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键判决》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关键判决》观后感10篇

2018-04-14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键判决》观后感10篇

  《关键判决》是一部由瑞克·法穆易瓦执导,凯丽·华盛顿 / 维德尔·皮尔斯 / 格雷戈·金尼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键判决》观后感(一):程序还是实体正义是我们探讨的永恒话题

  司法实践中,到底是该程序优先还是实体优先,这个命题恐怕是我们永恒的话题。诚然美国的司法制度审判实践均不折不扣的推行它程序至上的英美法系理念。但反观大法官的提名过程,却无一不显露着美国政治本质,那就是两党博弈,尽管看他们看上去严守程序,貌似完美无缺。可任然会发生如辛普森案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判决。就像今晚看的“关键判决”,卡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提名过程中的被指控性骚扰下属一事,绝对是那个时代的重磅新闻。然而事件却令人惋惜的以四票微弱优势成功通过提名成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作为结局,当然我这充满感情色彩判断是先将其视为性骚扰的懦夫。但于托马斯大法官本人而言可能虽然如愿以偿却又名誉扫地,以致他多少年来在最高法院鲜有表态。

  有人常常羡慕美国的司法制度,但是在正义与程序面前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选择。我要说,并不是别人的司法制度就一定适合我们,平心而论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他还会被提名吗?这就是我们内心的纠结。而实际上这些制度的设计并非偶然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因为秉持不同思想,或保守自由,而使得很多判决是因为个人主张而做出,产生的赞成与反对数越接近,判决背离法律正义的结果就越模糊,往往造成关注判决中法官的态度比关注判决本身更加用力

  影片中主持参院司法委员委员会的正式当今美国副总统拜登,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政见,其对普通受侵害个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政治界、法律界以及社会大众追求人性高贵尊重程序正义相互间的纠葛包容。正如那句名言,我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将誓死保卫你表达意见的权利

  《关键判决》观后感(二):热点事件改变社会框架是好是坏?自省才是最重要

  女权主义无处不在的,首先在美国这个事件一旦被标记成真实事件改编一般都会获得各种亲睐。本片依旧如此。一个集女权,种族,信骚扰为一体的事件,并不多见。所以片尾处告知这是一起真实事件,那就更加难得可贵了。因为九十年代的美国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自由和文明

  很多情况下一些纪实性的影片一开始就会向大家指明方向,本片也是这样的。一开始大家就会被告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候选人原来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但是仅仅凭借指控者的一面之词显然没有说服力。于是剧情得以发展

  后来随着一件件事情浮出水面,越来越坐实了大法官的真实形象。于是片中的舆论导向开始在受害者本身展开了。解释当时的环境妇女权益不受重视,接着再来一些社会这个大环境给予的反馈。于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情况下受害者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并不像女主那样勇于站起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是面对被侵害时候,只能保持沉默。因为反抗的力量在当时的条件下环境中是那么的微乎其微

  事件继续发酵原本人们心目神圣的大法官渐渐的被很多证据指向了犯罪的边缘。人们开始疑惑,社会舆论开始动荡。此时的人们已经迷惑了。当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最高执行人员,对于这个国家的律法也是出于藐视的态度时候,人们会渐渐的丧失信仰。这个时候的此次事件已经超越了事件本身。而真正演化成为一次变革。这种由下而上发酵的力量是大法官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本想着回想起他时候一样这依旧是个小插曲,会在一篇质疑声中渐渐落幕,但是这一次的插曲无疑变为了一场交响乐。人们不再去讨论事件的本身,而是更加热衷于对制度要求变革的强烈力量以及愿望

  当一件事情失去控制的时候,他也就不需要在隐藏什么了。当然在国家这个大的前提之下,个人的隐私不复存在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考证的,也没有什么是经得起推敲的。前提是你说的这些完全谎言。谎言在任何时候都不具备推翻整理的性质以及力量。更何况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的一言一行。只要你触犯了法律,这个时候你是逃不掉的。

  正是由于女主的一再坚持,使得大法官的罪行得以昭告天下。而这个时候就是考验米国的权力机构公平问题的最佳时刻了。当然米国作为人们心目当中的自由民主之邦,显然不会对人民的愤怒情绪置之不理的。很显然这就是一个变革的时刻。而这个时刻就这样从一个不被重视的黑人女孩身上发起了。

  结局当然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最终坏人得到了惩罚好人得以昭雪。制度的不完善终将被补救。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看到了国家爱的希望。最终这次事件使得米国人民更加对于自己的国家信赖了。这才是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

  此片之后,看来米国人民还是乐于看到自己国家存在的问题,而且欣然接受国家的改变的。这样的国民素养是值得学习的。这样的政府也是值得信任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政府的变革只不过是由于事态失去了控制难以服众。如果说此类事件没有发酵很难想象,最为当事人会有怎样的一生。当权者接受变革,但我们不希望看到每次变革都是建立在一个热点事件本身之上才产生的。自省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真正能做到自省的当权者恐怕少了吧。

  《关键判决》观后感(三):一次明确的性骚扰事件

  一次明确的性骚扰事件,过去这么多年,它在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女性产生了无法磨灭的伤害!这件事情的双方当事人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学者法官(根本不能想像在更加低阶层的女性她们会在工作中受到怎样的侮辱)。参议员质问女主为什么当时不说出来?女主说当时如果说出来的话会很有可能影响到她的前途,做出当时不说出来这个决定是基于当时的情景判断,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男性朋友很难理解这个观点吗?!本来社会上存在荡妇羞辱,再加上多年的学业事业,她当时只有屈辱的忍了。也认为其其实讲出来没有什么用)。在后面事情的发展上证明,讲出来并没有什么用。只有害自己的名誉受损,影响了我朋友生活和工作。这一切的痛苦都得女主承担,她是一个受害者受害者受害者!心理变态狂托马斯平步青云,在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背景调查之前他没有为他犯下的罪行付出任何代价!影片开头一副正派人士妻贤子孝的美满家庭画面,谁能想到他这种人会说出那种下流话呢!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受了这么多教育的一个精英,为何还能做出这么不堪的事情?!这只能说下流的种子是在基因里的,读多少书都没用,教育在下流胚子的脑子里完全不起作用。教育只是这种人利用的工具。在听证会上他那偷换概念的能力无人能及。首先他向老男人俱乐部的参议院们隐晦提醒你们一个个屁股干净吗?七宗罪的哪一宗罪你们没有一两个的呢!再者挑唆种族矛盾,说是设立私刑。只不过把私刑从树上转换到听证会!好家伙,这两条罪行可大了,弄得他们一个个都闭了嘴。政客当然为了党派利益拼命搅混水,他们只想赢!最后他们赢了,通过游说托马斯最终还是当上了大法官。谁能看清楚这件事的本质是性骚扰事件!无关种族,党派等乱七糟八的议题.还好虽然女教授的冤屈没有被洗刷,但是社会因她多少起了改变。比如:单次参选女性众议员的的增加,参议员也有2名女性(再也不是老男人俱乐部了,电影中女性众议员冲进参议员们吃午餐地方,看这这些老男人不可一世的态度说了句,多么大的权力,多么小的能力!这不是女权主义的抗争,这只是作为人的抗争!)。也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让女性的性骚扰事件投诉起诉更方便。所以女主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的。在本质上说她拯救千千万万个被骚扰女性。这也是民主体制的纠错机制。有错误会犯错误但有人挑战司法促进立法,事件平息后,社会又向文明迈进了一步.电影拍的太过平淡看客们想有多激烈戏剧冲突呢?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只要真实的表现出来就足够了。而且这是一个很严肃很值得反思的事件,电影不仅仅是看客们取乐的工具!女主在听证会上的表现就像她自己在片尾所说的:我觉得我在听证会上的表现是得体的!托马斯不配做最高人民法院的大法官!他也许逃过活人的审判,但是他终究逃不了上帝的审判.上帝说:有罪!

  :涉及到女性的职场骚扰,(这种骚扰会被延续扩大到饭桌团队建设中,甚至一半的培训中)。在中国应该更加泛滥成灾特别是这种语言的骚扰,做恶者更加肆无忌惮。一部分女性乐在其中,另一部分女性觉得苦不堪言。还有极小的一部分女性反抗的话,就会被羞辱说凶啦,不好玩啦,没有幽默感啦,不识时务啦……等等。他妈的我来工作不是为了取悦你供你玩乐的,你这没教养的男性蠢猪!我能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我的能力跟这份工作匹配,而不是我的腿长,肤白,或者其他一些明显的女性特征。我们只想跟职场上的男同事进行严肃专业平和得体的态度对话,而且也有这个智力来进行这样的沟通!所以请首先做一个有教养的男性职员。不管是平级的男同事还是男性顶头上司,在自尊的女性职员眼里,你们只是性别不同的工作伙伴而已,不要自恋自大的觉得自己有性的魅力了,因为真是一星半点也没有!

  《关键判决》观后感(四):Confirmation ——改变历史的听证

  Confirmation

  ——改变历史的听证

  这是一个没结局的故事

  讲述了一场对美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听证会。故事本身以近乎纪录片形式,非常写实的描述老布什时代因提名大法官引发的政治风波,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性骚扰受害者的控诉,法官的反击。当然,从中也可小窥一下美国的政治司法制度。

  作为中国人无法想像电视上播出这种听证场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光是场景描述就足够令人不安

  而抛开故事,生活中也常常见到针对女性的话题,各种潜台词,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一笑置之,谁也不会意识到这背后的不公。中国女性的平等地位没有经过女权运动艰苦的争取过程,被动的获得了平等,就像习惯逆来顺受的国人,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她们仍然是沉默的一群人。

  受害人真的是“受害者”?或者是政治斗争的棋子

  候选大法官清白吗?

  真相如何,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而结果如何似乎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把一个敏感的问题摆到台面,全社会参与进来,从而推进一种改革,从法律、社会、政治制度上真正严肃看待一个问题,真正严肃思考一个问题。

  这场听证会的结果:妇女的权利受到更广泛的尊重。

  《关键判决》观后感(五):与女权、与性骚扰、与种族歧视无关的问题

  通过电影了解到这个案件,是女权也好,是种族问题也好;是名誉的诋毁也好,是政治的暗箱操作也好……一个问题,一个事件,一旦暴露在大众的视线底下,基本都会变味。多余的争辩、急于表明立场的站队都不是这些受害者所想要的。互联网的到来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发声权利,我们都以为一旦我们的人权遭到侵害的时候,通过社交媒体,通过轰轰烈烈的社会舆论,通过过万甚至过亿的转发量就能为我们讨伐这些恶人罪恶。这一切争论得出结论之后呢?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曾有过陷入这样的泥泞之中的经历,所以也不会知道这些热门事件的真正受害者得到了什么?他们的生活在这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罪恶真的就彻底地被消除了吗?参与“辩论会”的我们并不是真正的参与者,我以为我在为这些受害者发声,我以为我也在用我的“行动”来支持、来帮助他们,其实回头想想,我是在意这场“辩论会”的结论是否代表了我的声音呢,还是满足于这种所谓的“正义”的使命感?

  如果我们不去改变,我们所面对的这些现实问题它永远会在那里。

  最后说一句跟这部电影无关的话,女权主义不等于女尊,女性为何不能享有和男性一样的平等的权利?和男性相等的机遇?Emma Watson在联合国做女权主义演讲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If not me,who? If not now,when?

  《关键判决》观后感(六):性与种族

  在两党博弈中,其中有人找到托马斯 租看色情录像带的记录证据 ,可是工作人员一句话就说明白了。 上帝有和它相反的法律,我们不能被披露公民私人观片记录。 即便如此,也不能破坏公民隐私的权利。 这部片子,不仅仅折射出性骚扰的问题,女权发展的问题,还有种族歧视问题。 其中有太多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 。 本片的结尾最为惊艳,与 《聚焦》 一样,没有盖棺定论式的说教; 而是 展现了事件的历史性 , 注重这次事件对于美国女性发展的影响。 无数封给希尔的来信代表了全国各地女性的心声。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契机 。 这次事件后,美国女性维权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反性骚扰的意识也得到了普及和增强。 这让鱼叔想起了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宗新闻—— 南方报社的记者涉嫌诱奸女实习生 。 听起来貌似比本片中的性骚扰事件 还严重 。 这个新闻一度成为话题热点,各大网站上尽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和内容,人们也不断谈论,可是之后呢? 就这么结束了?

  《关键判决》观后感(七):托马斯大法官之悲哀

  本片以当年托马斯大法官被提名时爆出的性骚扰事件拍摄,托马斯被提名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时,曾经的下属希尔教授指控其曾经对她进行言语上的性骚扰,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对此进行了公开的听证会,最后参议院还是通过了托马斯大法官的提名。

  从影片来说,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不太可能有戏剧性的变化,但很巧妙的把当年的新闻素材夹杂在影片中,使人感到影片十分真实。这种手法也会使很多观众感到过于平铺直叙而令人乏味。但是两位主演的精彩表演给影片大大增色,特别是在听证会上的大段发言,情绪饱满,神态自如,很好的诠释了两人的心态和应对。

  当年的这一事件到目前为止可能还是罗生门,双方各执一词,也缺乏明确的证据,而且当事双方都还在世,托马斯大法官还是现任的大法官,所以影片没有给出自己的结论。然而,影片的视点是以希尔教授为主,表现的篇幅也远远多于托马斯大法官,隐含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托马斯大法官虽然通过了参议院的提名,但他的人格和尊严遭到了严重的影响,说名誉扫地也不为过,也造成了托马斯大法官在就任后长期不在法院审判时发言,被自由派大力攻击不能胜任大法官的职务。然而我们从托马斯大法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和法律素养的美国法律人。但是作为一名黑人,他却持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立场,这在美国黑人中是比较少见的。他被提名时所经历的事情又更进一步影响了他的立场和心态,所以在最高法院中,他的影响力一直没有彰显,同时屡屡被外界质疑他的素养和学识。

  所以说,托马斯大法官的被提名和进入最高法院,就其个人来说既是成功,也是一种悲哀。

  《关键判决》观后感(八):一波三折观感

  看到一半的时候,一度决定放弃这部电影,尽管导演表现得相当谨慎,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美国主旋律的电影,毕竟有珠玉《聚焦》在前,历史记住感谢的,永远只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我连短评都想好了:1、永远不要惹学法律的女生,尤其是法学院的女教授 2、我还是会推荐这部电影,因而它是一部完美的练听力的电影 3、nice to meet you,cam,it is wired to see you being that serious and speaking rudely

  好在当时一边做其他事一边看,就继续看下去了,然后我决定改掉我之前想好的短评,改成:众生百相罗生门,我们喜欢看电影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它往往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所以很清楚可以看出孰是孰非,而现实恰恰是因为没办法百分之百确定,才会有那么多变数,或者真的没办法从表象看出来什么。

  结尾的时候呢,我想再改一下我的感受,虽然有点不恰当,但老话说得好,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一件事当时可能是输了,当时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改变,才换来更加明亮的未来。所以,为自己的信念斗争、为大众博得胜利的人值得尊敬,没有获得成功同样值得尊敬。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很好的,至少很写实的(real 写实)展现了那段历史,以及它的意义,不应该被人忘记

  《关键判决》观后感(九):判决不如千层浪,关键仍在一石上

  借“古”讽今的《关键判决》很有力量,它直接瞄准当今社会竟仍屡见不鲜的性骚扰以及挤兑、歧视,送出了又一击重拳。

  其实只要知悉出品方和题材,就知道电影大概会讲什么。黑人,女性,口头性骚扰——弱势群体遭遇强者侵害的真实故事放在HBO,通常会在“政治正确”的道路上走得足够决绝。

  所以不难预料的是,电影再“中立”,也会用镜头语言坚决地背离有争议性的政客,而站在更具正义性的弱者这方,重现她维权的艰难与最终的“胜利”。

  《关键判决》所聚焦的背景,便是小布什任期内的一起任命风暴。1991年,在克拉伦斯·托马斯被提名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之际,当年的助手安妮塔·希尔爆出其性骚扰往事。沉默十年后,她在时势所迫下,站到了风口浪尖上指证克拉伦斯。

  在那个年代,女性地位仍受倾轧。身为俄克拉何马大学法学教授的安妮塔,在面对肯尼迪参议院办公室调查员瑞奇·塞德曼邀约时也明确指出隐忧——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受害人往往被当成恶棍。

  何况,一是面对位高权重的对手,二是所历之事并不易于启齿,三是非但没有真凭实据,事情也过了十年。

  在听证会盛行的老男人俱乐部规则下,黑人女性受到的掣肘、排挤与打压,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她站出来指正的过程中,也确实遭遇到许多政治上的诋毁,名誉受损,工作遇挫,甚至连为她说话的同事,也有连带伤害。

  所以,并不难理解这位自认怯懦过的人最终选择退出,是为了不愿让更多人劳心劳力,特别是受到牵累,毕竟这场战斗似乎大局已定。

  与年初大获好评的《美国犯罪故事》等作品相似的地方是,《关键判决》也着意在颇具还原性的表演中,加入听证现场录像、新闻报道、人物采访与游行示威等大量史料来强化真实的观感。

  对于不同团体与个人的言论、立场,包括克拉伦斯镜头前后的沉着与悲愤表现,电影都在着力客观呈现,让二十几年后的观众,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当年的大冲突。

  而故事的实情虽然扑朔迷离得一如罗生门,但在带有倾向性的视角下,电影还是侧重体现了安妮塔这个温和沉着而内心强韧的女人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事端。

  编剧苏珊娜·格兰特把当年《永不妥协》的那股韧劲注入到安妮塔这个真实人物身上,而女主角凯丽·华盛顿则把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

  逐渐聚拢在她身边的一些斗士,像是调查员瑞奇、教授查尔斯以及老友索尼娅等,颇有《聚焦》团队那种即便势单力薄也要倾尽所能据理力争的气派,非常激励人心。

  不过,安妮塔与以往虚构的斗士不同。在最残酷而荒唐的现实面前,她有极其敏锐的触感,知道事情的难,知道政坛的奸,知道舆论的恶,更知道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蔑视有多么深。

  知难而退让人无奈,但通过对世道不平的讽刺,《关键判决》展现了雄浑的力道。

  西方国家站在如今的文明进度上,对于平权运动的热衷向来让人瞩目。黑人、女性、残疾人、LGBTQIA以及各种遭遇不公的人群,都在不同的故事中挣扎出别样的光彩,也特别鼓舞人心。

  《关键判决》也是当中一员。在安妮塔“落败”返乡后,看到了学生对她的尊重,以及满室的信函,看到了默默忍受相似遭遇的收银员视她为替自己站出来的人,那一刻,其实很多事情都值了。

  更何况,此后公众对于女性地位、性骚扰等多种权益问题,都有了不一样的深思。这也实现了瑞奇最初的“预言”——“对美国女性的生活产生真正影响”,而安妮塔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挺身而出。

  不管怎样,每当我们看到不公被斧正的时候,仍会觉得心潮澎湃,并愿意驻足思考。能如此这般,便是这类电影孜孜以求的意义。

  (原载于《看电影》APP)

  《关键判决》观后感(十):真相也许并不重要!

  听证会看似无疾而终,导演也并未明确指明真相,但就像《聚焦》最后投诉电话铃声的爆炸式来袭一样,希尔教授最后收到满屋子的信件也一样是种无声的警示!个人在强大的司法制度和社会结构中是否真的能够发出声音,并能让众人随声附和,也许谁也不确定吧,anyway,只要有人站出来,像希尔教授一样,像《妇女参政论者》里的女主们一样,一些事情总是会慢慢的发酵,慢慢的改变,慢慢的改写历史,慢慢的推动社会进步吧!也许,真想怎样并不重要,因为即使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看待同样事件时所投射的眼光和思考不同,结果也许就迥然不同。然而,重大事件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不是靠真相来搅动人心,而是靠事件过后引发的各种意外的,不意外的后果,讨论,反思,叩问……来让人们重新思考过去,现在和将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