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姐》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姐》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9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姐》观后感精选10篇

  《美姐》是一部由郝杰执导,叶兰 / 冯四 / 葛夏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姐》观后感(一):无题

  一部在这个时期难得一见的好片,只可惜败给了愚蠢至极的宣传!或许在这个商业大片横行的时代,还有人在坚持,大陆的文艺电影还是看得到希望的吧!哪怕土豪当道,烂片横行!

  ------题记

  那片黄土地上的爱恨纠缠,那片黄土地上的生存挣扎。没有偶像剧的浪漫缠绵,没有历史剧的家国天下,只是小人物小故事。无论爱还是分,无论是棒打鸳鸯还是自我回归,都是那样的小。爱情,在现实面前,不是不堪一击,而是最终和解,陪一个并不爱的人走过此生,直到最后,已经分不清是爱还是责任;携一个人的手相伴到老,哪怕最开始时是乱点鸳鸯,万般不愿,或许是认了,但求岁月静好。

  二人台,是艺术,是宣泄,也是生活 。最开始是为了逃避,为了那场青春年华,那场轰轰烈烈爱恋;后来,是生存,是家中妻儿的生活来源,是渐老双亲的晚年保障;最后,二人台是放下,在另一个更青春热血的生命面前的退场,回归那本来的人生,担起那份人生的责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已不再重要

  梦想,或许只有在更青春的活力面前,才有实现的希望。三燕儿实现了,以一种极为决绝的方式,当然,那份本不可能的爱情最终破灭。大女子和铁蛋的爱情幻灭,或许最开始的是痛苦折磨,但在多年之后,或许才明白那是人生最好的选择,一个充裕的物质,一个贤惠的妻子,让彼此在现实面前还可以苟活。二女子的荒唐出嫁,一生条件限制不可能实现的舞蹈梦,最终在柴米油盐,相夫教女中淡淡退出。

  但那并不是悲哀,只是生活。只是在黄土地上的人生年华,岁月轮回祖祖辈辈以一种极为脆弱,又极为坚韧的方式繁衍生息,坎坷存活,还有那二人台。

  时代在前进,或许有一天,无论是人还是艺术都必须更新和退出,让给更为热血的生命和人!继续一场轮回有轮回!

  《美姐》观后感(二):钻进这温暖的洞洞

  据说当年李敖要和前妻离婚,有一个荒唐的理由就是说她拉屎撒尿的样子不美,这肯定是矫情的,简直是一派胡言!谁他妈拉屎撒尿的样子是美的啊?!那会儿的我对此也就付之一笑,但自今天看过《美姐》之后,我忽然理解了李敖。究竟什么才叫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对准了茅坑,以少年铁蛋的视角直击正在尿尿的美姐——我想这个极具颠覆性的镜头恐怕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因为它拍得真的很美!你仿佛能闻见那毛茸茸,“野草”的芬芳,那一瞬间黑黑的,爽朗,愉快的笑声带着风一样自由,那是黄土地,那是母亲河,是一个成熟女人独特魅力无以复加的美,哪怕是提上小碎花裤的动作都是那么动人,灵巧。同时它的野性不着痕迹,如烙铁般地印在一个男孩天真烂漫眼睛里,甚至塑造了他往后的一生,铁蛋所有的爱,他所有关于她的影子,还有那响彻在耳边的二人台,皆是美姐的化身……

  美姐,顾名思义就是美丽姐姐。为什么是姐姐不是妹妹?因为“我”,铁蛋在她面前永远是小弟弟,她是我的长辈,我是她生命的传承,当她嘴对嘴地喂我,一口一口咬碎,服我吃下瓜子的那一个夜晚,我便继承了她的衣钵,就像这娘胎里带出来的黑眼睛,黄皮肤,我天生的母语。天地良心,我对不起谁也不能对不起美姐,对不起二人台!就这样,铁蛋的人生从一个少妇的亲吻开始,又以农村传统平静的生活方式结束,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铁蛋就是个软蛋,他从来没有捍卫住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老婆到老婆妹妹的贞操,乃至最后被市场挤兑出舞台的二人台,他一概没有留住,如同他父亲相信土地奶奶的怪罪,文革中不让演二人台,以及自己丢失双眼是出于个人命运一样,铁蛋最终也“信命”了,他无力去捍卫生活中美的东西,只能让生活自行去寻找美的足迹,譬如一个由长辈们安排好的幸福家庭……当20年后,历经坎坷的美姐再次唱起二人台时,她的每一条皱纹是那样清晰,纵然这样的美不会像眼睛一样被挖去,但也浸了一些不堪的回忆,多了一份现实的惨淡……

  在中国这个极具意识形态色彩,一档执政,长期不注重文化遗产的国家,美的东西总是要打点折扣的,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心眼儿太杂,没有信仰,十分功利。他们不仅容不下单纯,也不允许简单。同时这里还有很多迷信,陋习,各种潜伏的心理芥蒂足以困住一个人的自由,令其就范,磨平人的棱角。普通人醉心于二人台露骨的淫词,刺激性欲,而非情感的独白一旦遭遇真实朴素的爱情,却反倒有点古怪,言不由衷。铁蛋的前半生一直就是把二人台中的“哥哥妹妹”当真的,努力进入自己的角色而非娱乐。这是他后来痛苦的根源,也是他欲罢不能快乐……

  过来人总是这样教导青年,“人家不让演就不演,人家不让讲就不讲么”,统发的“良民证”,全是顺民,就像苏阳的歌: “像草一样!”,铁蛋顺从是顺从,却不虚伪,当他与美姐大女儿在田里野合,他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极限体验”竟是如此短暂,他自以为伸手可及的梦不过昙花一现,是啊,他终究是像草一样的人,随时会被收割,自古以来这就是种田人的命!中国的农民。但无论多么卑微,是人就会做梦,梦里就一定会美的东西不是吗?!当梦醒时分,一帮准备兑现“娃娃亲”的内蒙古人骑着高头大马,不由分说地带走铁蛋的心上人……突然梦没了,二人台也说服不了这些彪形大汉,铁蛋在声嘶力竭地痛哭,抓马的缰绳,周围好多人谁劝也没用。他到底不是真的铁蛋,撞不过石头。美尚未展现出它的全貌,就要人见识它的丑。为什么呢?!当简单变得不那么简单时,有一阵我的心好痛……

  舞台上的美姐,走西口的美姐,二人台的美姐。她唱了一辈子的男欢女爱,却道不尽这人间心酸!在乡亲们眼里,从此铁蛋“疯了”,为了弥补内心愧疚,被跳大神的江湖骗子一撺掇,于是美姐又把哑巴的二女儿许给铁蛋,她知道自己对不住这孩子,可铁蛋又怎会恨她呢?——高堂在上,两个新人就这么压着脑袋拜完天地,漫漫无声的长夜最终化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唱词,就像元曲的兴盛源自汉族知识分子苦闷,有时一个人生活的悲剧也可以造就他高于生活的艺术,在影片后半段,失了爱情的铁蛋几乎把他对生活的热情统统交给了舞台,尤其是唱死去老伴的那一段哭腔,撕心裂肺。做为观众我几乎是流着眼泪听完的……

  究竟什么才叫美呢?此刻我觉得这样的追问丧失了意义,这多灾多难民族可以替我回答问题远非只有一个美字!当二女儿怀孕,铁蛋跟着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的二人台演员后,生活又回归到可怕的“正常”,几千年了……住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就这么生活,婚姻只是用来传宗接代借口,对于老人来说那更直接——赶紧生一个儿子!我们的文化中从来就没有个人的概念,只有祖宗家法。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全是老祖宗给你定的。个人职业的目的也不是用来实现自我的,挂上“副团长”的名不光是挣家人的脸面,“光宗耀祖”。还得“伺候”好各位领导“大大”,当然,在新人美姐的三女儿面前铁蛋还是有点威严,尽管美姐反对,不想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些三教九流,甩脸子,但这小妮子还是凭借一首《甜蜜蜜》进了剧团,为了接近她从小崇拜的“疯子”姐夫……

  这个三女儿一贯行事乖张,人格独立,也全片中唯一扬言“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人,自从目睹了姐夫对姐姐的痴情后她就完全地爱上了自己的姐夫,进而一步一步设局色诱。但早已麻木,或者说坚持原则,不愿破坏伦理纲常的铁蛋不再有过去的突破禁忌的勇气,在三女儿青春的面孔中铁蛋看到的只是那一年的美姐,那一年的阳光,那一年的亲吻,童年迷离的过去对比着他现在和睦的家庭,他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的女儿,他那平凡不会说话的妻子,他认命了,他幸福了。中国式的选择……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天随人愿,可老天总有它自己的安排,由不得人去想。当我们年轻时,青春的悸动可以让我们献身于某种热情,执拗,奋不顾身。就像奋力扒开自己衣服的三女儿她的叛逆,或是影片中其他终日为糊口忙碌,“糟蹋自己”取悦别人的二人台演员,他们个个执着,即便发不出工资,被生活逼得不得不学人唱流行歌曲,跳艳舞卖骚,也要为老婆孩子挣回一口吃的,直到自觉地把爱变成一种生活的本能,学会适应、生存,如同你在马路上看到的每一个人,他们不是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只是在世俗层面那温暖的”热洞洞“更实际土生土长,没有半点虚饰。这是中国人最后的,做为人的那一点点滋味儿,活着,或者说幸福不过就是向他们给你的生活投降……

  《美姐》观后感(三):《美姐》:土坷垃里的艺术之花

  《美姐》:土坷垃里的艺术之花

  文/马庆云

  电影《美姐》的导演郝杰,是土坷垃里边成长起来的。他具备大城市求学的视野,同时又丢不掉身上最原始的那种土里刨食的味道,因此,具备一种人生的纠结性——首先,是拿城市的文明视野来观看家乡竟然如何贫困落后、封闭……,然后,便是自己所携带的文明对这种乡土原始文明方式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这种纠结感,造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如果说,诗歌,是生命的咽喉被扼住之后吞吐出来的东西的话,那郝杰的电影(《光棍儿》、《美姐》)则是这种诗歌方式的影像化表达。他被自身携带的文明扼住了咽喉,唯独通过电影的方式传达自己的一种态度,才能实现吞吐感。中国大陆有情怀的农村电影,大多建立在编剧、导演自身的农村成长背景下的,这种成长经历,造成他们身上携带了对乡土文明的反哺渴望,但这种反哺,总不得其法,因此,在纠结与矛盾中,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乡土艺术。

  电影《美姐》的前世今生

  2011年,祖籍农村的电影导演郝杰,通过拼凑的三十万元人民币,在自己的老家张家口某个破落的乡村,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光棍儿》。该部电影,为郝杰在文艺青年中赢得颇高的口碑。《光棍儿》以狂野的乡土视角,展现了农村老光棍们的性饥渴问题,从而透视整个中国大陆乡村的最大真实。正当大家还沉浸在对《光棍儿》的各种好奇与解读中的时候,郝杰已经开始了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铁蛋的情歌》。

  这部早先以“二人台”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贯穿全篇的电影,最终由《铁蛋的情歌》更名为《美姐》。从笔者个人认知来看,前者名字更切合这部电影的艺术主旨,而后者,则可能更多的以情色的方式照顾票房,回笼资金。《美姐》这部电影,2012年便拍摄完成。主投资方多次策划该部电影的院线之旅,但均因为各种原因,而屡次退后,该片档期,由2012年11月份,延期到2013年的旧历年大年初九,乃至2013年4月,最终定档2013年10月18日。

  这种狂野、粗鲁的乡村电影,在中国的票房历史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因此,《美姐》的某个投资人甚至一度在媒体上扬言,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让该部电影与影迷在正规的电影院见面。中国缺少合理的艺术院线的安排、调度,因此,一部电影的上映,必须要准备充足的发行资金。这是横在本身资金便捉襟见肘的文艺片与广大影迷之间的喜马拉雅山。

  电影《美姐》的宣发,大打情色招牌,虽然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艺术侮辱,但却是畸形的电影票房市场造成的一种无奈

  电影《美姐》的土坷垃气质

  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电影,均以光鲜亮丽的都市繁华示人,少有以乡土为背景的影像作品。即使像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俞钟的《香巴拉信使》等随地洋溢着乡土文明的电影作品,也多是以绿油油的优美来呈现给观众。郝杰自第一部电影开始,便演绎着他狂野的与众不同,其镜头表达,丝毫离不开张北的土坷垃。在影迷印象中的浓绿乡村,在郝杰那里,只有黄土。

  他正在用影像艺术的方式接近北方乡村的最大真实。真实感,是郝杰电影的巨大价值所在。与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的乡土电影相比,郝杰镜头下的乡村,俨然已经走到眼目下,它不是历史,不是记忆中的过去,它,就在你驱车离京一小时的路上。这种真实,是具备震慑力的。《光棍儿》自然发人深省,而《美姐》未尝不是一个乡土男人的成长记录

  在《美姐》中,我们遍处可见黄土。这种色调,代表着一种贫困感、焦灼的无力感与真实背后不能说的荒凉。该部电影的底子,是荒凉的,表达方式,是撕裂与张狂的。这种气质难能可贵,郝杰仅仅通过两部电影,便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便是,土坷垃里边的性欲意识。电影人物铁蛋,起初对美姐具有性幻想,多年之后再见其一家,又与其大闺女恋爱,求而不得之后,娶其二女儿……这是农村男人的成长经历,在黄土地上进行了数千年的性幻想。我们可以用舶来的俄狄浦斯精神来解释铁蛋与美姐的关系,但黄土地带给人最直接的旺盛性欲,则是更逼近真实的。这是郝杰作品中,拥有的,土地的生命力。

  对《霸王别姬》戏与人生的有意识借鉴

  如果镜头只对准黄土地,也不一定能够拍出优秀的作品,因为土坷垃只是一种底色,它还需要更好的艺术表达,说白了,这个土地上生存的人民演绎的真实故事,是否具备感染力,才是最重要的。在找寻故事感染力的路径上,我认为,《美姐》中的郝杰,有意识地借鉴了《霸王别姬》的精髓所在——将艺术融入人生,用人生反光苍凉,在苍凉中回归艺术的精神特质。

  电影《美姐》真正的升华点,在于铁蛋亲眼目睹了自己因为贫困造成美姐的大闺女不得不远嫁内蒙古的事实之后。如果说,在这之前,二人台只是铁蛋从父辈那里继承过来的一种情歌演唱方式的话,那自这种恋爱的悲剧结局之后,二人台正式打入铁蛋的精神气质内部,他需要这种艺术的宣泄方式,正如诗人被生命扼住的咽喉要吞吐出诗歌来一样。

  戏,或者说艺术,只有与人生真正融合了,才能见大观。所以,在《霸王别姬》中,我们为实现了这种融合的程蝶衣所动容,“她”的生或者死,都具备了原始的力量感。在《美姐》中,铁蛋破碎的爱情,让他具备了进入二人台这种艺术方式中去的可能。郝杰在其后的电影桥段中,甚至不惜浓墨重彩地去渲染铁蛋声泪俱下的舞台表演——他完成了从表演到释放的一种心路历程。

  铁蛋的释放,未尝不是郝杰本人的释放。在文章开头的时候,我便写过,郝杰处于乡村与城市的割裂地带上,他通过独属于自己的土坷垃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人生吞吐。铁蛋的二人台,带着郝杰的思想温度。

  当然,《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质,从本质上说,是属于贵族精神的。而《美姐》,则正好相反,他没有任何成为贵族的可能,而是在土掉渣中实现物极必反的精神超越。

  “美姐”三位女儿的抽象解释

  有评论认为,电影《美姐》中,美姐的三位女儿,正好代表着男人的三种异性爱恋关系——大姐,两厢期许而不得,悲剧的初恋;二姐,迫不得已地获得而不爱,阴差阳错的婚姻;三妹,主动奉上而不能也不可以得,具有道德约束性的婚外恋。作为铁蛋的性臆想对象,美姐,则通过生育的方式,化身为这三个姐妹。

  在剧本编排上,郝杰是否有意为之,还是偶得天工?我更倾向于,是编剧郝杰本人任意挥洒后的偶然得到,不是刻意安排。郝杰的电影,重写意、写人,而不重写故事。我们很难在《美姐》中找寻何处是电影的转折,何处是电影高潮。我总感觉,郝杰是在用自己的意识流来推进故事。这种创作方式,很难有我们对美姐三姐妹的抽象解读作为先入为主的定式存在。

  中国的院线观众,大多喜欢看故事,而一向认为,写意、写人的电影,拖沓臃肿。郝杰的电影,没有用起承转合的故事线来吊足观众胃口,相反,却以粗狂的抒情方式完成了自我写意的艺术表达。因此,难免被某些影迷质问电影故事的流畅度问题。若情之所至,故事自然顺畅千里,若情之不及,免不得觉得看起来磕磕绊绊,诚如一些影迷说《hello!树先生》艰涩难懂一样。

  郝杰及其郝杰的电影,俨然已经是一堵黄墙间的红色小花,他在土坷垃中实现了自己倔强的艺术表达。

  《美姐》观后感(四):美姐影评,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跑题了。。。。

  电影【美姐】昨天早上醒来翻看豆瓣最近上映的片子,无意间看到这部电影,居然是近时间段评分最高的,当然也明白豆瓣上灌水刷分也屡见不鲜。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好低调,好奇心驱使大概浏览了剧情和预告片。镜头非常直接,很写实的为大家展现贫瘠之地爱情无疑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不想剧透,但确实是比较直接又残酷的让你看到贫瘠荒凉的黄土山村,一群性匮乏的光棍,羞涩,冲动。各种无法直视啊啊啊!

  这部电影英文名是The love songs of Tiedan中文名是美姐,其实故事就是围绕铁蛋和母女四人的情感纠葛,幼年的铁蛋爱上邻居巧妇美姐,信誓旦旦的长大要娶美姐为妻子,后来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美姐一家被迫去了外口,十年后返乡,美姐俨然已经老去,铁蛋也蜕变成成年男子,或许因为对美姐的迷恋,铁蛋先是和美姐的大女儿相恋,后来被迫娶了二女儿,离家出走追随他的却是美姐的三女儿。 这三个女儿分别继承了美姐的美貌,平凡,才气。大女儿无疑是铁蛋精神上最爱的女子,远嫁蒙古人的时候铁蛋伤心欲绝,精神崩溃,特别让你直观的看到一个男人失去心爱女人的沮丧,绝望。后来被迫娶了美姐二女儿,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的过生活,电影的最后铁蛋对自己的女儿说,你跟妈妈亲,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显然这个男人被磨平了一切棱角,选择了跟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过一辈子的生活。也就映衬了本片的主题,表达的被禁锢被压抑的性等待释放,就在这种忍耐中人们度过了一生。

  不得不又回到性和爱的话题上。讨论这个话题在我看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多少人的枕边人是自己真心相爱,喜欢的人?大多数人都跟铁蛋一样,内心有一朵红玫瑰,但是却娶了白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依旧是心口的一粒朱砂痣,而白玫瑰成了胸前的一颗米粒。不管怎样,生活仍要继续。

  与诸位共勉。愿你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愿你的枕边人是你深爱的人。愿你老了回忆人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么么哒。结尾好官方!哈。

  《美姐》观后感(五):虎虎

  看完这片子我最喜欢的角色居然是虎虎。。。特别是他和铁蛋儿唱戏的时候,那个一板一眼一颦一笑啊,简直妩媚得连长着鞋拔子脸的铁蛋儿都变得生动活泼旋转跳跃我不停歇起来。好吧言归正传,二人台是以前没听说过的戏曲,但是虎虎和铁蛋儿真是演绎的很棒,铁蛋儿唱哭妻那段戏时,我都快被唱cry了。

  一开始精致的画面下粗粝的土地让人一下很不习惯,要么黄土地,要么那山那人那狗,要么现实要么浪漫,用细致的构图和温暖的色调去勾勒粗糙的窑洞和简陋的茅房,我还不知道要怎么欣赏。不过随着山歌唱起来,好像也随之慢慢进入故事里了。西口的人们也许贫穷,无知,但是也朴素,单纯。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对抗自然对抗生命顽强生存繁衍不息,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最浪漫的生命力。我有时候经常想,人为什么活的这么麻烦,要吃饭要睡觉要洗澡,为什么不进化成为吃一点点就能饱,睡一会儿就够,皮肤不染尘埃不用洗澡,为什么这么落后。大概这种想法也很荒唐,可是在铁蛋儿坐上剧团的车子在黄土飞扬的路上远离时,我好像突然明白过来。人在对抗自身对抗这个环境而生存,而后有生活。所有的一切伴随着我们的情感,喜怒和哀乐,获得和失去,教训和了悟。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如若不是,人也不成其为人了。

  好吧扯远了。叶兰一人饰三角,美姐一人化三女。她代表的是贫穷土地上的生灵对美对性对生殖最初的渴望。铁蛋的情歌这个名字也很贴切,他唱的是崇拜,是爱情,是妥协,最后还有责任。是对大西北望眼欲穿又站撸不哭勤劳淳朴又自强不息的人民的赞歌。

  :海报太掉渣了。

  《美姐》观后感(六):我的“美姐”——邵培勋

  作者:邵培勋

  每个男人在儿时都曾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拥吻美丽的邻家姐姐,一个是边走边唱的远方。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制片方的安排下,我有幸提前一睹尚未公映的《美姐》的风采。

  尽管没有大牌明星和华丽的场景,也囿于制作成本而存在一些硬伤,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姐》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痕迹。因为,正是她的朴实无华,使她能够专注于故事的打磨和对人性的观照,因而使得这样一部小制作的文艺片在商业烂片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她不止于一部好电影,更是对中国民俗风情的真实记录,对原始萌动的贴切呈现。感谢那些热爱生活又满怀创作热情的人们,是他们不辞辛苦的坚守,为我们呈现出这么一部深深打动人心的美好电影。

  尽管《美姐》已被“腾讯视频”在网上泄露,但鉴于其尚未公映,我在此不便透露过多剧情,仅从整体上说说感受。《美姐》讲述了一个名叫铁蛋儿的男人从童年到成年的感情经历,点缀着浓郁而幽默的方言台词,穿插着活色生香又活灵活现的二人台唱段,质朴且顽劣,真挚而动人。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北方农村和犷阔的黄土高原,处处洋溢着浓重的荷尔蒙的气息,时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的力量。

  铁蛋儿的童年是一部含蓄而隐忍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而铁蛋儿的整个情感经历就像一部更加真实却浪漫的《天堂电影院》。她讲述了每个男人在儿时都曾有过的两个梦想:一个是拥吻早美丽的邻家姐姐,一个是边走边唱的远方。而前者是必将失恋的爱情,后者又注定是无法实现的旅程。

  梦想之所以为梦想,因为她无比美丽,却往往有些遥不可及。能够坚持梦想并最终将其实现的人是幸运的,幸运到让人妒忌!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多数人的梦想终将堕落,一如我们不断衰老的躯体和逐渐沉沦的灵魂,不可逆转,无可救药。但是,无论我们多么春风得意或失魂落魄,我们回味的却总是那样懵懂而又无所畏惧的时光,念念不忘的又总是那从没有到达过的远方。所以,《美姐》中铁蛋的感情也注定了得失俱在,遗憾与慰藉并存!

  土地和女性是生命之源,所以我们热爱土地,我们爱慕女性!而《美姐》便深深地扎根在黄土地上,接了地气,述说着男主人公与那些美好女性的美丽故事!她是那样的真实,那样的尊重生活,那样的敬畏生命!

  坦白讲,《美姐》真的是土得掉渣!土到如同黄土地的颜色,土到如同你我笨拙的初恋。但那份土里土气却土得那样自在惬意,土到让你真心觉得,我们整日浸淫其中的富丽堂皇与声色犬马略显多余。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负担,太多生命无法承受也不该承受之重!我们奔波劳碌,我们强颜欢笑,我们压抑了太多妥协了太多放弃了太多,我们在觥筹交错中扮演着连我们自己都讨厌的自己,卑微地讨生活。但是,我坚定地相信,在我们内心深处,没有人不向往那份真实与自然。

  影片中对性的隐喻也随处可见,不管是镜头、情节、还是唱段。但是,这完全区别于商业片中为吸引眼球而刻意安排的那些胸脯和床戏。这些隐喻丝毫没有淫秽和下作之感,反而与剧情的发展贴合得严丝合缝,显得那样的真实而自然。我们看过太多伪装的高潮,也看过太多虚假的伟岸,我们早已对那些伪装审美疲劳,难有共鸣。而《美姐》却真实而自然,总会让你不时地会心一笑。毕竟,无论我们平日里多么含蓄、正经、甚至严肃,夜晚闭门熄灯,我们总要享受鱼水之欢,三餐饭饱之后,我们都要酝酿五谷轮回。世间没什么圣人,鲜活的一个个都是凡夫俗子!这些本身没有什么好刻意避讳,毕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我们不说,不代表不存在!就如宗教裁判所能让哥白尼在嘴上服软,却改变不了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事实!或如影院里的影片都被阉割了一遍,不代表我们看不到苍井空!好在,《美姐》说了,还说得那么美!

  我极羡慕影片中那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铁蛋,他的感情不加掩饰,却从原始走向了成熟。相形之下,对大多数人而言,生命却没有那样的坦然率真。这是个苍白的时代,苍白到让人觉得悲哀!我们这一代人都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产物,完成高等教育后被一古脑地倾倒入了社会,来不及多做思考,就迅即被现代的都市文明所俘获,在适者生存的法则下挣扎求生。虽然我们都曾有过爱慕的姑娘,却难得在那样的大好年华里与她们在树林里肆意地拥吻,在旷野上亲密地交融,更难得在适婚的年纪摆脱世俗困扰勇敢地走向婚姻。我们的脚步因豪华小车的束缚而无法奔跑,我们的肩膀被天价房子的压迫而难有担当,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被现代文明异化,又用那些异化了我们的标准去评判着我们周遭的人、事、物,用我们妥协过后的错误去惩罚那些与正确为伍的异类。当我们终有一天幡然悔悟,却发现我们的青春早已老去,老得面目全非,老得让人绝望!或许那时,令我们欣慰的便是我们都有温暖的家庭,能让我们释然的理由是老子已把红尘看破!但更大的可能是,我们至死都会愚蠢地捍卫那些摧残过我们的标准!

  我也经历过荷尔蒙涌动的年月,也曾有过远方的漂泊。我不留恋青春,因为我无悔,但多少却有些遗憾。那时的我极为愚钝,因为笃信读书改变命运的真理,中学时期专注学业,曾被女同学嘲讽为“不解风情”。大学时代在法学院里钻研文学,虽对朝气蓬勃的少女充满好奇,也对凝脂雪肌心怀向往,却拙于示好求爱,荒废不少韶华。我也爱过我的“美姐”,但我不曾像铁蛋儿那样勇敢地把美姐拥入怀中。如今的我果然因为读书而走上我想走的道路,但已逝的青春却多少有些苍白。但我是知足的,因为我是幸运的,我最终也收获了属于我的爱情,组建了温暖的家庭,也多少坚持着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理想,与法律为伍,与文字结伴。而今我已为人父,我更爱我温暖的家庭。我忽然醒悟,那些美姐注定是我生命中的过客,而我的妻女却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美姐!

  偶有闲暇,我还是会不经意间想起邻家那位美丽的姐姐,还有那些青葱岁月中曾让我心动的美丽姑娘。听说,她们大多都已结婚生子,也过得不错……

  《美姐》观后感(七):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邪恶的女人,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废物的男人。任何东西都是附着于性资源分配的,婚姻,统治,像现在的二奶、小三、情人等比比皆是。性资源分配有主动分配和被动分配,别看这两个之间差一个字,就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让男的欲罢不能,让女的寻死觅活。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在国内鲜有人知道,甚至文学界都没有重视起来,当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预言中国有三位作家(莫言、曹乃谦、李锐)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幸中,于是乎你懂的,曹乃谦的书开始在国内慢慢有人问津了。再一看,嚯,原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已经在国外很多国家出版过了,而且在效果出奇的好。

  这本书是去年读的,现在想起来是因为最近的《美姐》上映,突然发现这两人的作品之间是那么的注重同一种东西:食欲和性欲。

  曹乃谦的待遇莫言都没有,曹乃谦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序,有汪曾祺的跋,有“沈从文的湘西,曹乃谦的雁北”之美誉,他写尽雁北农村遭受饥饿与性煎熬的苦难,他的书写成为文学的活化石。他“想告诉现今的人们和将来一百年乃至一千年以后的人们,你们的有些同胞你们的有些祖先曾经是这样活着的。”

  【曹乃谦的温家窑风景】

  曹乃谦营造了一个“温家窑”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苏童的香椿树街一般,曹乃谦一个大同的普通警察,用这个地方完成自己的人生吞吐。这本书一开头,就会给我们当头一击,老两口为了给儿子剩下娶媳妇的钱,商量后决定老婆去陪打光棍的亲家睡一个月。性资源的缺乏致使这种东西可以抵消货币,甚至后面还会有很多让你惊讶的兑换方式,和现在相比而言,用货币换去小姐的身体,一个是被迫无奈,人生苦寒;一个嚣张跋扈,骄奢淫逸。

  《都黑夜想你没办法》中有两类人,一类是光棍,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二类是妇女,有对性主见的和没有任何性主张的。那些对自己的性欲有主张的女人:温孩家的、黑女,他们不求肉欲之欢,却对爱情有自己的认识。可怜的光棍,他们猥琐卑微的需求人性的欲望:楞二、福牛、丑帮、狗子。这些人物是相类似的,但是每个人都被作者赋予了浓烈的爱,在曹乃谦的塑造下,这些人全部镀上了金身。

  《都黑夜想你没办法》里面的窘境,我们现在是无法理解的,我们的解读都是无力的,但是有一个曹乃谦的头号大粉丝郝杰,用两部电影(《光棍儿》、《美姐》)给这本书上演了动态的书评,掰开揉碎了,给我们以解读还原当时的生活。

  郝杰生活在河北、山西、内蒙的交界处,多元生存给了他包容糅杂的性子,他享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后去审视落后封闭的乡村,他开始纠结,纠结致使他呈现出这类独特艺术形式的作品,他完成人生吞吐很必然。就像地铁后,吸进去一大批人,在里面交融汇总,各自所诉,再在其他地铁口中吐出。

  【《光棍儿》:三个半老光棍儿和村长老婆的厮混】

  三个半老光棍儿各有各打光棍的原因,老杨是个羊倌,因为穷,“瓦都盖不住屁股”,小时候和二丫偷情,最后二丫被爹妈相逼嫁予未来村长。二丫一直保持着和老杨的关系,经常在外面野合。六软12岁时爹妈给取了一个老婆,初夜不堪回首,成年的老婆打他骂他,致使其成为同性恋,喜欢男人。梁大头年轻时太风流,调戏姑娘太忘情被打谷机切掉一只手。顾林当着老婆的面在炕上骚扰小姨子,被打出家门了。

  老杨三十年和同村二丫维系着地下情,时常把收入输送给二丫补习考大学的儿子,而二丫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保持关系。一次老杨萌生了结婚的想法,花六千块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一名年轻漂亮的四川女子,村中人眼热,年轻力壮的俏三尤为突出。不久四川女子寻机出逃,俏三帮老杨将人截回,这次接触却令四川女子决意和俏三组成家庭,这打破了村中的平静。原有的性资源和谐关系被打破了,于是乎戏剧冲突就上演了。

  这部片子其实是在说一个女人主动分配性资源的过程:村长老婆暗地里要好着村里的光棍儿,光棍儿为村长家的老婆和孩子掏出自己的卖瓜种地的钱,光棍们成了这些家庭之外的家庭成员。在乡村社会,他们构建了一个看似冲突却又和谐的人际网,建立了和谐的性资源环境。

  二丫掌控着全村的性资源,其实她是另一个村长,她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每晚寻衅光棍的家里,对于老杨她是爱着的,可以不收他的资源分享费,但是老杨有钱了就会给她。对于性资源的不可控(四川妹子的闯入)也使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给俏三暗指,给老杨做思想工作,以恢复自己的实际资源垄断。

  【《美姐》:一个男人和母女四人的情感纠葛】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哑巴)结婚。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

  铁蛋深刻的爱着大女儿,和大女儿恋爱期间那是他人生的高峰期。大女儿嫁给蒙古人后他伤心欲绝开始流浪。美姐的二女儿给他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事。美姐的三女儿从开始就喜欢铁蛋,她也在不间断的示爱,可是铁蛋的内心喜欢这个女人,但却不想去沾染这三女儿。

  这部片子其实是在说一个男人被动分配性资源的过程:铁蛋的性启蒙是美姐给予的,从小就想取上这么一个女人。大女儿和他情投意合,却被家人分配分离,他疯癫无法生活,被迫和二女儿结合,又一次被分配。三女儿喜欢他,想给他献身,又一次被迫分配。

  这个片子中,有三次逃离,都是在说铁蛋的反抗,第一次是美姐出口外,他跟随很远,并一直在追问,美姐去哪里,这次他的性启蒙被社会给分配了,美姐出口外寻生活,逃离一次。第二次是他心死了,跟戏班子流浪,选择对二女儿的逃离,对分配的婚姻的反抗。第三次是三女儿主动献身,他第三次逃离,是对自己的逃离,这次是他对命运的反抗。

  这部片子里面有个暗语,美姐的三个女儿风别继承了美姐身上的三种东西,大女儿的美貌,二女儿的平凡,三女儿的才华。三个女儿都通过巡礼的方式完成了对铁蛋的性分配,精神上的、肉体上的、生活上的,铁蛋最后选择生活上的二女儿,而二女儿是个哑巴是美姐性格中最隐蔽的一个。女人一生中,都会分阶段分不同的人去完成三次性分配。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有无数老杨,有无数美姐】

  郝杰用两部电影(一个命名为男性,一个命名为女性)完成对乡村性资源的诉说,也帮助我们直接并深刻的感受《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的光景。也正是两部电影的人物设定把《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男男女女说透道尽。曹乃谦用小说还原了生活,郝杰用电影解读了小说。

  马悦然这样写到:出现在故事里头的人物多半是一些可怜的年轻或者中年的光棍儿。除了渴望吃饱以外,他们都渴望跟一个女人睡觉。真奇怪的是,口里装满了脏话的光棍把“睡觉”说成“做那个啥”。但是那贫穷的光棍儿哪儿去找买一个女人所需要的两千块钱呢?买不起女人的话,就只有跟自己的妹妹,或者跟自己的母亲做那个啥。愣二因了性欲的压迫有时发疯了。他母亲就让她丈夫到离村比较远的煤矿去跟他们的大儿子要钱。丈夫过了几天回家的时侯,愣二好了。像Faulkner一样,曹乃谦的一个特点是他让读者读出言外之意。小说风格简约,语言质朴、冷峻。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即活灵活现,生动传神;一字一句,虽不动声色,其情状意境便让人回味无穷。小说大量使用口语、方言,穿插使用当地的民歌不仅使小说有浓郁的地域风格,也为小说增添了朴素、真实之感,营造出厚重、深远的意境。

  《美姐》观后感(八):美姐:传统乡村文明的一抹余晖

  有几个周没进电影院了,当看到住处不远的阳光影城还在放映《美姐》,便买了一张票去看了。看惯了爆米花影片,需要看看这类激荡人心灵的文艺片。何况,《美姐》需要支持,买票去看时应该的。

  《美姐》其实更应该叫《铁蛋》,因为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叫铁蛋的西北汉子展开的,而美姐作为一个人物,戏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尽管她的三个女儿可以看做是她的肉体与血脉的延伸,但从故事主旨上,她们都不是主角,依然是依附于铁蛋而存在的。铁蛋,这样的名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叫了,目前仍然能拥有这样的名字的人,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了,而且这个名字更多用于小名或者诨号,而非户口本的正式名字。在旧文化中,铁蛋、狗剩这样的名字专属于贫农,就像鹤龄、龟年属于文化人一样。现在现在的人们基本上都脱离了文盲,所以那些土的掉渣的名字就再也没有人肯用了,而像李刚、王华这样的名字就成了新版的铁蛋、狗剩,多的不可胜数。犹如西方人中叫约翰、汤姆的人多如牛毛一样。《美姐》中的铁蛋,他的身上就是已显陈旧的乡土文明中的一个样本,他身上的故事,有着太多传统农业文明的烙印,所以,认真去看去剖析《美姐》,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郝杰导演了这部《美姐》,在目前的时代,商业文明的大潮席卷了华夏大地,因为商业潮来的太快,只有30年时间,时间跨度上在一代人之间,而文明的惯性与改变,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一个文明的转换大概要三代人才能完成,所以30年的时间显然太短了,也必然会伴随传统文化与新商业文化的对冲,整个社会一时之间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这个过程中正是当年中国所经历的,新旧文明的冲突,造成了社会的失范,崭新的文化规范因为尚未能来得及建成,所以社会上各种混乱就甚嚣尘上,让很多人难以适应,颇感失望。其实,认清了这种转换是必然的过程,也是社会一条路走路的必然代价,也是这代人必须要承担的责任,那么对于社会只感到失望是不够的,奋起担当才是正途。努力去扭转社会运行的轨迹,让新文明新规范早日形成,才是建设性的作为,不可以一味地抱怨。而担当与承担,去建设新的秩序与文明,不代表就是与旧文明进行决裂,另起炉灶。而是应该有传承,将新文明的因子嫁接到旧秩序之中,让老树发出新芽开出新华,才是正当的。不过是,新与老的成分比例各属多少,才正是要探讨要研究的事。

  社会需要建设,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的过程中有怀旧,是正常的,也是人性使然,是必须的。《美姐》就是这样现象的代表,它带着我们进行怀旧,去告诉我们我们曾经的文明是什么样子的,而且就是怎么在转换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通过镜头语言,直陈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我们的思考。

  铁蛋,一个拥有着农村娃最普通姓名的男子,出生在一个乡村艺人“二人台”表演者的家中,当他7岁的时候,他父亲的搭档美姐以其成熟的气质俘获了他,原始的性驱使让幼小的孩子喊出你是我的,我要娶了你这样的豪言。这种情结,其实在很多小男孩的过去都曾经有过,迎娶邻家成熟的姐姐,或者是幼儿园里漂亮的女教师,是很普遍的幼儿情结。铁蛋与美姐,曾经这样短暂地美好过,成熟的美姐像圣母一样拥抱过铁蛋,而且还亲口喂食过他。但时代的悲剧,“大革文化命”的10年,使得包括“二人台”等所有的传统文艺演出都被政治之手遏断了,巨大的文明断层就此生发,此处不累。等到1980年代,“二人台”又可以演出时,铁蛋的父亲已经因为文革而被斗瞎了眼睛。而曾经的美姐,也已不再水灵而成为了一个臃肿的乡村大妈。不过随着血脉的延续,美姐的三个女儿已经陆续长大,并且拥有着年轻美姐的模样。对于已经长大的铁蛋来说,儿童时的爱情幻想并没有破灭,而是进行了转化,一切可以从新“美姐”开始。由此,美姐的故事也就转化成了她的三个女儿,并不断与铁蛋纠葛不断,演绎出了《美姐》整个故事。

  曾经的美姐,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市侩,嫌贫爱富,不顾女儿们的真实爱情感受,横加干涉。但她并不泼辣,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乡村妇女,她所有的选择,从农村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上,都没有什么错。毕竟,在经济条件有限的乡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爱情只是奢侈品,可有可无。

  而大女子,因为儿时与铁蛋交好,一起玩耍过。当再次看到铁蛋,两人都已成年,都对于爱情对于未来充满憧憬。年轻人,在爱情面前,生活与未来可以退居第二位与第三位。于是,铁蛋与大女子爱的轰轰烈烈,一起看电影,一起在乡野里撒野,还在各种地方进行苟且,甚而被一再捉奸,被人看到他们的大白屁股。但铁蛋父亲的瞎眼,使得铁蛋的家庭生活变得贫困,这是美姐所不能接受的。于是,美姐被出嫁了,被送到了远方蒙古的地方,因为那里有马有吃的,可以不饿着。尽管大女子有自己的爱情,但对于母亲之命,却没有任何的选择,只是一味承受。于是,铁蛋一生中最轰轰烈烈的爱情就此打住,充满了悲情。一度,铁蛋变成了神经病,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二女子,在美姐不堪铁蛋其扰的情况下,被美姐许给了铁蛋,只要求铁蛋不要再瞎闹。美姐说,只要你不闹,我可以不要彩礼。这个不要彩礼,还是道出了女儿作为资产的实质,她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资本,可以为家庭赚取彩礼以换取生活的资产。但后生的二女子尽管本身是一个哑巴,但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像大女子那样毫无主见听众复明嫁鸡随鸡。二女子并不愿意接受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当新婚夜里铁蛋处于情欲的手伸向二女子时,二女子毫不客气地进行了反抗。但时间可以磨平一切,二女子的反抗只是暂时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她徒然的反抗并不能改变什么,结果还是要接受,于是,她的肚子还是要鼓起来,不可逆转地怀上铁蛋的孩子。而铁蛋也从曾经的抗婚,到最后接受并爱上了整个为自己付出的女儿。最后,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这时,他已经真实地爱上了这个女人。

  三女子,出生在文革之后,曾经在铁蛋与大姐的爱情之中,坚定地支持过铁蛋,也是铁蛋的崇拜者,就像儿时的铁蛋崇拜过美姐一样。而新生代的三女子,会唱流行歌曲,对于爱情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她对姐夫的爱恋比起她没有主见的大姐与二姐,都更直接更强烈的多。尽管,从观众的角度看,三女子这样没由来的爱,有着显得荒诞,它反映只是作为男主角铁蛋的魅力,而不是三女子的完全的内心。在这一点上,《美姐》展现出来是一种男人化的视角,以铁蛋为核心展开,所有的爱情都是从铁蛋为核心展开的。三女子的铁蛋的爱就是如此,并没有丝毫的女权在其中,女性只是男性感情的依附物。哦,这里扯开了一点。回到题上,此时的铁蛋,已经过了40岁,对于爱情已经有了克制,不再冲动,就像三女子问他是否还怀念着大女子时,他说的,孩子都五六岁了,还瞎说什么呢。不是不怀念,而是也已经接受了现实,不是不爱,而是将爱深埋了起来。

  《美姐》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乡村男人与四个女人的感情纠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所关心的并非是爱情本身,因为它不是那么的精彩,而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本身。就像上面一一列过的四个女人的爱情及她们的选择,每一个人都有所不同,但这个不同之间,已经反映出了强烈的时代痕迹,从付出到半服从,再到不服从的过程,正迎合了中国近30年来以每一个10年为一代的三代人的成长痕迹。还有,铁蛋的妹夫,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跟班,慢慢也成了一个乡村商人,变得小有成绩来。而铁蛋所在的戏班,则在传统戏剧与流行歌曲以及半裸的舞蹈中,进行着剧烈演化,而这种演化比三姐妹对于感情的抉择更让人感到震惊。

  因为乡村戏剧的演出,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恰恰是乡村文明最直接的观照物。从传统的《走西口》到曾经的流行歌曲《甜蜜蜜》,再到狂暴的乡村歌舞,没有多少文化的乡村人,他们以最直接的观感来接受这个世界的变化。在旧事,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所能看的不过众多旧曲目A与B的选择,所以,看起来故意盎然,但却未必是他们真实的感受。因为根据我儿时的经验,更多的人看古戏,并不在乎唱腔是否真的好,而是更感兴趣谁的身段好,就像《美姐》中的观众关心不是唱的好不好,而是演员是不是男的,还有就是唱的《小寡妇上坟》演员是不是真的会哭,皮毛的东西才是最撩人的,因为大家都是俗众。所以,当穿着短裙的流行歌曲唱起,更简单的音乐,更简单的唱词显然更撩人,也更激起人的共鸣,于是旧曲目就迅速被抛弃了。而更刺激性的歌舞,少女们露着大半个屁股的舞台,因为有着更直接的感官刺激,也更撩人,所以,就曲目的失败就成为更必然的自然选择。尽管《美姐》在这方面展现的画面并不多,但给人的印象却非常鲜明,新旧文化的冲突也更明显。

  但就像开头说的,这并不一定就不好,因为这需要过程,也需要分化。群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显然是好事,简单谴责脱衣舞的低俗并不代表着高尚,而是承认事实,因为市场的自然存在。这个话题扯的与《美姐》本身有些远,还是不继续说了,不然会没完没了。其实,更重要的是,以农村题材为核心的《美姐》,它的出现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因为《乡村爱情》讲述的不是农民的故事,而是农民企业家的故事,不过是披了一个农村的外衣而已。而《美姐》展现的才是农村本身发生的事,而这些事在目前的文化叙事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太小了。我们目前仍然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却像暴发户一样在不断地规避自己真实的样子,而是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要么是《建国大业》那样的政治叙事,以永远正确的姿态将农村抛弃,要么是《甄嬛传》那种以勾心斗角再现着目前商业社会的存在着的竞争的侧面。其实,反观自己永远都不会远,《美姐》这样的片子实在是太少了,甚至都没有比较,形成了孤例。

  而且,从艺术角度上,《美姐》也存在过多的瑕疵,最明显的,在光与影之间,看不出明显的时代差距,而实际上剧中的年代是非常跨越的。还有演员的选取上,就不说了,考虑它的成本,这些吐槽也实在很不必。因为,能看到,本身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趁着还有演出,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看一看,电影引来的思考,绝对对得起票价的。

  《美姐》观后感(九):『看上去很美。』

  一开始有点嫌弃的一部电影,可是看完之后却觉得意犹未尽。这是很接地气的一部电影,《美姐》在国际各大影展斩获多项大奖,从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到日本东京受到外媒的热烈追捧,又接连斩获第49届台北金马国际影展 NETPAC最佳亚洲电影大奖,并包揽第七届FIRST青年影展五项大奖。当然,这部电影也让我见识到了二人台这种民间艺术。

  最开始是被电影海报给吸引去了,当时也只知道是金马影展上的获奖作品,以为就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片,实在是没想到比起海报,片子拍的那么“粗糙”。而海报所展示的情 色其实与电影关联不大,只是宣传噱头而已。因为这样一部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片如果没有点宣传噱头估计更没几个人愿意买票入场了。

  除了女主角叶兰外,其余的演员都是业余的。这个专业演员实在是好强大,一人分饰三角(美姐 大女子 三女子),如果不是看演员表,我都没发现是同一个人。铁蛋儿的爱情就像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少年欲望的萌动,生根发芽...铁蛋儿的疯劲源自于年少时候对成熟美姐身体的渴望。大女子就是活脱脱的美姐再现,所以他疯狂的爱上了她。可是美姐似乎不希望女儿和铁蛋儿在一起,大女子嫁给了游牧民族的汉子,铁蛋心如死灰,作为补偿,他取了二女子,可他并不爱她。离家闯荡生活,他遇到了三女子,那心中的死灰复燃了。可是被伦理道德束缚着,他也只能不了了之。

  三个女子,一个是互相爱慕的却嫁了别人,一个是与他没有任何爱情火花的却与他相守,最后一个迷恋他,他却无可奈何的。美姐像是一根隐形的线牵引着铁蛋儿的感情生活,一生羁绊着他。爱情是奢侈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正常生活,铁蛋抱着自己的闺女,他也许明白了什么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题外话,诚如铁蛋对艺术的追求,文艺片是所有类型片里最没有票房保证的。电影中,二人台最终也要搭载流行文化才可以糊口饭,艺术如果金钱的支持也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又说回电影海报,这样用心良苦也实属不易。

  科普一下知识:“二人台”作为一种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戏曲剧种,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经过很多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美姐》中铁蛋的扮演者冯四就是这些传承者之一。

  《美姐》观后感(十):挺有意思

  这片子挺有意思,但是总有一种阴错阳差的感觉,毕竟不是同一个年代的嘛。总的来说是能够吸引人的,一些透着人性的镜头,比如美姐在铁蛋小的时候对他的亲热,吃的东西经过自己咬碎然后喂给铁蛋,农村女人上厕所的镜头,等等这样一些镜头,我们不是北方人,没有他们的传统,但是一看这种镜头却马上能感同身受,这些个镜头可能是这部片子最宝贵最亮眼最有价值的部分。

  性的表达在实际当中肯能就一会儿的事情,可在电影里一般来说想把性表现好了就要看导演编剧的才气了,我说的表达不是岛国形象上的表达,而是性在现在社会或者说人类社会所代表的伦理道德意义。看完这部片,揭示的深刻透彻让人明白的容易——就那么回事儿!这种不直接表露却始终贯穿的方式就像是无招胜有招的感觉,从电影开始美姐蹲厕露出大白腿,直男们体内的荷尔蒙肾上腺多巴胺什么的化学物质估计开始湍流涌动了。

  这部片子的所表现的北方农村78十年代的镜像,作为90初的并且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人来说是很能感受得到那份接地气的习俗或是风土人情的。我国社会最进的三十多年发展那么块,纯成里长大的小孩或说那些95后00后,他们长大的时候,媳妇不是那么样娶,也没有那样的唱台,还有片子中的一大亮点农村劲歌热舞,我印象里小时候还经历过了的,现在看是多么的俗不可耐,他们能感受片子的思想么?当然这部片子肯定不是拍给他们看的,进入点情节之后就能感觉到一阵阵浓烈的得奖片味道,非专业演员,乡土题材,反映点什么什么东西,拍出来拿奖去的。

  想到近两天看到一部新闻,一个记者回老家北方落后农村过新年,将家乡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的现状生动描绘在读者眼前,里面那些场景也是我不曾经历但是很能感同身受的,因为都是透露这人性,透露这人性的不堪一面,比如儿媳打骂婆婆,老人年事已高被有意催死,比如老人无人赡养兄弟间相互推诿,邻里之间相互膈应攀比,宁愿364天喝西北风也要挣得一天有面子,特别要提的一点是文里写到,农村的妇女们组团去省里面约泡,现代科技昌明,农村人用微信也约泡,约泡在城市里很常见,但是事实上我身边是没有人约过,即便听说约过也是在知识水平较高的人之间,把生理满足和心里感情这些层次面的东西大家心照不宣的认同下进行的,在这些人心里还有伦理道德,可在文化程度地下的农村妇人那你,她们的约泡恐怕只是听风城里人玩便也跟着玩,心里毫无伦理道德可言,毫无羞耻感,并且她们不能分清生理需要与约泡的联系,约了之后给别人了快感别人可能就真的不想在有什么下文了,她们却想着长长久久。

  社会的发展太快,快到我们都不清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是一个90初的人,感觉上却经历过好几个时代似得。发展快,物质上的快能看的见,贫富差距么,但是穷人已经不是以前的穷人的概念,现在没有豪车的没有房子的大概都会称自己是屌丝了,有钱人玩的飞机豪车等奢华已与正常人分层,穷人无法感知所以也不觉得自己穷,现在谁还能缺吃缺穿呢?谁还没有个只能手机玩微信呢?穷富的这种差距或说分层是看得见的,有一种分层是看不见的,是人的认知,知识水平,由于认知的不同可能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与愚昧的现象,如上述约泡是一例。拿厚黑学这本书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不知道历史的人去读这本书只专与书中所讲的厚与黑,并不知作者所讲的历史的具体事实,就很可能学魔性了,成为一个为人所不齿的人,正如高章华写过一片(不懂历史不可读厚黑学),里面便是讲的这个道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