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碰我的童年》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别碰我的童年》经典影评集

2018-03-14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碰我的童年》经典影评集

  《别碰我的童年》是一部由王之执导,杨明睿 / 张衣主演的一部儿童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碰我的童年》影评(一):无言的爱,简单的快乐

  无意中在hao123电影中翻出一部片子《别碰我的童年》,小成本电影,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小男孩文力的父母因为要出国,便把刚出生的小男孩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对文力十分宠爱,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爱。因为担心抽烟影响孩子毫不留情地将村长、村支书赶出了屋子;因为担心文力受人欺负,她蛮不讲理地和邻居吵架;她每天为文力煮一个鸡蛋,却不顾自己儿子女儿;担心文力受伤,杜绝文力玩一切危险游戏,甚至打自己疼爱的小儿子。她只希望文力能够健健康康成长,所有无私地为文力付出着,而对文力没有任何要求,小文力也健健康康地长大了,每天在爷爷奶奶、叔叔姑姑的细心呵护下,每天开开心心地和小朋友大山中、在田野中玩耍,亲近自然,很简单很快乐

  然而,快乐的背后总是隐藏着现实无奈。爸爸妈妈从美国回来,文力不得已随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城市离开了爷爷奶奶。我觉得导演一定很精通心理学,对于文力在面对这种变迁的反映拍摄的很细腻,也很真实。文力从出生后,就没在父母身边,婴儿在母体里熟悉母亲心跳,出生后如果不能在母亲身边,听着母亲熟悉的心跳,婴儿会缺乏安全感,母亲的这一点作用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从文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离开父母后,文力首先想到的是再也没有人能够保护我了,“我再也没有家了”,他开始变得早熟,开始伪装自己,内心里所想的就是“我想爷爷奶奶”。婴儿在三岁之前会把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当成自己心理意义上的父母,文力在潜意识里把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父母,只有称谓上的不同。离开父母是对孩子最大的打击,所以,离开爷爷奶奶的那一天,文力认为是最黑暗的一天。

  在新的环境中,文力需要找到一个能保护自己的人,妈妈为他请假半年照顾她,很快他就把妈妈当成自己的保护者,共同“对抗”爸爸。在这里,也很直接地体现了“俄狄浦斯”情节,儿子和爸爸是潜意识敌人。爸爸其实还没有完全找到当爸爸的感觉,对于儿子,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子应该挺自己的,对儿子采取的完全是简单粗暴教育方法,然而,儿子对他的排斥远远大恐惧,对他相当敌视。这一度让爸爸很沮丧

  电影最成功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表达了最真挚亲情,血浓于水。爸爸也努力地开始改变自己,为儿子买来电动玩具手枪,陪儿子做万花筒,深夜儿子生病,他抱起儿子冲向医院,连夜守在儿子身边。最终,真心的付出化解了儿子心中的寒冰,在一句简单的爸爸中,文力真正融入了心的家庭

  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拍的也特别到位。小儿子对奶奶说:“我要想大哥一样认真学习,考上大学去美国。”奶奶生气地说:“都走,走的越远越好,我养你们俩儿子有什么用!”爸爸跟爷爷商量接走文力的时候,爷爷让他找奶奶商量,然后爷爷拉走那只小羊,小羊本来在欢快地吃草,对此很不情愿,但无法抗拒,最终也被爷爷拉走,这也预示着文力的命运,他改变不了被爸爸妈妈接走的事实。尽管爷爷奶奶的偏心眼让叔叔姑姑很生嫉妒,但是叔叔任然会带文力去荡秋千,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导演渲染的很好。

  在电影中,尽管应该是拍摄九十年代,但实际也反映了中国现在的一个现实,父母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发展,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当今中国这样的现象普遍,但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孩子也会像文力一样问“爸爸妈妈来我们家干什么”这是对孩子的第一次抛弃,等到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又强迫孩子离开“心理上的父母”爷爷奶奶,这对孩子又是第二次的抛弃。

  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时,爷爷奶奶对他是无尽的爱,也是一种溺爱,在一岁前,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利的,容易形成孩子自信人格,但是之后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到了父母这边,爸爸妈妈又容易将孩子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样”,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特别大的伤害,而中国的家长都有类似言行。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有了太多太高的希望,这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也不会觉得快乐,而文力在爷爷奶奶哪里,没有压力的生活,也注定是他一辈子美好的回忆。爸爸也喜欢拿美国的教育来批评孩子,美国的教育适合孩子吗,很难说,中国的国情跟美国有着太多的区别

  其实,现在很多人不敢要孩子,因为要一个孩子太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其实,这种心理源于家长的攀比。孩子其实很简单,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跟着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这或许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也许,孩子的成长对家长也是最好的一种教育。

  《别碰我的童年》影评(二):《别碰我的童年——隔阂之间的爱》

  一部似乎边看边回忆欢笑边流泪的作品共鸣很多。

  回忆是指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影片蓝天大山小溪秋千,我的童年也似乎差不多,有和小伙伴满山遍野的跑,一身泥土的回家来,到处找可以吃的东西,也和小伙伴去山洞里探险找蝙蝠侠而不是像文力一样找熊瞎子,也曾经爬过树,也曾经掏过鸟窝,也去火车桥去追火车跑过,看着满天繁星流星,还有一大群小伙伴,就像文力身边的大毛二柱小军,似乎文力童年我也经历过大半。

  小时候很喜欢往爷爷奶奶家住,没上学之前就赖在爷爷奶奶家不走,上学之后不到周末寒暑假的最后一刻我是不会离开。爷爷奶奶给予的真是全心全意的爱,浓烈的爱,不让受一点委屈,不让饿一分钟,每一次玩到大晚上回来爷爷奶奶总是可以在家里给我加餐,加餐这个事儿似乎陪伴了我一整个童年,这是在爸爸妈妈家没有的。随口说哪一样东西好吃,从此之后只要去爷爷奶奶家饭桌上总是有那样东西,就算现在大学不像小时候那么贪吃,每次回去爷爷奶奶也总是一桌子饭菜,撑得我吃不下的时候他们也不断叫我多吃点。想起网上一个段子孙子在饭桌上对奶奶说“Thanks grandma. I am not hungry”,可是奶奶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孙子的头按进碗里斩钉截铁的说“Eat it!”。我想我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在学校好不容易瘦下的几斤肉,在爷爷奶奶家一定会加倍的补偿回来。

  可是爷爷奶奶的爱也是沉重的,可能他们有过多的期待,也可能他们热烈的爱,也可能他们什么也不明白。就像文力,奶奶是自己的保护伞,存在是觉得总是限制自己的自由,得不到自由欢乐,可是不在身边的时候总觉得又缺了点什么。影片中爷爷奶奶对文力是不同的爱,爷爷是自由的爱,没有念念叨叨,而是成长的爱;而奶奶是细腻的爱,无微不至处处小心的爱,不让受一丁点儿的伤害。不同的爱,在不同的情况下带给文力的是不同的快乐。现实中我想大部分人也是如此。这可能就是隔代之间的问题,老一辈倾注了全部,或许出于什么原因,并没有去思考孩子是不是需要这样的关心和爱。

  文力的爸爸妈妈也是存在隔代的爱,从文力不愿意相认,到一步步的接纳父母,这是一个双方都成长的漫长过程。自己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亲子相离,我很幸运,成长的过程中总有父母相伴。也和文力一样,爸爸是英雄一般存在,而妈妈是很温柔温婉的一个角色相互作用才能有一个完整健康的成长过程。

  《别碰我的童年》影评(三):《别碰我的童年》观后感

  说心里话其实我不喜欢这种情感题材的电影,因为我不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但是朋友推荐的就看完了,看完后感触最深的有一下几点:、

  第一:从儿童心理上分析

  据心理学家分析,儿童在三岁之前是塑造性格和爱的重要阶段,就想电影里面的小男主角自幼和奶奶在一起,虽然有亲身的母亲但是,在孩子心理,奶奶就相当于心灵上的母亲,因为奶奶给的就是母亲应该给与的爱:陪你第一次牙牙学语,陪你第一次学习走路,陪你第一次哭泣……奶奶不是妈妈但是奶奶可以给你比妈妈更多的爱,虽然在后期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但是处于一种孩子第一印象爱需要不仅仅时间磨合更需要长时间的情感的切合。

  第二:从父母角度上分析

  现在呢我们把那些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把孩子丢个老年人去抚养那些留守儿童,可曾想过孩子那天问你:“妈妈,你生我,为何不养我,你当做何应答,作为父母可能我们有许多的苦衷,我们有不得不离开的理由。我们有需要舍弃孩子忙事业言不由衷',但是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打打电话视频,经常回来看看,至少让孩子知道他还是一个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不仅仅有奶奶爷爷。

  第三:从奶奶爷爷角度上分析

  记得过年时候最看的最多朋友圈或者qq空间最多的是 回奶奶前的照片和回奶奶家后的照片对比,虽然装束和造型上都是从时尚帅气和小伙和姑娘变为一个很土很土的农村娃,但是土气里深掩盖不住深的奶奶的爱,从电影上来说,俗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翻译下就是,对孩子太过溺爱,最终导致孩子不敬不孝之行。作为孩子奶奶爷爷教会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拿故事来说:小男主角父母来村 男主角和几个小伙伴偷了车上东西,虽然事情小,但是从小事杜绝孩子的不善之举;

  《别碰我的童年》影评(四):别碰我的童年

  这部电影是近期看的最打动我的一部,一边看一边流泪。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共鸣吧。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也许感受并不一样,如果有人尝试着让观众去简单的把他们看过的这部电影用故事的方式重新写一下,我们看到的可能会是很多完全不同的故事。每个人在电影中找寻的,都是自己。

  我有时候会想,人的孤独体现在所有的人,包括最亲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她们能陪你走的路只是你人生漫长途旅中的一段而已。我说的并不只是人的寿命,即便你最爱的人还在人世,生活在你身边,可你们心灵同行的时间可能只有那一段日子而已,虽然这么说的确残忍。我的童年也是在爷爷奶奶浓烈的爱中长大的,那时我白日和他们呆在一起,只有晚上回自己家睡觉。对我来说,爸爸妈妈是头上长犄角的妖怪,和他们说话要时时小心,在他们身边行事也不能太过放肆,不然可能换来的会是皮肉之苦。而爷爷奶奶就变成了我温暖港湾,我最肆无忌惮无忧无虑的状态都是在他们身边了,还能清楚的记得每到傍晚就会低落心情,因为知道要回家了。所以可能初中之前的日子,我都认为最亲近的人是爷爷奶奶了,他们始终在精神上和我同行。

  后来上了初中,学习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事情,我也开始变得沉稳懂事。渐渐发现,以前看作妖魔鬼怪的爸爸妈妈变成了同我一起战斗战友,中考、高考这些至今还能历历在目的战役都是他们陪我并肩走过的。学习压力过大的时候,妈妈曾经偷偷帮我跟班主任请病假给我一天休息的日子;晚自习上到很晚,等在校门口接我的是爸爸;每一次考试失利,和我一同分析帮我想办法的还是他们。那时候会开始觉得好像一起走的人变成了爸爸妈妈。周末的日子还是会去看望爷爷奶奶,每次的相处也都温暖快乐,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了。爱没有变,可是更多的却是彼此守望了。

  现在的我,在世界的另一端继续着我的学业,每天睡前都会和妈妈道一句晚安,每周末会微信语音通话。可是说的最多的是我最近的身体情况,吃的如何,休息如何。很多不如意,很多受到的苦和委屈也都自己默默的消化或者和朋友吐槽吐掉了,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愿与父母讨论的。我仍会时不时的想家,更多的时候会想起儿时的一些时光,很想回去看一看,回到小时候看一看。我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还在,只是我的童年不在了~我还很爱他们,只是我再也不是那个小孩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