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曼蒂克消亡史》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罗曼蒂克消亡史》经典影评10篇

2018-05-11 20:01: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曼蒂克消亡史》经典影评10篇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由程耳执导,葛优 / 章子怡 / 浅野忠信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一):这乱世无人可以幸免-用王家卫的镜头诉说昆汀的故事

  看完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感觉就是惊艳

  乱世中的人物群像。

  不仅故事好看画面也是特别韵味

  有种用王家卫的镜头语言诉说昆汀·塔伦蒂诺的故事的感觉。

  叙事结构低俗小说的环形叙事还要零碎,不断的倒叙、插叙,剪碎的情节直到你全部看完才能完全拼凑成功

  配乐和插曲都很出色,特别是里面两首英文歌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虽然是英文但旋律歌词都和情节、情绪配合天衣无缝

  摄影美术简直完美,构图十分精彩。大量俯拍的镜头又让我有一种在看保罗·索伦蒂诺的绝美之城的感觉。俯拍镜头还多次起到对比作用,战前战后城区繁华废墟的对比,家中被血洗的前中后对比。俯拍的镜头一多,人就显得渺小了,滚滚红尘快意恩仇,乱世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批评的人肯定会用片中一句台词:“这是艺术片,导演本来就没想让人看懂,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但是我只想说,我就是喜欢这个腔调,而没看懂人只会是因为没有或不愿去体会影片的情绪,乱世中一切都来得诡异猛烈。我相信喜欢王家卫和昆汀风格的人会喜欢这部片的。

  很久没有看到用了这么多明星演员还能拍得这么好的电影了,太多的电影里卡司的豪华压过了作品本身,更多的时候豪华的阵容会让人出戏。而这次演员发挥得都有种克制而真实美感,仿佛他们就是那个人,而不是演员在演出

  主线人物的塑造十分丰富,葛大爷表演不用说郑重谨慎、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佬在乱世中想要保全国家、保全身边人,只可惜不利我;章子怡从前半段花痴又不得志的女星姨太太到后半段隐忍凄惨的性奴,表现得都十分出色,分寸拿捏得到位;浅野忠信这个双面人的前后反差是让我最意外的情节,但在前前后后的插叙中又的确能找到情理之中的那些铺垫细节铺垫的确很棒,比如在居酒屋的枪战,浅野忠信开枪打日本军官时明明可以一枪毙命却只是打在了腿上。

  其他人物的塑造干净利落,闫妮演的王妈生活气息很到位,杜淳演的那个气息沉默杀手,袁泉演的那个主宰不了自己生活的女星,钟欣桐演的那个忠心的姨太太,倪大红演的那个气度非凡的老大,韩庚演的那个风流的男明星,钟汉良与章子怡的贴身热舞,王传君接管了片中所有搞笑的戏份......还有我很喜欢霍思燕和杜江这对妓女新人马仔的情侣部分,虽然戏份不多,但却是片中难得的温馨柔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夫妻关系,两人桌前对话的那段戏霍思燕的眼神真的完全充满爱意,就像当年紫霞看着至尊一样,但又不确定的拿娇来试探,脸上的表情当真动人

  再大再小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都是一般模样,登场、唱罢、散去。

  这些人物的结局有的交待了,有的完全没提,仿佛直接消失了一般,但这就和乱世的氛围、甚至生活的实质恰恰吻合了:有的人你知道他死了,有的人你知道他活得很好,有的人你只能轻轻看那么一眼接着他便消失在你的世界里再无音讯,你甚至不能知晓他是生是死。

  热血、柔情且惨烈

  冷静、真实而优美

  罗曼蒂克消亡史。

  o one can be spared in the wasted times.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二):只能感叹战争带来的变态

  电影结束时我一直猜导演是不是很年轻的人。

  因为整个电影看完后有一种爽快,其实是个敏感话题。虽然我感觉片子故意运用了很多的近镜头感让产生错觉,对熟悉的演员一不小心陌生感。也似乎是让我们更注意演员所表演的台词,也似乎导演并不想冷落任何一个出现角色

  整个片的调子的确很熟悉,这个题材的故事,有一种接地气味道

  除了几乎所有人物的特写镜头拍摄,瞰视的进度感也很满足视觉。如果没记错,前后的对比,满地沾满鲜血人们和后来寂寥落尘的几层层门,加上富有节奏背景调子。又残酷又有些许愉悦

  我还对这部片子初步感觉是日本人的原则精神,不管他对战争多无奈也不得不向自己的情感有些低头。一开始满嘴溜的上海话,还搓的一手麻将,多爱自己的上海家人,然后他人前人后又多么刺激我们。

  这让我又想起来导演用了多次的讽刺对比。两个杀手的那两段嬉聊都是亮点

  日本人后来在俘虏营面对陆先生说回自己国家的日语,和他情感对比变化,无不是触动我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并不是有多责备日本人的变态,而且无奈战争的存在。没有战争,人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三):实乃精品

  1.结合两部电影来谈。如果论凑明星,国师的长城不可不谓厉害,但是演员太过出戏;再看看程耳的片,杜淳、韩庚、杜江、霍思燕,也是和郑恺一个级别的吧,却和影片融为一体甚至更出色,难得的是,我看完影片查才知道杜江和霍思燕、韩庚参演了,实在演的很好,导演调教功力可见一斑。 如果论剧情,顺便看的一部少年杨树鹏导演的,都是慢慢向外抛秘密,结构类似,但是人物动机设定,剧情发展速度,插叙倒叙重头戏的节奏感,不是一个等级的了。

  2.再结合同档次的影视作品说话,坦白讲,程耳这一作品在我心目中已经可以使他站住中国一流导演的位置了。

  教父的用光和节奏是整个影片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非常规矩,包括聊到导演的那段,包括两个对话的戏,都是严格的中轴线对话,当我看到戒指放到纸袋的中线的时候,整个人都欢喜不得了。“点心”,助手走路的过程,关门的方式都是极具风格的,上海滩的教父既视感。

  也有点姜文的意思,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的戏剧荒诞性和对于台词的精雕细琢已经初具风格了,黑色幽默被一次一次的呼之欲出

  .对于多种叙事方法,也是把握的非常之好,不混乱,有铺垫,但是铺垫又不至于让你当场就明白,最后揭秘时却显得符合情理。这个操作手法,非常美妙。有点像两杆大烟枪。

  3.枪战的节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聊天的节奏有意思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四):我来复盘一下这个家族的消亡史

  电影最开始章子怡那段不算,大概导演想告诉观众,这个是主角吧,╮(╯▽╰)╭。

  (啊,或许可以跳过这段,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哦,先要说说我对这个罗曼蒂克的理解。当然直译的话是浪漫,但是整部片里唯一谈得上浪漫的大概就是章子怡和韩庚那段了。我在这部片里品味出来的罗曼蒂克是那段时期作为上海上流社会里一种生活气息。

  从周先生来谈判开始,到陆先生(葛优)带着两个外甥出逃。这一整段是葛优个人角度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他是上海数一数二的黑帮老大,顺利解决工人罢工的问题突然来了日本人要谈生意,还给了个下马威。顶尖的黑帮一般都有一种不要怂就是干的热血,于是,葛优跟日本人干起来了。

  对方势大,所以自己得找点帮手,那就是妹夫了。结果,就是陆家几近灭亡,剩了两个外甥,只能带着仓皇逃命到香港。

  第二段是小六的罗曼蒂克消亡。她作为交际花,四处风流,人人喜欢,但是自己没觉得开心。她拍电影的时候遇上了韩庚,一个英俊的电影明星迷上了她,大概韩庚那种互动那种赞美给了她满足感。事发后,被送走,她在车上的表情我理解为,一种解脱迷茫,和面对新生活的绝望。(所以这个时候插曲说我要回上海?,讲真哦,太抢戏了啊,那个长镜头的回头就够了啊)

  没想到妹夫横插一脚,崩了她的情郎。①

  她在被妹夫强暴后,服从了他,被囚禁在他身边直到,妹夫要转移了,要下手杀她②却放过了她。

  以上的①②是我觉得可能是小六的罗曼蒂克灭亡的那个瞬间,也可能是一个缓慢长期从①到②的消失的过程。不过,在她被囚禁后,就再也没有带过耳环了,大概是一种内心死去的表示,她不再是原来那个交际花了。所以我更倾向于她在①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罗曼蒂克的感觉。

  第三段就是妹夫的了,从开头他是一个完全融入上海的形象,到后面决定杀陆先生的出现,和穿军装庆祝的镜头,我给他的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属于日本军方秘密组织的卧底间谍。他假装普通人进入了陆家,然后为了解决葛优这个阻碍帝国前进步伐的人,做出了杀掉陆家的决定。任务顺利完成后,他满带着信心继续进行下一个任务。结果在菲律宾战败被俘,然后被陆先生引出来杀掉。他消亡的转折点是①战败,②大儿子被打死。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国家和战争的信念在战败的时候消失了,对家庭的或者说对家人的信心也因为儿子被杀消失了。

  先来说一下,他的转变,刚开始他是大家族里听话的妹夫,对小六暗生情愫(这个从家宴上帮章子怡捡手帕看出)。在转移小六的路上,他们碰见了日本兵。就在那个避让的路口,他觉得自己有底气拿到自己想要的女人了。于是他杀了韩庚和司机,强了小六。冲动过后他应该稍微有点后悔,有个片段就是,完事之后两个人坐正,然后从章子怡这边镜头带过去是一个模糊的不动的人影。得到小六的手帕后,他应该是一种满足,愉悦的心理

  然后前面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我也懒得复述了。但是在陆家惨案里,他应该是有意识的让手下人放过了他两个儿子。毕竟家里有啥地方能躲他一清二楚

  和章子怡疯狂的OOXX和吃饭,我本来是觉得很莫名其妙,但是细想来,还有点细微念头的,大概就是章子怡成为了他身边和那个大家庭最后的联系,十几年的相处应该还是有感情的。在地下室一直躲着的他,靠着这种原始的冲动使自己忘记那些罪恶,还有一个细节是,基本都是女上位,而且还是穿着衣服的。大概也是一种愧疚感。毕竟如果以侵略的姿势是更能满足一个男人对世界的征服欲。(啊,如果他偏爱这个姿势,那就是我多想了)

  以上三段分开讲了三个人,电影后面三个人一起出现就结尾了。

  结尾是说什么呢,陆先生回到了上海,遇见了或者说找到了小六。知晓了妹夫所做的事情。于是带着两个外甥和小六去菲律宾找妹夫。

  江湖人快意恩仇,你杀我全家,我肯定要杀回去,但是给小六动手,比较微妙。大概是给小六一个发泄的机会

  另外他放过了那个小的外甥,血缘关系果然挺重要的。

  结尾的时候还有葛优一个人站在公馆门外,里面破败不堪。整个大家族就这样死的死散的散。

  然后他一个人过关到香港,没了黑帮老大的身份和排场。就是一个平凡人样子

  时间很重要,那是1949年,他所代表动荡上海的黑帮也就这样消亡了。

  —————————————————————————————————————————

  以下是乱七八糟的的思路

  王传君和杜江两个从惬意的马仔也跟着陆一起死伤,然后杜江还不做马仔了,去找工作了。可见帮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王妈本片特别厉害,有三处,一是在家宴上给陆先生介绍人力车夫,二是车夫进门后那一串嘱咐,三就是她居然当了戴先生的说客去给吴小姐送戒指。

  人力车夫简直是万年好打手,王妈介绍他那套干什么事只收路程费简直合适了。首先葛优跟日本人谈判,他能在最后护着葛优走人,身手很好。做掉老二的时候,就说了句给我张车票,要做掉妹夫,也就说了句给我套军服。

  另外在车站那里,他跟阿娇说了句,你怎么来了。让人有种他们两认识,并且有纠葛的感觉。

  于是我脑补了,冷面杀手与美丽姨太太暗生情愫的剧情。很丰满。姨太太为了他能完成任务,拖住老二,冷面杀手顺利完成任务。

  最后要说的是吴小姐 啊。我其实有点乱,她被戴先生强要了过去,结果一直在葛优身边转。特别是在重庆,葛优,她,和两个外甥坐在一起吃饭,总感觉他们像是在一起了的。

  跟闫妮那场戏,袁泉坐得远,而闫妮坐得近,我还专门注意了那个纸袋确实放在桌子中间的。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袁泉抵触,而闫妮主动。推戒指的时候也很有意思,袁泉不是一味的把戒指推回去,她推的地方是中间。有一种没有彻底拒绝的感觉在里面。但是她的肢体诚实的想要远离。

  电影构图最让我喜欢的是,回型楼梯,王传君和杜江得到了指令往外走,办好了事情又从外走进来。我感受到的是,这样的场景好像发生过很多次。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五):罗曼蒂克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的淡去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特别的片子,无法归于任何一种类型。程耳也是极个性化的导演,一手包办了导演编剧剪辑兼歌词。作品不多,但演员们都爱他。李安冯小刚没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章子怡奉献了从影以来的最大尺度,葛大爷光溜溜的脑袋长出了寸毛,就连倪大红喝起稀饭来,也特别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人都说得一口吴侬软语。一开场就是葛优演的陆先生,因为工人闹事活埋了客串的赵宝刚。(赵宝刚也是惨,饭桌上没蹭到饭,反被姨太太的断手吓了个魂飞魄散)。

  这一幕跟历史上青帮大佬杜月笙活埋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一毛一样。再往后看会发现,《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庞杂,人物众多,细节处却有用心雕琢,跟历史有一种整齐的对仗。葛优演的陆先生是青帮老大杜月笙,倪大红演的王先生是大佬黄金荣,马晓伟演的分明就是张啸林,袁泉演的吴小姐投射的是民国影后胡蝶……

  冯小刚也演过杜月笙,长相上是挺接近。不过葛大爷拿准了杜月笙的气场,都说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章子怡演的交际花小六,倒是一个凭空生造出来的角色。她本来是王先生的老婆,王先生有权有势家里却没有一片草原。小六这匹浪蹄子的野马,只能在外撩汉解闷。

  勾搭过钟汉良,也撩过小鲜肉韩庚。程耳特别喜欢用俯拍来彰显章子怡的风情。章子怡跟浅野忠信的对手戏最多,尺度突破以往,床戏就跟葛大爷的头发一样蹭蹭往上冒,车震、强暴、禁室培欲与凌虐,两个人滚在一起混成了最极端的罗曼蒂克,情欲、暴力与本能都在其中显现。

  有一幕戏是,章子怡坐在渡部身上颤动,与跪坐吃饭的场景交替,她一直保持着木然的表情,高潮时刻跟脚底抽筋毫无区别。

  导演的解读是,章子怡对渡部的感情更多是一种求生欲,而不是情欲。但我对章子怡这样刻板的表现还是失望的。当年冷清的玉娇龙,被时间塑化成了温柔的妈妈桑,可能当了妈之后,真的会影响情欲的表现。

  巧合的是,章子怡曾经演过孟小冬。也就是那个先被梅兰芳休了,后来又跟杜月笙结婚的京剧名角,人称冬皇。

  杜月笙喜欢了冬皇二十几年,从没用过什么手段逼迫,只是数年如一日的体恤敬重。葛优对章子怡,也始终是稳重的,不露声色的。只有后来他与章子怡失散,念着旁白,“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透出一种稳重的思念,有礼有节,恪守着旧世界的罗曼蒂克。

  卖水果出道的杜月笙有一句名言是“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片里的人物,大概都秉持着头等人的稳重作派,乱世之中保持着朴素的准则,保持着一种体面的浪漫。

  王先生明知道太太给自己戴了绿帽,还是软了心肠,一边就着咸菜喝粥,一边嘱咐给她留条后路。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程耳真是爱拍吃吃喝喝的戏,除了《我爱我家》就数罗曼蒂克喝粥最香了哈哈哈。导演也说了“人生最终就是就着咸菜喝粥。”

  陆先生从血光飞溅的枪战现场撤离,仍然从容不迫,没有抱头鼠窜,而是站起身,稳重的一步一步向后走,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杜淳演的马仔,以前是拉黄包车的,既可以拉车也可以帮忙买菜杀人,不管做什么,都只收一趟来回的车钱,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闫妮演的管家王妈,对着一大桌子青帮大佬,说话照样不卑不亢。中了弹血流如注的时候,还是正坐在沙发上,不忘把腰间钥匙取下来,这是一种体面的浪漫。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里面既有爱情的消逝,也有时代精神的消弭。这种消弭,就从日本人渡部野蛮地扯下章子怡的樱花耳环开始。战争催生的野蛮新世界,无情撕裂了旧时代的文明。

  这与《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的昨日世界何其相似。难怪茨威格写完《昨日的世界》就去死了。“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走到一个时代的末尾,礼崩乐坏,不堪其重的人都纷纷死去了,像一片羽毛轻轻地飞出窗外。诗人艾略特说,“世界即是如此结束——不是砰的一声消失,而是悄悄耳语一般地淡去。”

  电影里,时代的终结也是静默的,不发一言的。梅林茂再华丽的配乐都不及鼓点顿挫的一刻——葛优低下头,摘下帽子,张开了双臂,犹如一尊被钉在了历史尘影里的基督,他背后影影绰绰的十里洋场春光乍泄,都如浓雾里的海市蜃楼,在新世界的太阳底下隐去。

  时代薨落,砌下落梅如雪乱。扫雪的人,终于成了浪漫的终结者。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六):暴力和文明到底是谁掩护了谁? ——小侃《罗曼蒂克消亡史》

  古典的旋转楼梯,格子铺般的房间,九曲回肠的筒子楼里弥漫着的是老上海的魅力。那种魅力不就是罗曼蒂克?也许,消亡的不是罗曼蒂克,是老上海魅力和人情间的文明。将画面以时间顺序重新组合,1945年到1948年的三年时间内,上海城的魅力在多个“陆先生”的暴力庇护下从兴盛走向衰落,精心周护却最终被文明打败。当然,这看似文明打败了文明,背后隐藏的确是人的贪心。导演费尽心思想告诉人的就是这? 多重性叙事结构,章节示导读,环式叙事方式……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就是为了讲好故事。中国人,作为一个善于听故事的名族,鲜有人在讲故事上较为出众。大多数人能够讲好故事已经是很费劲儿,若要同时让观众去在听完故事之后去思考这件事儿的,少而少之。很庆幸,程耳导演算是取得了中等偏上的好成绩。没有什么艺术品能称之为完美,这部电影同样有自己瑕疵,在不影响解读的情况下,暂不讨论。 先聊聊这部片子的主题好了。 “罗曼蒂克”出自法语词,是音译词,中文意思为“浪漫”。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应该叫“浪漫消亡史”。啥叫“浪漫”?用于形容在精神层面上达到感动或愉悦等正面能量的语言或行为。或者用于形容男女“纵情”,不拘小节等。其反义词为“现实”。现实世界,充斥着物质和财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从名字上看就能知道,这片儿,讲的是精神世界——文明。 为什么说的是“消亡史”?因为有斗争,因为文明被消亡了。与其相对的不就是“野蛮”嘛!所以这部片,不全讲文明,其中还有野蛮——暴力。电影讲述了文明和野蛮的斗争,最后“文明”输了。真的是输了么?导演要告诉我们这个? 不对。电影开篇就交代了二战时期的大上海的背景,1945年到1948年的三年间的上海大佬们的故事是本片的内容。主人公“陆先生”作为大佬之一,日日周旋于上海各大帮派之间,为的就是一句话“为了大环境的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却是“平和”,这是和“陆先生”的处理手段完全相反的。思想上的“文明”和行动上的“野蛮”,这个人很矛盾。 纵观全片,只有“陆先生”很矛盾?不是,用上海文明隐匿自己真实目的的“妹夫”,不甘寂寞的“影后”,“做事”只收“路费”的杀手,神秘的女管家“王妈”,成天想着男女之事的马仔,希望开苞的小弟,楼阁之上的妓女,一心想着“陆先生”的五妹……都很矛盾。而且他们矛盾的点还相当一致——思想上的“文明”行为上的“野蛮”。 所以,导演想告诉我们——看!这个世界就是“文明”和“野蛮”的矛盾体。每个人都一样,没有例外,只是大家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电影原名叫《旧社会》,后来改名为《罗曼蒂克消亡史》。从内容上看,似乎前者更贴合;但从深层内涵上理解,后者似乎更加意味深长。结合内容和时代背景,并不是“文明”在消亡,而是在“暴力”和“野蛮”的庇护下的“文明”在消亡。故事结尾,二战结束,“妹夫”作为家国敌人倒在了“影后”的枪下。“野蛮”庇护下的“文明”最终消亡。这才是导演想说的题目意思。 此外,电影还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野蛮”和“文明”在其各自发展道路上的关系。导演很讨巧,用多线叙事的故事框架和环形叙事的剪辑结构让每一个演员都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主角。换一句话说,就是,每部电影没有主角,但都是主角。但是,单单从“文明”和“野蛮”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把两个人当成主角。一个是“陆先生”,一个是“妹夫”。 从环形叙事的剪辑结构上来说,浅野忠信可以说是一个主角。电影由他开头,也由他结尾。若非在最后一段揭露浅野忠信的目的,前面大段的叙事都在表明“妹夫”是个地道且“文明”的上海日本女婿。最后一段的叙述结合片头“他终年穿长袍,说着一口地道的上海话……没有人相信他竟然是个日本人”的伏笔,和前几段关于他“文明”的行为,巧妙地将浅野忠信塑造成了一个“费尽心思”的日本特务的形象。 前面是“斯文”的绅士举止,后面是“野蛮”的暴力行为。浅野忠信似乎把“文明”掩护“暴力”诠释的很好。但是,在电影中的一个细节推翻了“文明”为“野蛮”打掩护的观点。从剪辑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是在浅野忠信送章子怡离开的那天晚上准备动手的,在此之前,他没有接收到上级的指令,也没有明确的表明他之前有为后面“动手”做了什么准备。这就说明,他是临时起意。而刺激到他的是田野间装着日本士兵的卡车和章子怡耳朵上戴着的樱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导演在“文明”和“野蛮”的发展关系上没有明确的倒向性,两者既不是相辅相成也不是互不相干。这一点,在片尾“陆先生”带着浅野忠信的儿子去引渡浅野时也体现了。“陆先生”没有用“文明”去原谅一切,而是用“暴力”去结束一切。 整部电影像是一副旧上海浮世绘,用上帝视角俯瞰众人,战乱背景下的群像百态充满了现实世界的骨干和文人情怀的无奈,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更是发人深省。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七):费脑子

  故事线多到后来看着女演员分不清谁是谁 刚刚看了其他的点评才搞清楚陆先生原来就是葛优 说上海话的日本人埋了个很大的伏笔到虽然一开始看到他穿上和服呲呲切鱼片的时候就感觉有点不对劲但是后来揭晓真实身份的时候还是被吓得目瞪口呆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电影前面铺垫了那么多是给后面的日军入侵而不是单单黑帮混混的打打杀杀。

  时间切换不是很明确 本来还是三年前一下子就跳的吴小姐逃到重庆看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还有一些故事线感觉没有交代完就断了比如讲了那么多关于萧山来的小弟(具体名字忘了)到后面好不容易活着去了那个房间养好伤看上了妓女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搞得我很是伤神(or导演故意弄成能够这样做效果?可能艺术修养不是很高看不出来 看的稀里糊涂中途都开始刷微信了)

  但是日本人的那条线讲的很舒服 总体还是值得推荐的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八):躺着看完罗曼蒂克的消亡

  我是喜欢看大厅的,然后坐在最后一排

  跟我一起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

  虽然每次都是我迁就他们,做到中间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我的“帝王座”

  岁末实在太忙了

  终于赶来看一场

  却没想到快要下线了,只有VIP厅——

  前座

  ……

  于是又躺着看完了这场罗曼蒂克的消亡

  很喜欢

  很悲伤

  这份悲伤

  落寞

  和前两天看的夜行动物有着相似性

  真是好电影

  而且看一遍也是不够

  非线性叙事需要极致清晰的大脑

  显然快被琐事冲昏头脑的我只是一个看客

  开场的章子怡真是太美

  又梦幻

  其实以前很喜欢大气的类型

  近年来却越发喜欢看到小巧精致的样子

  平平的脸

  小小的鼻子

  一点也不大气

  还满身俗气

  但就还挺喜欢

  霍思燕更是

  这类角色也只是他们能演得如此活色生香吧

  想到江一燕

  然后想到南京南京的她俩

  这三个人若演风尘气

  真是各有一番姿色

  袁泉最不俗气

  怎么扮都像个精灵,也是难得

  小六这一段:

  “这样的日子究竟有什么意思

  到处都是人

  那么多人

  有没有人少的地方”

  ……

  从卧虎藏龙

  到一代宗师

  再到今天

  就觉得她的角色

  都有一种我能感受到的

  不可名状的东西

  章子怡的演技愈发醇熟

  几场车里的戏都印象深刻

  尤其是夜行那一场数次回眸

  一言不发

  已是满满的情绪

  光与影频繁交错

  连我隔着荧幕都心衿摇动

  何况旁座的日本人

  再者,章子怡台词也是真好

  真入戏

  另一个惊艳是杜淳

  很小的时候就挺喜欢这个演员

  这一遭

  只觉得他太适合民国扮相

  长袍一穿

  帽子一戴

  一身正气

  第一次与闫妮相会

  一边感叹闫妮的神演技

  一边感叹导演对于演员特性的驾驭

  那一帧帧慢动作

  就像音乐一样

  不过要说整场看下来

  印象最深的

  莫过于影片的光影交错

  每每面部特写

  都让我想起一句话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像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虽然现在对于剧情依旧混乱

  但是就觉得好有意思

  一切你以为的

  背后都有太多想也想不到的

  这就是电影

  这就是生活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九):如月之恒(共性群像)

  那种震撼在我身体里一直一直回荡,层层叠叠,久久不能平复。 一个大时代的滚滚洪流,淹没了的人们。 它逼着每个人,催促他们从开始到结束。 端庄、教养、礼数、抑扬顿挫。色彩的明暗、往来的交织、悲冷的质感,与在残忍的决绝下流露出零星的暖。 人为什么而活? 每个人都绽放过,结局暗淡无光。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落寞。 他们曾经欢聚一堂,坐在一个大圆桌前调笑就餐,风华正茂。而转眼间,便各自奔赴自己的斗争之中。 他们始终有一段距离,精致到破碎,离别到重逢。 害怕之后的平静。 当他们不再存在于属于他们的时代后,尊重也销声匿迹、无影无踪。 消亡浪漫,沦落平庸。 无论他们是否能够控制,无论他们是否可以选择。 他们就那样走过。 还是归寂于自己的命运,无法抗拒。 生的体面,死的利落,没有人死的不明不白。 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精彩仅留在那一段时光。 敌人之间的敌意。杀机四伏,毫无安稳可言。但人们总是幻想能得到,不该连幻想都抛弃吧。 服从的人,也摧毁了自己的声誉,葬送了自己的尊严。变得屈辱而拙劣。 一个完整的人总有不堪,不知道这是否可以得到宽容。 从未想过能活下去,最后却渴望着生。最后的求生不是苟且,而是纯粹的、从生命之初萌发-人的本能,油然而生。 罪孽得到惩罚,无辜无法恢复。 回不去了。 凝聚,涣散。 一去不复返。 死去的人在死之前有停顿,也有错愕,缓了缓,走向终结。 活下去的人,无奈而无助的认命。华丽不再,庄严依旧。 在那里,没有配角。 死亡很短,伏笔很长,一生有爱之人。 也许永恒的只有美吧。 这是我们值得典藏一生的电影。 救赎我们的灵魂,抚慰我们的心。 十里洋场不过十里。 生死不过一场梦。 请记得他们。

  《罗曼蒂克消亡史》影评(十):随

  #罗曼蒂克消亡史

  悔不当初自己去影院看了长城 后又在优酷上看了摆渡人 前有张艺谋 后有王家卫 错过了这么好的华语电影 听名字会以为很老套恋爱分手复合 硬是因为一篇谷阿莫的推送才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顿时真想抽自己一个耳光

  我有我的上海情节 本片百分之八十都是用上海话对话 乐在其中 所有的镜头到人物都有它的意义 印象最清楚的在王妈死的时候不卑不吭 最深的台词在于袁泉说导演也不懂 这是一部艺术片 是拍给下一个世纪人看的 导演精明在于会知道一部电影都会有人做阅读理解 败也败在如此 程耳或许太小看观众了

  谈谈演员 葛优无疑已经到我男神地位了 这位云淡风轻混江湖“教父”杜月笙因为自家管家的死和日本人撕开脸皮 章子怡就是罗曼蒂克的关键所在 没做性奴之前她是灯红酒绿放任自流 现在真正成为行尸走肉 真 美人在骨不在皮 妹夫把人的狡猾与性欲演绎到淋漓尽致不说 但总能秒杀一票人

  看了好多影评 有褒有贬 有说看了一半就走 也有二刷三刷 虽然倒叙插叙这些会有人看不懂 但好电影总要慢慢来 中国电影啊 加油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