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角》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角》的影评10篇

2018-02-20 21: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角》的影评10篇

  《北角》是一部由朱少宇执导,钟淑慧 / 吴岱融 / 林隽健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角》影评(一):电影《北角》详述赴港产子风潮 导演否认模仿许鞍华(图)

  电影《北角》详述赴港产子风潮。

  红网10月25日讯(记者 朱青)商业大片围攻各大院线,10月25日,湘籍导演朱少宇率主演吴岱融、钟淑慧等亮相长沙,为现实题材电影《北角》11月4日上映造势。朱少宇坦言,“颇有回家的感觉”,而他亦否认该片模仿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题材:赴港生子有风险

  与许多现实主义电影挑选目前正风靡的社会事件主题相同,电影《北角》的主题围绕着不少内地居民赴港产子的题材展开。为了让孩子成为香港地区居民,内地不少人近年来纷纷选择赴港产子,然而其中也不乏悲伤故事

  导演朱少宇坦言,自己也是赴港产子大军中的一员。不过,他表示,当时长期在香港工作,因而妻子赴港产子也就顺其自然有关电影中出现赴港产子可能面临难领身份证、被中介索取高昂费用等风险,朱少宇直言“其中的每种人物,他都曾亲身经历”。“所以写这个剧本也就一气呵成。不过要说,赴港产子确实并非适合每个人,一定要想清楚,因为这牵涉到一个连锁反应问题,比如其中的四川夫妇赴港产子就是满腹失落。”

  比较:并非模仿许鞍华的《天水围》

  在目前大片云集的电影中,《北角》运用了相当朴实的叙事方式,讲述了香港女性阿敏一家在窘境中如何求生的种种经历。整个影片不乏关怀繁华背后的人性一篇,剧情平淡,不难让人联想到许鞍华导演近年来大放异彩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系列作品

  对于这些作品,导演朱少宇坦言曾经看过,但并未模仿:“我们的剧本是2007年写出来的,那时候许鞍华导演的作品还没有出来。此外,许鞍华导演是以香港人的视角看待香港人的邻里关系,《北角》是一个内地导演看香港繁华背后的故事。”

  此外,比起许多商业大片明星成堆,《北角》则是一众新人上阵。不过,当初与梁朝伟一同出演的《绝代双骄》的吴岱融与妻子钟淑慧双双挑大梁,还是颇为抢人眼球

  《北角》影评(二):平淡的感动痛苦美好

  此片从头到尾都是真实生活,真实到无法分清是电影还是现实,正因如此给人带来了巨大震撼

  从表面看,片中从头到尾尽是不如意。店开不下去,大儿子儿子因为没钱买房没发结婚,怀孕的老婆跑回大陆女朋友想他倒插门又不同意,还喝药自杀。小儿子因多动症而辍学老人顾不了,被坏人欺负。介绍别人来香港生孩子,又不会狠心骗人家。做保险也做不来。老公自己在内地又找了别人。一个成功有妇之夫的追求。诸多的不如意压在一个中年女人身上是那么的沉重,难以承受。

  但阿敏没有为此而屈服,也没有放弃她的向善,她依旧坚持捐赠善款,依旧与人帮助,依旧坚守清白。最后当她喝醉后醒来,她终于明白原来使自己内心的我执在作怪。其实,故事结尾,阿敏脑中闪过的点点滴滴已经向我们道出了真谛

  老人卖掉了香港的房子,回乡下养老,不好吗?

  儿子拿了钱去大陆发展,有一个爱他的美丽的老婆,不好吗?

  有多动症的儿子,结下佛缘,培养心性,不好吗?

  坚持自我,不做第三者不好吗?

  不为了钱财去做骗人的事,不好吗?

  要求剖腹产的孕妇,在香港顺利顺产生下儿子,不好吗?

  最终,阿敏放下了我执,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其实一切都很美好,可又有几人能看清呢?

  《北角》影评(三):如果片子晚上映三个月,命运会不一样

  2012年2月2日,香港《苹果日报》上一则反对大陆孕妇赴港生产广告引爆了全体中国人的神经和眼球,一下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香港人用直白的语言把近年来对大陆人的不满发泄了出来,同时也遭到了大陆人的调侃和嘲笑。在这个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大陆)人从来没有这么自信扬眉吐气过:世界都缺钱,就中国人——有钱!中国一下成了世界的财神爷!

  这部片子上映的日期是2011年11月,对于这样一部导演、演员都没有名气,名字、海报也无爆点的电影来说,票房惨淡的“一日游自然情理之中了。现实主义题材从来都不在讨好之列,人们更愿意看虚幻的、古装的、哪怕是无脑的、雷人的,也不愿意看这样一部略微沉重的片子,甚至连它是关于什么的都不愿意了解。从某种角度上讲,本片和命运和它当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又何其相似

  本片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以社会底层最普普通通的阿敏一家的生活反映了在香港的大陆移民这个特殊群体,从题材到表现形式都很容易让人想到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不同的也许是片中传达出的感情色彩:《天水围》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在平淡的生活细节中让人体味到人性的真善美,充满了希望;而《北角》则要消极一些,但这种消极并不是片中人物所传达出来的,也许它更接近与生活本真,不是好人就一定有好报,也不是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生活本身就是这么残酷不公

  阿敏

  毫无疑问,阿敏这个人物是片子的灵魂人物。她的身上凝结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点勤劳善良虔诚坚韧独立任劳任怨、默默承受。然而她的运气始终差了那么一点:年轻时被第三者插足独自默默抚养两个孩子长大,大儿子要结婚急需钱,小儿子又有疾病需要治疗,缝纫铺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做保险又因为不善交际做不出保单……她也从不怨谁,想必她只怨自己命苦吧。这样的底层人物,对宗教表现出超常人的虔诚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片中多次出现佛像的原因,好歹那是她寄予希望的精神信仰。对于暗恋她的商会会长,她也拒绝了会长的好意。如果一定要说她的缺点,我想是过于老实吧。相比她的同事,她虽然善良,但不够精明、不够圆滑、不够世故心眼不够坏,这样的人却是老天最不眷顾的。所以说老天本来就是不公的。

  李伟夫妇

  李伟夫妇在赴港交流过程中,因缘结识了阿敏,阿敏也是一片好心介绍他们留港生产,然后最终事情不如他们所料发展,最后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从李伟夫妇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无奈。但是他们也是善良的,最后他们留下了钱和感谢信悄悄的走了。

  儿媳妇

  儿媳妇是真心爱儿子的,她并不贪图他家钱财。儿媳妇的娘家人也是通情达理的,并没有过分为难他们家。然而结果也并不如意。

  通片看来,他们都是善良本分的人,可是总是缺少那么一点点运气,好人都不一定都有好报。真实生活中本身就充满了太多这样的无奈。反倒是那些耍心机,玩心眼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看看我们身边那些上天眷顾的:要么是特别优秀的,要么是特别会做人的,要么是特别有胆量的,要么是特别会乱来的。老实本分的人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这部片子的性格也够老实本分,所以票房够差也就不足而奇了。倘若换在三个月后的今天,这片的题材会变成当下最热门的题材,这一定是连制片方都没有想到的。如果是在当下上映,好歹搭个免费宣传的顺风车,票房卖数倍应该不在话下吧。

  《北角》影评(四):故事性强,演技才是王道!

  很珍惜这次豆瓣观影的机会,观看这部小成本的电影。

  故事是一部很简单的故事,主要讲述在香港生活的福建人的故事,他们是香港人眼中的内地人,是内地人眼中的香港人。一个生活在香港北角,每天除了卖保险就是诵经的内地女人认识并爱上了一个香港男人。并且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孩子弄成香港户口的一个很平凡但又真实的故事。

  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由淡出娱乐圈多年的钟淑慧、吴岱融夫妇来主演。特别是当年环球小姐香港冠军和最佳气质奖得主钟淑慧,以前是香港娱乐圈中不可不提的一位传奇人物。颇有观众缘的她入行后连拍数部三级片,大多票房奇佳。此后又与曾因在《绝代双骄》中饰演“花无缺”而一炮走红的吴岱融合作,不久二人步入婚姻殿堂,也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此次两位传奇人物借《北角》重新出山,让我看到的不仅是炒作本身,更注重的是两人的演技。这部影片中,我对两位主演的演技感到非常佩服。钟淑慧饰演一个生活在底层却不懈努力的单亲妈妈。演出了那种无助无奈,但还仍然乐观坚强的活着的那种心态表演的非常真心,我想这对于之前息影一直相夫教子的她来说,多少也对一位母亲的心态能够把握的很接近。还有就是男主角吴岱融,它更是颠覆了以往《绝代双骄》里“花无缺”的形象,显示了出众的演技和爆发力。更是让我非常感叹,把握小人物的心态把握的很到位。

  往往看惯了动作片和特技效果的话,反而会对这样现实的影片感到非常的亲切。毕竟这些都是咱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看完后很相同深受!!!!!

  《北角》这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北角》影评(五):生活最真实的一面

  在电影中,我看到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生活实在无奈。

  电影一开始女主角有一双父母在身边,和两个儿子一起生活,还有一份保险的工作加上兼职工作。看起来,过的还行。她一心念佛,有一颗善良的心。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后,她一个人坐在电车上,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脸上留下一丝丝的忧伤。此时的她,什么都没有了,迫于无奈的没有了……

  很多内地人到香港去生孩子,为了一张出生证明,为了孩子一出生就能成为香港人。

  香港,一个国际都市,一个象征财富地位的大都市。或许听说你是个香港人,大家会对你仰慕三分。但别忘了,富有的大都市里也有不少的穷人。他们每天面对着那么多的诱惑,却消费不起。高消费的城市给他们的生活施加了不小的压力。他们忙碌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工作,也盼不到苦日子结束的那天。只能说他们只是生存在香港这个城市中而已。唯一值得炫耀的就只有“我是香港人!”,其他的一切,变得一文不值。

  一个人,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心就会变得浮躁。洗脸、刷牙、赶公交车、打卡上班,每天都是重复进行这些例行公事。然而剥除了这些之后,人们的生活究竟还剩下些什么?

  这让我想起五月天的《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这首歌,终于我的生命只剩生存,活著只会呼吸吃饭喝水的生活。

  《北角》影评(六):致不堪回首往事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大概都有“点儿背”的时候。所谓点儿背,多少有点诸事不顺之意。

  电影《北角》,便以生活在香港北角福建移民阿敏不堪回首的往事为基础详细呈现了“点儿背”的含义

  起初,生活贫困却一心向佛的阿敏只是为了给小儿子小武医治多动症卖掉裁缝铺,去同乡工作的保险公司做起保险。却不想,在这段时间里大儿子文杰因女友未婚先孕而面临着婚礼、买房等压力,以及去内地生活还是留在香港的抉择,无奈之下,自杀;阿敏在佛教活动中结识的内地夫妇,听取了阿敏赴港生子的建议经历了种种危险之后却并未如愿拿到香港出生证明,入不了香港户籍;小武因病症被迫离开学校游荡在街头被不良少年欺负;年迈父母为了给文杰筹得结婚的钱以及小武治病的钱卖掉了房产回内地生活;抛弃阿敏与两个儿子的前夫对此不闻不问,甚至警告阿敏不要在打电话“骚扰”;一个月内没有做成一张保单阿敏面临又一次失业…。

  然而在同一条平衡线上,阿敏拒绝了暗恋她多年同乡商会会长谢先生的追求。只是因为谢先生与妻子分居多年并未离婚。这样的理由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之际看来有点“匪夷所思”,却画龙点睛般再次强调,阿敏内心坚守的价值观。时代变迁与其内心坚持的矛盾致使生活至此,黯然失色。彷佛人世间许多美好,都在这种矛盾中慢慢烟消云散。至于这样的选择是否恰当,电影一如并没有刻意描述阿敏的不幸一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以念佛、合唱、佛教礼仪等无数的小细节,如旁观者一般,缓缓地让事情一点点积聚,一点点引爆,一点点缓解,孰是孰非,了然于心。

  87分钟的电影看下来,犹如读吴念真那本《这些人,那些事》中简短的小文一样,以平淡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口吻,以脸谱化的粗线条,展示现实生活细腻的质感。无处不彰显着,人生选择了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北角》没有震撼的试听体验,没有明星大腕儿,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漂亮镜头剪辑,甚至也没有《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反映香港底层市民生活的脉脉温情,她却以冷眼的姿态,蓦然回首。

  有时候会你会想, 生活里那些曲折,后来都慢慢变成一种能量。比如,若不是这段“点儿背”阿敏不会放下那些固执念想、无法释怀;若不是经历自杀,文杰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若不是文杰要结婚等钱用,阿敏的父母也许依旧会站在路边卖衣服。生活中有太多的说不清,不要在一件事情上纠缠太久,毕竟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才是最公平的法官。

  《北角》影评(七):很好看的电影!

  阿敏是生活在香港的北角,她贫穷、麻木但是又乐观、坚强。

  阿敏的小儿子小武患有多动症,为给儿子治病,她卖掉了裁缝铺开始做保险。

  大儿子文杰去内地出差结识了女友小芸并带回香港家中不久便怀孕。婚礼、买房都需要一大笔钱,否则女方就要他们去内地结婚生活。

  阿敏得知同事介绍大陆孕妇赴港生子,收取中介费用并介绍他们为宝宝买大额保险。阿敏经人介绍认识了四川来的李伟,听说李伟老婆已怀孕三个月。急需钱的阿敏便介绍李伟带老婆到香港做检查并住在自己家中。

  一天,李伟的妻子在家中滑到,送去医院抢救。此时文杰也因为没钱结婚闹分手而自杀,正在抢救。阿敏顾此失彼,分身乏术。

  终于,小武被送进寺院静养;阿敏的父母卖掉了房子给文杰做聘礼;李伟夫妇最终也没有拿到香港出生纸,无奈地离开香港……

  阿敏失业了,但她拒绝了暗恋他的谢老板的帮助,更不愿申请救济。宁愿自己面对一切,坚强乐观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北角》影评(八):哪里去寻黄金岛

  看电影《北角》过程中,一直有种奇怪的感觉,最初难以用语言形容,不过慢慢在其他观众的反应上察觉到,并非我多想了。

  虽然这是部不折不扣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调子算不得大悲,可也决不轻松。但我耳边却时不时会传来微弱的笑声,并非电影本身有任何笑点,也非观众的观影态度不端正,而是其中许多角色口中直接说出的台词,完全颠覆了我们这2,30年来从香港电影里接收到的,对这个城市的认知。甚至可以这样说,用最抽离的角度看,《北角》是一部我们前多少年在大陆就一直能看到的反应中下层人民疾苦的电影,但恰恰因为它拍的是今时今日的香港,拍的是港人与陆客(或许该加部分二字)翻转的关系。香港人一直在叫苦,内地人一直端着架子。这种情节反复出现,于是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共鸣感和虚幻感。但也正因如此,让电影有了一种很特别的力量。很喜欢电影里,阿敏小媳妇的一句不经意的台词,“那时候爱看香港电影,所以就跟他来了!”,我想,这应该是导演故意放进来,非常有情怀的一句话吧?

  《北角》有个别名叫《黄金岛》,用这三个字称呼香港一点也不过分。关于香港创造出的经济与文化之奇迹,不用再多费口舌赘述,珠三角诸沿海特区的当年顺利建设,顺利发展,自然都与它息息相关。所有怀揣着梦想南下的内地人,都是背着大包小包来到维多利亚港,希望能在这里淘到自己的金。香港影视中几十年前就出现了大量反映这些移民的故事,“表姐”“阿灿”这些带着各种复杂意味的称呼,也多少现出港人看这帮“穷亲戚”的心情。这倒也没什么,不是为了努力赚到大钱,谁来这个弹丸之地拥挤着打拼呢?《甜蜜蜜》里的马小军和李翘,也都是这样想。

  对比邱礼涛之前那部尖锐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北角》的视角比较温和。它当然提出了一些质疑,并且从根本上突出了荒谬,但并没将涉及这个事件的各色人等过于脸谱化。中介自然是努力抽水,但也谈不上骗人,想让孩子变成香港人的那些父母,大多数总还是怀着美好愿望的普通人。而医院面对这种风口浪尖的行为,因目前依然没有相关法律,即便知道对方的身份目的,也并未刻意冷漠。电影始终就是淡淡地看着他们来去,乃至于在片中那对费尽各种辛劳,却一无所获的重庆夫妇身上,故事更倾注了最明显的"善报"的思路。从他们最终留下的那张纸条看,一切其实还有希望。没有了黄金,至少,岛还在。

  《北角》影评(九):香港身份证的增值与贬值

  电影或因成本、话题等各方面限制,在剧情推进上并不显出如何强有力的压迫感。但剧本把握的细节真实,对白均是非常直白的生活情境对话,粤语国语交杂的家长里短让人并无隔阂。恐怕导演是索性放弃了强调戏剧化的企图,就用散点式来描绘一位中年女性乱糟糟的生活,再时刻加上一层宗教色彩,把节奏托得更稳当。黑场,亮场。开门,关门。生活一幕幕就是这样开启和落下。店铺经营失败,自身性格不适合做保险,前夫早已远走,追求者却有家室,小儿子有多动症,大儿子面临结婚,但女方要在内地买栋房子当聘礼。阿敏是一个好人,他身边也没什么坏人。但人就是会这样互相逼迫。过不去的坎,就是过不去。说实话,这些如此熟悉的困境,到最后居然隐约透出一点绝望的光。

  《北角》影评(十):众生皆有缘,缘亦恐是劫

  佛教劝人向善,广结善缘,但是这缘也分很多种,很多看起来是善缘,到最后因为自己的种种处理不当,也很有可能转换成劫,当然,谨记佛与人为善,慈悲的心怀,劫也是可以迎刃化解,转换成善缘的。《北角》最终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并不是这个,但是佛家精神始终贯穿其间,许多玄之又玄的东西,随着阿敏以及她身边家人、朋友的种种作为,润物无声地潜入了观众的心底。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湖南籍导演所拍摄的香港电影,普通香港北角区城市平民的日常生活都表现得平淡如水,却又迤逦如歌。很有几分许鞍华导演更加平淡,却暗藏许多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名作《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风采。尤其是贯穿始终的佛学奥义。

  当然,与《天水围的日与夜》不同,《北角》的叙事手法虽然平淡,但是人物关系以及故事线索却显然更强烈而且繁杂,只是导演朱少宇非常克制、冷静地只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式的生活场景,尽量不硬煽情,不过度阐释,通过冷眼旁观的角度,不代替主人公忧虑,也不替他们欢喜,只是公正、忠实地记录,用近似于纪录片的平淡手法,却演绎出香港北角,阿敏的家人还有朋友们平凡,却又不那么平凡的生活。

  身处时代洪流,再有佛法的普照,作为小市民的你我,也很难保证不生执念,就算是礼佛多年的阿敏也不例外。所以她才会无端端地生出许多贪嗔痴来,或许与四川李伟夫妇结缘,最初确实是本着好的想法开始,但是过程中确实不尽不实地起了贪念。这正是缘向劫转换的动因。而家庭危机,尤其是大儿子的婚姻问题,小儿子的病,全都搅和在了一块,让人疲于奔命,无力应付,更是重要的契机。三件问题全部纠缠在一块,几乎酿成惨剧,确实是电影惯用得手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谁又不是如此呢?在种种繁杂琐碎烦人的事件催迫之下,终于情绪崩溃,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不是平日礼佛就能化解的,这是作为世间小人物,堪不破红尘负累的苦与难,也是佛经有云的众生劫。

  当然,《北角》并没有残酷到让真正的惨剧发生,它还是非常有禅机地,让所有问题,都在一片祥和之下,不算真正解决地解决了。曾经以为是一团乱麻的生活,在时间的冲刷之下,终究会迎刃而解,或者至少是云淡风轻。所以更喜欢片尾,阿敏无悲无喜,依靠在公车上,仰头望向天空。或许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还会遇到这样的难关,但是至少此刻,她是最接近禅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北角》的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