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晓说2017》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晓说2017》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22 21:1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晓说2017》经典观后感10篇

  《晓说2017》是一部由周晓晗执导,高晓松 / 马未都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晓说2017》观后感(一):高晓松《晓说》和窦文涛《圆桌派》,哪个更好看

  高晓松的《晓松说》和窦文涛的《圆桌派》两档谈话节目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晓松说》从高晓松的个人视角讲述他眼中历史上的今日,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并不英俊的脸,蓄着一把小胡子,扇子一开一合,故事开始了。《圆桌派》则是采取“谈论+互动”的模式,窦文涛承袭了《锵锵三人组》的主持风格,将固定的三人组合扩展为四人,各抒己见氛围轻松思想不断产生碰撞

  就小编个人而言,更倾向的是窦文涛的《圆桌派》。

  人思想观点的局限性使其更加憧憬新的知识。高晓松确实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可以侃家常一样说历史未来,国内国际争端纷争,可是他谈论“历史上的今日”,因为题材的限定性,所以距离普通人生活较远,很难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而且高晓松一人之言,思想上的局限性是可以想见的。

  《圆桌派》四人坐在圆桌四边,自然地用四个人的视角讲述各种生活热点,“人设”、“网红”、“星座”各种接地气主题,思想更加多样性,观点更加具有广度和深度点评总结精辟到位。

  在有一期节目里,窦文涛谈到了“成熟”。他说什么是成熟,成熟就是心里慢慢有别人了。嘉宾马伊琍说,成熟就是学会换位思考了,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马爷”马未都说区别成熟一个最大的标志就是能够承受委屈

  节目里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就是特别朴素平实的语言,但是你能透过这个简单看到后面无限的韵味深长,颇耐人寻味。这种通过“聊天”的方式谈时下热点,说生活体验,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圆桌派》会邀请不同的嘉宾做客,他们或者是某一行业杰出代表,或者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广度。新的嘉宾就是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的呈现,倾听的过程不显山不露水,当他侃侃而谈时,你才会惊讶大家的风范。

  窦文涛主持这种谈话节目多了,得心应手,贯联起节目的发展继续来游刃有余。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曾经这样评价窦文涛,说他是“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小编觉得这个评价非常恰当,窦文涛的思想有新锐的一面,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立足平民意识,通过平民意识讲述他的新锐思想。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键看你爱的是哪一款~

  《晓说2017》观后感(二):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

  本以为矮大紧同学会把《金瓶梅》一直讲下去,没成想,三期就完结了。

  这三期的题目分别是《金莲和黛玉》、《西门庆创业史》、《国民老公现形记》。好像第一期就把一些人给激怒了,怎么可以把潘金莲往黛玉身上靠呢,薛宝钗和李瓶儿哪点儿像了,还有西门庆与贾宝玉。

  其实我觉得高晓松讲得挺好的。有他的自我发挥,也有很多是发前人之见。有时候我看这些名著以及讲解,就会慨叹,专门做这块儿学问的人怎么活呢?前面的人已经事无巨细分析得那么透彻,一点儿活路都没有留。我猜,这可能是高晓松就讲三期的原因,再讲就露怯,或者多半是他自己觉得也没多大意思

  这三期内容,其实最多重合的是格非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这本书我很早之前买了,断断续续地看,当时不喜欢,如今再翻反倒看出些好来。当时的反感,多半源于语言,金瓶梅的语言太好,任何解析他的书都很难与之媲美。不知大家读书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这一段时间你读《红楼梦》,你说话写东西似乎都会有那种腔调错觉,以至于跟别的文字会产生隔离。越伟大文学越有这种魔力

  潘金莲与林黛玉

  有人说过,中国人特别适合构建各种认同。你喜欢白飞飞,必然与朱七七分道扬镳。你爱周芷若,一定不会爱赵敏。喜欢林黛玉,就不喜欢薛宝钗。反正怎么着都可以掐架,甚至要绝交。所以《金瓶梅》和《红楼梦》某种程度上也有点儿这个意思,只是不太明显。让我说,这两本书都好看,后者就是诗的小说,前者是自然主义极致

  每个人性格不同,喜好也不同。我喜欢前者,除了小说本身,多半还因为它没有缺后四十回,虽然中间也有后补的情节。而且《金瓶梅》更加现实,少男少女世界更像童话,但是鱼眼睛的生活才是我们朝夕要面对的。或者说,这两者掺杂在一起可能更像我们整体精神世界

  关于黛玉与潘金莲,高晓松想着眼的是二者的真。格非在书中也专节讲过这一点,他提出的是“真妄”,举的也是潘金莲的例子

  潘金莲的残忍、毒辣、狠毒,其实认真读过书的人是能感受得到的,掐武大郎前妻女儿,一言不合就揪脸,毒杀武大郎、荼毒官哥、李瓶儿,构陷宋惠莲、奶子如意等等,但是大家还是会想给潘金莲脱罪。对她的死哀伤不已。这自然是兰陵笑笑生的功力脱不开关系,因为上面是潘金莲,“天性之良”“仁义”的一面,作者也会写,比如听到磨镜之人自述的悲伤家事,她就忍不住让春梅“把昨日你姥姥捎来的新小米量二升,就拿两根酱瓜出来,与他妈妈吃。”至于别人算卦那段儿,她出现时“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阳沟里就是棺材”,可以看出她率真的一面。

  格非认为:与小说中众多人物伪诈不同,西门庆与潘金莲这两个人身上笼罩着一层特殊的光晕。他们的恶行冠于众人,这是事实,但是他们通常公然作恶,不加掩饰,甚至沾沾自喜,较少或不屑伪装,为自己的恶行感到心安理得,对在世人面前袒露自己的也没有什么顾忌。以传统善恶论之,恶不知耻,当属极恶。但若从作者强烈的嫉伪之心和对人情之假的揭露而言,这种不加掩饰、不屑伪装的率性而为,又暗含着一定程度的真。

  其实和潘金莲一样,西门庆在官场酬酢、人际往来之中也很少欺骗对方,甚至会成为别人欺骗、捉弄的对象。这种天真肤浅与他的恶与精明并行不悖的。回到潘金莲,她性格中的穷凶极恶和蛮横无理,背后支撑力量是西门庆的骄纵,但是潘金莲似乎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在西门庆死后她依然故我。不过比起春梅,她又是唯一一个特别想留在西门庆家继续过日子的那一个人。其实潘金莲,到死都存了一段儿天真在武松那里,这种天性中的愚顽就会变得让人唏嘘

  “她的欲望不过是本能动物性欲望——她在王招宣和张大户的高门华屋得到饲养、训练与调教,随后落入武大郎贫寒的马厩,最后被西门庆豢养在了家中。潘身上的那一点儿诚与动物的本能并无二致”。

  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若一直懵懂的活着,也不会怎样。但是作者为他们安排了两场死亡。潘金莲、李瓶儿的死已经无数人写过,真实、扼腕太多。西门庆的死,还从未介绍过,但是若去看全书会发现,作者一直很有耐心地铺垫他的死,从他在宴会上忍不住打瞌睡、又到了一个秋季,生命里逐渐消失,一直到后来跌了一跤,最后死亡,以及临死的遗言。

  可以说这些人离我们极尽。其实这种对潘金莲、西门庆的同情,就像观众对华妃、祁同伟复杂感情一样。他们都飞扬跋扈,后者身居高位,却作恶多端。但是当他死的时候,大家仍然不知所措。这种写法就是小说的写法了。

  可以一并把应伯爵说了。高晓松在第三集说的这个人,提到了他在酒席上的一个段子,其实是冒犯了西门庆。小说中,应伯爵那次连说两个段子,其实看上去都像在讽刺西门庆。“赋便是赋,有些贼影”,虽然之后自己一直在找补。其实应伯爵除了帮闲,还是业余的经纪,也就是传统的牙人,即中介。《清明上河图吗密码》有一本就是专门以牙人为主角写的。高晓松觉得应伯爵可能应该就是小说的作者。其实格非也抱有此种看法,“或许《金瓶梅》的作者就是伯爵经纪圈子中的一员吧。”

  关于此人的结局其实也让人唏嘘。西门庆死后,他便换了门庭,去了张二官家,还把西门庆家底全部告诉张二官,甚至隆重推荐潘金莲和李娇儿。再次出现时,他已经死了。还不是直写。只是嫁入守备府的春梅要给陈敬济找个媳妇,找薛嫂物色人选,后来说找到了两位,其中一个就是应伯爵的二女儿,二十二岁,“春梅又嫌应伯爵死了,在大爷手内聘嫁,没甚陪送,也不成。”

  当时读时就有点儿心惊。应伯爵死了,他的妻子应二嫂、小妾春花儿子应宝又去了哪里。

  格非说“伯爵身后的萧索与落败,比之于西门庆家族更为惨切。所谓人亡迹息,万事荒败。这里的省叙或省笔,冷峻之极,使得伯爵之死显得既苍凉又玄远,与西门庆、潘金莲之死的浓墨重彩构成了明显的反差。”

  到此便更好奇,《红楼梦》如果由曹雪芹来结尾,他到底会如何写,会让他笔下的人物怎样谢幕?即使草蛇灰线,知道大概结局,但是一一写出来,还是很不一样的。

  西门庆商人本色

  高晓松第二集主要讲西门庆如何发家的,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生在了一个好地方——临清,又恰好娶了几房富有寡妇,攀上了朝廷中的人,一步步成了山东首富

  这一集有意思的是对明代经济背景的介绍,以及西门庆经济人格的讲解。

  经济背景这一部分,早些年《白银帝国》曾经讲的很清楚,这一部分,也是格非很敢兴趣的。大家可以仔细去看看,是对高晓松这一集很好的补充。比如:

  万历时,朝廷设立了崇文门、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北新、九江八大钞关(除九江外,各钞关均分布于运河沿线)。所谓钞关,即是向过往船只征收商税的关口。按《明史·食货志》记载,钞关收取的商税分为过税和货税两种,过税只计量船只大小修广,不税其货,惟临清与北新两钞关兼收过税与货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每年所收税款高达八万余两,为八大钞关之首。《金瓶梅》中直接写到临清钞关的例子甚多。比如西门庆的伙计来旺去杭州织造一批衣物,给蔡太师的生辰做贺礼,虽然只有四箱包裹,且搭在官船上,在经过临清时,也需要办理过税。西门庆的伙计韩道国、来保、崔本等人多次往南方贩卖丝绸货物,每次都需在临清钞关完税。

  西门庆商人本质,其实也有很多人写过。还是钞关这一部分。西门庆和亲家乔大户共同出资一万两,让韩道国去杭州贩卖丝绸货物,回来时没到家就差人去告诉西门庆,缺少税钞银两,没入城呢。西门庆怎么办的?

  让陈敬济去行贿。

  后边讨五十两银子,令书童写一封书,使了印色,差一名节级,明日早起身,一同下去,与你钞关上钱老爹,叫他过税之时青目一二。”至五十九回,韩道国押着十大车缎物来家卸货,西门庆问他:“钱老爹书下了,也见些分上不曾?”韩道国道:“全是钱老爹这封书,十车货少使了许多税钱。小人把段箱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都当茶叶、马牙香,柜上税过来了。通共十大车货,只纳了三十两五钱钞银子。老爹接了报单,也没差巡拦下来查点,就把车喝过来了。”西门庆听言满心欢喜

  按“三十抽一”的税制,这批货西门庆应该纳稅银333两,但是西门庆只花了80两(行贿50,税钱30两),这一部分矮大紧同学忘记行贿的五十两了。

  西门庆作为一个商人,其实很成功。他银子的去向,有一部分用于日常消费—包括家人用度、自己寻欢作乐,偶尔也周济穷朋友、冷亲戚,甚至赞助地方修缮寺庙但大笔钱款的主要去向,主要有两个:

  一为官场行贿送礼;二为再生产性质投资,通过流通或流转,进入钱生钱的资本运行轨道。前者为他带来的丰厚回报自不必言,而后者则是他的立身之基。

  前文已提及,西门庆用于家人朋友往来方面的开销,几乎没有不受骗的,这固然衬托出当时社会道德颓败、人情冷漠达于极端化之情景同时也反映出西门庆在人情世故上的肤浅和天真。而在官场和生意方面的付出,总是为他带来更大的利润。自始至终,西门庆从未做过任何亏本买卖

  第七十七回,花子由(李瓶儿的大伯子)介绍一个无锡的米贩子给西门庆。此人急于在运河结冰前将米卖完回家,价格相对低廉。花子由建议西门庆买下这批米等着涨价。可西门庆的见识完全不同:南方的稻米收下来,抢先运往北方发卖,说明这个无锡米商是个精明人目的在于趁大批粮米尚未运抵北方时卖出高价。而所谓“冻河前卖完回家”,不过是商人的说辞,西门庆一眼就看穿了。他对花子由的告诫是:冻河还没人要,说明眼下北方并不缺粮,倘若买下这批大米,等到运河解冻,南方大批的卖粮船来了,价格将会跌得更惨。更何况,花子由平常与西门庆很少往来,此时忽然上门推销,难免有与无锡米商暗中勾结之嫌。因此,西门庆对花大的建议一口回绝。

  小说第七十九回,西门庆染下沉疴,药石无效,名医束手。眼看着就要命黄泉,西门庆对守在身边的潘金莲以及匆匆赶来的吴月娘简单嘱咐了几句,便把女婿陈敬济叫到了跟前,留下了他的最终遗“姐夫,我养儿靠儿,无儿靠婿。姐夫就是我的亲儿一般。我若有些山高水低,你发送了我入土。好歹一家一计,帮扶着你娘儿每过日子,休要教人笑话。”又分付:“我死后,段子铺是五万银子本钱,有你乔亲家爹那边多少本利,都找与他。教傅伙计把货卖一宗交一宗,休要开了。贲四绒线铺本银六千五百两;吴二男绸绒铺是五千两,都卖尽了货物,收了来家。又李三讨了批来,也不消做,教你应二叔拿了别人家做去罢。李三、黄四身上还欠五百两本钱,一百五十两利钱未算,讨来发送我。你只和傅伙计守着家门这两个铺子罢。印子铺占用银二万两,生药铺五千两,韩伙计、来保松江船上四千两。开了河,你早起身,往下边接船去。接了来家,卖了银子交进来,你娘儿每盘缠。前边刘学官还少我二百两,华主簿少我五十两,门外徐四铺内,还欠我本利三百四十两,都有合同见在,上紧使人催去。到日后对门并狮子街两处房子都卖了罢,只怕你娘儿们顾揽不过来。”说毕,哽哽咽咽的哭了。

  而且他的金钱观也非保守型的。

  “兀那东西,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

  格非说,这话要说出自洛克菲勒或者卡内基之口,大概也不会好奇。

  第三集里,印象最深的还是盐引。

  不好意思,这一部分,格非也讲过。当然这也不是他独特的发明。明代“开中法”,很多历史也讲,就是让商人帮着纳粮,朝廷给你盐引,这有点儿类似国债。但是盐引给你了,能不能兑换出盐业时问题。这段儿历史,上一次看到是《清代旅蒙商述略》,喜欢的不妨去看看,这盐引如何让晋商、徽商走了不同的道路。

  这一集最好的部分还有他对明代的解读,包括当时人吃穿用度,以及与西方的比较。甚至刷牙这种细节的讲述。当然还有文学上的笔法。他说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好妓女居多,这种救风尘的写法其实是一种“easywhiting”的写作方式,用妓女来控诉达官贵人。但是《金瓶梅》并不这么写,他就是极其自然主义地写,并不单纯地去界定谁好谁坏。比如潘金莲,你看她前期的人生,再去对比柳如是的一生,你会发现早年她们是很相像的。

  高晓松其实还是可以继续讲下去的,虽然很多东西大家都写过,但是经他一拆解,出来的东西还是更有趣。因为他会插科打诨很多东西,比如他每次提到金瓶梅时特有的拖腔,还有自比西门庆,然后大喘气说脑袋大脖子粗是相似的,提到里面的食物,他会故意自言语一句,这也能咽吐沫。

  这会让整个节目很有听头。不过没得听,也不要紧。还是去翻小说吧。或者买格非、田晓菲的解读,也还是挺有意思的。我曾想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各种解读的文章,我觉得是一种共情,是一种讨论分享的感觉。

  如果只买一本金瓶梅,应该是哪个版本

  《晓说2017》观后感(三):慢慢写 晓说

  看这种脱口秀,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完能给自己列出一长长的单子出来,然后课后去给自己补习。也好比看新闻,能让自己知道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但是比新闻有趣多了。

  #美国颁奖季#

  讲了那些厉害,那些震撼:surper bowl的星光无人机、大肚子碧昂斯、大唱将Lady Gaga、致敬prince的gaga、水果姐。

  也讲了那些尴尬——忘词的大牌阿黛尔、patti smith忘词的呆萌、mariah carey的尴尬跨年!

  也讲了一些我没听过但是好像很厉害的歌手:U2、lorde、bob dylan、sting

  看这种脱口秀,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完能给自己列出一长长的单子出来,然后课后去给自己补习。也好比看新闻,能让自己知道这个世界更多一些,但是比新闻有趣多了。

  #进军好莱坞#

  看完这一集,知道了一个乌龙笑话,知道了七部电影,知道了春上村树出了一本新书《刺杀骑士团长》,知道了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知道了韩国那些事儿(才知道自己的古代历史学得一塌糊涂)。

  那八大公司是华纳兄弟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美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电影(恩,喊名字可能你不太清楚,但是看图片,你就立马知道了,哦原来公司叫这名字啊,有一种焕然大悟的感觉)米高梅

  《晓说2017》观后感(四):听高晓松讲一张唱片的诞生

  听高晓松讲故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今年的晓说又开始了,马上跟着听起来。最新两期是讲流行音乐,讲了一张唱片的诞生。听高晓松娓娓道来,讲述他的制作人的经历,很有意思。他讲到给黄磊做唱片,原来黄老师不会唱歌,哈哈。他们作这张唱片很有钱,天天吃吃喝喝。还讲到给黄琦珊做唱片,黄琦珊是实力唱将,多年后看到黄又红了,感觉很欣慰。有才华的人终究没有被辜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高晓松讲到他给歌手做唱片,要先了解歌手,萨顶顶会写文章,写自己佛学的感悟,对世界的看法,所以选择了空灵的唱法。谭维维是拍照片,随手拍这个城市,自己眼里的世界,然后选择了给谭维维做摇滚类的谭某某。这个挺有意思。如何充分去了解一个人,就是看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看他的喜好。每个人对这世界都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表达出来。

  高晓松还讲到了李宇春和吴亦凡,对这两位的音乐我都没有听过,高晓松讲到李宇春很忙,只给他一小时的时间来谈,他通过17个问题来了解李宇春。给吴亦凡做专辑很有钱,排场很大,请了很多世界顶尖的制作人。最后的结果也很成功。高晓松这点我很喜欢,对选秀歌手或者偶像歌手没有偏见,很包容。他还替曾轶可辩护,依然觉得曾很有才。我是不太get到曾的才华,不过我觉得高晓松对年轻歌手的态度很不错,很能接受新鲜事物。

  《晓说2017》观后感(五):未来大数据包永生了

  看了高晓松yy未来的两集,真是太开脑洞了。总结起来就是交通基本靠底盘,最后人生活在一个胶囊里,连底盘都不需要了。现在人类的时间分配是:解决温饱吃喝住行抚养孩子>情感需求>哲学宗教,而未来前两项都可以由ai来弯成,所以酒店、汽车、房子、公司这些东西都不存在了,所有的机构争夺的都是你的时间。在医学方面,只要植入一个t细胞,就能修复你身体中对应的癌症。ai能代替人类先阶段大部分的劳动。你的一切喜好都被ai记录,而当你的肉体消失,ai记录的大数据包仍然可以寻找新的载体在世间永存。。。我感觉这些设想都在黑镜中看到过,现在看来是天荒夜谈的东西也许就是我们后人的生活!所以我首先思考的是要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不应该在吃穿住行上浪费过多,在大数据包永生之前这简直是对生命的践踏。其次是未来仍需要人来完成的领域我觉得应该是法律,网络安全和艺术,再次,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冲击呢?那首歌唱从前的日子很短,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未来这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我们都在被时代推着走,但总有叛逆的人要去折腾,要躲进桃花源。我很认同高晓松的一句话:每一次科技的进步,上层社会都是很抵制的。因为科技最终会把金字塔拉的扁平,让不同阶层的人越来越平等。从这方面来说,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晓说2017》观后感(六):听高晓松讲一张唱片的诞生

  听高晓松讲故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今年的晓说又开始了,马上跟着听起来。最新两期是讲流行音乐,讲了一张唱片的诞生。听高晓松娓娓道来,讲述他的制作人的经历,很有意思。他讲到给黄磊做唱片,原来黄老师不会唱歌,哈哈。他们作这张唱片很有钱,天天吃吃喝喝。还讲到给黄琦珊做唱片,黄琦珊是实力唱将,多年后看到黄又红了,感觉很欣慰。有才华的人终究没有被辜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高晓松讲到他给歌手做唱片,要先了解歌手,萨顶顶会写文章,写自己佛学的感悟,对世界的看法,所以选择了空灵的唱法。谭维维是拍照片,随手拍这个城市,自己眼里的世界,然后选择了给谭维维做摇滚类的谭某某。这个挺有意思。如何充分去了解一个人,就是看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看他的喜好。每个人对这世界都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表达出来。

  高晓松还讲到了李宇春和吴亦凡,对这两位的音乐我都没有听过,高晓松讲到李宇春很忙,只给他一小时的时间来谈,他通过17个问题来了解李宇春。给吴亦凡做专辑很有钱,排场很大,请了很多世界顶尖的制作人。最后的结果也很成功。高晓松这点我很喜欢,对选秀歌手或者偶像歌手没有偏见,很包容。他还替曾轶可辩护,依然觉得曾很有才。我是不太get到曾的才华,不过我觉得高晓松对年轻歌手的态度很不错,很能接受新鲜事物。

  《晓说2017》观后感(七):白衣飘飘的年代

  2012开播就跟了,到晓松奇谈再到晓说回归,囫囵听个热闹。对于高晓松的人生和所谓情怀,这步棋太妙,虽有突击赶功课和间暇的胡说八道,对他也算水到渠成物尽其用,应该算是他的正史了,所以四星吧,况且同龄人,还三里屯他陪他女儿逛街,我一抬头差点和他撞个正着,真是面对面不足半米见个活的,屏幕欺人,脸真的不算大 人也不胖还蛮高。

  孩子们肯定喜欢这样有趣的老师。虽然只是凌波微步脚底抹油,不算夸张,对一代年轻人的启蒙及开拓眼界和思路的主动求知欲,也算具有些许划时代的意义。

  大紧的笑很有特点,一时兴奋,就会抖得像隔壁的吴老二。尤见心性。

  不了解不评价,但从细枝末节主观意识判断,欠局气不爷们,并不爱。

  《晓说2017》观后感(八):我心中的自媒体界四大天王

  梁宏达宋鸿兵罗振宇高晓松,我心中的自媒体界四大天王。

  无数个彷徨徘徊的日子,由他们几个坐在显示屏里陪我殷殷度过。古今中外,山高水长,醉生梦死,天下兴亡,谈笑间已经过了数不尽的春秋冬夏,和那些不愿回忆的踟躇时光。

  当然马未都的嘟嘟和吴晓波频道也很好,他们作为各自领域的权威,带来的节目观点我也受益匪浅,只是与我心中的四大天王相比,可能给我的荧屏感觉还是有些不适应吧。

  本来想说一下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又怕说不好,反弄得自己贻笑大方。

  现在老梁生死未卜,逻辑思维听说解散了,鸿观也停更了许多时日,不知道还有没有回归荧屏的希望。剩下唯一的高晓松,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优酷新浪爱奇艺,几年间辗转反复,切换了好几家,还在默默坚持着自己的诗和远方。

  知识分子的命运,从来都伴随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作为一个生活在如此思想言论自由国度的屁民,我能说什么哪,唯愿他们能不忘初心,平安坚强吧。

  晓说201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