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蓝色时分》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蓝色时分》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20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蓝色时分》经典观后感10篇

  《蓝色时分》是一部由Anucha Boonyawatana执导,Atthaphan Poonsawas / Oabnithi Wiwattanawarang / D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奇幻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色时分》观后感(一):在宁静里沉睡

  最初并没有注意到这部电影,完全只是去看鬼校亡友,而这部剧作为《鬼校亡友》的结尾篇并且是唯一一部bl特别存在在那里,所以其实鬼校亡友系列先把这一部挑出来看了。

  很多看过《鬼校亡友》结尾篇版的朋友对于这部剧其实评价都不高,不过可以算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部电影原长97分钟,但是《鬼校亡友》版本剪得只剩五十分钟,还要拿掉片头和片尾,近乎拿掉了一半的篇幅,所以看不懂并且得到差评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如果真的用心的去品味并且推敲的话,还是可以在《鬼校亡友》的版本中看到导演满满的诚意的,等到这片的完整版出来之后应该也是能够得到比较中肯的评价。

  想也知道,这部片毕竟受邀参加了柏林电影节,虽然颗粒无收,但大概也证明了它的价值。而且这部片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在柏林颗粒无收就被否定,因为其中的原因,不过就是文化方面差异,亚洲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故事,没有大量的渲染和铺垫,很难能够让欧美的评委们产生共鸣

  其实泰国导演们的镜头语言是很一致化的,每一部片出来的第一个镜头的色彩感情基调基本上都会统一全片,这部片当然也不例外。《鬼校亡友》的版本第一个镜头就是一种压抑的蓝色,Tam脸上带伤嘴角含血孤寂地躺在脏兮兮的篮球场上,几乎没有补光,都是自然拍摄,这在故事的后面也都有体现,如Tam在泳池大宅和Phumj见面的场景以及Tam在家里和母亲交谈的场景,都是几乎没有补光的的条件下拍摄的,于是在那些原本就很逼仄的场景里,给了观者一种十分压抑的观影感受。其实这与主角Tam的成长心态是相契合的,在家里被家人忽视,在学校被霸凌,让这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长期处于一种人格自我压抑的状态之中。所以他不得不对外寻找出口,也就是Phum。

  或许最初Tam所盼望的Phum并不是这个形象,而是一个身披圣光能够拯救他水深火热生活中的救世主一般的形象,但是显然现实让他失望了。Phum的存在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办法给他更多的希望,但大概也因为过度相似的成长环境,相仿的年龄,以及对爱与被爱的渴望,爱情的火花还是在这两个同样悲剧的少年之间电光火石的闪现。可两个不幸的人在一起,并不能让生活幸运起来,反而两个悲剧的重复叠加让故事往着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方向一路狂奔。

  导演的的心意只要大家有用心的话,还是很可以看得出来的,就如Phum回应Tam相约泳池鬼宅的回答是“我们付不起旅馆费,也不能去你家” 其中潜台词也已经为故事后续发展埋下伏笔。诸如此类还有Tam所说的“最见不得别人哭”这样的话,点点滴滴都足见导演的小心意。而整个故事其实在开始都保持一种纵浪的气氛,一直到Tam在学校再一次遭遇霸凌的这一段都可以看做是两个不幸的美少年的爱情童话。但情节就是从在这里开始往着一发不可收拾地步,狂奔而去——Tam连着两段被母亲逼问,还有与Phum天台约会的戏份,虽然看上去透漏着些许小温馨真实,但是所有的转折都是从这里开始。一次又一次谎言的堆积,还有那把决定了整个故事结局的枪,都是从这个中间部分出现,成为悬挂在主角们头上的达利摩斯之剑,在最后将所有人都送进审判地狱

  其实《鬼校亡友》的版本删除的部分或许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Phum在雇佣杀手时候所提到的土地问题,这个问题在预告片里面其实有所提及。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鬼校亡友》的版本却删掉了这一部分,于是造成了故事很严重的情节断层,让很多朋友大呼看不懂。我虽然对于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为了不剧透,也需要等到完整版面世之后才能印证自己的猜想,所以就不多说了。

  很多朋友在看完这个之后其实都有一些自己的猜想和理解,十分有趣,其中大家最纠结的点就是Tam和Phum到底谁才是鬼。虽然大家的猜想真的都很有趣,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朋友都是被《鬼校亡友》这个“鬼”圈住了,这个故事并不一定要有鬼啊!就如鬼校亡友第十一集也一样没有鬼,而且导演对于这个故事的定位也不是恐怖,而是奇幻。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说两个主角有哪一个是鬼的话,我想大概这也没有办法称得上从真实故事改编。

  就如大家已经可以看到的部分,Tam在泳池鬼宅见到哥哥尸体,但是晚上却又不见,并且最后结局也印证了Tam的哥哥并没有死在泳池鬼宅。所以其实对于大家所纠结的两个主角到底谁才是鬼这个问题,或许答案就是根本就没有鬼的存在;就像整个故事的视角里所呈现的一样,所有的光陆怪离的事情都只在Tam的眼睛里,所以其实真正的答案就是Tam已经深入了自己幻想世界,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这种真真假假虚实结合手法也是泰国导演们一向爱用的手法,就如泰国恐怖经典之作《吓死鬼》就足足用了三层套锁,戏中戏不断的重复,草灰蛇线的联系,在吓人之余还考验着观众的智商。所以《The Blue Hour》那些不知所言何物的部分,大概也是导演刻意的营造,只是这其中到底玩弄了些什么玄机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只有等到本片正式在院线上映,看得到完整版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了。

  不过不管导演在本片中玩了多少小心计,其中虚实真假又是怎样一回事,两位主角的感情却是丝毫不掺一点假。虽然他们的感情开始于一次随便的“约炮野战”,但是其中细腻真实也足够叫人动容。如我一开始所说,Tam在最初所盼望的Phum应该不是本片中所呈现的形象,但是他偏偏就遇上了这样一个Phum。Phum虽然不能给他新的希望,没有办法拯救的他的生活,但是Phum打动Tam的地方就在于两个人之间的共鸣。相似的经历、相仿的年龄让Phum能够比别人更加透彻了解Tam的内心世界,比如他们初见,Phum看到Tam脸上的伤,脱口而出就问是不是他的家人打的;还有“完事”之后他们在泳池边的聊天,都可以看出Phum对Tam的充分理解。不过我印象深刻的还是Tam离家出走之后在Phum那里住的那场戏,那样狭小炎热又寒酸的地方,甚至还有着第三人的存在,但是那已经是Phum所有的也是他给Tam的全部。还有同样也是那场戏,睡去以后,Phum颤抖着轻轻抚摸Tam腹部被人所打的淤青,简直手指上都有戏。最后就是Tam陷入梦靥之后醒来,Phum虽然闭着眼睛,却也是醒着的;轻轻安慰过后,Tam流了一滴眼泪再次睡去,而Phum也不动声色的流了一滴泪;Phum的那一滴泪,含义重重啊!

  但是我想最打动Tam也是最打动我的,是潜水的那两场戏,也是全片的主题。Phum看出Tam的紧张不安就将自己解压的方式教给Tam——就是潜入水中,睁开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蓝色的;就像Phum所说的那句话,“好像拥有全世界”。最关键的是这两场戏,两位少年的手从始至终都是紧紧握着的。他们的世界很小,也很简单,他们所要的不多,就是一双不松开的手。我说的在柏林颗粒无收的原因是文化差异,也是这个,欧美文洗礼下长大的人没有办法理解亚洲社会的家庭伦理

  他们无法理解Tam与Phum对彼此的依恋,也没有办法理解他们维系这种在夹缝之中的情感小人鱼在刀尖上跳舞还要痛苦;他们在被彼此的世界抛弃了以后,也就成为了彼此的世界。而最后的那个结局,不管那是现实还是Tam的幻想,欧美文化影响下的人肯定没有办法理解,因为在他们眼里还有很多种选择,还有很多别的方式,不应该去选择那么极端的方式。但是对于Tam和Phum,或许就是唯一的办法了。如果说要换一个欧美的人们能够理解的例子,那就是《邦妮和克莱德》了,Tam和Phum就像泰国的邦妮和克莱德,不同的是他们只是孩子,他们没有那么不顾一切疯狂,他们没有那么多贪心狂妄。他们的纵浪与疯狂都是克制的,他们打破一切所求的只是一双不松开的手,彼此的手。就像潜水的时候,整个世界是宁静的,没有人打扰,而爱的人就在身边,握着自己的手。我想如果可以的,他们会宁愿选择让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在宁静里沉睡。

  《蓝色时分》观后感(二):如果你没看懂,也许可以给你一个解释

  版权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一忘无忌(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061025/ 我说我看懂了,是因为我可以自洽整个电影的逻辑,也许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提供的只一个个人见解 我是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整部电影 言归正传,我认为整部电影中的两个主人公,其实是一个人的两个人格。人格一是懦弱可怜的。人格二是叛逆大胆的。野外那个闹鬼的别墅和游泳池其实不存在在现实中,而其实就是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曾经美好华丽,而今成为了破败的废墟。两个人格在此相会,相互交替着对身体的主导权,当然因为电影是从懦弱人格的主视角出发的,所以我们更多看到的懦弱人格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但是从侧面我们也发现另一个人格在现实中也做了很多事,比如结交了不良人士。其实主人公还有第三个人格,就是杀戮人格,在影片最后出现的,和两个主人公交谈看不清脸的那个,最后是这个杀戮人格主导身体杀了主人公母亲和哥哥,当然父亲是懦弱人格杀的,是来自懦弱人格最激烈的一次反击,差点导致懦弱人格的崩溃。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主人公曾经出现过很多人格,不过最后没有完全成型,或者出现后又消失了,变成游泳池上的烙印。懦弱人格其实也差点消失,就是在游泳池溺水那段,后开被二号人格给救回来了,而传说中死在游泳池的小孩,隐喻的其实是主人公曾经善良美好的正常人格--死了很久都没人发现。这就是悲剧所在,主人公在现实中就是没有人关心的被人歧视的可怜虫。 电影中其实给了很多暗示,比如两个一模一样的耳钉,比如从男二身上转移到男一身上的蓝色衬衣。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男二等等。 为什么两个人格会相爱,因为主人公太缺乏爱了,我能深深理解,也学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是最安全的。这就能理解一开始为什么一号人格不愿意亲嘴,只愿意拥抱,甚至两个人格只能靠相互打灰机来宣泄情绪。这已经是很明确的暗示了,这其实就是双重的自慰,生理和感情上的。 另一个场景垃圾场,暗示的就是主人公内心的阴暗面或者说是欲望。这里是二号人格的出身地,二号人格的大胆叛逆就是来源于内心的欲望,本来欲望无所谓好坏,但是有一天这里被污染破坏了,变成了肮脏的垃圾场。 导演的泰式剪辑让关注很难分清现实和虚幻,其实这就是人格分裂者的世界,也算让观众身临其境了一下。两个人格沉入水中,可以看做是人格的交融或者说同化或者说一同消失,谁知道这两个人格消失后,会不会诞生新人格,或者主人公就此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呢。 当然,也许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过一个男二号,只不过他并没有爱过主人公,只不过是一个无情的炮友,所以主人公才会在内心生出一个爱他的幻想男二。这也是为了解释为什么男二的态度忽冷忽热,还有主人公妈妈看到那个朋友。 最后,再做一点补充,死在游泳池里的主人公哥哥代表主人公已经对哥哥死心了,心里死了,现实中也死了,无所谓去深究谁先谁后了,就和主人公老爸一样。至于母亲,不愿瞑目的双眼可能是主人公唯一放下的一点亲情了。

  《蓝色时分》观后感(三):虽拥有一个极具美漫风格的片名

  虽拥有一个极具美漫风格的片名,但其实质却是一部小众的文艺片。这部独立电影参加了本年度的戛纳电影节,并斩获“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导演奖。新人导演马特•罗斯借由公路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崇尚自然主义,“与世隔绝”的家庭逐步与大众生活并轨的故事。从家庭视角而言,影片仍旧是重弹家庭成员情感、价值观分裂与统一这首老调。从社会性而言,影片通过这一家人的生活理念教育方式与当代社会生活进行横向对比,以反思资本社会物欲文明消费主义的过度膨胀。

  卢梭在《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中强调原始人因经受自然的磨练而具有健壮的身体、敏捷反应勇敢精神,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所受到的文明的束缚开始增加,人的自然性、身体机能勇气亦随之蜕化,从而变得懦弱、胆小、自私。因而卢梭的哲学观中有倡导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理论。

  影片中的父亲Ben显然是一位卢梭理论的实践者,电影开场即以一段丛林狩猎,展现这个家庭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隐世生活。接着剧情开始交待父亲Ben的独特教育方式,他通过“丛林训练”这种残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拥有了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性格。同时他又引导孩子们阅读,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儿子Rellian在攀岩时受伤可以凭借勇气和冷静独自摆脱困境,女儿Kielyr独自发表对《洛丽塔》的见解,这些都是Ben的教育方式成功一面的表现,然而Ben过度曲解了卢梭的“回归自然”,视文明社会的物质、宗教、政治为洪水猛兽,将孩子们与现实社会完全割裂。他们虽有远超于同龄人的知识和能力,但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对于此,影片中亦有详细的交待,长子Bo和女孩子交往中所流露出的局促与不适凸显其社交经验的不足,小女儿Zaja可以轻松解读《人权法案》,却不知adidas为何物,这亦表现出她对现实社会的无知。

  《蓝色时分》观后感(四):极端少年不被认可的人生和爱情。

  写一个影评吧 关于泰国电影《蓝色时分/The blue hours》 不可否认是腐女冲着某APP标题写着‘同性’才进来看的 我在电影简介看到‘杀’‘死’之类的字眼时 就做好了和平常一样看欧美惊悚片前的心理准备 往往美剧总是是我在观影后为了更清晰认清线索逻辑而去百度找影评 但〈蓝色时分〉我并不是按常理而是为了寻找和我一样心疼同情男主Tam的人 受压抑是每个人生中不可少的情感 或当你正处在这种心境去看这部蓝色时分 我已切身体会到Tam 电影中那些家庭的不信任 片里T说家人不会打脸 所以T身上的淤青是家人打的 比学校那些穿校服打的更加严重! 欠钱不还被打孤身一人没有援助之手怎能比过家人拒绝给他温暖? 形单影只的他约炮认识的P 两个因性取向不被接受的少男组合在一起 我看到他们拥抱时的温暖依赖至少有点信任 约炮全靠信任你懂的

  有人说P是T臆想出来的 我倒觉得也有人分不清男主的梦境和男主的生活 【P和T都是存在的】 两个少年做出极端如梦境的事 观众就开始分不清真假了 P和T和室友睡觉那两段 前段对话还有多少钱时P是没穿上衣的 后段P流眼泪穿了黑衣和沙滩裤 所以在两段的时间差上他们已经完成了‘卖枪买凶杀人’,P流眼泪后面的片段是T开车回家 这里我想说P的眼泪可能是 尘埃落定后看到摆在眼前的现实:没钱 挤在合租屋 吃了上顿没下顿 车是借来的 等等 他帮助T摆脱了不信任的家人 再也不用去上学免了被打 但他却没有办法帮助他爱的tam走好未来的日子 他tam杀了家人 却改不了他们依旧不被认可的事实

  【试想若是你极端过后会是怎样呢?】

  翻遍影评没有看到任何观众去谴责这种本该被谴责的弑亲行为,因为我想〔大部分处于绝望中走投无路的人都愿意有那么一个像phum的人走进他的生命与之同行即使指引的是一条不归路〕。人们把自己代入角色中后更愿意相信是臆想而非现实,现实来的更痛苦些。

  说我没有疑点是不可能,我只是更愿意相信这些。

  不喜勿喷。

  《蓝色时分》观后感(五):当我们谈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谈些什么

  q――我,屌丝一枚 t――推荐电影的姬友,文青属性

  ------------------------------------------------------------------------------------------------

  t:怎样

  q:确实有点意思

  q:总结一下每一个节点的提示,第一个重点是耳坠,第二个是母亲,

  t:还有一个就是他在垃圾场用铁棒打死的那个人,我看一下穿的衣服是跟她父亲是一样的,那个人应该是他父亲。

  q:正想说呢,第三个是父亲和抢,第四个是哥哥。

  q:这电影的情节都是没有浪费而且有意义的,就比如卖了那个枪以后问钱够不够,然后说还剩一万多,这里是隐喻后面的买凶,但是这里不止有这个意思,故事没有这么单纯,后面细说。

  t:有人讨论到,两男主之间有一个是鬼,你有想过这个吗?

  q:恩,好多观众猜测的小攻是个不存在的人的原因,就是因为情节中有很多很明显的暗示。但是另外一方面后边那些恐怖事件的实现,譬如tam家人的死(重音),这个事情靠tam自己是实现不了的,因为他是一个学生,他即使想买凶也没有途径,所以只能依靠小攻。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家人真的死了,看过之后我十分怀疑,如果说是臆想的话,这整个事情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个人脑中发生的活动。

  t:我倒是觉得他肯定是把他家人杀了。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小攻一直在给他讲那个泳池的鬼故事。总感觉小攻是已经死了的。

  q:你自己想象一下这一切,就是从电影开始到最后,所有出现的属于真实的段落,比如一开始的tam被殴打,在惊醒后的那段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被打时是带着那个耳环的,但是就是在开始的一小段落中故意回避掉了耳环,只出现了右半边脸。这是一个典型的暗示,说明他戴耳环被打的这段才是真实,后面戴上耳环去赴约都是臆想。回家以后的母亲给他拿了药,然后擦身这段是真实的。而他被小攻叫醒以后那段是假的,实际上那段时间他去偷了父亲的枪,而直到被哥哥的敲门声惊醒,我们看到的一直是tam的臆想。母亲问是不是他偷枪,于是他在潜意识里幻想自己伏击了一个枪手以解脱负罪感。那个枪手明显可以看出是穿的军装,他的潜意识为幻想的枪手赋予了父亲的标记,原因不需赘述,如果说这是真实发生的话那穿军装的人那么像他的父亲,他不可能没有反应。他是在意识世界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借口以拥有这把枪。

  然后再看看其他的部分,所有出现耸人听闻的情节的段落,垃圾场的尸体、狗的尸体之类,其实都是他潜意识里的发泄。里面所有黑暗的、血腥的段落,涉及到激烈的冲突的,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它并没有真正发生。这个就是tam的一种压抑之下的反抗,就像是“在我的脑子里杀他们一万次”,来释放现实中自己软弱而无力反抗的压抑。

  t:对,这个电影细节很棒。那你对tam在那个泳池里抠那个黑色印子有什么想法。

  q:我觉得这个是个非常典型的启示,正好能够佐证接下来的一些结论,就是tam产生了“某种念头”。人是特别有趣的生物,他会在自己兴起一个犯罪的念头的时候,首先通过这犯罪念头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但同时他会开始产生罪恶感。他心里已经明知道这个念头是罪恶的,可是他没法停下来。那就好像一个鬼魅一样缠着他,给他带来恐惧的同时也带来压抑的释放,那些影子是他恐惧的一个象征,然后小攻就是他的释放的象征,这两者在不停的撕扯他,让他感到快慰同时又恐惧着。

  t: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他那个行为实际上是即是一种逃避又是一种宣泄,实际上他觉得那个念头很罪恶,然后他想逃但是他又逃不开,所以在那泳池里面想消除那个东西。

  q:而且估计很多人也都注意到的一个重点情节,就是他们两个把头沉下去然后从水中睁开眼看天,看到非常美丽的蓝色世界,这也是蓝色时分的隐喻。蓝色本身是代表忧郁的,这个情节里完全没有出现tam回头看他的爱人的镜头,他只是盯着天空,所以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他的爱人已经融化在这个天空里,他的爱人就是天空本身。在水中看到天空也是一种解脱,这是同一感情的两种表现,一个是幻想中的爱人,他想象出的能解决自己一切问题的爱人。然后一个就是这种这种天空,实际上它们带给他安慰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他的爱人,他的想象中的爱人又带给他与其他不同的,报复的快感。实际上,为什么我要说他不会是真的弑亲了呢,因为电影情节里提到的那些是不足以让一个人弑亲的,譬如说父母说我偷东西是gay啊之类的,他的情节冲突并不严重,包括身体出现伤疤这种都是一些……恩,硬要说的话也不能说他被人压迫的多么惨,这人的惨也有自己作的成分,他只不过是一个常见的青春期不太顺利的孩子罢了(还大手大脚欠钱不还)。

  所以他的这些感情与其说是仇恨和痛苦积攒到一定程度要通过弑亲来抒发,不如说他的这种压抑,这种不得解脱促使他幻想出一个形象来帮助他解脱他的压力,倒不是说“我”真的要去弑亲或者怎样。但是他的压力的解脱是通过幻想中弑亲这种方式,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所以哪怕他没有真的去做,这样的幻想已经带来了足够的恐惧,以至他不断地看到一些恐怖的幻象,而他在幻想中坚定地实施了这一计划,最后让自己从中得到了解脱。我想他最终还是坦诚的面对了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内心里想要摆脱束缚的欲望,但他绝不是真的去杀了自己全家,你看他最后给尸体合上眼的动作,更像是接受了自己而不是怀着什么深仇大恨,这是一个人从压抑到纠结再到释放的过程,更多是个人的心灵体验,而不是真的闹出了人命的事件。

  t:恩……那可能是我还是没有想的太深,总之电影整个看起来感觉是非常好的,我倒没有特别关注细节。

  q:这个其实我和你还真有点分歧,这电影没有让我一开始就很走心,因为影片里有好多让我不是出戏但是会一下子警觉起来的方面,就包括tam跟小攻一开始见面的时候。有个镜头应该你注意到了,就是小攻在柱子后面然后只有tam一个人在镜头里看着柱子后的那个画面,就让我一下子警起神来,让我觉得这个人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像我之前发了一弹幕提到他俩都都是单边带耳环,而且都是黑色耳环,也是隐喻小攻就是他自己的映射,还有一点就是小攻故意提起鬼的故事,那个死去的孩子,提起这些恐惧的方面,正常来说可能的确有男生会喜欢吓唬自己的恋人,但是我觉得这种情况,又是第一次见面,对方一看就不是胆子非常大的一个孩子,小攻完全没有必要去吓唬人,这不是一个爱人会干的事。这也让我觉得这不光是一个爱情故事,从最开始电影就不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它只是在讲一个人,他对自己的压抑,然后想方设法寻找出口,直到他濒临疯狂,开始恐惧,最终结束释怀放下。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最终幻想的这个人为填补他对爱的渴望而生,本身爱他应该是一个重点,但是为什么这爱里掺杂了那么多的恐惧?因为他自己本身也知道这是不道德的,这个不道德包括他之前跟他母亲说的以后不会再那样了你别哭啊我最怕你哭了之类的话。于是他内心觉得这是不道德的,但他又渴望爱情,所以他的爱情又掺杂着恐惧的成分,他的爱人也是一半让他爱一半让他害怕,带给他很多恐惧和折磨。

  t:不不,我说的那个感觉不全是爱情的方面。而是比如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给我很惊喜的感觉,让我非常心动:男主人公什么都没说的在操场上躺着。然后他起来自己在卫生间清洁自己,整个情节画面给我的感觉非常美好。影片的用色,画面等等有一种绝妙的完成感,超越了忽隐忽现的情节成为了影片的精华所在。

  q:我理解你的感觉,其实看到评论有说电影节奏慢的,但我觉得这就是这个电影的导演想表达的一种感觉,所有的画面、声音和调色等等都是要为电影本身服务的,要不然连续的画面就只是一个片子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在我看的时候也更多在享受这个电影出来的影像效果,并且觉得它很好的表达了这个故事的内在意义。

  t:对对,就是在你看过这个开篇之后如果说后边有看不懂的,你会明白这里是导演刻意的留白,是导演使用的一种手法。而不是导演不会讲故事或者讲不清这个故事。所以看到有评论说看不懂,我想大概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导演这种隐喻和打乱时间线的手法。

  q:没错故事表现手法实在是很高段的,并且画面色调景深极美,水里看到的天空蓝如幻梦。然而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没在电影节上有所斩获?我认为是他太关注于内心了,这个故事在感情上是封闭的,你只能够从主角的视角去看一切,tam的整个世界是极端个人的,整个影片并没有真正和其他视角交流的段落和出口,从感情到故事发展到整个历程是一个非常个人的体验。正因如此,如果引起观者共鸣的话那会非常有共鸣,因为从头到尾故事都只有这一个视角,可是这就少了真实的冲突与厚重感,显得有些封闭自恋和单薄。当然电影本来就是为了讲这样一个故事,可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蓝色时分》观后感(六):遮住我双眼的不是鬼而是我自己

  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美国一部电影《穆斯兰道》,这两部电影给我的观影感受很相似,压抑、绝望,挣扎........

  很多人都说看不懂,那我阐述下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吧!其实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结构很简单,一个长期遭受同学欺凌和家暴对金钱渴望丧失信仰不被家人信任接受的同性恋少年,有着长期偷盗家里财物的习惯,在一次偷盗父亲手枪的过程中将父亲杀死,而后哥哥与母亲发现枪不见了,追问少年枪支下落时,少年又再次用枪把哥哥与母亲杀死,当然在枪杀哥哥与母亲这一幕影片并未交代,而是通过之后影片描述少年一系列心理活动给出的结果。

  一起看这部影片的伙伴觉得这部电影剧情拖沓,节奏缓慢,其实,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所有事物的存在都不多余,都有着其深刻的含义,每一个事物在影片都有着推动与暗示的作用。下面我通过电影里所出现的部分事物来说明下它在影片中的意义。

  偷盗佛像--在男主与男二聊天过程中,男主说自己曾偷过家里的佛像(其实这一幕只是男主在做梦或者说是幻想),原因是想报复父亲(这也是他偷枪的原因之一),通过这件事结合泰国风俗,泰国是佛教大国,偷盗佛像其实犯了大不为,象征着丧失信仰丧失良知,这也为之后能杀害亲人做下铺垫。

  住楼顶--同一个场景,大家了解到,男主居住在家里的楼顶,原因是父亲把他房间占了,另有用处,这一交代显示男主不被家人重视,也为之后的赶走坏人,抢回自己“土地”作出暗示,而这里所指的坏人其实象征着家人。

  药--影片有两暮交代男主需要吃药,说明男主已经有生理或者心理上的疾病。这也给之后影片男主虚幻与现实分不清给出暗示(也就是精神分裂)

  枪--枪在影片剧情中起着绝对推动的作用,在男孩第一次面基和回来与母亲谈话中,我们了解男孩很需要钱,加上男主想报复父亲,把他喜欢的东西都偷走,通过这两个条件,得出男孩偷枪的原因,但在偷枪的过程中把父亲给杀了,这通过男主的幻想给出交代---在男主幻想中,男二带男主来到一片废墟之地,男主为了自卫杀了一个穿迷彩服的男人,其实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也许男主杀父不是故意的(影片没有交代,所以不作推测)但他确确实实杀了自己的父亲,但男主通过幻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精神寄托,因为他无法正是自己杀父这件事实。

  死鸟--在男主哥哥与母亲追问男主枪支下落时还未得出结果时,影片立马切换至一个个镜头--两只死鸟,伴随而来的是两声响亮的枪声,其实这某种意义上是暗示了男主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哥哥与母亲。

  男二--其实影片中男二在男主现实生活中只存在两次,一次是在废弃的住宅幽会,另一次是偷到枪后去叫男二帮他把枪支卖掉,其他都是男主的幻想,除了这两次以外,其他都是男主的幻想,与其说是男主幻想出的男二,不如说是男主幻想出来的另一个自己(冷静地帮男主收尸,善后,一系列对话可得出这一结论)男二的存在其实是男主寻找安全感的一种媒介。

  池塘阴影--其实这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表面上来理解,池塘里有三个阴影,象征着被他杀了的父母和哥哥。另一方面也就是男主的心理阴影了,其实影片开头阴影一直存在,但男主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并不觉得恐惧,说明当时他父母与哥哥都还活着,但是后来男主看见阴影时却表现得恐惧,害怕,试图销毁阴影,这一幕(其实饰演男主的演员演技很赞啊),演员把男主那些的恐惧与懊悔演绎得淋漓尽致。

  鬼遮眼--这一个故事其实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明示影片结局,鬼想要一个人死,就是遮住其他人眼睛,不让人发现,其实影片没有鬼,那个“鬼”就是男主他自己,自己逃避现实,不敢面对而幻想家人的死与自己没有关系,自己遮住了自己的眼睛。

  其实本人很喜欢影片最后部分在厕所寻尸那一段(这也是男主的幻想或者说是梦境),导演选择用冷峻的镜头,黑暗的场景来表达男主的内心的恐惧不安与挣扎,而不是单单通过演员的表演。

  (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包括男主的耳钉、男二的牛仔衣、狗叫........但本人懒癌发作,就不一一举例了)

  《蓝色时分》观后感(七):压抑的成长 安静的死去

  蓝色,象征着忧伤,无法诉说的压抑 。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剧情主要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少年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和由于精神分裂产生的臆想世界。

  首先说一下现实剧情,少年遭受着校园暴力和家人的不信任,长期的压抑让他杀了自己的亲人,爸爸、哥哥和妈妈,最终选择溺水自杀。

  少年的臆想开始于自己认识的网友,长期的压抑让他渴望遇见一个解救他于水火的爱人,从没钱开房的窘境可以看出,这个爱人并没有解救少年的能力,爱人能给他的只是一个睡在地上的拥挤房间而已。

  在自己的臆想里,少年需要帮助爱人得到被侵占的土地以及自卫需要打死了一个身穿迷彩的男人,从后面这个男人躺在自己家里可以得知,这就是少年的爸爸。出于逃避罪恶的心理,少年为杀害爸爸找到了合适的借口。被侵占的土地暗示的是少年的房间被占用,从影片后面买凶杀人时的对话就可以看出,少年的杀机主要是“被侵占的价值百万的土地”。

  对于“恋人”的臆想,我认为除了第一次泳池会面、屋顶谈话、在爱人租的房间以及泳池溺水被救外,其他关于爱人的场景都是臆想。我认为电影中的“蓝色牛仔衬衫”象征的就是不存在的爱人,每当少年穿上这个衬衫就想象爱人在自己身边,在去浴室找哥哥尸体时爱人的突然消失,就证明了这个恋人是少年的想象。当少年一脸漠然的靠在浴室墙上时,他明白了“爱人这一存在的虚妄”,而“鬼遮眼”这一传说也只是自己逃避使用的借口。所以他不再恐惧,关掉手机手电筒,靠在后面有黑色阴影的墙上。

  对于亲人的死亡,我觉得这是少年所为,并不是买凶杀人。第一,买凶杀人的场景之后少年从梦中醒来,说明这是少年的臆想。另外,少年买凶杀人时所说的“一万四”和佛像都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抵掉“货车”却没有相关的影片证据,“货车”可以理解为爱人说要运哥哥尸体时借的面包车,但是那一场景中的爱人可以理解为想象,而货车也从来没有出现。由此可以说明,买凶杀人只是少年为自己的罪恶开脱的臆想。

  少年在爱人的房间醒来,爱人说“回去睡”,表明了爱人对少年的冷落以及要求少年面对现实的态度。少年骑着爱人的摩托车回到家里,看见了客厅里躺着的家人尸体,妈妈和哥哥都是死后都用抱枕捂着脸,说明少年杀人后无法面对家人的心理,穿着迷彩的爸爸面朝着地死去,也是说明凶手就是少年。在这个时候,少年明白了自己的罪恶,真正直面了自己的精神分裂。

  爱人的冷落和杀害家人的罪恶,让少年最终选择了死亡。少年在泳池溺水时,爱人说,“永远不要一个人去游泳”,所以,少年在影片最后,用爱人教给的排解压抑的方法,和假想中的爱人一起死去了。

  影片正片没有背景配乐,只用动静的比对表现少年成长的痛苦和压抑的内心,阴影画面的多次出现也正是少年绝望的内心体现,影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少年压抑的成长和安静的死亡。

  《蓝色时分》观后感(八):毫无准备的同志片(惊悚片)

  本来是打算问网友要一个《深夜的红酒》来打发时间,结果她自己也不知道错发了一个名字是“深夜的红酒”的mkv给我,我还信以为真地以“看泰国戏不用脑”的准备来观看这部“同志片”。

  刚开始确实就马上出现了一对gay,想想phum是挺帅(特别耐看,反正我就喜欢这一款),原来泰国明星里面除了马里奥还有这么帅的呃哈哈哈~

  可是越往后发展,就越惊悚诡异了,我看的越来越认真,好久没有被一部电影这么吓过了(我记得以前特意去找恐怖片看,可是一点也吓不到自己,反而觉得夸张做作)。

  看了一些影评才知道男主貌似是精神分裂,可是还有很多疑问我还没有弄清楚,而且关注这部片子的人也不多,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好片子然后为这部影评解疑!(我真的才知道泰国居然也有这么值得推敲的电影)

  我现在在床上写这篇观后感总觉得窗外有人在看我,这部片子里面的镜头和音乐实实在在地吓到我了!

  《蓝色时分》观后感(九):个人的一些看法

  其他一些细节比如耳钉,军装持枪男和家中父亲的军装尸体之类的就不说了吧好像大家都有讨论,我对这部电影主体的看法是:

  男主感到被排挤,选择逃避现实,雇凶杀人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的 ,男友是逃避自己而臆想出来的角色。最终选择自杀而那个幻想男友一直陪在身边。

  关于男友的真实性: 从晚上在厕所那段以及一起流泪,见到男主的家人尸体离奇的淡定和对男主的无论何事都体现出的理解,时而莫名奇妙的出现等细节多少让人怀疑男友的真实性,虽然母亲问到过 是那个男的吗 这个点有点奇怪?。。我的一种观点是可能那段已经是男主心中的幻想世界了,另一种看法也可能是真约过两次后那个男生的形象成为了男主心里的依托向往从而幻想出了之后他的陪伴?不过不管关于NPC感。。的母亲。。的几个片段是真是假都能看出男主对母亲是有感情的,面对家人的尸体他掀开了母亲脸上的枕头合上了她的眼。

  总之如果我这样的见解如果没错的话,猜测导演大概是故意让电影中的男友一直陪伴着男主,就连自杀时都在一起(对这又是个关于男友真实性的点!好好的他就莫名其妙的陪他下水自杀了?如果结尾真是表达自杀。。)暗示男主的恐惧孤独与心灵绝望的对幻想男友的依赖,自己也做着一些不对的事,但终究选择蒙蔽自己的眼,逃避现实逃避自己,亦或其实全是他幻想的一出戏。

  最后突然想到一个好像没人讨论的细节: 男友抽烟的样子。然而在后段中见到哥哥尸体后男主抽烟的样子比男友老练许多,不知道是我多虑了还是什么。

  嘛。那我的观点就是这是一个关于压抑与释放(爆发?)以及逃避的故事。

  《蓝色时分》观后感(十):Remember The Time We Were Together

  題目取自影片音樂創作人Chapavich Temnitikul的作品

  有幸在香港電影節看到這部電影的亞洲首映 見到導演和製片人以及演員 才知道原來片名出自一種香水的名字 才知道劇本是基於不久前發生的真實事件

  上週末看了The Duke of Bugundy 因為一直期待是Sarah Waters式的作品 最後看的時候有期待值太高產生的失落 於是這次動身前專門查了The Blue Hour的資料 還想怎麼最新的同志片都喜歡走詭譎路線 於是進影院還有點驚驚地

  結果果然不負所望 好多鏡頭要捂眼才能看完 恨自己不生多兩隻手可以捂耳 若是從恐怖片的角度 它很好的地方在於 幾乎完全是用營造環境和音效和心理渲染來達到目的 而不是用諸如奇怪的東西突然閃進鏡頭或者聚焦在主角逐漸變換角度直至映出奇怪的東西全貌這樣的嚇人鬼把戲 而更considerate的是在恐怖橋段中仍然不忘記對感情戲的鋪陳(只是一些驚魂未定的觀眾只能感受不能體會了 但觀眾對於兩位主人公是有信任的 即使在恐怖的情境中仍能感受到兩人之間很warm的陪伴感而不是擔心下一幕就該其中之一跳出來變成鬼了吧

  另外好喜歡對於Tam兩次回家開燈的處理

  第一次Tam和Phum回到房間發現奄奄一息的狗 開燈的一瞬間 白燈使黑色的狗和紅色的血不合時宜地呈現出來 同時很大音量很厚重的音墻逼出來 頓時感到大禍臨頭的無力感和宿命感

  第二次Tam回到家中發現死去的父母 這一次卻完全沒有做任何音效方面的強調 鏡頭在黑暗中停留多一些時間 觀眾大概是該有心理準備的 又或許是為了消音的目的 死者的慘狀幾乎都被覆蓋在白色枕頭之下 加上Tam的反應真是讓人覺得寧靜安詳

  回想最近在影院看的電影 Fifty Shades of Grey 和 The Duke of Bugundy 它們以及很多其他可能歸類為愛情的電影 讓我有點失望的地方在於 完全不注重感情心理描寫 走出來像是看完一場沒有營養又不盡興的AV (兩部似乎都有SM情節 不知是否通病

  說回The Blue Hour 大概有一段時間沒看泰國小清新了 重新見到機車 圍墻 大片的云 地上的積水 透過浮游著小塊苔蘚的池水看到的天空 覺得它們美得不可方物

  但它似乎又不同於之前看過的那些陽光明媚的小清新 片中很多場景設置在清晨傍晚 天空也不總是澄澈 畫面似乎都多了一層灰度 加上尸橫遍野的垃圾場 令人聯想到切爾諾貝利和David Lynch 這些奇怪的點都深得我心

  說到真實事件和弒親 不能不想跟Heavenly Creatures作比較 兩部作品都喜歡虛實相生 但Heavenly Creatures選擇將弒母一幕真實露骨地呈現出來 逼得觀眾跟著痛苦和痛哭 而這裡的虛實相生 不知是不是在其它評論里看到詬病的剪輯問題 雖然沒有看過鬼校亡友 但很多泰國電影不論是恐怖片還是愛情片都有一部分非常欣賞的 若真的是剪輯問題導致了邏輯不連貫的虛妄 其實完全可以接受

  昨天才看完和討論完心經和它的commentary 不知是否可以加深理解泰國電影的佛教背景

  在觀影後的問答環節 氣氛略微冷清尷尬 幾次好想解圍跟導演表達自己對影片的喜愛 又想問片中幾次出現的 The spirit hides the body是否有什麼具體指代 和兩位主角共同藏身水下令人感動的情節有沒有一些聯繫 是有佛教宗教的因素在嗎 會跟同性戀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認知有關嗎 但最後還是作罷

  經常覺得看完電影好多討論和詢問都好多餘 但又好想記下自己所有的感知和理解 平時積攢和涉獵的同志電影 嚴格來說男男其實不多 凌晨四點多看完霸王別姬晚上又看The Blue Hour 信息量好大 但霸王別姬以後估計還要看多次 所以先寫抵The Blue Hour

  GM美得無法言說

  據說正式上映會在六月 十分期待 願意重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