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柏拉图式》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柏拉图式》影评精选10篇

2018-05-01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柏拉图式》影评精选10篇

  《柏拉图式》是一部由大塚恭司 / 长沼诚 / 吉野洋执导,中山美穗 / 堂本刚 / 小泉孝太郎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柏拉图式》影评(一):有没有人……这个世界上……

  之前对于沙良这个女人,我不抱好感,但也谈不上多讨厌,只是觉得她女主光环严重,以一副大龄绿茶姿态勾引和利用身边的男人。但在我跟周围的男性朋友交流后,发现这种想法也许是男女审美差异原因。一直以来我都把她当成一个极端神经病来看,可以理解,但无法认同,一直到看完第五集结尾那场戏,才明白如果我是青年,在那个被救赎的瞬间,也不得不爱上她。

  青年爱上沙良,要从他内心崩塌开始,而他内心崩塌的直接原因,又要从流浪汉的死说起。

  之前我一直以为流浪汉和沙良姨妈的那条线后续还会有展开,结果毫无预警的就被野岛给写死了,一声“卧槽”之后开始思考,想了想终于明白,哦,野岛要开始虐青年了。而虐他的第一步,就是卸下他的面具

  作为一个身患绝症的人,青年从出场到现在都过于聪明理智淡定,我认为流浪汉功不可没。青年像树洞一样,倾听身边每个人苦恼秘密,比如沙良、弟弟前夫老板娘医生妹子,他吸收了太多的负能量,唯一的出口是流浪汉。这个在他最绝望时候收留他,熟知他的过去,真心对他也被他真心对待的人,死了,世界上再没人能救他了。

  就像树洞被虫蛀,却没有啄木鸟帮它。青年最终崩溃。

  情节进行到现在,青年需要崩坏,所以流浪汉必须死。(你够了!)

  心理防线崩溃的青年急于找人倾诉,但他错误选择了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莎莉,他以为莎莉和自己同病相怜,能够理解他内心对死亡的恐慌,就如同高校教师里湖贺骗町田一样。可是被他吓到的莎莉最终还是甩开了他的手,因为莎莉是即将被拯救的,而青年只能走向死亡,所以性质不一样。只是,在他理智淡定的平日,所有人都向他倒苦水,而他需要别人来倾听自己呼救的时候,却被一把推开。这种落差实在让人看了难过

  所以我很喜欢前夫和青年的那段对话,关于英雄疲惫

  也许在青年敲下“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ます”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之后会承担怎样的重任,就如同一道枷锁牢牢的拷住双手,“甚至不能随意死在街头”。这种压力圣母沙良没有发现,自称爱他的小偷妹子没有发现,第一个发现的,竟然是一直大男子主义的前夫。或许前夫也是这样的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是群居动物,很容易因为强烈的代入感,把同伴遭遇安在自己身上,但又脆弱的禁不起这种压力。面对死亡,原以为已经习惯,已经不用在意,但身边一个亲近的人突然死掉,努力筑起的高墙全部崩塌,压抑太久的恐惧洪水般倾泻而出,人就崩溃了。就像03版高校教师,湖贺面对藤村的死时,那种崩溃。青年也是一样。

  青年在流浪汉的帐篷里,抱着他的棉被,绝望的低语:有没有人……这个世界上……

  有没有人听到我的呼救,有没有人能帮助我,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没有别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惧和绝望?

  所以当沙良说听到了他的声音,听到他在问“有没有人”时,青年瞬间湿润眼眶,是在意料之中的。在孤独的、狭小而封闭的空间里,长久以来只有自己一人如困兽之斗,突然有一天,一个女人推开门,一缕光线透进来,然后她对自己伸出手……这种救赎所造成的震撼,不爱上对方,太难。

  所以青年靠近沙良,如同努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女人,只需要看一眼照片,就能分辨出“单从外表像到连父母都会认错”的他和弟弟,这对于一直否定自己存在意义的他来说,是有多么重要。他不是被弟弟的光芒掩盖的影子,而是唯一而独特的存在,这个认知,正是眼前的这个女人给的。

  小偷妹子活力无限,但终不过是厌倦了这个世界,想找个人陪自己一起堕落,青年要的不是这种互相取暖互相欺骗的生存方式,因为一时的慰藉并不能把他从无限的恐惧中拯救。他需要的是在孤独的迷宫中,能够听着他的呼唤,推开门找到自己的人,而那个人,就是沙良。

  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一集的亲吻和床戏,虽然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欢,但其实剧情进行到一多半,这种发展是再正常不过的。抱怨的人大多数是妹子,并且是堂本刚的粉丝,我觉得作为一个粉丝,以喜欢堂本刚的心态去看一个剧,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单纯因为喜欢青年而憎恨勾搭他的女人,这种忽略剧情本身意义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偏激和不公平

  柏拉图式包涵但不完全等于精神恋爱,说野岛伸司是标题党也许为时过早,但是大开脑洞猜剧情这种作死又打脸的做法我已经放弃了,承认自己把膝盖给了野岛,然后不挣扎,他怎么写我就怎么看怎么接受吧,这样足够。

  只求结尾沙良的那句“以后我们一分半刻都不分开”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像当初留下医生那样,为了看住青年而故意设下的圈套。我不知道一个女人要心狠到什么程度才能在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趁虚而入,如果真是那样,野岛放学别走,我们必须谈谈

  《柏拉图式》影评(二):相爱最好别在一起

  我的大神 野岛伸司 在《柏拉图式》里就造出了一个极端环境下的男主角——他得了脑瘤,所剩时日不多。健康时的他不过是普通打工族,得了绝症之后却有了哲人一般的智慧,并无私地把自己的心脏献给了女主患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女儿

  大神为何将片名定为《柏拉图式》?当然不是指男女主保持着纯洁的非肉体关系,而是指理想爱情现实里并不存在。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曾经说过,现象世界是永恒变动的。

  You can never step in the same river twice’,世间无常,你又有何权利要求爱情永恒?就像你买了一件昂贵礼服,第一次穿无比欢欣,如果拍下照片然后把礼服存入衣柜就挺好,但偏偏因为喜欢,每天都想穿,穿脏了又得洗,洗完之后就变形了,穿上还开始恼火了,怪谁呢?

  所以在我看来好的爱情的最佳模式便是:

  相遇相知

  深爱并让彼此发光

  放入心底成为永恒

  许多好看的爱情片都在描述历经磨难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个阶段,并就此打住不再继续,聪明地不给你看后面的不堪。

  尽管我自己是真的不喜欢悲剧,但不得不说这个结局合理

  《柏拉图式》影评(三):爱情只存在于柏拉图中

  柏拉图的女主不喜欢,也不讨厌。口口声声说扔掉了自己的女人身份,但还是三番五次利用了自己的美貌。有个爱他的,离婚十年还苦苦追求老公,但是在她眼里,老公是事业第一,凡事优先考虑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懂得爱么?试问一下,全世界的男人不都是这样么?自私冷漠怯懦、自我中心是他们的代名词。因此,野岛伸司编了个堂本刚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一直活在狭小的黑暗世界里等死的男人。突然有一天,一束光照进来了,黑暗的世界不再恐怖生命变得有意义。同样,孤独无助的女主原本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但是邂逅了一个如此纯情美好与自己老公形成巨大反差男孩后,不顾年龄身份的差距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虽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女儿。当她看到最后医生手里拿着男孩心脏准备移植到她女儿身上的时候,她是多么的歇斯底里,多么的痛苦无助啊?一个是自己深爱的男人,一个是十几年小心守护的女儿,她怎么选择?虐心啊。

  野岛伸司通过此剧是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呢?柏拉图,也许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柏拉图中吧。现实生活中,女主老公已经算是不错的男人了,不是么?

  《柏拉图式》影评(四):原以为你什么都不怕,包括死亡

  这种想法 现在看起来挺可笑的。野岛的剧,果真是野岛的剧。。原谅我之前一直无法进入剧情 [光看到244肉乎乎的脸 就什么都忘了] 。第五集,终于野岛的感觉出来了,不可避免的 他的爱,总是与光相连 与死相连。这么说貌似偏激了

  其实一直对沙良也并非那么讨厌,主要是从来没感受到她身上强加的圣母光环吧,那根本不叫光环 对事情的极度执着 抛弃所有 缩小自己的世界,不过是胆小表现。对于医生对她的评价;对自己和他人都不感兴趣。 反而让我在思考。。是不是她从没认知到自己的重要性? 这样 即使剧中那么多狗血逻辑前仆后继喜欢上她 却对将死的青年完全无吸引力吧。。 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情 看着剧情走向。

  一直觉得青年过度美好 。对待死亡超乎常人冷静沉着。 没有想过多 而在键盘上敲下的,把心脏给一个完全认不到的人的承诺 。对待沙良 弟弟 前夫 小偷妹子。。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能放心的倾吐自己的烦恼。青年是聪明的, 始终站在外界 观看与他完全不相关的世界。沾不上任何东西,完全理想的分析他人的烦恼。所以 暖男什么的 恰到好处的盖在他身上。。

  但是 不论是美好还是温柔 背后一定有能盖过它残忍东西。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必须要用不一样的表情 来维持平衡。。。青年选择用温柔来维持 不可否认 青年与堂本刚本人过于相像。细腻 温柔 过度体贴他人。 所以最初一直没注意短短出现几分钟的流浪汉对青年的影响。以为流浪汉与姨妈又是另一断爱情故事 直到他莫名死了。完全突然 无任何预兆。甚至无大喜大悲,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要说是对于青年而言唯一的树洞消失的话,还不如说 青年由此联想到了自己。 不知在哪一天 随时会倒下的自己。 于是为了剧情走向 为了 柏拉图式 起码能恋起来。。野岛大大准备虐青年了。。。然后 第一次 看到了青年的崩溃 在独独捡到身怀绝症的他的流浪汉死后 他倒在流浪汉的帐篷里 世界天昏地暗的覆盖着内心崩塌的声音。 除了自己 什么也没有的 生命消逝的巨大声响。 抱着他的棉被, 急促呼吸掺杂着绝望的细语;“有没有人。。。。这个世界上。。。除了我 还有没有别人。”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莫过于一个人面对死亡吧。无论什么样的死亡。。。。独独恐惧 是分享不了的。 这么说 虽然很残忍 但确实,直到这时候才感觉终于真正的抓住了青年。 在青年最脆弱的时候, 过早成熟的小偷妹子终于找到他 把他捡走了。或许不可否认 他们真的很像,不可告人一面。 只是青年从她身上看到的只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东西。。 若有生命就可以好好的生活,却因痛苦而残忍对待自己身体女生。 变质的温暖难以下咽。甩开拉着他的女生 吼着:并非想找与自己一同堕落的人,那样拯救不了他。” 难得一见生气 更多的是恐惧吧,像触到火。被烫到,一下急忙收回手。。。他触到崩溃的慌乱的自己。

  慌乱,一直维持他安静的流浪汉死了,所以 终于 安全感被抽空 让他看见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 需要马上找到能救自己的人。。于是看到笑的开心的同患绝症的莎莉让他以为,对方能理解自己的恐惧。

  “你不怕死吗

  “你是怎么克服的 会消失的

  “自己会消失 存在被抹杀 不会觉得害怕吗

  “不会觉得寂寞吗 求你了 告诉我

  “能救我的只有你

  只是 莎莉不过14岁,被他吓得急忙收回了青年握住的手 只是莎莉从小就与死亡面对面 恐怕只是习惯了,只是 她最终会因青年的心脏被救赎。本质的不一样。。 被逼到绝境了吧。青年。。那个所谓的'英雄'的光环 居然被沙良的前夫戳破。。。。不过是一个恐惧的灵魂 跌跌撞撞 破烂不堪的 寻找救赎 与生隔绝。。最终却只得以 把自己的心脏捐他人 延续人的生命。。毫无关系的他人。 现在 甚至不能随随便便的死在大街

  于是他放弃了挣扎吧。。一如往常的回到沙良家里。。一如那样温和就像安静的回到自己满是困境的世界。无论再怎么大声求救 也没有人能听到的世界。安静的 甚至泯灭了消失的声音。。。

  所以 当沙良说 听见他的声音时,承认了他的求救时。。告诉他 世界除了他 还有自己在时。。那种爱的诱惑超越所有的存在。。在我们看来 或许不过是沙良的乘虚而入。。但是 在什么都看不到的黑暗中 能互相对的上对方的声音 何尝不是一种命定和救赎 在狭窄而又封闭的世界 每一口的呼吸 都是自己一个人 与死亡挣扎过来的。那样的痛苦 那种时候有人如光向他伸出手 那种救赎 所造成的震撼 不爱上对方 太难。。。 即使仅仅对他的生命的承认 对他的痛的承认。

  于是 看着青年那一瞬间内心防线被击破 渐红眼眶, 内心翻天复地变化 一定是狂呼尖叫 却又悲哀 从而呈现出的表面几近破碎平静。。。。轻声说着:我可以靠近一点吗? 24小时 不分开 可能对青年是最大的温暖 只是 不知沙良 若只是为了女儿的心脏 而利用他。。那么。。。野岛大大 你个混蛋

  但想想 为什么沙良能听见青年内心的声音 恐怕 是因为他与青年是一样的人吧。。童年不被父母喜欢看重的青年 ,从未承认过自己的生的青年 是否也与不觉得的自己重要的沙良一样呢 。。。或许 她也爱上了青年?

  看着青年最后跪在地上,像是被折掉了直立的能力。折掉了能行走的能力,悲哀又渺小的 跪着 向他生命中最后照进来的爱移去。。小心 却又。。几乎带着生命的绝望 渴望着。。终于看见 眼泪从他平静的脸上平静的流下。。两个人都是如此 不断不断接近。。然后 最后的 KISS..话说 我很喜欢这个场景呢。。那种难以言喻的东西 应和着最后沙良说的话: 我们真的得到了救赎吗?

  只是为毛还有床戏?为毛?爹呀。。赶紧把光一找来。。比起其他什么的 床戏才真正虐到我作为饭的心吧。。哇哇哇 我家小刚啊。。。作为刚桑的脑残FAN 。。已经各种容忍了。。看到小刚肉肉的脸上眼泪就有种想把导演拍死的感觉。。抱抱啊。。

  附;百度了一下 柏拉图式恋爱也是指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所以 就。。不太纠结船戏了吧? 或许 台湾的对这剧名改编

  《极致的爱》? 更适合吧

  《柏拉图式》影评(五):柏拉图才有爱

  柏拉图的女主不喜欢,也不讨厌。但她为了女儿放弃了那么多,这一点还是值得赞赏的。她有个爱自己的,离婚十年还苦苦追求的老公,但是在她眼里,老公是事业第一,凡事优先考虑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懂得爱么?试问一下,全世界的男人不都是这样么?自私、冷漠、怯懦、自我中心是他们的代名词。因此,野岛伸司编了个堂本刚这样不食人间烟火,一直活在狭小的黑暗世界里等死的男人。突然有一天,一束光照进来了,黑暗的世界不再恐怖,生命变得有意义。同样,孤独无助的女主原本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但是邂逅了一个如此纯情美好与自己老公形成巨大反差的男孩后,不顾年龄身份的差距,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虽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女儿。当她看到最后医生手里拿着男孩心脏准备移植到她女儿身上的时候,她是多么的歇斯底里,多么的痛苦无助啊?一个是自己深爱的男人,一个是十几年小心守护的女儿,她怎么选择?虐心啊。

  野岛伸司通过此剧是要传达给我们什么呢?柏拉图,也许真正的爱情只存在于柏拉图中吧。现实生活中,女主老公已经算是不错的男人了,不是么?

  《柏拉图式》影评(六):不与这世界为敌——第二话

  To.Shall文:

  “我可以找到一个情人,我可以找到一个朋友,我可以找到安全感,直至海枯石烂,任何人都可以再次用诺言安慰我,我知道,我知道。”

  青年要与沙良结婚了,可是并不顺利。一开头就是和久的反对,这时候无非是对青年的怀疑吧。我们总是这样的,因为觉得不可靠,因为觉得一定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当他真的出现的时候,我们也是会拒绝的。为什么,不过就是我们都不喜欢假的东西。

  可是少文,这真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被教育说这世界上有亘古不变的真理,可是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相信了,站在地球外的话,太阳就不止从东方升起了,不对,是根本就没有日出与日落了吧,我们对大而无形的东西总是坚定又敢于推翻的,因为说到底不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多么迅速的影响,少文,那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相信人,相信有青年这样与我们所认知的不同的人呢。

  日出可以是假的,但是我坚信不会有这样的人,太多的人所持有的这种想法,少文,这使我太难过了。

  这就需要能与他的不同相称的人了,两人一起去见雅子伯母,这个女人看上去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如她所言,一生只愿活在恋爱中,我虽不赞同,我虽不理解,但我尊重。她说,你能找到这样的人,真是太好了。她哼起曾经为之痴迷的小调,为了她所追求的恋爱,家庭可以破碎,多余的人可以消失,但真的是为了爱而消失吗,不是的,我竟如此认同她的告白,不过想让活着的人不舒服罢了,那时不死,以后会如何呢。我不做假设,这简直是最无用的事,就和换位思考一样,少文,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本来是很好的东西,但是已经被用烂了,腐朽而流着脓汁,真实都要被吞噬了。我只知道,我们都只知道,死了一个人,而剩下的两个人,一个对着空气大叫,一个望着窗外流泪,是么,逝者的愿望总是得到保佑的。

  那样不顾一切,要与除彼此以外的所有人抗争的爱情,不过就是这样,不过就是这样。

  所以沙良可以为了离婚主动鼓励第三者,武彦尽管爱沙良但也可以暂时屈服于欲望,青年爱前女友但可以说谎分手,青年与沙良明明只是见过一面的陌生人却可以结婚,不过就是这样。没有理智可言,就算再怎么解释为计算,我们在做出什么决定的时候,果然还是因为本能啊,不加修饰的,什么也不思考的,虽然它会告诉你这是你深思熟虑的结果。

  少文,我们都不要再受骗了,如何做,做什么,比起我去思考,我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我的理智永远追赶不上我的思想,所以即使是小偷要求青年下跪道歉我都可以理解,因为是她啊,比起判断什么的,因为是这个人所以做出了这样的事,不需要任何理由都可以解释清楚。我们太疑惑,就是想知道的太多,而我们不相信简单的答案。

  可是事实总是简单的,今天不简单,明天会变得简单,或者后天,或者更久,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这世界是那样简单。

  就像我知道不会有更多的人理解我,但是总有一天会的。

  总有一天,每个人都再不与这个世界为敌。

  就像青年一样,他保有他所坚持的东西,这并非是谁教授他的,可以做的和不可以的,上帝已经无法惩罚人的罪恶了,因为他包容了更大的罪恶。

  少文,勿念。

  Fr.Doits岛子

  《柏拉图式》影评(七):只是电视剧

  “世界安静得可怕,一束温暖的橙色光芒照射进来,那里还有闪着光的美丽泉水。我们两个还是一无所有,但心却已经满足。神啊,这是梦吗。”

  最后一家三口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海边旅行,结尾的台词是沙良的“夕阳好漂亮。”还有剧终的选图,青年举着纸鹤站在一片夕阳里。

  就算海报一片蓝色,故事也还是个橙色调的小清新。

  被小偷妹子带到ラブホ的时候青年说,我不是在找一起堕落的人,这样的事救不了我。说好的青年小天使,简直是最白烂的少女漫画女主角级别的矫情啊。揣着一颗拍电视剧的心却被前女友的现实打了脸,好像开着上帝视角却比不过沙良黑,差点就不够浪漫了。还好有流浪汉去世前的精神上豁达至极,陷入恋爱后的沉迷到可以放弃生命,将死之人才能做到的在感性里溺死。果然是电视剧。

  在女人和母亲的身份里选择,也是够极端的设定。从第一话的结尾就立起了“绝对不能爱上他”的flag,中途的感情第一次疏通的少女心,到最后一话在青年不知道的情况下安排自杀,居然还会有人怀疑是不是沙良会一路黑到底,想要24小时把青年绑在身边,安排了强盗杀人取心。这可是在看电视剧啊。

  就算沙良听到青年的呼唤这件事缺乏伏笔也没有任何逻辑可言,半路杀出的孪生弟弟只为了给能够开始platonic找一个契机,结尾的抢劫犯出现的时机太过凑巧……但因为这是电视剧啊。世界上仅存的另一个人,能听到的我的呼唤,这么浪漫,这么柏拉图式。不愧是电视剧。

  所以也很喜欢这个结局。说什么虐心虐恋,只不过是一个本来就不能以大团圆收场的故事。青年实现了从ワタシ到ボク到オレ的夙愿,沙良心里永远有一场女人身份下秘密的恋爱,浑浑噩噩的普通人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向充满希望地浑浑噩噩下去。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这就是电视剧啊。

  还好这是电视剧。

  真可惜这只是电视剧。

  《柏拉图式》影评(八):我们相爱这件事,可能是神的恶作剧吧

  野岛伸司时隔20年为NHK写的剧,贴着纯爱虐心的标签。事实上并不需要自我标注这一点,看到野岛+堂本刚这个卡司心里就要抖三抖了。毕竟前者在20年前就敢写出以校园欺凌和同性爱为主题的《人间失格》,在当时对这两个敏感话题故意忽视的社会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而后者在其中饰演的主角之一大场城也毫无疑问地被野岛大下狠手以淋漓尽致地诠释自己的病态美学。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莎莉自出生就无法踏出病房半步,脆弱的心脏像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可以夺取她的生命。母亲望月沙良在接过这个沉重而易碎的生命之时,就下定决心抛弃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份,与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离婚,而仅仅以母亲的角色生存下去。莎莉在鬼门关前多次徘徊,15岁的她已经到了可以移植心脏的年龄,但等候适合的心脏却是遥遥无期。母亲沙良走投无路,在自杀网站上留言“如果你们要死,请把心脏给我的女儿。”,然而真的有个无名青年给了他回复,称自己被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脑癌,生命即将终结,如果需要的话,他愿意给予自己的心脏。然而碍于其器官买卖方面的法律规定,只有亲属才可以捐赠心脏。青年于是提出与沙良结为夫妻,以父亲的身份完成生命的传递。

  如果屏幕前的你看到这里对这部剧产生了兴趣,为了你的观剧体验,请关闭这个页面。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站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63482/

  《柏拉图式》影评(九):就好像是当做电影一样去看一部多拉马

  野岛之前也有写过像love shuffle一样的喜剧,只不过这部正好回归了他本来的风格,虐身虐心,就是要虐死你。

  244是一个很特殊的艺术家,对的,艺术家。他的每一首歌,每一部片子,没一个角色,都有着浓厚的244的风格。就好像现在这个角色,也是浓厚的244的风格。

  所以野岛的剧本,和244的角色,故事变得让人难受起来。

  有这样一个女人,因为早产,孩子的心脏先天心不好,于是为了孩子,放弃了身为妻子的职责,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只为了让孩子健康起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终于,在女儿的反复发病下,受不了的中山开始在网站上求助。

  然后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用千千万万种想法去揣测他,其实,他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的心脏,合理地利用。因为自己,已经无法长久地活下去了。

  故事本身不复杂,复杂的都是故事中人与人的想法,周围人的想法,至亲之人的想法,以及男女主角的想法。

  其实这样旁白的叙述,让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给深爱的你,将自己的故事伴随着音乐缓缓道来,还有谜一样的男主角,带着某些感情,带着某些悲伤。

  所以,就这样地继续追下去吧。

  《柏拉图式》影评(十):任何优秀的创作者都给自己的艺术带来最终的和独一无二的解决

  标题的这句话来自安德烈·纪德的作品,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在心里我是把野岛伸司归到这里所说的优秀的创作者之中的,如果多看几部野岛的剧,就会发现他的剧中有一些共同的主题,价值观以及困惑,在野岛早期的作品,尤其从03年的高校教师,可以看到编剧本人当时的价值观以及产生的困惑,这些在野岛的不同作品中都有表现,而在14年这部柏拉图式中得到了解决。

  03年的高校教师和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其实是很近似的,它们都表达了在特殊困境下普通的人性如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爱,同情和理解)得到救赎。在两个故事中主角都是突然得知身患不治之症的社会人,由于患病而进入社会边缘,使这一部分人具有特殊的心理(这里不得不说,编剧对于绝症中的人的内在观察真的是非常到位,甚至让人猜测是否编剧本人的人生经历中就有着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 。柏拉图式的这个故事中,两个主角有着相同孤独:“世界安静得可怕。这个世界,有没有人?”在高校教师的故事里,这种像镜子一样的心情是后来得到的。野岛伸司表现了“同情”和“理解”的极端情形。高校教师故事里的湖贺郁巳,对女孩说谎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年,让他得到了一个镜子中的自己:“谁都可以,只要能够了解我的悲哀。”电影《吗啡》里有一个情景:年轻的医生染上了吗啡瘾,护士不能理解消沉的医生,她给自己注射了一针吗啡,“我也想打一针吗啡。我想知道你为什么如此中意它。”,仅仅从理解他人的角度,我觉得两种情形中有非常相似的东西,并且把对他人的理解推向极端。

  野岛对人性的态度与我第一个精神的启蒙者尼采(野岛伸司应该也阅读过尼采的,这点在他的作品里有表现,还有从他的对事物的看法里我觉得尼采的著作应该在其早年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一点就只是我的猜测了)对于人性的要求形成了对比,就像之前说的,野岛的作品表现的是普通人性中的力量,因为环境或命运而使人物身上本来的高尚体现出来,而尼采的要求则是“强有力的人性”,但这种人性是人所不能达到的,我觉得在尼采的实践者中走得最远的一个是茨威格,他在他的长篇小说《同情的罪》中写道:“但是,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只有下决心走到底,直到最终的痛苦的结局,只有怀着巨大的耐心,才能帮助别人。只有决心作出自我牺牲,只有这样,才能助人”,书中上尉和康特医生可以说是这两类同情的代表,但茨威格要求的同样是一种“强有力的人性”,或者说“(更)高尚的人性”,一种只能透过艺术而得以存在的人性,但野岛的作品中的人却是普通的人,就像他常常用他的人物自我解释的那样,他的作品不倾向于虚幻的高尚人格,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从特殊境遇的剥离中重返普遍性。

  柏拉图式是高校教师中主题的继续,这个主题就是“爱与死” 。最深爱的人死去了,要怎样做才好呢?是追随他而去,还是继续留在世上,野岛伸司回答说:“要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这是柏拉图式最后给出的答案,剧终的那一幕真是表现得太好了,沙良看着父女在沙滩上,那时她的眼睛是向下斜眤着的,那是沉浸在秘密恋爱里的她,然后她看到女儿在向她招手,她回到这一刻的生活中,走到女儿和丈夫那里,并且说了一句:“看,夕阳好美啊。”这部剧是野岛对这个主题给出的最明白无误的答案,其实在03的高校教师里野岛就形成了这个答案的萌芽,那里是湖贺对雏说的这句话:“我希望成为你美好的回忆,把我当成你的秘密,偶尔想起就好,交一个男友,然后幸福的结婚,有两个小孩,在运动会玩两人三脚,拿第一名。”在高校教师里结局是开放的,最后一幕雏拿着两个晴天娃娃站在天鹅湖眺望远方,在唇膏中也有类似的表现,教官得知蓝已经死去,投海之后被救,然而蓝却不相信教官已经死了,最后两人相见,教官说:“我知道你没有死,因为我还活着。”但这些回答都不及柏拉图式里直接和明确,这个问题在编剧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编剧本人的个人思想中应该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这里他最终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不负责任地做一点小猜测,我觉得这个主题也是编剧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中逐日积累的热情的表达,野岛的观念中有很多能引起我同感的地方,野岛理解的爱是严格、纯粹和强烈忘我的,这和现代社会中浅薄、轻浮、精于计算回报有着强烈的反差,另外他对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观点,比如逝爱中,女主说到现在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放到Twitter上,她说,写这些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我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的人只想着把自己的生活传到网络上让人家评论和点赞,忽视了在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因为对当代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十分排斥,所以对昭和大叔还是深有同感的,看到现在赶时髦的老人,就不由得要想到三岛由纪夫在《不道德讲座》里谈及的没有老者尊严的老年人了。

  我认为在野岛的剧中,至少有这两部剧是能够被视为艺术的,并且,柏拉图式是成熟的艺术,这部剧中给出的“艺术上的”解决是无懈可击的,最后的矛盾通过意外事件得到了解决,这恰恰就是只属于艺术的解决,还有从那个预言师的设定也可以看出编剧技艺上的日趋成熟。

  这部剧是在15年回国初看的,当时人生和内心都处在剧烈的变化中,可以说“正是适合的时候”,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些时候,能够遇到适逢其时的东西,和人当时的处境、心境以及关于命运的预言相呼应,当时的感受能力还不是像之后越来越变得的那样糟糕,在看最后一幕的时候能够清楚地得到编剧想要传到的答案是:“带着所爱的人的那一份继续活下去”,就是很明确地得到了他的答案,以语言的表现方式,所以,虽然当时有强烈的感受,之后却因为表达和感受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即使想写也觉得不能正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想法儿放弃了,有一次特别想写些什么是在一次突然回想起剧中的一幕,青年去见了之前的女友那一话,片尾青年铁青着脸走上去掐沙良的脖子,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个画面很突兀,但那时候突然理解了这个,当人生的谎言被拆穿,人能够产生的攻击欲是难以言表的,不管这个拆穿者是说谎的人本人还是其他人。高校教师中也有与之对应的情节,湖贺郁巳在得知患病后选择隐瞒病情和女朋友分手,后来也有一次和前女友的再会面,但高校教师中并没有直面这个问题,也就是没有表现前女友得知情况,柏拉图式中则把这种暧昧明显化了,就是直接表现了女朋友其实是知情的,在得知生病后,不管是湖贺还是这个青年,他们的内心是相同的,也就是选择向女朋友隐瞒病情的初衷是相同,那就是想要对他人抱有希望,他们在心里一定保留有这样的幻想:要是呼救的话对方就一定会过来帮助,要是告诉对方实情的话她就一定会留在自己身边安慰自己,要是出了声的话就一定可以见到某人,要是让她知道的话她会变得不幸,要是……他们打心里不想让这幻想破灭,并且也因为这个幻想,他们才能够咬紧牙关,缄口不言,编剧让柏拉图式中的人物直面现实,这一切都是人生的谎言,是自我欺骗,然而幸运的是,在谎言被拆穿之前,青年就已经遇到了真正的救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