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探狄仁杰》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神探狄仁杰》经典影评集

2018-01-26 21: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探狄仁杰》经典影评集

  《神探狄仁杰》是一部由钱雁秋执导,梁冠华 / 吕中 / 张子健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古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探狄仁杰》影评(一):李元芳就是个标配

  看着骗不倒的狄仁杰和他身边那个永远打不死的李元芳,很难不想起儿时看的包青天和他身边的展昭展护卫(何家劲版展昭可是我自出生以来第一个花痴YY对象)。发觉这类电视剧往往颇有市场,而人员配置却又如此相像:英明神武位高权重大人一枚(狄仁杰,包拯);作为宇宙第一高手的贴身保镖一个(李元芳,展昭);跑腿的公差若干(张环李朗杨方仁阔、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心腹文人下属一只(曾泰、公孙策)。想来原因如下:

  首先,中国百姓是有清官情节的。缺乏有效监管的官*僚#体*制下,老百姓只能寄望于撞大运碰上个好官。在此诉求下,电视剧确有供人YY之功效

  其次,这样的好官必得位高权重、深得皇帝信任:比如狄仁杰一朝宰辅,女皇第一臣,钦差出巡威风八面,遇到不听话官员,只要搬出皇帝给的“便宜行事”之权,对方无不俯首帖耳;包青天亦然——他有尚方宝剑啊!只能说,官再好若权不够,一切也是枉然。若动辄便有掣肘,那实在是让观众看着很憋屈。

  第三,如果说大权在握是大人们在体^制内畅通无阻前提,那么无敌的保镖则在体^制外为大人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那些不拿制度当回事甚至本就想颠覆它的人士而言,以暴制暴是最便捷的途径;即使在体*¥#制内,大人们办事也常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那么飞檐走壁来去无踪而又忠心耿耿的武林高手当然是不二人选。

  第四,大人们作为首脑,是需要一个执行团队的。出谋划策不见得是必须(因为大人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但就像相声里有逗哏还要有捧哏一样,大人们身边需要有个听他说话、与其应和之人,否则就太寂寞了。这样的人往往是个书生,其主要作用在于衬托和陪伴,当然也要帮大人们处理一些繁杂手续。另外,令行禁止、随时候命的暴力团队也必不可少,他们的武功不需要像贴身保镖那么高(但一定的武力值还是要有的),也不像贴身保镖那样常常需要独立为大人处理一些棘手事务,他们总是面目模糊地以团队形式存在于大人的周围,以便随时为大人处置一些难度系数较小的任务

  以上可算标配,有了这些条件,大人们在体*制内外都获得了至高的话语权与执行力,行走于黑白两道当然也就无往而不利!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的意淫方式,寄望于神一样的个人而不是一套清明的体*制——这一点,古往今来都不曾变过。

  《神探狄仁杰》影评(二):其实这是又一部西游记。。。

  狄胖胖是湿父,这不必多说了,一样是团队的领导,一样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元芳是猴子,一样碉堡的武功,一样在故事开始时作为一个the hunted的角色出现,一样对老大忠心耿耿,最后修成正果;曾泰是二湿兄。。。一样的智商捉急,两人本来都是妖怪(曾泰是特务),被湿父的诚心感化,加入了取经(破案)队伍;狄如燕是沙师弟,两人也都是妖怪(反派),也被收服,过去都曾杀人如麻;狄春是小白龙,一样是团队里最弱的一个,但是忠诚、脚力好,主要负责跑腿。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妖怪(反派)都特么巨有背景,扳倒了表面上的小boss,大boss往往还能逍遥法外,包括武三思,太平公主等等。。。

  《神探狄仁杰》影评(三):《神探》与正史,探究那些容易忽略的真实

  一、有一个所有武周历史剧的通病,姑且在第一个提出,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

  剧中人物用武则天来指代武皇,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则天这个称呼是在她退位之后(神龙政变),她的儿子中宗李显为她上的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帝”,后来,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所以在她退位之前,则天这个称呼是不存在的。

  当然,现在为了方便辨识人物,基本默认了武则天是她的名字。在各种历史剧中,也渐渐默认可以在她生前使用。

  如果真实历史的话,恭敬者称皇帝陛下,不恭者称武曌,或武氏,如骆宾王的大作《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另外的题外话,古代女子一般不使用名字的,如果一般家庭的女子,称某氏,如果是皇家的女子,对外更不称名字,而称采邑,就是给她的封地起一个名字,然后称女子封地的名字,如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太平公主。

  二、从第一部狄仁杰从彭泽令复职,到第四部,他一直任内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宰相职)剧中的时间线索显示,跨度大概将近十年左右。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放大。 狄仁杰第一次当宰相是从天授二年开始,时间不到两年,然后被来俊臣诬陷贬官。 贬彭泽令是这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狄仁杰第一部开始的时候,已经是狄仁杰第二次拜相。发生在神功元年(697年),不过在700年,狄仁杰就病逝了。任期两年。

  所以剧中给人一种错觉,就是狄仁杰权掌中枢很长时间,但实际上,他两次拜相加一起三年左右。干不了那么多的事情。

  不过,为了编这个剧,有更多的国家大案要破,所以这个放大是可以理解的。

  三、还有一个有趣的错位。

  第一部,虎敬辉暴露的时候,跟狄公说,其实我不姓虎,我姓蝮,(宝剑落地)狄公一脸惊诧,啊,你是王皇后的后人

  这里就有些欠妥了。武则天利用权谋,导演废王立武,诛杀王皇后和萧淑妃,然后给其亲族改姓,这个大家都知道。 可是改姓也有一定原则,一要姓的恶毒不堪,二要和原姓读音差不多。所以王皇后的后人改姓蟒,萧淑妃的后人改姓枭。 那么谁改姓蝮了呢,哈哈,是武皇的堂兄武维良和武怀运,她借魏国夫人之死,杀了两个哥哥,改武姓为蝮姓,其实是改的本家。

  四、人物错位

  从第一季出场的吉利可汗,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人物。很多关于边境的答案,都和他有关。那么真实的吉利可汗是谁呢。

  其实吉利可汗确有其人,而且大大有名。不过年代不是在武周时期,而是太宗贞观时期。吉利可汗是东突厥著名的好战首领,曾经多次侵入内地,太宗命名将李靖征伐突厥,活捉了吉利。算得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首领被汉人活捉的例子

  五、题外话,其实我认为几部《神探》,唯第一部最有历史剧的味道,因为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细节,如和突厥的关系,太子的处境,越王之乱,朝臣的派系,太平公主的野心,晚年武皇的反思。虽是演义加工,但十分有滋味

  关于越王之乱,可谓前两部的重要线索。一些不为人知的阴谋,都是从这个事件触发的。延伸到第二部中,构陷黄国公李霭的事情,就又有一个错位了。剧中是把黄国公李撰和范阳王李霭结合起来。 剧中说:为人谦和有礼,谨言慎行,从不仗势欺人,在江州的威望极高。

  可惜历史上这两个人都当不起如此高的评价。 黄国公李撰直接参与了越王之乱,被诛杀。范阳王李霭是鲁王李灵夔的儿子,更是在紧要关头,出卖父兄,告发阴谋而免死。受到不少的谴责。

  《神探狄仁杰》影评(四):习惯

  记忆有些不靠谱,但是习惯却是一件着实可怕的事情。在我从头至尾,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神探狄仁杰》一二三部后,我很吃惊的发现,如果晚上回到家不看到梁冠华那个老头儿胖乎乎的脸,心里竟然很失落更有甚者,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居然像是在演武侠剧,还有情节,也与侦探有关,俨然是福尔摩斯中国古代版,一个情节套一个情节的,还挺关联。

  其实,就拿《神探狄仁杰》来说吧,大约看过的人每个人都觉得第一部很好看,情节紧凑,故事扣人心弦,剧情的长短恰到好处,十集演绎一个故事,让人看得也不觉得厌烦。第二部花了三十集左右讲了一个蛇灵的故事,说不清楚感觉,有些拖沓,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开始困了,好像是催眠曲一样,但人若是无聊的话,强撑着也会看下去的。我便是这样,后来过了那几集,也不觉得没意思了,它从一个情节到另一个情节的转换总是有些出乎人的预料,或许是有些情节和人物的安排过于突兀吧?比如说袁天罡的出现,便是我很没有想到的,但是编剧也算是可以了,可以自圆其说

  网上有好多评价说是剧情漏洞百出,但是我觉得还好,做为一部电视剧来说,它本身的价值在于供人娱乐消遣,而不是做为学习教材,让人学侦探技术使用,所以,没有必要看的特别严谨,毕竟不是学术作品。在不低估观众的智商的情况下,出一些不是很明显的破绽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说,编剧也未必就是学刑侦的出身,而即便是学刑侦的出身,技术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不管怎么说,整个剧情想像力丰富,也算合情合理,让人有松有弛,还算是不错的。我虽是一无聊之人,但是在鉴别垃圾片儿的立场上还是很坚定的,可以让我连着看完三部,近百集的电视剧也是屈指可数的。

  整个三部看下来,第二部的时候李元芳的武功飞速增长,简直有天下武功第一之势,而且每次都可以假死,而后很神奇的复生。有网友说是杀不死的李元芳,对此一笑,我还是蛮喜欢李元芳的,他虽然表情总是很认真,但是从一些小细节上看来还是很可爱的,也并非不苟言笑,把一个朝廷大将演绎的很鲜活。我记不清演员的名字了,但是他对角色的感觉把握的还是很好的,以前看过他演的一部《甘十九妹》,他是男一号,那会儿就觉得这个人酷酷的,然后就没有别的印象了,并没有看出演技来,这次却不一样,很喜欢他塑造的这个角色。

  而对于梁冠华饰演的这个小老头儿,实在是太精明了,居然从来没有失算的时候,但是后来的话倒是越来越乏味了,总是这里的水很混啊,这里的水很深啊,我隐隐的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啦之类的。我最喜欢这个老头儿的一幕是在第三部,他在痛失李元芳死后,确有些后悔。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情同父子。可后来看到李元芳时,李元芳已经失去了记忆,却只记得他。他那种欲接近而又不能的神情让我动容,他转身出来,对天一拜,高喊“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官场上讲究不动声色,他也一直做得很好,但是这一次却再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对于元芳的情感可见一斑,由此也能感受到他的可爱。

  其实,这部电视还出了好几个美女,以前都是没有在意的,这也算是收获之一吧?

  《神探狄仁杰》影评(五):看《神探狄仁杰》偶有所思

  一

  我找了找《包青天》的剧集,一共236集,41个单元。这样来看狄公的剧集还是少,续拍的可能性极大。不能非得拿《神探狄仁杰》来和《包青天》作对比,因为先入为主,首先输在时间上了。可是在故事情节上,要比前者更丰富,而且不是过于玄幻,较之《真假包公》系列神龟变化的假包公显得更真实可信,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推理的线索更加复杂。虽然在《神探狄仁杰》三关于黑衣天王如何得以地震,并且给予利用,按照当今的勘测水平未必能准确无误的得知,但是起码在推理和逻辑上没有过大的错误

  另外,《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还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传统,正邪不两立,也寄托了“东方的福尔摩斯”品牌梦想,里面的悬疑层层叠叠,往往越是到剧情的最后,越有古龙小说的出乎意料结果,案中有案,一个阴谋的背后还有另一个更大的阴谋。既满足文化消费者的对悬疑和破案感官需求,也树立老百姓需求的清官形象

  二

  台湾版的《包青天》,它的时间真的太早了,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上中学,不过回想起来,里面案子到底多悬疑没有多少印象,往往不出几个回合轻松结尾,可是在案情的描写之外我看到包公的清廉,刚正,一色的黑,是我们对于清官最明确的证明,看展昭,他笔挺,他正直,一双浓眉透着浓浓的英气,符合人们心中多年的侠客形象;而公孙先清雅的俊容更是读书人的极致。十余年过去了,以后翻拍包公的戏不少,但是除了失望就是失望。十年,物都已非,包公似乎就是金超群那个形象。

  如今再来观望狄公,身上肩负的重任不少,灯光效果画面设计上,逃出港式的专门的武侠剧的味道,大有历史正剧的样子,还有那些涉及到了文学之外,物理和化学方面知识,故事情节要比《包青天》显得疑影重重,谁是幕后的指挥?谁是最后的卧底?

  三

  里面的有突厥、契丹,还有袁天罡、蛇灵组织,甚至武周朝廷的多位高级官员也牵扯在内,或为反面或为正面。那些复杂缜密的故事情节都是政治斗争上的大案要案,有的甚至影响统治安危,这于“铡美案”“苏三起解”“窦娥冤”等彻彻底底属于为民伸冤的案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如果给《神探狄仁杰》做一个性质上的定义,大的成分上是一部侦探推理悬疑剧,不是武侠剧,更不是玄幻剧!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热衷的一面,有人看的是李元芳的爱情归属,是如燕还是小清,他最后为什么要抱云姑;有人看的是忽而旋刀乱飞,忽而疾箭如蝗,忽而火龙四射的武打效果;有的能因此翻阅历史上的真正狄仁杰是什么样子,官至几品;有的带些剧情,续写自己的理想结局。

  四

  中国有三公,狄公、包公、施公,评书快板我也听到了不少,剧情虽有不同和本性无二,狄公有李元芳,包公有展昭,施公有黄天霸,这些公案传奇作为故事或者小说都不重要,但对民间的思想风俗影响极大,何况我也是从田连元老师的评书中最初听到了《包公案》和《施公案》,还有《小八义》等等等,那种惟妙惟肖的英豪形象塑造,浅显通俗的语言表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的武打场面深深西吸引我。

  明清公案小说盛行,像什么《包公案》、《施公案》等等不一而足,小说的主人公多为历代清官,而其内容大多是虚构的,走江湖的侠客却显得黯然失色,《包公案》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没有归顺朝廷时期白玉堂,而不是为官府服务的御猫展昭。

  那些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鲁迅笔下那股不满而向上的车轮,《红楼梦》反科举颂扬自由恋爱,《水浒传》直接聚众梁山,《西游记》孙悟空也有反玉帝的描写,《儒林外史》《金瓶梅》更不用说。

  中国最早出现侠客的字句便是,韩非说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儒家学派经过汉唐宋明的大换血,号召仁爱与人情的观点没有完全改变,虽然朱元璋将孟子请出了孔庙,但是那“民为贵,君为轻”的话还是流传下来。

  做为一名侠客的出现,李元芳远远不如闪灵和虎敬晖的形象,侠客是一种精神上独立的人物,维护的一种民间的道义,当朝谁为皇帝也他们无关。闪灵和张清芳最初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明他加入蛇灵为的是除暴安良,锄奸诛恶,他不想随便杀人正是因为他有所不为,这就是孟子讲的恻隐之心和羞恶之心,而李元芳身上那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

  五

  这位狄阁老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不畏权势且不失刻板而无情,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的同时也维护了武周的安定,“国泰民安”这算是长久以来不变的定律。

  其中,“幽州案”、“无头尸”“黑衣社”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电视里也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他们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虎敬晖算是迷途知返但也誓死部不暴露女匪首金木兰的行踪,最后只能一死来解脱,云姑和他的下场一样。

  但是这部电视剧脱离了固有公案的本质的,观众对里面市井小民对贤明政治的渴望或幻想不是过于关心,也不用考虑是否颇适鼓吹官方统治的需要,活脱脱的转换成了侦破电视剧的猜想迷,谁能仔细考虑那狄阁老到底是不是调和社会矛盾的杠杆。

  更精彩的看点转移到了案件的悬疑中,不少幕后的黑手就在我们身边,谁能想到中郎将虎敬辉居然是冷血杀手蝮蛇,最后翌阳郡主李青霞竟然是金木兰,真是把案件与历史背景结合的很巧妙,不得不令观众拍案叫绝。

  六

  《神探狄仁杰》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即便是你前几集没有看,只是体会不少那只出乎意料之外感觉,每到最后都会有一个案情总结,然后一句一个“大人真乃神人也!”,这样还能理出头绪来。

  从第三部上看来说,屏弃了宫廷政治阴谋,引入了所谓更贴近民生的剧情,第一个故事“凉州案社”,揭开百姓的长年固有迷信;第二个故事“邗沟案”,狄公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解决百姓盐荒问题。里面更多的展现了比较广阔的市井生活图景,还刻画了一名叫云姑和小清的女子形象。

  月子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再去尽善尽美也不能满足全部的观众,这部电视到底品制度背后的市井意义,还是消费里面的帅哥美女,或者是欣赏那出乎意料的案情,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

  总之,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不同环境的观众对此类电视的需要是不同的,从《盗墓笔记》的走红,和《鬼吹灯》的流行,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帮闲的盛世是帮忙”。

  2008年10月11日

  《神探狄仁杰》影评(六):推理剧、武侠片、阴谋论

  第一部,案情破解完全按照类似于<Sherlock Holmes>的结构展开演进,注重推理,辅以《七侠五义》式的武侠元素和“宫廷戏”式的阴谋论元素作为噱头,剧情比较贴近原著(《狄公案》),悬念设置也比较成功,能够引人入胜。

  熟悉<Sherlock Holmes>的读者是不是有一种印象,狄仁杰断案和Holmes高度相似。尤其是《四签名》《恐怖谷》《血字的研究》这几部长的,都是冰山一角引出长线大鱼,结局出人意表却情理之中,高技巧犯罪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惊人真相,甚至破案之后都无法公布于众。细推敲起来,不论是Holmes还是狄仁杰,推理都是有破绽的,因为线索、逻辑、结果都在创作者的一手掌握之中,读者或观众都无法参与其中而只能被动的由设置的悬念牵引着,从而在仅仅是在形式上形成一种无懈可击。比如Holmes一语道破素昧平生的来访者的来处,然后解释说由对方鞋底上的红泥判断出结论,给读者以合理而信服的感觉,但是世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我们完全可以想到其实红泥也可以通过更曲折的途径来到那个人的鞋上,那么Holmes的推理就是失败的,当然对于我们举出来的任何一个质疑假设作者都可以增加新的线索来推翻,那么其实Holmes的高明之处仅仅在于掌握了作者任意给他的有利于他破案需要的任何线索。我们要是能够有虚构的Holmes那么多的信息,我们在那种环境中也完全可以做出那样的正确推理。这要说到<Sherlock Holmes>这本书的作者Conan Doyle的创作初衷。身为医生的Conan Doyle可能经常以法医的身份协助警方办案,对后者的很多手法都不甚苟同,而在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时常遭到警官的嘲笑和忽略。所以他把当时警方放弃的疑案攒了一些,用自己提出的所谓演绎法进行分析给出自己的结论,这些结论在现实中不见得是正确的,但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可以天衣无缝。为此,他虚构了一个侦探Holmes和医生助手Watson,并把这些换过地名人名的案件寄给报社发表。这正可以解释了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不时流露的对警察的嘲笑。在《血字的研究》收到好评之后,他开始连载。在积攒的案件用完之后,他不得不编造案件。所以故事里的情节有时候太过巧合,缺乏生活中的随机性,很有可能是Conan Doyle借用当时的案件,自己加入情节改造而成的。

  本片的推理也存在这样的特点,在片子自己的逻辑里面完美无缺毫无破绽,使观众不假思索之下觉得狄仁杰推理如神,其实只不过是片子给了狄仁杰太多的信息而故意向我们隐藏了太多关键信息。不过这并不会削弱作品的可看性,文艺创作本来就是一种手法,只要能够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也就够了。

  生活中的推理无处不在,这两天本人就通过一位网友的BLOG中张贴的大量照片推测他的家乡,没想到得到的答复竟是完全意外,关于他本人生活环境的照片基本没贴,贴出来的凑巧是无关的,可见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巧合性是完全无法用常理来推理的。纯理论上的推理应该是正确的前提,正确的逻辑,推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实际中我们作为个体永远无法控制意外,由此,不论方法再正确再高明也经常得到错误的结论。(题外话:本人看过<Sherlock Holmes>两遍,小学毕业等待初中入学的那个暑假第一遍,以及高中时第二遍,有些情节至今印象尚在。)

  到了第二部,却完全演化成为“古龙”武侠片式的神乎其技和漫天撒网,剧情演进过于牵强和取巧,风格完全转化为“看似一定是的必定不是,看似一定不是的必定是”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说实话,给观众的感觉很拙劣。每当出现线索无法继续或者剧情趋于平淡的时候(这种情况还不少),总是不得不运用彻底颠覆剧情或者横生枝节的手段来捉襟见肘,导致了一切都可以否定、一切都可以颠覆的虚无主义表达方式,脱离逻辑而完全依照需要,对观众的不负责和不尊重。

  第一部里面的“铁木兰”、“太平公主”、“内卫组织”完全可以解释为政治野心家的冒险行为,从人性、逻辑的角度还是可以说的通的,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找到捕风捉影的案例。而第二部里面的“蛇灵”组织,却完全脱离了现实,完全是为了制造虚无缥缈的气氛而无限夸张,而当谜底揭开的时候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失望。这个“蛇灵”组织像极了古龙若干小说里面隐含的“青龙会”组织,但古龙的高明之处在于只是叫它神龙见首不见尾,若隐若现,永远有一部分隐藏在未知后面,所以永远都给人以遐想。

  《神探狄仁杰》影评(七):有血有肉的片子,等着出5

  世上本来就没有圣人这项职业

  对比大宋提刑官、包青天等古代悬疑剧,我还是中意狄仁杰。因为包青天等片子无疑透露出一种高高在上,不理人情世故的态度。诚然,是社会尤其是当年社会最需要的。但是,神探狄仁杰里面,狄仁杰你很难定义他为清官,他更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懂人情世故,深谙官场之道,该坚持的原则的地方一分不会退让,可以求情的,还是坚持求情。也难怪,片中的狄仁杰深受武则天赏识。

  本片中除了两个主角,武则天的表演确实拿捏的很好,我个人认为是电视里面演武则天演得最好的一次。展示了皇帝应有的气度,智慧,既没有过分的赞许,也没有一味的贬低。吕中对武则天的内心也把握的不错,赞一个。

  《神探狄仁杰》影评(八):动容

  面对现在中国大陆绝大多数电视剧都要加入冗长的爱情情节来说,我还是很喜欢像《神探狄仁杰》这样的作品的,爱情也有,点到为止,不会干扰大局,与主要情节相得益彰。很喜欢这样有思想,有头脑的编剧和导演,不是随大流,跟风潮,如果中国的电视剧都是同一个主题和思路,那电视剧也就不忍直视了。

  我是按顺序看完《神探狄仁杰》第一二三部的,但是分隔时间较长,前两部是先看的,第三部是刚刚看的。前面两部的故事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对于当时蛇灵案的结局还是很震惊的,完全没预料到最后的那个终极BOSS。但是前两部对狄大人和李元芳的情感渲染不多,在第三部里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害的我忍不住哭了好多次,每次元芳回想起大人,我就忍不住想哭,以至于看到后面就忍不住快进,好想早点看到双方相遇相认,我好羡慕他们之间真挚的感情,好感人啊~~。

  虽然每一个故事最后的破案模式都近乎相同,对于这点我是不怎么在乎的了,这正同于我对单机版游戏的喜爱,虽然模式都是千篇一律的打怪升级得经验,但每次遇到的情节和故事却都是全新的,我依旧可以从中发现令我新奇的地方。虽然在结局到来之前,我可以猜到一部分,但证据都是不充分的,只有到了狄胖胖完全揭露出真相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解释才是最为合理,最可以接受的。

  当然故事情节中也会有一些漏洞,可剧本毕竟是人写的,怎么可能尽善尽美呢?能在千篇一律的爱情剧浪潮中脱颖而出,神探狄仁杰已经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作品了,大家都希望这部电视剧可以拍的越来越好,但其实现在的我已经很满足了。

  感谢神探狄仁杰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你们给我带来了这么优秀的作品~~。不知道铁三角以后什么时候还会再合作了,不管怎么样,都支持你们~~

  《神探狄仁杰》影评(九):人生若只如初见——武朝迷案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武朝谜案》)

  在我的记忆中,《武朝谜案》永远是一部经典。无论是通篇晦暗的色调,还是配乐的相得益彰,可讨论处众多,我想因为神一而成为狄迷者应该最多吧。

  绎思挥彩笔——《使团惊魂》

  我始终记得,那个阴森的夜晚,吐着信子的蝮蛇,令人不寒而栗。

  我始终记得,那个幽深的山洞,蜡烛亮,卷帘后的女子,令人惊艳。

  我始终记得,那个不知在何方的土窑,蝮蛇出现时那套极具个人色彩的装束。(PS希望神四能延用之前的造型师)

  我始终记得,那个带着十分武松的宽边帽(我描绘不清,大家领会精神),大小几十战,仍然不放弃对朝廷信任,敢于只身独创绛帐的李元芳。

  我始终认为神剧吸引观众的不光是剧情的紧凑,气氛营造的成功,着眼点还是在“情”字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虎敬晖对大人的孺慕之思,使蝮蛇身上的人性光辉显现出来,毕竟人不会因为武则天的“赐”姓中带有虫这个偏旁,而真的变身为蛇形动物。

  风吹芳兰折——《蓝衫记》

  蜜蜂案中,从狄公品尝蜂蜜始,层层推进,精细之极。貌似悠闲的休假生活中,处处暗藏玄机。

  这个故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机智过人、屡破奇案的狄大人,也不是武功超群、独闯险境的李将军,恰恰是有些鲁莽、有些激进、十足热血青年的李规。不论如何能为了实践理想慷慨就义的人,无疑是最值得尊重的。听狄大人喊出那声“送李规殿下”,心中有些凄惶。政治成功道路上的铺路石难道永远是由鲜血染成的?

  绿竹入幽径——《滴血雄鹰》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无头将军进入屋内,除大人外,连将军都惊惶无措,看这一故事时感觉完全深处恐怖气氛中。大人真乃神人也,镇定是正常的,我等凡人有些吓到说明钱导气氛营造成功。

  我还是要说一句,内卫是个无限强大,在精神上紧跟女皇领导,在行动上紧随狄公脚步的组织,至于是帮忙,还是帮倒忙,那就要看编剧大人如何说法了。大人身旁的可疑官员十有八九是内卫,呵呵。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

  大概不少人认为如燕的出现是第二部的一大特点。这一部在色调上明显比第一部明亮,有人说过明亮是最吸引人的特色,这点我个人倒没有多大体会。不过蛇灵确实是神剧中组织最为严密的犯罪团伙。

  有时白云起,叹息应未闲——《关河疑影》、《蛇灵》

  言必称“恩师”者再次出现,“泰迪熊”深明大智若愚之道,跟着狄大人,升官好似坐过山车。

  这个故事我经常和《蛇灵》混在一起。深感卧底的日子不容易啊,挣钱少不说,还得每天活得颤颤巍巍的,何苦来哉?

  从小梅、虺文忠的真卧底、假反水上,可以推测出为了尽可能地不使观众在一开始就猜测出结局,编剧辛苦了。

  月下久沉吟——《血色江州》

  锦娘是复仇计划的最多牺牲者,幸好结尾处告知我们锦娘并没有真疯。真薛青麟(林永忠)为了复仇,以亲身女儿为诱饵,不可谓不狠,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想得悲观一些,如果不是皇帝准备收拾薛青麟,如果不是狄仁杰的及时出现,大仇能否得报还是未知数。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

  期待已久的第三部没有带来想象中的震撼,取景是越来越壮观,倒带镜头也是越来越多。不过仍然不影响我期待神四的心情。

  城边乌欲栖——《黑衣社》(《凉州案》)

  黑衣社可算是科学意识极强的组织之一,连生化武器也用上了,不知编剧是否有借古讽今的意愿。黑衣社和蛇灵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比如结尾处对着狄大人得意洋洋地解说犯罪过程,又比如规范统一的制服。

  不过若论犯罪智商,黑衣社和蛇灵的差距还是有天地之分,本来嘛,黑衣社只是为了在凉州称王,蛇灵可以为了推翻武周统治,高低立现。

  闲话一句,曾泰还是一直在进化中的,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义正词严,颇有封疆大吏的气度,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应对大地动也是井然有序。

  长卷掩叹息——《漕渠魅影》(《邗沟案》)

  神剧史上最长的一个单元,可以分为几个小故事。我比较喜欢那个何五奇的案子,竟然还有凶手抓住嫌疑人的手杀人的,挺奇的!

  《神探狄仁杰》影评(十):神探狄仁杰系列是难得的国产推理剧,剧中的狄仁杰是少有的懂得为官之道又能做好官的人

  不得不说,电视剧总有种种的不足,这可能跟电视剧总是把习惯将事情拖得很长有关。但这么多国产的推理剧中,这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部。诚然,导演将狄仁杰写得太神,其他人有时候显得几乎零智商。但梁冠华的出色演技就能让人感觉这样的不合理都是说得过去的,我喜欢看他那种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喜欢看他把自以为牛逼的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喜欢看他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有时候像一个慈祥的老人,严肃起来却又有超强的气场足以将人震慑住。

  导演很有才华,每个案件都能做到引人入胜并且环环相扣。总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总有出其不意的卧底。既讲探案又讲人情还讲做人与做官。

  有狄仁杰在时,他身边的人总显得很没有智商,还老是问一些观众看来有些弱智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吐槽神剧的原因所在。当然,这其中有衬托狄仁杰聪明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身边的人的“弱智”问题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

  拿李元芳来说,他应该算是个能文能武的角色。武功盖世,在独立行事时总能头脑清晰,对形势作出精确判断,这时他的智商高得惊人。但面对狄仁杰时,他却尽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狄仁杰要他推断时他总说是不知。这是否很不合理?其实,在剧中,元芳始终将狄仁杰当作自己的父亲一般,对他而言是最亲近的人,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亲近而又聪明绝顶的人,元芳还有必要展示自己的小聪明吗?他一个人时不管遇到什么都只能自己去处理,但面对自己视作父亲的人时,他便有了依赖感,自己不愿去费脑子。他相信再难的问题都难不倒狄大人,所以便想到什么问什么,陪着狄仁杰思考。

  那么总叫着“恩师,恩师”的曾泰呢?他就真的这么笨吗?其实他聪明得很。但在狄仁杰面前他不能表现自己的聪明,一则说明他懂得为官之道,另外,他既拜狄仁杰为师,那么跟着狄仁杰一起调查与思考对他来说就是学习的过程。为了能更好地理解狄仁杰的思维与推理方法,装糊涂就是最聪明的选择。

  说到为官之道,狄仁杰算是个中高手。他知道自己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去伸张正义,又懂得如何在各种权贵斗争中全身而退。他一方面为武则天办事,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的将朝政往“恢复李唐神器”的方向上引。有些本该诛灭九族却是忠良之后的人被狄仁杰保护了下来,却又能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每次立了大功狄都会很自觉的远离朝政一段时间,以免因功高震主而兔死狗烹。懂得为官之道的人很多,能做清官、好官的也有不少,但如狄仁杰这般既懂得做人又懂得做官的少之又少,所以武则天称他作“老狐狸”并不是没有道理。因此,与其说这部剧的案件吸引人,毋宁说是剧中狄仁杰的处世之道吸引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