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经典观后感10篇
《危城》是一部由陈木胜执导,刘青云 / 古天乐 / 彭于晏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犯罪 / 武侠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城》观后感(一):打妖怪
坚持正义的保卫团团长,一心保护全城人;追求善良正义的孙悟空,;在乱世中寻一条路的张亦;还有邪恶猖獗的少帅。
团长杨克难,秉公执法坚持正义,却换来普城百姓的不谅解。百姓们没有错,大家害怕有更多的人牺牲,单纯地以为那群恶人会说话算话,不知道那个少帅杀人如麻,变态的可怕。
“孙悟空孙悟空,你要去干什么”
“打妖怪”
张亦不是个坏人,不过是为了在这乱世中谋一条出路的平凡人。会随时代改变,缺少内心的那份坚持与执着,但是对待师弟,因为儿时的一个鸡蛋情,牵挂至今,最后在打斗中为救师弟而死,让我对这个人恨不起来。
真正可恨的是那个仗着身份以嗜血取乐少帅。这是个什么世道,少帅一言不合就开枪,军队进城烧杀抢掠。
守卫森严的普城,团长的妻子以及众兄弟是怎么进来的?怎么布下的炸弹?还有那些妇人们超乎想象的精明,不该是那个时代的样子。
当然这类影片格局都一致,利落的打斗加上邪不胜正的结局。评分不算高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从崖山眺望普城的那种壮阔让人热血沸腾。(这一幕貌似很多电影都有啊)
这部片在各个方面都像是西部片,荒凉的小镇,平旷的田野,决斗前响起的配乐,和各具特色的角色。但他毕竟是国产片,便多了一些古龙的韵味,打斗动作有些浮夸但是刺激又好看,刘青云,古天乐和彭于晏也到位的诠释了这个角色,只是吴京的角色好不算好,坏不算坏,应该是为了反映这个故事主题,映衬这个时代背景吧。
我喜欢的是彭于晏演的浪人,可能是我本来就喜欢这种粗犷的角色吧,他诠释了在军阀年代有志者对于公义与太平的向往,但世道无奈,他便只能浪迹天涯。但开头时有些浮夸,因为本身抢劫便显得突兀,一下醒来的那瞬间太快,然后台湾腔与无赖的组合使人出戏,好在一番精彩的打斗后走上了正轨。
但是,这部电影存在漏洞,就是他们放的炸药,目的是为了保全小镇,但他们却想了炸小镇的方法,这就有些矛盾了,也不亏导演中国爆炸贝的称号,但这就使影片的叙事上显得突兀。要想找点进入高潮的话,完全可以让主角百人斩来凸显英雄主义。还有就是故事,一部电影的灵魂就是故事,但这部片子的故事却不够高明,幸好这是部动作片,洪金宝的动作设计完全掩盖了叙事的空白。导演应该是想在剧本上完成对这个混乱年代的隐喻,像是姜文的让子弹飞那样,但这里仅仅是一些对白,马的名字和在整部影片上完成的不畏强权的主题,说明导演的功力还不够,也许他只是拍动作片的料,大师的话就很难了。
虽说他不够完美,但他确实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类型片(有点像无人区之类的),只有喜欢这一类的才会喜欢,导致口碑会两极分化(也可以参考三人行),这就是为什么豆瓣上评分低,看着还行的原因。
剧情简介就不说了,每个人的概括不一样,就想强调一下,不要过分相信任何一个看电影的网站或人。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想的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要是觉得吸引你,就自己去看看再好好想想,不懂再看影评。这是我的经验,也想讽刺一下跟风狗。
在烂片横行,令人失望的2016,这部片让我们洗亮了双眼。动作设计满分可以让他配上好片的名号,只要肯在剧本上下大工夫,使其完成深度的隐喻以及结构的精巧整部电影的主题会得到升华,让不懂看电影的人也服气,就可以了。
《危城》观后感(三):微微一笑,可以倾城
马锋问白老师:“为什么你一定要送这些学生?”白老师微微一笑;张亦丢给马锋一个鸡蛋,微微一笑;杨团长的妻子在与丈夫诀别时,微微一笑。白老师的笑,有坚定的信念,有对孩子们的关爱;张亦的笑,有过往的一丝眷念,有兄弟之间的真情;杨团长妻子的笑,有对丈夫的理解,有诀别的悲壮。他们的笑,是影片的亮点。但最可怕的,是曹少麟的笑。他的笑,有草菅人命的快乐,有别人看不爽他却只能卑躬屈膝的癫狂。
电影中的角色,男性最出彩应该是吴京。一出场气场七米三,迫于形势对少帅的卑微,为怕伤无辜出言警告百姓的沉痛,最后为救兄弟勇于赴难的坚定。这样一个奇男子,只是配角么?
女性最出彩,不是白老师,而是杨团长的妻子周素素。为丈夫为正义全力以赴,为了女儿忍痛与丈夫诀别,为了心中执念拯救百姓于水火又回到普城。仍然记得,她坐在马上,与其它四位保安团成员立于夕阳中。虽然她身材娇小,但是眼神的坚定与希望,如熊熊烈火燃烧,瞬间让周围男子逊色不少。
这部影片里还有一句话令人影响深刻,那就是“如果现在跪着,那么还站得起来吗?”是的,所以,为了正义,为了更好活下去,需要反抗暴行。
《危城》观后感(四):托很多,片子太烂
本人完全业余,随便扯,给两星是片子不烧脑,是个完整的故事,不像《封神》那些,那些也太随意了。整个片子给人感觉在拍戏,我知道你就是在拍戏感觉,小镇很新,衣服很新,小朋友白白胖胖的,关系户很多,很多多余镜头和不合理的地方。
1、刘青云口口声公义,就不能和乡亲讲清利弊吗,如果你这么坚持,乡亲傻啊,不会一起来威胁你放了少帅吗,保安团反正就那么几个人,不符合常理。到了最后,你终于妥协了,解散保安团,这……刘青云讲的道理也不符合常理,如果是杀人偿命,马上砍了不行?在那个年代在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下和老百姓讲公义、大道理不现实,你这觉悟哪里来,看了让人措手不及。
2、桥上打斗那场戏,阵势太夸张,布下那么庞大的机关就为了杀他,太费神了,要费多少人工,当时条件下没那么简单就搭起来吧,纯属为了场面而场面,况且打斗搭上这么多人命,只是为了坚持公义,说不通。
3、刘青云的几个徒弟又是别离,又是煽情,剧情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下子回到电视剧水平,让人想快进,说了本人是业务的,不知道几个演员的背景,但感觉是关系户,不然哪有必要这么多戏份。
4、没有讲好一个故事,主角有点多,煽情镜头多,没有意义的纯属为了露脸的镜头多
5、老百姓突然就觉悟了,十万大军不怕了?冲动完了以后难道没想过,不合理
6、片子想立意高一点,格局大一点,想法很好,但是普城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村子,要把这地方搞大一点,哪怕大一点点,在军事上才有战略意义,才能支撑整体剧情
刘青云和古天乐给人感觉很缺钱,啥电影都拍一下,表现大不如从前,吴京的角色不适合有太多对白,他就是个打手,好好打就对了,偏要来什么感情、情怀。
习惯了每周去几次健身房,没事练练瑜伽,跳跳芭蕾,也在跑步机上跑跑,其实不为减肥,只是喜欢这样的状态,大汗淋漓以后,总有一种神清气爽。有一天我看着跑步机上的数字,忽然发现,一万米竟然被我一口气跑下来了,以前我可是跑八百米都要头晕目眩的啊!曾经一度我以为自己不仅没有运动细胞,简直和运动有仇。
这和心理暗示有关,有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可事实是你真的没办法做到吗?未必。
陈木胜导演新上了一部电影《危城》,整体风格很混搭,也MIX了大陆和港台明星,一看就是冲着票房来的。对这种商业片,我一向不是特别感冒,可是里面刘青云塑造的保安团团长深得我心,不仅是因为刘青云的表演,更是因为团长杨克难这个角色,全城的人都处于恐惧之中,只有他还有坚定的信念,这很不简单。当然,价值观可能太主流,见仁见智。
古天乐饰演的嗜血少帅嚣张不可一世,故意连杀三条人命,激起了民愤,全村老小都要杀之而后快。可是少帅不好惹,如果杀了他,吴京带兵攻城,全城人都要陪葬,在正义和苟活之间,如何抉择?所有人都选择了苟活,乡绅,村民,甚至杨克难最亲密的战友——除了杨克难,这个名字是有寓意的,只要你内心坚定,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苟活当然换不来尊严,下跪的膝盖如何还能站起来,少帅出尔反尔,因为选择苟活的贱民在他们眼里不名一文。同样的村民,同样没有一枪一炮,同样面对强大的敌人,当他们知道跪下也不能换来生命时,内心已然没有恐惧,只剩下放手一搏,结局自然是邪不胜正。当然,我彭于晏的出手相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看完电影,我在想,人的心真的可以决定一切,怪不得有心想事成这个成语,人终其一生,都在和自己斗争吧,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也就拥有了全世界。
最后,表达一下全文的中心思想,电影里彭于晏的造型我不喜欢,综上所述,差评!
《危城》观后感(六):这部戏我给一星都嫌多
一个小城,几个明星,导演极力想导西部牛仔风的感觉。可惜不知是导演功力不够,还是演员不够卖力,这部戏整个一个烂片。整部电影比有些电视剧的制作水准还差,空洞的剧情,无聊的对白,毫无新意的武打场面。
片中彭于晏极力想表现出一个幽默浪荡的武士形象,可惜剧中这个角色实在是不适合他演。 一张嘴就是浓浓的台湾腔,想装出西部游侠的感觉,可惜失败了。
刘青云,作为香港演技派的代表人物,片中也是毫无亮点。可以这么说,刘青云这个角色换个其他路人甲演观众也不会感到违和。
吴京本来就毫无演技,片中更是一脸横肉,完全没有当年武打小生的样子。
古天乐的数次出场都有很尴尬的感觉,片中唯一的亮点应该就是一言不合就杀人的桥段了。
《危城》观后感(七):几个人物的一些看法
马峰:显而易见的浪人性格无论是影片一开始就呈现嗜睡还是风趣幽默的台词等等每个细节都展现着马峰放浪形骸的不羁。导演花了很大手笔在马峰这个人物塑造上无论是从一开始的追求正义妄想管尽天下不平是的侠气,还是看清现实选择逃避后的痞气,再到最后被白老师和杨克难所唤醒的心中道义再回正道的正气,无一不在丰满这个人物让他更立体让角色更丰满。马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本片一大亮点不管是诙谐的台词还是放浪的性格都十分吸引观众因为我们想要的就这样潇洒,想不知目地的旅行,想放下包袱随处是家的流浪,想不知目的的前行。可在现实中我们还是我们这让我们爱马峰爱他这份我们做不到的自由。
杨克难:失败的角色我在杨的身上没有看到人性感觉就是圣人啊有木有,人物刻画过于单一给人感觉他就是正能量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言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普度众生的。他爱国、他爱家、他爱乡亲父老、他爱除了他自己外的所有。切他没有恐惧,没有私心,没有动摇,没有失望。乡亲虐我千百遍我待乡亲如初恋的耶稣情怀。在身边人反对,朋友背叛,被城里人谋杀,被所有人不理解而且想要把它送入火坑的时候他还是还愿意保护他们,与他们共患难,愿牺牲自己以保其周全。这是一个人能做到的吗?显然不是啊!导演把这个人刻画的太简单了完全的正义化身让我在看完影片后找不到他身上一丝亮点也不需要找刘青云啊我感觉我上我也行让演员完全没法发挥。难道主角都是神吗?现实中我咋没见过!
曹少璘:这是什么?上来就杀人,直接就告诉我这是坏人。excuse me? 为啥啊,不知道啊?一脸蒙逼啊怎么就杀人成性了?他咋疯的?什么情况,强行插反派啊。要学人家无差别杀人的剧情吗?没学好啊!难道还在延续国产片的反派套路?我不管为什么反正我就是坏你打我啊。感觉处理的中不中西不西完全的混乱开始我以为后面会交待一下曹少璘嗜血成性的原因结果落幕了我也没看到是剪掉了吗?这种处理让反派角色过于单薄没有性格,只是单纯的坏没没有任何理由(难道是金克丝转世的),这导致最后反派的死也不会引起什么化学反应依旧老套的反正死的好爱咋咋的。
张亦: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我熟知世界的规则,知道强权至上,知道力量卑微我只能去迎合,只能去遵守游戏规则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向上爬只有爬的够高我才能做我想做的事只有爬的高我才能做人哪怕我要先做狗。’最开始吴京的出场我以为又是延续这老套路,无敌的反派没什么感情只知道打打打。内心戏基本就是“反正你是主角我就得揍你不需要任何理由”。结局基本是被主角们费了老大劲杀了来展现正面角色的团结和不容易。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结局竟然是为了救马峰而死。这一结局使张亦这角色瞬间发光了让他从一个能打的杀戮机器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让我们看出了他的无奈,他的悲惨,还有他心中的底线。这个处理反而让他瞬间从一个反派变成了一个悲情人物让他的形象瞬间发生了转变。他的死反而让观众不忍,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悲让观众更加憎恶那个社会。
《危城》观后感(八):暑期档闹片荒的救星…
有剧透…点开慎重…
陈木胜导演+动作导演洪金宝+刘青云、古天乐+我喜欢的小鲜肉彭于晏,这等卡司阵容,在没看剧情介绍的情况下已决定第一时间买票支持,没想到还是3D片,还买了个巨幕厅,票价一样,本着性价比高的原则当然选巨幕厅啦。不知道是不是双机拍摄的真3D,片中3D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有些近景特写镜头,后面背景像P上去的一样有些假假滴。
彭于晏自从他练出那一身腱子肉,激战、破风、寒战,就很哈他啦,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要凭实力…本片他的戏份也仅次于刘青云,虽然角色发挥不大,但帅倒自己等各种有点硬的笑点以他的颜值我通通买账。开场的以一敌N,结尾和吴京的打戏,加上金宝爷爷的动作指导,年轻人就是卖力。
吴京一出场觉得是真老了,印象中最深刻还是当年太极的那部电视剧那个青葱模样,虽然后面都有看他的战狼、杀破狼,也是个人挺欣赏的很努力的艺人,长袍马褂浑身自带那习武之人正义满满的气质,实在不像个狗腿子。
古天乐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演反派,通篇演得有点浮夸的变态感,感觉有点流于表面,个人可能更欣赏阴森的变态演技,例如吴镇宇那种。
刘青云这老戏骨没什么可夸的啦…袁泉一直觉得是个有气质和演技的好演员。江疏影出场四分之一就挂掉真没想到。结局是比较美好的俗套,以通篇的血腥以为会有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残酷结局。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成全大义还是保全小我,苟且一生还是主持公道,乱世中谁主沉浮呀!影片还是有诚意的,至少比暑期档那些不知所云的青春偶像片好太多,不至于让我在在8月闹片荒无片可看。
散场看见有带小盆友观影的家长,不由得感叹国内电影分级制度何时能实现,如此血腥的电影让小盆友一起看好吗?
《危城》观后感(九):陈木胜玩脱了,各种强行灌输鸡汤
1、一部讥讽犬儒主义者的魔幻现实主义政治隐喻大片,陈木胜玩脱了,各种强行灌输鸡汤,至于逻辑,被编剧当下酒菜吃掉了……
2、影帝刘青云,只能说表现中规中矩,杨克难的人设、行为倒是极力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上靠……可惜是个没脑子的,马锋(彭于晏饰)从普城送学生们到省城,自己再回到省城,耗时不足10个小时;由此可见普城的地理位置与其对省城安全的重要性,身为地保,不向省城的负责人求援,搞笑么?
子弹为厚背大刀所阻?编剧可知军用子弹的冲击力,可笑……
3、视帝古天乐,也是老戏骨了,试图极力展现曹少璘的变态、癫狂,有一定的突破,可惜不如吴镇宇信手拈来,颇有用力过猛之嫌……一个8岁开始学会杀人取乐的人,年过三旬,岁月足以将那股嗜血的癫狂内敛入骨,无需狂笑杀人,微笑颔首、谈笑晏晏之间动手,更符合人物性格;
剧情末尾,曹少璘为百姓群众群殴致死,讲真,那种程度的群殴,最终少帅的尸体居然完整无缺,也无多少明显致命伤,由此可见,少帅一身硬功何等威猛……
4、肌肉猛男彭于晏,这次是搞笑担当么……可是那口台式国语腔,让人分分钟出戏啊……
那段马锋教训两打劫惯犯(一个略娘炮,一个略口吃),明显借(chao)鉴(xi)了《天下无贼》……
当他吊打抢劫犯时,其同伙居然不是直接往背门大开的他各要害处齐捅刀子,而是作呆滞状围观其装逼……真是……唉……
5、武术冠军吴京,咳,台词功力实在是,咳……重点是贡献了数场相当精彩的武斗场面……
6、影片中最合我眼缘的武打场面居然是袁泉饰演的杨夫人无伤状态下出手的那次,冷静利落、一击必杀;可以,很“医科女”。
《危城》观后感(十):《危城》:侠与义的不知所谓
电影到底想要给我们说明什么,这一点让我们弄不清楚,是侠还是义?是正义战胜邪恶,还是宣扬善恶终有报的人生哲理?人物的设置也有点匪夷所思,属于那种完全不正常与不合乎礼仪的正常范畴,让民众的表演变得很猥琐,让弱势群体的民众反而绽放出来了一种丑恶嘴脸,那种无知与怯懦不但让人看了深恶痛绝,也不断的反思我们是不是真的是这幅样子?会不会是电影故意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个人事迹而被抹了黑,英雄式的人物真的能被人们的意志所左右?且不说电影怎么去标榜英雄人物的伟大,单单是抹黑大众劳苦百姓的做法,就让我们对这部电影感到鄙夷,因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会因为同情老百姓而被左右的,强权的意志只会强加到老百姓之上,而电影让老百姓的意志不断的强加在英雄人物的身上,还不断的将我们的情绪引燃在老百姓的无知与怯懦之上,这样的做法极具有煽动性。在以往的英雄电影当中,老百姓都是以一种被同情的角色出现,而在这部电影当中,老百姓的角色反而成了一种两边倒的反面角色,不得不所导演这样做的做法实在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电影里面的终极反派究竟到底是谁?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就是因为一场故意杀人案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故事很荒唐,但的的确确能够展现出这个社会的黑暗与暴力,让强权的阴影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我们看到了在战乱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与困苦。电影中古天乐的角色有点像蝙蝠侠中的小丑,随着自己的性子去杀人而从来不给出理由,这一点充分展现出人性之中最阴暗的性格,也将那种军阀暴戾的性格展现的一览无遗。反而电影中的两个英雄人物不如反派来的直接爽快,尤其是刘青云饰演的代表义的英雄人物,既被身上背负的使命所为难,又被大众百姓的自保请愿所困惑,不过电影并没有刻画出那种艰难选择的徘徊,反而意志坚定大义凌然的选择了坚决抗争的道路,不得不说这个人物根本就不会因为同情百姓而委曲求全,他做的只是认为他认为是对的,这样就让英雄人物身上也体现出来了一种强权意志,只是我们并没有认真的去体味而已,任何不以人民群众的意志为转移的都称得上是强权,而这种英雄主义式的强权也在电影中暴露无遗。而另外一个游侠式的人物是有彭于晏扮演的孙悟空,则背负了很多可以让人理解的侠义精神,不管是困就于女教师的临终托付,还是看不惯强权之下黎民百姓遭受的苦难,那种以一人之力来拯救百姓的侠义精神,是有牵制与底线的,这种英雄主义可以让人理解,更符合大众心中所设想的英雄,因为他的本真是善良,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他的行为是被自己的心理所束缚的,而不是被老百姓的意志所捆绑,一种由道义与善良所激发出来的侠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因为他本身就是在同情老百姓,是自己内心所激发出来的良知,不受任何人束缚。我们喜欢这种英雄,因为他不代表强权!
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电影中的两个角色,那就是由古天乐扮演的少将军和吴京扮演的上尉,古天乐是坏的彻底,坏的没有一丝虚伪,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喜欢的是玩弄人与杀人。面馆老板、学生与女教师,不眨眼的杀人让人感知到了这个人的冷酷,当被众人围捕时的巧舌如簧又让人对他的颠倒黑白能言善辩深恶痛绝,没办法,坏人就是坏的彻底,从骨子里就开始坏,没有一点让人值的同情的地方,这种自作孽不可活的作死,最后落得人人得尔诛之的下场是理所当然,也让人觉得十分痛快。再者说他不相信任何人,因为他能把人看透,他知道属下保护他只是畏惧他爹的权力,而并非是关心自己,这种将世俗人理看的如此通透的人,将坏事做尽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一心求死,因为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了,唯有不断的杀人与做坏事,才尽可能让自己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更快一点。再说吴京这么一个人物,他本就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能够读懂少帅的意思,也深知生逢乱世的无奈,他心中是善良的,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不被人欺负而故意而为之,他能理解师弟的拔刀相助,只是他不愿意失去自己已经争取到的一切,直到最后葬身酒坛之中仍能够舍生取义,也是一种兄弟情的体现,他在电影中代表的就是一种小人物的悲剧,虽然看似威风,其中各种滋味,不由分说。
看这样一部电影,我们还是不明白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是因为这种意识的不明确,让电影看起来奇奇怪怪,这不是一部传统的武侠电影,里面添加的元素也太多太多,人物的表现能力不强,更无法将故事集中表现在一个人物之上,这种分散式无主题的电影剧情最没有意思,他让我们无法专注于一个人物之上喜欢或者痛恨。这部电影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想要改变武侠电影的格局,但又找不到一种固定的创新模式,所以让电影整体上看起来乱糟糟的,让人感觉很窝心,很古怪。也许这正是现代电影的困境吧,老式武侠电影已经跟不上时代,新式武侠电影还没有确定发展轨迹,想要从多人物下手描写塑造故事又无法切中重点,让电影游离在抹黑与颠覆的环境当中来回摇摆,抓不住观众的心,更不符合观众的口味,陷入了一种模棱两可无比尴尬的境地,难以自拔。现在的武侠电影越来越没有特色与新意了,从秦朝到宋朝,再到明朝清朝,以至于现在到了民国时代,都越来越没意思,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拍摄写实的时装动作武侠电影,让我们的电影一直困就在遥远的古代而无法做出改变,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文化的悲哀,还是中国电影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