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礼仪中国》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礼仪中国》读后感摘抄

2022-05-21 09:2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礼仪中国》读后感摘抄

  《礼仪中国》是一本由海英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02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礼仪中国》读后感(一):礼仪之邦,是我桑梓

  现代社会,早就需要这样一本书。

  之前网上一个热度很高的视频,说郭德纲和于谦教秦霄贤餐桌规矩,告诉他壶嘴不能冲人,我想这师傅大爷真好,生活中点点滴滴帮着孩子进步,结果点开评论三观碎了一地,主流的声音居然都是说什么这些糟粕早该丢弃,现代社会我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讲究这些有的没的都是老顽固,还拿这来教训我们哥哥blablablabla之类的。

  通常我会自以为自己是跟得上潮流的,但是作为80末的我也同样在意一些古礼和传统,从小家里人就提醒我壶嘴儿不能冲人放,敬酒碰杯要比人低一点,别人给倒茶要点桌致谢……在日常生活中,下意识的大家也会注意到诸如会客要着装得体,公共场合不能高声交谈,宴请宾客要留上座给重要客人等等的所谓“规矩”。

  我们中国人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也讲“礼多人不怪”,举手投足间的礼貌是每个人身上的底蕴和标签,统一的规矩,不一样的表现,这恐怕才是属于我们独特的个性吧?

  个性从不等同于哗众取宠和卖弄洋相。

  再回到这本书,虽然市面上早就有很多涉及传统礼仪的作品,这本好就好在:语言贴地气-文中虽也有不少典故出处,但也仅作为引文出现,大部分还是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讲清该怎么做,为何这样做,仿佛朋友间话事,娓娓道来,不晦涩烦闷。直接明了-书里的配图值得夸赞一番,出版社(?还是作者?)找了一对儿颜值颇高的小哥哥小姐姐做示范模特,一些平时我们略其表象的动作都拍了清楚的示范照,清晰明了,配以古风的装扮和氛围,是那个了!贴近生活-这本书我认为特别实用,因为它不单单讲了古人怎么做,而且还都扩展到了现如今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古代的室内座次、堂上座次,到了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借鉴才不会出错。

  说了这么多,总之还是想表达一种安利的心情,虽然自认为年纪并不大,但是细数也已过而立之年,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说句倚老卖老的话,在日常交往和商务接触中,我会对懂礼貌的孩子另眼相看,觉得这孩子“懂事儿”,谁要在餐桌上拿壶嘴儿对着我——熟的我会教他,不熟的我就已经在心里给扒拉到冷宫那一波了。所以,彰显个性没有错,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酝酿和积淀也必有其价值,你社恐,你不知道如何活跃气氛,但是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的气质和风度就会让人对你印象深刻了。德云社的诸位角儿们是老学究形象吗?黑怕蹦迪样样不落,但也常因绅士手、退步下台、请长辈师哥先行等等动作登上热搜,所以,还是那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中国》读后感(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

  每一个摆脱了野蛮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这本《礼仪中国》讲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礼仪:以仁爱、和谐、谦逊为内核,以庄重典雅为外在特点,大到天人关系、国家典制,小至言谈举止、修身养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几千年的人文积淀以礼仪的形式展现出来,每一个深谙中华礼仪的人俱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颇有君子之风。

  在这本《礼仪中国》里,我们可以看到贯穿一个人一生之中各种重要场合、方方面面的礼仪,一个真正的君子(今天的“君子”不分男女)是如何行事的。

  比如《社交礼仪篇》中说:“在今天,大大小小的会议场合,随时都能看到,我们国人不再主动去握对方的手行握手礼了,而是先握自己的手,行拱手礼打招呼。在这样一个交际面广、节奏又很快的时代,除了不符合时代发展,被人们淘汰的“跪拜礼”之外,传统的揖礼、拱手礼、合十礼,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相比握手礼,揖礼拱手不仅中正端庄,操作起来也简单,不烦琐。其二,相比西式见面礼,比如拥抱、握手、亲吻礼,少了身体接触,没有了亲近感。但是,通过相互间保持距离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传统表达方式。再者,相互间没有身体接触,这样也就避免了一些交叉感染,从卫生角度来看,也非常适合现代人对卫生的讲究。另外,传统见面礼施展起来,主动性强,还不需要对方的配合,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对方行礼,对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更为便捷。”

  拱手礼

  总之,这本书内容非常实用且全面,不但有礼仪细节的说明,还有来龙去脉的追溯,通俗易懂,文言典故都有白话文解说,受众面很广。之前听过作者的讲座,被她的魅力折服,很专业的一位老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本书给了我们重拾传统礼仪文明的理由。

  《礼仪中国》读后感(三):一本装帧精美、赏心悦目的传统礼仪指南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文化里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近代一百多年里,礼仪变成了“吃人的礼教”,成为繁文缛节的代名词。

  近代中国,面对着西方的坚船利炮,自然要走向现代化之路,前不久去世的李泽厚先生就曾说,那是一个“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

  人们急于让中国摆脱贫困,急于摆脱身上落后的标签,于是,将一切传统扫尽了历史的垃圾堆。如果我们回顾近代历史,会发现,那个时候的情感冲动往往强于理性的反思。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成为举足轻重的强国。文化自信必须提上日程,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礼仪制度,也需要人们重新认识。

  《礼仪中国》这本书,在当下所有讲述礼仪的书籍中,都是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作者海英是一位礼仪培训师,参与过很多国际重大活动的礼仪培训师,比如为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驻华使馆工作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从这本书的目录,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们日常行为中,最为核心的一些礼仪问题。

  比如“坐容”“立容”“色容”“行走”“衣冠”等,还有人们聚会,中国的方位尊卑是什么样的;吃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礼仪,以及在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古人又是如何以礼仪的形式,为他们庆祝(这本书着重讲了诞生礼、冠礼、笄礼)。

  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陷入繁琐、琐碎的古代资料之中,而是强调古为今用,有本可依。每一个部分,都是先引述资料,然后再进行解释,加入故事,最终去讨论它们对当下的价值。

  就以“色容”为例。当我们与他人见面,或者洽谈事情的时候,眼睛应该怎么看,表情应该什么样,作者都有详细的解释。比如“不睇视“(不斜视)“不盯视”“毋淫视”“不眯视”等等。作者在每个部分,都详细讲述了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以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给出了科学的道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每个人内心认同这些礼仪的规定,人们才会真正的遵守。

  还有方位礼仪这部分,也很有价值。比如,我们与朋友、长辈聚餐,究竟应该怎么做?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有些人觉得,古代是以左为尊,房间里正中的位置是首席。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在中国古代,左右之尊,其实是随着朝代的不同而变化的。唐宋时期,是做尊右卑,元代则是以右为尊;明清,又开始尚左。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保持着以左为尊的传统。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在国际性的涉外活动中,一般都是以右为尊。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国际友人,就要注意请他们坐到右边,否则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至于首席的界定,书里面给出了一些依据。大家可以看下图,讲述的是比较清楚的。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一个价值,就是里面有很多精美的照片,尤其是找了两位俊男靓女作为模特,百分百还原了古代礼仪动作。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抱拳拱手,进行作揖。很多人是左手盖右手,对于男性来说,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女性的话,则是右手盖左手。这一点,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

  此外,作揖也分为很多种类,像天揖、时揖、土揖、长揖、旅揖、旁三揖等等。书里面的模特都有所演示,面对不同的场合,见到不同身份、年龄的人,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像拱手礼、抱拳礼、叉手礼、鞠躬礼、打躬礼、执手礼等等也是如此。书里都有详细的解释,大家都可以学习模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