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焦》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变焦》的观后感10篇

2018-04-15 21:4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焦》的观后感10篇

  《变焦》是一部由佩德罗·莫雷利 执导,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艾丽森·皮尔 / 玛里亚娜·希梅内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焦》观后感(一):I see the light,make me out the darkside!

  热爱漫画创作的巴西傅园慧热情奔放从事艺术品加工但对自己罩杯自卑不满用尽洪荒之力换来一对big breasts ,后悔之余让自己漫画主角电影导演jj缩短至1.2cm,不成想这一切不过是不想当模特的女作家构想的故事,而最后作家的故事其实也只是漫画的二次元世界里导演的电影作品,如此完成环环嵌套最终形成闭环,如超新约全书般的“奇想主义”电影。胡适说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但是这里没有问题,一切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你爱咋咋地。

  where there"s will, there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限制级的向往,天马行空的想象,我的心了无牵挂。想起了以前网友有部神作漫画,我失去了我的鸡巴,男人在意鸡巴长短女人在意胸部大小功利社会让人迷失自己,撕开实体娃娃的面皮,露出丑陋本质现代人自信来源往往都是空虚的虚无的,不明所以,制造狗屎,放到需要的人那里,让他们吃下去。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本质就是这么空虚。嘲讽戏谑黑色幽默,都是一针安慰剂,缓解环境对我们的侵蚀和伤害,让我们短暂的做回自己。喜欢实体娃娃的人也一样孤独让我们都产生畸形分化的爱恋理性科学解决不了人内心的美丑,艺术和狂想可以。

  又或者

  只是在拿好莱坞流水戏剧结构影评解构主义的形式开一把玩笑,盗梦空间?别逗了,只是发泄不满。谁把谁当真。内容创作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戏剧手法稍显出奇就是一股清流。

  关于结局

  “wtf?这TM就是结局”,最后的结局荒诞离奇,三人突破次元壁,去势的男人找回了自信,写作的模特找回了自己,大胸的傅园慧,被大胸救了一命,size也回到了原始状态,当我看到结局,脑子里和台词一模一样。导演仿佛再说,我们都被玩弄在鼓掌里,只要找回自己,乐观面对,生活也许还是能找回一些意义我真的有在认真的拍电影。。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变焦》观后感(二):你让我三观往哪里放

  我想这部电影你们会喜欢,不仅够污,而且够黄。污黄的同时,还能发人深思。没错,就是由艾丽森皮尔主演的《变焦》,刷新我三观的三次元电影,我不得不服。

  二次元电视剧我就看过,《W两个世界》就是这么一个例子。至于三次元电影,我还真没怎么看过。

  一个设计充气娃娃的漫画家艾玛,米歇尔书中的人物。为了变大胸姐,整成像柳岩那样。她以为生活会因此过得更好,但是她的炮友却不喜欢她那对大胸,感觉摸着硅胶,的确也是硅胶。一个导演艾迪,艾玛画中的男神。为了拍出自己想要的电影,不走大众路,拍成艺术片,却遭到投资人的反对。一个作家米歇尔,艾迪电影中的女主。本来可以靠身材吃饭,却偏要走才华路线。遭到枕边人的反对与嘲笑。这三个人本是毫不相关,处在不一样的世界,但生活都过得非常糟糕

  有趣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艾玛让艾迪JJ变短,艾迪让米歇尔改变取向,米歇尔让艾玛遇上麻烦。这三个世界的人物关系从此联系在一起,互相影响,相互干涉。这样恶性循环现象一发不可收拾。这种错乱的人物关系,我第一遍看确实也凌乱了。让我不禁想起,生活中的主角,谁创造了谁?谁又质疑自己的造物主?造物主又将被谁拯救?谁又是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控制自己的生活,让它是怎样它就是怎样。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这部电影,从另外一层次告诉我们,我们的主观意识大于客观意识。主观意识的膨胀会导致我们对事物以及生活的错误看法。就好比说,你是信唯物还是信唯心。王阳明曾说过:破山中贼易,心中贼难。确实也是如此,克服自己的心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魔皆由心生。这部电影也是一样,要想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还是得靠我们自己去修正过来。

  《变焦》观后感(三):创造、失控反思和醒来

  Zoom out your egos.

  《穆赫兰道》是弗洛伊德梦境解析的一个地道的实例,《盗梦》也用多层梦境缔造潜意识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无所不能力量,而Zoom则是借用梦境写实的套路玩了一把人格裂变的游戏。我们常常做梦,在读过这本《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人也大概知道一种理论,梦的每一段剧情都是潜意识处心积虑的层层铺垫,每一个细节都是隐喻,复杂梦境中,你的潜意识投射到行为上,并被不断放大特写,潜意识接管的越来越多,现实不再受完全理智的控制,梦境里的险境发展到失控,在你使尽全力从梦中逃出来时,吓出一身冷汗开始这段soul-searching.

  叙事由三个次元故事同时进行,Emma创作的漫画男主角Edward是导演,他导的电影中的女主角Michelle写了Emma的故事。好像奥斯卡·路透斯沃德创造的矛盾三角形——

  《变焦》观后感(四):倒霉时候,写个幸福的故事

  《变焦》

  这部电影并没有所谓脑洞大开的效果,不过再往前迈一步,就是创意了。电影说实在的,在思想内容上没有什么值得探讨的。不过构思的确新奇说白了,就是三个主人公,三个看起来七不搭八的故事,但是其实却有着紧密的关联

  A是个充气娃娃的设计师,偶尔也画画漫画。她对自己的平胸耿耿于怀,甚至她的男友对此不介意的态度,反而让她感到受到侮辱。于是花费了积蓄,垫高了胸部,结果男友却觉得像公司制造出来的充气娃娃一样没有真实感。而她自己也感到不适应,不满意。但是要恢复原状得再付一笔巨款。偶然情况下,送快递的把一大堆毒品送到A那里,A决定和男友一起把这批毒品卖出去,然后赚钱去恢复自己的胸部。因为考虑利用充气娃娃运毒,没想到充气娃娃却被客户自己提走;而毒品的主人又找上门来。结果A和男友都遇到了大麻烦。

  是A笔下的漫画人物,本来是他是A心中的理想男友,帅气而且富有思想,还懂风情,是个电影导演。可是,因为A对胸部的不满,于是她就让B突然丧失了强悍的性特征,让他面对投怀送抱的美女也毫无斗志。B只好诉诸人造风景正当他对自己能够恢复自信时,他的人造特征居然在游泳时就电路坏掉了(所谓的高级品,居然还是中国造)。这样一来,他的电影也而就编造得乱七八糟了。

  C是B电影中的女主角,她风情万种,而且会写小说,既有一个优秀成功男人爱自己,也有年轻追求者。正当她躲起来,进行写作时,居然有还陷进了同性恋者的爱情中。当然这样的烂故事,还会有更烂的尾巴,因为B陷入缺乏自信的泥淖,失去了对影片把握,于是C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丈夫突然出现,还要“救”她逃离黑社会的追捕,然后还要扔掉她未竟的作品。

  然后B在关键时刻发现了A其实是C的作品,而自己是A的作品。然后C也明白了,他们都试图改变自己的作品。因为对世界“恶劣”的感受,似乎折磨了别人的命运,又反噬着自己的人生

  幸好,最后C写下了“醒来”。那么A不过就是在做个噩梦;那么B的命运,以及C的命运都可以重新来过。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在叙事的创意之下,有一个老套的话题:世界改变了你,需要藉由你自己的双手简言之,你的负面情绪,你的负面表达,最终整垮自己。所以倒霉的时候,写个幸福的故事吧。

  此外片中整形医生语言表达非常精彩,这应该是现在商家管用艺术。当A向整形医生抱怨丰胸手术价格时,她说:好贵啊,我在存钱买公寓。而整形医生的回答是:你记着,你没法在海滩上向别人炫耀你的公寓。(相似地,当B向出售人造丁丁的销售员抱怨价格太高时他说:哇哦,吼吼吼。不行,这个赶上一辆豪车了。销售员对他说:有了豪车,你也只能在路上开开,这个能让你飞起来。)当她后悔去找医生要求复原时,她说:我再也不想要它们了,我觉得我犯了个糟糕的错误。医生的回答也很有趣:你需要的就是适应这胸部一会儿,就像刚买了一张沙发,接下来几周,全是关于这张沙发,你眼中全是它,你觉得它看上去很可笑。然后有一天,有人走过来说:我喜欢这张沙发,它太棒了。接下来就是,你知道的,你会向每个人展示你的沙发,你会不断的适应。16.11.16

  《变焦》观后感(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被人强推了这一步号称脑洞最大的电影,说实话我没觉得自己脑洞打开了多少,只不过我看到漫画的时候我基本已经知道了这个三环相扣的故事。豆瓣也算中肯7.1的分数不高不低对着电影评价刚好,说下优缺点

  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编剧能想到这么一个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整个电影的结构是非新颖的,我之前很少看到过类似的电影。

  缺点:1.本来一个好好的题材,总感觉火候不够,给你完美的原材料你却做出家常菜的感觉

  2.剧情不能自圆其说,电影最后导演发现自己在大胸女的漫画里,然后抬头问大胸女是谁,这一段是以漫画形式出现,意思就是导演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可以不靠大胸把自己继续“画”下去,这一点设定与自己的命运由他人掌控矛盾了。

  3.结尾算什么?结尾绝对是败笔,三人都发现实情后,模特只写了Wake up就完了,这句梦醒了是写给大胸的,那意思是大胸女一直在梦里? 他们三人都在梦里? 那大胸醒了,她漫画里的导演怎么办? 我觉得结局就让笔记本落水才是最好的结局。笔记本落水后,三个人其实都是不存了,观众就像睡醒了发现是一场梦一样,这也契合了这电影的定义,三人本来就是虚无。

  最后问个问题,他们三个到底是谁现有谁?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变焦》观后感(六):百步人生

  妥妥的五星,脑洞足够大。

  艾玛是米歇尔笔下的充气娃娃工作者喜好画画;米歇尔是爱德华电影里的模特,希望写出一本书;爱德华是艾玛漫画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导演。

  艾玛平胸,徒有画画的才艺,笔下的爱德华确实一个依靠penis,而非才艺的导演;米歇尔是一个拥有美丽外貌脑袋空空的模特,偏偏希望写一部小说;爱德华也是希望拍一部不一样的,有情怀的电影,讽刺的是,他依靠的还是自己的penis,才能拍完自己的电影。

  最后,三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都是他人的设定,所以,电影的最后,米歇尔抓住了书,写下最后一句:Wake Up.

  不仅仅是故事里的人要Wake Up,也告诉我们要Wake Up,不要按照他人的设定来走自己的人生,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心愿

  遗憾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是被设定的,被社会环境,被父母,被老师,被另一半,甚至被无关人等的异样眼光,甚至被自己一直以来信仰的价值观所设定。

  如果人生被设定是一百步,要勇敢的走出一百零一步。

  《变焦》观后感(七):ego

  何为“ego“?

  百度百科解释为“自我”

  那何为自我呢?

  法国的精神学家拉康曾经提出过一个“镜像理论“:他称呼6-18个月的婴儿是婴儿的镜像时期, 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婴儿通过镜子确立“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在他人的目光下认识自己,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自我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唯一独特存在

  想到了一部关于追寻自我的韩剧,名为《W-两个世界》。讲述了一个作家吴成武与其漫画作品《W》主角姜哲的故事。曾经吴成武觉得姜哲不过是自己创造的漫画角色,就该被自己操纵听从自己的任何安排,可是后来姜哲自我意识觉醒了,他意识到有人在操控自己的命运与生活所以决定反抗。意识到自己创造的角色已经不再受自己控制,而是有了自己的意识,吴成武很恐慌所以无数次准备杀死姜哲可是被自己的女儿搅乱。终于有一次姜哲离开了漫画世界见到了吴成武,他们有过这样的对话

  姜哲:“吴城武是无能一家之主,人到中年还未成功的不起眼的漫画家,离不开酒毫无意志的人,自卑感失败意识深入骨髓的人,而且已经老了,所以刻画了我,年轻有为有名有钱,意志超群的人,跟你完全相反的钢铁一样的男人,所以名字也叫做姜哲(韩语发音姜哲与钢铁一致)。我是你的代理满足品,用来逃避现实的,你也只能操纵我。”

  吴成武:“我给了你我所想要的一切,我想要的都给你了,但是发生了什么,你居然试图用我给你的大脑了解这个世界,这像话吗,你不过是一张画而已。你是虚构的,你不过是我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

  你想想我开枪,那就开吧,你觉得你能开枪吗,不可能。因为一开始你就是不会开枪的角色。我一开始设定你为正义的人物,设定为活在法律和良心底下的人,你是个连报仇都想依靠法律进行的人,所以你才会变成英雄,人们才会喜欢你。这就是你的设定。“

  吴成武因其自身的无能而将控制欲放在自己的漫画角色之中,或许正如姜哲所说的“你也只能操纵我”,所以吴成武面对姜哲的自我意识出现而感到恐慌,无数次想要将其杀死,因为在吴成武不需要一个不受自己控制反而会控制自己的人物角色。吴成武设定了姜哲的生活、性格以及一切的一切,吴成武设定的姜哲没有自我,只有服从。可是姜哲的自我意识觉醒打破了所有的幻想。

  这次的对话之后,姜哲曾经想过服从自己最初被设定的命运安排,只要姜哲完成他一生的宿命---找到杀死父母的杀手,可是吴成武说不可能,因为没有杀手,他不过只是一个设定,没有脸,没有实体。得知真相的姜哲奔溃,那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可是竟然不存在,一切都崩塌了,他跳下了大江。

  原本这就该完结,可是没有料到的是杀手的自我意识竟然也已经觉醒了,那一次他跟随姜哲走出了漫画世界来到了现实世界,了解了自己的一切。他也开始反抗,他抢夺了吴成武的脸,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反过来操纵吴成武。

  这部剧或许亮点就在于漫画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反抗作家的设定与操纵,而不再是作家至上。所谓的自我或许就是姜哲所期待的不被操纵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而活,就像是他后来选择不再寻找真凶而期待跟女主过幸福的生活。

  弗洛伊德也曾经提出过关于自我的探讨,他提出了三个概念“自我、本我、超我”,什么意思呢?或许这部影片会给出答案:

  如果说《W-两个世界》只是两个时空的穿越与联系,那么《变焦》则是三次元的穿越与关联,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简介是这样说的:

  “漫画家艾玛正在写关于爱德华的故事。他是艾玛漫画中的主人公,她的梦中情人,一个自大的动作片导演,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米歇尔的电影。米歇尔是一名巴西模特,正在写一本关于一个名叫艾玛的漫画家的书。这三人都在创作彼此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再是《W-两个世界》里单方面的操控与讲诉,而《变焦》则是不同次元不同世界的人分别影响彼此,各自讲诉创作彼此的故事。可是那么到底是谁在操纵谁呢?或许它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即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本我、超我,此话怎讲呢?

  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即潜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冲动,而超我即能进行了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而自我即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和者与中间状态。那么在电影《变焦》中,艾玛、爱德华与米歇尔是彼此的本我与超我状态,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艾玛是一名专业的情趣娃娃设计师,整天和36D的充气娃娃打交道,长相和身材都很普通的艾玛,显得特别不自信,甚至有些抑郁。所以,漫画成了她的避风港。她在漫画里塑造的梦中情人,是一个叫爱德华的电影导演---一个在漫画里十分受女性欢迎的角色。而当后来自己隆胸之后被当作和情趣娃娃不无一致的时候她想回到重新可是已经没钱了,此时爱德华变成了出气筒,生气的艾玛将爱德华的性器官变的很小很小。怎么说呢,艾玛其实是一个在社会审美规则之下苟活的超我状态,而爱德华却是艾玛在漫画里本我的体现,那种受欢迎的欲望,那种不平凡的欲望的寄托物。而艾玛也是米歇尔的本我体现,米歇尔是爱德华的本我体现。就像是姜哲是吴成武逃避现实尽情展现内心欲望的产物。

  本我、超我,一个欲望横生冲动盲目,一个克制冷静却显死气沉沉,或许该追求自我吧。

  《变焦》观后感(八):这部电影好污,但是脑洞足已秒杀今年99%的电影

  首发于[流量君]

  微信公众号dotammm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时空,我们存在其中一个。

  每个时空的我们都过着同样的人生,会经历同样的事。

  不同的只是时间。

  《变焦》观后感(九):脑洞大过剧情,剧情大过尺度,尺度大过胸,胸最假,但是救了你一命

  这是一部看上去羞羞的电影,但是当你看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它不只是一部羞羞的电影,而且是一部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表现的羞羞的电影。当你认为它是一部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展示的羞羞的电影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他还是一部烧脑的尺度大到要用漫画来展示的羞羞的电影。

  总之她就是一部羞羞的电影。虽然他的尺度已经超越了剧情。

  我们通常用以判断电影好坏的就是它的剧情,本片的编剧显然脑洞很大。他用一种近乎回转的叙事手法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目的地》。但它的剧情架构远没有《前目的地》复杂。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很简单。艾玛是一个成人保健品设计师,她的生活非常单调。每天就是与那些模具打交道。然而有一天她的生活却被一对意外的来的毒品所打破了。这使得艾玛很是焦躁,而自己的胸部也成为了困扰自己的诱因。原本想要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她选择了整形手术,但是术后却更加感觉自己不是自己了。当街上行人的目光变得炽热,这越发让艾玛感觉不自然了。原本属于丑小鸭的她是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的胸部整形以后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目光。但是这些目光无一例外的只是盯着自己的胸。原来整形手术没有给自己带来一丁点改变,人们依旧是将她作为一个商品而存在。这对于想象中的她自己就不一样了。

  愤怒之余艾玛便将一腔怒火发泄到自己笔下的漫画人物爱德华身上。由于自己的缺陷便萌生了让爱德华也体会一下这样的感觉。于是笔下的爱德华突然就发现自己的铅笔变小了。这使得爱德华非常困扰,之前的意气风发一下子荡然无存。这也侧面影响了自己的电影创作。一时间爱德华日渐消沉。

  而此时,爱德华电影当中的主人公米歇尔也陷入了感情危机,因为自己的丈夫那压迫感十足的爱,米歇尔几乎喘不过气。而一次意外使得出版商看上了米歇尔的书,于是米歇尔便延续了自己之前的写作生涯。

  米歇尔书中的艾玛依旧做着自己小小的梦想,终于一天发觉自己中了彩票。梦想来时候甚至发现自己坐在整形医生的对面,梦醒以后发觉才是一场空,这种失落的情绪很快就被自己的意外发现冲淡了。意外获得一大堆毒品。看似这个郁闷的女人终于要发财了。但是谁又会知道,毒品的主人正是那个万恶的健身教练。

  剧情虽然在你刚开始看的时候会一头雾水,甚至觉得这部影片也就是一般般的爆米花电影。但是你殊不知这个爆米花是在爆米花里面的里面开始爆的,最后来了一个360度无死角回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当你终于意识到这原来是导演的真实意图的时候,又一件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电影结束了。没错就这样结束了。这算是毫无征兆吧。剧情起伏没有征兆,结束也丝毫没有铺垫。怎么样?爽吧?

  总结起来就是编剧的脑子大过剧情的回转,剧情的回转大过本片的尺度,本片的尺度大过艾玛的胸,而艾玛那一对笑傲江湖的胸最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离奇般的救了艾玛的命。什么乱七八糟的?

  《变焦》观后感(十):莫比乌斯--创造人生,以及被创造的人生

  这部片子用了三段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故事,叙述了三种不一样的人生,而殊途同归,都无法避免地陷入到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中。

  影片这三段环环相扣,互为造物主的想法虽然不是首创,但是确实还是拍出了独特的个性的。虽然许多逻辑上的漏洞让这部片子可能只能止步于7分的评价,然而它的节奏、结构和画面语言都是充满了导演的个性在其中的。通常,将一段故事讲述得完整、有趣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已经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导演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风格完整地、有趣地叙述了三段故事,虽然这种电影本身就是有炫技的模式在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每一段都是有其独特又新引人的点的。

  画漫画(以及设计充气娃娃)的Emma线: Emma这个妹子是典型的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认同,急需他人的认同来获取肯定的满足感。所以她去丰胸,丰完又觉得太大,然而因为已经把钱花光了,于是就不再有钱做缩胸手术了,气急败坏之下将自己漫画中的Edward的Penis缩小了。这种生活一团糟,缩胸做不了的状况这导致了后来意外得到了毒品之后想要用毒品发财的故事。

  做导演的Edward线: Edward身为导演,在本片中在我看来是比任何演员更要万人迷的形象,(Edward就是由本片导演饰演,不知道是不是自恋+自黑)当搞不定制片人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的颜值和活儿好来征服女制片人,其实我一直在好奇万一是个男制片人会发生什么...... 可想而知penis缩小之后他有了多大的麻烦... 他导演的影片里面Michelle是女主角,这个女人正在经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看似拥有一切的高冷模特其实内心有一个作家梦。

  想做作家的模特Michelle线:看到这段其实一开始有一种“贱人就是矫情”的感觉,不过看到后来貌似导演刻画的Michelle在写作方面确实是有天赋的。然而现实和她的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所以她写下的Emma的,随着她心情的波动有了各种神奇的遭遇。

  这三个人就这样不明所以地操控着彼此的生活,同时也在祸害着自己的生活。

  一个有着非凡才能的漫画家却因外貌得不到任何认可而内心备受折磨,一个纸醉金迷的万人迷却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电影剧情的走向,一个有着光纤生活的模特却从来只是想做一个作家。其实三个人追求的东西,都是常人化的,没有任何粉饰的东西,然而却都想着能通过捷径达成自己的目标,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是空想,所追求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他人笔下的故事,自己不过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

  这个片子的喜剧效果想到这里就基本消失殆尽了,因为感觉有些细思极恐。每一个在努力过着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也只是其他人笔下的一个角色的故事?每一天上班下班,听音乐看电影,看书写作,全部都是一个设计好的故事,你的人生如何发展,完全在另一个人的掌控之下。而我们的世界的数十亿人,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彼此互相操纵着对方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如果看完《超新约全书》认识到上帝是一个暴徒的话,那么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是这样运行的,那么上帝真正地将自己暴徒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不需要再做他的工作,他只需要坐观世界上所有人互相折磨之后再自我折磨。

  这部喜剧之下导演的想法突然让我觉得有些不寒而栗啊,哪里有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无限个平行世界。每当你感觉到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多么像自己只是一本漫画,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你对于现阶段的状况,毫无办法,只能听从命运的发落。你生命的“作者”在写下你人生的轨迹,而你想不到的是,在你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生活时,你就是在让你的“作者”改变你的生活。

  创造人生,与被创造的人生。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对于一切的困哪和纠结,是否还有挣扎的必要呢?

  其实是有的。 因为你挣扎的时候,你才能影响到“作者”对于你命运的规划。

  这样想来,倒也轻松。因为再也不用害怕还有过不去的苦难了,毕竟,只是一个故事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