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萌之朱雀》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萌之朱雀》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18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萌之朱雀》经典观后感10篇

  《萌之朱雀》是一部由河濑直美执导,国村隼 / 尾野真千子 / 山口纱弥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萌之朱雀》观后感(一):时光的剪影,万物的心

  “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

  论

  这不是题记,只是来自于河濑直美对《沙罗双树》的一些解释。这不是套用,河濑直美所关注的其实从没有远离过“时光”这种略显抽象又清晰存在过的对象,就和她所久久凝视的故乡古都奈良一样

  回首时光,跳跃到1997年这部《萌之朱雀》,以上字语不需要做任何更改。

  还得加上的评价是:近乎完美的10分,毫无疑问的5星。

  近乎完美是作为一部电影总存在有不可避免的瑕疵和缺憾,而这瑕疵和缺憾本身更衬托出《萌之朱雀》作为河濑直美第一部剧情长片的完美,毫无疑问则是在期待许久之后给予的充分肯定,并为其影像所折服。

  河濑直美用摄像机对准了奈良县西吉野村的松杉葱郁,芳草风吹。在那里,古旧吊桥与蜿蜒小道以及通向远方和未来马路,山中小筑和林间路人,一一被画面所捕捉和记录。一个比较虚幻词语形容之就是:境界。当年河濑直美在不到30岁时就拿下了金摄像机奖(新人导演),她在摄像上首推结尾的长镜头,值得拍手叫绝又完成影片的前后呼应,乃至有一气呵成之说——尽管影像风格更多趋向于缓慢的流动。

  影

  故事从早晨平淡家庭起居开始母亲丢弃下男孩Eisuke去大阪生活,他从小就和Kozo舅舅、Yasuyo舅妈、小表妹Michiru还有外祖母一家生活在奈良县西吉野村,那是一片广阔的林区,视野里总是充盈着满目的鲜活绿意感受的总是夏季的晴空、灿烂阳光凉风还有热气

  Eisuke和表妹一起玩游戏,唱道:我们手牵手,望向蓝天炎热太阳消失了……。

  《萌之朱雀》的空间主要分为封闭和开放的两大部分,即室内和室外,室外更多。室内场景经常处于相对低沉氛围,比如辗转反侧,比如凝思盼想。中间不时借由窗户或者门打通封闭的室内空间,最为明显的是Eisuke和Michiru在夜色中跑到屋顶的一段,其用意来得明显却处理得流畅。

  夜色里的屋顶,年轻的一男一女,嬉闹。由黑夜及白昼,往前翻阅,屋顶上的Michiru在红色的屋顶上望向苍穹远方,一大块的蓝天下面是延绵不断的青山,这就是《萌之朱雀》的海报。

  寂寞的屋顶,但绝不是纠缠不清的陈情烂调,而是青春期的少女困惑

  绿色,既是源自生命,又有不尽的田园故土情怀。《萌之朱雀》展示了不同的绿,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灿烂阳光下的绿,模糊摇曳中的绿,这同样也是一部属于夏天的电影。

  风声自然的天籁之音,细细聆听林间的鸟语呢喃,屋檐下的风铃,捉迷藏的歌谣声,构成了《萌之朱雀》所具有的声音元素,外部配乐亦只是简单钢琴声,清脆清朗。河濑直美通过画面和声音传达着森林气息,风时远时近,带着远方气息和夏季风的潮湿水气。吹拂过森林,大片大片的树叶哗哗作响。某一个片刻风止,又是清晰的鸟叫虫鸣还有低低不可细辨的人声。由视觉和听觉再到触觉,这最后的触觉来得比较晚,可以作为前两者的结合。影片中的身体接触来自小时候调皮的吻,与 Yasuyo舅妈避雨时的亲近,还有结尾两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握手道别。

  情

  说河濑直美镜头的细腻还在于当小时候的Eisuke把目光投向舅妈背影,她撑着太阳伞,在发亮的光线中,慢步远去。一种不需言表的情感便透过稀疏的钢琴声流露出来,之后的三人牵手同行,走在回家的路和之前舅舅带两个孩子走过漆黑一片的隧道又形成了协调的呼应。

  十五年对于Eisuke和Michiru并不只是意味着成长那么简单,对于国村隼扮演的舅舅来说意味着体力的衰竭。这个家庭很快就依靠着Eisuke的收入来维持,铁路没能到来,工程随之废弃。Kozo舅舅老去,邻居都纷纷远走,最后舅妈和表妹也选择离开

  贯穿《萌之朱雀》并且不可消除的故事背景是铁路能否进入林区,面对那个曾为修建铁路开挖最后又废弃的隧道。有了铁路,偏远林区可以迎来春天,铁路不是冰冷的以破坏力为外壳的工业化冰冷产物,而是一种换取重新活力的外来物。遗憾的是影片很快就透露了铁路没有办法进入这片土地人们各自寻找着出路,而不是随着年龄老去固守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守护这片土地的是传说中的朱雀,南方之神。

  每一段相似却又不同时光的被还原,Eisuke载着 Michiru在来去搭车的路途上,经过那座仿佛连接久远过去与无限未来的吊索桥。不同的是有时候Eisuke会因故不至,还有很多人日复一日的走过吊索桥有一天却不再回头。河濑直美在这段时光上采取了相似的机位,甚至是没有变换,却在不同的时候产生出迥异的效果

  说来《萌之朱雀》最需要的两部分情绪来自感事与旧恋。前者来自以森林为首的万物,不可名状的风,即对一草一木,亦须有忠实之意;后者来自单一个体所具有的情感,对于这个普通五口之家的过往,是触发,也是缅怀,那些逝去的时光。

  《萌之朱雀》所牵挂的无疑是前者,可以不理解Kozo舅舅对于铁路近乎信念般的期待,但应该明白他对西吉野所饱含的情感,即便这是安守祖先流传下来的土地。驻留,或者离开,这慢慢变成一个巨大问题。Kozo舅舅选择了前者,永生的常留。其他一家人都会选择离开,那座房子也会越来越空旷而不宜居,直至空无一人的那一天。

  河濑直美以纪录片起手,在她的剧情长片《萌之朱雀》自然受到其影响沿用,插入三部分纪录片手法拍摄的段落。里面是美丽乡村风貌、人们不同的脸部表情喜形于色。故土情意不需多言,在结尾,影片放映了舅舅 8mm摄像机充满怀旧色调记录下的内容,有两个孩子笑脸,一家人温馨的出游。这个结尾荡漾着如淡淡微醺、徐徐发暖的阳光,直至心灵平静。久违的点点滴滴,伴随徐缓渐进的钢琴声敲着心门,直至黑幕,久久没有减弱与停止。

  虚假花絮:萌之朱雀之外 残损的言语

  http://www.mtime.com/blog/100909/article-291513

  《萌之朱雀》观后感(二):最无声的便是风,最感性的便是雨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旅途上。”

  且听风吟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河濑直美的时候,总会想起另一位故人,星野道夫。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可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我都感受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河濑直美的眼睛总离不开偏僻奈良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讲述着最靠近自然的人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以时光和影像的交叠流露出对故土的依恋。她一直用静默的眼光,观察着,观察那满眼的深绿和浅绿、观察阳光下的树影斑驳、观察大树孩子们天真的童谣、观察夏日的微风,摇曳着风铃发出清脆的声音:叮铃,叮铃…

  而星野道夫的眼睛则属于阿拉斯加广袤的冰原,和北极的微光。在长达20年的旅居生活中,他将镜头投注于严苛自然环境中的人与动植物,并以悲天悯人的情感和无尽的温柔笔触诉说关于生命与存在的静谧话语。他曾经在书中写过题记中的语录,我想河濑直美生命中的“光”也一定会有“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只是与星野不同的是她以更为细腻的电影语言去记录和重现那些曾在她记忆出现美好画面。

  不得不说,这部1997年的电影是河濑直美的电影处女作。但手法,风格却非常成熟,在当年一举荣获第5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可谓实至名归。电影画面细腻、唯美却又不同于过于滥情的岩井俊二、更为理性的是枝裕和、风格尚且稚嫩的山下敦弘以及少女气息的矢崎仁司。她的镜头中总有一种贴近心灵的代入感,亦或是大自然的万物之灵。淡泊却又如同温柔叹息般的画面。虫鸣。风吟。

  雨如酥

  这是一部展示夏天的电影,讲述的是在日本偏远深山中的奈良县西吉野村一个家族面临工业文明而渐渐瓦解的忧伤故事。纵使如此,夏季风仍旧例如往年一般带来湿润的雨水滋养满山的森林。“萌”一词,最初为“草木初生之芽”的意思,电影又名《绿色的朱雀》,南方朱雀是传说中的神灵,他们有着‘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并代表夏天。我想电影实则指代的就是守护这片森林的夏季的来临。

  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雨应该是从电影00:55:13秒开始的夏雨,舅舅离开后,纠结于虐恋的荣介与舅妈在雨中的亲昵,有一些暧昧,有一些忧伤,两人站在林中的小道,站在古旧的屋前,而大自然就有那种包容一切情绪的气度。镜头一转,屋内则是独自等待着的表妹,凝思盼想,有点迷茫有点失落。这时哗啦啦的雨水打落叶片,微微颤动的声音带着丝丝感性的情绪。而电影海报中的画面出现在00:52:18处,红色屋顶上远眺青山翠绕的女孩静静俯视着整片森林,也在等待懵懂爱的出现。

  不得不提的是电影中的一些象征性的符号比如说那条只修到一半而夭折的隧道。因为这样,舅舅生命中唯一的光消失了,于是,他选择离开。起初,荣介在隧道里看不见尽头也看不见出口,只有无边无际黑暗,在隧道中有一种无形的,肉眼无法看见的东西。整个世界只有自己一人,然后他不顾一切的往前跑,终于看见了光,找到了自己的路。其实,这一段也是导演自己感情的投射,这是真实发生在她童年的一段回忆。她认为这条隧道在某种意义上是两种世界的连接点,比如说生与死,以及生命的轮回。今年,导演的新作《第二扇窗》又挺进戛纳,并且是唯一一部入选主竞赛单元的亚洲影片,足见她的导演实力,以及戛纳对其电影影像风格的认同。 河濑直美曾说:“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我想这也是对她电影的最好评价。

  《萌之朱雀》观后感(三):前面还是阳光

  看过她拍的【髌之森】 同样的开场

  蔓延的绿色 山里特有的味道扑面

  不同于自己海边旅行见到的防护林

  自然 安静

  经历过很多次青涩情事

  现在回想都忘了为什么会那么轻易地沉入对方

  只能记得伴随而至的一些事情 好笑 勇敢 还有一些伤感

  以前看电影总在想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爱恨纠葛

  后来看电影总在注意他们做了什么 不再想为什么

  就如同在你身边过往的情人们 感觉没了 只剩下回忆

  暗恋的感觉很难忘

  有这么一个打趣的道理

  妻不如妾 且不如偷 偷不如偷不着

  恰恰是得不到的最可人难忘

  所以痛痒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 让我辗转反侧

  还好有那质朴的纪录让我欲念顿无

  等通过了漫长的隧道 前面还是阳光

  《萌之朱雀》观后感(四):望着你,什么也不说

  关于家庭的变迁永远是电影历史中最重要的题材,河濑直美的《萌之朱雀》便是如此。这个导演并不熟悉,但女性导演、处女作以及电影的名字,让我产生了想看它的欲望

  大山里的一家五口人,妹妹哥哥初恋般的情怀,哥哥对舅母的隐忍之爱,无法说出口的感情在这个隐藏在山里的家庭看起来岌岌可危秘密往往产生怀疑和猜忌,除了自己,不可能真正走进另一个的内心,哪怕是最亲近的人。于外,大家干着日常的农活,为山里要修建铁路通向外界出谋划策,于内,闭塞的村庄依然把每个人都调教成了谨小慎微唯我独尊集体村民

  父亲相机里记录下了生活本身,只是,在父亲消失后大家才认真审视。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父亲到底是自愿消失还是遇到了事故,只是,他的离去,给这个家庭的变迁予以浓重的一笔,活生生将家庭一分为二。分离的那一刻,妹妹只剩下眼泪,哥哥握着舅母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望着远离的货车不愿离去,没有一句道别的话语,但看到的是不舍和面对新生活的坚毅。影片最后,奶奶靠在院子外的柱子上哼唱着童谣,随着声音的细小闭上了眼睛,这时候,才体味到片名的内在含义:重新踏上征程的年轻人,即将走向人生的夏季。

  我们所过的每一天并非毫无价值,日复一日,如此堆积,便产生了空。妹妹坐在房顶上,望向远山,就是望向了自己即将面对的人生,望着自己的人生,什么也不说。

  《萌之朱雀》观后感(五):《萌之朱雀》之外 残损版本

  河濑直美

  最近,有风声说河濑直美的新片可能也会进入5月份戛纳60周年视线,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消息,用考据狂的说法则是她的处女剧情长片《萌之朱雀》刚好是在戛纳50周年即1997年出现,十年之隔,河濑直美和她的新片《殡之森》会如约而至吗?

  历数这些平成年间(1989年至今)先后冒出的日本中青代电影导演,举凡稍沾带点背景、来历和名气的导演,以河濑直美的作品见得最为之少。一方面是她长片作品确实来得不多,一方面则是有待更进一步的传播。河濑直美这个名字为内地多数能称之为影迷的人所熟知的原因其实是通过2003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和那年底《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的视线。一部《沙罗双树》,和奈良脱离不了联系的电影,由此众人认识了一名从奈良走出来的日本女导演。甚至还必须承认的确戛纳还发现了其他人,为更多人所知晓,比如2004年的是枝裕和——通过一部比较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无人知晓》。那之前真是“无人知晓”,我和Rai都说那分明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呢,又或者套用一个熟悉的句式就是《电影手册》编辑读者大笔一点的选择晚了十年,这更应该给予1997年的《萌之朱雀》,以肯定对于河濑直美出现的惊讶。不过《电影手册》选择迟到的现象实在太多,并没必要要过意不去,再一则是套用其他领域所谓的“三部之说”(到了第三部作品才能更好的评估底定),到《沙罗双树》,河濑直美才真正娴熟地展示其独特的婉约风格。

  萌

  “萌”之又是一个令我困惑的字眼,由于无法及时跟上网络时代潮流的翻卷以及日系用语的入侵。导致自己对《萌之朱雀》片名的完美印象已经大有折扣,按习惯的别扭倒装用法,影片名字总该改成“朱雀萌”(或者萌朱雀)——由于朱雀而产生的一种狂热爱恋和兴奋状态。

  显然这是本人的曲解罢了,关于萌,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是由草木的芽延伸及的森林含义。不是藤条蔓绕的原始森林,不是间杂裸土的人工林地。如果你不明白,看过影片就能理解得透彻,甚至不需要,面对第一个镜头哪怕是看一眼又闭上眼睛,仿佛遥望着一片茂密无边的夏日森林,你以拥抱的姿态慢慢地投入其中。《沙罗双树》的主角若是奈良古城,那么《萌之朱雀》的主角就是西吉野的森林。

  在这里,我们且不提另一个比较变态的名字叫《暗恋家族》,似乎是香港译名,真是由雅至俗的大落差。它违背了Suzaku的朱雀原意,同时严重破坏了影片的情境,在尝试理解之后却也能够明白它的来历,只是把影片欲言又止、隐约点提的,需要不同观者去想象的部分完全给破坏殆尽。

  《萌之朱雀》故事中所包容的情感私密而细腻,犹如河濑直美其他作品尤其是记录片中所具有的。若再发延伸些思绪,河濑直美从小是名为父亲抛弃的女孩,由祖母抚养成人,是否觉得这样的设置特熟悉。在《萌之朱雀》里变成了Eisuke,抛弃他的则是母亲,同样有一个祥和的外祖母,看着要搬离故土的老人们说:可要回来看看,不然自己真是孤单。

  象征

  初见铁路隧道入口,第一反应则是Eisuke将要面对的女性困惑。经由阿路卡一群人的影响,在从杨德昌的手电筒解释后,我便对高架铁塔以及隧道洞穴这类物体的象征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说不上崭新认识,反过来说什么意味什么对于一部电影作品也不合理,但完全无法阻止自己类似的联系与联想。

  潮湿幽深的黑暗中,Eisuke感觉到了恐惧,舅舅却安慰他一切都会好的。事实是,Eisuke在后来的确遇见了成长烦恼与生活困难,一大部分就是女性困惑。

  舅舅的死并非莫名其妙或者缺乏原因,当铁路无法进入林区,他所赖以生存的动力和信念就此消失。在舅舅身上,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和支柱,他代表着对林区这片故乡的留恋和坚守,在他离去后又预示着其他人不得不面对更多苦难。

  Eisuke接过了舅舅背负的责任,但在面对心有涟漪的舅妈以及情窦初开的表妹,他就有些无法权衡,甚至难免的痛苦。河濑直美采用了多角度去面对这个家庭,事实上并只有Eisuke一线在左右故事的进程,Michiru的存在也有其重要意味。

  胡想

  说及片中的吊索桥,直接联想到了早先看过的2006年西川美和的《摇摆》,一样在最后借由影像回首,一样有着留守和离开。

  《萌之朱雀》在缓慢而优美的影像中令自己念及了以下作品:开头的男孩女孩,似是《冬冬的假期》;中间的山水青苍,来自《恋恋风尘》,或者是太喜欢早期侯孝贤的缘故所致。它们唯一与《萌之朱雀》恰和的大概是少了那么些悲悯之情,多了点个人式的私密情愫。

  有死亡,有失去,有恐惧,有离别,串接这些一直被自己认为是已衰老的征兆,但《萌之朱雀》在兼具以上的同时却用了大量笔墨去注视着西吉野杉木夹道的森林,寓情于景,不足以令观众叹息:为西吉野村不断往外迁徙的人们叹息,为风云变色突然流逝的十五年叹息,而只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记起浓郁的乡土情结(林区只是一个可以移换的地域象征,它的更深涵义即是故乡,Eisuke成长在西吉野,河濑直美来自奈良,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每个人的背后都只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可以有山有水,有树有花,有鸟有虫,有人有情——也可以什么都没有,只是干涩无味的两个字。

  《萌之朱雀》观后感(六):《萌之朱雀》:大山深处的秘密

  炊烟袅袅,绿树葱葱,云中朱雀鸣,阵阵风铃声。榻榻米上一个家族的故事悄悄展开。关于剧中的人物关系可能会到后半段才能水落石出,正是前面隐晦的描写和大量自然景观的镜头酝酿着片子的味道。

  这是一个不通火车民风淳朴的大山深处,荣介的妈妈很早就离开了家,离开了大山,去向成为秘密,家人不能理解,只有孝三也就是荣介的舅舅能体会姐姐的心情。孝三的女儿美智对表哥荣介从小就有着说不清的情愫,我想亲情也是情愫最初的开始,在荣介和美智的关系上多少也映射着孝三和姐姐的关系;然而荣介却喜欢着舅妈,美智对此表现出无声的抗拒。接下来则是一场我很喜欢的戏,荣介拉着美智的手径直地穿过熙熙攘攘的夜市,美智娇羞地低着头,这时浪漫的透着一丝伤感的钢琴曲响起,这是对美智最好的真美。

  我想孝三对火车隧道的情怀也是对姐姐思念的寄托,火车代表着现代文明对村子的无声破坏,孝三内心是矛盾的,就像他只能承认找个工作对于现在的妻子或许更好一些。孝三临终前用8mm胶片记录了他对村子最后的情感,这也是影片最后添彩的地方。

  看似没什么剧情的文艺片梳理起来却发现隐藏着这么多故事,河濑直美在拍摄自然的镜头上并不比人少,人和自然在这部片子里融合得特别和谐,把这些故事隐藏在大山深处成为秘密。这部片子的意义可能就像是8mm胶片对于孝三的意义,很多情愫回归到自然便不必说清。

  《萌动的朱雀》作为河濑直美的处女作我想它可贵在写实主义的影像风格。突然有种想买dv的冲动,用诗意的影像记录着生活,这种电影才能称之为影像,因为它充满着灵动。现在的河濑直美以她独特的风格也成为戛纳的常客,新片看不到就以此文表示下对坎城影展《澄沙之味》的期待吧。

  《萌之朱雀》观后感(七):隧道再长也有个尽头

  她每日在车站等他。学校的大巴穿过山洞开走,又来了下一班。

  他终于来了,骑着摩托车。“你刚到?”,她也不分辨径直坐上后座。他载她最后一程回家的路。小时候他也常接她放学,走过田埂穿过山林,他牵着她的手,她就可以看见赤地浮云,听见流水叶蝉。摩托车加速,劈开了空气,给他们让出一条路。他的肩背挡住了视线挡不住风,她浓密的短发飞扬。她感到快乐,甚至是骄傲。在她年轻的奔跑里,他是那迎面而来的风。

  村子附近的铁路终于还是没有建起来。舅舅带着一台8mm摄像机出走了。找不到舅舅,他跑去那条隧道。他记得穿过隧道的那个初夏。那时村子还热闹,时光还温柔。舅舅抱着表妹,他跟在一旁,四周黢黑只远处有光。他有些害怕,隧道出口的光点似永远走不到。他叫舅舅,舅舅说荣介很想念母亲吧,舅舅还说,荣介不要担心,会没事的。还好,隧道再长也有个尽头。

  之后阳光会像是一颗饱满的香橙,橙金的汁液溅了满山满野。舅母撑着把阳伞,一身白衣白裙缓步在乡间的土路上,月白草编挎包上一抹淡的穹蓝。她去接表妹。他不自觉跟去。妹妹走中间,他在左,舅母在右。夏已深了,树盖从他身边一直伸展到舅母身边,形成一道屏障,一条幽静明亮的隧道。周围都是光,只一道树影,暗地包围了一切。那么短,而他渴望可以再长些,再暗些。他没有料到多年后,迎面走来惯于沉默的舅母,会同他一起,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整夜。

  父亲终于再没能回来,他们只找到他遗落的摄像机。表哥依然载舅母下班回家。她走下巴士与人道别,表哥的摩托车在路前方轰鸣着飞驰过去,消失了,风全被带走。那场大雨稀里哗啦下了一夜,祖母不发一言只是等待。木屋被雷砸得轰隆作响,雨直砸在她心上,天明了又暗了也未停。母亲决定离开,她不愿意的。她得跟母亲。

  车托着表妹和舅母越驶越远,他的身影远了小了小了,一刹就隐入了土路尽头的灌木后。还是盛夏,灌木还绿,绿得毫无忧愁烦恼,无知无觉。过去岁月的明亮和幽暗,一同被一道漆黑铁门封上,成了那条废弃的铁路隧道,留在了山腰顶坝上的木屋中。再无车驶过无人穿行,洞洞的岁月没了光,剩了幽幽深深的黑。

  掠过的风绕过忘记上锁的铁门缝隙探进来,潮湿的隧道不时发出几声嗡鸣,回荡着,分不清道不明。黑暗一片中只野草疯狂无用地生长着。

  萌の朱雀(もえ の すざく) 1997

  《萌之朱雀》观后感(八):影评

  电影讲述了一家人的故事,荣介和舅舅、舅母、表妹以及外婆一起生活,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风景很优美,生活很平静。在荣介生活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很快乐。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在修铁路,一切看起来生机盎然。然后就是很多年之后,铁路还没有修好,荣介已经在山外工作了,表妹还在上学。舅舅这个时候已经无法工作了,为了养家舅母后来也去了荣介工作的地方去工作。再之后舅舅去世了(没看明白什么原因),舅母很伤心,带着表妹离开了这个地方,剩下荣介和外婆,他们之后也会离开。电影至此结束了。

  剧情是不是有点无聊?不过电影中的情感情绪很丰富也很细腻,导演是一位女性,这可能有点原因。电影中的舅舅还有一个8mm的摄像机,其中还记录一些真实生活的片段。电影中播放着音乐,然后看着去世后的舅舅留下的摄像机记录的片段,还真是让人感动。至此,自己还是没有说出自己所看出来电影要表达的意思,自己大抵是看出来了,但是无法描述出来,这种感觉会有些难受。总之电影充满了生活气息,尽管看起来有些伤感和单调。

  还有就是电影中饰演表妹的女演员是尾野真千子,这个名字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之前看过一部日剧《最完美的离婚》,她在其中扮演结夏,这个角色印象很深刻。还有就是电影《如父如子》中扮演一位母亲,这个就没什么印象了。不过以后算是记住她的名字了,尾野真千子。《萌动的朱雀》算是她早期的作品了,还很青涩,不过看出来很漂亮了,而且演的很投入。

  《萌之朱雀》观后感(九):风起时 记得要回信

  人只有在自然里,才会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幸运。

  城市人为什么没有根,因为他们与土地没有深厚的连接。山林,赤地,流水,浮云,夏日野蝉发出的特殊声纳,感官反应具象了美,而结合了视听媒介的电影,让风景(Landscape) 跳出静止画面,产生空间的移动与时间的交替,电影风景(Cinematic Landscape)不仅成为故事情节的无声旁白,铺陈了剧情的风土世界,更重要的,是与大屏幕外的观者形成亲密连接,远景近物,文化、经验、态度、社会秩序与政治意图,叙事选择了画面,风景被镜头收编,而时间的余味,则在风土的四季更迭中延展表达,又无限聚拢。电影与风物志,以一种潜移默化的视界悄然生长。

  河濑直美作为日本平成年代女导演的领军人物,今年凭借《澄沙之味》以“一种视点”单元开幕片现身第68届戛纳电影节。这位坚持自己影像风格,执着于幽冥森林的艺术片导演,一直被各大电影节眷顾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那从不奄息的创作原欲,几乎每年一部的视觉制作,风土情怀却从未缺席,生命穿行在日本的山野里,以朱雀的轻盈飘忽在镜头内外。

  《萌之朱雀》作为河濑直美的第一部剧情片为何意义重大,并不仅仅在于获得戛纳金摄像机奖之后受到的关注,更像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通灵哨站,将擅长的纪录片模式沉淀成一种生命书写,又将独特的风土视界延展至今。风景补白了时间之隙,捕捉了人与自然沉厚悲恸的情结。

  筹备三年之久,驻扎了三个月的奈良西野吉村成为了作品的中心影像,大段近乎静止的葱绿,因为有风的穿行而深浅不一。开篇并没有对各人身份进行特殊交代,模糊的关系连接,只通过人物特征表明了老中青三代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到底会因为关系而变得深进还是疏离,在尔后的情节设置里,身份像一团迷乱的麻藤,缠绕在三代人之间。

  每个人自我的原始欲望,也在故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散射发生,田原孝三带着8mm摄像机出走,荣介与舅母的暧昧雨路,表妹的暗恋情愫……皆以一种梦幻式的肆意在这片土地流转。隐于山林内的孤立住家,人反而能逃离掉社会道德的捆绑责难,以最原始的态度表达爱意。即便最后各人都选择了离去,所有感情都像无疾而踪般消散,表达已是唯一,他们都至少真挚地坦诚过自己的欲望。每个人的哀愁方式,都像那条通向光的隧道,始终没有车。

  风景作为符号之一,同时也是电影语言的沉默表达,如何让其不沦为无病呻吟的独白或强补诗意的片段,则关乎于影人的审美重塑。“取景”(Framing Landscape)既是一种镜头的选择,也是对风景的再述。在《萌之朱雀》中,导演会利用门框、窗台,甚至是隧道口来进行“再取景”;也会利用镜头,让观众视觉与演员平行而同步“观景”。取景的多样性,让简单的山林风土变得层次丰富,自然地交替融入画面,让观众更贴近作品环境之内。

  河濑直美的影片一方面备受影展的青睐,从戛纳声名鹊起,并接连获奖,以女性的姿态,掀起西方世界对日本风物的凝望。另一方面,静如止水的画面气息与一众艺术片相同,被诟病为拖沓,无味,观影沉疴。从艺术片产生的角度来说,它本来就非迎合大众观影口味而产生,导演的表达诉求以个人的创作意念为主体,倾于表达、抒发与征服。观众则更多将以观者姿态与屏幕影像产生直接连接,接受另类影像对观影习惯的“挑战”。

  一众国际影展的肯定,更多的是对这种天真影像的珍贵赞誉,疏于流派类型的练习者,坚持的反叛游牧人,每一个创作者,都在追求形式奇巧与技艺娴熟的同时,企图回到母道之初,万物纯真的姿态,才是真正的力道源头。

  巧妙的是,剧中的情节之一,田原孝三带着8mm摄像机出走,留下了山林中人类的脸谱,也有自然的微光,成为了家族最后的收藏的影像。8mm是一款经典家庭摄像机,使人们进入轻便简易的摄像时代,图片像素飞跃增长的同时也保证了原音的质量。在电影与风景之间的关系里,从声音的加入,到数码时代的出现,风物的还原度日益剧增,也让单纯的视觉艺术变得丰富复杂,从而与观者间的连接更趋亲密。

  生命、家庭、自然一直是河濑直美所探索的主题,作为日本导演,从岛屿引发的迷思同样令人深省。东方的日本、台湾电影,西方的爱尔兰,冰岛。岛屿内有山,却环海。腹地紧密内聚,而外界却广阔无垠,造就了岛屿国民性格的内敛含蓄同时又有着疯狂险进的因子。同样的,没有广袤大陆的依靠,岛屿漂流不稳的特征,也将深层焦虑重叠翻覆。

  无形的风,在剧中,通过风铃的声音像幽灵一样流窜,通达在这家人的日常光阴里。没有先兆的死去与老去,生命如果曾有过一刻主动,大概是在命运之手钳停前决定消失。铁路建设项目的流产,成为了孝三离去的诱因。自然与工业,这对矛盾体恰恰将人类的无奈与无能显影至尽。与推崇回归家乡的经典手法不一样,河濑直美选择了这种创伤式的设置来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挣扎。经济时代带来了对发展的向往与征途,自然界则依旧万物轮回屹立在世界之外。每个人都一定拥有自负的时光法则,但不要轻易动摇对生命的依恋与珍惜。

  《萌之朱雀》观后感(十):我和鄰居的小朋友坐在樹上

  河瀨直美拍過不少紀錄片,是否因此影響到了她的整體畫面風格?所以雖說是劇情片,但畫面中很多鄉野的小童嬉鬧、農夫田間彎腰忙作的鏡頭都看不出有編排痕跡。畫面的顏色讓我想起了川島小鳥的攝影作品,色彩濃郁溫暖,有很透的暗部和偏紅偏黃的亮部,故事發生在大山里的西吉野村,蟲兒的吸梭聲不絕於耳,熟悉的鄉土風情場景便自然浮露。

  劇情很簡單,翻譯很糟糕。片中的長鏡頭很多,在不少光線昏暗的靜態長鏡頭下連環境聲都沒有,總是讓我懷疑播放是否出現問題。不多的對白裡總是簡簡單單寥寥數語,於是在觀影的時候大腦有很多思考的時間,不徐不急的任由劇情在一種無所意料之內意料之外的去發展,一切都似乎沒有經過安排般的發展。此間容介的臉部鏡頭是不多的,他是所以劇中人物關係的中心,卻是畫面、性格最不明晰的一個人,他和奶奶似乎沒太多交集、和舅舅也不會說太多話,和嫂子顯得親近又止步不前而對妹妹則是尋常無常,總是騎著摩托路過巴士站、懸橋,總是載著妹妹或嫂子。妹妹算是女主角,然而女主角似乎是什麼也沒做的一個人,每天上學放學,看不出有多少愛好也看不出有多少努力(儘管在有一幕哭了有一幕表白了),決定隨母離開是她帶領影片走向結束的選擇。孝三的失踪讓泰代(容介的嫂子)總是哭喪臉,那份隱忍的痛讓她變得脆弱不堪,彳亍的在這個家庭裡艱難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

  隨影時,看著蒼蟒的大山、農田、年邁的農夫、停滯的交通發展,這樸實的、卑小的一隅裡的生命在默無聲息的消亡更替,一切的素樸從數百年前可能就已存留,只是隨著林業衰危,青壯出離越見勢微。

  .觀影結束後看到女主角的演員名字眼熟——尾野千真子,果然有看過她的其它作品——《最高の離婚》,原來十六年前她是這個模樣,完全認不出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