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杀手之吻》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杀手之吻》的影评10篇

2018-02-25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杀手之吻》的影评10篇

  《杀手之吻》是一部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弗兰克·斯尔维拉 / Jamie Smith / Irene Kane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黑色电影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杀手之吻》影评(一):我倒觉得结尾部分精华

  在我看来,库布里克的大多数电影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对人性的反思、讽刺、怜悯、嘲讽等主题。在本片中,库导着重反思的对象爱情。同住一栋公寓男女主角,男的身强力壮富于正义家庭感女的年轻美貌风情万种等等。两扇相对的玻璃窗之后的两颗心不知不觉中互相吸引,阴差阳错坠入爱河。这正是再正常不过甚至很多人向往的那种爱情和激情,可以说影片到两人决意远走高飞为止都充满着对爱情传统、正面又不失浪漫的刻画。直到男主单枪匹马去营救心上人却遇难、女主角为了活命背叛情郎、心灰意冷的男主角一个人逃离险境对女孩置之不理时我才知道库导又开始展示他对人性、对爱情冷峻思考一面了——影片到此为止进行了第一次升华。影片最后,拳击手在火车站徘徊不定,失落惭愧、不舍、自嘲陷入自认为的“疯狂境地火车即将出发的广播声中,舞女突然出现跑向大卫并拥抱了他。我认为这是电影的第二次升华:尽管大多数情况下爱情或许都有逢场作戏各取所需成分,或许都只是镜花水月——"meeting a girl for 2 days,fall in love",或许很多时候爱情不得不为人们切身利益让步,但我们仍然要收拾好心里的伤痕继续拥抱爱情。如果我们自身都是那么的自私,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无私呢?虽然爱情是人类美好理想之一,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学会将就和互相体谅。这或许是人性最悲哀地方之一,也是人类最高智慧之一吧。

  《杀手之吻》影评(二):黑色甜梦

  文_发不沾霓

  不倦的尝试 [恐惧欲望]所带来的收益没能付清赞助者的钱,但这并没有阻碍库布里克继续自己的拍片计划,他依旧筹到了拍他第二部长片[杀手之吻]的资金,依旧找来了老搭档霍华德·赛克勒编写剧本,这也成为库布里克最后一部采用原创剧本拍摄的电影。对[恐惧与欲望]的不满,丝毫没有影响库布里克在形式上的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真正有创意的人不会被既有的框架所束缚”,所以,尽管[杀手之吻]的故事有些羸弱,演员表演也颇为蹩脚,但他依旧依靠大胆、独到的镜头语言使之没有沦为无剧情、无表演、无美感的“三无”电影。 窥视与俯视 电影名“杀手之吻”像是库布里克和观众玩的猜谜游戏,究竟谁是杀手?杀手之吻又是什么?再算上影片开头的独白,令故事的悬念感陡增。男女主人公在各自公寓登场的方式恰是詹姆斯·斯图尔特在[后窗]里所采用的——偷窥,借由两人的视角,我们得以窥探他们房间的布局与细节,还有两人极其相似的,渴望关注眼神,其后的众多时间里,摄像机都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看着这两个孤独失意之人走到了一起,看着引诱他们互相依偎的原始冲动为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劫难。 无论是[恐惧与欲望]还是[杀手之吻],库布里克的摄影都保持了他一贯的高水准。拍摄[搏击之日]的经验给了库布里克巨大收获,那部十来分钟的纪录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拳击手比赛当天的生活,他可看做是[杀手之吻]里戴维的角色原型,连在镜子前揉按鼻尖的动作也与[搏击之日]里如出一辙,再加上那个从坐着的选手胯下仰拍对面对手的镜头,都足以证明库布里克深谙自产自销之道。拳击场面采用了近距离跟拍的方式,加之不时切换的主观视角,可以感受到出拳时的迅捷有力、被打时的格挡闪躲以及被击倒后望向裁判与天花板时的心有不甘,极强的临场感仿佛能令人闻到两位选手身上的汗味。与[搏击之日]里的主人有所不同的是,戴维输掉了比赛,如此看来,那个仰拍的镜头其实还有其它的含义(因为在那部纪录片中,仰拍的对象是最终的胜利者,而[杀手之吻]里是从戴维的胯下仰拍出去的,戴维的失败其实从一开始就已注定),这样的设置不仅延续了库布里克身上现实主义情愫,也使得戴维因孤独落寞而迷上葛洛丽亚的剧情显得更具说服力。而从戴维跑向街道的尽头起,一直到在楼顶寻找逃生门的那个长镜头为止,电影都在展现着人之于环境渺小无力,高耸入云的大楼、空旷不见底的街道,库布里克的镜头以一种如来佛调戏孙悟空的视角,记录着戴维的狼狈不堪。 自由与钳制 此外,在戴维接电话的那场戏里可以看出库布里克的精心布置:他先是于黑暗中发呆,接着沮丧低下了头,此时灯光亮起(是对面的葛洛丽亚,她过得也并不如意),随着主题音乐响起,葛洛丽亚开始宽衣,接着是戴维的叔叔从西雅图打来电话,为了可以继续关注葛洛丽亚的一举一动,戴维将电话拎到镜子前,可以在画面同时看到打电话的戴维与镜子中呈现的葛洛丽亚,电话结束的同时,葛洛丽亚房间的灯光也随之暗下。这种不突出观影重点的拍摄手法完全将设置焦点的决定权交由观众自己。电影里另一处与之类似的是葛洛丽亚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一段,画外是葛洛丽亚的念白,画面中则是她姐姐的一段芭蕾舞表演。 电影开始不久,男女主人公一同离开公寓在楼下巧遇,加上在外等待的文森特,三人于此时首次会聚,这是文森特自我毁灭的起点(醋意大发),也是戴维对葛洛丽亚念念不忘的开端(进而惹祸上身),两人的命运都因为对葛洛丽亚复杂的情感发生改变,葛洛丽亚是一个符号代表着一切引起人类非理性情感事物,“杀手之吻”好比是它们所携带的噩梦,库布里克借葛洛丽亚抒发了他一贯的悲天悯人。而看似大团圆的结尾事实上恰恰为这个故事抹上了浓浓的黑色:开往西雅图的车站,葛洛丽亚赶来给刚准备上车的戴维献上了一个吻,看来,戴维终究挣脱不了宿命的捆缚。 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4年三月号

  《杀手之吻》影评(三):作为一部黑色电影,结尾就应该这样

  我看到这里的评价多数是称赞此片的摄影水准,不少人对影片的情节有些失望,尤其是最后的结局。其实,我反倒觉得结尾很不错,非常黑色。所以,在这里我只简单说一下我对整片剧情的一些看法技术什么的就不讨论了。

  首先,影片的真正主角是那女人而不是拳击手,而且这位女人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蛇蝎女。因为她的嫉妒,她的姐姐最后自杀了,这么说还是有些牵强的。除此之外,拳击手老板的死完全是个意外,其实那时不管是哪个男人站在她的身边,恐怕结果都是相同的。影片在拳击手营救女人失败之后进入高潮,女人只想着自保,完全不在乎拳击手的命运,但是被富翁识破。拳击手逃跑,并最终制服了追来的富翁。结尾回到了开头的场景,女人赶到了车站,并和拳击手拥吻,影片结束。

  按照我的理解,结尾才是影片最黑色的地方,最后这个吻才是真正的杀手之吻。短短的三天时间内,女人对感情态度变化了三次,而且凡是与女人有牵连的人,结局都很悲惨,唯独只有那个拳击手,已经要离开去西雅图开始新的生活。最终,女人还是出现了,拳击手很开心,但是等待他的,也许是更加黑色的生活。

  这倒不是说命运有多无常,而是这个女人有够无常。

  《杀手之吻》影评(四):不知道取什么标题(有剧透)

  首先配乐非常赞!

  女主恨自己的姐姐,知道自己的姐姐不爱自己丈夫。可是自己却愿意为了活下来,愿意跟自己原本讨厌的人交往。女主主动去吻自己的老板时,我觉得这就是在重复走自己姐姐的路。

  在女主介绍自己的姐姐的那一段,用女主的配音加上姐姐的芭蕾舞,非常美。

  其实我不太能知道导演想要说什么。看到最后,其实看到男主准备走的时候,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个happy ending吧,兜兜转转这么久,又回到原来的样子。看到女主在最后的时候跑进车站,我满心期待他们能够错过。结果他们竟然又在一起了。

  可是迫于生存,表示要跟自己原本讨厌的人在一起,也不能说其不对。对于一个才相爱两天的人,就要为了他和这段开始两天的人放弃生命,真的值得吗。就算是为了真爱,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值得吗。

  整个片子里,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的姐姐,为了让其父亲多活两年,放弃了自己的最爱。在其父亲死后,生活再没了寄托,生与死又有什么区别

  那么,生命真的值得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