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兰》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德兰》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1 20: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兰》观后感精选10篇

  《德兰》是一部由刘杰执导,董子健 / 德姬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兰》观后感(一):初恋这件小事——80年代奇幻藏区版

  前后有两次定格在雪山的驼铃声,第一次是进山之前,第二次是小王自己个人离开德兰家。

  德兰是在李公安在信用社门口交接后才第一次露面的。但是这之前,小王,就已经被那个十分肮脏蹲在地上啃雪白的饼的德兰吸引了。领导跟小王讲话,甚至在交代父亲事情时候,他都心不在焉

  其实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年代设定在1984年,有什么特别含义么?或者只是为了反映当时藏区的情况。不过以我之前08年去过藏区的情况,边远的地方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不知道农村信用社的情况有没有改变。小王进山对账的一路走,有点像《那人那山那狗》刘烨演的儿子第一次去进山的情节,中间也是遇到一个山里美丽女孩,(陈好)演的那个人一样。《德兰》里面不一样的是,德兰从一开始出现了,我们作为外人,一直见证了小王从对德兰有防备(按照李公安的提示,不给她吃饱),到替她吓唬出言不逊的藏民,因为德兰帮自己按摩脚而害羞,舍身救掉入水中的德兰,到德兰换衣服,他忍不住去看。再到嫉妒大哥和德兰做爱,为了德兰给全群人信贷,再到跟德兰表白“我不希望你下辈子才幸福,我希望你这辈子就幸福。”小王内心挣扎慢慢显现,慢慢消亡,从深刻爱恋放手。我想小王最后的挣扎中,也是想到自己没有消息的父亲,无主的债务,自己的困难

  从小王听一个藏族男孩说起自己哥哥要跟自己取一个媳妇,哥哥老了弟弟照样可以照顾媳妇的话,我猜想这里德兰应该是嫁给一马两兄弟而只是一马一个人。而德兰是因为深爱一马才同意嫁给哥哥和一马,还是一马走了以后才跟哥哥的,这个就不能推断出来的。但是至少在电影的后半程,可以看出共妻的情节。而且,从一马跑马帮找到另外的媳妇这个情节,一马应该不太满意跟哥哥共妻,对德兰的爱应该也不如哥哥深刻。

  想说说这里的大哥。大哥的普通话太好了,没有藏民的味道。说岔开了。其实大哥演得很好,把隐忍的爱演得非常好。大哥听到马帮头子要带走德兰,刀都亮出来了。而且,当德兰也有点动心小王的时候,大哥没有半点委屈,反而尊重德兰的意志。以及,大哥修佛塔,是为了德兰和他下辈子过得幸福。而大哥腿瘸了,什么都干不了,给不了德兰幸福,但他一直希望可以。跟他对比的是他的兄弟。一个抛弃德兰的人。德兰应该也是爱大哥的。

  最喜欢,德兰听到小王表白,对小王动心,却只能告诉小王自己不能跟他走时,在窗前默默地流泪,阳光照进来。那时的心酸无奈伴着小王走出房间,伴着德兰的声声撕心裂肺的哭泣,定格在那里。最后,镜头转到站在门口的大哥,其实他挺伟岸的,不仅是身躯更是人心。他说了,只要德兰愿意,他就同意德兰被带走。

  最有意思的是,小王给村民借贷是为了德兰。当他听到村民们一路道谢时,他很开心。但是开心不过3s,马帮头子说,小伙子谢谢你,你借给他们的钱,都到我口袋里面了。一种讽刺,也是真实。穷者固穷,诚实守信但是贫穷不思进取。不要说不能离开家乡,只是不愿改变吧?

  《德兰》观后感(二):表演的悖论

  董子健的表演即便如此到位——脸部表情微微抽搐、泪水眼眶里打滚、肢体动作僵硬……——这一切都不及德姬饰演的德兰在将董子健拉进房间行男女之事未遂后滚落的那一滴泪水。那是一滴真实的泪水,它划过了德兰被晒得黝黑的脸庞,让人动容。

  这不是说董子健演技不行。相反,董子健在《德兰》中展示了怎样才算一位“演员的自我修养”:如何在克制的时候让泪水在眼眶打转,如何在应当爆发的时候将情绪自然释放出来。他尽力地揣摩角色在各种情境下应该处身的状态,怎样的表情配合上怎样的肢体动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但这是一种“表演”。

  相反,对于德兰,她自然而然地处在情境中。她在那种环境下出生,熟悉那种复杂人际关系,对于这些情境她并不需要去表演,她只要“是”自己就行了。对她而言,电影与生活并不需要做太大的分明。因而她并不需要“表演”。

  当我们以一个非职业演员的无标准指责一个职业演员的标准时,也许是过于苛刻了。职业演员通过学习已经习得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让他们能够应对各种表演情境。他自然而言地会在一部并不太需要他表演的电影中继续表演,就像年轻的董子健在《德兰》中所表现的那样。

  这其中或许有一种可以称为“表演的悖论”的东西。也即,你越是表演,越事与愿违

  很多时候,角色的个性并不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获得的,而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感知到。这种情境也许早已由剧本写就,就像在法哈蒂的电影中,就是由角色所处的两难困境形成的。并不需要演员“过力”表演来表现这种挣扎,当观众了解到角色身上背负的两难处境,他们自然就能推想出角色的心理状态。这比单纯通过演员的表情获得的效果要有力的多。

  因而,董子健在《德兰》里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但实在是太过用力了。他不懂得隐藏起小小的个性,让自己空白地进入拍摄现场的情境,然后让环境带着自己自发地表现。看来,小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德兰》观后感(三):被误解的德兰

  我很想知道电影节上这么多去看入围电影的人里到底有几个真的感觉到了德兰包含的感情曾经以为牛逼影评人原来也不过如此

  随便拽一些情节薄弱,张力不够或过于猎奇等等的词,一来显示自己已抢先阅览获奖电影的优越感,二来还能高姿态加以评论

  然而你们装逼样子完全无法掩饰自己对电影情感表达匮乏感知力。

  就直说你特么没看懂怎么了?!!!

  德兰与民族无关更与民俗无关。

  首先这绝对不是展现藏地风格民族的镜头感。以从事了4年相机产品推广的经验来看,德兰拍的雪山风光简直是我见过的云南西藏风光照片视频作品中最差的,尴尬的景别和过低的色彩饱和度既不能展示高原雪域的宽广宏大,又没拍出高原特有的通透色彩。甚至大量的阴天乌云空镜根本就不是你去旅行时见到的那个清透的中甸藏区。画面的尴尬憋屈一度让我怀疑电影频道放映厅的屏幕是不是有问题,生把应该16:9的屏幕两边都各截掉了一条。。。然而如果真的看完全片,就能理解这样的镜头感可能真是有意为之。再来共妻民俗,事实上与汉族的保守相反,藏族的性意识其实相当开放,且这个习俗只是故事的一个小桥段而已。就一个与你意识形态不同风俗就能让你们高潮的人,您就别去看什么电影节展映了,占用了别人的资源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事实是之后在与制片人的沟通中,也确实证实了德兰一开始的拍摄地点确实选的不是藏区也不是藏族。

  那么德兰是与青春有关的德兰?

  你们是眼瞎吗看不到演员眼神和表情的变化?

  一个初恋男孩终于突破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的不同,向爱着的德兰表白,甚至德兰动摇了德兰的丈夫跛脚大哥也同意了他反而放弃了?这符合逻辑?还是这结果简单粗暴的归结于初恋的暧昧懵懂还是民族隔阂还是什么矫情的狗屁情绪?

  别装逼,无知会露怯!

  那德兰到底在说什么?

  我喜欢跛脚大哥的角色,话少,句句戳心。

  第一句,青稞酒是我自己酿的。意思告诉小王我穷但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没有把钱花在买酒上。

  第二句,对德兰爱着的一马说,你回来我们一起生活,德兰这么好,为什么要走。说这句话时眼神里的复杂与哀愁,暴露了他对德兰的爱。德兰那么爱一马,所以一马不能走。

  第三句,对马帮小伙亮刀说,再胡说杀了你。因为他根本配不上德兰。

  第四句,对小王说,如果德兰愿意你可以带他走。说完不再看小王。这句话是说你是好人,你带德兰离开这偏远贫穷的地方,也许德兰就会幸福。

  这是一个硬汉的爱与隐忍。即使德兰离开家里将再没有劳动力,可只要德兰能幸福就应该放手。

  关于德兰的感情,德兰爱一马并不爱大哥,可大哥是个好人。德兰也慢慢爱上小王,但怎么能离开那个虔心修佛塔替她修来世的人自己独自幸福呢?

  关于小王的离开,几经挣扎终于不再在意共妻不再在意种族的小王,在看到大哥放手的那一瞬间其实是怎样的心情?离开之前小王去看了大哥一直在修的佛塔,那代表着大哥唯一的希望,德兰是大哥唯一的希望。那个少年可能就是在那个瞬间突然长大了,学会了如何在爱的占用和爱的隐忍放手中取舍。

  隐忍才是人世间最高阶最单纯的爱。不带一丝自己的贪欲

  如果说电影还有一些其他想表达的情绪,那可能就是对旧时代单纯的快乐的一种感怀和哀伤年轻人离开村子追求自由和自己认为的幸福。留下的人们虽真的不会骗人,却终于越来越穷,只有在从信贷那借到钱后的夜晚,才回归曾经喝酒吃肉唱歌舞蹈的最初的单纯幸福。

  有一些东西,就这样慢慢瓦解在了时间里,消失在了滚滚而来的新时代里。而那些令人感到沉闷压抑的隐忍的爱会不会也在群体的浮夸乱象中被遗弃?

  最后的一个问题,很想问问导演那个非主流的屏幕尺寸到底是不是放映厅的缺陷?还是真正无愧于最佳电影名号的高明手段

  《德兰》观后感(四):小王的哀愁

  1984年,董子健饰演的小王接替失踪的父亲成为信贷员,“押送”德姬饰演的德兰“进入”藏区。小王虽然沉默和懵懂,但也代表了体制中的人,小王的进入和德兰的回归,在紧张和戒备的路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解。在原始藏区的小王,他带来的不仅是无法对上的账目还有继续房贷可能性。小王的目力所及,全然是根本不同的文化习惯,当时的他自然不可能有“多元文明”的现代学院田野调查目光。小王带来的钱和作为小鲜肉的来临,从而引发了藏民的喧哗与躁动。此处的藏民,女性是当家人,德兰在性别政治上也有着充分主动,她与家里两个(当然可以更多)男人关系,都是小王最初难以想象现实

  小王觉醒之后,对德兰有着无法遏制的冲动保护欲,从而呈现出多层面矛盾冲突:体制VS民间、汉族VS藏族、男性VS女性、少男VS熟女、欲望VS理智——“闯入者”小王,在“桃花源”里遭到了莫名的挫败,双方文明的游戏规则差异极大,导致了理想的破灭和爱情的湮失。德兰尽管坚毅与美丽,她的哀愁却无法与小王真正的分享,小王的冲动是本能的、肤浅的、难以实现的、少男本真之爱。彼此精神影子或有重叠,然而终究在强悍的文化惯性中难以和谐。《德兰》的最大成功之处,是以当地人视角,充分表达了被汉族人浪漫化的“走婚制”,也是必然植根于贫瘠的现实行为,1984年的汉人和藏民都有着不同的局限、克制、虚伪,特别是对改变的麻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