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声音》经典观后感10篇
《心里的声音》是一部由河炳勋执导,李光洙 / 郑素敏 / 金大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一个韩剧抗拒癌症晚期的患者,这是我唯一能看下的韩剧之一。同时这是一部不能吃饭时候看的作品,因为搞笑程度很高,容易笑喷,和现在泛滥的搞笑作品来说简直就是单纯不做作,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我这个笑点高的人都觉得好笑,但是良心突然发现的我现在就不剧透了。
没有典型的“灰姑凉”套路,也没有华华丽丽的狗血亿万身价背景,没有俗套的男女主角其中一人是某大企业集团的公子或千金;没有第二男女猪脚分别爱着第一女男主角,还会使小小的奸计破坏他们,或者总是无怨无悔的帮助自己所爱的人,愿意备胎式地提供一个用来哭泣和依靠的肩膀,可惜最后总还是失去了他们;没有衬托女主角道德高地的傻朋友,看过韩剧的人总会发现,在清纯漂亮的女主角旁边总要有一个发型夸张、浓妆艳抹、衣服鲜丽却傻气的“闺蜜”,按谷阿莫的话来说就是“妖艳贱货”的类型之一,她们还会说傻话做傻事,但对女主角却是赤胆忠心,有难必帮;没有说都是男女主角一开始不能彼此,因为他们还怀念着自己的初恋,后来各种剧情撮合着在一起……等等很多说不完的狗血套路。
所以相对之下,《心里的声音》讲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日常,赵石先生用自己的小机智屡屡化解生活中的小尴尬小困难,虽然有时候结果更尴尬更困难,但依然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也许能有能大的代入感,因为小百姓日常的烟火味不过与此吧,菜米油盐,小打小闹。这也是《老友记》《请回答1988》等生活精彩剧一直以来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
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心里的声音》这部作品,那个时候还是高二,应该是2007年了,自从微博的流行之后,《心里的声音》这部漫画就舞跃在我眼前。对于一个不喜欢玛丽苏理想YY作品的耿直Boy,这部漫画的出现简直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之一,对,没错,是之一,因为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优秀的作品不乏这个。这部作品也耐看,作者赵石的脑洞层出不穷(不过有一段时间作品质量真心不行),他把生活中的点滴放大出来并且浮夸化,却十分搞笑,现在漫画拍成的这部电视剧也秉承了这个特点。从2007到现在,漫画系列已经出了上千话了,现在这部电视剧出来了,做一个非铁杆粉,我也试着看了下,但是一看不可收拾,很多尬点和笑点几乎都原汁原味,剧组也是有才,才能如此大程度的进行还原。
剧中的角色几乎都对应着生活中的我们,自己,父母,女票,兄弟姐妹,朋友长辈。我们性格各异,正因为如此,生活中才会出现冲突,而影视剧取决于生活,生活中有冲突,剧情才能进行下去。而这些生活中的冲突适当夸张化地搬到了屏幕上,就形成了真实的笑点,真正能逗人乐的笑点。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二):不算评论,随便聊聊。
我有过这样的经验:读一个第一人称的故事,很快我就会自行假定故事里的“我”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多时候读第一句话的时候就会假定),虽然通常看到中途或者结束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偶尔也会有假定错误的时候。 我们通常都是根据我们感知到的碎片来拼凑对这个世界的完整印象的,而每个人获得的碎片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经常会大家看同样一部作品,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说法。读书看电影,大家感受不同,最多也就是写写评论,争论一番。可是,现实中,人们对共同经历不同的感受,却可能将人们的关系带向不同的结局。 前几天,Sugar写的“心里的声音”的评论,让我对这部剧产生了兴趣——我对那种“怪人对抗全世界”的戏,基本没有抵抗力,尤其是“一对怪人(爱情)对抗全世界”,不过看完后,我发现,我根据Sugar的评论所拼凑出的对“心里的声音”的想象,与这部剧本身(我的感受)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 这部剧实在太短,短到我基本没有感受到主角与世界的对抗。看了Sugar的评论,我一直以为赵石到最后也还是一文不名,赵石与爱凤的爱情也始终波折重重(至少也要痛哭一回才算吧,我这么觉得)。但是,赵石其实挺快就红了,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也红了——想想也对,这毕竟是一部喜剧,所以,成功者与失败者同时在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反差,才能最大限度地制造笑料——全剧很多笑料都是围绕这个来的。 不过,虽然赵石与爱凤的感情戏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那么千回百折),但这部剧,最让我开怀大笑的部分也还是这两个人。 高中回忆的部分,实在是爆笑——一个人究竟能将记忆美化到什么程度呢——能到让你看了喷饭的程度——虽然关于到底是谁先喜欢谁的这种设计喜剧里经常用——“机器猫”里大雄的父母就经常争吵当年谁先追的谁(大雄回到过去,发现,原来是穿越回去的自己穿针引线才导致父母的记忆互相对不上)——其实,我们对记忆的修正某种意义上不就是穿越到过去的我们自己干的吗? 全剧最后一集,又是谁先表白(跟谁先喜欢谁很类似)这样的设计。这一集也算是一波三折了,但正如这一集的标题——时机——在这一集里,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着两个相爱的人,傻傻地一再错过,最后,还是靠着会错意才解对情,也是好笑——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也是只能看到我们恰好看到的这个世界的一些碎片而已——我们又有谁能自诩如上帝一般知道每一个时机呢? 所以,物伤其类,笑也是笑我们自己了——所以,我挺喜欢这部剧的。
这部每集才十几分钟的网络短剧好像并不太为人所知,阵容却十分强大:李光洙主演,配角都是演技派,根据赵石漫画改编,众多熟悉脸孔客串,再加上豆比但温情的剧情,每集都笑翻,特别对于喜欢看韩综的人来说。
才十几分钟的短剧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剧情均来自简单的家庭成员身上,爸爸妈妈哥哥和自己,还有后来可爱的妻子,和普通的自己的家庭没什么区别。略带夸张但可爱的情节总能让人感到温情,漫画自嘲式的叙事让人捧腹,一点没有韩剧惯有的拖沓,毕竟只有十几分钟嘛!长颈鹿真的可以本色演出虽然他和赵石那种瘦鸡宅男样也完全不同啊!
每集都是慢慢吐槽和自嘲,各种蜜汁尴尬,比如有一集是看到电视里流行生活中讲英语培养孩子英语能力,妈妈规定全家一定要说英文,讲不出来各种指代,其实这事我大学宿舍也干过啊!我们还一边打牌一边讲英语,哈哈那些年干过的傻事现在想起来即搞笑又有种青春不再的心酸。这才是一部好剧能给人带来的感觉...
出乎意料得是好像是搜狐投资,韩国主创,中韩共同上映的,搜狐现在的动作越来越大,自制剧的水准越来越好,说不定成为中国的HBO哦!
另外注意下右下发行许可证号250号~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四):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写在开头:本人文笔差,仅写出一点自己的感悟,感谢心里的声音带来的感动。
第八集—纪录片 想要表现的VS现实的不足,以此反差形成笑点。借助电视台采访和遗落摄像机,夸张地放大一家人的反应,不知道是不是在讽刺现有荧屏形象的虚浮不真实……这一话特别容易映射生活,我们所有自以为是的虚荣都是可笑的。后记中如实的反映了一家人的表现,重新回归真实,这样很好。其实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必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需要证明自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第七集—星期天 包括赵俊之职场生活和父母之婚姻生活。职场生活利用同音词带来的误解形成笑点。尽管有几点有用的职场法则,但是使用时不注意场景语境,也是笑点。婚姻生活也有应付危机的四个阶段,管不管用只有夫妻才知道。“曾经你们的关系也让你们觉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哪怕是为了理直气壮......”不知道是不是讽刺现实生活里在爱情与战争中夫妻双方的不理解不珍惜易冲动。
第六集—赵石的日记 最好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就是漫画家日记呀。赵俊98%的成功率是因为他懂得降低目标,他不会开始会输的战争饿,这种小人物的心态,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快乐。赵石他从爱凤漫不经心的微笑中得到鼓励,然后他通过努力成为漫画家并且甘之如饴……这种美好成就伟大,特别让人感动。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五):我只看到第二集,果断打五分,不怕你骄傲
韩剧一直是亚洲影视圈的翘楚,本以为我们靠着网剧杀出一条血路,却发现韩国选手后发制人,完美来了个弯道超车。
李光洙就不用多介绍了,跑男中的搞笑担当,主角的定位和本身切合度很高。
因为只看了两集,按照以往的观影评价习惯,通常都是看完才最后来个总结陈词,可《心里的声音》成为了那个例外,就算后面八集全部是渣,单单第二集就足以撑起五星的门面。
韩国综艺近来成为人傻钱多的国内电视台争相追捧的梦中女神,一线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好声音、大本营之外,基本上都来自人家的口袋,实力在这,不容分说,差距就是差距。所以,当全国人民看着改良版或原味版的泡菜味综艺时,两种说这不同语言的观众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这就成全了第二集这样一个原本受众并不广泛的内容却足以产生如此之大的共鸣。
不朽的名曲、隐藏的歌手、蒙面歌王,编剧的脑回路令人叹服。真想对国内同行们说一声,脑子是好东西,你应该拥有。
算了,不说了,追我的hidden singer 去了。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六):心里的声音不会结局的结局
李光洙很好的诠释了赵石的角色。
第一次看到赵石的漫画,还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微博上,那时候觉得这个漫画的人物画的好丑,但是又有点真实又冷幽默的感觉~后来听朋友说赵石的漫画改编了电视剧,最主要是我喜欢的短剧。
很多人说这部剧没有结局,其实最后的记者采访赵石就是结局,网络上的结局好像都少几秒。赵石的家人都还活着,稍后的几秒镜头就是他家人一个又一个忙叨叨地出现了,还是那副疯疯癫癫的模样。赵石对记者说漫画暂时不会完结,他们的寿命还长着呢。
一个贴近生活又充满搞笑的漫画电视剧,小有夸张,却又真实地演绎着我们的生活。最后赵石放弃旅行回头画漫画那段是很感人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真的要珍惜别人的关爱,珍惜自己所有努力得来的一切。然后继续像赵石一样画下去,我们呢,就要好好地生活下去,即便有再多的困难和不顺,也要为了珍惜我们的人,珍惜下去~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七):辣眼又自黑,但这可能是我们的日常
一波韩剧的终结,意味着另一波韩剧的开始。但最近略显颓势的韩剧,即使是李敏镐和全智贤也无法“救市”。尽管有金牌编剧和大势演员的强强联手,景也美,人也美,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夹在一堆大制作、未播先红的剧集中,反倒是这部画风粗暴的小众剧更让人眼前一亮。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去个海岛、飞个欧洲的韩剧,《心里的声音》算不上大制作,但演员阵容绝对不可小觑。
光是看男主的人设,脑海里就浮现出三个字:李!光!洙!这么Loser又搞笑的角色找不出第二个能演好的人。都知道李光洙在韩国娱乐圈有三宝:至亲腿长人缘好。同样姓李又有着大长腿,甚至同台飙过戏(李敏镐和李光洙都出演了韩剧《城市猎人》,只不过前者是主角,后者是龙套),但李光洙塑造的角色基本都是人生Loser、或搞怪或底层的小人物,比如《好朋友们2014》中的民秀,《突然变异》中的鱼男。
如果李光洙一个人不够,那么一众客串绝对够分量:申东烨、全炫茂(二人均是韩国知名综艺节目主持人)、金泰元(摇滚歌手)、朴正炫(歌手、制作人)、姜均成(歌手、Noel成员)、郑俊英(歌手、演员)、尹真伊(演员)……如果这些都不够,那么我只能搬出你们的前夫宋仲基了,据说为了应援李光洙而客串了本剧最后一集!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八):《心里的声音》综合散评(不定期更)
动图在微博上。
【EP1-8】
《心里的声音》改编自赵石网络漫画,由河秉勋执导,李光洙#、郑素敏等主演。
1. 恶搞了《Kill Me Heal Me》、《思悼》、《请回答1988》、《隐藏的歌手》、《不朽的名曲》、《妻子的诱惑》等诸多韩剧、韩影、韩综,以及大家多少心知肚明、秘而不宣的演艺圈潜规则。
2. 两位知名主持、歌手朴正炫、Laboum等许多综艺人物、笑星谐星参与了高级黑客串。Lena Park说英语时比讲韩语要自然得多,且声音更好听。2014年11月她在淑明女子大学演讲关于英国文学,她演讲时喜欢拨弄头发、手势和身体晃动多,所以久看会很不舒服。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她辗转韩美,花费了好长时间才从哥大毕业。从小是害羞文静无声到不存在的人,却在音乐和书本里找到了释放、安慰、幻想、和自我抒发。唱歌的时候她说自己是最自由、无畏、和自信的,因为不用害怕说错话、也不用介意别人的目光。
3. 每集10-15分的Naver网络剧,没有宣传得那么夸张搞笑,却还是有很多轻松的笑点、萌点、痛点、泪点的。
4. 这部漫画的画风很有个性,但实在不是我的菜。不过,韩漫、美漫、日漫,甚至中漫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也是不错的现象。
5. 民族自豪的情感始终贯彻全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P9-10】
这次又恶搞了《请回复1997》、《情书》 、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韩剧片段。动图1-4是男主心里的想象,动图5-8是女主眼里的现实。我感叹,幻想总是美好的。阿Q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因为说不定就能依靠它膨胀自己的自信,从而觅得美人、取得功名、创造奇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又一真实写照。怎么宋仲基的客串还没有出现啊?
有时,我甚至觉得很多喜剧是极为残忍的,因为它构建在对自我失败和痛苦的自嘲上;因为它使人发笑的基础是讥讽,嘲笑别人的无知、痴傻、懦弱、无力。。。也许,我们那些尽情欢笑的时刻却是实在而彻底地在伤害着世上某一群被我们贴上标签的人。如果我们能在欢笑的同时意识到这悲楚的一点,如果我们能对每个被组织刻意孤立、剔除、忽略的群体给予一些绵薄的温柔,也许某一个人的人生便会因此而洒进阳光。
也许,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 “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坏”。
——————————————————————————————————
【EP11-12】
1. 猪哼式的笑声我也驾轻就熟。哈哈。
2. 最荒诞的日常也许就是拯救你的神之奇迹。
3. 世上有很多无闻的天才,大多因为慧眼的伯乐太过稀少。
4. 大多数的男人都是现实的(因为生理、社会、物欲的需求等),尽管心里都幻想着娶到女神,但最终还是会和自己同等档次或某种方面能让自己有优越感的女性结合。而大多数的女性正好相反。女人在生理上的需求和对自己社会地位上的要求往往并不强烈。即使强烈,频率和强度也远不及男人。大多数女性结婚的理由比较倾向屈就和将就的原因,但是越是精神领域追求高的女性越是不愿盲从和顺从,所以剩女的比例注定要比剩男高。
5. 我喜欢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乐器演奏等)和体育的最大理由之一就是他们是超越语言和文化阻隔的交流与存在。语言是人类独创的文明之一,便利、却也狭隘,所以随着时代的进程而不断壮大精进。但是人类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符号标识永远是人类沟通的原始根本。
6. 草莓好大、好红、好新鲜!妈妈吃得好爽!二宝看得心憔悴~~~
7. 一大叠钞票随便乱飞配上乱吼好爽!减压啊!不过这动作连续高强度做还是有点难度的。
8. 每个在贬低、嘲讽、不支持子女不务正业的兴趣爱好时,其实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希望子女能功成名就,也应该是为子女的坚持和“才能”而骄傲非凡的吧??????(比如我父母讽刺我写剧评:“人家高中生就已经有人出钱请写剧本了,你有什么本事!有谁给你钱吗?你能靠这个养活自己吗?”(省略无数句。。。),比如我想当演员:“那个圈子里的女的都是XX,不知道被多少人XX”~~~)
【赵石一家人的名言收录】
1. “他的秘诀就是...不会向漂亮的女人交心。我赵俊,是不会开始会输的战争的。”
2. “机器稍微上手打一打都会好的。没有什么是打不好的。别乱砸钱,修好了再用吧。”
3. "Start. Shut up. Oh my god. I'm a boy, you're a girl. No no no no no. I like yogurt.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OK. Very good. Hey! Hey hey! Hey :(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hey —— Hey hahahah... Hey hey :P HeyxN... Hey hey woowoo... Hey hey money money! You! Why? You! Why?? You——!!! Why —— ??? You! Why why-i——?? Shit! Jukgosipnya?! Sonmogaji bunjilruburigizune juwor! Goal. Hey! Jukgosipnya?! WHAT DID YOU SAY??? English! Ah English! Mom, I'm hungry. What? Hey, please mama. What?
————————————————————————————————————
【加长版E4】关于母亲的这个加长片段很喜欢!不要小看大妈内心少女的力量!此剧虽然恶搞了很多影片,但是幽默与悲喜兼具,还是颇为和谐与平衡的。黑道版的爸爸也很可爱!其实有心制作电影电视剧的话,不需要巨大的花销。有一个不被打扰的场所;有适宜的灯光布景;有动人心扉的演技与台词;有志同道合、各有所长、分工明确、尽责尽心的同伴的话,往往就可以打造出一部不输给专业影视人的影视作品了。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九):小制作里的真实生活
第一次接触这部剧还是闲来无聊刷新浪某博的时候被几个大V转发的搞笑段子。
不得不承认wuli一筐猪同学在自黑和拼命上花的努力是无人能及的。
每一集都会有赵石大大原版漫画放出为了切合实际wuli筐猪也是很实在的扮演,虽然很奇怪为什么赵石大大的漫画角色的脸是六边形但是却是是很方啊,哈哈。
虽然漫画故事是在博得观众和读者的欢笑,但其实你仔细回想下主角赵石的经历。
不难想象我们自己在高中时代的记忆:倚在窗边看书的男孩、运动很棒的男孩、耍帅不撑伞的男孩.....
虽然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能像小说故事里那样帅气动人,但是这些尴尬的事却一件一件堆积成我们独一无二的青春。
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不是因为漫画有多狠的在自黑也不在于什么故事情节,
仅仅是因为这部剧里所有的事情都更像是在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心里的声音》观后感(十):笑中也有泪
全程都在笑中度过。
看这剧的时候,心情还在沮丧期,情绪却很容易被带动,一家人身上满满的笑点,光洙身上行走的笑点,都让人停不下来。尤其是两人告白的乌龙,家人互相整蛊的过程,都体现着全剧对剧本制作,对原作还原的诚意。
当然,也有哭的时候。当晓得当年校园事件的始末,真心为男主角感到悲伤,诚然,这样的男孩子放在现实中,或许也是如此,难有女孩真的欣赏他,然而,这样悲伤的他,还是执起笔,为女孩画下了漫画。
曾经有人看我的漫画,哈哈大笑。至少那一幕,是他校园回忆里唯一的真实吧!虚幻中唯一的真实,真实得让人落下泪来。
不知道是否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看那些催泪的韩剧也哭不出来,却轻易被一部喜剧带出了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