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完美音调2》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完美音调2》的观后感10篇

2018-05-11 21: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完美音调2》的观后感10篇

  《完美音调2》是一部由伊丽莎白·班克斯执导,安娜·肯德里克 / 蕾蓓尔·威尔森 / 海莉·斯坦菲尔德主演的一部喜剧 / 音乐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音调2》观后感(一):有奥巴马参与的事总是让人失望,而且有点白左

  作为AK47的脑残粉和Rebel的半脑残粉(Rebel选片水平一般,可惜),我真是特别特别想打四星。

  可是本片真的就是个“还行”的水平。可以一看,不看也罢。姑娘们还是会很喜欢的。大中午的就坐了满场姑娘、大妈和大妈拉去作伴的小朋友,就我一个看美女去的。被好多黑妹子笑声烦透了。

  本作相比前作可以说是教科书式地令人失望——失望,并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达到前作的高度,和妇联2这种烂作是两个概念

  说它教科书式的失望,主要是因为它犯了几乎所有一部续集会犯的错误,而且特别白左。

  一部商业作品成功无非是标准化的剧本+above average的演员+亮眼的特色。前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作的剧情结构典型校园青春+开挂屌丝逆袭。三名主要人物相互作用成长,然后配角们各有特色,围绕她们一同获得荣誉爱情。很清晰,连贯性很强。其中像Fat Amy的人物塑造甚至被我的小说写作教授拿来作范例。

  AK47、Rebel Wilson的表演没话说,属于她们这代中演技中上等。Anna Camp大美女、Brittany Snow大美女、Adam Devine小胖墩和Skylar Astin小帅哥表现中规中矩。

  A Capella是大亮点,也不用说

  所以前作的成功原因非常明确。

  一部成功作品的续作的最大陷阱就是试图在前作的优点上走得更远,同时还要打破前作的格局

  本作正是这样啊。首先前作那些有点特色的配角人物一个个地都在本作有了极多的镜头。Fat Amy无悬念地晋升主角之一,结果恨不得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那个亚洲人Lily出镜之多,前配角中仅次于Fat Amy,而且全是在卖丑,前作她那段感情以及印度小哥完全无影无踪了;小胖墩Bumper莫名其妙地就回归了,然后莫名其妙又和男生们重修于好,更莫名其妙地和Fat Amy搞了四分之一部电影;突然冒出来一个疑似拉丁裔,英文结结巴巴,冲着这点特色拿到配角中第三多的镜头;Benji和女主小圆脸也是,莫名其妙就认识(真的一点没交代),莫名其妙就搞上了。这些支线剧情真的都有必要

  这样过于用力强调受欢迎的配角,直接导致主角们戏份减少。Brittany Snow(Chloe)和Anna Camp(Aubrey)一个只是名义上的主角,另一个干脆被挤成配角。原男主Skylar Astin同理。Fat Amy有了爱情故事,但这爱情却是约炮-拒绝表白-订婚节奏,由于篇幅有限,没有足够铺垫。AK47演的Becca保留了相当多的戏份,但影片前半段暗示的那种毕业就业和合唱团练习之间的矛盾,到后面居然就没了。WTF.

  再有就是单薄的主角小圆脸了。《安德的游戏》里走出两位垃圾童星,一位将要毁掉蜘蛛侠,另一位就在这里毁《完美音调2》(我知道她还有True Grit压场,so what?)。人物毫无深度,除了一个标签性的身份(合唱团继承人)以外一无是处。没有成长,从头到尾都一个样。作为本作的新元素,首先被AK47压着,没有前作“新生拯救世界”的感觉。其次没有任何特点——她唯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AK47解决作品创作难题,与前作AK47的作用简直天差地别。这个人演技也不行,前一半出于角色需要,强行演一位不会说话的小姑娘。后面直接就……就没影了——没有一句漂亮台词,没有一处精彩的颜艺或动作。最夸张的是,这样一个平庸的角色居然最后最后,灯光打到她一个人身上。还有中间那段rap对战简直毫无来由,感觉就是为小圆脸和继承前作battle那段而强行插入的,也是为了发扬前作的亮点,结果用力过猛。

  前作我很喜欢a-ca-cuse me这种小细节。前作很多,本作却没几句。

  一部作品成功之后必然有多种势力进来捞钱。无法有效处理这些势力的影响,就会造成本片这种混乱局面。一个演技平平的、只演过烂片的小朋友,居然被强行加到一部成功作品的主角位置,和一线明星AK47、Rebel Wilson以及Adam DeVine对戏。这背后没有金钱支持?很难让人相信

  本片的格局从实质上是一所大学内部的比赛变成世界大赛、从翻唱别人作品的小电影变成请Snoop Dog和Sia这种大牌参与作曲的大电影,这中间必然有大量的金钱介入。小圆脸放一旁不说,Adam DeVine和Rebel Wilson的大量出镜也佐证这一点。

  前作和本作之间的三年中,成长最快的三位新星就是AK47, Rebel和Adam. Adam的Bumper角色在前作实际已被“杀死”,没想到本作却毫无交代地回归,并且和Rebel大演对手戏,甚至挤走了前作两位男主的篇幅。这中间没有点利益纠葛

  AK47作为本作最大牌以及前作第一主角,居然要和一个资历平平的小圆脸抢主角位置,差点被硬分成两条主线学业社团的矛盾、新生融入并继承社团)。结果就是两条线各自妥协,各种拧巴。小圆脸和AK身后没有各自势力支持?

  如果你还不信,试着这样思考

  本作是奥巴马荧幕首秀。

  是的,本作开场不久奥巴马两口子献上了荧幕首秀,而且还有秀一下演技哦。(喂,我的意思是这是奥巴马第一次在电影中露脸。虽然那段是剪辑的。)

  想想这能吸引多少势力的介入。

  于是一下子以奥巴马为象征的种种政治正确就上来了。我不爱给人贴标签,可是最近流行的“白左”一词真是适合这种人。

  首先,合唱团种族组成变更。两名黑人,留一个是gay的,另一位毫无交代地换成拉丁裔。这位拉丁裔在第一部里根本没露脸,但是居然和各位团员及前团员极熟,还同一年毕业。此人获得特写之多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然后,已有少数族裔增加篇幅。亚裔,反复拍!黑人gay,给更多台词!

  最后,保持偏见

  是的,保持偏见。白左搞政治正确就是这么恶心。他们是怀着一种拯救世界的共产主义思维来提倡政治正确,内心其实觉得自己牛逼。政治正确对他们来说,其实是秀优越手段

  看片中都有哪些偏见(stereotype):

  书呆子:Benji. 大四了,全国第二合唱团二把手,见到女性还结结巴巴……

  亚裔女:Lily. 奇葩胆怯

  黑人gay:Cynthia. 豪放大哥、说话黑人腔、爱耍流氓(摸队友大腿什么的)。

  印度小哥:Dax. 白人女主的反面教材

  胖子:Fat Amy. 豪放,爱出丑。上一集的Fat Amy会出丑之后笑着站起来fight on,这集就是单纯不断被rip-off的被歧视者。

  棒子:世界大赛上的棒子组合。“没有人搭理他们”

  德国人:主要对手Das Sound Machine. 严谨的德国人、完美主义、美国的大对手、讲无聊理科玩笑。作为antagonist, 全片大概只有三段话,结尾居然直接走了……跟前作AK47与男主台上台下的眼神交流及最后的惊世一吻相比,这结局简直呵呵。

  外国风情:世界大赛上各国选手的音乐。仔细听听,其实是披着各国服装的美国流行乐风格

  实习生:AK47. 真的有必要演绎实习生倒咖啡这个梗?那个公司那么多实习生,非要一个三年全国冠军倒咖啡?这么硬的笑点全场没一个笑的。

  老板:AK47的老板。我不觉得任何一个公司老板会傻逼成这样,也没有任何一群实习生会站在这样一个级别的公司的老板身边工作。这个老板角色完全是为了配合实习生stereotype而产生的另一个stereotype.

  女权主义:全剧。看了一条评论才梳理清楚谢谢。首先本片貌似拍给女性看,最后一首还有we run this world, girls! 这样的歌,可是全篇夹杂着男主播的一些歧视性玩笑,而女主播(还是导演!!!)居然就无视……

  一切都是白左以自我为中心,太恶心了。

  如果说没有stereotype就难有喜剧效果,那人家《南方公园》是怎么做喜剧的?一定要靠自我为中心地嘲笑别人才能有笑点?

  还有全国女子冠军给总统祝寿这个设定……如果不是中二,就是好他妈共产主义!不愧奥观海!

  话说最后决战的两首歌真是大亮点。德国对手那一曲天突然黑了(嗯,刚刚别的队还白天,到他们就强行黑了),然后整曲舞台以红黄黑的德国颜色为基调,太帅。

  主角们的Flashlight(Sia作曲,怪不得一股淡淡的南方公园S18E03主题曲的味道)一上来没什么亮点,没想到从空气中冒出来前代所有Bella,那一瞬间真是感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本来以为她们只是幻影(因为突然冒出来嘛),结果居然走下台去……

  写得好乱。总之相对前作来说让人失望,而且挺白左,不过还算好看,有亮点有女神

  特意先看本作再去看Mad Max 4. 果然和Mad Max刚正面还是不行呐。特意挑这个毕业季上映但是票房肯定受Mad Max影响呐。

  好吧,这部居然是班克斯自己导的。我喜欢她的风格,不过那个风格拿来导演还是……呵呵。

  《完美音调2》观后感(二):Pitch Perfect 2 完美音调2(2015)

  昨晚看了Pitch Perfect 2,Rebel Wilson还是一如既往的搞笑,人声合唱也一如既往的一级棒!超爱!╮(╯▽╰)╭

  itch Perfect 2继续着上一部的故事,Bellas蝉联了三年的全国美声团体比赛冠军,正是人气鼎盛的时候,却在美国总统面前表演时大出洋相,成为了大家唾骂和嘲笑的对象,不仅不允许招新,还禁止继续参加比赛。Bellas的女孩子们为了能重获名声决定挑战四年一度的国际美声团体比赛。

  跟第一部比起来,个人更喜欢Pitch Perfect 2的故事,电影的着重点放在了女孩子们怎么加强彼此间的联系,重新找回“A cappella”的精髓——人声的和谐。美声合唱比赛,杂耍神马高难度动作都是浮云,唱歌好听动人才是王道!

  电影中另外一个亮点是Bellas的最大劲敌,来自德国的“达斯发声机”组合。他们唱歌非常有特点,组合里的每个人就像机器里的零件一样精确无误地合作着,他们唱歌的风格还带有一点欧式歌剧的感觉,特别有范!

  itch Perfect 2真的是非常好看,强烈推荐

  《完美音调2》观后感(三):完美的不是音调,而是音调以外

  很久之前看了《完美音调》,现在看《完美音调2》我已经无法对比两者之间的好与坏,单独来说续集,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完美,当然,虽然说是完美音调,但也处处充满了不完美,毕竟这个世界从未完美。影片开头依旧是一个窘迫处境,紧接着就应该是贝拉们为了解决这个窘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被禁止参加比赛、比如被视为‘人声’的耻辱……新血液进入,但故事不是围绕着这个新血液,而且我也不能看出这个新血液的作用,感觉就算没有她也是无所谓的。新血液和元老的出现,让我以为续集应该会讨论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但是这里抛出来一个原创,“人声”如今是不是已经可以超脱了?也许是我见识短浅,目前我所知道的中国“人声”,寥寥无几,于是我认为“人声”还需要基础升级。当然剧情上有很多很多地方并不连贯,让我觉得就算这个部分不要也是无所谓的,除了音乐的部分,总觉得续集开始有些堆砌的感觉。

  但是,我关注的点不是这些缺陷。我注意到当贝拉们在学校接受惩处的时候,那个男人说,“而你们只是女人。”当贝拉谈及她们的梦想,他又说,“你们如此小的身躯怎么能装下这么大的梦?”

  但Fat Amy说,“我们种族各异,全是女性。”

  诺大的世界里,一个由各个种族来的女人组成的组合,没有男人作为顶梁柱支撑这个组合,都是这些女人通过自己的无懈努力去赢得一个个关注的目光,去赢得一阵阵如雷贯耳掌声。影片中那个工作室老大说,“我的人生一帆风顺,我不希望这个时候发生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于是他让手下的人拼了命地去想各式各样主意,他有这个能力。这里的男性和女性力量是不是存在某种对比?不同种族的女人,共同撑起的舞台,仿佛在散发着某种闪烁的光芒。

  《完美声调2》无疑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影片,音乐、奋斗、青春的元素依旧是永恒的主题,影片中的贝拉们不畏惧困难,不让参加比赛的时候,她们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要放弃,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去达到这个目标。她们因为隐瞒而争吵,又非常迅速因为坦白而和好如初,女生之间的感情差不多就是这么微妙。一个合唱团最重要的是和谐,只要有一个人不同心,和声就不能朝着完美的高度奔跑,所以影片训练营的片段就藏了这个道理。影片还是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你努力最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成果,但是你不努力就一定没有结果。能做到在困难面前如此镇定自若,一定都是经历过非常多困境,深谙解决困惑的套路。

  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她们害怕毕业之后离开贝拉,理解她们有的人为什么认为离开了贝拉她们什么都做不成。当你为一件事情倾尽了你所有的心血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个曾经在你面前死气沉沉的东西,如今在你面前欣欣向荣,都是因为你一手栽培,都是因为你付出了你所有可能的时间。情之深爱之切。

  虽然并不明白Fat Amy的戏份为什么会这么多这么多,但我还是被她那个画面惊羡。湖面上,她只身撑船,浅蓝色的衬衫,白皙的肤色,被风吹得有些凌乱的发,以及她表达爱慕的歌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自认为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没有哪一个港湾可以让她停泊,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奔跑,却从来不停留在一片草地。但谈论到毕业之后她能做什么的时候,她突然惊醒,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任由她奔腾不停的草原。她还是喜欢那个人,于是她果敢地求爱。她很勇敢,很果断,很不羁,所以很受观众欢迎。我希望我也可以像她一样。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解读的视角都不一样,以上是我的愚见,也许导演原本并没有这个意思,但我就是这样解读了。

  《完美音调2》观后感(四):~

  原声音乐还是很棒,不过其实我是喜欢那群麻烦制造者的,为什么在《2》中女生变成主角了...好看的Anna Camp还变成了小角色,好在还有蓝色眼睛的克洛伊。

  德国DSM惊艳!将严谨认真的德国人夸张到整齐划一,一个步伐都不差,就像一个人。丝毫没有多样性可言,而最后被bellas击败也是在这一点。合唱的核心是和谐哇!

  还是怀念起了在《1》中bellas总唱的那首好听的轻松音乐。

  为什么bellas里面乱入了好多人...克洛伊居然硬生生的留了三级,真是够热爱,够恐惧。贝卡虽然一副学痞的样子,在规划未来这方面还是做得蛮好的。

  煎饼侠因为一张照片,bellas因为一条裤子。

  觉得亚裔那个妹子打扮和举止都怪怪的。。。

  最后的全家福让人泪奔啊...

  于是最喜欢的歌变成了《Lollipop》

  《完美音调2》观后感(五):多余的剧情,不完美的音调。

  整体比第一部下降得狠,不管是音乐性还是电影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先说音乐,我知道狗叔来就是搞笑一下,所以那首歌那样就算了,德国队除了秀力量、秀力量、秀力量还有什么有价值的吗?除了最后决赛Pentatonix组合,和贝拉的歌以外听不到很好的歌。再说电影方面,新加的那个女孩有毛作用,Fat Amy变女一了好像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家无敌美Anna Kendrick戏份少好多啊。青春校园剧多了很多支线剧情,故事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并且并没有让故事变得有厚度,满满的都是多余的戏。3星,还是有一部分给Anna Kendrick,一个字:美。

  :这影评还是因为超短评字数了。┑( ̄Д  ̄)┍

  《完美音调2》观后感(六):结尾强加一颗星

  AK这一部更美了,特别是开始去实习时蓝眼睛白皮肤太漂亮辣~

  惊现AD的Tobias!

  女主弯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所以男主啊,叫你不接电话,看吧没有和女主对手戏了。

  不太喜欢新人,唱得不咋的长得一般还戏份这么多哼。

  剧中两条新感情戏很奇怪。

  cups和原版flashlight是全片最好听的两首~

  结尾所有Bellas一起回归舞台真的瞬间热泪盈眶。

  关于结局呢,第一的影评说得很好,贴过来啦:

  “我很高兴地看到PITCH 2在最后让合唱回归到了她原本的属性,BELLA团用合唱最本质的属性——HARMONY打败了德国团,HARMONY从根源上也许是传统古典合唱所追求的,即人声的完美融合与统一,整个合唱团唱起歌来像一个人——这种效果显然不是任何技术能够替代的,需要演唱的所有人彼此熟悉、了解对方的声音,并心甘情愿地为整体的声音而削弱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说深了,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与精神力量。最后的BELLA元老们的出现无疑代表了合唱团的另外一种精神——传承,在这个世界上,找几个能和自己一起唱歌的人的难度不亚于寻找伴侣,所以合唱团成员在毕业后可能会经常回到团里继续发挥余热,即便十年二十年不见,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度只要通过一首歌就能够迅速建立——这也是合唱的魅力吧。”

  她们能打败DSM不只是主角光环,也是因为情感与精神要比技巧与视觉效果更重要吧。

  《完美音调2》观后感(七):续集电影的毛病都出来了

  1. 要保留所有前续电影的亮点,这里就犯了致命的错误。错误一是在人物形象上,二是在剧情上,三是在音乐上。

  人物而言,那些有个性的、招人喜欢的角色被大放异彩。fat amy作为女二在这一集当中成功成为女一,因为她的形象可爱,然而她的人物功能设定却不是个团队主角与核心。上一集讨厌的bumper也出现了,原本应该被淘汰的人物,说白了就是因为要安排他和amy恋爱。

  剧情而言,人物形象的保留和放大导致电影的亮点变得喧宾夺主了,因为对于类型片而言,剧情和节奏为先,这是要优于亮点人物的设定的。其实perfect pitch1的剧情即是亮点,一群女屌丝如何逆袭成功,但这并没有在续集当中延续。整个电影的剧情显得混乱不堪,因为企图涵盖更多人群的野心导致剧情生出各种旁枝错节,所以之前“屌丝逆袭”的模式没有得到复制,相反还被弱化了。

  音乐而言,完美音调1的音乐是很令人眼前一亮的,因为都是绝对全球流行的音乐,因此已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可如今,新片中的音乐却是找人创作的,如何能够超越其他音乐?真是困难,除非为了这个“无伴奏演唱”的特色而单独谱写,否则绝无超越可能。

  所以,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并非所有的亮点都需要被放大,何轻何重,做好判断。

  2. 企图服务更多的人群,所以剧情当中就加入了更多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制片人们显然不会满足于前部电影的粉丝们,他们一定想要在这个基础上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升级了的世界性的比赛、毕业找工作和兴趣爱好之间的冲突、老bella和新bella之间的回忆与怀旧、多个恋爱关系等种种。但当一部电影的野心过大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危险了,至今为止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故事企图通过旁枝末节来表达很多元主题的,无一不落马。野心大了,总是危险。

  《完美音调2》观后感(八):在美国的第三部电影终于是和美国人一起看的了

  1.Jessi和她好朋友来接我去电影院,我还以为会是个Girl's Day呢,结果一群朋友当中,男生还多些。票房不高才怪哩,连男性都笼络了。

  2.当年看过第一部的都觉得第一部比较好看,Joe觉得第二部Lazy。我是回到家才补得第一部,心想,这明显第二部格局都不一样了,质量和档次都有提高啊,财大气粗了不能就说人家lazy了嘛。今天看娱乐杂志也说第二部funnier。要不就是乡村男女和城市精英感觉不一样,要不就是杂志编辑和我一样是后补的第一部。

  3.Jessi一直说超级喜欢German group。我也觉得他们的表演非常震撼人心,和主流美国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带来了新鲜感。特别有味儿。

  4.看完电影一起去吃了半价冰激凌。冷的我呀,嗖嗖的。美国人群聊还是不咋么插得上话,所以只顾着冷了。。。

  《完美音调2》观后感(九):完美音调2

  个人自用 非影评

  种族各异均为女性的贝拉无伴奏合唱团在祝贺奥巴马生日的一次演出现场 胖艾米从空中乘绳索下来时裤子开裂 里边没穿内裤 这次事故导致贝拉合唱团被剥夺了很多权利以及被全国人民骂

  贝拉合唱团前成员的一位女儿要求加入合唱团被成功录取

  贝拉合唱团要去参加比赛 在一次车展看到最强劲的对手德国队的一次表演 二队唇枪舌战

  贝拉合唱团其中一位队员贝卡偷着去录音室实习

  没一个好看的姑娘 龅牙 大胖子 亚洲姑娘

  一个男的组织了一次合唱团pk 结果德国队获胜 获胜原因是贝拉合唱团新来的姑娘用了原创歌曲 但是这种合唱团痛恨原创歌曲

  其中的大胖妞是演博物馆奇妙夜里的英国姑娘

  贝拉合唱团在一次演出中再次出糗 黑人队员头发烧着

  贝拉合唱团决定去参加训练营 结果发生口角后 贝卡被网吊在空中 亚洲姑娘用匕首隔断绳子

  胖艾米与一位男同学相爱 新加入的女成员与男生相爱

  毕业后打击来到哥本哈根参加比赛 各国成员前来参加

  女主持人说 没人会关心韩国乐团

  贝拉合唱团最后唱了一首原创歌曲 老成员们一同出现在台上 打动了观众 台下手电亮起

  贝拉合唱团获得2015年世界无伴奏合唱冠军

  最后新加入的女队员从楼梯上用圆盘滑下 这是加入仪式

  《完美音调2》观后感(十):让合唱回归她最本质的属性——简评<PITCH 2>

  (注:本文最初发表在“SFD每日一歌”,微信公众号:SFD每日一歌,转载引用请告知)

  文/齐格弗里德

  作为一个唱合唱/阿卡贝拉快10年的人,用周末两天的时间分别看了传说中的《Pitch Perfect》和《Pitch Perfect 2》。总体而言,我觉得这两部Pitch Perfect都是蛮励志和积极向上的青春电影;如果从合唱的角度去解读,似乎值得去关注的亮点会更多:

  首先,两部Pitch Perfect关于合唱团生活部分的描写很真实。合唱团,特别是阿卡贝拉这种演唱方式最近几年在中国国内发展的很迅速,过去一个学校通常只有一个校级合唱团和一两个临时拼凑的阿卡贝拉团,而现在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五六个阿卡贝拉组合,一些城市甚至还成立了阿卡贝拉清唱社。人多了,队伍自然不好带,合唱团内部少不了“勾心斗”角的烦心事儿,阿卡贝拉团体之间自然也少不了竞争——当然,我说的“勾心斗角”,其实都是蛮单纯的事情,上升不到工作中的那种层次,无非是“我觉得你唱的没我好”,“我不喜欢你的编排”,“我不认同你的音乐品味”等等,就像Pitch Perfect 1里边Anna无法理解老一代Bellas那种传统的合唱演唱方式那样。说白了,合唱这件事,只有能玩儿到一起的人才会选择在一起唱歌——无法去勉强,技巧和能力当然很管用,但是合唱的人合属性真的太强。实践中,每一年合唱团都会“淘汰”很多所谓的“不适合合唱”的人,不是说他们唱的不好,只是相对合唱而言他们更加擅长独唱,或者说更善于也更愿意去展现自己(而非整体)的演唱——这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就像Pitch Perfect 1中Bumper最终选择去做John Mayer的助理而瞬间脱离Troublemaker那样,我想这就是合唱与独唱的“边界”吧。

  其次,从阿卡贝拉音乐的角度来说,两部Pitch Perfect很好地展现了当代阿卡贝拉艺术的发展。其中,Pitch Perfect 1体现的是混音/编曲艺术的胜利,甚至是对传统追求美好合唱的无伴奏演唱方式的颠覆,Pitch Perfect 1中的Troublemaker无疑代表了现在的主流阿卡贝拉团的特色——一个牛逼的B-BOX和一个牛逼的大号男低可以抵半支团,这种演绎方式非常好的实现了阿卡贝拉与当代流行音乐的对接,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也让阿卡贝拉演唱突破了“演唱歌曲种类受限”的弱点。Bellas也是在采纳Anna的混音编曲意见以及加入了那个韩国小姑娘的B-BOX之后才最终击败了TROUBLEMAKER。

  itch Perfect 2更是将阿卡贝拉的混音与编曲玩儿到了极致,那个德国团——“DAS SOUND MACHINE”的B-BOX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一个人就撑起了二三十人团,跟现实中的乐器没什么差异了。德国团的任务分工很明确,一男一女SOLO,B-BOX和男低打底,除此之外的人基本就是配唱和舞蹈,他们最震撼的点应该就在于近似于"机械化"的整齐划一。

  我很高兴地看到Pitch Perfect 2在最后让合唱回归到了她原本的属性,Bellas用合唱最本质的属性——HARMONY(“和声”)打败了德国团,HARMONY从根源上也许是传统古典合唱所追求的,即人声的完美融合与统一,整个合唱团唱起歌来像一个人——这种效果显然不是任何现代技术能够替代的,它需要演唱的所有人彼此熟悉、了解对方的声音,并心甘情愿地为整体的声音而削弱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说浅了,是声音的融合;说深了,则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与精神力量。

  最后的Bellas元老们的出现无疑代表了合唱团的另外一种精神——“传承”,在这个世界上,找几个能和自己一起唱歌的人的难度不亚于寻找伴侣,所以合唱团成员在毕业后(甚至为人妻、为人母之后)可能会经常回到团里继续发挥余热,即便十年二十年不见,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度只要通过一首歌就能够迅速建立,相比DAS SOUND MACHINE的“现代工业化”气息,我想Bellas的演唱更加能够展现合唱的核心魅力——这或许也是他们最终击败DAS SOUND MACHINE的原因吧。

  期待Pitch Perfect 3。

  (注:本文最初发表在“SFD每日一歌”,微信公众号:SFD每日一歌,转载引用请告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