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艰不拆》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艰不拆》经典影评10篇

2018-04-25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艰不拆》经典影评10篇

  《人艰不拆》是一部由瑞卡多·米拉尼执导,宝拉·柯特莱西 / 雷欧·波瓦 / 科拉多·福耳图那主演的一部喜剧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艰不拆》影评(一):目前为止最喜欢的同性恋电影

  或者说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同性恋电影,主角本身甚至与同性恋属性无关,是一位可爱异性女孩

  也因此这部电影摆脱了大部分同性恋电影自怨自怜的气质现实讨论了同性恋者的社会受容问题

  当然这也离不开近年来社会舆论环境对同性恋理解的进步,再早十年这恐怕不可能面世这么快乐洋溢的电影。

  与当代同性恋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出现的还有在女性职场遭遇的不平等曾经一度以为是日本社会的专利),年轻人老一辈婚姻看法不同....等关于性和性别的stereo type

  对于社会传统压迫女主角最终通过行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

  男主角在一些人面前仍然选择保持沉默

  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结合环境考虑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我笑了好几次,

  并且提醒我不管选择做什么,都不需要因为自己的性取向(也许可以延伸到性别,国籍,宗教)而感到抱歉,一定要在精神顶天立地地挺直腰板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人艰不拆》影评(二):这碗鸡汤我干了,你随意

  这部喜剧+同性+励志片子,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说,分别是梦想篇、女权篇、同性篇。影片讲述了,一个勤奋积极向上的女孩,从小乡村里走出去,出国留学,最后学成回国,在一个女性地位备受歧视的社会,如何在同性好友的帮助下,走向成熟成功

  梦想篇

  我们中有多少男男女女,像女主那样,从一个破旧人人都想移居出去的乡村走出去,上大学毕业之后却处处碰壁;又有多少人,明明觉得自己浑身都是才华,去总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一次次面试都被无情地拒绝;又有多少人,明明自己条件不错,长得不丑,还有能力,却总是一个人,始终遇不到对的那一个!

  影片中,我们的女主生活在一个破旧的小镇,每年都有很多人搬走。而终于有一天,她也考上大学,出国留学了,却在一个别人都在欢庆的节日里,一个人落寞地守在家里。除了天气不适应,还有无尽的寂寞,无时无刻不包围着你。

  因此女主选择回国,可是回国后生活并没有好多少,她这么一个精通多国语言,在建筑设计方面很有才华的女孩,一次次面试,却没有人用她。她只能打三份不同的跟自己专业完全不相干的工,来维持生计。可是她并没有在琐碎的生活里放弃梦想,回到家后,依然会画设计图。

  也是在找兼职工作过程中,遇见了出场自带背景乐,和出场特效的男主。男主帅气多金,身材好,颜值高,还有气质,站在人群中,是所有女生焦点。男主一次次毫无来由地靠近女主,男主说是想替她擦掉嘴角的白粉,有人说是男主想找一个女人掩饰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我却宁可相信,他是被女主身上很强烈阳光吸引的。就在女主以为男主爱上自己的时候,男主却带她去GAY吧,原来男主是同性恋!

  与高大肌肉的男主相比,女主平平无奇,但是她的内心,却比男主强大的多!女主因为男主不娶何撩,拒绝再去男主的咖啡店,男主不愿失去这么一个如此有正能量朋友,去她家找她,发现她因为坚持梦想,也就是穷,住在一个狭窄逼仄的阁楼里,于是带她住进自己家。

  女主阴差阳错进了一家公司,却把男主带进去了,原因是公司不喜欢女人,她假装是自己的律师,让男主扮演自己。而男主的儿子刚好被前妻送来,他不希望儿子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而失望,让女主扮演他的新伴侣。女主也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影片最后,女主为了保障那个建筑内居民权益,和老板闹翻,男主送走儿子,而儿子其实已经知道男主是同性恋。最关键的是,那个建筑项目,已经要在2015年动工。而且这个故事的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真的有这么一个女建筑师,也真的有这么一个建筑项目。

  女主善良、阳光、浑身正能量,而且不愿跟社会妥协,依然做自己,可是我们呢?多少人为了生存,而和社会弯腰妥协?看到女主骑着小电驴,整天在城市间穿梭,我想到了自己。可是我却没有女主那么坚忍的勇气,和老板闹翻,最后背着走进电梯,表示不会和社会妥协,而我做不到。

  女权篇

  片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意大利对女性地位的鄙视,女性在任职期间,怀孕也是辞退的一个理由。女主去面试,大都是男生,其中一个女生跟女主抱怨,公司是不会把重要项目交给女生的,他们觉得女生不行。为了面试成功,女主不得不撒谎,说自己只是个助理,她的老板是男的,正在国外开会,才能从五十个应征者当中成功入职。自己竟然变成了自己的助理,不能说不滑稽

  我所理解的女权,不光是指女人的权利,还包括整个人类范围内,各种种群的平等与公正。比如片中的同性恋同事,每天要假装摸一下女主的屁股,才能假装是直男,从两百个应征者当中得到这个位置,这个行为对于GAY来说,别提多恶心了,但是没办法,为了工作。还有其他各个人,也都是为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撒谎,都是因为不平等,有歧视!比如儿子,明明喜欢戴眼镜,却不想让别人知道,因为别人觉得很恶心;女同事明明怀孕,却每天坐着把肚子藏在桌子下面,假装自己没怀孕才能继续工作;一个男同事是秃顶,却每天带着假发假装正常,才能保住饭碗……

  深夜,所有男人都已经回家了,留在办公室的,全都是女生,而且她们做的,都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繁琐小事,主要的大事是不会交给她们的。就连老板的秘书也是一样,在这里没有什么特权,不管你是高管还是普通职员,只要你是女的,你就会被人看不起,就要留下来加班到深夜。

  片中的女秘书和女主,形成鲜明对比。如果不是女主进入了这个公司,或许女秘书会一直这样卑躬屈膝下去。就像女主和男主一样,明明一切都是秘书做的,可是老板不是她。她每天要端着咖啡去电梯口迎接老板,还要记得老板家孩子生日礼物。老板明明什么都不会,每天对着不同的人,重复相同的话,可他是男人,他就是老板。秘书最后被女主的勇气触动,也勇敢地做自己。

  女主像一阵龙卷风,刮过公司,被辞退之后,所有人都有了勇气做自己。面对老板每天一模一样问候,所有人都将自己被人所鄙视的那一面,呈现给他看!女秘书也不再给他递咖啡。男主也鼓励儿子,要带他去买好看眼睛

  这就是女权,只要你有能力,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你的性向,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更不管你的形象,是秃顶还是孕妇……只要你有能力就行,这是一个凭本事吃饭的社会,而不是歧视!

  同性篇

  我们再来谈谈同性的问题,片中的男主,颜值爆棚,身材火辣,气质迷人,有房有车,还有自己的店,工作自由,简直是所有女人,包括弯男的理想对象,很多人都说,也想要一个这样的GAY密,你不是想要这样一个GAY密,你是想靠近这么优秀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GAY是怎么样的呢?

  他们大多从小缺乏安全感,要么是娘娘腔,要么是好学生,要么经常被欺负,要么父母对他不好,当然也不排除上面因素都没有,很阳光很正能量的GAY,可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他们,怕别人知道自己同性恋后会被其实,所以小心翼翼,所以谨小慎微,很内向不自信,并没有男主那么潇洒

  作为刚毕业的男生,他们更不会有男主那样一帆风顺事业,买不起房,开不起车,性格内向得还不被社会欢迎,甚至工作也不好找。在公司又很容易边缘,因为不太能融入圈子,不太爱说话。他们或许会被家里逼婚,不敢出柜,却因为不结婚家人逼得很紧,甚至抑郁,甚至自杀。大多数的他们,还没有帅气的脸,没钱买好看的衣服,也没有男主那种穿衣品味,身材也不一定好。这样的GAY密,你们还要吗?你们只看到了彩虹下阳光的璀璨,看到柜子里的黑暗了吗?

  现在很多人都能接受同性恋了,但这也都是网上的假象。能彻底接受的,大都是腐女,有多少人,嘴上说着可以接受,其实只是能接受两个好看的男孩子在一起,在社会上看到两个长得丑的男生在一起,难道不会在心里不自觉的鄙视?如果不是腐女呢?大多数女生能接受,可是大部分男生恐怕都接受不了吧?男生要么是躲远一点,要么甚至直接想拿砖拍他!

  片中的男主,能和女主随便亲亲,随时更换性伴侣,其实我是接受不了的。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传统就是有点保守,其实和闺蜜亲亲还好,频繁更换性伴侣,就不是我能接受的,我更希望和一个人,稳定地过一辈子。

  影片以喜剧的风格,其实炖的是一碗浓浓的鸡汤。一开始看到《人艰不拆》这个名字,我是拒绝的,看开头时快速讲述女主的成长,我也是拒绝的,觉得肯定不好看,可是看到最后,一边笑,一边又想哭。看了其他版本的名字,我的型男老板、请原谅我的存在不好意思, 我在这,还是觉得,人艰不拆这个更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没有主线,很零散,杂乱,其实不然,它的主线是女主内心的成长与坚持!那辆丢掉的自行车代表着她的善良,最后终究又回来了。能在冷漠的社会里,像女主这样,一直保持善良、保持锋芒的人,还有多少?好片,7.8分吧,这碗鸡汤我干了,你随意。

  《人艰不拆》影评(三):从好莱坞的剧本法则看《 Scusate se esisto!》的故事节奏

  《人艰不拆 Scusate se esisto》这部戏的剧情新颖的,起码在中国来说是这样的。

  失业的建筑师女主来到了男主经营餐馆应聘服务员,从而喜欢上了这位帅气又多金的离异有孩的他,鬼使神差地亲近着,YY着,却忽然有一天发现男主原来是同性恋。梦碎了,女主依旧怀着屌丝精神,甚至搬进了这个男闺蜜的家里,她冒充男主女友来帮助这个男闺蜜向他儿子隐瞒同性恋身份,他为她在有性别歧视的建筑师圈子里冒充她的名字赢取完成建筑作品机会

  整部电影看下来,好笑是好笑,但是有种典型的结构松散,情节拖拉的感觉

  结构松散,情节拖拉。很多不出彩的电影都不同程度犯着这个毛病。这判断并没有什么难度,看电影多的人都能感觉出来。

  而在电影里找出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好莱坞的剧本法则来分析

  电影的前十分钟的开场画面,集中介绍女主的背景,怎么样一路努力学习研究生,做建筑师,然后因为孤寂,因为爱意大利,她回到了这里,交代了一下她的妈妈,她的姨妈,还有她回到这里之后变得有点苦逼的生活。

  一般片子大概的第十分钟左右的位置,本应是讲述故事主题地方,而在这里,男主出现了,并且如何如何地诱人(男主出场的画面虽然没有新意,把握得还算挺不错,主要是男主的长相也贼适合那个性感的出场),还有就是女主意外找到自己想要做的建筑项目。

  那么主题是什么?看出来了吗?没有剧透的,以为这是屌丝逆袭高富帅;已经剧透男主是同性恋的,则以为女主是要怎么掰直男主的吧?

  故事接下来的铺垫与推动,甚至争执部分,却是在女主如何迷着男主,与男主逐渐亲近,直到最后在GAY吧里明白过来男主的性取向,然后和好,然后男主欣赏女主的能力,然后和女主成为好朋友,然后让女主搬过来一起住,然后女主一边努力找建筑师工作,一边试图在一旁欣赏男主丰富感情生活。终于,故事扔出了女主正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性别歧视横行的建筑师圈子里,如何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赢得想要的项目,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

  主角急切需要解决棘手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本人十分在意的东西,才是一个故事想要讲述的中心。而这个主角第一次正面面对的情节,在好莱坞剧本法则里面称这个为“争执”,是剧本第一幕的高潮部分。

  主角如何解决这个争执,是进入第二幕开始的标志

  女主选择的是假扮建筑师的助手,提交自己“男上司”的作品。问题解决,正式进入第二幕。

  这个时候观众才大概明白过来片子的主题好像是在说女主想要做的那个建筑项目是如何的有意义,而且还好像讽刺意大利职业圈子里面的性别歧视。

  这个故事节点在于片子的第四十五分钟,一个半小时的正中间的位置。这里才让人明白过来,不是情节拖拉又是什么。

  而且,前面大幅度地做女主喜欢的男主是同性恋这个笑点,还有在故事的开头大幅度地介绍女主牛逼又苦逼的背景,根本就没有什么关联性,从而制造出结构松散的印象

  好了,第二幕。接下来就讲述女主在公司如何努力地周旋各种快要拆穿的状况,还有就是男主如何听从配合女主的假扮建筑师的计划了。

  和第一幕一样,第二幕中也有细分几个部分,其中大致在所有矛盾爆发的高潮到来之前,在好莱坞剧本法则里面称之为“游戏”。

  这里的游戏部分就是男主与女主如何努力相互包庇,女主顺便发现这个公司不但有性别歧视,而且男老板也不是那么有能力;公司同事当中还有当初一起面试的一个男生,这个人常常和她争论为什么自己做的项目要挂名给自己的“男上司”这么不值得。

  大概觉得调换身份的部分会比较多笑料可以挖掘,编剧在这里着重表现的都是男主假扮建筑师的时候是如何状况不断,还有就是女主如何在身份识别混乱情况下与男同事争论那个挂着自己名字自己经历的“男上司”是个好人。

  每个剧本都有B故事,一般理解B故事都是有助于主故事的接幕更加平滑,甚至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故事中,男主的儿子出现了。男主与儿子的关系十分疏离,而且男主也不知道改怎么告诉儿子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这个设定在故事的开头也有铺垫,在这里就开始女主假扮男主女友,帮助男主亲近儿子了。

  因为前面第一幕的时间实在过长,第二幕的本应好好堆砌,好好催化的部分基本被迅速解决。例如男主与儿子的关系,几年都没有怎么见过父亲的儿子忽然因为一个冰淇淋,就跟父亲亲近得不得了;女主的感情生活也没有什么难度,和那位男同事基本吵了两次架,都没怎么来电,忽然就吻上了;建筑工程也没有什么阻碍,就算在男主冒充建筑师的时候意外见到知根知底的同性旧情人,几个对话就双方握手言和了。

  第二幕高潮的部分本应是前一段所提到的矛盾的集合爆发点,然而,它们都在游戏的部分就已经被解决了,于是本应是要主角大大受挫的高潮部分,就简单处理为签约快要成功的时候,老板忽然说要改方案,所建筑的设施要商业化不要人性化,严重违背了女主原本设计的美好初衷。女主自然是表示反对,于是老板说你一个女助手没有什么发言权闭嘴吧。就这样女主就把自己的身份说出来,一番义愤填膺的说话之后,她带着男主离开了。

  好吧,把全片最重点的地方简化成这个样子,也都算了,既然第二幕的高潮部分也就是问题已经出现了,主角要怎样解决,就进入结尾的第三幕了。

  然而依然还是不需怎么挣扎奋斗,所有事情都自己很好地解决了。果真是轻松喜剧。

  因为女主骂老板的一番充满正气的的演讲,把素日没有怎么来往的同事都说得万分感动,甚至帮助女主齐齐站在老板的对立面,抗议老板;而得知事情真相的男同事没有什么质疑就原谅了女主,与她一起离开了公司;男主的儿子原来一早就知道父亲是同性恋,而且对父亲之前的疏离一点怨气都没有;女主所要做的建筑作品黄了,但是男同事一句“大家都在为你的作品开始自己动手装修”的交代,就解决了故事的核心问题。

  喜剧的大团圆结局就此诞生。

  最后的画面,就是女主,男同事,男主,男主的男朋友,还有儿子,女主的妈妈,女主的姨妈,还有受到老板漠视多年的女助手几个一起,开开心心地在美丽的花园里吃饭。

  “你什么时候又要走?”姨妈问女主。

  女主没有正面回答,用满是笑容来算是应答了故事的开头。

  ……

  这都是什么呀?

  如果结构够严谨的话,起码不会就这么莫名其妙,也不至于让人无感吧。

  2013年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的好莱坞喜剧电影《冒牌家庭》的笑点也是和它差不多水平,但起码剧本成熟多了。

  当然,一部没有那么出彩的电影也不是完全就没有可取的地方。譬如说男主。男主可算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性感的外形,自然的演技,还有点可爱的个性,把角色塑造得颇得女心。而且男主第一次出场的画面,还有女主因为男主实在太帅而兴奋得用口型对背景音乐的笑点,导演还是拿捏得挺好的。

  作为轻松喜剧的概念,无念无想地,当是消磨时间地把它看完还是挺好的,但除了男主之外,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记忆点了。

  《人艰不拆》影评(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你

  电影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宏大剧情,也没有什么如梦似幻的特效,甚至连主角都算不上特别养眼,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你,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忙碌,平凡普通,却又如此真实。

  电影的开场塑造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形象,有天赋,有能力,爱学习,这个形象是不是很眼熟,对!这就是你,那个你自己都可能忘记的自己。你成绩优异,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然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一切都很完美,但现实却给了你一个狠狠的闷棍。主角就在重现你的轨迹,在现实的泥潭中摸爬滚打,心中却一直有一个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闪闪发光。努力工作,不被同事认可,甚至受到排挤。年纪渐长却难得一份真爱。

  当那个自带烟雾的男人出现的时候,当我

  以为主角的命运会有所改变时,现实的闷棍悄然而至,至少她和他还是有共同点的,她喜欢男人,他也是。一个怕受世俗眼光的基佬选择了她来隐藏自己的真实面孔,两个看似豪无关系的弱者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相互扶持,报团取暖。

  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都值得再看一遍,那群人揭开自己伪装的那一段,主角拿回她的小车那一段......

  看看吧,有时候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生活会让你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笑着哭!

  《人艰不拆》影评(五):性别与性向的认同

  影片中反应了意大利存在两种歧视。一是对同性恋的歧视,另一是对女性在职场的歧视。女主在名校毕业后工作几年无法抑制思乡之情回到家乡,却因求职无门来到男主的餐厅工作。姐妹两人相互帮助,弥补了彼此的生活与工作。你没看错,我没写错,就是姐妹!不得不说,这部影片颠覆了我从“里昂”与“维托“还有”迈克“那里感受到的意大利气息。严肃的论题最好的输送通道就是以喜剧的形式了。虽然无法完全get到那些意大利式的幽默,但演员的表演也能让我笑哭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请不要再拆穿他们的欢乐!两位”女主人翁“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中,她却不断的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去实现自己的生活与职业目标!另一位则在亲人中寻找性取向的认同!愿每个人都能如这对姐妹花笑对生活的悲伤,勇敢向前!

  《人艰不拆》影评(六):人艰不拆

  片头映入眼帘的“Hollywood”让我的神经抖了一个激灵,大概是因为大脑识别系统仍残存上一部《欲盖弄潮》的部分影像,恭喜自己已经成功参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哲学观。顺便再意识流一下,我想起上学期英美文化与口语交际课的作业,我介绍的城市是洛杉矶,内容提及了好莱坞。

  剧中女主的命运还蛮悲惨的,这个基调似乎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女主欣喜若狂于伦敦雨停的奇迹,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漫天飞舞的雪花,太契合片名有木有。话说《人艰不拆》这个投机取巧的名字是我观影的一大驱动力,一词最早起源于林宥嘉《说谎》中的一句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顿时接地气了许多。然后是女主略长的反射弧,车子被偷走好久才意识到之前搭讪的人是偷车贼,我只想为你的智商汗颜。最悲剧的莫过于爱上一个不可能爱自己的男人,好多次一厢情愿,结果都被男主是gay的真相无情击破,所幸你找到了那个为你疗伤的人。

  高潮段落想必英雄所见略同——男主出场的BGM亮了,自带喷雾效果和慢镜处理,还时不时用鞋跟搔首弄姿一番,顿感膝盖中了一箭。犹记得弹幕上一句“前方骚能”,大叔你的魅力足以将“前方高能”升华成空气中淡淡的星星眼。对了,歌曲名叫《Feeling Good》,是很多电影青睐的对象。能与这个桥段媲美的恐怕要数调情之捏脚篇(大有我天朝屌丝男士的风范),《人鬼情未了》的BGM换来了女主一脸高潮,如此销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啊。

  用有深度的见解去评析这部影片,我窥见了职场女性地位不公的现状,衡量一个人能否胜任不是看他的才华,而是关注他的性别,也就是说你没有Y染色体就注定与施展抱负大展鸿途无缘,我没想到意大利还停留在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谈及女权,我则想到了前不久看的《女间谍》,女人征战天下,男人出尽洋相。我不在乎影片能唤醒多少人的认知,至少它的意识摆在这,这份诚意足以使我动容,让我相信我们正在昂首挺胸行走在21世纪男女平等的浪潮中。基于《女间谍》里的意大利人喜欢表白,这里也插一句男主表白的话——因为我喜欢给你擦脸,你这样子太邋遢了,因为你不介意自己穿成什么鬼样子,因为你做事笨手笨脚的,这样的你让人无法抵挡。比较欣慰的一点是影片中“满眼翠绿”的项目真实存在,也获得了正式批准,这种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中亟待拯救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说下比较抢镜的基友和儿子,基友一句“快乐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儿子从高冷范儿的“没什么”过渡到“好吃的”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人艰不拆》影评(七):女建筑师原型及电影中核心项目

  对电影中的那个项目很感兴趣。在汪晓茜老师提供的一些线索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找到。

  女建筑师原型是T-studio的建筑师Guendalina Salimei,生于1962年,她负责改造的那座住宅楼一般称为“Il Corviale"。女建筑师和那座被改造的建筑都有维基百科条目,不过都是意大利文的,只能借助谷歌翻译稍加了解。

  建筑师的维基百科条目: https://it.wikipedia.org/wiki/Guendalina_Salimei

  住宅楼的维基百科条目: https://it.wikipedia.org/wiki/Corviale

  对于女建筑师这个改造项目的介绍(同样是意大利文): http://divisare.com/projects/141194-Guendalina-Salimei-T-studio-Complesso-del-Corviale-riqualificazione-del-piano-libero

  大致概述一下:1972年建筑师Fiorentino以自由平面理念设计的“Il Corviale”,原设计在几十年的使用中成为问题社区。女建筑师G. Salimei 2007-2010领衔项目改造设计,核心理念是在原建筑上增加一条“绿色脊梁”以利用并改善公共空间,激活邻里交往。

  又:因为这里没有发图片的功能,所以转引到在微博上发的一条: http://weibo.com/1454620343/CmnIqjOhU

  给希望了解这个电影的原型及背景,并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兴趣的朋友。

  《人艰不拆》影评(八):不要要求更多了,看到大叔卖萌弄骚你还把持得住?!

  刚刚刷完人艰不拆,大叔一改之前《熟男》里成熟大叔的性感直男形象,怎么能那么gay又那么man!!!那小表情真是可爱爆了!出场又骚又性感!看片中真是一直处于重度花痴状态!!!

  影片中有几个喜欢的小细节---大叔邀请女主住他家的时候女主调侃一句连亲一下都不行吗,大叔立马亲了一口!如果我是女生我也会想要一个这样的gay蜜啊!!还有就是他们在镜头前排练的时候大叔搔首弄姿gay态十足的表现,实在是太搞!!最后就是大叔和男同事打架那一段,样子不要太骚气,我简直要笑死了。

  看片过程中其实很怕最后大叔被强行掰直和女主在一起,毕竟意大利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挺不友善的,没有任何针对同性恋的法律。不过好在大叔从头弯到尾了~他们还是闺蜜~另外就是挺期待大叔向儿子坦白性向的部分,毕竟绝大部分人最担忧的都是如何向父母出柜,极少有人会去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向孩子出柜也不会容易多少。不过这个话题可能还是略敏感细腻不容易把握所以终究没有拍出来,也是在影射意大利的同志境遇。

  整体上来说,我觉得片子拍得真心很好了,看到不少评论说电影拖拉主题不明,其实虽然电影人物有原型,但毕竟不是传记,本来就是娱乐喜剧片,并且很自然的融入了一些深刻的元素,没有违和感,还能要求什么呢~另外最重要的,这部片不就是为了展现大叔gay&man魅力吗?即使剧情再好,卖萌弄骚的时候你也把持不住关注不到重点啊~

  虽然觉得机会不大但是希望以后大叔能再演演可爱的基佬,不是基佬也成啦![图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