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普京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普京传》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30: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普京传》的读后感10篇

  《普京传》是一本由[美]菲欧娜•希尔 / [美]克利福德•加迪著作,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京传》读后感(一):强人政治,俄罗斯幸耶悲耶?

  普京无疑已经成为当代俄罗斯的代名词,但他所代表的政治方向对于俄罗斯究竟是福是祸还不得而知。因为,当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政治强人时,整个国家机构则会面临着萎缩与弱化。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写法去梳理普京的人生故事,而是就普京的人生经历对其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决策影响进行论述——因此,这更像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全书的重点是就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与其未来展开思考。而本书副标题“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则凸显出作者对于俄罗斯未来政治走向的悲观态度——更加个体化的专制,而非民主。

  普京带领俄罗斯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的政治动荡、经济萧条重新走向大国之路。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政治强人对于化解国内矛盾、恢复社会稳定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时候,政治强人会制约社会自身力量的成长,这就是【制度惰性】。普京早期在俄罗斯经济快速发展中取得的成就除去自身能力外,与运气也有着莫大的关系——21世纪前8年(金融危机前)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价位,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但这一优势在普京2008年担任总理后开始转化为劣势,对于石油能源的严重依赖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国际油价在乌克兰局势恶化后的暴跌也重创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梅德韦杰夫就任总统后曾尝试发展新兴产业,改变对于石油天然气的过重依赖,但这一尝试在普京2012年重回总统职位后愈加举步艰难。即使在普京的政府报告里产业优化一直是重点,但,积重难返。

  我一直认为普京在2008年总统任期满后不再谋求权力职位,他或许会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但2012年继续担任总统后,却带上了专制独裁的色彩;所谓的俄罗斯“主权民主”社会寄希望于普京个人的权力运用。这也是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意思:当权力过度集中在顶峰,那么最基层也就会被削弱,而人民恰恰需要倚仗基层政府的有效统治。也就是说整个公民社会失去了自己探索、发展和成熟的机会。

  普京的理想是俄罗斯重回强国地位,可以说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但当他选择迷恋权力时,俄罗斯的方向却变得异常微妙。2012年左右,莫斯科发生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反对普京继续担任总统时,我想他是委屈的——将一生奉献给国家,为什么人民会如此对待他?但普京“要么选我,要么选择深渊。没有其他路可走了。”的逻辑暴露了他个人对于权力的痴迷,以及引发了公民对其的不信任。

  我承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带着西方的意识形态,但是反对的意见中或许会发现真知;对于具有集权主义传统的俄罗斯社会尤其如此。这或许不仅是一篇书评,也是自己关于俄罗斯思考的一个总结,以为记。

  《普京传》读后感(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

  在中国老百姓的记忆中,普京应该是最为熟悉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我记得大概十年前左右还有一首流行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在大家的彩铃中出现。国内关于普京的出版物也汗牛充栋,我甚至看到过一本洋洋洒洒上千页的《普京百科全书》。然而对这位硬汉领袖国人所知其实甚少。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这个人不得了,干过特务!”

  前期刚刚看完由美国学者菲欧娜·希尔和克利福德·加迪写的《普京传》。客观的说这是一本不客观的书。以西方惯有的思维从情报人员,历史的学生,中央集权论者,局外人,生存主义者,自由市场经济主义者这六种身份分别介绍了普京和他所处的不同时期。但比国内一帮编辑拼凑的新闻稿还是提供很多有益思考的角度。

  普京刚上台时面临的问题是在苏联解体后的权利真空中,地方政府纷纷坐大,寡头趁机攫取垄断经济资源。车臣共和国已经事实上独立。普京首先改变兵役制度将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老兵招募入伍,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又将俄罗斯首富石油巨头霍多尔科夫斯基下狱,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在苏联政权与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废墟上重建俄罗斯的民族意识。

  每一个像俄罗斯这样有沉重历史包袱的大国在转型期都需要有一个强人,而俄罗斯恰恰不缺乏这样的强人。问题是在每个强人的带领下俄国会迅速走向巅峰,而在强人不在时更迅速的跌入低谷。强人无法保证他指定的接班人可以像其那样优秀,甚至都无法保证自己是否有机会安排身后事。

  普京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带领国家走向强盛,他曾自豪的表示“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所以他事无巨细的与各级领导人面谈,有时当面让各级领导亲自承认错误甚至签署解职令。每每深入群众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在媒体上打球,游泳,开飞机,打老虎表演硬汉秀。其实身为一个总统他不用这么亲力亲为,但他不相信事实也证明政府部门无法完成他们应尽的责任。政府部门也反过来由于总统的每每干预导致他们不能也不敢有所作为。

  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办法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制度,既给地方政府留有足够的自主权利又有充分的监督来限制权利滥用。这种整体配套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在阵痛中面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挠。必须有像普京这样的强人通过中央集团来强力推行,而为了突破阻挠不得不常常用行政权干预司法权,破坏立法权。这样恰恰加重了想要打碎的“锁链”。

  历史就这样不断的重复,也在传染着面临相同问题的国家重复。2012年普京第二次竞选总统,莫斯科超过3万人上街表示反对,虽然经历波折,普京还是“顺利”当选。然而,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普京传》读后感(三):普京本人就是俄罗斯

  本书逻辑有些混乱,不太适应打乱时间的安排方式。所以我选择了跳读。

  看了第一章

  了解了普京和叶利钦的那段历史

  第二章讲的是特工的经历我并没有兴趣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我所想看的

  透过这个国家的历史,我能感受到人民的大国情怀和现实的冲突,我想这是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性格和普京当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当历史走到死角,强权就有了舞台,我们认为的自由与平等在经历风雨的俄罗斯人面前没那么重要,他们要恢复荣光,要改变生活。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性格中的固执令人可怕,在发展的道路上一个柔一个刚,但我想这种刚让现在的俄罗斯骑虎难下了。

  个人讨厌俄罗斯,虽然我承认他走到今天是历史使然,但我依然厌恶这种抛弃平等自由的强权,还有对少数群体的迫害,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个国家的价值观上的。这是一个野心家的过度,中国的价值不符,中国也必须堤防。

  还有一个我想了解的是俄罗斯的经济体制,从苏联僵硬中勉强活过来的俄罗斯,跟中国自主逐步改变的可完全不同,没有历史和沉淀的东西,是畸形别扭的。寡头经济的处理必将关系到俄罗斯的未来,经济结构的畸形,感觉这几年俄罗斯又绷不住了。希望中国不要走向俄罗斯那样的畸形地步。

  《普京传》读后感(四):书摘(作者的一些叙述和观点)

  以下皆引用原文,非个人观点。

  寡头政治执政者

  1996年的总统选举,对手为共产党领袖根纳季'久加诺夫。进行到第二轮,叶利钦心脏病突发,长时间未出现在公众视野。总统大选前期,叶利钦的支持率空前下降到百分之三。于是,叶利钦团队转而向商业人士寻求支持。他们曾经从政府的改革运动中直接受益,还在新的财政机构体系下积累财富,并通过新额媒体渠道获取了股份。为了让这些人帮助自己发起大规模选举活动,为了获得媒体的支持,叶利钦向这些人承诺,要为寡头政治执政者们留出七个特权竞标位置,而且等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冶金及其他重工业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国有资产私有化后,就让他们参与控股。臭名昭著的“债转股”。这种做法将“谁来管理俄罗斯”的决定权交到了那些出资赞助选举运动的商业大亨和寡头政治执政者手里。同时,还为“叶利钦家族”和一些商业人士之间的斗争埋下了祸根。

  由于他们努力不受政府控制,因此,政府也不再是能够保护他们财产权的机构。财政状况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寡头政治执政者们唯一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大家利害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他们开始挖掘能够控制彼此的潜在信息,他们相互威胁、相互勒索、相互牵制,即“制衡”。换句话说,脆弱的平衡总比战争好。

  1999-2000年年间,普京进驻俄罗斯最高办公室后,首先充当起了寡头政治执政者的保护人。他一再向寡头们保证,不会剥夺他们的权力。他利用招募间谍的手段为寡头们制定了协议:寡头政治执政者可以继续赚钱,可他们必须认可一个能为联邦政府提供更多收入的税制。他们绝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试图改变税制,否则的话自己承担后果。此外,普京和国家奥球他们在国外从事经济活动时,务必积极考虑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与车臣的战争

  1996年底,第一次车臣之战以俄罗斯战败告终,这也是自10年前阿富汗战役后,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又一次惨痛败绩,而且是败在自己的领土上。但1996年到1997年同车臣达成的条约都只是暂时的。

  车臣战争的惨败助长了其他地区的气焰,于是他们也要求签订双边条约。这样一来,双边条约就不再是一种应急措施,而是成为调节莫斯科同俄罗斯边缘地区关系的主要机制。两年间,叶利钦政府不得不与多个地区商定协议,其中包括:临近鞑靼斯坦的主要产油国巴什科尔托斯坦,位于北高加索地区与车臣毗邻的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堡,白尔姆和伊尔库茨克,从俄罗斯中心地带延伸至乌拉尔河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河地带的所有重要民族地区,俄罗斯金刚石工业的中心地——西伯利亚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以及波罗的海地区加里宁格勒的国外领地,甚至还包括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周围的州区。虽然这些条约成为避免将来发生毁灭性斗争的有力工具,但是,俄罗斯陷入了领土分散、责权混叠的局面。

  普京最终得出的政策观念是,除了追溯历史渊源和共同利益之外,要在遵循地理范围和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俄罗斯行政单位。2000年5月,普京颁布总统法令,将俄罗斯国内存在的所有共和国贵人七个大的联邦区域。此外,他还命令总统特使再次宣告莫斯科和克里姆林宫的权威。这使国家回归到和平与统一的状态,而不再是一个分裂的联邦国家。

  独联体CIS

  在实施“休克疗法”的早期阶段,叶利钦着力于处理好于国际金融、政治机构、以及美国之间的关系。在此期间,尽管美国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不断承诺为俄罗斯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他们却并没能帮助俄罗斯缓解经济改革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一来,叶利钦政府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把对外政策的焦点从西方国家转移到前苏联国家上,试图挽回莫斯科在这一地区的霸主地位。

  自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团队认为,在俄罗斯的领导下,独联体的创立为后苏联时代重整地域局面开创了一个新机制。然而,一切并没有按照计划发展。在大部分独联体成员国眼里,成立独联体,只是为了防止发生类似的南斯拉夫战争,或者说,这只是和平分裂的开始。除此之外,俄罗斯经济危机一直不能有效缓解,这严重影响了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政策的推行,致使独联体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发展进程极为缓慢。而受到北约东扩的影响,俄罗斯在中亚的领导地位也不断遭受质疑。

  克格勃第五局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体制进入空前的自由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1956年赫鲁晓夫发表了著名的“秘密演说”,揭露斯大林时期的种种罪行之后,克格勃的工作进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处境。克格勃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直接打压、监禁或抹杀他们的目标人物,还是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成为克格勃的一员?接管克格勃不久,安德洛波夫就组建了克格勃第五局。第五局奠定了20世界70年代克格勃的基调,此时进入克格勃的普京深深地感受到了安德洛波夫的管理风格。

  从理论上讲,克格勃的目标是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来说服某个人对事业奉献忠诚。在实践中,要是没有高压政治或其他一些严重后果作支撑,这种劝说方式永远也不会行得通。

  食品丑闻(商品换食品)

  1992年,圣彼得堡遭受食品危机。时任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普京致信联邦外长,列出该市所需的食品种类,并表示城市里的一些公司和机构(未具体列明)有待出口的物资,请求批准出口,还写明了待出口的物品种类和数量。根据商品名单中的铝、铜以及稀有金属,还有普京列出的钽、铌、铈、锆、钇、钆、钪和镱,可以推断出,这些商品来自一个资金匮乏的前苏联安全部门企业。在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经济体制下,这些和普京接头的贸易商涉入了一个即将成为经典生存机制的体制之中。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防企业,通常会拥有大量的贵金属及其他原材料储备(其中一些是企业的紧急或战略储备)。但在俄罗斯的新型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却没有商业订单,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现金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因此企业董事长只能通过贩卖储备资源来获得资金。当时的俄罗斯市场萧条不堪,获得巨额利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换取硬通货的办法只剩下出口。这样就需要有人与国外签订合约,同时能够调动船只运送商品。除此之外,企业或者中间人都必须获得相应的出口许可证才能进行此类交易。通常情况下,由于极度缺乏资金,买房都会以大幅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储备商品。

  俄罗斯物产丰富,但是市场经济基础设施薄弱,而普京提供了从这种差距中盈利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按普京的计划进行,那就是一个三赢的局面:中间人获得利益,普京为城市换取更多的食品,而拥有物资的国防企业等能够拿到维持运营的资金。

  但,交易的最终目的根本没有实现——圣彼得堡没有获得食品(似乎其中一些食品运送到了莫斯科)。而且这些人使用了非法的出口许可证,根本没有等待普京从莫斯科获得官方授权。

  恩师索布恰克在莫斯科阻止了联邦审计长的进一步调查此事。额当时的年轻吕四梅德韦杰夫——后来的俄罗斯总统,为普京作了法律辩护,否认普京存在市议会指控的腐败问题。

  “食品丑闻”给普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在与不负责任的中间人交易的过程中,普京明白了仅仅是拥有资源或者能弄到资源还远远不够。如果这些资源不属于国家,或者国家没有足够的强制力去征用它们,那么它们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会被轻易的转移。为了把商品直接变为价值这一特定目标,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形式直接控制权。处理资源的关键不是掌握其实际存在情况,而是控制它的购买、运输、出售以及最终的收入。

  双人执政

  2007年9月,普京开始精心策划“双人执政”计划,即卸任总统之后自己出任总理,而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为了保证计划顺利执行,时任总统的普京开始将总统的主要职权逐渐转移到总理手中,因此在这个敏感时期,担任总理的人选必须绝对值得信任。而能够担任重任的唯一人选就是维克托'祖布科夫。

  祖布科夫

  他属于普京父亲那一辈的人,最早在苏联农业部管理农场。中央计划经济时期,他晋升为列宁格勒地区技术专家政治团体的上层人物。1992年,他成为了圣彼得堡市市长小组成员,担任普京的助手负责处理“食品危机”。在企业家违背协议的时候,是他利用他在农业部的关系为圣彼得堡争取到了食品(他在市长办公室的重要性还在于,他负责为东德撤回来的苏联红军军官分配农庄)。1993年11月,他一夜之间成为圣彼得堡联邦税务院的负责人兼圣彼得堡地方税务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普京搜集到一些可以令公司和企业家身败名裂的资料。普京通过帮助商人避开祖布科夫税罚的方式来控制他们。普京来到莫斯科与寡头政治执政者们打交道时,这个典型的保护计划成了普京的标志性方法。1999年8月,普京被任命为总理的几天前,祖布科夫被调任到莫斯科担任财政部副部长。而当普京从总理升到总统的位置上时,祖布科夫帮助他成立了俄罗斯财政监督机构,垄断了关于国家商业的敏感性财政信息。

  普京“千年致辞”

  1999年12月29日,普京发表千年致辞。他表示,叶利钦改革时期,俄罗斯民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权和自由,他们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也可以随意出过旅游。这些普世价值观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却并不属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也不是复兴俄罗斯所必须的元素。而那些与生俱来的俄罗斯价值观才是普京口中的“俄罗斯理念”的核心,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主义,以及俄罗斯必将成为海内外有影响力大国的信念。

  中央集权化

  改革之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和稳定程度完全取决于普京的个人名望。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体系都带上了私有化标签。重要的决定只能由普京的亲信做出,有此权力的人也只有二三十个。体系最高层则由一个关系更加密切的核心圈构成,这个圈子由六七个人组成,圈内人都于普京关系且——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二十多年里他们一直与普京一起共事。真正的决策权就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他们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俄罗斯官方政治机构的权力。

  在这个政治体系内,普京就成为了“俄罗斯集团”的CEO。他的领导方式颇有黑手党家族的风范。大家互相依存,并且共同依赖这个非正式的体系,反过来,体系允许他们谋取名望地位,寻获额外津贴,享受大量特权。这一集团在建立标准时往往是迫于强大的厉害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动机。核心成员们搜集对政府内外要员们不利的资料,向他们施加压力。普京掌管下的俄罗斯集团不是一个公开透明的国营企业,而是一个由特定人群秘密做决策的私有公司,它并不对核心圈以外的人负责。

  石油经济

  虽然1973年的石油价格暴涨为俄罗斯带来了财富,在最初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为西方国家带来了有利影响。例如,1979年之后,美国爱短短四五年时间,就减少了一半的原油进口量。西方经济体们开发出新技术,实现了计算机化,并且在微电子、新材料以及新工业方面取得了进展,因而发展速度加快。然而苏联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石油价格上涨获得的资金一部分用来支持东欧的卫星国,剩下的用来支持国内的国防工业以及其他制造业。而这些工厂的效率却越发地下。因此,经历了20世界70年代的危机之后,美国和其他西方经济体都变得更加精简和坚韧,苏联却变得更加庞大而松散。

  局外人身份的存在与消失

  局外人的重要身份是普京掌控权力的原因,只有这样他才能抛开意识形态的包袱,转变思维方式,静静观察与等待,从而抓住属于自己的时机。从局外人的角度介入,解决问题,是21世纪最初10年间普京政治品牌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他被称为俄罗斯政界大佬的一个原因。

  作为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局外人,普京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评论、或者最多给一些建议。在克格勃工作时,他以情报人员的身份在背后操纵他人,是“安静的契卡(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刚来到莫斯科时,他也同样是身居幕后的二号人物,负责操纵寡头集团。自2000年起他创建了俄罗斯集团之后,作为这个集团的操纵者,普京一直在他的私人集团中独自掌控着一切。他从未在一个公开透明的场合下操纵过某个集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从未真正成为俄罗斯的国家领导人。他始终认为不必对股东以及董事会中的利益相关者们坦白一切。因此他从不向俄罗斯民众解释自己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

  十几年的最高权力生涯,让普京不再拥有“局外人”的优势,并且已经消失很久了。现在变成了最核心的“当事人”,身居克里姆林宫的高墙内,处在自己创造的体系之中,自身利益得到了最周全的保护。旧秩序已经从核心开始溃烂,普京却化身为这种旧秩序的卫道者。

  如果普京没有开创自己的体系,那么俄罗斯就不可能在没有分崩离析的前提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具有经济竞争力的民主化国家。他的当务之急,是消除自己之前曾经创造的联系。让封闭的俄罗斯集团于现实世界真正的俄罗斯国家融为一体。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普京必须找到新的保护方式,让那些在俄罗斯集团内部操作的人愿意走到幕前。他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个中央集权论者,而不是集团CEO或黑手党头目,让俄罗斯真正回归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相关的普通民众手中。

  .S. 我看到下面这一段时,吓了一跳。因为前男友也是熟悉这种手段的成熟谋略之人,简直如出一辙。

  “当众责骂下属、为人严厉、应对紧急事件时公开表现,这些都是普京担任俄罗斯领导人之后公关团队专门为他打造的形象。但从他早期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普京通常习惯采用一种更温和、更安静和更平缓的幕后处理方式。在成为总理和总统之前,即使是进行胁迫,普京也会给对方施以小恩小惠,有时甚至还会帮忙解决大问题。他就曾经为一位著名的俄罗斯反对派人物帮过大忙。当时还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负责人的普京与这位反对派人士并无私交,但是他公然违背了长官收集可能受贿资料的命令,成功让其逃过了丑闻一劫。后来,这位反对派人士当面问普京为什么要冒险相救,普京回答说'你永远不知道每个人最终会变成什么人'。普京想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