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乾隆王朝》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乾隆王朝》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21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乾隆王朝》经典观后感集

  《乾隆王朝》是一部由叶大鹰执导,焦晃 / 陈锐 / 左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乾隆王朝》观后感(一):乾隆王朝,心疼和珅

  整部剧的格调还是蛮高的,不仅描述了一个能臣和珅,而且将一个表面繁华实则衰落的盛世王朝准确定位落后的封建思想禁锢着王朝的发展,嘉庆皇帝一道关于禁止和洋人通商的圣旨,可以说是拉开了闭关锁国的帷幕,禁锢了整个王朝的思想和眼界,没落也就是情理之中事情了!!

  整个表面看似繁华的盛世,实则是吃老本。钱峰可谓是一个难得的清醒人,最后的那次言谏可谓是对于整个乾隆王朝弊端的清晰分析。但是乾隆皇帝只知道是大清朝,无所谓国库空虚,朱砂笔一挥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银子,一句话就禁止了洋人通商!乾隆皇帝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康熙圣祖爷的那个阶段,殊不知时代在进步!!

  乾隆皇帝关于传位给嘉庆皇帝,对和珅说只能是他了,还能有谁呢?流露出了不满意却又无奈的情感,叹息十格儿是个女儿身,或许就已经给后文嘉庆和十格儿由于和珅闹翻的伏笔吧!

  整部剧最心疼的就是和珅了,可谓是为乾隆皇帝奉献一生吧。皇上不管国库有没有银子,只是一句话,就将和珅推上了那个可谓高处不胜寒的地位四处奔波,四处为难。虽然最后乾隆皇帝对和珅说懂他的难处,可毕竟君臣的悬殊,懂又有什么用?最懂和珅的或许只有卿怜了,可是面对和珅的结局,她无能为力只能以死相随。和珅可谓是一个奇才,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外交家,更厉害的是他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可在和珅这儿简直是小菜一碟啊,考虑问题简直是360度无死角,主要的是和珅还是一个懂知遇之恩的仗义之人啊,和刘墉纪晓岚可谓惺惺相惜,却又不同于他们的奇才!!嘉庆皇帝给了和珅一个死的结局,也就意味结束了乾隆盛世吧!!

  以前很少看这种历史剧,结果由于乱七八糟的外力原因,看这部挺老的历史剧,还是蛮震撼的,感触也很大,里面的人物角色也很丰富。普道昭不能说他是坏人,只能说他是一个精的爱钱如命的小人,结局自然是走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那个乌那拉皇后,也不能说她愚蠢吧,只能说她是不明白控制一个有抱负有主见的君王是多么的难,或许应该说她没有弄明白自己的精确定位吧……总之觉得很不错的一部剧,所以不说了去看康熙王朝了!!

  《乾隆王朝》观后感(二):中国历史剧里的NO1

  《乾隆王朝》也是焦晃主演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与《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合称王朝三部曲。但是这部电视剧到目前为止可能是王朝三部曲中评价最低的一部,很多粉丝表示,不是冲着焦晃老师,他们就不看了。更多的人在看了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之后表示看不下去这部烂剧。的确按照雍正王朝的那种思路,这部电视剧简直就是烂的不能再烂了

  当然这部剧目前知道的人不多,完全被埋没在什么大秦帝国,汉武大帝这种洗脑电视剧之下,但是,看了这么多古装戏,帝王剧,本人觉得,这部戏可能是最接近史实的一部戏,要比什么大秦帝国和汉武大帝接近史实的多。说他是中国历史剧里的NO1也不为过。

  我说这部戏贴近历史,并不是说这部戏的情节接近历史,其实恰恰相反,这部戏里很多情节都是演义,只不过借用了一个真实事件的一些人名和梗概而已,后面甚至有红楼梦的内容,大部分情节全是瞎编的。我之所以说这部戏非常接近史实,是因为这部戏里的乾隆只怕是所有电视剧里最接近乾隆本人的一个形象,焦晃真的是会演戏,他演的乾隆真是入木三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人物是和珅,这里的和珅只怕也是迄今为止我感觉最接近和珅本人的一个荧幕形象。

  看秦晖说古代王权、古代法家、古代社会。我感觉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和大秦帝国这些电视剧所专递出来的思想,几乎全是与他讲的东西反其道而行之。这些电视剧自然也都突出了这些帝王的霸气侧漏和乾坤独断,但这些电视剧里几乎全部把这种气质解释成一种英气,唯独乾隆王朝,大概也是因为史学界普遍认为乾隆是个败家子的缘故,把乾隆的这种气质解释成一种可悲的自负。另外这部电视剧里的所有大臣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奴才的腐气。如果说雍正王朝还对奴才有忠义的正面评价,那么这部戏里的所有奴才,就是奴才,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狗奴才。

  总得来说乾隆王朝这部电视剧是我目前看到的诸多历史剧中,最接近秦晖思想的一部大陆历史剧。

  《乾隆王朝》观后感(三):給和珅翻案的

  給和珅翻案的-和珅是嘉庆栽赃的!哈哈!

  还看见沙溢了!

  在以往的历史剧和文学作品中,和都是一个反角人物。并一再成为戏说、鞭挞的素材。《乾隆王朝》这次将和塑造成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乾隆前三十年的盛世,就凝聚了和珅的政治智慧。和珅的贪渎,是在隐秘的状态下进行的,这并不是影响对他政治作为的描述。李心敏说,《乾》剧中“和珅的能力不得了,尽管他并非博古通今,但非常聪明,刘墉、纪晓岚的博学之才常常为他所用。刘墉不仅不恨和珅,还欣赏和,力保和珅”。“和珅在乾隆王朝各桩治国大事中以正面形象出现,应该是更符合历史的。所以终乾隆一朝,和珅由士兵起家,官运亨通。至于后来嘉庆杀和珅,原因一在于惩治腐败,图财济国,二在于杀前朝的红人,树自己的标杆。”

  《乾隆王朝》观后感(四):散打《乾隆朝》

  一、其道何昭

  四川有线今晚播放了三集《乾隆王朝》,焦晃先生版本,焦老师年近七旬的年龄从刚登基的而立之年的乾隆,一直演到叟翁之年也够难的。今天这集欣赏之余,心中有些许感受,若不与朋友们说来,是为不恭。

  今晚这集说,乾隆要给太后在祝寿之际,要建一座万寿楼。工程之浩大,消耗的银两也不小。刚出茅庐的和王申夸下海口不用朝中的库银,自己想办法凑齐那300万银子。我看这300万银子也够推成小楼了。

  和王申次日召开了募捐活动,这太后过生日哪不得争先来捐钱。

  可以御使钱、尹两位大人为此愁的够戗,一年俸禄才能过千两。可其他的官员捐的数目让二人目瞪口呆。钱、尹私下里只能打肿脸撑胖子

  之后出场的人物便是普道昭,原本一介当铺掌柜。在和王申承办修缮万福楼期间,误将前来典当的御史钱峰等人误认为是打秋风的昏官开始,见和王申,捐8万元助万福楼,并替两位御史捐银400两,得和王申举荐,由乾隆钦点为江苏江浦知县。但普道昭和和王申说了就几句台词,很是经典

  普道昭说:“和大人那两位是清官,我打心里敬佩清官。”

  和王申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清官?”

  普道昭答:“民间有句俗语,叫做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能是清。这两位御使就为了这几百两银子,竟然屈驾前往小人的典当字号,要变卖祖上传下来的遗物,都穷到这份田地了,您说他不是清官是什么呀?

  和王申说:“普先生,你可不想是一个生意中人哪?”

  普道昭答:“小人确实是世代经商。”

  和王申说:“在我看来,商人重利,古今皆然。管它什么贪官清官?你却为什么这样上心啊?”

  普道昭答:“和大人,恕小人冒昧,您的话小人是万万不敢苟同,士农工商,天下百业。哪个不敬仰清官哪?倘若为官者不清,贪官遍地,纵然是商人重利,那也经不起这层层的盘剥呀?小人算得薄有家资,尚且如此,那些个清贫百姓,那就更其苦不堪言了。”

  我想此时的和王申尚不知道他不是天下第一贪,而普道昭在赴任前乾隆会见的那场戏里面,还有得赠和王申手书“廉”的场景,让人在那个时候真有更有感慨

  天下的官人都是如普道昭那样,真是造福不仅仅是一方的百姓。

  我看这个事件只能是偶然性,倘然天下商人这样的效仿,那不是一次成功的炒作。而天下不知道多少文人,穷其毕生的才华,浪费在科举之上,哪能这样容易做个官呢?

  “普道昭”这个名字也是作者给以一些寓意,普天之上,其道何昭?

  电视剧借古人提醒今人,给以讽刺。但起效果并不是见佳啊!

  2007·11·17凌晨。

  二、黄杏出走

  美丽而又可爱的黄杏儿还是出走了,走出了皇宫。耳边我想起《碧血剑》的主人公袁承志刺杀大清皇帝未果,见到公主阿九:“天下将有大变,身居深宫,不如远涉江湖,你要记得我这句话。”皇宫庭院深深几许,远不如鸢飞鱼跃的江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命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这皆可抛。”也真要“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我国著名诗人殷夫先生,在弥留之际留下这篇五言,且有韵脚之作。

  入宫的梦想,其实往往都是家人的梦想,而对入宫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黄杏儿熟读诗书,不是不知道“一入侯门深似海”的道理,只是宫外尚没有成路人的“萧郎”,乾隆年过五旬仍雄姿英发,壮不减当年,更被文官们撰写的云来雾去,真象人们是不愿意考证的,那招展在江南烟雨白发对青丝,仍然是一曲叮叮当当演唱至今的流行曲。

  古代的帝王经常在民间挑选美女,或为开赴边疆册封公主,抑或是选拔姘妃。“一人成仙,鸡犬飞天。”年代得意的马蹄响及乡间,喧天的鼓乐在耳畔鸣响,昨天轻视的目光还在四周游荡,而今天市井哄传,“某某人家的XX入宫了……”“你快成太师爷了。”比起“一士登甲科”的十年苦读,当真容易的多。

  一个家族成败荣辱全都抵押在这“入宫超女”比赛上了,伴之而来便是“焦灼”、“忙乱”。结果这场“入宫超女”的比赛,成可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政治恶战。然而,这群街头小民尚不知深宫里面仍有许多不正规的晋升之路,那些皇后、嫔妃岂是几个草根之女可以随意担当的。

  所以,那个昨天的得胜的超女还在乡村胜传,今天竟然端起盘子,刷起晚了。稍微不甚,轻则一顿毒打,重则命丧黄泉。

  宫女是不幸福的,但等晋升之后,虽然锦衣玉食,起环境也是杀机四伏。想一想那戚夫人是怎样的被恐怖头子吕后斩其双头双足,挖去双眼的。以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感觉到,“这不是人做的事情。”;汉成帝有一天到汉阳公主家喝酒,见一歌女娇小玲珑,轻似飞燕,这便是名造一时的赵飞燕。通过一曲飞燕似的舞蹈,迷的让皇帝废了皇后,恐怕连当今芙蓉阶级也得退让三分。

  人间的至情至爱,情真雅致,在皇帝的深宫大院也终会变成残花败柳.

  三、帐房先生

  普道昭喊冤了,拿出一笔官场的世俗帐。从县官到巡抚又被乾隆皇帝赏了黄马褂,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是何等的风光。然而,十年的官场竟然没有赚过当年当铺。

  “一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子。”可惜这官场里的明争暗斗,跑官卖官的送礼做秀那么多的开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爱做官呢?

  和绅敲起惊堂木之时,普道昭到底是说了实话,“做管不就是为了拿钱吗?”仔细想想从古至今的清官真是少的可怜,在潜规则泛滥的年代里,谁还相信“为人民服务”。当世故的龙卷风迎来时,逆风也倒,弯腰也得倒。

  四、钱峰之死

  钱峰是一清见底的清官,更可爱的不是在其“清”,而是那“宁折不弯”、“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决不妥协”的秉性,六亲不认向所有贪污腐败开火,在清代是为官的榜样,在现代也不失为做人楷模

  没有人在初入仕途之时就立志做为一名贪官,但想瞻仰父母,供养妻儿,应酬亲友,雇佣下人,励精图治,所有的开销积聚的在一起,没有坚定立场的人,闭起眼睛就不管其它了。

  乾隆给皇太后祝寿,别的官员都可以拿出万百两银子,可是他拿不出;乾隆南巡路过安徽,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地方竟然也可以拿出20万两进献,当所有的官员都在当哑巴的时候,钱峰他出头了,用脑太撞击铜树;乾隆过寿要太摆宴席,别人都身知那好大喜功的皇帝一定都耗费巨资的,钱峰他又出头了。“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直则无智”,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只能四处碰壁。

  钱峰的死是必然了,也是合理的。当阿桂把深查此案,但查不出后台是说,更没有人敢说出来是谁。那几个发配边疆的狱卒,不过是替罪羊。

  一个一清见底的清官,注定就是一个孤独的角色,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角色。官场更多的善人是把自己高高挂起,为了保持媒体形象,对其他的问题如果关系自身厉害,只能随波逐流。我想更多的老百姓也是这样了,面对恶势力很少有人更击鼓鸣冤。

  一个一清见底的清官,注定就是一个孤独的角色,一个不被人理解的角色。官场更多的善人是把自己高高挂起,为了保持媒体形象,对其他的问题如果关系自身厉害,只能随波逐流。我想更多的老百姓也是这样了,面对恶势力很少有人更击鼓鸣冤。那些做在大堂上官员们,在一敲惊堂木之时,对得起那“执法如山”“明镜高悬”的牌匾吗?

  多少圣君明主在夜半未睡之时,每一个不眠之夜晚,都会感叹,怎么才能从根子上医治腐败呢?耳边也只能听见于谦的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五、发配新疆

  电视剧纪晓岚发配边疆与史实里稍有差距,但电视剧里则有它的寓意,刘墉那天夜访纪府询问如何通知卢见曾贪污一案,而卢见曾贪污一案早已经事过境迁,而今又重提此案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政治圈子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一清二白,似乎许多的把柄在人家手里,可以人家偏偏不发。好象一个貌似健康之人有了病发征兆,但看出的人偏偏不说,但等两人有了什么利害上的关系,这发病前的征兆成了人家进攻或者平衡的砝码。

  官场里有许多案件,明眼人早已经心知肚名。好似和绅为酬军饷请几个人地方财政官员的吃饭,谈了关键问题之后,几个财政官员老泪纵横叫苦连天,和绅翻起心中的帐本,对财政官员的敛迹一一叙述。财政官员只能哑巴吃黄连,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官场上有这些暗沟,更加滋生了腐败的温床,只能是有增无减。所有的敛迹都能用“金钱”铺平,好似上段的几个财政官员,宁可倾齐家当也要保全官位。

  六、政治迷团

  和珅跌倒了,但倒了叫人纳闷,倒的叫人可怜。虽然“千秋功过,后人评说。”然而,这样评说有时也是太不公允的,历史是不能欺骗的。例如雍正皇帝在许多故事里都是游手好闲,荒淫无度,整天结交一些地痞诬赖。二月河先先生说:“我在图书馆见到雍正皇帝政务手批本,线装袋足有半米厚,再看资料,这还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原件都存到了台湾故宫!执政十三年,千余万言的政务批语,中国历代勤政君王,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

  “摊丁入母”得罪了地主;“官绅一体当差”得罪了特权读书人;“火耗归公”得罪了遍天下的贪官污吏。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口碑,而死后许多资料不都是被得罪的人写的吗?

  而和珅的历史形象,在《乾隆王朝》中给了一些合理的颠覆。由此及彼,我不能不对曾经深信不疑的历史传说产生怀疑。

  乾隆王朝,盛极一时,六下江南,大兴土木。唱不完的赞歌,喝不完的美酒,展不完的笑颜。而和绅将乾隆时候必要的财务困难,做了非常有前瞻性的安排。

  《乾隆王朝》中的和珅,虽然不是什么一清见底的官员,但也不是大奸大恶。电视剧中所表现的贪污,不是欲望的所求,而是政治的需要。例如新罗国王进献的珠宝,他扣押了最大的夜明珠。他说。“这样大的夜明珠罕见至极,如果明年上供不了这样大的夜明珠,圣上一定会动怒。”

  所以他的死,并不是在贪污上,而是政治利害上。乾隆帝以九十高龄撒手西去,各地方官员给和绅的安慰的帖子要比嘉庆要多,这一点引起了皇帝的猜忌。他跌倒在一片清宫的政治迷团里。

  2007.12.08

  《乾隆王朝》观后感(五):和珅升职记?

  看完这部剧,对于历史上和珅的人物形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倾向于剧里所表达的这种形象吧。整个剧很有立体感,和珅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书办做到掌管户部、刑部等机要部门的机关大臣绝不是传闻中靠吹嘘拍马得来的。

  剧里头,人物的对比很强烈。钱枫是清官,从头至尾都是,所以他敢言。但是在钱枫的世界观里只有两种官,一种是清官,另一种是贪官,所以他所言之处难免就有方向上的偏差。和珅属于这两种之外的另一种,他不能算清官,也不能算贪官,他是能臣。乾隆才是最精明的皇帝,他很清楚这些人的性子,很能利用他们。

  他懂得生财之道,太后大寿要建万福楼,他不用库银也筹集了银子。英商来华经商,他琢磨着这项关税收入不菲,就力谏。

  他善于平衡各种人际关系,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哪些帮派,总是能在要紧关头把握住要害。

  对于管理大小事物也是拿捏有道,太后大寿、奔丧、皇帝大寿、十五爷南征、十公主出嫁等等,这一件件事情和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大到兴土木搞建设,小到抬轿子怎么更稳当,抓知鸟怎么更安静些,和珅都能办得妥妥当当。

  最重要的是他时时刻刻懂得主子的想法。乾隆皇是一个很大气的皇帝,讲究体面风光,他就顺从主子的意愿,安排好财政;乾隆想杀钱枫,但又不能杀,他就做钱枫的思想工作;乾隆想让十五爷继位,他就制造机会让十五爷多锻炼锻炼。做奴才的,就是能想到主子前面,做到主子心满意足,怎么能不升职呢。

  《乾隆王朝》观后感(六):卡夫卡的长城

  卡夫卡说,以同样的绝望和同样的希望,我们的人民尊崇着皇帝,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在位,甚至对王朝的名字也漠不关心。

  在王朝的制度下,很难把个人的过错和制度的失败分开。个人应尽最大的努力,用自我的才干和自我的牺牲来掩盖制度的弱点。身居高位的文武官僚与皇帝,如果最后的结果是错的,那他们的评价肯定也是错的。

  和珅结局是错的,那必然他的个人是十恶不赦的,乾隆时代中国落后于西方,那乾隆也得是混蛋富二代。但你不知道,他们所为的努力。你也不想知道,一个失败者会有什么可学习的地方。最可笑的弘历呀,一个自信的人,他是如此自信,他能够用数字用金融用财政用洞察人心来治理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治理难度之高。这呼唤一个现代政府,乾隆觉得自己做到了,确实也很辉煌,但是最后证明还是输了。历史的后人哈哈嘲笑,你看那个人多傻,自信变成自负愚昧不可及。

  和大人就如同中国的精英古老的诅咒一样,越是位高,越是要有作为,越是孤独,越是被怀疑,越是死得很惨。

  人治呀人治,一个单靠人的智慧,单靠少数的精英,单靠批评与自我批评,单靠不忘初心的理想,单靠道德代替法治代替经济代替技术来治国。那就是卡夫卡的长城,永远到不了终点,人民永远不会理解的你们努力。

  《乾隆王朝》观后感(七):贪心,监督,制衡,制度。

  刚看前三集,很触动内心!

  只需看第一集,即可明了一个没有监督的政府,没有制衡的政府,无论其当时世界地位多么高,GDP世界排名第几,表面看起来多么繁花似锦,都必将走向衰败!

  高傲自大,必将闭关自守,堵塞视听。

  如果不从制度上改变,仅靠几个人的呕心沥血,只不过是延长了那苟延残喘的体制末路而已!

  第二集里的陶士麟为了自己的清名,不顾朝廷之大事,沽名钓誉!

  权力的来源,必须是下方的人民大众,而不能是处在顶端的统治者!

  第三集,陈辉祖死时对皇上实言:钱财是身外之物,可是又有几人能超然于身外!皇上,您要是把天下的臣工全部都惩办了,那或许会冤曲几个清官;您要是隔一个惩办一个,那您可要漏掉很多的贪官呢!

  描述了一个人治的而非法治的,赏罚由皇上一人掌握的权力状况。

  闭人锁国,必将盲目自大。清政府的走向衰败是必然的。

  感觉其实拍这部电视剧,根本目的就是反映些东西。这种感觉很强烈。

  《乾隆王朝》观后感(八):反认他乡是故乡

  世纪之交是清宫戏的井喷期。《乾隆王朝》这部电视剧出品于2002年底,其时同类题材电视剧已是强弩之末,可能还有一些别的原因很少播出,时隔十几年才发现这颗遗珠。虽然看十几年前的辫子戏很是落伍,但已不像当年只看热闹,就在一部反腐剧大火的档期一集不落地看完了这部十几年前以讲贪官和珅为主线的电视剧。

  忽然对这个历史人物感兴趣还是与《红楼梦》有关。有说法是和珅发现并使《红楼梦》免遭禁毁刊行于世。该剧开篇乾隆皇帝已进入晚年,盛世的末期也如《红楼梦》后四十回,无论背景多么宏大,架势多么气派,也都透着回光返照、后继无力的清冷和萧条。该剧的可贵之处在于既没有站在几百年后的立场开“上帝视角”褒贬古人,也没有一味地为历史人物开脱翻案,而是最大限度地剥离所有标签,还原人物的内核,还原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局限性”当中。

  习惯了戏说历史剧中对和珅脸谱化的刻画,一开始看到这部电视剧里的和珅还有些不太适应。该剧虽被标榜为“历史正剧”,依然犯了很多漏洞百出的低级错误。但拍电视剧毕竟不同于做学问,只要人物剧情符合逻辑,大的史观没有偏差,就无可厚非。该剧以和珅与乾隆皇帝的互动为主线,着力刻画了和珅的能力突出和长袖善舞,具体的表现化作两个过人之处:“善揣圣意”和“对钱敏感”。整部片子看下来,和珅一生的荣辱起落也都基于此两点。在剧中,和珅凭着对钱的敏感以“反贪”捞取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桶金,迅速从一介小吏一跃成为掌管要害部门的朝廷大员。在随乾隆南巡中,和珅又放下身段,从朝廷大员变成贴身助理,精准判断最高领导人意图,一手安排皇帝一家的行程,因此更被宠信。

  和珅深谙官场的游戏规则,处理事情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有一套无懈可击的逻辑,又能巧妙地让对方接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典型的事件是劝说乾隆征缅。在这一事件中,与缅甸接壤的云南地方官为了能免去云南一年赋税,刻意渲染事态甚至故意挑起边境争端,自然是接到奏报就被立刻驳回。但和珅为了成全乾隆的“十全武功”,一反惟命是从的常态,极力劝说乾隆征缅。这一仗本可打可不打,但和珅摸透了好大喜功的乾隆,知道表达出“十全武功”这层意思就不会拒绝,就耍了欲擒故纵的把戏,让乾隆自己觉得这一仗是非打不可,还让储君捞了把政绩。虽然出发点不够磊落,也存了刻意逢迎的私心,到头来但却并不让人觉得吃相难看。而且从结果看来,和珅要讨好的各方都得到了“战争红利”,云南百姓也免去了一年的赋税。和珅只不过是借题发挥钻了空子,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承担任何责任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足见其处事之圆滑、心机之深。因此,虽然该剧对和珅贪腐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但根据这个人的塑造来看,也毫不意外。

  完全从正面刻画和珅的事件是极力劝说最高统治者开放通商口岸。大概是确有其事(目前还没有查正史),被大书特书,在片子里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珅凭借“对钱敏感”的天分,看到了开放通商口岸能够增加赋税,却被斥责为财迷心窍;第二次,发现英国来访使团带来很多中华没有的新奇物资,看到开放通商口岸可以互通有无,却被轻轻放下;第三次,终于认识到开放通商口岸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最终却换来了一纸禁止通商的诏书。古老的国度也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余秋雨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乾隆一朝确实不算窝囊,但须知这已是十八世纪(乾隆正好死于十八世纪最后一年),十九世纪已经迎面而来,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一位80多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不肯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实属正常,但这位老人就是在“家天下”体系里能主宰国家命运一个人说了算的皇帝,不能不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随着盛世的衰落,剧中主角和珅的命运也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几集,新皇帝上任,和珅继续被委以重任,表面上看是显示出新皇帝的器重,实际上此时国库存银已所剩无几,偏又不断出现边患、民变、旱涝灾害等需要大笔用钱的地方,恰如《红楼梦》在数十年前就洞悉到得“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倒甚,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一大堆难题留给和珅来解决的真实用意是为了榨干和珅最后的一点使用价值,又能够更容易地寻到他的把柄以便日后好除掉他。这些剧情给这位在史书上已经被定性的“大贪官”平添了几分悲剧色彩(也让该剧有了洗白和珅之嫌)。仅有几位知道内情同情和珅的同僚(这部电视剧里竟然是其他历史剧和珅的死对头刘墉纪晓岚)也在最高领导换届的大洗牌中自身难保。最后一场与乾隆的对手戏,时日无多的太上皇在国库匮乏之际还念念不忘没修好的圆明园,却只用一句“知道你难”就让和珅感激涕零,在自己的处境已经极为不妙的情况下继续不遗余力地卖命。

  不可否认和珅与乾隆皇帝之间有非同寻常的感情。和珅对乾隆的体贴,乾隆对和珅的庇护,超乎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却忘了“无情最是帝王家”,曾给予你的,也会连本带利地索要回来。乾隆死后第三天,和珅就被投入大牢,紧接着抄家治罪,十五天之后即被赐死。和珅从反贪起家,却终成巨贪并因此落马结束了49岁的生命,在史书上也留下重重一笔。正应了“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和珅最终的悲剧来源,在于一个“痴”字。他的一生自始至终是积极进取的入世者,痴迷与金钱、权势,以及帝王的恩宠,以为一切都是永久的,对自己也毫无保留。却只有“得”没有“舍”,舍不得放下拥有的一切,也没有足够的智慧与清醒认识到最终都免不了“食尽鸟投林”的结局,没有办法从这场必输无疑的赌局中退出。最后想抽身也由不得他,因此明知道结局是毁灭,也没有任何退路。和珅自己在临终前醒悟“可见一个人太聪明了也不是件好事。”因为太聪明,所以太过执迷,因此看不透,逃不脱也无从救赎。一生痴心,最后换来一丈白绫,“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反认了他乡是故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