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8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经典观后感10篇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是一部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汤姆·汉克斯 / 朱莉娅·罗伯茨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主演的一部传记 / 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一):Julia Roberts是不是不适合这个发型?

  一部电影里面有Tom Hanks和Julia Roberts,看是不看?答案肯定的。因为有 Roberts,起码会有眼波流动的浪漫场景,而再加上Hanks,就有了深度和一定的质量保障。但似乎这部电影宣传得很少,偶然得之,差点以为是一场滑铁卢。

  老实说开场的洗澡戏有些尴尬,虽然前辈们说这是体现查理政治灵敏与不及人格的交叉,但看到裸女的胸部和查理的屁股,真是为Hanks汗颜,脑袋里交叉的纵情声色的阿甘。Roberts的红唇很是扎眼,化妆时,用别针的针尖梳理睫毛,将长到接吻时会盖住对方眼睛的睫毛一根根分开,看得我皱起眉头,世界上不是有种东西叫睫毛刷吗。不过,身材还是保养的很好。虽然不是绝美的容颜,但黄四郎会说,魅力外露,不是善类。有时候在想,现实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吗,在一段毫无信息量的寒暄之中,一个凝视的眼神或者别有深意的回眸,就能燃起暧昧的火焰,彼此互相吸引。应该不会表现得这么赤裸裸吧。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查理向秘书解释俄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以色列,埃及的位置,仿佛凭空有张中东地图,他就在空气中指点出彼时深陷战争的几个国家精确的定位。而其他国防军事负责人却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也分不清楚

  美国的英雄情结继续发作,将拯救世界的功劳归功于一个人或几个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富婆固然重要,也离不开政治背景专业固然重要,没人赏识照样怀才不遇,有想法固然重要,没有富婆和专业,就什么也没有了。其实还会比较喜欢Gust,矮胖,一腔热情,现实理智,虽然不招人喜欢,却是个善良家伙。他并不容易信任别人,表现在送给查理的酒瓶下装着窃听器,表现在用下流的言语激怒富婆,其实可以理解为慎重地挑选合伙人所必要考验。电影希望通过细节透露出的幽默感,他应该功不可没,我看到军火贩子说现在自身难保,无数以色列人接受训练要干掉他,Gust说,不对,其中也有美国训练的人,我直接笑翻了。

  其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抗的情节,不太好接受,毕竟接受的教育不同,听到苏军代表的“Red Army”在阿富汗杀人放火,总觉得膈应得慌。他们的确太不是东西,可拿Red Army说事,中国Red army的形象也受影响啊,直接背一大黑锅。

  在查理的斡旋下,阿富汗利用美国支持的武器打败了苏军,大家都在狂欢,一般的美国电影这里就要Ending了,Gust跳出来说了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为了告诉查理战争胜利以后还需要其他的投入,比如教育和社会秩序的管理。查理无法让国会再拿出资金,虽然建一所学校的钱是打一场战的千分之一。某位前辈说quote一句,“美国最大的两个敌人,一个是苏联的冷战,一个是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查理打败了一个,又开启了另一个。”历史一向很烂,完全弄不清楚美国在中东的策略,老记得历史老师说美国自以为是国际警察,修辞老师说美国妄图同化其他国家,说什么帮助某某国家获得民主独立都是为了自身谋取利益,但你说撒手不管吧,人家还是找你麻烦,整个911什么的,两头捞不着好。所以说,卖军火赚嘛,风险也大丫。

  如果题目叫美国的战争,人家大概会以为是林肯当主角,或者给人概念太大就注定要说得够多够满,否则找来骂名,但名字叫查理的战争,就是我们说的以小见大,一个多好的技巧,稍微几个战争纪录片的画面一剪接,就体现宏大背景了,一个国家的事谁说得清楚,但一个人的事还是可以说说的。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二):睇完會去摷有關嘅歷史了解~~~

  quot;these things happened,They were glorius and they changed the world......and then 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 -----Charlie Wilson

  唔知香港點樣譯套戲嘅戲名,我睇完之後,認真睇過有關呢個人嘅歷史,呵呵~~生活喺一個以陰謀論立國同管理嘅國家,有時,睇完呢啲戲,都會有個疑問,佢咁多努力去幫阿富汗,梗係有乜好處,或者想得到啲乜~~梗唔相信,佢係單純嘅想去幫阿富汗人~~不過,事實往往同想象有好大反差.10億嘅撥款都出咗去,就孤寒個100萬嘅戰後重建援助~~所以,先會有上面個句話.

  套戲要靜心啲睇,但係幾精彩,尤其係CIA個位Gus,真係絕橋智多星~~呢啲戲亦需要有Tom Hanks呢種級數嘅人就hold得住~~而且,唔煽情,如果導演係史提芬史匹堡,就會拍到好煽情~~尤如<林肯>咁,我實在睇唔落去~~

  另外好贊賞嘅角色係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好奇怪,我對呢個肥佬特別有好感,佢做嘅好多角色,都係智囊,都係行為猥鎖粗口爛舌~但係,好怪異係,佢會畀人一種莫名嘅信任感,我睇佢好多戲,除咗呢套之外,重有<The Hunger Games>.<The Master>,<The Ides of March>~~所以佢今年走咗我覺得非常可惜~~

  值得睇嘅一套戲,雖然係2007年嘅舊戲~~~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三):That's the Day I Fell in Love With America

  You know I had a neighbor, growing up, with a name right out of Dickens. Mr. Charles Hazard. And Mr. Hazard did like neighbor's dogs messing up his flower beds. One day I found my dog was writhing on the ground in obvious agony, blood was pouring out of his mouth. Mr. Hazard had ground up a glass bottle and put it in a bowl of dog food and fed it to him. And then I remembered Mr. Hazard was an elected official. His reelection every two years was a forgone conclusion. So come election day, I drove over to the black section of town. Now these people hadn't voted in any of these elections. I filled up my car with black voters and drove them to the polling place and drove them back. But before they got out of the car to vote, I said:" I don't mean to influence you, but I think you should know Mr. Charles Hazard has intentionally killed my dog." About 400 ballots were cast in that election, I drove 96 of them to the polls. Hazard lost by 16 votes. And that's the day I fell in love with America. __Charlie Wilson's War

  很精彩的一部关于美国外交题材的电影。其中国会议员带领CIA探员去以色列,巴基斯坦,埃及斡旋的戏码非常精彩。America doesn't fight religious wars. 外交时,美方会尽量回避分歧,试图找出两者的common ground来增加双方的信任。这是我communication studies学了这么久最有用的了。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四):《查理·威尔森的战争》

  政治电影不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第一次尝试,之前影射克林顿的《原色》显得有些做作,反倒是早期改编自著名小说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有很多可供自由发挥的地方

  改编小说或戏剧是麦克·尼克斯 Mike Nichols的强项,他对舞台演员的调动能力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作为一个巨匠型美国导演,难免给人无风格化(说白了就是没特点)的感觉

  但是作为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关于政治的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显然尼克斯没有很好的完成。100分钟的影片除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他角色均像过场一样身份交待不够,导致剧情的跳跃和叙事凌乱,对于真实故事有了解的人可能会会心一笑,而对于普通观众必定一头雾水。

  2008-01-11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五):一个人的战争——打败了苏联,你相信吗?——我宁可相信“母猪会上树”……

  整个片子,都把美国介入苏阿(苏联vs.阿富汗)战争说成是一个美国民主党众议员受到阿富汗民众苦难影响以及美国自身的爱国主义感召,而尽全力支持阿富汗的故事——看起来就是一个典型的、英雄救民于水火的故事……

  很可惜,这种故事骗不倒我,我去过美国、英国,还在美国公司做为高级技术人员干过三年半(同时做为后备培养的管理阶层——我差一点就成美国公司管理层、中产阶级了——如果不是他们交代给我的任务让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受不了),我知道英美的管理文化是怎样的——它给你压力,再给你诱惑,然后给你方向,让你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可以保住你的位置、还可以升迁,同时对你既往不咎……

  这种选择会让你不择手段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一切看起来无懈可击,你完成任务,得到你的报酬——但是这一切,都是你作为一个木偶完成的,体现的是“上面”的意志……

  为什么“汤姆.汉克斯”在忙得焦头烂额要对付对他的指控的同时还要关注阿富汗——因为这是“上面”交待给他的任务,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菲利普·霍夫曼”在听命于众议员的时候还敢于窃听他,告诉他怎么对付指控——这本来就是他的另一项任务——告诉众议员他该朝哪个方向走……

  其实导演挺够意思的,这是一个美国主旋律影片,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导演告诉你了一切……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六):Why 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

  影片的最后看到查理威尔逊的那句话:“These things really happened. We changed the world, then 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

  尤让我想起赤壁(下)的结尾,当一世枭雄曹操那华丽的头冠被周瑜一箭射下,瞬间长发披散,纵然此刻,他仍自负如初,傲气凌人,他站在烽烟滚滚的战场上,身下是数十万兵卒的鲜血。周瑜看着他,临走时只道,“这一战我们都输了”。

  这一条不归路踏上去便很难再离开,他们都坚信自己不是庸碌无为之辈,他们都坚信自己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他们共识共事,不枉青春,然而到头来,为什么“we fucked up the end game”?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七):没有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没有资格评价这部影片

  看到了一堆可笑的评论,只知道娱乐不懂历史的一群。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给当地民众带来的深深苦难,是查理的动力所在。如果看过《苦海余生》就会感受到那种深深的震撼人世间是有最基本的是非善恶之分的,是超越所谓政治、宗教、种族各种因素之上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巴基斯坦会和查理联手帮助阿富汗对抗入侵的前苏联军队。如果成天只会从电影中找娱乐和刺激,从来不去学习历史和思考现实,那就别看这部影片。

  非常喜欢其中查理在飞机上的一段话:

  870

  00:41:37,094 --> 00:41:42,122

  You know, I had a neighbor,

  growing up, with a name

  right out of Dickens.

  871

  00:41:43,267 --> 00:41:45,428

  Mr. Charles Hazard.

  872

  00:41:46,804 --> 00:41:49,967

  And Mr. Hazard didn't like

  the neighborhood dogs

  873

  00:41:50,040 --> 00:41:52,133

  messing up his flower beds.

  874

  00:41:52,676 --> 00:41:54,541

  One day, I heard

  a bunch of yelling

  from across the street,

  875

  00:41:54,612 --> 00:41:56,045

  o I ran on over

  to Mr. Hazard's,

  876

  00:41:56,113 --> 00:41:59,879

  and there were about

  15 grown-ups standing

  around my dog, Teddy,

  877

  00:41:59,950 --> 00:42:03,852

  who was writhing

  on the ground

  in obvious agony.

  878

  00:42:04,388 --> 00:42:06,253

  lood was pouring

  out of his mouth.

  879

  00:42:06,323 --> 00:42:08,655

  Mr. Hazard had

  ground up a glass bottle

  880

  00:42:08,726 --> 00:42:11,991

  and put it in a bowl

  of dog food and

  fed it to him.

  881

  00:42:13,697 --> 00:42:15,289

  What did you do?

  882

  00:42:15,833 --> 00:42:18,927

  Well, I got some gasoline

  and burned down

  his flower beds.

  883

  00:42:19,003 --> 00:42:21,437

  ut that wasn't

  atisfying enough.

  884

  00:42:22,573 --> 00:42:26,202

  And then I remembered,

  Mr. Hazard was

  an elected official.

  885

  00:42:26,277 --> 00:42:28,609

  He was the head

  of the town council.

  886

  00:42:28,679 --> 00:42:31,580

  His reelection every two years

  was a foregone conclusion.

  887

  00:42:31,649 --> 00:42:36,086

  o come Election Day,

  I drove over to

  the black section of town.

  888

  00:42:36,153 --> 00:42:39,452

  ow, these people

  hadn't voted in any of

  these elections, so...

  889

  00:42:39,523 --> 00:42:42,424

  I was only 13,

  ut I had a farmer's license

  890

  00:42:43,961 --> 00:42:45,451

  and I filled up my car

  with black voters

  891

  00:42:45,529 --> 00:42:46,791

  and drove them

  to the polling place

  892

  00:42:46,864 --> 00:42:48,195

  and then waited,

  then drove them on home.

  893

  00:42:48,265 --> 00:42:51,200

  ut before they got out

  of the car to vote

  894

  00:42:51,268 --> 00:42:56,399

  I said, "I don't

  mean to influence you,

  ut I think you should know

  895

  00:42:56,473 --> 00:43:00,068

  quot;Mr. Charles Hazard

  has intentionally

  killed my dog."

  896

  00:43:02,479 --> 00:43:05,175

  About 400 ballots were

  cast in that election.

  897

  00:43:05,249 --> 00:43:07,843

  I drove 96 of them

  to the polls.

  898

  00:43:08,953 --> 00:43:11,046

  Hazard lost by 16 votes.

  899

  00:43:14,625 --> 00:43:18,117

  And that's the day

  I fell in love

  with America.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八):无聊的政治

  影帝影后的搭配,我却提不起半点兴趣。整部片子就看到Tom Hanks在不停的游说,不停的募钱,大嘴美女的戏则是少的可怜。政治意味实在是太浓了,已经不像一部电影了,而是一部记录片。电影就是有这么一个好处,很多尘封的历史你不必去翻枯燥的档案,自然会有好事者把它搬上大银幕。只是这段历史对于我这个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国会议员糜烂的私生活倒是值得批判的对象。这片子可以称作美国的主旋律影片吧,当然,查理还健在,据说关于当年的旧事也接受过不少访问,我们看不到,所以无从判断影片的艺术加工有多少,不过,多少看起来有歌功颂德的意思。

  比较讽刺的是,当年查理援助的对象,现在用着美元换来的武器在打美国,拉登不就是游击队的一员么?而最近美国又打算放弃原来扶植的政府转而支持反对派,这就是政治,根本不像影片里议员们表现出来的悲天悯人。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九):查理和雷锋

  真的是难得好片子

  所谓好电影买就是你在看完电影之后会感慨,这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过得真值得呀。有更新的思想或者自己被真的假的画面震撼。这部片子明显属于前者。改变自真人真事,查理威尔逊因为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上,因此可以利用手中看似不大的权力,撬动庞大的美国政府。巧妙地斡旋,得以把自己的意志实现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一己之力,困住了50万苏联雄兵。这是即便希特勒都无法做到的事,这是连老布什都会梦想的事,他,做到了。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看似玩世不恭,迷恋女色,甚至调侃众多貌似世俗标准中一个合格政客的样子的标准,但是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他恰恰是议员这个位置上最称职的。这个该怎么和已经被世俗和道义洗脑的你们解释呢。你可知贝卢斯科尼?是不是这个人的存在让你很诧异?怎么会一个堂堂大国的政治首脑,可以做事情像个无赖,放纵生活像个流氓,而在公众面前像个小丑?这怎么可能?在你的头脑中,是不是政治家都应该像那个和谐社&会的创立者一样?当然不是。在西方的成熟的民主国家中,一个躲在正大庄严仪表之下的政治家,看起来是无比可疑的。人民不知道自己的选票是不是投给了一个阴谋家,一旦当权便会倒行逆施。相反,让一个性格优势和弱点都很明确的人上台,至少他的优点会看起来像他的弱点一样可靠。而那些弱点通常是,可以被容忍的。所以,这样的领导者,就才真是被人 民选出的。我们可爱帅气的查理威尔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女人、爱美酒,爱大大的胸脯。但是他是一个好政治家,就是因为他会在事情需要决定之前,第一时间想到自己一旦这样做,自己的选民会怎么想。他的爱好,对于做一个议员来说,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是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原来一个政治家,可以生动如斯。

  查理威尔逊是一个之身用弹弓打败歌利亚的大卫么?其实准确意义上讲,不完全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他的位置实际上可以完成的事情。因为他手中的那些选票。他知道自己的州,是唯一一个选民没有政治诉求的州,他的情,所有人都要买。他的力量,本来就是巨大的。所以其实查理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用自己的力量,做了这件意义深远的事情,而不是贝总理那样放浪形骸的事情。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贝总理真有些魏晋名士的意思。

  威尔是一个软心肠的人。很难想象一个这样岁数这样阅历的男人,还能被难民营的情景打动。其实查理最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被打动,能接受,同时还能为这些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奔走呼号,这多么难以想象。

  怎么会有查理这样的人?是不是很难相信?你相信雷锋么?是不是也很难相信?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从本质上说,雷锋就是中国的查理,查理,就是美国的雷锋。雷锋原来是个孤儿,中国的解放让雷锋有机会上学,有机会看到自己未来人生的道路,那些和给地主放牛而病死的哥哥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查理用自己国家的制度,为自己的爱犬报了仇,在13岁的年纪,便让一个自己小镇里根深蒂固的统治者,成了彷徨失措的人。从此,查理不爱那个叫李 刚的爸爸,不爱自己祖上的家事,他爱上了这个能让一个失去了爱犬的小男孩为自己的爱犬伸张正义的伟大联邦的制度。如果是你,你会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么?我好羡慕那个坐在农用拖拉机车上的一脸稚气的查理。查理,你生在如此美好的一个国家。

  查理完成了亘古未有的功绩,影片也一直向我们传达“福祸相依”的道家理念。美国果然报应不爽,日后深陷阿富汗泥潭。片子以一种美好的充满思辨意味的方式做了结尾。

  我突然发现我的好多影评都看起来想读后感。比起评述镜头语言,我更喜欢做内容上的分析。但是,这次,多少也说说啦。片子是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拍摄,没有跟在查理身边,而是用一种诙谐的调侃的方式,看涉足这场事件中的每一个人,这么大影响的事情,看起来就像那些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现实生活,其实更像这样。历史的样子样子,不是都伴随着巴洛克式音乐的伴奏的。

  人物关系极其美妙。议员和他的情人之间互相欣赏的微妙的关系的塑造,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种图景,两个人放纵身体,却精神上互相欣赏。如果在我们的礼法中,这样的关系,真的是会被谴责的。但是这两个人之间,却没有一点肮脏。那么的自然而美好。嵇康和他的嫂子有情,嫂子担心世间闲言碎语,嵇康说“礼法岂是为吾辈所设耶?”。你可以理解么?记不记得那个镜头,茱莉亚接到查理报喜的电话,她的床畔,窝着一个熟睡的不知为谁的后脑勺演员。很喜欢导演的画面语言。

  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茱莉亚的表现尤其可圈可点。

  很庆幸我看到了这部好片子。

  《查理·威尔森的战争》观后感(十):美国调调

  我不喜欢这个电影,不是它不精彩更不是演员不好,事实上,我很喜欢茱莉亚罗伯茨和汤姆汉克斯。只是我不喜欢这部影片中美国人宣扬自己做好事不留名的调调。把他们自己说的是那么伟大和光荣,救世主一般的勇于奉献。可我相信,对于这一点,巴拿马的人民不会同意、越南的人民不会同意、朝鲜的人民不会同意、伊拉克的人民更不会同意。人总是会文过饰非,国家也不例外,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会或多或少被篡改或美化。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所了解的世界、所了解的那些著名的人或事,有多少真实多少虚妄呢?恐怕没人说得清。那么,我也只是站在我个人的角度,以我有限的知识,以我社会主义小青年的身份去说这部片子我不喜欢,简直是讨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