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10篇

2022-05-23 02:0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10篇

  《克里蒂,童话小屋》是一部由Dominique Monfery执导,Lorànt Deutsch / 朱莉·加耶 / Gonzales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喜剧 / 动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一):这片子也就看看画风

  《爱丽丝漫游奇境》《韩赛尔与格蕾特》《绿野仙踪》的初版怎么可能是法语!那时候还有多语种同时发行一说?或者“世界起源在南韩,文学起源在法国”?

  而且不管怎么说,小孩崽子实在是讨厌,即便不识字不是他的错,但是一个毫无优点的小破孩,人们不喜欢他更加没错。让这些珍贵的初版书——如果姑且认为它们是初版的话——落入他的手中,实在不是一件幸事。能出得起高价买走它们的人能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并且也有条件并有意识去妥善保管它们。这也是对愚蠢的一家人的报复:既然你们有眼不识金镶玉,对老太太的遗赠毫无感激,那么丧失这些宝贵的东西也是理所应当。

  这片子也就看看画风。如果换一种普通而平庸的画风,你敢说你还会觉得这片子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童心啊什么的)?世人大抵只重表面罢了,包括哪些所谓追求内在的人。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二):小时候,是谁在枕边为你读晚安童话?

  清新温暖的画风,伴着悦耳动听的法语,如果身边有位小朋友一起看的话,一定会更有爱。

  故事有点简单,克里蒂已经7岁了,还不识字,经常被姐姐嘲笑。一家人搬进姑祖母留下的海边小木屋度假,姐姐继承了一只美丽的娃娃,弟弟克里蒂却颇具讽刺意味的继承了满满一屋子的书。可正是这些有魔力的书,改变了克里蒂,他必须要念出格言,才能够拯救书中童话世界的朋友们。最后的结局是必然的大团圆,可以用这个片子教育小朋友们,不识字真可怕,一定要好好读书认字啦,哈哈~

  是文字和语言让全世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影片的整体构思很单纯,单纯到让人有点想躺在那样一个童话风格的沙滩上,看着蓝天,听听鸟叫……

  然后,在闭上眼睛的时候,仿佛就能听到小时候,是爸爸、是妈妈、是姥姥在枕边讲着那些动人的故事。再讲一遍,再讲一遍就睡了,最后一遍了嘛!每次都是这样的软磨硬泡,那些故事也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讲下去了。

  今天晚上,补过一次成人六一吧!我要听晚安故事,立即、马上、否则不睡觉!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三):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不知道哪里去找这个电影的配音版,我想一定很适合不识字的小朋友看。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冲动就是把它和儿子分享。上次看蓝精灵,也是没有中文配音的,但整个剧情对小朋友来说非常刺激,所以看得很带劲。而这样淡淡的隽永的片子,是适合睡前看的。像读一本绘本,带着心满意足的快乐,进入甜美的梦想。

  里面有很多朴素的哲理,比如两个孩子的对比,两样不同遗产的寓意。一个孩子言语木讷,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孩子聪明外露,却难免因为自我感觉太好而显得挑剔刻薄。礼物代表着姑母希望孩子们保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对纳塔而言,那就是永远保有一颗童心。而对安吉丽卡而言,珠宝的价值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想告诉她,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最有价值。

  纳塔拯救童话书的过程其实是在拯救他自己。有多少聪明的孩子,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没有表达的思想是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的,在努力拼出墙上的单词时,纳塔终于克服了对自己不识字的恐惧,其实最大的恐惧,往往不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而是恐惧本身。当你把那些不存在的,构成你的恐惧,阻挠你做某一件事情的因素排除开,你才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困难。

  从孩子第一次牙牙学语,第一次走路,人类就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努力,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进步。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四):每个人的童话小屋

  画面一开始光影变幻中的书架,歪斜着的书,倚靠着,像一段静默的尘封的历史。老书的烫金封皮、舒缓轻快的歌谣和雨中淅沥的小镇风景很能一下把人拉近故事里。

  不得不说老书架迷人极了!

  法语和好听,特别是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的语调,亲切动人。进屋里的片段回忆相当温情。好似一迈进了老房子就渗入了一份回忆里,木质的霉味以及透过新开的窗射进的阳光一下子把这份回忆唤醒了。光影的开合更是配合到位~有一份奇迹开启的闪亮和新奇。

  “别心急哟,我的小纳塔,有一天你会知道的!不过千万别忘了,有一种信念可以汇集全世界的人们,那就是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以没有梦想!”

  “埃莉诺真是拥有一个美妙的人生啊,知道不,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躺在那里,睡在她的安乐椅上,然后那天清晨,她依然如此,只是忘了醒来。

  今年该为她庆贺百岁生日。

  一个世纪啊!这对于咱们太遥远了。哎,我现在又是一个人了。就像粘在岩石上的老贝壳!”

  “他试过,但学校的日子终究是很难!就好像是那些词儿卡在他的喉咙里拒绝出来。也许是他太过于幻想了。

  幻想也不错啊!这不是缺点!咱们都需要梦想!”

  钥匙穿过孔眼的一刹那变得巨大,而随着咔哒一声开门声,主人公的小脸见到屋内简单的陈设而失落的脸意料之中。而随着一次莅临的视察慢慢在眼前开阔的整间小屋都更让人好奇,隐藏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而随着红色的帷幔屏障的遮盖消失,呈现整间书屋,开场的镜头又不顿在脑中重演。”是书,那些秘密的东西竟然是书!”我们不由得和主人公喊出了一样的声音。可惜,小家伙并没有一下子爱上这份馈赠,写满了失落的脸扭曲着跑开了,遗落在角落里的娃娃和掉出孔的钥匙一样,遭到了拒绝。幼年时最最渴慕的玩具,最最向往的境地,而一旦得到了,反倒显出岁月的陈旧,这才是孩子吧!

  我喜欢极了小镇的夜,背景是青蓝色,繁星是映衬其中的白点,海鸥并不在飞,仅仅是飘浮着的姿态,倒像是被风牵引着,又像是在夜风中安静的熟睡。所有的祥和都最后归于陪伴着小纳塔的那盏小台灯,发出的橙色光芒~

  “可我不是书里的人物啊!我不知道我的故事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结局会怎么样。”

  “俄罗斯套娃,她经常对我说,那些套娃实际上跟人类是一样的,艾德里安……真正的财富往往深藏不露。”

  极温情的一段改编“你变成粉色也很好看。谢谢。来吧,亲爱的狼,说再见的时候到了。我们曾是最佳拍档,就咱俩。我的恶狼扮相还成吗?相当成功。你吓坏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他们会想念我们的。”

  “并不是因为是创作的所以就不存在!”

  ”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但在我看来,如果生命中有一样东西比物质更重要,那就是安静的形状。“

  ”爱丽丝心中猜想,某天,当她成为老婆婆时,她还是会永葆童心,向她可爱的孙儿们讲述她所经历的奇妙冒险。“

  就像那些深藏不露的宝藏一样,每个人都永远一个世界,不是不存在,而是未发现!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五):安吉丽卡,为什么你不是被选中的人?

  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译法语电影了,可仅仅看了5分钟便果断打消了翻译这部片子的念头,这真的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吗?不管是口音还是用词不能不说是有些难懂,甚至是比一些真人电影还要困难得多,所以这一放弃就等了半年多。

  再次捡起来确实下了很大的决心,也感谢组里童鞋们的支持,终于啃完了这个老玉米,不过也把大家的牙硌得生疼。

  言归正传,说说安吉丽卡吧,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就像姨婆所描述的她是如此的聪明,如此的独立,一言一行都像个小大人儿,极度看不起自己的小弟,她自己的话是不知道倒了哪辈子的霉摊上这么个小弟,所以当姨婆把大批的书籍留给纳塔,对于安吉丽卡来说是言语中夹杂着各种羡慕嫉妒恨,因为纳塔不识读,有什么资格接受这份礼物,甚至说把书送给纳塔就等于是把眼镜送给瞎子。从她的身上,咱们也会有疑问,安吉丽卡从各方面都比纳塔优秀,为什么不是姨婆选中的人呢?如果选中她,所有的麻烦都不会发生!我想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她身上慢慢消失的童心,而她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对此自豪不已,就像她与纳塔间的争吵:

  纳塔: 反正你不也不信那些童话故事嘛!

  安吉丽卡:因为我可没那么幼稚!不像某人!

  “爱丽丝知道她始终拥有着童心”,这句话在影片中一共出现过3次,片头,片中,片尾,为什么要如此强调?特别是片尾,更是说爱丽丝变成老婆婆的那一天也依旧给孩子们讲自己的冒险,那是因为人的一生都不应该放弃这一份美丽的心境,不管你的岁数如何!

  最喜欢那句“真正的财富往往深藏不露”,希望安吉丽卡真正悟透了!

  再次感谢埃莉诺姨婆,让安吉丽卡恢复了本应拥有的童真之心,重新拥有了那一份美丽的心境!

  羡慕埃莉诺姨婆的平淡恬然:

  - 她最大的乐趣,就是躺在那里,

  - 睡在她的安乐椅上,然后那天清晨,

  - 她依然如此,只是忘了醒来 ......

  原创翻译-月月字幕

  请到小组地址获取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六):童话观赏的另类快感

  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其一是对于主人公小男孩阅读障碍的画面表现。这一段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曾经看过一个表现强迫症内心感受的公益广告,对于一个走路必须走在地砖的框线里面不敢踩线的强迫症患者来说,每次踩线内心所经历的恐惧和挣扎就仿佛是下一秒就会天降巨刀、当头落下,直接将线外的身体部分劈掉一样。当广告片中把这种想象当真实拍摄出来,尤其是把患者仓皇躲避接二连三的巨刀的紧张压迫的画面与心理治疗室中与医生索然无味的交谈做平行蒙太奇的时候,那种平静苍白底下刀山火海的对比简直酷毙了,观众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心理疾病其实对当事人来说是怎样要死要活的折磨,而本片中对于小男孩阅读障碍的表现根本完爆那个广告。他先是感受到书中的字母全部一个个蹦出来,从书架里面流淌出来,噼里啪啦砸下来,这里先有一个“砸死”的死亡方式,说时迟那时快,书页变得无比巨大,在字母纷纷往下猛砸的时候书页之间越挤越近,像山石崩塌简直要把他挤扁,这又是一种“夹死”的方式,后来字母越来越多,转眼间形成汪洋大海,把他彻底淹没,这里又有了一种“溺毙”的方式,当他终于跑到高处却走到了绝路,蓦然回首身后禁室中一片枯槁无色的死书,犹如恐怖片中的头骨累累;再然后他站在巨大的翻开的书上,沉重的书页一页页拍下来,直拍得他瘫倒在地,连逃跑都失去了力气,这又是一种“拍死”的方式。尼玛这么多种死法,这是童话片还是盗墓片啊??!!最后一只毛乎乎、被宛如守尸甲虫似的文字覆盖的黑手从书页中伸出来,创作者还嫌不够还要让他在楼梯上爬啊爬!这是贞子吗?当主角终于倒在地上时身上的文字或者说虫子还是久久不能散去,真是让人狠狠地恶心了一把。在脑内剧场里这么血雨腥风时,与之交叉剪辑的现实是无比平静的场景:一个小孩瞅着地上的书在发呆,而在这一切的开始和末尾还有宛如鬼魅的女声童谣旋律不时响起,告诉我导演你本行是不是拍恐怖片的!!

  另一个让人深思的场景是片末Alice的故事在世界各个角落被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读给孩子们听(好像其中还有亚洲语言,我努力也辨认不出是不是发音特别拙劣的汉语),男主角的任务完成了,故事得以流传,而且全是同一个版本,是真本的内容。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对于现代人阅读障碍的忧惧、绝望以及对于本真文本传承的执着和热切。生活在这个时代难道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源流中断,传承不再的现象陌生吗?资本浪潮席卷之处我们所丢失的岂止是文本,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被功利主义重新清洗了一遍。没有短期效益通通抛去,能够马上盈利纷纷雕饰粉砌,大做工程。文化快餐无处不在。而比真本丢失更可怕的是阅读障碍,或者更进一步说是高级审美能力的缺失所相生相伴的媚俗现象:把传统文本中的精华细节全部丢失,从中选去最富感官冲击力的部分加工成毫无营养的纯刺激性产品。当我们被各类纯刷颜值的偶像剧玄幻片等雷得死去活来,被场面浩大情节空洞的大片弄得心惊肉跳时,如果我们不去反抗它还去贡献票房和收视率,那我们就是这场“劣币驱逐良币”的帮凶。当你的后代看到的红楼梦更像青楼梦时,那与这部电影的结尾相反的,世界每一处可能讲得还是同样的故事,只是那个故事简单粗暴,把暴力,色情,玛丽苏和惊悚的因素剔除之后,竟然不剩下什么了。

  世界上可能有两种人读童话获得的快乐更多。一种是有童心的人(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另一种是严肃较真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前一种人沉醉于童话提供的完美幻境,得到想象力的补偿和情绪的宣泄,后者在解码童话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原型以及心理症候和情结中获得智性满足。如果把童话看成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象征语言的话,那么每个人应该从中看到的都不是不同的自己,形成因人而异的知识和情感。分享自己的解读可能是我能为这个从画面到构思都特别美妙的童话电影唯一能做的事,于是我就把自己那点小小感想写下来。电影中的小男孩打了胜仗,打败了狡猾的资本力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未受污染,现实生活中的就难说了。童话虽然可以那么轻易地美好,但童话里隐藏的暴戾和绝望也是真实生活中难以磨灭的东西。在欣赏了一场美梦之后再解剖出其后的乖张算是两种快乐都得到了吧。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观后感(七):成长,和自我成长

  《克里蒂,童话的小屋》故事情节很简单,纳吉,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因为相信童话,挽救了一群童话人的命运;也因此突破了自己的阅读困难,成功的读出了解救大伙的咒语。“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撰写的所以就不存在”。

  电影里面的哲学意味很浓。 比起故事来,吸引我的更多的是电影的氛围。海边的小屋,沙滩,小屋里那神秘的书屋,一屋子的原版童话书,阳光,风筝,还有纳吉堆的沙滩城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暖色的基调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

  童话小精灵们就这样一个个从书里面走出来,爱丽丝,食人妖、小红帽、小兔子、灰太狼、匹诺曹、白雪公主、爱捉弄人的魔法仙女……

  看着这些小精灵们,就像童年的记忆突然再次打开宅门,就像纳吉总是回忆起奶奶给他讲故事的那些温暖的片段,我也回到了童年的瞬间。温暖而美好。

  这个电影适合和孩子一起看,尤其适合有一定童话知识储备的孩子,会似曾相识,会因此而更加珍惜书的故事,童话的故事。

  与其说纳吉解救了童话精灵们,不如说是童话精灵们帮助了纳吉的成长。相信童话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成长的力量。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亲子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