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树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树敌读后感10篇

2018-05-10 21: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树敌读后感10篇

  《树敌》是一本由[意] 翁贝托·埃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敌》读后感(一):埃科之《树敌》

  艾柯是写小说的圣手,编故事的鬼才,其小说名作《玫瑰名字》早被译成几十种文字销售超过1600册,其他小说皆以博学和解锁各种密码而闻名,如长达724页的《傅科摆》波谲云诡,枝蔓复杂,处处都有陷阱,处处都有历史的残片和智慧火花。然而,谁又能想到畅销小说的作者却是以一部批评理论开放作品》一炮成名。所以写过五部畅销小说的小说家埃科,其实还是公共知识分子符号学家、史学家、美学家和哲学家,埃科并非贪多嚼不烂,决不会浅尝即止,他在每个领域成就不菲,即使在艺术领域,他也有令人乍舌的美学三部曲,他的杂文更因博学和深奥而让人印象深刻

  埃科的《树敌》全书收文15篇,内容跨越古今、游走多重世界,将作家的多重身份融合于一本书中,从中我们既能看到学者埃科的哲学反思文学惦念,又能看到公共知识分子埃科的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有小说家埃科创作历程蛛丝马迹,也有老顽童埃科以妙想奇思书写的生活滋味。读埃科,即使没被说服,依然可能深深被折服。埃科的书常常让内行惊叹让外行悲叹,惊叹多半仰慕埃科的博学,信手一捻,就是上下千年的文学公案;随笔一写,各种典故排山倒海而来。埃科能言擅道、巧舌如簧喋喋不休得颇有巴洛克的繁复风格。他的书通常很挑读者,一旦读者缺少西方文学背景,埃科的博学就成为负荷,读不懂的读者只能在他的书里载浮载沉,像汪洋大海永远找不到方向的小鱼。

  作为一位难得征服了欧美两大陆、跨越了雅俗两界河的人物,埃科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好奇。《树敌》是他今年年初去世后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书,《树敌》内容庞杂,涉及话题大致归为两类,一是与文学相关的话题,另一部分则为“偶谈”。在序言里,埃科透露曾想将书名命名为《偶谈集》。所谓偶谈,即命题作文,作者原本无意创作,而应他人要求就某一话题撰写的发言或文稿。这些主题能够促使或引导作者对某些会忽略的问题进行思考,相对于自己脑子里冒出来的奇思异想,这些来自外界推动的反思往往更加丰富。《树敌》、《相对与绝对》和《火之炫》可归之为偶谈。

  埃科文风缜密、思维跳跃,他的风趣博学里永远都充满了陷阱,读者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陷阱,头晕目眩之后,好不容易爬出来,极不甘心,打开书本重新再读,又再次掉入陷阱。如《树敌》一文,从作家在纽约坐出租车谈起,说到国家敌人,而后过渡到敌人的体臭、外表丑陋,接着说起异教徒犹太人,话锋一转又变到了歧视女性、女巫的由来,最后引用了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说明树敌是人类天性需求,话风再转,说到了萨特的《禁闭》,认为异类的存在让我们认清自己,基于此,才有了共存和忍让。仅此一文即可见,埃科既富于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又兼有后现代顽童式的洒脱,在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间的自由切换,使他的高深符号学理论沾染上世俗活泼,也使他的通俗文学作品保有知识分子的睿智

  《寻宝》、《雨果,唉!论其对极致的崇尚》、《即入乡,且随俗》、《我是爱德蒙•唐泰斯》、《〈尤利西斯〉:我们的惦念》都是与文学相关题材的文章。《回十年后的六三学社》是理解埃科很重要的文章,正是在“六三学社”期间,埃科接触不同的文学流派,完成了成名作《开放的作品》,而后又有多部书籍出版,文章最后,埃科表达了对卡尔维诺的怀念。《电视女郎与保持缄默》、《既入乡,且随俗》和《关于“维基解密”之反思》等几篇文章是文学之外的其他文章,是对当今的现实的反思,细细读下来,也让读者看到埃科不同于学者不同于小说家、其文学老顽童社会性的另一面

  2008年《巴黎评论》访谈时问过埃科,他作品的主要魅力是否源于门外汉读者对自己无知所感到羞愧,进而转化成对他博学轰炸的天真崇拜。对此,埃科说他一生写了100多本书,决不是仅仅是为了卖弄学问,相反学问渗透在他小说错综复杂结构里,等着读者去发现。所以,对埃科感兴趣喜欢埃科的读者,最重要的还是拿起书,认真地读埃科,读者会发现博学的埃科会引领我们至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纷繁世界,一如这本《树敌》。

  《树敌》读后感(二):我们赖以生存的“敌人”

  (刊于《长江日报》2017年2月14日,标题有改动)

  没有敌人存在,我们甚至无以为据。这话琢磨一下,有点儿道理。金庸写了一辈子武侠,并不在于告诉你啥是侠义,反倒是论证了“敌人”的重要性。再高强的武功,没有敌手也是白搭,东方不败和独孤求败就得了“焦虑症”。马克思早就看得通透:人的本质力量需要对象化。没有敌人,你的本质力量就没有效验,倘若你又有通天本事自然更要憋死。

  当代意大利有位作家——埃科,素以博学名世。他有本闲话偶谈的集子,名字就叫《树敌》。大意简单:敌人是我们确立身份的对照参考,只有对阵才能凸显自身价值。没有现实敌人,就要制造敌人。用今天的话说,我们需要借敌人来“刷存在感”。换言之,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树敌,不断斗争的进程。然而,东方的脑袋似乎不接受这种思路,我们有自己的八字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

  这是否说明,树敌思维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已被抹除?显然不是。即使温柔敦厚的我们,也同样有着“假想敌”: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经济下行、恐怖主义等“非人格威胁。我们常常把敌人形象转移到“某些自然力量或具有威胁性且必须被战胜的社会因素上”。树尚未解决的“人类共敌”才是描绘“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大患面前不论小敌,任何矛盾皆可搁置。法西斯主义肆虐时,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就不成问题极端组织坐大时,贸易摩擦又算得了什么。

  埃科用他自带的“人脑检索”、令人钦慕的吊书袋才华,写了一篇西方历史上如何制造敌人的“文献综述”。异教徒、外族人、古怪人、丑陋人原来都是敌人的来源。你会发现,西方的树敌模式就是简单、粗暴加直接。什么体味臭、相貌丑、肤色深、行为怪、地位低都成了被敌视的理由原因只有一点:他们是不同的人,即使他们并没有实际威胁,也象征了一种“异己的力量”。

  如果你让思想家福柯说道几句,或许更能搔到痒处。那就是病人疯子犯人最后都被乱炖成一锅“烩菜”,这份菜品叫做“不正常的人”。西方的树敌,就是不断从正常人那里,区分标记不正常的人(有差异的就是敌人,就要接受规训惩罚)。这里又有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西方人往往在肉身上丑化敌人,认为敌人是丑陋的妖魔。而你翻翻《庄子》,恰恰相反,中国古人想象的“至人”、“真人”往往形残神全,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畸形残疾

  不得不说,在对待敌人的问题上,我们确实比西方深刻、柔性得多。因为中国古人最懂“三”的智慧。有人会纳闷,成天听人念叨中庸之道,哪里冒出了“三”的智慧?因为,没有三,中庸根本玩不转,因为两分的世界,你永远不可能“持中”。你瞧孔子开口就是“三人行”,老子张嘴就是“三生万物”,诸葛亮的“隆中企划书”目标是“三分天下”。因为他们晓得一个道理,没有第三方,就没有未来

  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如果不树起曹魏大敌,孙权和刘备早就“互掐”内耗了。如果吴、蜀少了一个,也不会有诸葛亮啥事儿了。“以和为贵”是个价值问题,“和而不同”是个策略问题,追求和谐并非不要矛盾。“和而不同”绝不是一团和气和稀泥”,而是明确告诉你:我们有矛盾,有不同,但我们还是要合作。因为我们有更强的“敌人”。在这点上,中国思维与西方完全不同,它是一种生存的艺术,目的内敛的自我发展。早在先秦,中国人就习得了“树敌”的哲学,让我概括下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现阶段和中长期之别。什么“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合纵连横”,通通都是利用敌人谋得发展的“经典案例”。没有敌人,你得首当其冲,没有缓冲,你哪来中庸?

  《树敌》读后感(三):提些离题的问题

  《寻宝》篇

  【观赏这些宝贝时,不必用过度的科学眼光进行审视,否则会有丧失信仰危险。】

  丧失信仰又如何?

  【关键问题并不在于那些物品是否真实,而在于一个人的信仰是否坚定。当他亲吻那些圣物时,就能感受到他们所散发出的神秘气息。总之,不是圣物产生信仰,而是信仰产生圣物。】

  那么,为什么信呢?自我陶醉吗?

  宗教信仰,所信者,所信仰的,到底是具象的神,还是该神所传达的真理?前者不可理喻,后者,则真理是相对的不是吗?

  《天堂之外的胚胎》篇

  在宗教的内部,也存在“理论性”矛盾,不断修正言论,以期化解矛盾。

  《电视女郎与保持缄默》篇

  说到噪音为掩盖真正重大新闻信息而存在。可是,在提到报纸的销售量和阅读量以惊人速度下降的时候,产生如下问题:什么信息是噪音?这个标准由谁定?到底是报纸无趣,还是读者“高端”?

  《虚构天文学》篇

  【如果说存在着多重世界,那么救赎的唯一性就成了问题:要么说亚当的罪过基督的爱仅仅是只关乎我们地球边缘事件,要么说骷髅地惨案要在无数个星球重演无数次,这样一来,圣子的牺牲就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唯一性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老是提问有基督信仰的小伙伴。那天发截图给他,问的是:因为感性而信仰,难道不会因为理性动摇吗?

  不过圣经的许多段落都是意会。

  《树敌》读后感(四):大师可以死去,但文字却会长

  《树敌》(上海译文,2016年8月)是翁贝托·埃科去世后(2016年2月19日)国内上市的他的第一本新书。读《树敌》时,我有种奇异感觉,觉得埃科并未死去,甚至从未远离我们。大师会死去,但他的作品却不会随他死去,那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文字必会长存,影响世世代代的读者。

  《树敌》读后感(五):《树敌》读后感

  圈粉!好喜欢这么博学又这么有趣的作者。《树敌》:读起来很有启发。《绝对与相对》:最喜欢的一篇,值得反复看,解决了很多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火之炫》:就是很炫的一篇,把火这个元素扒开来讲,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寻宝》:欧洲圣器清单。《发酵美味》:这篇也超级喜欢,作为一个爱吃cheese的人,我可以体会。并且同时种草坎波雷西《感官工坊》,描绘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天堂之外的胚胎》:超出我知识范围,但是读读也能不错。《四十年后的六三学社》:没看。《雨果,哎!论其对极致的崇尚》:非常有共鸣,我也好喜欢雨果的啰嗦。同时种草《笑面人》。《电视女郎与保持缄默》:深有同感,细思恐极,感觉现在人在信息时代变得越来越傻了。《虚构的天文学》:有意思有意思,种草N本科幻小说。《既入乡,且随俗》:太好笑了,极尽戏谑嘲讽之能事。《我是爱德蒙·唐泰斯!》:关于套路和反套路的深入讨论。想起堂吉柯德里面也有类似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尤利西斯>,我们的惦念》:没看过尤利西斯,但是想去看看。《岛屿缘何总难寻》:读艾柯总是能看到不知道的东西。《关于维基解密之反思》:没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树敌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