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城之春》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小城之春》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8 20: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城之春》经典影评10篇

  《小城之春》是一部由田壮壮执导,胡靖钒 / 吴军忱 / 辛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城之春》影评(一):十年踪迹十年心

  昨夜停电,不能上网。也好,安下心来看完了田壮壮版的《小城之春》。

  网上很多人评价说没有费穆版的好,但它却更合我的口味

  两部作品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田壮壮舍去了原片中女主角玉纹的内心独白。这一点我很赞同。

  我一向讨厌电影中的旁白或字幕解说,因其大多是导演讲不清故事演员无法再现角色无奈之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被拍成了配乐散文朗诵,还好《小城之春》没有。

  片子的前半部分确实拍得一般,叙事稍显拖沓,演员的表演也没放开,话剧腔太重,尤其是女主角。我最喜欢影片最后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从小妹过十六岁生日开始

  礼言和志忱是阔别许久的同窗好友,志忱此番从上海来到小城,便暂住他家。而礼言欲把小妹许给尚未娶妻的志忱。

  志忱和礼言的妻子玉纹是两小无猜,一别十年,不知她早已嫁为人妇。

  玉纹和礼言是对名存实亡夫妻,早已分睡多年。

  小妹过十六岁生日开宴上。志忱和玉纹都喝多了,开始划拳,礼言劝玉纹少喝,志忱一句无心的“她特别能喝,以前我都有点喝不过她”,便让礼言一下察觉到了他们的关系,之后他的脸色在一瞬间黯淡了下去。当时的机位不是特写而是一个中景,但是整个场景的戏点全在礼言瞬间黯淡下去的脸上,吴军这场戏演得特别好。

  生日宴结束后,小妹要送大嫂玉纹回房。醉了的志忱不让玉纹走,对她唱起了不知名的歌,好听、动情。这里辛柏青演得很好,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中把对礼言的愧疚、对玉纹的爱和渴望拿捏的特别到位。

  此时的他要,她不从。

  回到房间的志忱用凉水洗脸,酒稍醒。

  回到房间的玉纹在床上哭做一团,然后下定决心抛开一切跑去志忱的房间。

  他抱起她,然后放下,然后在抱起她,然后又放下。最后猛地跑出房间,将门锁住。

  此时的她给,他不要,不是不想,是不能。

  也许此情此景只有在东方的电影中才能成立吧,如果是在欧美的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会觉得拍得不真实

  小城荒废的城墙边,她要他接受与小妹的婚事,他还道她是嫉妒,不曾想到她说“我不能离开礼言,我不想你走。”;

  生日宴上,小妹说志忱喝多了,志忱说“小妹,你以后再也没有十六岁了。”,而 十年前,他的她也是。

  《小城之春》影评(二):感觉不错

  小城之春,很美的名字残垣断壁,偶尔一抹春色,一抹红杏。

  所以在看之前,直觉会是个好结局的电影。

  以前的被百影片,对于我来说,仍然有吸引力。但无奈于那刺耳的声音模糊画面,无奈于自己的急躁,总是没看完那个电影。

  如果不是田壮壮拍的电影,我想我不会去看翻拍的电影。之前还在说“他怎么会那么吃力不讨好事情”。然而影片开头“谨以此片献给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让我明白了这是中国电影百年。

  看过田壮壮的《蓝风筝》,《茶马古道》,他对于电影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再由于他的母亲于蓝——一个认真的,可爱的老电影演员。从他电影的朴实、安踏,是我喜欢的。

  对于这个《小城之春》,一开始就注定有着宽容态度,再由于那句“谨献”,影片开始。

  画面有意的或者说是毛刺,有点话剧,和老电影一样的质感。我脱口而出“这有意义吗?”

  空旷的声音,腐朽死寂的老屋,老黄的干瘪的江南口音,无生命的自顾自的说着,孤单的敲门声,并不能一开始就打破这死寂,相反让它更加的死,让人觉得除了老黄,这房子不再有活物。

  看着郁雯和礼言那么冷淡的态度,话语,让我觉得熟悉。如若我生于那情境,我也会做出郁雯的选择,可以看的我格外压抑,似乎有某种共鸣,让我后怕。

  高高的坝子,枯草、枯树平添了三、四个人,却仍然觉得是死的。“那丝巾是我的。”的确没有意义的话,说暗示什么都太过牵强了,然而这话的感觉就如同我刚才的发呆一样,无意义,但绝对舒服沉醉。

  对于郁雯的倾诉任性放纵,我完全抱着宽容的态度,或者说是将自己幻化成剧中的她,我会做同样的选择。守着干燥的小姑子,身体行将就木,心早已死的活死人,无生命罗嗦的老黄,空荡荡的房子。

  然而有一次,却让我恼火了。那是她说“随便”的时候,“你让我来我就来”

  “MD,这女人。”

  对于女人的阴阳怪气,可以理解。当礼言问她他怎么样的时,那支支吾吾,扭捏,更大的让人以为她在觉得礼言在为她提亲的羞涩,而不是自己不忠贞的恋情泄露。这样的女人,你还能责怪她什么?爱一个人后者说对于一段爱期许到如此忘情忘境,我不但不忍心责怪她,反而似乎看到了这就应该是16岁时她应该得到的提亲。

  嫉妒小妹,让人忘记了她已身为人妇。

  他和她,在城墙上,一路乡土气息,虽说多了远处隐约的高楼,让人美中不足。郁雯向他说着他和小妹的事,那个男的是如此的让人讨厌,那表白,那拒绝,都是那么虚情假意。我由此想到的结局是他应该会接受小妹。或许基于我对于男人偏见,男人没有信任而言,尤其是对于女人来说,对于感情。得承认,对于女人,我比对男人有着更多的宽容,尤其是责任心这一方面

  小妹的生日,十六岁,本该属于她的,她也成功的使那个生日为她绽放,她成了最耀眼的人,那晚的旗袍成了整个影片中最合身的衣服时光似乎倒转——虽说只是幻想。那一晚的倾诉,多少有点滑稽。那晚礼言的哭,让人不忍;那晚他的歌,让人觉得很深情;那晚的小妹,让人觉得很讨厌。

  那一夜过后,我下意识的觉得,一切有了转机,于是在影片中,第一次见到了礼言的身边出现阳光,或许是我第一次注意到。

  当礼言来到郁雯的房间,坐在镜子前,看着她的胭脂,抚摸着那红色床罩,床帘,让人有种死人闯进了生命中来的感觉,报的感觉慢慢涌上来,果然……

  此时我开始认为,我对于“小城之春”的理解了。虽说礼言懦弱,居然会为了她而让她不要走,我却不敢恨他。

  还好结果很好。

  再后来,他走了,给小城留下了活气,带来了春天。郁雯没有去送他,这让我很欣慰亲爱的,结束不一定要仪式

  电影有些夸张的布景,单调压抑的厉害。演员的表演确实像在演话剧,然而和这样的情景气氛,这样的表演,却让人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似乎田壮壮的电影永远没有那么多采的色调,但总能不经意的给人一点活着的感觉。

  《小城之春》影评(三):再压抑点吧

  看新版《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真有些闷人,特别是你一边吃饭一边看时,更容易分神。也许应当反其道而行之,把《英雄》《天脉传奇》放在家里看,把《小城之春》《我爱你》放到电影院去看。

  是否为了显出小城的小,就一定要破落样儿?残垣断壁还可理解,因为刚抗战胜利,也是国破山河在的痕迹。可小城又静如死水,简直见不着除了这家人外的人影。把其他人屏蔽掉就写出静字来了?是聊斋里平空在荒郊野外出现了一个院子。好,就当有意营造的一种抽象气氛罢。

  这部片子若说要的就是一个压抑的调调儿,但窃以为压抑得还不够。玉纹与志枕的初恋夭折时,才十六岁。三十年代小城的风气,而且他俩所谓的恋爱,连男方好朋友,也就是玉纹现在的丈夫都不知道一点风声,可知多是眉目传情心心相印精神恋爱,少有约会拉手肌肤相亲等行为。否则在小城这样的地方,要多约会几次,就算再保密,也难逃风言风语。而十六岁就结束了的初恋,要说刻骨铭心,顶多是因着初恋的原因算个纪念。而且两人回忆时,来来回回说了好几句才弄清了没成眷属的因由——开头是说志枕不知道央人来说媒,后来又才说到是玉纹的母亲不同意。可知他们俩分手,也就是云淡风清的往事,两人的好,也是有也可,无也可,连分手的最根本原因都没有仔细弄得太清楚过。

  讲这一段,是说玉纹与志枕再相见时,如果是旧情复燃,那个旧情倒原并不如此炽烈——炽烈到了女方居然不避嫌,扔下丈夫要与志枕成就好事。说到底,倒不过是借了旧情与初恋的名,偷情罢了。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得出,玉纹的丈夫死气沉沉与她前情人志枕的意气风发,简直是两个极端。就算没有旧情,也难免不被这样优秀男人吸引,如果她想要出墙的话。

  但是,玉纹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志枕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呢?所以,两人,还是要实话实话,努力克制,有多少旧情办多少事,不要再添油加醋变旧情为偷情。如果要再压抑一点,我赞成不要那幕激情戏,志枕把进他房内来的玉纹抱起——虽然抱一抱,最后还是放下了,大家都还干净着。但是,死水只需微澜,亦是风波,何必再来大风浪。要压抑就压抑彻底嘛。当然,为着这部戏的高潮,及可看性,满足广大观众盼望已久的愿望,要他们来更激情的戏,我也没法反对:)。

  这部戏,如果说太沉闷,那为什么不说王家卫《花样年华》的沉闷?都是婚外恋,结果没戏,意味着观众看了半天都是白看白等。看来,如果情节极其简单,最好多弄些细节与花边,比如让女主人多换些旗袍,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电影的情绪氛围中,顺便数女主角衣裳的款式,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些,时间流逝了。相当于五星级电影院送每个观众一杯咖啡,与主旨有关无关不要紧,顶重要的是花样多,让观众觉得对得起票价,真正是个享受。

  《小城之春》影评(四):应用镜头与声音简短评论我眼中的东方美

  首先,影片最突出的东方美学特征都是导演对长镜头的创造性运用。

  在《小城之春》中,许多场景仅用一个镜头完成,用极简的镜头语言传达极其丰厚的内涵。玉纹的出场,戴礼言的出场,章志忱的出场,都好似一幅画面,安静缓慢随着人物的出现而展开画卷。不紧不慢,层层展开人物关系与人物背景。让观看者,清晰明了。同时,也渐渐的将自己带入了情节之中。

  在片中50分钟结尾处,费穆运用了一个长镜头从左向右铺开,从空无一人的床铺移向坐在梳妆台前的戴礼言。玉纹给礼言递药,镜头内只表现了礼言微微向上仰望的特写面孔,而仅在梳妆台的镜像中映出玉纹递给礼言药碗的手臂摄影机镜头缓缓摇移到左侧,镜头内出现将药递给礼言的主人公玉纹,礼言的表情迷蒙而充满期待,在黯淡灯烛的辉映下,颇有镜中花水中月的扑朔迷离之感,仿佛暗示着玉纹和礼言之间永远无法沟通弥合的遗憾。“长镜头”的运用,使整个影片不急躁,将一种意犹未尽的东方韵味表达到了极致

  其次,就声音的运用而言,《小城之春》是颇能体现中国传统含蓄蕴藉之美的。影片中许多镜头里的人物常常一言不发,仅有的那些暧昧热烈眼神交流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够心领神会情感表达,而在非用对白不可的地方,影片也极力做到言简意丰。玉纹买菜归来将药交给礼言一场,就是一个很长的镜头。两人语句简短而又迂回盘曲的对话,浸透了如烟似雾的人生失落感。一切都像破败、荒落的园景值得吟味,既有灰色的沉滞、迷茫的威胁,又有几分惆怅、几分悲凉、几分期待。

  《小城之春》影评(五):又是一年春

  小宏极力推荐了这部<小城之春>,田壮壮作品,诗歌一首,80分。赵赵,这就是你想要的院子,烟绿枫红,回廊低旋,门窗吱呀,残垣断壁旁的精致;这也是我们所谈起的江南女子温婉情致,永远不可抵达的一低头的温柔,欲迎还拒的挣扎

  故事好简单,民国背景,比苏州还小的一座城,绍兴?宜兴?诸如此类。志城从上海来到小城探访老友礼彦,却遇到了十年前的恋人玉纹,现在是缠绵病榻多年的礼彦的太太。夫妻俩本就淡漠,玉纹本来就不爱丈夫,志城的到来恰如吹皱一池春水,然后过不去这伦理的坎,纠结,撒野,无奈,吞了安眠药,活过来,离别,春来春去,生命继续沉寂下去。大上海白流苏可以离婚,小城市难于上青天,三个人痛苦,最后丈夫没辙了自杀以逃避成全,却又救活了。

  女主人公玉纹的表演很让人称道,曼妙少妇行走无声,举止动人,其他两三位也不差,言语温和素淡间那时候的味道悠然而出,我们没遇到的民国,虽然国情破落,但真的有韵味有格调,那种清明之气直卷袖底生风,现下的台湾听说还有这股子范儿,要去走走看看。说回情爱纠缠,象我们这等心里有一个爷们的人必然不耐烦,哪里会象女主颠倒来去,只会爽快淋漓地一拍桌子,做一个痛快了断。不爱你爱他,那一拍两散,饶了我去,放各自一条生路。其实呢,不是因为我们性格里有刚烈的爷们气质实在时代环境赋予了女人更多的自由独立,不必被所谓道德伦理所禁锢。二来性格各异,就我们现在这么自由开放,一样有百转千回的女性,生性使然。

  小宏,是不是这样的女子方是你心目里沉静的中国女人?可你在巴黎怎么找得到?回来吧回来哟,兴许你就象那个浪荡子范柳原,回来后碰见了你的白流苏呢?谁知道呢?天知道。

  《小城之春》影评(六):兩代導演眼中的「小城之春」

  在中國電影史上有兩部「小城之春」,它們分別於1948年及2002年誕生,分別由費穆與田壯壯導演執導。一個是第二代導演,一個是第五代導演。新版的出現可以說是田壯壯對中國最重要的導演費穆的一個致敬、臨摹與學習。當時田壯壯已有十年沒有執導演筒,全因為拍了一部「藍風箏」,這是一部有關中國政治變遷的電影,以一個男生從出生開始的成長故事去呈現在反右到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之下生活的無奈、荒謬與影響。戲中更對文化大革命這禁忌作出赤裸裸的處理。因為這種處理令「藍風箏」被禁,不准公映不准他再執導演筒。直至2001年才有機會再拍電影,受禁十年的他選擇去重拍四十年代的經典,全因為他知道這是最可行的選擇。他在訪問中曾說過已十年沒拍電影,難以找到投資商支持他去拍太大的製作,而且在題材上亦要小心,不能再與政府正面交鋒,所以他選擇去拍一個不用費太多錢又不敏感的題材作為他再回影壇的首個作品。

  田壯壯導演是非常尊敬費穆的,他認為費穆在所有前輩導演中,是受到生命最不公平對待的一個,他是一個用心去愛電影與話劇的人,其他東西都不會做,而且他不會以拍電影來賺錢,更不會為任何利益去向任何勢力妥協,就如當時日本軍來了,要求他拍電影,他寧願放棄工作離開電影廠也不拍,之後自己就跑去搞話劇,過自己覺得對的生活。在當時「小城之春」這經典並得不到新中國的認同,他們認為是一部極之消極頹廢的電影,沒有配合新中國的新方向,反而在同情資本家與剝削者的個人情感問題,完全是一部與政府背道而馳的電影。再加上與鼓吹的新現實主義有違背,完全是生不逢時,不合時宜。結果「小城之春」一直被禁,直至八十年代初才得以重見光明。所有看到此片的人都難以接受原來中國在1948年己有一部如此有藝術性有深度的電影,並從此奠定它在中國電影史上重要性。

  其實田壯壯與費穆都一樣,拍了一部有自己立場,獨特藝術性的電影,但都因不能被政府接受而被禁,我想田壯壯一定很明白當時費穆的心情,這也許是他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他說他每年都會看這一部電影,每次看都有新的發現,他就在2000新世紀來臨前的一年再次看這電影,並突然覺得想重拍這部電影。本來他告訴過自己不會再去拍名著,因為他吃過老舍「鼓書藝人」的教訓,他在製作的時候得到的只有苦惱。再加上「小城之春」已經是拍成了電影,還是一部被公認是經典中的經典,再重拍簡直是難上加難。但最後他領悟到「我是在臨摹,我臨摹得再好也只是贗品。我已經輸了,所以我反倒沒有負擔了。」

  以故事來說,兩個版本幾乎一樣,角色劇情的設定都一樣,不同的只在於如何去說一遍這故事。在新版中,找不到舊版經典的獨白,那獨白真的運用得很好,而且是出神入化,所有的獨白都是由女主角玉紋說的,但有時候她是以角色的主觀角度去說,有時就會以第三者的全知角度去說,既替自己的角色表達心情,又是導演的代言人,是在同期作品難以找到的。當中有些獨白運用得很特別,例如當玉紋知道有個姓章的客人來了準備出去見他的片段,看到的是她停止了綉花,並她在房裡整理頭髮,走到走廊上看著,獨白就聽到「我心裡有點慌,我保持著鎮靜,我想不會是他,換了件衣服,整理一下頭髮,我想是個普通的客人。站在廊子上,看了一看,看不清是誰。」獨白跟畫面見到的是同步的,有別於其他的獨白,有人也許會覺得畫面已看到的事情,為何要說出來,豈不是重複了,像句廢話。但假如沒有這幾句獨白,光看到他整理頭髮,是不能如此準確地明白到角色那時的緊張與複雜的情緒。田壯壯選擇不用獨白,他選擇讓獨白的情感溶化在劇情之中。但那些複雜的情感是難以讓觀眾去知道,換言之田壯壯的版本明顯隱瞞含蓄一點。

  含蓄這一點在玉紋與志忱的身體接觸上亦能看到,記得在舊版中有一幕四人同到城牆上遊玩,志忱在禮言背後偷偷地拖著玉紋的手,直至禮言轉身。又例如志忱第一次約了玉紋到城牆幽會,他們都有手挽著手走在小路上,往後的身體接觸當然難以逐一指出。反觀新版,以上兩個片段都改成因城牆上的路不平坦而需要志忱扶著玉紋,走過了就放開手。這樣的處理令到他們倆的關係更內歛更含蓄,把接觸變得合理化,又沒有獨白去表達,大家都會對玉紋的心態立場少了認識。當然他也加了一點片段去表達玉紋的心態,例如當第一晚玉紋帶著被褥到書房時,她聽到禮言在咳嗽;又例如戴秀生日那晚,她打扮一下後欲到書房去找志忱,她先遇到禮言問她:「妳要出去?」她沒回應並繼續向書房去。這兩個變動都加強了她對禮言的心態,她不在乎他。在對白上他亦作出了變動,如玉紋在城牆上做媒那段,她最後說:「我不想你走,我也不能跟你走。」這清楚指出玉紋的受制於禮教的心態。

  但另一點看到的是志忱的含蓄與不去表達,不像舊版那段,明顯志忱有表達過想帶玉紋坎,她才會說:「我有點矛盾,我不想跟你走」雖然沒有真切聽到他問,但那個溶鏡已做到這個效果。公平一點去說,田壯壯應該希望他們的關係與舊版有點不同,特別是志忱,他明顯沒有舊版那麼敢於表達自己對玉紋的感情,而且在玉紋面前他有點怕作主導,並沒有舊版那個肯定。就例如第一次提出到城牆上走走談談都有點沒信心去說。這不知是否因為製作的年代不同,大家對偷情,對男女關係的睇法不同了。以前的社會,男女是規規矩矩的,大家的感情表達都是含蓄的,不敢於表達自己的愛,那麼敢於表達自己的愛才是不平凡的行為,值得欣賞的,因為他們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但現在的社會就不會這樣看,他們對愛情與男女關係開放了,敢於表達愛意,男女的身體接觸並不是新鮮的事,反而含蓄地默默地有距離地愛著對方才是現在缺乏的,珍貴的。也許是這個原因令到有兩種不同的處理。

  另外,在攝影剪接上都有不少的不同。在新版,攝影機明顯與故事的角色們都有著距離,像在冷眼旁觀著故事發展,這與舊版有著明顯不同。這做法其實很配合田導演較含蓄的處理,並沒有舊版那麼用特寫去加強去點出角色的心態。以戴秀生日那場為例,新版是以一個鏡頭直落只以場面調度去描寫,並沒有用到不同鏡頭的組合,雖然欠缺了舊版那些特寫鏡頭如玉紋解扣、禮言看著二人手在划拳等等,但仍然以鏡頭的搖動看到的,只是要專心一點去細味。又例如第一次相約到城牆上與划船,兩場同樣地以一個鏡頭拍攝,與舊版很不同。原本特寫的二人鏡頭變成全景鏡頭,對於角色的表情變化,觀眾難以清楚準確地看到,看到的主要是動作,這仍保持著田導演的目的,冷靜觀察。但在划船那幕,明顯少了舊版的複雜性,不只少了精彩的剪接,設定上亦由兩個開心兩個鬱鬱不歡變成四人都是開開心心地划船唱歌,只有一下玉紋的回頭,但沒看過舊版的一定看不到。在整個長鏡頭當中看不到內裡的變化,明顯是一個差的鏡頭處理。

  再這樣比下來,真對田壯壯很不公平,因為費穆的「小城之春」真的是一件天衣無縫的作品,像田壯壯所說,如何去拍都是不會贏過他,一開始已經是輸了。但應該欣賞的是田壯壯那份虛心與用心,明顯看得到他下了不少苦工去嘗試才能拍出這新的「小城之春」,老實說他已經把原著的味道拍了出來,那份淡然的無奈的確能感受到。不知道何時會再出現另一個「小城之春」呢?期待那春天的來臨。

  《小城之春》影评(七):小蜜女主角

  琼瑶阿姨又重拍《一帘幽梦》了,L看了片花,不胜感概,把一个好好的帅哥方中信给整成了白痴纯情男,把帅哥整砸了,人民群众心里能没气吗,据说,这位帅哥一看到例如优美建筑啥的,必做出陶醉状,说,好~美好~美啊……花絮说,方先生经常笑场,真同情哎。宣传网站里还郑重其事写上,女主角用上了MSN……琼瑶阿姨大概正为与时俱进美得不行呢。

  我等,我等,那天俺们俩足足笑了一刻钟。为此致谢。

  女主角,我们看了照片,刻薄一回,根本不像女主角吗,她说一小蜜,我看差不离。

  可是翻拍这回事,大家都挺喜欢的。

  我刚巧看了《小城之春》,也是一翻拍。看完了,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是熟悉的家,进了陌生人,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就说那个女主角,表情倒是挺呆滞的,可是那举手投足,怎么看怎么像,同上,小蜜。就给妹妹头上擦点桂花油吧,那手啊,就摇曳生姿、含情脉脉的一塌糊涂。这手势,连我这女的,看了都心里咯噔一下,唉,修炼得还不够,可是想想人家玉纹,本是愁眉不展、看不到希望一人,有这个劲头在那儿玩手势吗。大家闺秀,举止要合体,这般挑逗,哪儿跟哪儿啊。

  还有,这个玉纹说话那叫一个娇,说不出的柔媚,哪有半点丈夫笠言口中玉纹的“冷”可言。费版的玉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稳重大方,不动声色,极有分寸感,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志忱深夜私会砸窗的那场戏,平时的克制与那一刻的爆发,对比鲜明,极富冲击力。再看这里的这位,经常性地找机会接近志忱,动不动就往人身上靠,经常性距离只有0.01公分,还哪有那种潜流暗涌的情感发展啊。

  当然,这女演员挺有魅力,也挺有女人味的,仪态也算万方,只可惜,她不是俺心中的玉纹,就跟琼瑶阿姨的那位女主角一样,忒像小蜜了。

  不知道这女主角像小蜜,算不算是与时俱进勒。

  费穆那时代正是大乱刚过,百废待兴,十足迷茫,再看今朝,本片全在赏玩,包括女性的柔美,庭院的清幽,根本不是一个心态嘛,时代剧变成了言情小品,而这个年头的人估计也提不起多大兴趣,觉得小儿科。

  《小城之春》影评(八):情感和理智的较量

  这是一部老片,但我没看过。据说是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影片,被这名头唬住了,决定下来看看。

  故事情节:一个破败的旧园里,戴礼言、周玉纹夫妇相敬如宾地过着平淡日子,青年医生张志忱的突然到访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因为张志忱是戴礼言阔别八年的老友,却也是玉纹的旧日情人。事情会怎么样发展?

  昏黄的的光线,暗调,始终贯穿着电影的始终,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我想,2002年的时候,摄影技术已经够好了,但田壮壮刻意使用这种早期的摄影效果,给人一种特别压抑的感受。而这种压抑,跟电影的主题也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节奏特别慢。很简单的故事情节,电影却在那慢慢悠悠地进行着。甚至连主角们的对话,语速都是特别慢的。尤其是戴礼言,说话的速度慢到让人感觉无法忍受的地步。但恰恰是因为这,让我们理解,戴礼言的妻子,周玉纹过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连我们观众都受不了,那周玉纹那十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可想而知!

  但张志忱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这种平静,哪怕只是表面的平静。他跟戴礼言恰恰相反,虽然年纪相仿,但充满活力,充满激情。戴礼言的妹妹竟然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而他,心中有的只是曾经的恋人,现在好友的妻子。

  张志忱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自己走,还是带着好友的妻子一起走?我看的时候,猜的是,后者。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在妹妹的生日宴席上,戴礼言彻底地了解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他不发火,不生气,而是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间,选择了以死来成全两人。

  当然,戴礼言没死成。但他这举动,却深深地触动了妻子周玉纹。最终,周玉纹选择了爱自己,但自己不爱的戴礼言,放弃了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张志忱。

  为什么?因为,这是责任。自己虽然不爱戴礼言,但他是自己的丈夫,自己应该对他负责,而且他还为自己死,这就逼迫着使她对丈夫负责。但对张志忱,只是感情而已。在这个时候,理智战胜了情感,因而她只好选择了戴礼言!

  影片的结尾,寓意深刻。

  周玉纹坐在窗户旁,脸上尽是淡淡的忧愁。

  她的行为到底是错是对?我看完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我一直认为,在感情问题上,没有对错之分,更没有是非之分。

  从理智方面来看,周玉纹做的是无可厚非。因为那是丈夫,对丈夫负责,天经地义。

  从情感上来看,这种做法有点傻,而且也没必要。因为这样,她不但毁了自己的幸福,也毁了另外两个男人的幸福。

  我们的世界在一直不断地前进,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人类能够理智地处理问题。但在感情方面,如果仅仅是为了所谓的道义,所谓的责任,值得吗?我不知道。

  如果周玉纹选择了张志忱,她会幸福吗?我不知道!

  如果周玉纹选择了张志忱,张志忱会幸福吗?我不知道!

  如果周玉纹选择了张志忱,戴礼言会幸福吗?我还是不知道!

  在理智和情感的较量中,理智战胜了情感,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我真的不知道!

  但恰恰在这一系列的不知道当中,影片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空间。我喜欢这种电影.

  log:http://zengyingjie.com/7.html

  《小城之春》影评(九):无念行

  观看田壮壮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让我想起那个秋日的下午,独自一人行走在小城郊区的马路上,头顶的天空是单调的浅蓝,云没有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匆忙赶去公交站台,路上只见到几个衣着肥厚的行人。

  起初的感觉是浮躁和憋闷,天空所呈现的那种夸张至极的单调令我作呕,想来应该很少会有人仰头去留意它。

  返回的公交车上,还是如往常般一派喧闹的景象,因为乘客中有一大批经受一天的“束缚”而终于被“解放”的孩子们。他们旁若无人地尽情嬉闹,在狭小的空间里冲小伙伴们大声地叫嚷,因为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只有一些一脸疲惫的陌生人在沉默。

  电影中,人物所在的是一派荒凉的小城,破旧的大宅院里,主人病恹恹地冲每一个人抱怨,包括他自己。以此来等待春的到来,可春却迟迟未至。或许它已经来了,人虽有察觉,但将信将疑,不愿接受这一成不变的生活。

  新的开始并非一定尾随于先前的那个结束,它须要播种和发芽,正所谓“未来的种子深埋在过去”。有多深?脑海里关于它的思索,来自于无知所引发的等待,或者鼓足勇气去探寻,自揭伤疤;,或者作一个简单的泛泛之辈,坚信“此时无‘深’胜有‘深’”,作好准备去经受“越等越迟”的痛苦磨砺。

  影片中的少爷等来了返乡的好友,境况的好转却是他所不能承受的,最终不得不酝酿一场风波来作平息。只有经历过,才会死心,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它的平淡朴实,感觉似是天然去雕饰。演员全是陌生的面孔,舒缓的音乐只是在片头和片尾响起,一切是那么协调,实属不易!

  何谓“无念”?“念”即念头,表现在心动。心动了,即“有念”。不再心动,平静下来,即“无念”。

  整部电影所演绎的,即人的一次“无念”行。

  2008-11-30 20:26:53

  《小城之春》影评(十):能与子偕老爱情,有时候很难随身携带

  很早就听说<小城之春>很值得一看,说是展现东方含蓄感情的经典之作.

  前阵看的,看的是田壮壮版的,可能是因为期望太高,有些失望.第一感觉就是演员演技一般,五个主要演员,感觉只有章志忱(辛柏青)演得还好,其他四位,真的不怎样.尤其是刚开始玉纹的戏很做作,尤其是那句"我就来",很让人反感,后面慢慢好起来了.第二感觉就是幅度太慢,光色太暗,也许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是故事的需求,只是看电影时的自己的心情不适合看慢悠悠的画面.

  其实故事很简单,礼言和玉纹结婚七年了,但是婚姻并不幸福,因为玉纹一直爱的是的礼言的昔日同窗,玉纹的初恋男友志忱,加上礼言身体有病,夫妻过着能憋死人的生活.志忱与他们分别十年后回来了,于是在这个小城在这个春天带来了潮起潮落.最后志忱走了,并没有带上玉纹,小城的戴家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期间志忱和玉纹一次次地压抑自己的爱意,克制住自己的多年来沉淀的冲动.最后,还是没有人敢为爱勇敢一次,十年前他们就没敢,当初是玉纹妈妈反对,如今因为玉纹已经有了丈夫,而丈夫不是别人,是志忱的好友.于是那块被志忱疯狂跑过去取下的手帕估计又会被玉纹抛飘到那棵老树的枯枝中.也许这才够凄美够息事宁人够理所当然.剩余的也许还是玉纹在廊台上永远绣不完的花纹玉瓣,礼言的咳嗽声以及小妹情窦初开的兴奋与疑惑。当然还有志忱的那两个从上海来的皮箱的风尘味道,混着玉纹养的那盆兰花的香味,在书房里等待着阳光把它们晒得烟消云散。

  就是到了现在,又有多少人敢于为爱勇敢,当人们为了一些世俗的原因或是借口甘于做爱情的逃兵时,有的或许是不舍亦或是无奈。但是当峰回路转,回想起那些被自己一次次放弃的保护爱情的机会,眼睛会湿润?或者觉得那仅仅是过眼云烟,是哀而不伤的想起而已。

  能与子偕老爱情,有时候很难随身携带。

  2009年4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