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朗勃》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特朗勃》经典观后感集

2022-03-21 15:38: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朗勃》经典观后感集

  《特朗勃》是一部由杰伊·罗奇执导,布莱恩·科兰斯顿 / 戴安·琳恩 / 海伦·米伦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朗勃》观后感(一):时局变坏,我们都有责任

  电影《特朗勃》讲了一个美国编剧遭到迫害的故事,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超过千人被列入黑名单,被孤立、剥夺工作权利和政治权利。尽管在美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个人遭遇可以算作悲惨,但与同期的苏联和中国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政府可以使用的手段是很有限的,被迫害者仍然可以发传单、集会,他们的居所仍然是安全的,他们的家人也较少受到牵连。在电影中,特朗勃可以在集会场所外散发传单,被迫的人士可以在家中集会,他们的财产仍然是受到保护的。特朗勃被监禁的罪名也是“蔑视国会”,而非因他的政治身份而定罪。随着时局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被迫害者一方,他们为了各种理由挺身而出,无惧威胁,使得禁令形同虚设,让迫害别人的人难以得逞。

  中国的类似故事要比美国版本血腥许多,但最让人感到寒心的还是那种“看客”的姿态,这是一种默许的姿态,是一种对任何恶性都不负责任的态度。中国人擅长用死鱼一般的眼神看着老师被从课堂上揪走,看着邻居被红卫兵抄家,看着素不相识的人跪在批斗台上。正如鲁迅说过的“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看着自己的同胞被砍头”的故事,这种故事一次次的在中国大地上重演。在山东招远的麦当劳餐厅里,女子被围殴致死;温州数百人围观女子跳河而无人救助。

  在民主的国家里,也会有个把像麦卡锡这样的政客存在;而在独裁的国家里,也会有像戈尔巴乔夫这样的较为倾向自由主义的政客存在。麦卡锡们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他个人的能力,而是美国整个社会的警惕程度。而戈尔巴乔夫们能够促成多大的进步,也要依赖全社会的力量。美国第三任总统Thomas Jefferson(托马斯·杰佛逊)说过“The price of freedom is eternal vigilance.”(自由的代价是永远保持警惕)。假如每一个遭到迫害的中国人,都决绝地起来反抗,每一个看到别人被不公正对待的中国人,都伸出援助的手,那么很多事情其实并不会变得太糟。

  我们的同胞不止一次的看到时局变坏,却又一次次的置身事外,我们埋怨当局者以非法手段行事,却一再的默许这样的行为。就如俄国的事例一样,普京一次次的以诡异的手法在总统、总理的位子上来回切换,置俄罗斯宪法如玩物,而俄国人也一再地任由他继续稳坐权力王座,让他舒舒服服的继续破坏宪法的尊严。如果俄国人能够让普京破坏宪法的时候不那么舒服,用大规模的罢工和抗议让他如坐针毡,那么事情或许能够比现在稍好一些。

  如今的时局,最贴切之形容莫如“风雨如晦”。在反腐的大旗下,刑讯逼供和非法拘禁成了堂而皇之的手段,而党同伐异则是其不可告人之目的。日前一位副部级的官员当庭翻供,言其被刑讯逼供、非法拘禁长达半年,家人陷入恐怖威胁之中,更遑论普通公民?当今对言论的钳制,对思想的逼迫一日甚于一日,更另设一众特务机关,直接听命于个人,视国家常设机关如无物,视党章和党的组织纪律如无物。中国数千万党员、十余亿国民,若仍坐视而听之任之,党就要危险了,国家就要危险了。如此时局,我奉劝大家切莫作看客,要尽一己之力,护党护国,承担起党员和国民的责任,不要让事情变得太糟。

  《特朗勃》观后感(二):坚守良知

  看到Trumbo在最后说的一番说话的时候,哭得停不下来。一直以来,很想找寻证据,证明心里坚持的信念是对的,这时,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个混浊不堪的社会腐蚀了多少人的良心,埋没了多少人的良知。天下太平时,人们都在歌功颂德,努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有多少人会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而有多少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害他人,说谎。一个人想在这么肮脏的环境保持洁身自好,而且还能成功的话,可能性几乎为零。人们为了功名不择手段,人性的丑陋表露无遗。特朗勃很有才华,也有良知,他能洁身自好,勇敢地把真相说出来,不怕牺牲他的家人,财富。他相信,善恶有报。有良知、坚持真相、不弄虚作假的人即使遭遇厄运,到最后也一定会得到平反;懦弱自私的人即使暂时过上好日子,好景也不会长。我相信这是真理。

  在现实中,你要坚持心中的理想,你要坚持不同流合污,很多人蔑视你,嘲笑你,但这些都会化为你前进的动力。你根本不用理会那些白痴,也不要想着报复曾经害过你的人。他日你成功、你比他们厉害的时候,已经赢了。历史教会我们,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要想走得比别人都要远,就是要有很强的实力,很努力,而且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勇于和别人不一样,勇于追求自己想追求的,还要有好人相助。Trumbo后来也是遇到几个同样有良知的贵人才能翻身。纵使世上再多坏人,也总会有好人。而当你是一个受害者,Trumbo说的,你能做的是努力去治愈伤口。伤痛会伴随一生,痛苦也会让灵魂更加深刻。对于编剧来说,也许坎坷的人生和多年埋藏在心里的痛苦能让他创作出真正伟大的作品。人生就是一出荒诞剧,充满了讽刺。

  当然,任何人想做什么人是他的事。但如果这世上,没有那么多恶毒自私的庸人,而更多Trumbo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会美好得多。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样?是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社会制度出现了问题?还是这就是人的本性?相信没有一个人能改变这个现状,而是要靠全社会的人去思考,去努力,才能改变这个不尽人意的状况。

  《特朗勃》观后感(三):作而不死的特朗勃

  詹姆斯•达尔顿•特朗勃出生于1905年12月9日,卒于1976年9月10日。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他是“好莱坞十君子”之一,他们拒绝为(美国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于1974年关于共产主义影响电影工业的调查作证。特朗勃在被列入黑名单期间,曾赢得两座奥斯卡奖,一座是颁给幕前作者,他作为真正的剧作者被隐去姓名,即《罗马假日》;一座是颁给罗伯特•里奇,这是他的笔名,即《勇敢的人》。

  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补充。

  一, 特朗勃有多著名,耳熟能详的《罗马假日》、《斯巴达克斯》《出埃及记》、《勇敢的人》都是他的作品。

  二,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是个什么鬼,要了解一下麦卡锡主义,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战争的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气氛又笼罩在人们心头。美国不仅害怕苏联的攻击,而且担心异己分子会渗透到政府中,从而颠覆美国现行的统治。“麦卡锡主义”使这种恐惧与日俱增。1947年,在以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首的政治集团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杜鲁门总统签署命令,对美国的250万公务员进行安全审查,要求他们进行“忠诚宣誓”,以清除“隐藏”在国家内部的共产党人。在那一段时期,美国出现了疯狂揭发“内部敌人”的恐怖闹剧。

  主演 Bryan Cranston,简称老白,《绝命毒师》中的老白,最适合表现看似柔弱、衰老、缓慢的中老年男人,但是骨子里坚硬、刚强,百折不回的硬汉。虽然看似人畜无害,但能量无穷,认准道路一条道走到黑。

  除了当局的审查、关押之外,普通的美国人对特朗勃也处采用类似人人喊打的态度。问清楚是不是那个提倡“共”的特朗勃,一杯饮料就当头淋下了。爆发小宇宙写了很多剧本,偷偷卖掉,攒了些钱把全家搬到高档社区,第二天墙上就涂满了traitor,游泳池扔满了动物的尸体。这些都是普通美国人啊,认为你背叛了美国的利益,都是朝阳区群众。

  二战、纳粹、铁幕、冷战,动荡的岁月哪有闲心听你分辨你是讲什么道理的,直接问你是不是,是就抓,不是就放。每个人的弦都紧张的要爆。只是心疼特朗勃的家人。中国早已没有这样犟的人了,早就你说什么就什么了,铮铮铁骨也化作了汁水,留下些老弱病残也要下五七干校。

  早年高中课本里有篇文章,《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觉得哥白尼不上道,找到了天体运行论,迫于宗教压力居然退缩了;还是布鲁诺有骨气,死撑到底。现在想想,还是哥白尼有大智慧,和白痴有什么好争的,特别是手握权力的白痴。你高兴就行了。现在听说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杜撰的,已经从课本上删掉了,可能编者也觉得漏洞太多。

  这个特朗勃真是能写,因为是黑户,不能正常拿到稿费,就以量取胜,脑子一拍,几天就是一份剧本,真是厉害。就是这样,专为b级片做编剧,还是有一部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编剧,鬼才。

  文章不厌其改真是屁话,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了还钱赶稿,找了个女打字员,光靠口述就完成了《卡拉马佐夫兄弟》。天才的世界,凡人真是不懂。

  《特朗勃》观后感(四):美国人是怎么看共产主义者的

  特朗勃(Trumbo)这个翻译不好。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了:单《罗马假日》的编剧这一项,就已经意义非凡。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知道罗马假日不难,知道赫本更不难,知道威廉·惠勒很难,知道特朗勃就更加难了。

  因为他甚至没有用真名领奖。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分子(Communists),在冷战时期的美国,他被列入黑名单(blacklist),只有B级片公司敢用他。后来慢慢用假名也写出了名堂,特朗勃这个名字才最终被奥斯卡承认,补发了《罗马假日》的奥斯卡奖。

  故事情节大概就是这样。其实可以更加简单点:一个共产主义者被列入黑名单,但是还是写的太好,黑名单也就名存实亡了。

  这个故事若不是个真实的故事,恐怕影院里一般的观众都得睡着。剩下一半的观众看见布莱恩·科兰斯顿(Bryan Cranston,中国影迷俗称“老白”)带上圆帽,弦乐响起,会突然被《绝命毒师》的回忆惊醒。

  既然说到这了,就先说说老白的演技。

  老白是个好演员,但他不是个演技派。

  他是每一个男人最爱的男人:看起来羸弱、衰老、缓慢,但眼睛只要微微一缩,你就看得到他的硬气。中国男人尤其喜欢这种硬朗,我们的文化不喜欢肌肉,不喜欢拌嘴,不喜欢逞能。我们要的是“温酒斩华雄“,不说关羽如何英勇,只说这盏酒的功夫。

  老白就是这样一个东方哲学的人,所以他能演的角色,也得是这种细节里能见乾坤的人。

  然而特朗勃不是这么一个人。他是个天才。

  不像《绝命毒师》里的老白,虽然也在化学方面极有天赋,但在任何一个其他方面,他都是一个你会嫌弃的中年男人,肚皮比在湘江旁边喝酒的蛮哥还大。

  总而言之,老白演他,不够有魅力。

  你感受不到一个游走在黑名单边缘还能够拿奥斯卡奖的天才。

  你只感受到又一个重压之下反弹的凡人。但话又说回来,老白在演凡人这方面,一如既往的精彩。

  共产主义这档子事,现在说起来已经很是老套。

  我们新闻法律课上教授问:

  “如果你要形容一个人,哪一个词在1960年代是诽谤而现在不是?哪一个在1980年代不是诽谤而现在是?哪一个在本世纪初是诽谤而最近不是?”

  在1960年代,你说一个人是共产主义分子(注意不是共产党,不需要你入党,沾边都不行),你就可以告他诽谤你了。因为如果你不告,后果就跟电影里的特朗勃一样,游泳池里灌满了死尸。

  至于80年代,你说一个人是黑鬼,黑人是没有权利告你的。现在怕是想都不敢想。

  至于最近,这个词是同性恋,一个中性、不带预设立场的词。

  所以很多观众在看《特朗勃》时,可能觉得没有代入感,尤其是中国人,还会觉得怪怪的,毕竟我们有三亿党员,说是共产党要坐牢,怕是心理上很难拐弯。

  但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太正常了。坐我后面那个美国人,电影的每一个包袱,斯大林的,胡志明的,他都咯咯笑。

  说一个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美国人对共产主义者的看法。

  我们课上说商业报道,说到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对美国经济的正面作用,包括雇佣美国当地人、引进技术移民、振兴地产业等等。

  这时一个美国女同学对我说:你可以报道一下,这些人是不是共产党。

  我一下子愣住了,我问她:共产党不共产党的,跟跨国投资有什么关系。

  她也楞了一下,补充说道: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就是觉得共产党的人来美国投资,太奇怪了。

  我又愣了一下,进而质疑: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在民主党的大本营加州,一个共和党的商人是不是会被记者抓着报道?

  她愣了最后一下,悻悻然地说:没任何意思了。

  我差点拍案而起,问她说没意思是几个意思。当然后来我们也就意思意思算了,确实没什么意思。

  说起来,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电影这个产业从来都跟政治紧密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当钱和政治都躺在床上聊骚电影工作者时,还是钱显得波圆腿索。

  所以中国电影产业的春天什么时候来,还得取决于钱这玩意儿它什么时候再开放一点。

  允许更多的外资进入,允许更多的热钱涌入,甚至允许更多的烂片、B级片在市场里面滥竽充数。这样很快,可怜无辜的汤唯们不需要匿名的天赋,也可以视黑名单如无物。

  当然这并不是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这只是一个共产主义环境下发的牢骚罢了。

  主义不主义的,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像电影里一样,电影工作者不论吸多少烟,无论浴缸里的水有多么浑浊,无论外人如何瞧不起——

  都不能丢了文艺的心啊。

  《特朗勃》观后感(五):早恋同性恋转世不得出现?这算个pi,每个编剧都看三遍《特朗勃》

  上周,两件事儿搅得朋友圈天翻地覆。

  一是,广东总局加强网络剧监管,线下不能放的,线上也不行!一大批所谓的网络剧下线(其实想看,你还是能看)

  二是,电视剧通则曝光。早恋同性恋转世等不得出现。有点中国版“海斯法典”的味道。

  对此,网络上一片哀嚎。称以后只能无限刷《新闻联播》。希望开通新闻联播弹幕功能......或者等待样板戏规则出台。

  对此,胖哥觉得,《新闻联播》躺枪。不能多说,新闻联播的戏剧性远超大多网络烂剧好吗!

  另外,我觉得“通则”有一定积极意义。让那些脑子都不动一下,全用下半身写东西的狗屁编剧可以下岗转行。不要再污染世人三观,让世界从新恢复正常是多么正能量的一件事情。

  很多东西不能写,不能用,那是你写的太low,用的太俗。

  如果,婚外情全都写成伍迪艾伦或者王家卫;轮回转世全都写成大话西游,蝴蝶效应;早恋全都写成怦然心动或者花与爱丽丝;同性恋都写成断背山卡罗尔......

  钱难挣,屎难吃。淘汰无脑编辑,或者从编辑自身提高修养造诣的时候到了。

  看看好莱坞大师级编辑的打怪人生,你就知道,上面什么通则规则都是浮云。

  胖哥今天推荐《特朗勃》!

  影片是好莱坞著名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传记片。 讲述他超牛x的人生。

  特朗勃上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当编剧,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约翰尼上战场》等经典作品。50年之前成为全美最贵的金牌编剧。

  50年后,铁幕拉起,意识形态对立达到顶峰,他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长时间的法庭纠缠还耗尽了他的家产。

  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彻底封杀,无法工作,家里经济出现问题,沦落到变卖家产。特朗勃为了维持家庭,开始和B级片小电影公司合作,低价出售自己的剧本,借用他人名字继续创作。

  他凭借天才的叙事能力,每天工作18小时的勤奋,3天写出100页剧本,家人的鼎力支持,写出了《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

  直到意识形态出现僵局,美国政治风向改变。加上特朗勃的确让人惊艳的创作能力,众多大牌导演和演员找到他私下进行合作。最终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两部伟大的电影中。《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

  特朗勃的出演者可谓是中国人民最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绝命独师》里的白老师。他凭借该片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白老师饰演的特朗勃,外形上近乎100%还原。而令角色更加神似的,是老白绘声绘色的模仿了本尊特朗勃的吐字方式和说话语气。如果去看早期的采访片段,你会发现,很多单词的发音,是老白特意模仿演绎的。

  一个编剧的自我修养......

  你的对手还是收到全民爱戴的超级巨星:约翰.维恩。

  媒体大咖,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能坐几个屋子的大批政客

  甚至小市民邻居怪叔叔

  面对这样的阻拦,你还能保持创作的灵感吗?你还觉得什么通则是你编剧时的高山吗?那些玩意和特朗勃的境遇相比完全就是纸老虎!

  令胖哥感动的是特朗勃面对阻碍迎头反击的勇气和睿智。你封杀我,没关系,大丈夫能伸能屈,我去你们都看不起的小公司,把烂片润色成合格的B级电影。先挣钱养家,先活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后我就要反击了。金子在哪里都等发光。小公司,小成本。照样能提名奥斯卡。

  我出名的目的,就是要大公司来找我,大导演来请我,大明星来求我。然后总有一天,我的名字会出现在电影屏幕上!铁幕,我用电影砸烂它!

  还令胖哥感动的是特朗勃与人分享的精神。

  被封杀的有成千上百的优秀编剧。各个都快穷的养不起家。好,我成立一个黑名单编剧联盟。秘密写作,全都不署真名。大家一起活着,抱团取暖,等待黑夜过去,等待春暖花开。

  当然还有《罗马假日》的梗。剧本卖出去,费要让朋友也提成大部分。奥斯卡奖杯他也毫不在意。

  一个编剧,即使不伟大,也不要紧。

  用尽自己的才华,配以常人的良知,给观众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就足以称得上成功。

  遇上逆境,坚守底线,保持对真理和电影的爱,你就足以称得上伟大。

  经历20年的奋斗,人生的起落。看见自己的名字重新出现在银幕上,特朗勃流下了眼泪。

  世界终究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判!时间会证明一切!

  《特朗勃》观后感(六):不要死得太年轻、太穷或孤零零

  即使鸡汤一再被污名化,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鸡汤才是真爱。因为对《特朗勃》的偏好,我不想将它简单地归类为美国励志心灵鸡汤。

  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编剧教科书,不是教编剧们如何编剧,而是如何做一个好编剧,那就是像特朗勃一样一周工作7天,一天写18个小时的剧本。

  记得微信圈曾经热刷过的一句话,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比照特朗勃,这句话特别适用于懒癌患者的我。特朗勃这样做的时候已经50岁了,在这之前,他写过受人欢迎的《太太万岁》,是好莱坞功成名就的好编剧。但是住着别墅,享受着私家小湖、花园的他富于同情心,煽动过好莱坞编剧们的罢工,并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越南和朝鲜战场的失利让美国人有点慌了阵脚,他们将对苏俄和中共的恶意泛化为对美国本土共产势力的恐慌,政府成立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将好莱坞成百上千的人列入了黑名单。特朗勃等十位剧作家被国会传唤,特朗勃的决定是让十君子对国会的质询全部不做正面回应,选择回避策略,并开玩笑要用老狐狸的滑头赢得这场政府官司。最终好莱坞十君子因藐视国会罪入狱,列入黑名单的人即使出狱后也不能继续参加编剧工作。

  特朗勃在狱中才真正明白,天真的政治热情并不能改变什么,他的战场在大银幕,他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作品。剧作家是用手中的打字机来改变世界的。

  出狱后他先是将写好的剧本《罗马假日》署上自己朋友的名字,然后又找到黑社会发家的小电影公司,用各种化名写剧本,直到几年后,他的两部作品获得奥斯卡奖,圈内有想法有胆识的制片人和导演纷纷找他上门,他编写出了大受欢迎的《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特朗勃说有黑名单,就有黑市。

  连当时的肯尼迪总统都去看《斯巴达克斯》了,并称赞电影拍得很好,特朗勃终于从地下走到了地上,黑名单形同虚设。重新站在聚光灯下的特朗勃开始反击,那些倡导非美活动调查的顽固份子终于大势已去,直到1969年HUAC寿终就寝。

  这部电影也是一堂公民教育课,今天这个世界仍有一些地方在重演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滥用权力的家伙们像特朗勃的时代一样依然在构陷替罪羊,随意践踏那些勤恳工作谋生的人,还最终将他们送进了监狱。一个遵循民主自由的国家不能剥夺少数另类的声音,极左或极右都来自于我们的恐惧,极右或极左一样带来的都是对普通人不可逆的伤害,人们为此付出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

  十君子里有一位工人出身的作家,身患癌症,妻子离家,深陷囹囫,愤恨难平,出狱后一直想再状告政府,无心编剧,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特朗勃一直劝他好好写一个关于大猩猩的电影,这写好了就是《金刚》啊!

  这部特别工整而令人稍有微词的作品让我再次确认了美国制造的品牌,好莱坞的编剧和制作特别靠谱,扮演特朗勃的是《绝命毒师》的老白,这是一部让人看得特别痛快的电影,台词幽默,佳句如云。

  在当枪手的高峰时期,特朗勃不仅自己每天工作18小时,还将孩子们全部训练成了接线生和邮递员,吞吃了无数的提神药片,泡了无数的浴缸之后,特朗勃终于靠实干闯出了未来。

  他做到了他想拥有的人生:不要死得太年轻,太穷和孤零零。

  《特朗勃》观后感(七):当道格拉斯把特朗勃的名字署在自己的电影上

  上海电影节,坐在影院看《特朗勃》,达尔顿·特朗勃算是好莱坞一个异类,他写过著名的《罗马假日》,然而署名是别人。因为某些特殊的政治原因,他不被好莱坞承认。他采用的抗争方法是:写自己的剧本,署别人的名。只有才华是不能被淹没的。特朗勃凭借《罗马假日》《勇敢的人》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但都没有去现场领奖,只能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庆祝——当然,颁奖嘉宾叫出来的名字也不是他。

  所以,当他坐在影院看《斯巴达克斯》,制片人、主演柯克·道格拉斯不惧重重压力给特朗勃署了真名,名字倒映在特朗勃的眼镜上,镜片后他的眼泪落下来。

  再名利纷争的地方也总会有这样的义气相挺。

  “封神之夜”看到李连杰和文章,上台时,李连杰走在第一个,而文章在最后一个,没有穿礼服,帽檐压得低低的。当年他们曾是《海洋天堂》中的父子,是《白蛇传说》中的师徒。这一次,文章说: “就是家里有事,我自然应该要回来帮忙”。

  郭采洁上午亮相《冲天火》发布会,随即就又去了《爵迹》。每年参加电影节,这短短的几天,几年之后连起来回看却特别有意思。比如当年郭采洁出现在郭敬明《小时代1》的发布会上,还算是一个电影新人,如今却要在电影节忙得飞起了。但,依然要来力挺郭敬明的新电影。

  林更新主演了一部听上去像玩笑的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投资方是万达影业,万达大家都知道了,是王思聪家的产业。

  黄渤则在“HB+U”启动仪式上讲起当年的《疯狂的石头》,首映也是选在上海电影节,他和宁浩那时候都是新人。结果发布会上刘德华来了,为他们吸引到不少的目光。“HB+U”就是黄渤+你,也是黄渤加油,如今终于有了刘德华当年成绩的他,也要来帮助新导演们了。周迅也来了。当年他和黄渤曾一起在歌厅跑场,有次兴奋地把黄渤喊去说她演电影了!《风月》,周迅先快进,然后给黄渤看她和张国荣跳舞,叼一支玫瑰,跳着跳着眼泪落下来……然后,周迅把机器关了,黄渤不解,“我的戏完了”。曾经相识于微的相濡以沫,如今当然也要来出一分力。

  不过,相信电影节最忙的明星还是范冰冰,我两天就见到她三次,每次都穿着宽大袖子的礼服。我拍了照片发朋友圈,有人问:“她是和大黑牛有了吗?”《爵迹》中有她也有李治廷,然而发布会上却独见她,站在陈学冬的身边。成龙的《绝地逃亡》与她合作,《功夫瑜伽》和李治廷合作。两部电影一起开发布会,这次李治廷到了,范冰冰不见。而前两天,范冰冰先单独和成龙开了《绝地逃亡》的发布会……可遥想当年,两人刚刚合作完《一夜惊喜》,采访时完全是秤不离砣的状态,采访一停就窃窃私语,然后笑容就溢满了眼睛。

  总有一些一去不返了。但也好在,什么都会过去。

  《特朗勃》最后,是一段达尔顿·特朗勃真实的受访记录。记者问他:如果有一天拿到那些原本就属于他的奥斯卡奖杯会怎样?特朗勃并没有表示要供奉起来,或者拿它砸向迫害他的那些人脸上。他说,在他于黑暗中努力写剧本的无数个日子里,他的家人都在默默支持他。他的女儿总是会被别人问: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她无法回答。特朗勃说: “我要把我的奥斯卡奖杯送给她。”

  《特朗勃》观后感(八):不被挫折打败的人

  以传记的角度对特朗博进行了展示。这种人,太 tm 牛了。一个有自己奋斗理想的编剧,做了共产党,但是受到排挤,被列入黑名单、坐牢、受各种冷眼,对于这种文字工作者来说,很多人会选择自杀,(犹如我国文革时期的很多作家),像他的很多朋友一样。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他有愤怒,但是完全没有放弃,因为他有家人、朋友需要照顾,他需要钱。于是笔耕不辍,一直写,一直写,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牛逼闪闪的电影。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遇到挫折,为了自己的理想,宁折不屈,当然可以。但是如果能够坚强的活着,只要不放弃,如果我成功了,那所有的挫折都会被瓦解。

  要知道,太多太多的大多数,他们是无知的并且容易愤怒的。

  《特朗勃》观后感(九):艺术的另类美帝主旋律

  在好莱坞反共黑幕下,一位左派作家用笔做武器,对封杀和迫害说不。电影拍得四平八稳,但传奇性先声夺人,谁能想到《罗马假日》背后还有着这样的故事!海伦奶奶演的反派让人不寒而栗,老白给小李子又上了一课:老戏骨们靠得住。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极少部分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命运。当那座迷墙和铁幕被打破,当雾霾和黑暗退去时,我们始终能够坚守着那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也许这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强大的力量。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正的勇士,并不只是特朗勃,他最终还是得到了他所应得的荣誉(当然也失去了太多),真正的勇士是那些为了自己的坚持,信念,失去了一切的人。流于表象,年代感的营造几乎都是通过资料影像表现出来的,差点变成一部好莱坞近代史略,多亏演员全力救场;爱德华·罗宾逊听证会那场戏简直就是二流美剧水准,当然这肯定不是斯图巴的问题。

  从默默无闻到政治风波帮人代笔再到功成名就,特朗博的人生才终于熬出头。电影从电影工作者大罢工为起点,铺设交代了政府打击共产主义者的历史背景,全面而客观的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敬的伟大编剧。穿插的各种伪纪录片与电影明星更像是导演对那个年代的回忆与致敬,饶有趣味。后半程更像是完成任务的粉饰,一个文人的抗争,从语言和思路中表现了一个值得被统治者害怕的文字工作者。对白简洁有力,知识分子趣味和执着增加可看性。

  赞颂艺术的另类美帝主旋律。纳闷的是为什么屏幕上的艰难时世显得并不那么艰难?好莱坞大腕悉数捧场,轻松诙谐。只有在最后的一小段真实影像里才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与这家子的坚韧。不禁思索:现实化为剧本再搬上屏幕,失却了多少锋利与磨人的隐忍?

  《特朗勃》观后感(十):早恋同性恋转世不得出现?这算个pi,每个编剧都看三遍《特朗勃》

  上周,两件事儿搅得朋友圈天翻地覆。

  一是,广东总局加强网络剧监管,线下不能放的,线上也不行!一大批所谓的网络剧下线(其实想看,你还是能看)

  二是,电视剧通则曝光。早恋同性恋转世等不得出现。有点中国版“海斯法典”的味道。

  对此,网络上一片哀嚎。称以后只能无限刷《新闻联播》。希望开通新闻联播弹幕功能......或者等待样板戏规则出台。

  对此,胖哥觉得,《新闻联播》躺枪。不能多说,新闻联播的戏剧性远超大多网络烂剧好吗!

  另外,我觉得“通则”有一定积极意义。让那些脑子都不动一下,全用下半身写东西的狗屁编剧可以下岗转行。不要再污染世人三观,让世界从新恢复正常是多么正能量的一件事情。

  很多东西不能写,不能用,那是你写的太low,用的太俗。

  如果,婚外情全都写成伍迪艾伦或者王家卫;轮回转世全都写成大话西游,蝴蝶效应;早恋全都写成怦然心动或者花与爱丽丝;同性恋都写成断背山卡罗尔......

  钱难挣,屎难吃。淘汰无脑编辑,或者从编辑自身提高修养造诣的时候到了。

  看看好莱坞大师级编辑的打怪人生,你就知道,上面什么通则规则都是浮云。

  胖哥今天推荐《特朗勃》!

  影片是好莱坞著名编剧达尔顿·特朗勃的传记片。 讲述他超牛x的人生。

  特朗勃上世纪30年代进入好莱坞当编剧,奉献过《罗马假日》、《出埃及记》、《斯巴达克斯》、《约翰尼上战场》等经典作品。50年之前成为全美最贵的金牌编剧。

  50年后,铁幕拉起,意识形态对立达到顶峰,他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大牢。长时间的法庭纠缠还耗尽了他的家产。

  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彻底封杀,无法工作,家里经济出现问题,沦落到变卖家产。特朗勃为了维持家庭,开始和B级片小电影公司合作,低价出售自己的剧本,借用他人名字继续创作。

  他凭借天才的叙事能力,每天工作18小时的勤奋,3天写出100页剧本,家人的鼎力支持,写出了《罗马假日》与《勇敢的人》夺下两座最佳编剧的小金人,但当时剧本的作者署的都不是他的名字。

  直到意识形态出现僵局,美国政治风向改变。加上特朗勃的确让人惊艳的创作能力,众多大牌导演和演员找到他私下进行合作。最终他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两部伟大的电影中。《斯巴达克斯》和《出埃及记》。

  特朗勃的出演者可谓是中国人民最近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绝命独师》里的白老师。他凭借该片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白老师饰演的特朗勃,外形上近乎100%还原。而令角色更加神似的,是老白绘声绘色的模仿了本尊特朗勃的吐字方式和说话语气。如果去看早期的采访片段,你会发现,很多单词的发音,是老白特意模仿演绎的。

  一个编剧的自我修养......

  你的对手还是收到全民爱戴的超级巨星:约翰.维恩。

  媒体大咖,时代杂志专栏作家。

  能坐几个屋子的大批政客

  甚至小市民邻居怪叔叔

  面对这样的阻拦,你还能保持创作的灵感吗?你还觉得什么通则是你编剧时的高山吗?那些玩意和特朗勃的境遇相比完全就是纸老虎!

  令胖哥感动的是特朗勃面对阻碍迎头反击的勇气和睿智。你封杀我,没关系,大丈夫能伸能屈,我去你们都看不起的小公司,把烂片润色成合格的B级电影。先挣钱养家,先活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后我就要反击了。金子在哪里都等发光。小公司,小成本。照样能提名奥斯卡。

  我出名的目的,就是要大公司来找我,大导演来请我,大明星来求我。然后总有一天,我的名字会出现在电影屏幕上!铁幕,我用电影砸烂它!

  还令胖哥感动的是特朗勃与人分享的精神。

  被封杀的有成千上百的优秀编剧。各个都快穷的养不起家。好,我成立一个黑名单编剧联盟。秘密写作,全都不署真名。大家一起活着,抱团取暖,等待黑夜过去,等待春暖花开。

  当然还有《罗马假日》的梗。剧本卖出去,费要让朋友也提成大部分。奥斯卡奖杯他也毫不在意。

  一个编剧,即使不伟大,也不要紧。

  用尽自己的才华,配以常人的良知,给观众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就足以称得上成功。

  遇上逆境,坚守底线,保持对真理和电影的爱,你就足以称得上伟大。

  经历20年的奋斗,人生的起落。看见自己的名字重新出现在银幕上,特朗勃流下了眼泪。

  世界终究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评判!时间会证明一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