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魔法时刻》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魔法时刻》经典观后感集

2018-05-10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魔法时刻》经典观后感集

  《魔法时刻》是一部由邓勇星执导,简嫚书主演的一部爱情 / 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法时刻》观后感(一):你想说什么?啊?我听不见!

  有没有人告诉我,这“微电影”(加双引号是因为我更觉得它是一支MV)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或东东?

  跑南美去就很有意境

  城乡结合居民是有多快乐

  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咱们天朝屁民每天焦头烂额吃上顿愁下顿,而古巴人民每天敲敲打打除了玩古典音乐外啥也不干照样有饭吃,这是多鲜明表达了对我DANG的强烈不满

  耳朵听不见怎么选歌?

  老板就不怕女主哪天发神经手一抖在店里放《你老豆索茄》?

  还是……会敷面膜才有青春

  如果不是我女朋友看了表示很感动,我肯定打一星!

  四星,分别给:

  简嫚书一星;

  好听的音乐一星;

  城中村没有老鼠一星;

  女朋友说美即面膜是她用过最好的面膜一星;

  完。

  《魔法时刻》观后感(二):听不见的声音美妙

  文/公元1874

  古巴是一个对我而言充满了神秘国度小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在杂志画报上见到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照片,那时候对古巴的印象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大之后意识形态淡泊,对古巴的印象只剩下了雪茄。在《The Magic Moment》里,又见到一个不一样的古巴。来自台湾的年轻演员简嫚书在当中扮演了一位独自在古巴打工的中国女孩,跟随着她的生活足迹,观众们从这个短片里得以窥见这位独处异乡女孩的生活。

  故事从简嫚书在街头的漫步开始,她的生活、她的工作、她的随意行走,构成整部短片。导演邓勇星对许多事做了留白,这让观众不禁会猜想,为什么这个女孩会一个人在古巴?她的家人呢?她是如何生活下去的?……而在影片里带给观众最大的疑问,则是这个女孩对古巴街头随处可见的敲击乐的那份好奇心——为什么她会对Conga这种康加鼓那么在意呢?

  答案在影片的尾段揭开——原来她听不见声音。在她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安静的,外面世界的喧嚣与她无关,她可以在床上躺着静静的贴完一张面膜,但内心却充满着对康加鼓的好奇。她竭力在脑海里构建出双手敲击康加鼓的鼓面做发出的声音,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充沛的好奇心。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很微小,却又很美好稍纵即逝。过得太匆忙,便没法停留下来驻足欣赏人来人往当中,恰恰是听不见声音的她,发现了这份微小的美好。

  异国他乡的缤纷迷离中,这位听不见声音的女孩坚强的生活着,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美好。哈瓦那虽然是古巴的首都,但这里却并不算富裕贫穷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个扼守着墨西哥湾通往大西洋的大门。不过即便贫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依然能够安详的过下去,在日复一日平淡生活里寻找着快乐。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哪怕是像康加鼓这样简单的敲击乐,也足够让人开心一整天。相对于如今在钢筋水泥城市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却连隔壁邻居都不知道姓甚名谁的你我,这样的对比正凸显出快乐无关金钱,无关身份,无关物质,只与你的享受生活心境有关

  《The Magic Moment》里最让我喜欢的一幕,是简嫚书走在大街上,闭眼精心聆听穿梭在闹市里的各种声音。无处不在的声音充斥着街道的每个角落,来去匆匆的行人擦身而过,独处异乡的她不仅在寻找着这座城市的美好之处,内心也在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站在车水马龙中间的她虽然听不见这些纷繁的声音,但她却如同失聪的贝多芬那样,能从心底去感受声音带给他人的快乐,而后在冥想中,感受到这份快乐。在那一刻,她让人明白,原来听不见的声音,也足够美妙。

  《魔法时刻》观后感(三):这真的不是一条广告

  说到面膜,不知怎的心里念起这样一段故事

  周末起床,发现洗面奶几乎用光,想挤出更多是不可能,周末总需对得起自己吧,于是返身,寻到那几只久未用的化装包,本来只打算找替代的洗面奶应急,却竟然真的在其中一只里发现SHISEIDO之PURENESS一支,外带SHISEIDO沐浴GEL一小瓶,等等,等等。最惊喜是两片美即面膜,兰色包装,几乎不记得了,去年买的美即面膜。

  唉,此时此刻,再不好生打理已愧对多时的肌肤,几乎是有罪的。

  立即,三下五除二把脸洗个干净,然后打开白透若绢美即面膜,湿漉漉,冰清玉洁得让我微笑,贴在脸上,冰凉感觉立十分的慰贴。

  而且,这只美即面膜只要敷15分钟就好,不会一下要占用我20分钟,20分钟的面膜时间是我比较不耐烦的,基本上会睡着的。

  这个好,不会以面膜的名义让我一动不动20分钟。

  靠在床头,脸上顶着张冰清玉洁,凉丝丝的感觉沿着脸上的万千毛细孔,渐渐扩散,直达心底。

  才发觉我的小心脏,已然在过去的一周或几天里,不自觉地拧得不能再紧,却在此刻豁然放松

  宁静。被有预谋地暂短催眠。

  从头到脚趾的放松和安宁。小小一只美即面膜,给我诸多慰贴。

  最好的情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面膜是脸蛋的爱情。

  身为女人,每个毛孔都需要这样能让我彻底依赖安歇的宁静。

  其实,这只面膜买来纯属偶然。逛过许多柜台,看过一只再一只,美即面膜大约是所有化妆品中最不可直言其妙的,一般是直觉告诉女人自己,就买这只好了。

  许多时,确定要某只面膜时,它已在心底寄托了无限不同遐想。所有其他化妆品,心可以毫无所动地,理性地让它们按照几乎准确的效果出现在我或者你的肌肤上。可以匆忙涂抹,也可以参照细细描绘的说明以及多彩的广告,一一辗转审视。可以直观地在这个与那个女子之间轻松交流和找到一样的效果。

  可以把两张不同的脸,打理得几乎如出一辙

  甚至在静态,可以模拟出几乎一样的气质

  惟面膜,你需洗净铅华,每个毛孔张开,最大限度贴近肌肤;你得为它停留,心无旁骛,哪怕只是5分钟。这样。它的全部妙处,才能悄然降临。

  面膜和我息息相通,它每个动静,或清凉或者淡香,都在心里感应,一起进入漫山遍野清新,或恣意生长绿草野花清泉淙淙。

  闭上眼睛,面膜停留在脸颊的一刻,每个心里出现的感应,只能属于自己。

  不能妄自揣度,不可用言语简单传递和交流。

  爱情,也不过如此吧。

  那一刻,心如此放松,犹如新生般充满鲜活血液

  只要在保质期内,每只好的美即面膜,一定让我‘不虚此行’。

  在明白肌肤最深刻的需要时,我会选择面膜。

  或者,只是将铅华洗净,已然获得。

  《魔法时刻》观后感(四):去古巴,缩毛孔

  偶然看到这个美即面膜广告微电影。

  扑面而来疑惑,她去古巴干什么?单纯的打工?念书?还是为古巴贡献GDP?

  我的第一反应,靠,真能玩,去古巴玩小清新,你说人家怎么就能想到,我为什么就不行,我也是那么清新脱俗一人儿,凭啥一定要在帝都吸毒气,为啥我就不能被古巴的阳光沐浴,为啥我不去古巴的咖啡店打工挣比索,而是在这挣毛票?我想想,去那里真不错,跟朋友一说我在古巴呢,那种漫不经心装逼气质瞬间满足我所有私欲。那里有不硌脚的沙滩还有白花花的日光浴,满眼明亮色彩能晃瞎你。谁也别瞧不起,那里有资本主义羡慕的度假胜地也有社会主义阳光的沐浴,处溢满牛逼哄哄的游击情怀和奥斯卡镜头中的贫民窟垃圾,兼具高洋上和低奢内,空气中没准还有一股醉人的大麻味道,每天都让你幸福的五迷三道地。

  我得想好了,去古巴干啥咩?读书,不知道有什么大学,又不会西班牙语,我可不会像女主那样一个聋子也敢跑去古巴,或者装成个聋子。所以学习这条路堵死。

  那我去就是为了打工?那我怎么跟父母交代啊?毕竟我父母没有双亡啊?!

  比如说

  我说:妈,我去古巴了。

  妈:你去古巴干啥?

  我:我去打工,主要是为了美容,那里空气好,粉尘少,我的粗大毛孔会缩小,对了,前天买的美即面膜我好带上。

  妈:带那玩意儿噶哈,那空气真要那么好,还用带国产面膜?放家里给我用。

  我:那行。

  妈:然后呢,不回来啦?

  我:可以回来啊,然后回来嫁个好老公,到时候人家口口相传,你知道不,内谁女朋友是从古巴回来的,不知道干什么的,挺神秘,这多牛逼,让您老人家也牛气一回。就算不回来,我在那,你也有面子啊,反正谁都不知道古巴到底好不好。

  妈:那我和你爸怎办,咱能在那买房吗?那房子多少钱一平?

  我:那我哪知道啊?再说我又没有古巴户口,能不能让我买都不一定,再说吧,你能不能别考虑那么多,我的人生我做主,我想去哪斗地主,就去哪斗地主。

  妈:你个瘪犊子!想一出是一出!哪也不许去,在家给我考公务员

  What the f...! 我想去古巴玩儿文艺小清新的梦想旋即破灭,所以打工肯定不行了。

  那就不对了啊,那女主跑那干啥去了,像我妈说的,去古巴也不用天天做美即面膜啊,那空气好,当然效果好。

  我懂了,原来她只是去古巴拍片去了,玩儿完文艺还得回来呢,得!这么一想平衡了。

  《魔法时刻》观后感(五):我会如此总结这部微电影

  GM

  风景

  静坐

  QQ

  街景

  打鼓

  QQ

  打鼓

  黑人小哥

  餐厅

  GM

  街景

  街景

  街景

  街景

  街景

  黑人小哥

  打鼓

  女主:我听不见 <-------唯一的剧情,要仔细看好,别丢了

  QQ

  敷面膜

  GM

  街景

  街景

  街景

  黑人小哥

  餐厅景

  街景

  GM

  敷面膜

  The Magic Moment~美即面膜,听下来享受美丽~

  完

  这样看上去内容还是挺多的有木有,但其实剧情只有箭头指着那几秒,如果微电影的定义就是把剧情微缩到几秒的话,美即你赢了。

  哈瓦那1星+BGM 1星+简嫚书&黑人小哥1星=3星

  《魔法时刻》观后感(六):无声,何来律动?

  《4分33秒》是约翰·凯奇首创的无声音乐,整个过程你听不到一句歌词一段旋律。你能想到“silence”也是一种音乐吗?上天给我了我们两只耳朵是来聆听这个世界还是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

  片中女主最后用拍打水面来感受男主希望他能感受的所谓的鼓声时,流露出欣然的微笑,微笑就能认为她真的就感觉到了鼓声的律动了吗?如果真是这样让她拍打真皮沙发估计更有手感。我更愿意认为女主认为她通过拍打水面和你拍打鼓面对于点燃激情释放生命力量殊途但同归,而不是真的说啊,哄哄原来鼓声是这样子的啊!而是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力,人生的意义不就是这样吗?用生命力的蓬勃兴旺战胜人生的悲剧性质(好像是尼采说的)。

  生命力的强弱,决定了世界的大小。因为强有力的生命力, 即使那一刻紧闭双眼,却也能看到半世的容颜,即使那一世,悄无声息,却也能听到生命的旋律。律动由心打造而不是声音。因为女主的宁静鼓乐更显激情,因为女主生活简单,更显生命美丽,因为宅的太多,更显的出去“走走更健康”。

  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认识到的世界远比听到看到的世界大,因为一个耳朵眼睛,听力视线有限的,一个靠智慧,智慧是无穷的。

  《魔法时刻》观后感(七):湾湾式小清新占领地球

  一入营销深似海,从此审美路人

  ——是为题记

  在看这个微电影的几分钟里,近几年的一些台湾影像在我脑海里此起彼伏。电影呢,从《海角七号》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广告片或微电影呢,从《你的益达》,到伊利奶片《不说话的女孩》的。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是,作为一个只做面膜的品牌,美即选择了台湾导演、台湾演员,再赴哈瓦那去取景拍摄,真是打得一手好牌啊~

  在哈瓦那街头,所有的喧闹都是音乐的节奏;听不见的飞飞,认为这是人们快乐的理由。可是对于大多数能听到的人来说,如果能选择在某些时刻听不到,才是心灵的享受。做面膜,本来是一件并没有多少文艺色彩的事情。但是,在哈瓦那这样一个色彩斑斓如积木搭成的异域城市,交给一个不擅长倾听却擅长安静的女孩子去做,就变成了一种无比清新的事。在水声滴答的时间里,它滋润的不止是干涸的肌肤,还有渴求慰藉的心。这些矛盾与纠结用反转片式的色彩表现出来,抓住的,是在北上广深或二三线城市拼命挣扎的心。而这些年轻的、不甘的、有所求的心,正渴望着把每一个零散的独处时刻赋予特别的自我意义。因为毕竟大多数时刻,他们并不完全属于自己。对他们来说,想象中的自己,才是最值得去讨好和满足的。

  我觉得这是广告/营销界该去反思的一点,在清新文艺提升自我认同感与简单粗暴的推销之间,受众会选择哪个?打个比方,在这个人人都是手机摄影师的年代,没有人愿意再用“Normal”或“原图”去还原这个真实世界,各式各样的滤镜才是一种被美化的、更乐于被接受的 “真实”。美即影片中的湾湾式清新,含蓄的情感和胶片般的场景,正是一副让人不舍得摘下的滤镜。只有透过它去看世界,每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时刻才能被彻底差异化,每个习以为常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让人“慢下来”的理由,这才是年轻的心们愿意为之买单的借口。

  还会有人真的被一二三线过气明星说着蹩脚普通话叫卖的山寨产品所打动吗?我觉得不会。趁着这阵文艺风还没被吹走,湾湾式小清新占领地球!

  《魔法时刻》观后感(八):唤醒你心中的那份柔软

  看过不少微电影,参加过不少首映式,不得不说《The Magic Moment》是为数不多的,直接在影院打动我的微电影。

  故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这是一个恬静女子在自己的世界里经理的一段无声偶遇。在古巴哈瓦那一间咖啡馆打工的飞飞,好奇着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如此快乐。街头conga的欢乐表演深深吸引着她,这份好奇让她与乐器店年轻男店员相遇,三次邂逅,内心的三段升华。一段无声的偶遇,让她听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

  邓勇星用一如既往的细腻向我们讲述了在斑驳粗犷的哈瓦那,那个生活在无声世界内的女孩的故事,温柔而又准确的传达出了一种状态:纵然忙碌的生活,重复的节奏,细小美好的时刻,一直都沉默存在,且就在身边,我们需要做的,仅是保持一点点内心的柔软,在一样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美好。

  所以我不禁要问,“柔软”到底是什么?是静静地给自己涂指甲,是满足地看着墙面的水光倒影,是在敷面膜的15分钟里关照自己的内心,还是对conga少年写“对不起,我听不见”时触动心灵的淡淡然一笑?都是,这些都是柔软的源起。6月26号我是在永华影院参加的影片首映礼,身前身后都是忙碌不停的摄影机和闪光灯,耳朵里充斥着媒体们的低声细语,微博更新的叮叮咚咚和话筒里的嘶嘶声,整个人根本没法安静下来。

  但就是在这个影片第一个音符跳出来的时候,所有声音都不见了,他们消失了。摄影师消失了,闪光灯消失了,手机消失了,身边的人也都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有自己和荧幕里的古巴——阳光、孩子、音乐,这是个不一样的哈瓦那,它超越我眼睛所能看到的美丽,是用我的心听到的全新解读。而当镜头拍到两个拍着纸箱模仿conga表演的当地孩子从女主角面前嬉笑走过的时候,连声音也消失了。整个影院安静得连呼吸声都听不见,那种沉默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丧失了听的能力,所有观众和影片的同步性达到了百分之一百。我们一起看着这个无声的世界,在阳光垂青的哈瓦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反省和思考当下的生活。

  就像美即说的那样,物质丰裕的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一份懂得停下来、心存暖意,去享受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这个影片,我们成功地让自己听不到声音,这是种非常很特别的感觉。原来,生活是可以安静下来的,这种平静一直存在着,只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心会变化,有时会忘了它的存在。

  回到店里,我把这部微电影的链接发给了身边每一个女性朋友,希望可以唤起大家心底里那一份柔软,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看到那些美好而微小的事情,感知不一样的美好,享受这份停下来的美丽。

  《魔法时刻》观后感(九):有声世界里的弊端,无声世界里的美好。-这确实是一篇影评!

  影片通过一个中国女孩在古巴的生活表达了一种令人向往的慢生活,

  更进一层含义告诉人们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不受任何阻碍被传达出去的。

  就像片中耳疾女孩没办法感受到Conga的声音和击打的乐趣,

  男孩送给女孩一个彩色玻璃瓶,把瓶里注满水,女孩拍打水面,

  通过水面的波纹和彩色玻璃瓶反射阳光在墙上形成五颜六色的闪动光影令女孩感受到Conga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让人一阵感动

  唯一败笔之处是片中的背景音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章”。

  作者使用贝多芬的音乐旨在映衬女孩的耳疾,

  但其实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是他献给朱丽叶坦·桂察蒂的。

  这位朱丽叶坦比贝多芬小14岁,是一位伯爵的女儿,他对她一见钟情,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

  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

  当影片最后女孩儿躺在床上,背景音乐响起如此忧郁悲伤的曲子时,让人一下子感觉不到美好与希望。

  《魔法时刻》观后感(十):亲爱的,我只想你继续美丽

  quot;我总是很好奇,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快乐?"

  ——而我总是很好奇,是什么让我们不再快乐。

  之所以想写点什么,是因为看完这个微电影,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

  一个多月前我朋友宣布他彻底失恋了,女朋友离开了他们相识相恋的大城市,回她的家乡小城去了。相距两千公里。

  她说大城市很累,想家了,然后真的就回家去了。

  一开始他们情话绵绵电话讲不完,后来吵架斗气叫对方去死。在历经各种千奇百怪的床头打架床尾和与藕断丝连分不断之后,姑娘终选择了放弃,而迫于家里的压力,不得不回家相亲。

  这是事情的前因后果。

  那时他工作遇到挫折,清闲在家工资照拿,与一个刚离婚的朋友混在一起,无所事事灯红酒绿夜夜笙歌,下午一点算起早,下午三点算及时,但最多的是五点起床随便吃点东西晚上继续潇洒。

  她说,你这样下去不会有前途,除非你重新振作,每天早上按时起床,我要看见刚认识时候的你。

  后来他做到了——调好8点闹钟,每天早上5点躺下睡一会儿之后起床给她打电话报到,打完电话继续睡。

  姑娘也被骗到了,认为他终于开始上进,于是开始在一起。

  所以说男人追女人的时候说的所有话都是不能相信的。

  当然,他后来真的脱离了那位离婚朋友的圈子,早出晚归,认真工作。这是后话。

  恋爱及分手过程略过不提,反正姑娘吃了不少苦受过不少罪。

  分手半年后姑娘说,她要回家了,以后可能再也见不着了。于是他们一起吃了顿饭,在他家。做得全是她最爱吃的菜,而这些菜是他在追她的时候常做给她吃的。

  吃完饭,姑娘看他所写的分手后这半年来的每一篇日记,一边哭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哭。当然,他没有说出来这些日记是他一边哭一边写的。

  然后……亲吻。

  然后……没有你们想象中的情节,他默默地送她回家——姑娘在这个城市一直住表姐那个安定的家,当年也是因为表姐在这里所以过来玩遇到他而停留下来,终于也因为他们的感情失败而离开。

  “有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是他们当初最大的理想。

  在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他们使劲地抱紧,恨不得融进对方身子里去,抱得越紧,眼泪越猛,心里越痛。

  对面刚好有一对情侣在亲热,看上去是热恋期,相映成趣。

  他说,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像我们这样的。

  姑娘给了他一巴掌。

  俩人旁边放着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各种小礼物——这半年他出差各地带回来的,还有一盒12片装美即补水面膜。

  她说:你为什么要送我面膜啊?我从来没用过这东西。

  他说:正因为你从来没用过,所以我才送。

  朋友没有说出他的心计:从远的说,她的皮肤很好,从来不需要用面膜,但难保有一天老的时候,那时当她每次敷起面膜,哪怕已经成为别人的妻子,也会想起这个第一个送面膜给她的人;从近的说,姑娘回家这一个月内,每次敷这盒面膜,必定会想起他,希望会勾起她的思念而回头转意。

  但更重要的是,每次他们一起看电影,影前都有美即面膜的广告好听的音乐加广告词:停下来,享受美丽。朋友是想通过这告诉她:累了,回去停下来好好休息,享受美好时光,我只想你继续美丽,虽然老是说你丑,其实你在我心里是最好看的姑娘,面膜微不足道,我只有一颗哪怕相距再远也会继续爱你的心。

  微电影里最后一句让我未经朋友同意写下他的故事。当然你们也可以认为我就是那个傻逼渣男,但是我不会承认。

  ——看上去很像美即面膜的广告片,但这是真人真事,随便你们爱信不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