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单车少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单车少年》影评10篇

2018-03-16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单车少年》影评10篇

  《单车少年》是一部由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执导,塞西尔·德·弗朗斯 / 托马斯·多雷 / 热雷米·勒尼埃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车少年》影评(一):飞驰的单车带着童年一路向前——单车少年 影像语言分析

  单车男孩讲述了一个被父亲抛弃的男孩西里尔的一段儿时经历影片导演是法国的达内兄弟,达内兄弟擅长用记实记录手法表现人物的经历与人生轨迹不同于其他导演复杂的叙事手法与渲染,达内兄弟的电影更加真实简单,是一种纪录片的手法去表现电影的人事物

  一、影片画面景别的组成(中景叙事、特写重情)

  1、这部电影采用人交流来展现故事发展,所以在交代人物交流中更多的采用了中景。这一景别主要主要表现人物上半身的行为动作,构图的重点更多的是人物半身形体关系情绪交流、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所以在整部电影中中景占了很大比重。片中以西里尔的视角为叙事模式与父亲,养母萨曼塔,坏小子之间的交往过程普遍采用这种景别。给观众更真实,更有距离感的体验。也更加符合导演所惯用的“跟人物走”的记录理念。此外,中景在画面构成中也考虑了环境,大篇幅的使用也不会因此失去环境存在感。

  2、除了叙事使用的中景之外,特写镜头是穿插于故事核心中的另外一种镜头语言。特写镜头的画面极具造型渗透力和表情性质,能传达叙事情节,从而影响观众的心理。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达,能够揭示人物形象深刻部分,反映人物更丰富情感。片中西里尔的内心与情绪变化更多的就是靠特写面部表情与眼神来表现。那种带着恐惧、不舍、坚韧无助的表情,都是通过特写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来的。在整个画面中细节视觉上就达到一种强调突出作用,还因为主人公的不同变化起到影片节点的作用,体现出西里尔这个孩子简单而又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对观众的心理暗示作用明显,让人感觉自己身处其中,视角完全跟随于这个孩子。影片以中景及特写这两个景别为主,中景着重讲故事,特写表现第一人称西里尔的内心情感与外在行为的变化,虽然没有复杂的镜头语言,但仅仅这两种镜头的交织就足以将我们带入西里尔的世界。

  二、影片中镜头的使用以及映像图式(动静结合

  1、影片的视点从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展开。所看到的完全是一个孩子的视角,没有导演的自我添加,没有观影者的相似想象,这是一个孩子在用自己的经历讲故事。

  2、构成镜头主体的人物位置,以西里尔所处环境为核心,她在镜头中位置始终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西里尔独特的自我经历,在影片中,大部分的交流与追逐场景,所以前后排列与对面排列占据了大部分幅面。西里尔的位置不是刻意而为,而是镜头追随西里尔的方式,是一种记录他生活的最真实最自然形态,所以观众的视点始终聚焦在西里尔的身上,不会被其他视点所吸引开来。

  3、这部电影采用了更多的动作镜头,而在关系镜头与渲染镜头的使用上比较少见。也是有这个片子的记录特性决定的。动作镜头强调加强故事的连贯性,更加强调人物在影片中的作用。环境描写也随之变少,也使整个电影没有刻意的间隔与停歇。动作镜头在视觉表达上具有可看性。镜头排列中对叙事基础对话)、叙事重点(动作细节)、叙事渲染(动作方式)都有强化作用。影片中交流对话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言谈举止就知道了西里尔的经历与故事,在细节上更是描写内心的重点。从片头开始,站在楼下不断地按着门铃,敲门到骑车找父亲再到给父亲送钱被父亲拒绝,这一系列的人物动作,就已经很生动的表现了西里尔对父亲的爱,是一种无言的付出。影片中动作镜头也很注重动与静的配合。性格激烈的西里尔好动、狂躁。安静的西里尔孤独寂寞,对任何事情的抗拒。

  运动镜头不仅仅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也随着镜头一步步进入西里尔的生活与内心。抗拒的西里尔永远在奔跑,安静的西里尔总是那么的抗拒。直到得到关怀经历了挫折

  三、影片的构图与摄影机运动(奔跑与飞驰的单车)

  1、《单车少年》属于纪实构图风格,以故事的发展带动构图的进行。以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改变构图形式,带来节奏的变化,突出故事的戏剧性变化。

  2、男孩的单车是故事的线索之一,正是这架单车,让整个影片的节奏变化不一,也让整个影片动了起来。不断地骑车运动始终穿插着画面当中,但很多都是有倾斜角度的运动轨迹,它代表着内心激烈的西里尔。奔跑时也是带有对角线方向的跑动,由此将画面分割开来,形成视觉冲击,打破平静故事的平衡,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当心情不错的西里尔骑着单车的时候,则是悠然的,平行与画面的骑行,画面就是通过骑行角度的不同展现了男孩的心情与态度。通过构图的巧妙设计就掌握了人物的内心,也是导演讲这个故事的亮点脑海中永远是骑车飞奔的西里尔。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构图与运动带来的差异性

  3、影片中的运动使影片的节奏形成。运动的镜头是主要的拍摄手法。导演大量的使用手持拍摄,造成的不稳定感使故事更加真实,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而当人物运动,摄影机固定的时候,节奏随之变慢,就将整个影片节奏控制下来。

  4、大量移镜头的使用。为了配合快速运动的单车,横移与客观性镜头的跟拍组合成一组连贯的镜头。除了速度与手持跟拍以外,与画面构图的结合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影像故事。而结尾的横移加长镜头的组合,平稳而带有柔和的感觉。这样速度的变化其实就让影片有了特殊味道

  5、片中长镜头的运用。片子很多地方对西里尔使用了长镜头的跟拍,多是快速的跟随他奔跑或是街上单车的骑行。快速,景别也有变化,丰富了这个人物运动时的画面感。而长镜头也是对人物心理描写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观众很容易理解了这个男孩内心的狂躁与内心想法。影片的不断深入,西里尔也在一直改变,越来越慢、越来越稳定的镜头表现,也是对这个男孩最重要的刻画了。

  四、声音表现西里尔的内心世界(以孩子的逻辑认知理解世界)

  1、跟拍与更多的对话交流镜头带来的是环境声与人声充满与整个影片。言语的断续与连接是最简单的展示情绪的方式。爆发与沉默相对,西里尔所展示出的爆发力更多的体现在前面部分,这与对父亲对单车的爱有很大的关系。后面爆发点与沉默不语更多的是内心孤独落寞信任问题的斗争。导演用最没有变化的环境人声表现着这个孩子对人、事、物的态度。孩子则用自己的行为逻辑表达一切。这才是这部影片最真实的视角。

  2、配乐的使用。达内兄弟很少在电影中使用配乐,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突破常规,加入了一段有着小高潮感觉的音乐。在配乐的使用上面,篇幅不大,共有四个时间节点中加入了配乐。分别是找不到父亲无助的躺在孤儿院的床上、听到父亲亲口对自己说不要再找自己、父亲拒绝了他偷来的钱还有结尾与萨曼塔骑车。很显然都是在情绪爆发点使用的这段配乐。配乐虽没有过多的含义,但却有着强化情绪表现力的作用。配乐的出现,让观众吃惊,甚至是让观众突然从故事里起了波折。但对主人公来说,这四个时间节点,则是这段儿时经历中最重要的部分,让他懂得了很多,长大了很多。从无助到幸福,他的经历还有对自己的改变都是令人吃惊的,也让很发人深省

  五、色彩对影片的突出

  色彩在影片中的大部分都是自然而朴实。但对核心人物西里尔来说,始终是那件红色衣服。在每一个画面中都很刺眼,不仅仅他是故事的核心,而是每一次的矛盾冲突都是以他为故事点。红色是激烈、激情的代表。而西里尔内心也是这样的红色也是这样的突出。冲突与矛盾就是围绕那一种红色来描写。随着故事的发展,最后倒在树下的西里尔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骑上自己的单车远去。仿佛这时候红色都停止了流动。有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也是他内心平静的表现。他完成了救赎,完成了对别人表示的歉意。红色不再激情似火,而更加单纯

  《单车少年》如此的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成长经历,也许对很多人来讲这是不可思议的,不可理解的。他的想法看起来是那么简单,但是他却是那么的执着,这一切都不是一个成年人能理解的了的。因为这是一个孩子,西里尔的视角,这是他的内心他的故事。导演阻止了一切成人思想对孩子经历的影响,毫无添加个人因素在里面。

  在我看来,也许这对每个人来说都算是一种回忆,一种回味。当你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现在想想也有很多事是你现在理解不了的行为。那时的孩子,单纯,简单的内心就是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当你看这部电影时,回忆你的过去,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与西里尔一样答案——童年的故事。

  《单车少年》影评(二):《被遗弃不一定是绝境》 ——电影《单车少年》有感

  《被遗弃不一定是绝境》

  ——电影《单车少年》有感

  绝境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比被至亲相继遗弃更痛的事情了吧。先是母亲离家出走,遗弃少年,后是被父亲悄无声息地送进收养所,不留下任何讯息,哪怕唯一给孩子的一辆自行车,也被卖了,只为获得些许钱财维持生机。少年不断寻找父亲,直至父亲,当面说出,我不会再见你了,你是我的拖累。那种被遗弃的感觉,简直是糟糕透了,会直接被推入“我没有价值、我不值得爱、我不好”的自我摧毁绝境,这也是为什么少年在车里疯狂抓自己、疯狂用头击打车窗玻璃,以此来减轻一点不可承受的精神之痛吧。

  探索

  因而少年失去了对“照顾者”的信任,投入毒贩的社交圈里,因为在那个世界里,他不必信任“照顾者”,而只是建立所谓的自己的“安全”的圈子。当毒贩教他如何抢劫的时候,问到“为什么你愿意这么做”,少年说,“为了你。”是啊,为了这个“安全”“被接纳”的世界,我愿意为你做任何,哪怕犯罪或牺牲生命在所不辞,还有什么比归属感、存在感、有价值来得更重要的呢?在毒贩害怕东窗事发的时候,选择抛弃他。这是少年第三次被抛弃,双亲的抛弃,紧接着“友情”的背叛。他带着抢劫的钱财,找到父亲,告诉父亲,你缺钱,你拿着这些钱,我偷的,但我不会告诉警察给你了。却再次被父亲赶走,理由是“你会害我坐牢”。这真的是致命打击,为了回归到父亲身旁,连“讨好”也被嫌弃,是的,你说是你穷才抛弃我,我给了你钱,你总没有理由再抛弃我了吧,但仍然被抛弃了,戳穿了一个多么可怕谎言。这是多么残忍,多么直接地告诉少年,我是真的、真的,不需要你,不想要你,我希望你远离我的生活

  回归

  也许在这个时候,少年才意识到,不一定至亲(父母才能给你爱,不一定对他人(毒贩)有价值才能得到爱,因为,爱就是爱本身,不求回报,没有任何价值评估体系。少年于是又回到收养者身边。结尾,真的是一个又心酸,又鼓舞人心段子。少年被当初他抢劫的报亭老板儿子,追到树林里,被打而从树上摔下。报亭父子以为他死了,企图撒谎,少年的“死”与他们无关。当少年苏醒,拒绝他们送他去医院,只是悄无声息地离开。那一刻,少年心里是什么滋味呢?报亭父子,也许今生都得背着“懦弱”“虚伪”的影子生活,而少年那一刻,是否,他选择原谅,原谅这个充满各种不值得信任的世界?我想,此刻少年的心里必定是,我很难过,从树上摔下来,但我也很释然,是的,我伤害了你们,理解你们的愤怒,但我选择原谅你们的愤怒,在我心里,我住着爱,我将回到养育者的家,准备家人朋友烧烤,那里,是爱,才是我的归属。

  《单车少年》影评(三):加油 西里尔

  西里尔倔强固执的眼神 让人心疼 尽管他不愿意接受被父亲抛弃的事实 宁愿相信自行车是被偷了 都不肯相信是被父亲卖了 直到看到父亲贴出来的卖房子和自行车的讯息 也不能阻止他继续寻找父亲的决心。西里尔父亲敷衍的告诉西里尔会给他打电话 中间西里尔给他父亲报自己电话号码的时候 速度是很慢的 后来我想 对西里尔来说面对失而复得的父亲 是不是生怕自己报错了电话号码而再次失去和父亲的联系 尽管如此 西里尔父亲也无法亲口告诉西里尔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告诉带西里尔过来的萨曼沙女士 让西里尔不要再来找他 对于西里尔的到来 他感到沉重 他要开始新的生活 西里尔的到来只会让他的生活更加糟糕 萨曼莎女士说 你可以亲口告诉他 西里尔父亲说自己说不出口 我想这样的话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残忍 当西里尔不得不接受父亲不希望他再来找他的现实时 开始用抓自己脸的方式来进行自残 和萨曼莎相拥而泣的时候 就越来越心疼这个倔强不听话的小男孩 当萨曼莎因为阻止西里尔去和认识街道小混混一起实施抢劫时 被西里尔用剪刀刺伤了胳膊 我想这对于萨曼莎来说也是一件特别难以接受的事 虽然她一直都了解西里尔是个需要被关爱的孩子。

  或许西里尔自始之终都没有意识到抢劫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当混混问他 事成之后 你想要多少 。西里尔说 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想要帮你 。听完这句 我还是感觉特别感动 ,因为对于西里尔来说 这位混混朋友是带他游戏 帮他修理破带的自行车 他为此还刺伤了萨曼莎 。当他因为在抢劫之后告诉混混对方可能看到了他的样子 ,混混激动的对西里尔大喊 说 这件事情是你一个人做的 如果你把我供出来 我一定会宰了你的 。西里尔的眼神 让我一直都记忆深刻。混混把钱扔给了西里尔,西里尔推着单车 坐车去到了父亲在的地发 。或许他一直以为父亲是因为没有钱才不得已把他放到福利院的。可当他把抢劫来的钱拿给父亲时 还是被父亲轰走了。他可能彻底接受 父亲不爱他这个残酷的事实。这时候影片大概有一分终 他骑着单车独自走在路上的情景 看到这里 心里面想到最多的还是心疼。好在后来和萨曼莎一起骑着单车 坐在草地上一起吃三明治的场景 还是感到欣慰 这个孩子以后都要少受些伤害 ,虽然明白 伤害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 但还是希望这个孩子 能有一个美好充满笑容的童年 正因为人生的凌冽 些许的温暖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

  《单车少年》影评(四):单车少年碰上仙女姐姐

  之前我不明白什么叫没有一个镜头浪费的电影,这部电影给我做出了解释。

  男孩西里尔被父亲安置在儿童福利院,父亲本来说一个月就来接他,结果他发现父亲卖了车子和他的自行车离他而去。就在西里尔不顾一切寻找父亲的时候,一个原先的邻居萨曼莎出现了。她帮忙买回了西里尔的单车,并且愿意每周末带西里尔回家,然后收养他。

  可惜西里尔不是个顺从的孩子,用我妈妈常说的话形容就是“哎呦,愁死我了”。萨曼莎和西里尔一起去找他爸爸,好不容易父子相见,西里尔这个时候表现的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对父亲的依赖和讨好,在他幼小的眼中显露无疑,这在平常事看不到的,在儿童福利院时他的眼里只有愤怒和不信任。而爸爸则不耐烦的想让西里尔离开,后来最后竟然跟他说,你走吧,跟着萨曼莎会比跟着他幸福,还跟萨曼莎解释了一通,全是不想负责任的话,如果我妈看到这又会说“哎呦,愁死我了”。

  西里尔很是为此伤心,萨曼莎也是在那时坚定了收留他的愿望。可是事情并没有想象发展的顺利,西里尔又碰到了不良少年,也许同龄人对西里尔那么好过,不良少年几个小小的花招就将西里尔招致麾下,让西里尔帮忙打劫报刊店老板,西里尔竟然说他什么也不想要,就只是为了他去打劫,因为他对他好。看来没有得到过别人信任的人在突然得到信任后真的会义无反顾的用尽自己的力气。可惜在得知他被报刊店老板还有儿子看到脸的时候,不良少年绝情的将西里尔赶下了车。西里尔拿着钱不知去哪,突然想到父亲就是因为缺钱才把自己放在儿童福利院,于是拿着钱去找父亲,没想到父亲却也像看到瘟神一样将他赶了出去,并说:“你会害我坐牢的!”,看到这我妈又要说了“哎呦,愁死我了”。

  而萨曼莎也因为西里尔和不良少年交往头痛不已,为了阻止他和不良少年见面,萨曼莎没少费心,可惜西里尔因缺少关心,根本不把萨曼莎的警告放在眼里。萨曼莎为了寻找深夜未归的西里尔和男朋友吵翻了,男友问她是要自己还是要西里尔,萨曼莎竟然想也不想就选择了西里尔。为了阻止西里尔去见少年,萨曼莎和西里尔扭打在地上,西里尔用修指甲的刀子扎伤了萨曼莎。即使是这样,萨曼莎也没有想放弃西里尔。看到这我也忍不住要说了“哎呦,愁死我了”,这个萨曼莎简直就是仙女姐姐下凡啊。

  故事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说白了还是一个古老欧洲童话,不听话的小孩子受够了苦,没有人爱,遇上了一个仙女姐姐,愿意疼她,爱他,可是因为太久没有尝到被爱的滋味,孩子似乎不领情,又碰上了坏人,在吃了亏之后才明白仙女的用心,回到仙女身边。

  故事不复杂,但是能把简单的故事讲得平心静气却是需要本事的。所谓没有一个镜头浪费就是意味着不会有什么为了镜头而镜头的镜头。所有你看到的画面都是为了故事发展,可能在场景转换的时候会有一些慌神,但那绝对不是故弄玄虚,因为在下一秒钟你就能找到画面出现的原因。男孩在电影里的眼神十分出彩,让人想起了《四百下》里的小男主角。电影里三次出现的配乐也是叫人觉得意外的地方,突然却不突兀。

  虽然这是部出色的电影,但是有时候太完美也会让人觉得无趣,可能是这部电影唯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吧?

  《单车少年》影评(五):低调的讽刺

  达内兄弟给了我们一片温情暖意,同时也给了一片低调讽刺。

  法国人的浪漫世人皆知,巴黎之夜总能叫人向往香榭丽舍大街的金黄灯光。但如果就此而狭隘的看待高卢雄鸡们的话,未免显得太过局限。因为,法国人还很温情,《单车少年》便可以作最佳代言人。

  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并非说它时间上不想好莱坞大片那样的冗长,也并非说它的拍摄方式就是简简单单的手持拍摄(其实这也挺不简单的),而是,只要你看过之后,就会发现:嗨,原来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啊!但你嗨完之后,内心的温暖感和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哀愁感又会让你在回味的时候觉得,这其实是一部很不简单的电影。只是,它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我们最简单的真情,然后就将我们内心融化得不堪一击:这便是真情的力量。

  但就像所有简单的背后其实并不简单的故事一样,这部电影其实也不简单。

  达内兄弟并不想只通过这部电影来表达一个男孩的成长心理,当然还想表达点别的。那便是电影中或明或暗的几处讽刺。

  第一处,是小西里尔的父亲近乎决绝的抛弃自己的亲身儿子。这虽然是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引发观众入戏的关键线索,镜头一开始便给我们带入了西里尔寻父的线索。但就像所有达内兄弟的电影风格一样,线索的终点不是在电影结尾,而是在中途。中途就闪出来的西里尔父亲以一种近乎决绝的方式抛却了西里尔,两次。这让故事的线索一下子好像就戛然而止了,但后面的心理变化还是将电影妙到了结尾。只是,这寻父到被父亲抛却的过程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对现实里多数不称职甚至可以说不负责的年轻人的一种强烈讽刺。因为年轻,而对爱情随性而为,生下孩子之后,就都撒手不管,表面上看是因为经济原因无力承担,实则是一个毫无家庭经验的年轻父亲面对儿子的一种不称职的逃避。似乎犯这类错误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要是都选择不负责不称职的话,不知道要伤害多少少年的心。

  第二处出现在西里尔不接电话被萨曼塔和其男友找到之后,萨曼塔男友因为自身的愤怒而指责西里尔,遭到西里尔一句不痛不痒的顶嘴之后便怒发冲冠。嚷着萨曼塔要西里尔还是要他。当萨曼塔淡然的说选择西里尔之后,该男友气愤得摔车门而出,成为没有背影的过客。而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是对多数男人自私自利的讽刺。一个自身并不宽裕的女人,尚能够出于善意和同情收养了西里尔,一个男人却容忍不了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执拗,多少显得太过小气。

  第三处讽刺便是在结尾。报亭父子面对摔倒在地毫无动静的西里尔,商量着如何摆脱责任隐瞒真相,暴露着人性最脆弱的一面。而就当他们要采取某些措施的时候,西里尔如梦初醒一般的站了起来,谢绝了报亭父子的帮助,坚强而略带伤感的走出树林,捡上木炭,骑上单车,消失在街道里。这个镜头在音乐的伴奏下显得格外的悲壮又令人敬畏,男孩的成长遭遇和坚强让人很受触动。而此刻所折射出来的,便是对报亭父子的讽刺。西里尔从一开始的追寻父爱,想着建立美好的父子关系,却被不称职的父亲无情抛弃,对父子关系的渴望却并未消逝。而看到报亭父子在最后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恶心的心理态度时,西里尔所看到的这种父子关系又显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报亭父子在影片最后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缩影。

  好的电影不在于故事的简单与否,而在于,它是否真正用心用情,也在于,是否对社会有教益。

  《单车少年》显然是一部好电影。

  《单车少年》影评(六):三段配乐

  影片延续了达内兄弟对弱势人群的关注以及简约的写实主义风格。大量的手持跟拍和中近景,跟焦和转场迅捷自然,连点成线的省略式叙事。

  配乐只出现了三次且都用了同一首乐曲。

  前两次只有短短的18秒前奏,分别在两个场景出现:西里尔被父亲当面抛弃后在养母萨曼塔的怀里失声痛哭;西里尔想把抢劫得来的钱交给父亲时,父亲再次拒绝了他。忧伤的旋律,被爱与被弃不同的仪式有着同样的心酸。达内兄弟誓要将煽情剔尽,两段插曲仿佛不是人为安排,而是响应观众内心的呼唤自然出现。

  结尾处一贯顽劣的西里尔对马丁的报复坚决不还手。西里尔被伤成轻度脑震荡后拒绝了马丁父子的帮助,独自离开——他知道萨曼塔一定在为他的晚归而担忧。这时最后一次配乐即片尾曲响起,全景镜头中西里尔骑车消失在画面纵深处。达内兄弟隐藏在摄影机后简洁冷静地呈现底层的隐痛与希望,让善良的观众迷惑了,心里那股由衷而生的人性力量的召唤者,究竟是这部影片,还是观影的自己?

  《单车少年》影评(七):言简达内

  从《前进天堂》(新美国梦)到今晚达内兄弟的《单车少年》,没有过多的台词,尤其后者。只是呈现生活的现实,底层边缘时光的点滴。没有煽情,情自在人心。只是导演都愿给人打气。让丧子的老爸遇到黑人maduro,让单车少年遇到中年妇女。没有因为所以。只为生活还得继续。

  两部片,都是孩子抢了主角,因为孩子没有演,所以总是抢眼。《前进天堂》里小女儿手里的ET,大女儿的摄像机,还有达内笔下少年的单车。都是上天对孩子们的鼓励。纵使环境夺走一切,却夺不走孩子心中的希望。新年里成长最快的是孩子,总纠结过去的往往是大人。在我们狂躁世界的表面之下,灵魂深处,波澜不惊的仍旧应该是赤子之心。2013年我们不企图改变每个人的难处,但可以祝福,祝福我们彼此轻装上路。

  《单车少年》影评(八):行走在深夜里

  在国内,打着青春招牌的电影此起彼伏,好像是中了《那些年》的毒一样,之后的《致青春》和《小时代》,掀起了一股全民回忆青春的浪潮,可是我们的青春都是喊出来的,看过之后雁过无痕,脑中呈现出的影像总是如此的模糊。直到今晚,我遇见了这样一部电影,它有一个很朝气的中文译名《单车少年》,这样一部较为小众的电影非常精致,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

  记得很早之前读到一个作者写关于鲁迅的文章时做的短评,他说鲁迅的文章有一个特色,就是很多篇文章最后结尾处都会写在风雪中前行,或者世间本无路,走着走着就有路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在很多时候前面充斥着绝望,后面却大片留白,好像我们真的看到了在前方出现的道路,当时的中国满目苍夷,文章里的现状惨不忍睹,可是依然有路,通往未知的前方,只是看你有无勇气继续向前走去了。

  之所以在影评里提到鲁迅的小说结尾特色,是因为想借着鲁迅先生的话赠予这部电影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少年在失去父亲的赡养之后被寄放在洗发店女店主家中,满身的戾气让人不敢靠近,如同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的一段时期,妄想与全世界作对,叛逆地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所有人跟着自己转动一样。他心里如同信仰一样存在的父亲给予不了他所要的爱,可是他又不懂得去珍惜别人真正的关怀。社会中,人情冷漠,他独自骑着单车四处找寻自己的归属地。瘦削的身影在每一个角落徘徊,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原来那个时候自己幻化出的巨大不过只是太阳光照射下投射在地面上的一个小小影子。能和自己对话的,也只有它。那种无人诉说的孤独就像是有一道围墙将所有不满堵塞在内心里发泄不出来,于是对谁都产生着敌意。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力图将自己置身事外,可是又无法做到独善其身。那个年纪本该是最单纯的年纪,风一样的少年,却被禁锢在现实的痛楚之中,无力自救,独自沉沦。

  其实,我是很心疼他的,看到他用头去装车窗的那一刹那,心都跟着他一起痛了。那么小的年纪却要承受如此多的残酷。不够成熟的心智,对别人的话语无法分辨是非,也曾渴望被温柔对待,所以难免走了岔路,交了不好的朋友。这些熟悉的场景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些曾经深信不疑的人在转身的刹那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孤寂的背影。你总是目睹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然后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挽留。在这一条路上,你总不肯去相信你只能独自行走,行走在黑夜里去寻找光明。你固执地不肯相信,所以你暴走,你与爱你的人产生争执,甚至伤害了她。你总觉得也许下一步你的行为就可以证实你是正确的,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孩子,因为你是孩子,可是尽管你是孩子,有些事也是不能原谅的。你要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忍受你无条件的任性的,珍惜别人对你的好,转而试着对别人好,互相取暖的感觉最好。

  我喜欢影片以这种简单的形式来呈现出一个少年的成长,从叛逆躁动走到最后的沉默无声,我看到他吃着三明治在阳光下肆意微笑的脸庞,觉得那应该就是遗失在某个时空的我自己。

  《单车少年》影评(九):单车少年

  第一次完整地看法国电影,可能从小学习英语,受英美文化影响比较大,对于拉丁语系的电影还是没有好奇心的。这次看了法国这部电影,真心觉得,真实的西方国家是怎么样的,西方国家很多,不止有英美,不止有英语。还有法德,还有拉丁语等等。

  故事场景是一个法国小镇,普普通通。主人公是一个骑单车的小孩,他的父亲在他母亲去世后,无心再构建家庭。把主人公给一个女理发师领养,女理发师对单车少年十分关心,可少年甚是挂念父亲,希望回到他的身边。单车少年的父亲是一名厨师,每逢周末少年都会去找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似乎很厌倦这个小孩,总是说自己很忙,不希望少年打扰他。

  少年十分沮丧与伤心地回到理发师身边。

  一次少年在与他人打斗中遇到镇上的一个混混,混混伪装是个好人,带少年去他家,给他游戏玩。后来,少年渐渐信任混混,混混便教他打劫抢钱。少年在混混怂恿下,将报亭的父子打晕并偷了他们的钱。不慎,被报亭儿子看到他的脸。少年把事情告诉混混,混混怕惹祸上身,并没有要少年抢来的钱,推卸责任,把少年抛弃了。

  少年十分失落,本以为真的找到了朋友。于是,他回去找了他的父亲,把自己抢的钱给他父亲。并告诉他是他抢的钱,没有人知道,无情的父亲也怕惹祸上身自己赶走他的儿子。

  这部影片让人感动的角色是女理发师,她很爱惜那个小孩,也因为这;样跟她男朋友吵架分手。街道,阳光,书本,这些普普通的东西构成一个从细小的视角看到的感动。

  倔强的少年。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严重谴责抛弃单车少年的父亲。

  《单车少年》影评(十):无

  影片看下来非常压抑、让人非常难受。日常中当我们看见报道那些抛弃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的人和事时,我们会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而影片中的孩子被抛弃了,带给我的是更大的失望和愤怒。脑海中一开始出来的词汇就是“不负责、太不负责了”……当一个孩子被抛弃时所感受到的是对自己存在的怀疑吧,厌恶自己,想用出格的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有用”。

  其实,在国内这个孩子也许就会变为我们口中的“渣子”了,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和漠视,造成了大批被放弃的孩子出现,而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和未来的人生又反过来给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和困扰。有一天当他们拿起刀完成犯罪后,我们会痛心疾首,先是咒骂着他们的罪恶,然后痛斥其堕落,恨不得让他们立刻用死亡来结束他们那业已失败了的人生去偿还那些受害者,单纯的发泄自己对这件事和他们存在本身的厌恶,心中默念“没有家教的孩子,毁了自己、毁了别人的人生,他们没有希望了”,并且总会跟着一声“哎!”来作为感叹。

  而影片中的萨曼莎则用坚持,带给了孩子强烈的存在感和人生意义,通常来说,放弃和躲避是我们遇到困难时最容易做的决定,只有强烈的爱和包容才能让我们先想回人性之中。单亲、举目无亲,其实只是表现,有些家庭结构丰满,内容却也是空洞无物,代际交流甚至夫妻交流早已伤痕累累。

  最后,影片好就好在了并没有单纯的讲了一个主旋律的主题,小毒贩可以耐心地照顾自己的奶奶,结尾又告诉我们受害人和施暴者也可以瞬间的转换,社会之大并不只有好人、好事和圆满,回到教育这个本体上来说,言传身教的东西,到底与本性有多大的关系导演也并没有给我们答案,留给我的是压抑的感觉和微微相信着的善良的信念,还有得不到答案的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