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2018-04-17 20: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的影评10篇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是一部由爱德华·贝尔格 / Samira Radsi执导,亚历山大·拜尔 / 桑雅·杰哈特 / 西尔维斯特·格罗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一):德国人的《小李飞刀》 ——观《德国八三年》有感

  4,3,2,1/Earth below us/ drifting falling/ Floating weightness/ Calling calling/ Calling calling/ Home.——Peter Schilling <Major Tom>

  临走前急不可耐地看完了《德国八三年》。这些德语作品啊,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看完之后让人有话可讲,提供了一个思想的支点和着力点,而非那些白开水似的作品。

  主题曲很棒,节选了Peter Schilling 的<Major Tom>中高潮部分,如同将一位在平地安然步行的人转瞬间弹射到两千米以上的平流层,手足无措之余顿感精神为之一振。有说法说这首歌是致敬Bowie的,确实有点像他的风格

  导演,或者说配乐师,是位有品位的人。选取了很多7、80年代音乐,不乏前辈交口称赞的99 Luftballons。当然,我对这首没有听出什么所以然来。不过选了好几首Bowie的歌曲,令人赞叹!颇为明显的是第三集大概12分钟时,Martin和General Ebel刚刚登上汽车时放的China Girl。那首Mad World我一直以为是Adam的作品,没想到是老歌了。配乐很棒。

  这部作品主要讲的是1983年民主德国派出一位名叫Martin Rauch的间谍潜入西德国防军作为Ebel将军的副官所经历的种种事情

  这是一部高开低走的作品,我觉得。Martin刚进入西德时,以波恩大学教授身份的另一位线人Tischbier来接应他。在公园的长椅上,Martin贪婪地啃着从未吃过的汉堡。Tischbier右臂横在椅背上,眼睛里闪烁着智慧光芒,缓缓的告诉Martin,“这是以公众冷漠代价换来的批量经济产物”(大概记得是这意思)。望着他翕动的嘴唇,我内心充满了期待,“这么有思想力,讲啊讲啊。”没想到竟戛然而止了。

  前两集披露的间谍工作常常使人屏住呼吸,然而中间三集开始讲Edel将军的易受煽动的蠢蛋儿子和热衷于没事找事之道并乐此不疲的多事女儿。这是什么呀,朋友们,我本来是来看历史事件和军情渗透的,编剧煞有介事地给我们写了套别人的家事。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对那个时代的景物、工业产品复刻的十分逼真。

  我很乐意谈一谈主人公Martin,这个一言不合即开挂的男人:潜入古董店安装窃听器时被店主的猎狗发现,伸出右手后那条狗愉悦地舔了起来不叫不吼,随后自行屏退;在北约专家安全评估期间曾与北约首席分析师的秘书共坐沙发两侧,轻松俘获那位女郎;在间谍身份被她发觉后,后发制人追逐她,并先行到达火车站。四目相对后,女方仓皇失措,主动选择逃往森林,避开人多的场合便于男方下手。林中争执后秘书逃奔到路上,拦车呼救,一辆风驰电掣黑色轿车恰好路过,将她撞得倒地立扑,鲜血如注——原来是Tischbier赶来救场!我tm看到这里,都怀疑民主德国在地球上面布置了天网(skynet)。刚开始Edel将军的女儿登场,我就预感到估计要和Martin好上,果不出所料。诸位,我愿意不止一遍的重复:“这帮编剧只配给司汤达提鞋。”搞得跟契诃夫的枪一样明显,市民男主遇到高阶层女孩就必须要schießen一下,庸俗。对父亲歇斯底里,由于政见不合拒绝履命被扫地出门的将军儿子,被Martin摁在墙上,推搡不到3s瞬间乖乖站好。同父亲不和的将军女儿,深居隐修寺一礼拜不回家,母亲哥哥无能为力,男主轻松说服她回家,如探囊取物般从容。啧啧啧,我都不由得拍起掌来——编剧这厮在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的变着花样试探和挑衅我们的智力底线。“妙哇!妙!”

  该剧在上下文逻辑情节取舍上存在很明显的失误。心思细腻的人看到第二集就可以由于一些破绽而担忧此剧的真实性。

  舍此之外呢,我看到的资源是由“深影字幕组”编制的字幕。每当提及到对大多数中国观众可能不太熟悉的历史事件或者名字,右上角总会心地附有相关的简短文字注释,令人感动。不过里边还有明显的失误,比方说把RAF(rote Armee Fraktion)解释恐怖组织。你自己想想呢,什么意思,“红卫旅”,哥们?而且有一些字幕存在漏音,就是有一些小词或代词它没有注上,这个就不举例了。

  也许现在有人要问我,“你把他批判到这种地步,以你孱弱的耐心是不可能忍受8*45分钟的。是什么因素促使你坚持看完的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诸位。如果此时你们脑海中曾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么你们的思想水准和我的就距离不远了,恭喜你。Gratulieren Sie.

  这部作品有一个非常棒的地方,就是它的用语,非常的鲜活且多样化。口语、俚语、官方用语和相关术语,不一而足。我看的时候经常反复倒带,如果那句话信息比较大或者讲了什么我觉得有趣言语。我正在考虑把它们导成音频,有机会的话反复听听。看是不能反复看了,我这些年最怕的就是自己会变蠢,在想尽一切办法遏制这种可能的趋势

  如果还有什么要说的,那就是,最后一集看到General Edel停好车,从家中的车库走出,登时想起他有这样的儿子女儿,还有这样的老婆,我才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中年危机”,保温杯和这个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思绪还没回过神来,将军就砰然自杀了,可怜

  十七画生

  8.25.2017

  于常州花园街 大雷雨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二):是做爪牙,还是做清醒旁观者

  :以下分析之针对本剧,与历史实情无关。

  很喜欢小间谍的妈妈不喜欢小间谍的怀孕女友

  他妈妈知道什么叫值得和不值得。也许有些时候你不得不做一些事情,但你要把事情看清。

  怀孕女友有些傻白甜,不能说她完全就是个天真女人,但也是一个了解的信息不够多的女人。

  两个人是如何变得分歧越来越大的,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对于信息了解程度不对等,也可能就是因为个人原因,造成的价值观差异,且是比较大的价值观差异。这里面本来是有一个挽救的方法的,如果当事人心态开放,即使自己不了解,但愿意去思考去了解,还有补救的可能。

  如果连最基本的沟通都不能了,两个人其实就失去了在一起的必要。只靠好感是没用的。

  可以说这个间谍小女友蠢,但蠢是有原因的,她了解的不多,也没有听到过不同声音,可能就想当然地觉得这唯一的就是正确的。把自己的朋友送进了监狱,因为觉得朋友在运输禁书,觉得这样不对。

  苏联和西德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但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苏联的工作人员已经先入为主,认为美国就是要打他们,所以在向西德上级报告文件内容时,把一些非利他的文字省略掉了。上交的是一个删减版本的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要发动战争。但其实完整报告里表达的是,美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因为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西德那边的情况,上级官员不断开会讨论到底该如何行动。下面的百姓坚决抵制发动战争,游戏示威倡导和平,在和平倡导队伍里,有来自东德的间谍,潜伏于此。

  最后自杀的应该是东德军官,他貌似进入了一个人生困境。无论是动荡不安国家状况百出的工作,还是分崩离析的家庭成员,几个维度的合力,让他陷入了某种无望的困境里。

  家庭成员间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大家互相坦诚,一起聊天,是可以化解很多内心困境的。冷漠是杀敌的方式,而不是杀亲。

  军官儿子挺善良的,但只有善良是会被利用的,只有善良就相当于蠢。因为这世界上有坏人(我不是说潜伏在反战团体的东德间谍是坏人,在不同立场下,对坏人有不同的定义),你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身边爱的人,而不只是善良,要有脑子

  军官女儿本来可能有点喜欢东德小间谍,最后一集看那样子是有点失望吧,挺喜欢军官女儿的,但的确警惕心不高,可以理解,可能和生活环境有关

  小间谍妈妈的妹妹,最后去第三世界国家了?可能是寻求自保,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吧。可以理解。

  个人觉得,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完美,也能看出一些比较明显的漏洞,但至少让我看到了复杂性,看到了各个维度,觉得这点很好。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三):饭后写的

  这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并不是谍战冷战剧本纰漏主角光环等等… 而是其取材的角度,这部戏更多的展现了“平凡人们”在极端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心理变化,包括军人政治家阴谋者。很真实,不偏不倚煽情,却又平静表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及对和平的渴望,这才是战争片应有的中心思想。在此过程中也有吸引人的肉体情欲描写,我并不想在这里扯什么人性之类的话题,在生死面前没有谁比谁更高尚。能在荧幕中平淡赤裸的表达平凡,这才是对渴望美好生活最真实的展现… 战争不止疼痛也有温暖与希望。

  如果说战争是获取和平的手段,但代价也是牺牲和平本身。内战是可耻的,德国人民反思反抗,但他们依旧有着德意志民族骄傲… 这些国家性民族性的体现真的值得国内战争历史剧借鉴。播出一部历史背景剧最重要目的是什么?我想国内的导演没几个能阐述明白。历史剧战争片的政治宣传性质文化教育部门简单粗暴化了,没完没了粗制滥造的手撕鬼子,除了成为口水笑料,剩不下什么。

  此外,ost棒呆。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四):Kolibri

  (以下内容无重大剧透)

  前四集一口气看下来 各种紧张得内心翻江倒海 根本收不住

  而且畫面都超美 色調我的愛 水洗過的回憶一般 无论是室內室外白天夜晚都停不下截圖的手 音乐也是80s风 炫酷 歌单必须走一个

  男主martin第一次走进西德的超市 第一次听随身听 都让我想到神作再见列宁(又名德国好儿子)

  尤為喜歡ep2和ep3裡偷情报的那个小酒店 白色係磚木結構 有圓形的露台和大塊的落地玻璃

  还有善于煽动人心的教授的住宅 一共三层还是二层 玻璃门和庭院很妙 周围似乎也没有很邻近的房子 kinda like my dream house

  ep3 研究软盘那个眼镜男笑死我惹 一直觊觎着西德领先计算机技术不好意思说 跟他领导对话也是冷到不行23333 终于拿到走私来的IBM电脑 眼睛男说

  - cool

  - don't say cool

  - okay

  - don't say okay

  ep4 北约的分析师 看了看女儿照片 稍微整理了一下桌面然后... 很震惊 不知道说什么好 哎

  ep5 没前面的刺激 不过也感觉到了martin的成长 第一集他还敢在将军家里打电话给东德呢 现在敢毫不犹豫地追杀炸弹客 66666

  将军的儿子神烦 那点情商就别闹革命了 看到他就快进

  ----------------与剧情无关の分割线---------------

  总觉得多一字其实嘴上说着国土分离有多痛苦 Stasi又有多恐怖 但其实内心都暗搓搓地无可救药地缅怀着那个年代吧

  人们也是白天一本正经高傲矜持 夜晚疯狂泡吧吸毒搞破坏

  真是个矛盾的国家~

  (ps.这个剧让我的尷尬癌自looking之後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治療(虽然会忍不住快进先看他的行动有没有被发现hhh

  的ps. Kolibri是德语里蜂鸟的意思 也是主角在剧中的行动代号 好形象~可以灵巧穿梭四处刺探 又可以随时抛弃so expensable)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五):历史大流下,无奈的每一个人...

  用音乐来做一个比喻的话,这不会是经久不衰的古典乐,却会是很招人喜欢的流行乐。

  全局以Martin为主线,带我们回到了处于分裂冷战时期的德国。Martin作为东德的间谍被派去潜伏于西德军方中,设法获取NATO的行动情报。之所以说这部剧招人喜欢,是因为看完了整部剧,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绝对可恶角色。每一个角色在自己所设的背景下都是无奈地在作出最好的选择。

  男主为了让母亲有接受治疗的机会,被迫参与了间谍计划。女一放弃自由,为承诺照顾男主妈妈,并在单身状态下怀着男主的孩子。女秘书在追求爱情,但即使是在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分析师尽管受到了敌方的要挟,也是尽管自杀也没有妥协。男主尽管是受命去爱上女秘书,但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喜欢她的;在已经决定要让她淹死的情况下,还是出手相救。男二做了很多白痴的事,但是的确是每一件事都是发自内心对和平的向往。男主最后冒着危险将女二送回了西德,尽管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太多这样的细节,每个人都在这个大环境下尽着自己角色的职责,可是,似乎每一个人都是痛苦的。

  此剧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对八三年的流行乐挑选很棒!

  最后,男主似乎是没事儿了。我当然也希望这个高颜值,高技能,心底善良的男主从此能和家人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可是,他要是安好了,我的第二季谁来拍呢!

  在油管上看到这个剧准备接着拍德国八六年和德国八九年。可是第二季要等到2018年才播啊。追剧的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啊!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六):把地鼠装进Bundeswehr拢共分几步

  本文译自Stealing the Future作者Max Hertzberg的文章How Realistic is Deutschland 83?

  最近几周我时常被问到关于Deutschland 83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讲述现实中Martin Rauch会如何被招募。

  剧中,Martin Rauch,一位东德边防军中士,被Schweppenstette将军强制并且暴力地招募进了HVA(东德国家安全部MfS-Stasi的对外情报部门)。Schweppenstette和Rauch的姨妈Lenora在没有任何事前准备的情况下在Rauch的家中展开了招募谈话,而Rauch的母亲就在隔壁房间。

  遭到“绑架”后Martin在西德波恩醒来,仅仅两周训练后,便被派遣执行监视西德联邦国防军将军Edel的任务。

  现实中HVA会用什么样的程序招募Rauch?

  首先要说明的是,诸如此类的行动大多历经多年筹划,并且HVA首先考虑的会是策反一个西德人,而非把东德间谍安插到西德。Rainer Rupp的故事与之非常相近。他是一名在HVA劝说下参军的西德激进学生,六七十年代向东德提供来自布鲁塞尔北约司令部的北约情报。

  如果HVA要起用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德间谍,那么事情发展则很可能像Günter Guillaume的例子所展示的那样。离开东德后Guillaume使用政治难民的掩护身份潜伏在西边,最终成为了Willi Brandt的私人秘书,这一过程耗费了十六年。

  但是,当HVA无法使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时候呢?

  从很多方面来说,得益于一些令人满意的巧合,Schweppenstette和Lenora起初的工作变得简单许多。Rauch服役于东德边防军。即使在征兵制下,是否加入边防军也是取决于个人意愿的,他本可以选择在常规军或镇暴部队服役。此外,作为征募程序的一部分,他在进入边防军时也应当受过审查了,并且边防军中的情报提供者会定期向斯塔西汇报军队动态(数据表明每十五名军人就有一个是斯塔西线人)。

  根据他在第一集中表现出的政治承诺来判断,就算他不是情报提供者,很可能也已成为斯塔西眼中的提供者候选,正在或已经经受秘密审查。

  审查意味着大量的书面文件。考虑到他的姨妈不仅仅是被允许进入西边的特权人士,更是身居要职的斯塔西官员,涉及到Martin的文件就更为卷轶浩繁,它们甚至追溯到Lenora加入斯塔西的时候。

  文件通过审查后,HVA会初步决定将Rauch归为情报员候选,并启动进一步的调查程序,在此过程中收集更多的信息用于评判他是否合格。调查程序有一部分便是评估最合适的招募Rauch的方法。

  一般而言,调查程序要求明确的口述或书面承诺,目的是在情报员与上级之间建立互信。这样的程序普遍地为各国机构所采用,无论斯塔西还是英国警方。

  在Rauch的案例中,这一程序有可能始于一次与他的未来上级的关于政治的秘密谈话。在这个阶段,Rauch政治上的可靠性已经毋庸置疑——如果斯塔西不能对此作出确认,那么Rauch甚至根本不会知道他曾被视为情报员人选。这个阶段的唯一变量只剩下他是否会接受这份工作。斯塔西无法预测候选者们的反应。很多人回绝了。

  至于为何人们会做情报员,国家安全部列出了三条动机:

  一,候选者基于自身世界观、道德观与政治倾向作出的积极承诺。

  二,个人需求与利益的满足。

  三,交换条件,例如政府使候选者免于被起诉、许诺不曝光候选者的犯罪事迹或丑闻等等。

  对国家安全部而言,上述顺序正显示出他们对情报员的偏好的顺序——受意识形态驱使的特工明显优于那些受敲诈胁迫者。

  无论情报员们是为何接受招募的,所有情报部门与警察部门都尽力用策略使候选者自行提出加入机构。

  接受招募后,Rauch会接到一个小型任务,例如监视他的边防军同僚。成功完成任务后其他任务接踵而至,测试Rauch的抗压能力。他也将被调离原职并在柏林市郊的戈森基地受训。

  此后他才有资格穿越边境去西德执行任务。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七):「德国83年」——烂番茄年度十佳中的唯一非英语剧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剧荒人就慌”。本文不含剧透,可放心阅读。

一剧一世界

  值得看的英美剧推荐与烂剧避雷,欢迎关注本专栏「剧荒人就慌」。我们有个追剧群,进群方式见文末。

  本期推荐:德剧「德国八三年」

  @陆小鸟 按:剧荒大多数写英美剧为主,但也曾因为“觉得特别值得看”推荐过意剧《格莫拉》和西剧《3%》,今天,在德国读博的@小奚 决定推荐一部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但烂番茄评价极高的德语剧——「德国八三年」(Deutschland 83)。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八):西德出品的描写东西德官二代对抗的故事

  不得不说,只有现在德国言论自由开放一点的今天才可能出现这种对东德描绘得稍微正面一点的文化作品,在东德刚被西德兼并的时候,整整一代人只需讲东德坏话,不得讲东德好话,所有德国得以出版的影视作品和文化作品都必须描写东德十恶不赦,不许说哪怕实话的东德稍微正面的方面,所有东德公务员除了少数得以留用,大部分找不到好工作,被社会歧视,虽然饿不死,但是也不可能被重用活得很风光,只有态度极其反共的如默克尔之类的东德人才可能获得社会青睐(默克尔来自东德,以反共的政治价值观才能有今天)。

  实质上,谁都一样,当权后就打击昔日敌人,西德也是妖魔化原来的东德30年之后,才得以出现此类稍微客观和视角中立的文化作品。人类本性就是如此,说着言论自由的西方,照样也玩“政治正确”,对于他们不喜欢的言论,照样抹杀不许公开发表。上个世纪90年代,在西德刚兼并东德,西德并没有彻底消化东德,并没有彻底巩固统治,东德共产党还可能有势力和在西方式议会选举中占据一定势力的时候,抢到统治权的西德断然不会允许出现此类作品。

  就如这部剧,里面西德官二代是一个在优裕的物质生活中、在将军父亲的荫蔽中垮掉的无知年轻人,不但自己毫无能力、依靠父亲的荫蔽混了个小军官混日子,而且很容易就被敌对方所利用,对自己阵营毫无责任感。而东德的官二代,不但同样年纪下显得更加成熟,而且其实质上并没有依靠长辈的官位谋取好处(自己本身是个小当兵的),而且姨妈通过关系给他找的还是一个冒生命危险的高风险卧底岗位,不但没有因为家族捞到好处,反而因为自己是官二代而冒更大的风险担负更高的责任。

  还有意思的是,东德和西德、北约和苏德情报联合机构两方面高级官员的比较,西方的官员,白天道貌盎然口口声声讨论先灭了对手保护自己,晚上去背着老婆孩子去嫖妓,去和女秘书乱搞。而东德和苏联情报机构高级官员,也就在来回东西德的时候带点儿西德咖啡这种“特权”,甚至自己亲侄子都得前往生命危险的一线做卧底(而同样的西德官员儿子,却放在身边做闲差混国家工资)。

  剧中两个官二代、和两方面官员,明显是美化共产党的官二代和官员,而丑化西方官二代和官员。现在的德国本质上也是因为自己是冷战胜利者,兼并了东德,并且在30年的丑化东德洗脑后彻底消灭了东德的影响力之后,才在胜利者的立场上,说说已经没有了威胁的昔日对手的的好话——这对现在德国的利益并没有影响,就如今天中国允许说清朝好话美化清朝是类似的。因为不怕这个已死的历史形象来抢班夺权。

  所以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在对手有威胁的时候,是必须丑化对手的,唯有对手已死 并彻底没有威胁的时候,才可能允许说已死的历史人物的好话。——所谓客观,所谓言论自由,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只有没有威胁的言论才能自由,地球上古今中外都一样,西方所谓的言论自由无非是控制垄断的话语权之后,允许自己阵营管控的话语权的自由,并且忽悠对手让自己渗透对手思维阵营的自由。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九):德国的分裂

  这也是一个小人物拯救世界的主题。没有台太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教育,更多的是展现了人性中的那样一股恶。

  二战给德国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分裂,原来那么一个统一的国家就这么分裂了,互相仇恨,不再是同胞,只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本剧的主人公也只是一个小人物,被强迫的,也是被自己身边的亲人强迫的去当了一个间谍。他没有太多的政治正确,只是想早些完成任务早些回到家里而已。

  不过里面的史塔西真是强大,可以说是西德被渗透的体无完肤,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被安插进一个将军的身边居然没有被发现。但是史塔西也一直充满着政治正确,相信会爆发世界大战,差点开了第一枪,可见当时苏联与东德才是最恐惧的一方!

  《德国八三年 第一季》影评(十):时代的悲剧中,没有赢家

  《德国八三年》是一部剧作工整、内容严肃甚至可以说压抑的谍战片。1983年,冷战进入最后的狂欢,面对咄咄逼人的里根,已然处于劣势的苏联阵营开始了最后的反击。而作为冷战最前线的东德国家安全局(Stasi)自然责无旁贷,在西德各界培养安插了无数忠心耿耿、技巧高超的间谍——他们有波恩大学久负盛名的法律教授,有联邦国防军一脸忠诚、呆萌的副官,他们一边从事着外表光鲜的职业,一边在暗中窃取着北约的情报。然而,这些冷战大局中的棋子,却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情感,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快乐和伤悲,但却都无奈沦为了国家博弈的牺牲品。有趣的是,在这部剧中,自由世界里的每一个人似乎并没有比柏林墙另一边的人活得更好——色厉内茬的北约将军在指挥部里呼风唤雨,却没办法在自己的家里构建一个正常的秩序,最终饮弹自尽;在自由意志里纵情狂欢的同性恋都染上了无法治愈的艾滋;敢爱敢恨的将军女儿最终也险些遭到仇杀……相对于墙那边价值观相对单一、生活清贫却足以温饱的东德人民,究竟谁更幸福呢?7、8年后,柏林墙被应声而倒,锤子镰刀从红场缓缓降下,可在这场时代的悲剧中,谁又是真正的赢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