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04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是一部由Lian Lunson执导,Perla Batalla / Bono / Robert Burg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传记 / 音乐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一):凌晨要说点什么

  听Leonard Cohen已经很多年,几乎收集了他所有的专辑。

  而这张纪录片却是第一回看到。

  9岁父亲去世,写诗,写小说,不断的漂泊,做一个歌手,出家,平静的回归生活

  在不断的漂泊中,在遇见失去中,在沉沦和清醒里,人生的感悟是什么?更深邃也更平淡。听老头的歌,或许只有经过世事沧桑、除却巫山,你才能体会

  现在,Leonard Cohen先生,一个77岁风华绝代的老头,他也快死了。

  呵呵,我喜欢的那些人,Leonard Cohen,阿尔·帕西诺,哈里森·福特,他们都快死了。

  尘归尘,土归土吧。只是不要忘记,你来到这个世间走一遭,你的生命圆满了没有?

  弘一法师圆寂时说,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果真如此,那也不辜负了。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二):I'm your man

  关于这个老男人,最先迷住的是他低沉致命的磁性声音。慢慢的听多了以后,开始关注里面的歌词以及深层的含义,的确更令我折服。Leonard Cohen,1934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最初尝试写诗,因为诗才开始接触音乐。第一次拿起吉他是为了追求一个女骇,那年Leonard13岁。

  最喜欢他的“Suzanne”,一段赋有诗意画卷,小河,别墅美丽的Suzanne,中国茶. 上帝是水手,只有溺死的人才可以见到他 用我的灵魂亲抚她的身体,用上帝的灵魂. 当Nick Cave翻唱的时候,也只有些驱壳而已,尽管Nick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人之一。只有 Cohen才可以唱的如痴如醉般,丝滑的进入你的灵魂,就算呢喃也好。

  上个星期终于有时间完全的看下来关于他的一张DVD—I'm your man—传记纪录片。里面包括了一场精彩的众星翻唱演唱会(2005)导演Lian Lunson远赴雪梨歌剧院为一场名为“Came So Far For Beauty”演唱会进行拍摄,为了向Leonard致敬,Nick Cave及多位知名艺人共同参与了这场盛大的表演,并由知名音乐制作人Hal Willner担任总监,并且Mel Gibson担任了制片,还有U2乐队的参与录影演出及采访,等等。(VeryCD, 2006)

  里面有段很有趣故事,Leonard问起是否可以朗读一段自序,关于Beautiful Losers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版。他念的很仔细,语速合适表情自然,他说:如果看完这本书浪费了你的时间,我在这里向您道歉。多么可爱老者,令我真想看看这本书了。在结尾时候,他和U2乐队合作带来了Tower of Songs,完全的展示了他现在的心情,字字道出心声。在这样暧昧红色里面,Leonard Cohen渐渐走出视线,但我相信,他永远是一个传奇,永远是你需要的人。

  Reference:

  Official Web

  earch Leonard Cohen in VeryCD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三):Leonard Cohen, “永远”在他身上成为一种无法企及的贴切

  影片最后, Leonard Cohen还是献了声,唱了他的经典“Tower of Song”, 伴奏乐队是他的fans-U2, Bono唱和声。

  这部纪录片《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的主线是一场Leonard Cohen致敬演唱会 + Leonard Cohen访谈 + 他的音乐人粉丝们的敬仰献辞。“I'm Your Man”当然是他的一首经典。很难想象,一位音乐人, 他的Fans包含了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人,出现在这场致敬演唱会中的就还有nick cave、rufus wright、beth orton.......而且个个将他奉若神灵。

  Leonard Cohen之所以成为一个神话, 不只是因为他那些无法取代的已成为现代流行乐史标杆的词与曲, 更在于他那绝世的风度人格,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成为一位禅宗信徒,脱下他那永远笔挺的阿曼尼,穿上僧袍。

  片中Leonard Cohen甚至专门念了一段他写的与中国有关重要的话, 因为他的禅宗老师Roshi是日本人,我想他当然是喜欢东方神秘文化的, 至于是哪一段你可以自己去发现。

  我认为,对Leonard Cohen而言,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小小的前奏, 他值得人们用更多的回忆去致敬。但从他的言论里你会发现他是如此谦卑(与他那巨大的声望相比, 他是如此谦卑), 他说美国人过于看大自己(当谈到他当年在纽约见到的那些垮掉的一代),而“我们加拿大人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这样的警句不需要太多, 一句就足以让你受用很久很久,如果你有耐心听的进去。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四):老男人科恩

  第一次听到他的歌amen,皮肤彻底麻掉,接着听in my secret life ,letters,他的歌大多是叙事歌,歌词本身就是诗歌,i'm your man,当明白所有歌词的含义的时候,真是不得不佩服这个男人。

  oogie street,采用了极简的写词韵调,轻轻地用歌声给你讲一个过去发生的故事,亦歌亦诗。

  他本身就是一瓶老红酒,越来越醇,岁月经历累积了他声音的磁性,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他所顿悟的灵性,在他生命中发生化学转化,写下的词,唱出的声音,既像音乐,又像老银杏散发落下的黄叶子,飘洒在你正前的路面上。

  他本身是一个蕴涵体,与人沟通的时候喜欢用简单的词句。

  他写的《美丽的失败者》序言中最后一句话:“这是一本困难的书,甚至对于英文来说,我建议里浏览某些部分,也许某一篇文章,某一页,引起你好奇的共鸣,如果你心情非常厌烦,或者正在失业,你可能要读完这本书,如果是这样,我谢谢你,美丽的失败者是在外面的一个木头桌上写的,置身于岩石,野草,雏菊之中,就在我房子的后面,那是一个炎热夏天,我从来没有遮盖的我头,你手里有的,比起书更像是中暑一样亲爱读者,请原谅我,如果我在浪费你时间的话···”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五):Understand 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 是一部热爱他的人制作的,向他致敬,并与其乐迷分享的电影。 如果你没有听过他,或者不看重歌词的分量,这个纪录片不会适合你。片中很大篇幅给了澳洲的一场纪念他的现场,很多翻唱,并不适合初与他相会的观者。

  leonard cohen 诗人出身,他是加拿大人,也是犹太人。这三个元素,在电影中都有讲述。我最感兴趣的是60年代他南下纽约,在chelsea hotel 暂住的短短时光。he liked the scean, got inspired, but left finally. 这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纪录生活,描绘瞬间,他给janis joplin写歌, 他在同时代美国”同行“ progressive的气氛中徘徊不前。60年代早已远去,音乐形式进化了一代又一代,美国的民权运动,早已没有当年的激动人心。leonard cohen依旧。这个老头,他换上黑色阿玛尼,出现在年轻人面前,每个人都秉着呼吸,仿佛等待上帝。半个世纪印记在哪里,时代在他面前停滞。

  他是现存的最优秀的歌词作者(bob dylan与tom waits是另两位)。更年轻的一位是nick cave。 leonard cohen对其影响巨大,我觉得他们之间的传承非常有意思。这里乐迷要注意了,听nick cave讲他小时候的经历是一种享受(nick cave is a fantastic shortstory writer himself)。 另外其他人讲到U2也出现,我觉得他们的音乐相关性并不大。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六):迷人的误读

  一直都喜欢在暧昧的深夜,我说的那种如春夜般缱绻的夏夜去听cohen低沉的声音,直到整个心灵被灌醉。

  仅仅在刚才,我才明白,是怎么样一种有着耽于享乐罪过的误读。

  所以当他说起他在寺庙里的生活,我只有那么惊讶了呢。但是,到了最后,我真的认同他的自白“我也许曾经是一个诗人,因为我连歌都唱不好”这句话不是什么自炫的技巧

  我大情人的名号完全是个笑话,I have been monk for many years.

  里面的nick cave绝对是近期真实状态变成虔诚教徒的nick cave,他说的也只有那么诚恳了呢:出席这样的演出是对少年不谙世事时候被指明方向的一种致意。

  o The feeling “who I was” was vanished,

  The less “I was” I was, the better I feel .

  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There is a crackle in everything

  That is why the light can get through

  Forget your perfect dream

  他是一个可以让人又吃惊又发笑的奇才:每个诗人都在挑战理性边缘,都会很勇敢的跳下深渊,但是能让人同时发笑的真是少而又少!就像最开始把我诱惑进来的那首the war between men and women.

  有时候悲观情绪可以更好的获得生活需要的平静。

  在黑暗中寻找美丽。

  还有一个感觉,真的,加拿大整体给人一种humility的感觉,很踏实很平凡宗教感。

  又一个犹太人!

  后注:本来今天是要去帮德国学生寻找the European trip的——因为他说得太夸张了,什么从他来中国开始就在寻找,所以,虽然我认为真的是小儿科的电影还是打算帮他找找,哪知道,老板说刚买完,倒是我自己淘到了宝贝,还顺便隆重的把wenders的taxes paris推荐给了Sabrina。

  找到的是leonard cohen 的音乐传记电影《I am your man》,是加拿大某电视台做的一个关于cohen的专门音乐节目,不仅有老诗人的自白,还有诸如nick cave一干同样魅力超凡的加拿大音乐人参与,纷纷演绎cohen的代表作品。其中的amazing 就不赘述了,这里想记上一笔的是,当我发现这碟子时候就忍不住跟天哥短信,说发现这张超碟算是对自己的犒劳了,天哥又用了一个让我超级怀念武汉的表述“巨好”!真的是幸福死了。想到能够很快同城同乐,真是!

  看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应该说明确了很多,最让我意外并且激动的是提到了一本近期被译为中文的小说,被cohen 说成是一次中暑症状的奇诞小说,更让我特别期待的是cohen在中间念到了他专门为中国读者写的序言,谈到了他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酒和距离的钦慕! 幸福啊,生活在一个这样互动的文化媒体中!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七):黑暗中的侧影

  无论在诗一般的歌词还是咕咕叨叨的音乐里,Leonard Cohen都不是一个明朗的人。但U2的主唱Bono说,Cohen总能找出shades in the blackness,所以当你经历生活中不同阶段时,都会发现他的音乐已经在那里等着你了。能涵盖生命中多数场景的音乐,即使不那么明朗,依然值得欣赏

  这部影片记录了不久前的一次小型音乐会,数位音乐人向Cohen致敬,他们聚集到一起演唱他的歌,向镜头讲述他们对Cohen的认识。这位作家、诗人,天生的阿玛尼衣架和东方哲学关注者,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游呤歌者和老人也出现在镜头前,回忆起童年时的第一段文字

  全片以Cohen演绎的I'm Your Man开头,以现场版Tower of Song收尾。后者当属绝唱。关于再次登台的理由,Cohen提到,也许我应该再次演绎那些歌,然后它们可以在我身后自己延伸下去。

  结尾处闪烁着暗红光泽的幕帘前,老头端端站立,没有太多力量可用了,正如一位看过此片的朋友说的,原来他已经这样老。

  在Bono的伴唱声中,他轻声呤道:

  I was born like this, I had no choice

  ······

  They tied me to this table right here

  In the Tower of Song

  这首歌似乎是为一位曾经心爱的女人所写,诗人沉浸在艺术的巨塔中,渐渐与她远离,除了偶尔站在窗前远眺,几乎无法与她交流。女人难免幽怨,诗人不为所动,只因命运份当如此。现如今年老发白,朋友都已老去,只有三两句音乐在耳边萦绕不去。那黑暗中的诗人独守高塔,他曾经穿越黑夜,最终选择停留在黑夜中欣赏那些飘忽不定的身影,等待生命的终结,思念遥远的爱人。

  演唱过程中Cohen始终眉眼低垂,沉浸在诗词之中。偶尔侧首,那是因为U2乐队的伴唱和吉他充满美感,老头与之做些微交流。然后在音乐尾声中轻轻旋转,如一片轻舞的枯叶。

  乐声渐止,乐手与摄影者纷纷鼓掌致意。掌声寥寥,一如人生的收场。可以了。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八):幸福的忧伤

  他的翩翩风度,他的优雅气质,以及随身而带的貌似忧伤的情绪,让人会坠入。

  而后会融化。

  他像一个音乐的大佬,像一个温和而登上权力巅峰的老人,不动声色,平缓柔和,力量从眼神里溢出。

  一向高傲狂野的BONO说起他的时候,温顺得像个绵羊,他说,我无比渺小,他扔掉的作品,我们都望尘莫及。

  他大约就是永远的偶像。

  这部纪录片是关于一场演唱会以及演唱会之外的科恩。

  一堆大牌云集,向过往和未来的大师致敬。我喜欢这场演唱会上那种不算狂热又发自内心的调子。

  对偶像,就应该这样。

  喜欢他,从骨子喜欢,根本就不应追着他要签名,吵着他要合影,我们只是团聚在他的周围,耶听他歌声。

  然后融化。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九):FW:I'm Your Man

  这部影片以2005年向Leonard Cohen致敬的演唱会为主线,穿插参与演出歌手的采访,与Leonard Cohen本人的回忆访谈,还有旧日的照片、影像。这些歌手包括Nick Cave、U2、Rufus Wainwright与妹妹Martha Wainwright等等。

  ick Cave以《I'm Your Man》出场,我稍稍失望,这个我非常喜欢的歌手,仿佛沉浸在Cohen的影子中,而Cohen是无法超越的。影片中间,当他再次唱起《Suzanne》,则让我完全改观,那才是Nick Cave应该有的样子。比较Nick Cave与Leonard Cohen,你会发现两人都来自中产家庭,却都颓废至极,同时拥有诗人与歌者的头衔,孤独地唱着关于生命的忧伤曲调。还有一点相似,两人年轻时均放浪不羁,中年后却各自在宗教中找到清教徒般的平静。

  哦,与我同岁的Rufus Wainwright,我爱上他了。第一首出场时演唱的《Everbody Knows》让我惊艳到口水都兜不住了。这个年轻人,竟然可以那么独到地演绎Cohen的作品,轻松,随意,却同样有着感动人的力量。他出现过好几次,有一次是与妹妹一起演唱,动听到难以想像。我决定让他当我的新偶像,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Chelsea Hotel》也是由Rufus演唱,与Cohen是那么不一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唱,完全脱离了原唱者的影子。这首歌得到Cohen本人的欣赏,他在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时说:“我从没那么轻率过,我竟然对一个记者说,这首歌写给JanisJoplin,真是魔鬼上身,我居然那么差劲。不过他们不会在意,我母亲才会。”

  这首歌创作于纽约,已经成名的Cohen到这里寻找更远大的梦想,就住在这家旅馆。歌词是这么翻译的:“我清楚记得在Chelsea Hotel的你,你说话大胆而甜蜜,与我在小床上缠绵,让豪华礼车在外等候。因为那些原因,也因为在纽约,我们追求金钱与肉体,那就是人们在歌里说的爱吧。或许对离开的人来说依旧是,然而你却走了,不是吗宝贝?你在人群中转身离我而去,你走了,我从未听你说过一次,我需要你,我不需要你,和那些甜言蜜语。我并不是说我最爱你,我无法记住每首华丽乐章,我清楚记得在Chelsea Hotel的你,就这样,我甚至不常想起你……”

  Cohen在1967年(四十年前)首次开口唱歌之前,就已经是著名的诗人与作家。他写的《Beautiful losers》曾经出过中译版,可能是在台湾吧,竟然因此错过。他在影片中读到他为中文读者写的序:“……在我看来你的兴趣,是颇为鲁莽却相当感人的慷慨。《美丽失败者》是在户外写的,在石头、杂草与雏菊间的桌子上,在爱琴海,海德拉岛上我家后院,多年前我住在那里。那是个炽热的夏天,在那里我从未遮阳,所以在你手中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种中暑的症状。亲爱的读者,如果我浪费了你的时间,请原谅我。”

  一个有太多理由骄傲的人,却不断地谦逊与感谢,是个有魅力的老人啊。但我不能听他唱歌,每次听必然掉泪,今天也是如此。

  影片最后,是Cohen与U2合作的《Tower of Song》,真好听啊。很难想像U2的乐手们为Cohen伴奏,而Bono则谦虚地为老头唱合音。歌声结束,Bono第一个开始鼓掌,慢镜头播放着老头的微笑,如此沧桑的脸上满是平静与喜悦。

  旁边是Cohen的独白:“我有诗人的头衔,或许我曾经是个诗人,也被好心地冠上歌手的头衔,虽然我连歌都唱不好;我当了很多年的和尚,我削发穿僧袍,每天起个大早;我恨所有人,却表现得很宽容,没人发现这一点;我的大情人名号是个笑话,它让我苦笑着,度过一万个孤独的夜晚。”

  ono则说:“他真的是个奇才,尽管他对民主或未来很悲观,你还是能感受到他真实的美;他在黑暗中创造美,他在黑暗里发现美丽的色彩;他让你觉得,他不在意等待,他会等待上帝从门前走过;等待对的诗句,等待对的音韵,等待最精准的见解;他谦卑地认为,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但对我们这些死忠的追随者来说,就连他扔掉不要的作品,我们都望尘莫及。”

  Leonard Cohen版的《I'm Your Man》响起,那是我永远也不希望忘记的声音,一个老男人的声音。我想,如果不小心错过了Leonard Cohen,我会为那样的自己感到悲哀。

  如果能够抚摸他刀刻般的脸庞,独自听他朗诵一段诗,或者唱半首情歌,我是否愿意用余生来交换呢?

  原地址:http://blog.focus.cn/group/blogforum_detail.php?blog_id=573366&msg_id=106940734

  《里奥纳德·科恩:我是你的男人》影评(十):灵魂的裂痕,俗世的忧伤——記一代靈魂歌王Leonard Cohen

  美國六十年代吟遊詩人兼創作歌手Leonard Cohen傳記紀錄片,情節是稀鬆且缺乏張力的,前頭都是一些慕名而來的後生歌手在仿唱他的歌,但在片尾時,Leonard Cohen終於現身開唱,磁性的歌聲,雄渾繚繞之中而又悲切低迴,頓時一鳴驚人。根本無人可比擬他那一把歌聲啊,怎麼形容呢?它就像是一座難以攀登的高峰。我只能這麼概括地驚嘆:神啊,他,他,他唱出了靈魂。那一刻隱約間,從他炯炯攝人眼神迸射出的魅力,我們得以瞥見歷盡百孔千瘡、充滿裂痕的靈魂,其實壓抑著、收斂著、隱藏著,巨大絕望的俗世憂傷…

  後記:我本身非常愛看傳記電影,但老實說,總是覺得即使是《她比煙花寂寞i》的Emily Watson,《心之全蝕》的Leonardo Dicaprio,《美麗心靈》的Russell Crowe,以及《靈魂歌王》的Jamie Foxx,都還沒有真正演出藝術家的靈魂,主要是靠情節的推波助瀾。

  直至看了這部為紀念一代歌手的傳記紀錄片,白髮蒼蒼的Leonard Cohen在片尾露臉,淡淡地談及他的破碎人生,妻離家散,以及過後他遁入佛門,以求安頓騷動不安的心靈,就這麼輕描淡寫寥落數語,然而,當我接觸到他攝人的眼神,以及緊蹙的眉心,那時候我彷彿看到了他靈魂的深淵,其中最深邃的悲哀,最深沉的孤獨,對世事的洞穿,曾經滄海的心靈——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藝術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