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100字

2022-03-21 08:15: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100字

  《纪念品:第二部分》是一部由乔安娜·霍格执导,蒂尔达·斯文顿 / 乔·阿尔文 / 理查德·艾欧阿德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一):拍电影人拍电影的电影人症候群

  When you like to make films that mimic life, life mocks you by making you an active observer of your own life, watching carefully, taking it all in, and waiting for the inspiration to strike again all thru the lens that left you on the other side of life.

  And when you've truly honest and even lived via your film creation as an extension of those life events, your work will feel like a gross egotistical funhouse mirror reflection of your petty little life and self image when you watch it back, all you desperately wish is that no one found you out at the screening, but all you wanted was to be seen when you did it.

  从头到尾都是清醒的,但也是分裂的,因为同时还必须被自己的情绪催眠,才能给大家领路。说白了就是自恋,感动了自己后沾沾自喜的想要感动别人, 高尚的称之为分享。久病不治就成了大师哈哈哈

  两首歌特别好听 网上没找到 一首是片中旬 在父母家的(好像是)吃早餐的scene 还有一首是毕业后拍fashion MV的歌 也是片尾曲

  《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二):直面过往,再从中解脱

  片中女主角Julie也许有些心不在焉,但本片导演Hogg始终深知自己在做什么。

  电影中不断出现的镜子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元电影”(meta-cinema)。(Hogg将自己的感情经历拍成《纪念品:第一部分》,再将拍摄《第一部分》的过程拍成《纪念品:第二部分》。)

  在失去男友后,Julie的生活缺少一个掌舵人,而她学着掌握人生主动权的经历,正是执导毕业作品的过程。(Julie的男友Anthony是他们关系中的risk taker,而Julie则属于一种随从的角色,比如Julie在片场也是从事一些非指导性的工作。这与Julie的家庭也有一些关系,电影也有暗示Tilda Swinton饰演的母亲有着较强的控制欲。在拍摄毕业作品期间,Julie对其他男性示好,这时的她仍需要他人的陪伴,填补男友留下的空白。而30岁生日派对上,Julie跟朋友表示自己适应了单身生活,也证明了她的成长。)

  旁人都觉得她的作品脱离现实,人物动机不明,但她捕捉到的感觉恰好是当年茫然无措的状态。她通过拍摄发掘记忆的细节,借他人之口检视自己的人生。(女同学说Julie在上学期间不怎么用功,而男演员在提出自己对角色看法的时候说:Anthony是否在暗示自己需要帮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Julie一直活在一种真空环境下,对周遭人事其实并不怎么上心。不过她最终还是在质疑声中坚持自我,将记忆变为纪念品。)

  幻想中Julie穿过一间间展厅,正如一个参观的游客在回顾历史,直面过往使她从负担中解脱。(Julie走过一间间记录她人生阶段的展厅,然后又原路返回,回到现实:在草丛中奔跑的镜头表达出她此时的自由。注:Julie在拍摄毕业作品时强调不要拍成纪录片式的晃动镜头,但影片结尾处,镜头略带晃动,也说明她从过去的状态中走出,用新的态度对待现实世界。)

  在此,电影变成人生,非真实性与真实性合二为一。

  《纪念品:第二部分》影评(三):安东尼离开后

  原发表于《陀螺电影》

  这是一个续集的年代。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要出续集,拥有40年历史的B级血浆恐怖片系列要出续集,Netflix的小成本青春爱情片要出续集,现在就连A24的女导演自传体回忆录也有续集了。

  乔安娜·霍格2019年的“系列第一部”《纪念品》根据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一个英国电影系女大学生朱莉爱上了一个吸毒有盗窃癖,危险却充满着神秘魅力男子的故事。而今年这部《第二部分》顾名思义,则是延续第一部结局后的故事,描绘了朱莉如何逐渐走出男友自杀的阴影,并开始创作与拍摄自己的毕业作品。

  实话实说,我其实并没有很喜欢2019年的第一部,因为我无法理解女主角朱莉对她男朋友的感情。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对于这段感情的呈现就是女生一头热式的,而汤姆·伯克饰演的男友安东尼对于朱莉不止是冷淡,而是冷暴力。他经常对她冷言相向,甚至挖苦讽刺。因此,朱莉对于安东尼的热情和坚持则显得更加匪夷所思。

  诚然,有很多人都深陷毒性的情感关系之中,被自认为艺术浪漫的男朋友pua并非不真实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可是,导演并没有交代这段关系的始因或者朱莉为什么喜欢上安东尼,观众能看到的只有安东尼对于朱莉的折磨和朱莉无限的容忍和退让。因此,作为观众,我并不能理解或共情朱莉的这份爱与包容,只能感受角色的被动。

  更致命的是,安东尼的存在就像一个庞大的阴影,笼罩吞噬了朱莉的同时也吞噬的整个电影。影片里所呈现的朱莉的生活几乎都被安东尼所占据,朱莉的其他身份——作为一个女儿,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电影人——都退居次席,只有寥寥数笔描写。我一度怀疑,若不是为了支持饰演主角的女儿,蒂尔达·斯温顿为什么要出演这个故事边缘的母亲角色,除了几个担忧的表情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

  所幸,随着第一部结尾安东尼的自杀,我对第一部电影的所有批评都迎刃而解。没有了安东尼的存在,霍格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塑造朱莉人生不同的方面以及她和其他角色的关系。在第一部屈居二线的母女关系在这一部成了故事重心。不仅故事里有了更多的母女互动,斯温顿的母亲角色也得到了更饱满的塑造——她是一个被困在豪宅里的苦闷阔太,每日的活动就在站在富丽堂皇的花园内百无聊赖地抽烟,期盼着女儿放假了能回家里多住几天。随着女儿长大独立,距离上和情感上都理她越来越远,她的生活也日渐萧索。她唯一“亲自做的事”就是上陶艺课,学习着捏了一个歪瓜裂枣的小瓷壶。《第二部分》对于这个苦闷却强装开心,对于女儿十分依赖却小心翼翼不敢接近的母亲形象成功到[剧透警告]一个茶壶的摔碎,都如同《权力的游戏》里一个重要角色被杀死般震撼和令人心碎。

  在这部电影里,朱莉作为电影学生的身份也有了更多的体现。就像世界上99%的电影学生一样,朱莉的毕业作品是“亲身经历改编”,“讲述自己的故事”。她充满了想法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执行。因此,她在片场上支支吾吾,表述不清,三番两次改变主意。随着拍摄变得越发不顺,剧组团队和演员(都是同学)也由不知所措变成暴躁焦虑,恶语相向。每一个拍摄过学生电影的人,都会对朱莉的这段经历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不禁留下辛酸泪。

  除了剧作和人物塑造上变得更加丰富饱满,《第二部分》想比前作最成功的是情感内核从“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这种青春伤痛变成了“走出爱人自杀阴影”这个更加沉重而值得挖掘的主题。朱莉在影片中的创作是她情感宣泄的渠道。通过拍出自己的作品,朱莉走出了安东尼自杀的阴影。通过拍摄《纪念品:第二部分》,乔安娜·霍格也完成了与自己过去的和解。这个精巧的戏内戏外互文,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里完成了完美的契合。至于给这个故事画上终止符的妙笔是什么,就留给观众自己去看片体现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