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焦》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变焦》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24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焦》经典观后感10篇

  《变焦》是一部由佩德罗·莫雷利 执导,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 艾丽森·皮尔 / 玛里亚娜·希梅内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焦》观后感(一):创造、失控、反思和醒来

  Zoom out your egos.

  《穆赫兰道》是弗洛伊德梦境解析的一个地道的实例,《盗梦》也用多层梦境缔造潜意识能彻底改变个人无所不能力量,而Zoom则是借用梦境写实的套路玩了一把人格裂变的游戏。我们常常做梦,在读过这本《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人也大概知道一种理论,梦的每一段剧情都是潜意识处心积虑的层层铺垫,每一个细节都是隐喻,复杂梦境中,你的潜意识投射到行为上,并被不断放大特写,潜意识接管的越来越多,现实不再受完全理智控制,梦境里的险境发展到失控,在你使尽全力从梦中逃出来时,吓出一身冷汗,开始这段soul-searching.

  叙事由三个次元故事同时进行,Emma创作的漫画男主角Edward是导演,他导的电影中的女主角Michelle写了Emma的故事。好像奥斯卡·路透斯沃德创造的矛盾三角形——

  《变焦》观后感(二):变焦

  我们都需要看清现实,并不是,盲目而理所应当地去遵从逻辑,遵从感受。在理性大门里,常常紧固着的是思维的想象。思维无法飞,思维无法跳跃,这是件非常可悲事情。思维甚至失去了想象力,它成为眼睛奴隶,成为行动的管家。而不是一个最高位置,确实可悲。但我们至少尝试着,让它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尽管这些片段很零碎,无规则,仍有可取之处。就像半睡状态,就像做一个清醒梦,在图像面前,我们第一次做了我们自己的主人

  我们要做的是,在极端混乱时候,收起浮躁的心。在了无生气的一天里,不再将一些想法冲动束之高阁。我们还要尝试着敏感,而不是在他人那里,专注于进行中的事情,并知道这件事情不属于一种常态。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是在欺骗自己的同时,开始做各种假设。设想自己无知,设想自己愚蠢,设想有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正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然后正如题目所言,我们在变焦。请允许我在这途中,将它理解焦虑的变体。再明白一点的话,就是危机的转变。

  而事实是,危机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解决。所以,我们仍在讨论着的,还是属于一种心理方面的自愈。另一隅,我们又惊奇地发现,它同时适用于以这种方式进行创造性行为的作业摄影、绘画、写作。这些需要想象空间的作业,在一个遵循现实万有引力定律的空间内共存。诸如此类,我们还发明过阅读能力等有赖于思绪流活跃的各种方式。我们成功地做到了隔离,成功地生产出这类产品,并进行包装。我们在自我流变之前,变成了首先想到一种以实物为载体的有形任务。动机变得单一而具有防备能力。动机面前永远站着理性的审判官和它的守卫们。

  我们确实应该从创造行为本身回溯到现实中来了。抛弃这种既有的束缚行为。让它回归到我们生活中理念。当你被一锅滚烫的开水烫伤,毫无征兆地被糟糕服务撒了一身脏。你就能运用它。当你还停滞不前,既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又怕遭受时间的涤洗而遭受淘汰的时候。你也需要它。它,变得无处不在。。。

  《变焦》观后感(三):ego

  何为“ego“?

  百度百科解释为“自我”

  那何为自我呢?

  法国的精神学家拉康曾经提出过一个“镜像理论“:他称呼6-18个月的婴儿是婴儿的镜像时期, 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就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婴儿通过镜子确立“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在他人的目光下认识自己,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自我就是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唯一独特存在

  想到了一部关于追寻自我的韩剧,名为《W-两个世界》。讲述了一个作家吴成武与其漫画作品《W》主角姜哲的故事。曾经吴成武觉得姜哲不过是自己创造的漫画角色,就该被自己操纵听从自己的任何安排,可是后来姜哲自我意识觉醒了,他意识到有人在操控自己的命运生活所以决定反抗。意识到自己创造的角色已经不再受自己控制,而是有了自己的意识,吴成武很恐慌所以无数次准备杀死姜哲可是被自己的女儿搅乱。终于有一次姜哲离开了漫画世界见到了吴成武,他们有过这样的对话

  姜哲:“吴城武是无能的一家之主,人到中年还未成功的不起眼的漫画家,离不开酒毫无意志的人,自卑感、失败意识深入骨髓的人,而且已经老了,所以刻画了我,年轻有为有名有钱,意志超群的人,跟你完全相反的钢铁一样男人,所以名字也叫做姜哲(韩语发音姜哲与钢铁一致)。我是你的代理满足品,用来逃避现实的,你也只能操纵我。”

  吴成武:“我给了你我所想要的一切,我想要的都给你了,但是发生了什么,你居然试图用我给你的大脑了解这个世界,这像话吗,你不过是一张画而已。你是虚构的,你不过是我创造出来的一个角色。

  你想想我开枪,那就开吧,你觉得你能开枪吗,不可能。因为一开始你就是不会开枪的角色。我一开始设定你为正义人物,设定为活在法律和良心底下的人,你是个连报仇都想依靠法律进行的人,所以你才会变成英雄人们才会喜欢你。这就是你的设定。“

  吴成武因其自身的无能而将控制欲放在自己的漫画角色之中,或许正如姜哲所说的“你也只能操纵我”,所以吴成武面对姜哲的自我意识出现而感到恐慌,无数次想要将其杀死,因为在吴成武不需要一个不受自己控制反而会控制自己的人物角色。吴成武设定了姜哲的生活、性格以及一切的一切,吴成武设定的姜哲没有自我,只有服从。可是姜哲的自我意识觉醒打破了所有的幻想

  这次的对话之后,姜哲曾经想过服从自己最初被设定的命运安排,只要姜哲完成他一生宿命---找到杀死父母的杀手,可是吴成武说不可能,因为没有杀手,他不过只是一个设定,没有脸,没有实体。得知真相的姜哲奔溃,那是他一生的追求目标可是竟然不存在,一切都崩塌了,他跳下了大江。

  原本这就该完结,可是没有料到的是杀手的自我意识竟然也已经觉醒了,那一次他跟随姜哲走出了漫画世界来到了现实世界,了解了自己的一切。他也开始反抗,他抢夺了吴成武的脸,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反过来操纵吴成武。

  这部剧或许亮点就在于漫画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反抗作家的设定与操纵,而不再是作家至上。所谓的自我或许就是姜哲所期待的不被操纵而是按自己的意愿而活,就像是他后来选择不再寻找真凶而期待跟女主过幸福的生活

  弗洛伊德也曾经提出过关于自我的探讨,他提出了三个概念“自我、本我、超我”,什么意思呢?或许这部影片会给出答案

  如果说《W-两个世界》只是两个时空的穿越与联系,那么《变焦》则是三次元的穿越与关联,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简介是这样说的:

  “漫画家艾玛正在写关于爱德华的故事。他是艾玛漫画中的主人公,她的梦中情人,一个自大的动作片导演,正在拍摄一部关于米歇尔的电影。米歇尔是一名巴西模特,正在写一本关于一个名叫艾玛的漫画家的书。这三人都在创作彼此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再是《W-两个世界》里单方面的操控与讲诉,而《变焦》则是不同次元不同世界的人分别影响彼此,各自讲诉创作彼此的故事。可是那么到底是谁在操纵谁呢?或许它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即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本我、超我,此话怎讲呢?

  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即潜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动物性的冲动,而超我即能进行了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而自我即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和者与中间状态。那么在电影《变焦》中,艾玛、爱德华与米歇尔是彼此的本我与超我状态,怎么说呢?

  举个例子,艾玛是一名专业情趣娃娃设计师,整天和36D的充气娃娃打交道,长相身材都很普通的艾玛,显得特别不自信,甚至有些抑郁。所以,漫画成了她的避风港。她在漫画里塑造的梦中情人,是一个叫爱德华的电影导演---一个在漫画里十分受女性欢迎的角色。而当后来自己隆胸之后被当作和情趣娃娃不无一致的时候她想回到重新可是已经没钱了,此时爱德华变成了出气筒,生气的艾玛将爱德华的性器官变的很小很小。怎么说呢,艾玛其实是一个在社会审美规则之下苟活的超我状态,而爱德华却是艾玛在漫画里本我的体现,那种受欢迎的欲望,那种不平凡的欲望的寄托物。而艾玛也是米歇尔的本我体现,米歇尔是爱德华的本我体现。就像是姜哲是吴成武逃避现实尽情展现内心欲望的产物。

  本我、超我,一个欲望横生冲动盲目,一个克制冷静却显死气沉沉,或许该追求自我吧。

  《变焦》观后感(四):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被人强推了这一步号称脑洞最大的电影,说实话我没觉得自己脑洞打开了多少,只不过我看到漫画的时候我基本已经知道了这个三环相扣的故事。豆瓣也算中肯7.1的分数不高不低对着电影评价刚好,说下优缺点

  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编剧能想到这么一个一环扣一环的故事,整个电影的结构是非常新颖的,我之前很少看到过类似的电影。

  缺点:1.本来一个好好的题材,总感觉火候不够,给你完美的原材料你却做出家常菜的感觉

  2.剧情不能自圆其说,电影最后导演发现自己在大胸女的漫画里,然后抬头问大胸女是谁,这一段是以漫画形式出现,意思就是导演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可以不靠大胸把自己继续“画”下去,这一点设定与自己的命运由他人掌控矛盾了。

  3.结尾算什么?结尾绝对是败笔,三人都发现实情后,模特只写了Wake up就完了,这句梦醒了是写给大胸的,那意思是大胸女一直在梦里? 他们三人都在梦里? 那大胸醒了,她漫画里的导演怎么办? 我觉得结局就让笔记本落水才是最好的结局。笔记本落水后,三个人其实都是不存了,观众就像睡醒了发现是一场梦一样,这也契合了这电影的定义,三人本来就是虚无。

  最后问个问题,他们三个到底是谁现有谁?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变焦》观后感(五):面对他的忧愁请给出你的微笑

  4星是因为色情了点。

  认为三个不同的次元也好、认为是同一个次元的也罢,都只看你自己的理解,这里不做争论。

  人本就是相互的智慧生物小时侯因为妈妈教育“早睡早起”而早睡早起,长大后会因为朋友的喜恶而喜恶。人一生中会面对各种选择,但如果在这个时间点,没有这个因,这个人就不必要做出选择。

  所以我们在做这个因的时候,尽量给那个人带来正面、积极东西,从而让那个人能做出正面、积极的选择来。

  在我们做这个人的时候,对于那个因,无论是怎样的因,我们尽量做出正面、积极的选择,不要因为那个因而改变了之前正面、积极的自己。就像古人所说:为人之讥也无动,守其道而独行。

  做好自己就是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世界也将给你最好的回馈。

  《变焦》观后感(六):2017年6月8日观后感

  1-贪吃蛇的套中套结构; 2-形式比内容更玩味; 3-电影人和漫画家的故事把握还算可以,作家的故事在三者中有点格格不入,也许中间有点无字幕的影响;

  4-三个角色某种意义上都是虚拟人物的创造者,因此都可以通过自己来影响被创造者; 5-故事推进的起因是对身体不满,可以理解为对创造者的不满,通过改变来引起生理上的变化推进故事发展,从这个角度,作家的故事是缺失的;

  6-开放式的谜。是否真的存在唯一一个创造者,这是一个试图去解决却难以明了的答案。表面上电影人糊了,作家跳了,虽然漫画家炸胸了,但是回到了原点。

  7-可以被理解为单线的漫画家自我对话故事,就是分裂表现

  《变焦》观后感(七):错位的人生

  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标准

  居中三个场景的突出特点是:每个人都在尽力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同时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往往别人都喜欢自己不喜欢的那个自己,自己想要实现的东西往往有被人嘲笑!光芒四射的模特、成名已久的功夫导演还有横扫互联网的大胸妹。

  1.本来可以靠身材吃饭的模特,却要靠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一名作家,连枕边人都嘲笑他的理想,在外人眼中模特就该是靠外形取胜“胸大无脑“的样子,非要靠才华反而感到可笑

  2。有才华的店员为外形自卑,无人关注。在一次成功的隆胸之后互联网人气暴涨,可惜每个人关注点都在他人工的制品上,虽然受到热捧这种关注不符合一个有思想女孩期望

  3.成名已久的动作片导演有着把控市场手段,却不想奉承观众和投资商,一心想把自己的想法和阴柔的一面后展现在电影中,我确信导演使尽了浑身解数也确信他不会成功。

  在别人眼中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或许在某一领域可以小有成就甚至已经达到了预期的评价。但是那种结果却不应是他们想要的!现实和梦想的冲突依然存在,这让我想起了“青年与大师”的幽默段子,人和人的误解太深,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剧终,他们还在坚持模特不惜跳机拿到了他的小说、大胸妹尺寸变小、导演还在坚持按照自己的思路拍摄还有他的大丁丁也回来了。我们都曾经有一个梦,当梦想与现实不对等渐渐地就模糊了梦幻和现实,阳明先生教我“正心”、“诚意”,这部电影反而让我模糊了这些概念,不管是选择正视自己的社会地位还是追逐自己的梦想好像都很有道理,该如何区分“识时务的俊杰”和“社会体制下的傀儡”,又如何分辨“追求梦想,做回自己”和“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变焦》观后感(八):此片严重被低估

  推荐这部电影都在说其鬼才的想象力,但其实这电影内涵相当深

  存在的虚无,宿命的拨弄,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无线死循环,每个人的渺小与伟大,创造的物品是否真的被创造出来,造物主是谁造的。。。

  眼睛娘隆胸是因为她在社会审美里迷失了自己,她把自己弄丢了,最后醒过来吧,应该是她找回了自我

  但是一切结束没有,开放式的结尾耐人寻味

  而很多细节,比如眼睛娘把巨乳夫人想象成自己,就开始了身份迷失

  巨乳丈夫,在失去了妻子以后,决定用一个一模一样的充气娃娃代替自己的老婆,你爱的是她的身材还是她这个人

  那些性用品,性,是这个宇宙的奥秘

  硅胶一擦,漫画人物粉碎,是人的渺小

  胖子认为巨乳不会和他上床,巨乳丈夫仅仅因为黑人是教练,而他情敌也是教练就要杀了他,黑人说你们都不上网,不知道我吗,可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这些都是对于身份的认同

  而且影片的拍摄,前半部根本看不出联系,后来想想,多处细节暗示

  而且能把这么大主题,隐藏在这么咸湿的低俗喜剧里,太有创意了

  此片值得三刷

  最后说一句,导演真是电脑宅的福音,所有点都是电脑宅爱的

  《变焦》观后感(九):莫比乌斯--创造人生,以及被创造的人生

  这部片子用了三段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故事,叙述了三种不一样的人生,而殊途同归,都无法避免地陷入到无法掌控命运的无力中。

  影片这三段环环相扣,互为造物主的想法虽然不是首创,但是确实还是拍出了独特的个性的。虽然许多逻辑上的漏洞让这部片子可能只能止步于7分的评价,然而它的节奏、结构和画面语言都是充满了导演的个性在其中的。通常,将一段故事讲述得完整、有趣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已经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而导演其实在这部电影里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风格完整地、有趣地叙述了三段故事,虽然这种电影本身就是有炫技的模式在的,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每一段都是有其独特又新引人的点的。

  画漫画(以及设计充气娃娃)的Emma线: Emma这个妹子是典型的自卑心理,缺乏自我认同,急需他人的认同来获取肯定的满足感。所以她去丰胸,丰完又觉得太大,然而因为已经把钱花光了,于是就不再有钱做缩胸手术了,气急败坏之下将自己漫画中的Edward的Penis缩小了。这种生活一团糟,缩胸做不了的状况这导致了后来意外得到了毒品之后想要用毒品发财的故事。

  做导演的Edward线: Edward身为导演,在本片中在我看来是比任何演员更要万人迷的形象,(Edward就是由本片导演饰演,不知道是不是自恋+自黑)当搞不定制片人的时候,他可以用自己的颜值和活儿好来征服女制片人,其实我一直在好奇万一是个男制片人会发生什么...... 可想而知penis缩小之后他有了多大的麻烦... 他导演的影片里面Michelle是女主角,这个女人正在经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看似拥有一切的高冷模特其实内心有一个作家梦。

  想做作家的模特Michelle线:看到这段其实一开始有一种“贱人就是矫情”的感觉,不过看到后来貌似导演刻画的Michelle在写作方面确实是有天赋的。然而现实和她的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所以她写下的Emma的,随着她心情的波动有了各种神奇的遭遇。

  这三个人就这样不明所以地操控着彼此的生活,同时也在祸害着自己的生活。

  一个有着非凡才能的漫画家却因外貌得不到任何认可而内心备受折磨,一个纸醉金迷的万人迷却没有权力决定自己电影剧情的走向,一个有着光纤生活的模特却从来只是想做一个作家。其实三个人追求的东西,都是常人化的,没有任何粉饰的东西,然而却都想着能通过捷径达成自己的目标,到最后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是空想,所追求的一切,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他人笔下的故事,自己不过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

  这个片子的喜剧效果想到这里就基本消失殆尽了,因为感觉有些细思极恐。每一个在努力过着自己生活的人,可能也只是其他人笔下的一个角色的故事?每一天上班下班,听音乐看电影,看书写作,全部都是一个设计好的故事,你的人生如何发展,完全在另一个人的掌控之下。而我们的世界的数十亿人,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彼此互相操纵着对方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如果看完《超新约全书》认识到上帝是一个暴徒的话,那么我觉得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是这样运行的,那么上帝真正地将自己暴徒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不需要再做他的工作,他只需要坐观世界上所有人互相折磨之后再自我折磨。

  这部喜剧之下导演的想法突然让我觉得有些不寒而栗啊,哪里有平行世界,我们的世界就是无限个平行世界。每当你感觉到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时候,那种无力感多么像自己只是一本漫画,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你对于现阶段的状况,毫无办法,只能听从命运的发落。你生命的“作者”在写下你人生的轨迹,而你想不到的是,在你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生活时,你就是在让你的“作者”改变你的生活。

  创造人生,与被创造的人生。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对于一切的困哪和纠结,是否还有挣扎的必要呢?

  其实是有的。 因为你挣扎的时候,你才能影响到“作者”对于你命运的规划。

  这样想来,倒也轻松。因为再也不用害怕还有过不去的苦难了,毕竟,只是一个故事嘛~

  《变焦》观后感(十):I see the light,make me out the darkside!

  热爱漫画创作的巴西傅园慧热情奔放从事艺术品加工但对自己罩杯自卑不满用尽洪荒之力换来一对big breasts ,后悔之余让自己漫画主角电影导演jj缩短至1.2cm,不成想这一切不过是不想当模特的女作家构想的故事,而最后作家的故事其实也只是漫画的二次元世界里导演的电影作品,如此完成环环嵌套最终形成闭环,如超新约全书般的“奇想主义”电影。胡适说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但是这里没有问题,一切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你爱咋咋地。

  where there"s will, there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限制级的向往,天马行空的想象,我的心了无牵挂。想起了以前网友有部神作漫画,我失去了我的鸡巴,男人在意鸡巴长短,女人在意胸部大小,功利社会让人迷失自己,撕开实体娃娃的面皮,露出丑陋的本质,现代人自信的来源往往都是空虚的虚无的,不明所以,制造狗屎,放到需要的人那里,让他们吃下去。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本质就是这么空虚。嘲讽戏谑黑色幽默,都是一针安慰剂,缓解环境对我们的侵蚀和伤害,让我们短暂的做回自己。喜欢实体娃娃的人也一样,孤独让我们都产生畸形分化的爱恋。理性和科学解决不了人内心的美丑,艺术和狂想可以。

  又或者

  只是在拿好莱坞流水戏剧结构和影评解构主义的形式开一把玩笑,盗梦空间?别逗了,只是发泄不满。谁把谁当真。内容创作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戏剧手法稍显出奇就是一股清流。

  关于结局

  “wtf?这TM就是结局”,最后的结局荒诞离奇,三人突破次元壁,去势的男人找回了自信,写作的模特找回了自己,大胸的傅园慧,被大胸救了一命,size也回到了原始的状态,当我看到结局,脑子里和台词一模一样。导演仿佛再说,我们都被玩弄在鼓掌里,只要找回自己,乐观面对,生活也许还是能找回一些意义我真的有在认真的拍电影。。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