一步。孩子喜欢围住刚下班的妈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妈妈千万不要感到不耐烦给孩子冷脸,因为孩子这么做,是期望通过妈妈的注意来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爱孩子的妈妈要把肩膀、眼神、耳朵全都抵押给孩子,因为妈妈的陪伴,比任何私立教育都更加重要。这也是作者说“妈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终极答案”的原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