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疑云》影评10篇
《基地疑云》是一部由约翰·麦克蒂尔南执导,约翰·特拉沃尔塔 / 塞缪尔·杰克逊 / 康妮·尼尔森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地疑云》影评(一):《基地疑云》:导演有人叫你搬砖
赶紧说几句睡觉
大半夜不小心点到了此片,看得我无比清醒。如果你喜欢看反转剧,这部片子足以让你从此将反转剧列入人生黑名单。后半段剧情像摊煎饼一样,开始不停翻转,而我像一个饿了三天的痴汉,望着煎饼,嘴角的口水暴露了我心中的绝望。
通常这种时候我会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观察,却不由得惊见导演躲在观众的背后,偷偷的冷笑。
本身如此简单的剧情,硬生生的搞成了悬疑片,哦不,是纠结片,观众抓耳挠腮的盼望故事结束,却一次又一次被导演告知煎饼未熟,再翻一翻。
我终于忍不住摔桌锤胸,回头再次望见导演笑得抽蓄的鞋拔子脸,心中顿时无力,不由得叹口气:你特么真贱....
《基地疑云》影评(二):《基地疑云》:拿《罗生门》作秀
也许好来坞感觉最近的弱智电影太多了,需要搞出一两个“聪明”点的影片,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脑袋还不是完全进水了。可是票房又不能不照顾,要都搞成那些上升到哲学层次的智慧型,恐怕会是票房的恶梦。既要显得比较聪明,又不要吓跑观众,算来算去只能借鉴《罗生门》的成功之路了。这并不表明美国观众有多少真正看过《罗生门》,而是说至少他们听说过该电影的名气;在某种程度上,《罗生门》的叙事已经成为一种使电影“显得”聪明的经典技巧,至于拍出来的电影是否真的很“聪明”,对于一般商业片来说就不用考虑太多了。好来坞的经典准则是:先把你骗进影院再说!
在《基地疑云》(Basic)上映前媒体的广告轰炸中,一个用得最多的词便是“Twist”,用比较文绉绉的中文来翻译的话,大致相当于“变生肘腋”,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故意折腾人”。影片讲述一队美国突击队员,在教官山谬尔·杰克逊的带领下,进入巴拿马的热带丛林演习,结果却是5死1伤的局面,只有剩下没受伤的士兵背着那个伤兵回到了预定的接应地点。问题是他们并没有遭遇敌人,那么那个狂风暴雨的晚上在演习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由约翰·屈伏塔和康妮·内尔森扮演的基地调查官,便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理出个头绪来。可是,回来的这两个士兵的口供根本对不上,而且不断改变,由此引出更多的当事人和幕后故事来……
显而易见,本片的主要情节照搬了《罗生门》的结构:同样一件需要调查的案件摆在那,同样的每个当事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所不同的是,本片最后想传达给观众的,并不在于不同的人“为什么”有不同的事件阐述,而在于那个明摆着想让观众大吃一惊的结局。也就是说,中间所有不断变化的解释版本,都只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最终是为了甩出最后那个包袱来。而在《罗生门》中,不同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描述,却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最后真相是什么反倒不重要。
不同的表现重点,体现出本片和《罗生门》不同的表现主旨。《罗生门》探究的是为什么不同人物会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解释,电影的矛头指向的是人性的隐藏一面。《本性》显然不想搞得那么深奥,只要先把观众骗得晕头转向,然后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讶就万事OK了。尽管该片也谈人性,所谓“Murder is a basic. Everyone can do it.(谋杀是人的本性,每个人有嫌疑。)”,但那只不过是故弄玄虚的一部分,为的是让影片中间那段“谁是真凶”的游戏变得更可信:既然人人都可能是凶手,自然每种不同版本的叙述,都有可能是真的。于是,大家就在电影中看到山谬尔杰克逊被打死了N次,两次被手榴弹炸死、两次被M-16打成筛子,一次被约翰屈伏塔用军用匕首捅了个大窟窿。当然,这都是不同版本解释中的状况。编导要的就是把观众绕进“谁杀了教官和其他队员”的猜测中去,最后再得意洋洋地告诉你:你们都猜错了!
记得国内《英雄》上映的时候,评论者们就老拿《罗生门》来说事。其实《英雄》和本片一样,都只是借用了一下《罗》“同一事件,多种阐释”的表皮,内里要突出的还是事实的真相。因而可以说,它们都和《罗生门》的表现手法的内涵无关,和不同的“解说人”内在的动机无关。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游戏和作秀,为了在给出最后答案前,让观众多晕一会。这样一来,导演就可以期待当观众们走出影院时会说:一部电影居然将我狠狠地玩弄了一把,编导你真牛啊!
这就是《基地疑云》这样的影片所要的效果:为“转折”而“转折”,等把你折腾得够呛了,再给你一个最不可思议的结果,电影结束!往往还要美其名曰“最有思考性”,要让观众回去敲破脑袋地想事情真相的前因后果。这也是商业片中最常用的使自己变“聪明”的招术。事实上,观众们回去想破脑袋也是没用的,因为所谓“真相”是强加给你的,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导演说是这样就是这样,至于和以前的情节有诸多矛盾?对不起,兄弟,你对电影还没有完全了解!就这样,电影说不定还能让人再进影院一次。
可我是再懒得上当了!这类电影,除了给人最后时刻的那个大大的问号和感叹号,别的再没什么了。如果说《非常嫌疑犯》的结尾的出人意料还算有点意思的话,本片精心构思的结局,在前面众多故意歪曲事实的“转折”之后,已经变得很无聊了。老实说,我根本都不在乎它有什么样的结局,只想这无聊的游戏赶快结束。
约翰屈伏塔还是老样子,一切成竹于胸的样子,脸上经常带着“操纵者”才有的微笑。正因为电影将重心放在了事实的真相上面,审讯过程中本应该很精彩的对手戏显得沉闷无比,没有人会聚精会神地去想这个家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大家知道他现在说的肯定不是真的,一会导演自然会告诉我们真相,谁会在乎他现在为什么要这么说?康妮内尔森在本片中根本没有什么表现机会,换成任何一个演员,不论男女,都能胜任此片的角色。倒是山谬尔·杰克逊,他那股“损劲”是别人代替不了的。至于那几个突击队员,对不起,如果观众不留心的话,很可能连他们的角色都难以分清楚。
《基地疑云》就是这样一部故弄玄虚的电影,反正我是很难将其归入“聪明”电影一类,最多是有一点点小聪明。其实,聪明的电影并不在于要绕多少弯子,而在于每一个转折背后都要有耐人寻味的意义存在。“猜迷”只能供人消遣,“思考”才能真正提供乐趣。
《基地疑云》影评(三):你们知道的太多了~
冲着主角的名气看完了,没啥不好看的地方,虽然没看出什么特别的震撼,但不觉得该给什么负面评价。
只能说,这部片如果出现在十年前估计也进名人堂了,悲哀的是这代人太闲,太有时间,盗版商太敬业,网络太廉价,蛋疼的兄弟姐妹们太想抒发感情了。
看完电影没啥不满,看了影评反倒是倒了胃口。十几年前的电影没有伏笔没有梗,你都不嫌简单?十几年后人家精心制作,多点细节,你说花俏?电影其实就是个砸钱买笑-笑者赔钱加利息的行当。人家海外观众是手里攥着钞票买娱乐,不管什么级别,看爽了叫声好,不爽的拍拍桌子走人。个别极端的觉得自己银子花的不值的弄了个金酸梅在那泄泄愤,调侃一下算了事儿,也不为过。
到我们这就变了个模样。这就好像,有人仗着提款机坏了拼命取钱,还骂银行怎么不快点,快点了我能取更多,要不就想怎么不发美元,有美元我能翻倍。你还要脸么?
说这个情节我见过,那个情节有雷同,谁TM叫你看那么多同类型片了?你天天吃米饭,肯定没一粒儿是一模一样的,你能看出来不一样在哪么?你敢不吃么?吃腻了?吃腻了你就换换呗。天朝有没有赋予你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不知道,但肯定赋予你选影片选伙食的权利了。
下次你要是再挑食可以给自己洗洗脑,告诉自己是第一次吃这东西,给自己一点儿保持客观的资本。一部电影拍出来不容易,别那么没节操的满嘴跑火车。就好像你每天大号之后都必须擦屁股一样,只有这样第二天才是一个崭新的菊花。
《基地疑云》影评(四):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反转而反转
简直毫无推理逻辑可言,为了悬疑而悬疑,为了反转而反转。
谁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黑人教官韦斯特啥时加入8号组织的?在假死前还是假死后?如果是假死前,毫无逻辑,因为他和8号组织的哈代关系不好,和白人派克关系也不好。难道他是潜伏在军队里的缉毒英雄?为了布这个局在多年前就开始预谋,特意和哈代、派克搞恶关系?韦斯特发现穆勒和某人贩毒,报告了boss。boss其实是贩毒老大,示意穆勒和某人把韦斯特干掉。这个情况8号组织知道了,既然知道的话,那就是8号组织从一开始就知道boss是谁。那我们再假设现在韦斯特不是8号组织成员,那么8号组织是怎么聚在韦斯特旗下的?白人派克、黑人邓巴、还有那个女的,这些名字都是化名,也就是他们入伍前就取了化名,他们早有预谋铲除军队的毒枭们,待会回来继续。
《基地疑云》影评(五):比较费神
看完整部片子,最头疼的就是人名的纷乱,最狗血的就是结局的happy ending。
回过头来理了下逻辑,发现最终还是不知道几个人是怎么凭空消失,捏造死亡的。
倒着回溯,结局透露这是一场解决运毒boss的计划,但是编剧也有点太搞了吧,参加这次任务的人就正好是这次长桌聚会的section8的全部人员么?
既然hardy都安排好手下所有的计划,那何必故弄玄虚,通过医生之口来揭秘换身份的问题,还上演一部机场以一敌众的闹剧,再扯出更不是事实的所谓真相,还让自己陷入差点被styles击毙的危险情景,借Osborne之手解决了毒枭,更像是一场对Osborne进入section8的铺垫。
最奇怪的是,医生并不是section8组织的成员,为什么他要那么轻易的就承认了贩毒,而且非常轻松的告诉他们线索,似乎置身事外的等待判决。
似乎是没有什么男女关系就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扯上医生和Osborne这种对剧情完全没有必要的关系,又或者其实可以引出点关系,让2人勾心斗角,互相出卖,可惜完全没有。
而hardy如果没有事先跟医生约好,在医生临被带走的前一天,怎么就这么巧合的透露出换身份的问题,如果医生没有说出这句话呢,他要通过什么手段来揭示styles呢?虽然他本来就知道事实,但如果赶不及他的手下被飞机运走,谁来让styles显现呢?
tyles作为一个毒枭,不是情势所逼,就凭hardy的几句话就立刻承认,而且直接对其进行收买,还未等结果就光明正大的在办公室开枪灭口,不是很愚蠢么?
总的来说,是部让观众紧张动脑筋的悬疑剧,打分也不低,但是第一遍就有了这些疑问,这也许就是评论好坏兼半的原因所在吧。
希望有机会再有闲情看第二遍,解决这些所有的疑惑。
《基地疑云》影评(六):看过10遍还不够的经典悬疑/推理剧
“看不懂” “看似平淡”是悬疑/推理美剧超级精品的标签。本剧是悬疑片中最悬疑,推理片中最需要推理的。一遍看不懂是必然的。看完第三遍之后如果你能明白100%,恭喜你,您的智商在130+,您至少比90%的人聪明同时您的逻辑分析能力很强。此片适合超级美剧迷,好剧烂剧都看过N百部 对一般片子没胃口的不是一般聪明的人看。
第一遍看得迷糊,极大的兴趣促使我去看第二遍。那些只看一遍就贸然下结论说此剧不好的朋友,只能说你没领悟到此剧之精髓。
第二遍看到大概30分钟时候,夜晚丛林中杀人的一幕,你觉得你终于看懂了,有点领悟透彻了,会猜测A这条故事线和结局a;
继续看,你发现A这条线是对的但是结局有偏差,会是a';
再继续看,你觉得A这条线不对,编剧绝对前面是在忽悠你,于是你认为真实的事情是B,结局是b;
再看,你发现与B有偏差,下面情节应该是B';
后面还有C和c, D和d...
……然后你说,我靠,这片真牛,服了。然而,远未结束,事实是有变化地……
对,这是你看第二遍的感觉,看第二遍你依然需要推测和分析。
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你会推翻前面所有的猜测和假设。这时候你基本明白了80%,于是极大的兴趣促使你去看第三遍,来理清故事真正发展路线和全部细节。
夜晚丛林杀人那一幕,反复回闪了8次!8次都不一样。每次都有细节变化,这些细节都对下面故事发展有重大影响。正确理解这8次回闪是能看明白的关键。此剧编剧功力之深,绝非常人能想象到的。表现手法极其独特,同时超级复杂的情节却毫无漏洞。
本剧我看了10多遍并永久珍藏。每次都是惊叹!!!!!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部小众的电影,真正理解本片精髓的人只有一小部分。如果您喜欢推理悬疑的风格,强烈推荐!
真正好的推理/悬疑片,就应该是这样的,就应该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看懂而大多数人都不理解,这才说明功力到位!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给予一部推理类型的电影好评,那只能说这部电影很浅显易懂。从商业角度说,小众的电影不是成功的。然而抛开赚钱这个因素,本片绝对是悬疑推理剧的NO.1 !
《基地疑云》影评(七):理剧情,有错误望指出
8组织一直是个神秘的暗中行动的组织,可能是政府授权的隐秘组织,所以Hardy才有那个众人皆知的与毒枭合作的腐败警察的身份(希望形容的合理..),这次他们发现边境地区存在通过军用物资运输偷运毒品的买卖,于是决定混入此次行动抓住幕后BOSS。(除了Kendall,Mueller,Styles,Osborne,其余的几个都是8组织成员,可能West是在这次事件假死后才加入的)
West教官向Styles(运毒首脑)报告了Kendall&Mueller的贩毒行为,于是Styles让Kendall,Mueller乘机干掉West, Hardy察觉到会如此于是通知了West,然后行动中Mueller干掉了West和其他队员(可能是假死),Pike(白人)捡了Dunbar的军牌冒充他(因为他平日受到West百般刁难,最会被怀疑杀了West,其实都是事先计划的,名字也都是假的)背着Kendall,射死Muellerr然后逃了,然后两人串通好了故事(Kendall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白人Pike说只对游骑队成员说出真相(计划一部分),Styles就找来了Hardy作非官方调查,因为Styles认为即使他发现真相也可以收买他(因为Hardy有丑闻在身)Styles怕Kendall供出他就毒死了他,Hardy发现了Styles的真面目,Styles正准备打黑枪,Osborne从窗外发现了就打死了Styles,Osborne最后察言观色,理清了头绪,发现了8组织老巢,于是组织上决定吸收她,然后Hardy其实是个部门的上校,然后就没了....不知编剧是怎样一个思路...
《基地疑云》影评(八):有这么一个组织
我看的里面翻译成 特战狂8号 section 8
也不知道其他哪里也有过 介绍 或者 描写
对此也不去了解 不是粉丝之类的
就像 超人前传中 有绿箭 Lois Lane 猫女(不知道是不是猫女)美国正义协会(Justice Society of America)里的成员 等等
还有很多很多 什么侠什么侠之类的
反正是英雄
但我不是
《基地疑云》影评(九):《基地疑云》:难度不大的猜谜题
应该是第三次看这部片子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记不住结局,而每每看到中间,就又想起来了,不得不继续看完。
难度并不大的悬疑片,别看小队人物众多,实质上真正出场、有影响的,就这么几个,其他人都在摆迷魂阵。所谓的幸存两人,说没串供谁也不会信,就看你如何去发掘真相,怎么找出破绽了。影片绕了比较多的是敌我,不同人物、不同立场看待的事实也会不一样,你站在不同角度也会很自然的替这块着想。
人不会随随便便的死去,背后有罪恶的交易也是肯定的,军方权力这么大,以权谋私么也不见得稀有。只要有利益,就一定会有人看上,自上而下也就有了一串蚂蚱,目的就是牟利。当然了,这终究还是小事,他们牟取的私利也小得很。看上去拿这个当话题,多多少少有些夸大,而且涉及的层面其实也不多,没有太多高管涉及进来。一定程度上,这也减弱了影片的可看性,毕竟所谓的内幕,观众肯定是希望能看到更深层、更黑暗、涉及更多人的东西。
不得不说,约翰·特拉沃塔很有独特的魅力,看他的戏,似乎并不需要过于卖力,但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自己的味道。要说人也很魁梧,但戏路却很宽泛,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出演,甚至还有歌舞剧,实在也是一块宝啊!
《基地疑云》影评(十):喜欢第八分队!
题目:别废脑汁还原事故了 来说下酷酷的第八分队吧
素材:貌似很久以前就看过个纪录片讲述美国某个小分队 为了提高军事基地的防护能力 专门负责偷袭美国国内军事基地 荷枪实弹的偷袭并占领 当时就很震撼 美国佬这种为了信念不要命的精神
剧情:此片中 第八分队已经名声显赫 刚开始就把基地指挥官吓得跟主角上尉倾诉恐惧了 就像上尉说的 可以把很多居心不良的吓跑
建议:第八分队 虽然是虚构的 难道不值得崇拜下么 我看就这引子拍个电视剧会很爽
分析:进入条件看起来要像女主角一样 从遵守职责到经历一场脑汁搅拌器的磨练 最后从主动尾行到被勾引入伙 相貌要求不限(塞缪尔杰克逊这个猩猩脸)其他好像除了智商够高 做人厚道之外没啥特别要求了
上纲上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吧 不做背叛自己的事情让灵魂自由 不去屈服强权体制的游戏规则 让行为自由 然后推己及人 与同样自由的伙伴合作 将体制中的蛆虫消灭 保护那些虽然智商低没有能力保护 但仍然信仰自由的大部分个体
像基地指挥官一样失去了理想就转而用阴险手段来寻求利益的人 他也是有理想的 他的理想并不单纯是利益 其背后则是人心的黑暗面 用这些阴谋手段来从黑暗面中控制他人 是他精神层面的需求 利益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总之理想化的东西就是越想越酷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吗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必太拘泥于评论标准线 看出酷的感觉就好
另外,女主角刚开始的印象就是超古板 穿着一件黑风衣跟法西斯似的 说话一口官腔不容有一点闲谈(看起来混账情人和阴险上司样的男人会让女人变成如此)可随着剧情发展渐渐有了些人情味 直到最后终于笑逐颜开 这部片不就是一部傲娇女官调教手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