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街头美食斗士》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10篇

2018-05-16 20: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10篇

  《街头美食斗士》是一部由朴熙妍执导,白钟元主演的一部真人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一):有了这档综艺,又要常含口水好几天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我们有太多,如《新疆味道》、《川味》、《一城一味》等等,唯一遗憾的是陈晓卿离开央视后《舌尖3》的烂尾,但是在美食综艺上,我们却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拍的东西,常常缺乏代入感。表现的更多是刷了绿漆、镶了金边的东西,反而忘记了贴近人群走向街头的生活气息,才可能更接近我们本质的生活。

  尤其是《圆桌派》陈晓卿篇播出后,许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听他说话就好像看完了一档制作精良的国内美食综艺真人秀”,“好想他参加美食综艺啊”,“这才是生活中吃货样子”。

  我们的心愿被一个像他一样热爱美食的韩国胖子成全了。

  由tvn和白钟元一起打造的美食综艺真人秀《街头美食斗士》目前已更新成都、香港、曼谷三集,在豆瓣电影评分上高达9.5分,足见这档综艺真的很诱人

  对了,它还有个更接地气翻译《街头大胃王》,私认为这个名字更符合从睁眼起床吃到闭眼睡觉的白胖胖。

  陈晓卿在《圆桌派》上谈到美食双眼放光,直咽口水的样子和白“主妇”吃美食时的姿态简直不要太像。

  他找美食的方法也跟陈晓卿如出一辙,在陌生地方哪道菜点的人最多便值得品尝,果然“吃货”的世界都是相通的。

  白钟元好吃、懂吃,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不仅懂得高级料理还热衷搜寻平民美食,是圈里著名的“扫街嘴”,对于他来说,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

  在他眼里什么都没有吃重要,他到底有多爱吃?

  成都的美景美不胜收,不存在,再好也不能阻挡寻找美食的脚步

  在观光景点纪念品,要不是因为当了爸爸,说破大天他都不会因为这个浪费吃的时间

  赶了个大早,开车40分钟从成都市区到郊外百年茶馆去喝茶却被路边的饭馆吸引,干脆坐下了点了鱼香茄子、宫保鸡丁、脑花豆腐这些经典地道的四川特色美食。

  相较于茶,大叔享受吃这回事,反而忘记了要到老茶馆摆会龙门阵。

  在吃的过程突然想起了要去茶馆还向老板打听了,可是一转身看到炸猪皮后连连跺脚后悔那会多吃了,甚至爆了一句粗口“阿西”。

  没办法肚子吃的圆滚滚实在容不下其他吃食,只好不情愿地迈开脚步。

  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到了茶馆,花茶没喝几口便起身走人继续找吃饭的地儿,这样的白叔也是可爱本尊了,可能是因为没人和他摆龙门阵吧。

  一个人体验成都上班族中午都在吃啥,被泡菜陶醉到不能自己的白叔起身加泡菜时,店家以为他吃完走了便把他吃剩一半猪脚鸭肉套餐收走了。

  看到这一切的白叔故作坚强地对着抱歉的店家说没事,其实看他快哭的表情就知道,他内心在滴血。

  这就是一个人吃饭的尴尬

  来成都除了吃之外熊猫也是必看之一。

  然而我们的白“主妇”靠在熊猫模型上排号等串串时才想起来自己快要离开成都了都没有看熊猫。

  一般人肯定会懊恼,白“主妇”却说“电视上看更清楚,还是吃比较重要”,真的是节约一切时间用来吃。

  当然,在吃完后每根手指头肯定都要唆一遍。

  不光爱吃,他还懂吃。

  白钟元是韩国最为知名的美食家,作为业界大咖的他经常出现在韩国美食综艺中,《白钟元的三大天王》、《白钟元的快餐车》、《白钟元的小巷餐厅》,他的另一档节目《吃睡吃》还完成了吃货的终极梦想

  这些节目都有着不俗口碑和收视率,因此,他也获得了2017年sbs演艺大赏的贡献奖。

  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他还拥有一个餐饮集团,旗下有26家连锁餐厅,1000多家分店,在《街头美食斗士》中看到他经常会说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个服务我要回去推广不足为奇了。

  《街头美食斗士》成都篇中,他更是将懂吃发挥的淋漓尽致

  寻找当地最好吃的美食,别说歪果仁就算是本地人也很难说的全乎,我们正常理念就是到了成都必然要去宽窄巷子之类的旅游景点才能吃到美味呐。

  但是我们的白叔可谓做足了功课反其道而行之,在宽窄巷子看了几眼美景后就转到离游客聚集稍远的巷子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一份加了冒节子(gif中最大的那一块)的肥肠粉,趁热哧溜哧溜地吸入口中,让粉丝的柔滑和肥肠的香腻在舌尖上蔓延,即使辣汁溅到眼睛里也要大口嗦粉。

  在吃的过程中,大叔也不忘解读红油辣椒在川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正宗的味道并用正确的方法吃完这份味道。

  早上,遇到军屯锅盔,顺带向观众普及锅盔的来历历史

  吃麻婆豆腐时,深谙拌饭之道。

  俗话说:“一切不能拌饭的菜都是耍流氓。”

  作为日常霸占拌饭最佳搭档前几位的麻婆豆腐,白“主妇”当然没有放过,对民间吃法的理解相当在行。

  吃过麻婆豆腐的人都知道,做麻婆豆腐必须要有郫县豆瓣酱。

  为了让韩国观众了解到豆瓣酱的重要性,他还拿韩国家家必备的大酱打比方

  接下来就是世纪难题——“老婆饼为什么没有老婆?”、“鱼香肉丝为什么没有鱼”,白胖胖通过“鱼香茄子”这道菜替我们回答了鱼香茄子为什么没有鱼却有鱼香味

  原来是因为四川的某一户人家特别喜欢吃鱼,四川地形所限主要是用淡水鱼做菜,但是淡水鱼会有很重的土腥味所以要用味道很重的香料才行。

  有一天,那个调料剩下了,这户人家把它用在其他菜品中炒肉尝过之后发现很好吃,于是,鱼香类的菜品就这样诞生了。

  食物记载民族文化,在食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辈们的智慧勤劳,从农耕时代过渡工业社会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在这方面中国人不遑多让,我们总能把没人吃的东西变成美食。

  反推回去,便是透过饮食文化也能够分析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形风貌,白大叔在茶馆喝茶时顺带分析了一波。

  听完他的话之后,还真觉得就是那么回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他这么会吃,点菜的时候不会语言不通吗?

  完全不用担心,白钟元的中文都是通过餐厅的菜单学习到的,所以他可以随意的聊中国各地的食物、食材,英语、泰语也难不倒他,甚至还能飙几句粤语。

  后期制作方面,韩国综艺确实有两把刷子。

  通过倒放还原佳肴的每一道工序,每个场景都会配上贴合实际的背景音乐,看后会使人产生强烈共鸣,恨不得立马“狂吃狂吃”到成都大快朵颐,而不是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诉说思念的愁。

  做饮食的过程收音都是ASRM级别的,闭上眼睛听也能听出大把大把的口水,有网友对这场听觉盛宴有着传神的总结

“听觉大宝剑,耳膜马杀鸡”

  在镜头拍摄方面,把路边摊炒面拍出了米其林星级大厨的感觉

  在解读麻婆豆腐时还用上了cg动画,也让食材制作过程不再是干巴巴的口头阐述而是妙趣横生动态展示。

  看完《街头美食斗士》突然想到陈晓卿《至味在人间》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从姥姥的一坛晒酱,到外公的一碗腊肉饭;从北京的一块卤煮,到南京一盆炒螺蛳;一个人的饭馆,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南来北往,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

  受到普罗大众喜爱的美食从来都不是动辄万钱的山珍海味而是生活中叫人吃到开心的稀松平常,它可能是大隐于市的江湖至味,也可能记忆深处的味觉密码,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最好吃的终归是人,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

  在商业高度繁荣的今天,饭局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它也是吃的一种但比较起来这种吃少了些许烟火气味,这种“吃”总让人感到不舒适,换句话说就是少了人情味,多了某种社会目的

  中国人把吃当成一种享受,是因为能够跟最爱的亲人、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在热气腾腾中,无论是诉说、倾听,还是风卷残云、推杯换盏,都不会如坐针毡食不甘味

  这才是“吃”最好的诠释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二):看完这部豆瓣9.5,我实在没忍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近美食片又双叒开始“大开吃戒”了!

  先是网飞精品[主厨的餐桌]迎来第三季大吃甜点…

  然后岛国老饕[孤独的美食家]第七季如期归来…

  街边的小摊热闹夜市开始躁动起来,而探长我的食欲也随着夏天温度上升…

  没错,又到了“逛吃逛吃”的时节了!

  街头美食斗士

  treet Food Fighter

  看海报仿佛就能闻到快炒的味道…

  烟火气十足!

  [街头美食斗士]由TVN联合美食家白钟元创作的美食旅行节目,它还有个接地气的名字:

  街头大胃王

  探长我私以为这个名字更精准

  节目搜罗的美食全都来自街头那些你已尝过百次,但再看到还是忍不住吃的美味…

  就是要料给足!

  就是要大火炒!

  就是要烤的金黄!

  就是要重口味

  你们要感谢探长我是早起推送,如果是半夜推送或许身上胖的肉都会怪到我头上…

  但长肉又如何呢?

  就这一辈子,多尝试好吃的不是更重要么!

  就像片中的白钟元大叔:

  串街过巷的从白天走到深夜,就是为了找好吃的、品好吃的、研究好吃的…

  作为美食导游必须展示诱人的吃相!

  吃到麻辣炒花甲,每根指头都要唆一遍…

  吃到爽滑的竹升面,禁不住的大口狂吸…

  甚至肥肠粉热辣的汤溅到眼睛里,也要闭着眼挣扎着享用热腾腾的美味!

  (大叔,麻辣口味的粉就不要唆了)

  就冲这“猛嗑人间烟火”的接地气做派…

  网友们就给出了9.5的高分

  这么高分,可是一点都不虚!

  首先街头大胃王白钟元大叔本身就是亮点

  他是韩国最具人气的美食家。

  他不仅创立自己的餐饮集团,还参与制作了多款韩国美食旅游节目,足迹踏遍亚洲!

  英语、汉语、泰语都难不住他…

  甚至还能来几句粤语方言

  在综艺节目里经常能看到他的点评推荐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有[家常菜白老师]、[白钟元的小巷餐厅]、[白钟元的三大天王]等节目…

  甚至还有名为[吃睡吃]的美食专题

  吃睡吃?(我的梦想啊…)

  看看这名字就知道白大叔有多沉迷于吃了!

  除了美食通白钟元大叔坐阵之外…

  新开播[街头美食斗士]撇开高级餐厅并拒绝营造高深,飞到目标城市直接逛吃逛吃!

  第一站,以麻辣著称的美食之城:

  中国·成都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说,白大叔作为歪果仁肯定是去宽窄巷子之类的旅游景点呗…

  没错,白大叔的确来到了宽窄巷子。

  但人家却直言这里找不到惊喜的美食,转身就从岔路口溜出了宽窄巷子…

  看来大叔确实是做足了功课啊!

  那么他去的都是什么地儿呢?

  大早起,他就在路边买了“红糖发糕”配“豆浆

  自己还后悔没买两个…

  打开味蕾后,再吃个锅盔开开胃!

  (大叔,你中午还吃的下么?)

  白大叔吃了锅盔,也没忘给韩国观众普及知识点

  (锅盔由来的一种民间说法

  到了中午他选择川菜的当家代表:麻婆豆腐

  早上吃了那么多中午还能继续吃?

  不仅吃,还吃到停不下来!

  不得不说白钟元作为美食家,不仅懂得高级料理,对民间吃法也相当在行…

  麻婆豆腐这种“下饭神器”绝对要拌饭啊!

  (口水开始分泌,饿死了)

  说到麻婆豆腐就必须要介绍“豆瓣酱”的地位…

  白大叔以韩国家家必备的大酱比喻了四川家家必备的豆瓣酱,说明豆瓣酱在川菜中的关键地位…

  节目还以“倒放”的形式用40秒还原豆瓣酱酿制!

  把豆瓣酱还原成了辣椒和豆瓣…

  一上午都在吃,下午就应该消化了…

  他又来到成都周边的老茶馆,这里就是老成都们摆龙门、搓麻将的日常休闲场所

  白大叔来这里,或许只是喝喝茶涮涮油…

  毕竟晚上要去撸串串了!

  靠在店家门口的熊猫上,白大叔才发现来成都旅行的他们吃了一整天而把熊猫忘了…

  但转念思考下:

  熊猫电视看就好了,美食一定不能错过

  于是他就自顾自的撸着串串,喝点小酒!

  讲真,看他吃个不停,我都想吃健胃消食片…

  但白钟元还是没放过宵夜再一波!

  夜宵时间白大叔瞅准了成都的路边摊:

  烤串、炒面、炸洋芋,这样平凡小吃在我们看来就是下夜班路上随手买来过过嘴瘾…

  摄影师的镜头里,炒个鸡蛋都是中华小当家!

  从清晨到午夜,从早餐到夜宵…

  白钟元丝毫没有浪费时间,不是在细心的吃,就是在耐心找吃的路上!

  眼看他似乎除了吃,什么也没说…

  但是对饮食的观察就把成都的风貌展现:

  麻辣的口味中穿插着多样的味形…

  粗陋的茶水却安逸了空闲的时间…

  他还因为离开座位被店家收了餐,又从侧面展示了写字楼周边快节奏的生活…

  而当人们忙完白天的生活,夜色里大家安心等待着慰藉自己的胃口,等待美食也是一种心态…

  这或许就是“吃”的魅力吧!

  除了成都,白钟元还去了香港、曼谷等地。

  想快速的了解一个城市,或许可以先走过那里的大街小巷,吃遍那里的茶饭羹汤吧!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三):吃货福音!韩版《舌尖上的中国》:深夜勿看的美食综艺

  TVN又双叒开始搞事啦~这一部《街头美食斗士》(又译《街头大胃王》)完全是吃货小伙伴的福音!这部将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和日剧《孤独的美食家》融合到一起的综艺才播出了三期,就已经在豆瓣上得到9.5的高分评价,无数网友点评想跟随白大叔逛吃逛吃~

  海报上这位叼着螃蟹坐在街头小摊旁的中年大叔便是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白钟元。看似貌不惊人十分朴素的他却内有春秋。

  白老师不但是韩国著名综艺主持人,同时也是资深厨师,英语、韩语、中文都难不住他,常看韩综的朋友应该对他不会陌生。在这部综艺中,他一个人吃饭旅行,带给我们寻觅美食的故事。

  节目第一期来到了成都,到了成都就免不了去宽窄巷子,可是白大叔却不同于一般游客:逛景点、网红打卡餐厅,拍游客照,他专门挑小巷子钻。毕竟老话说:真正美食不在景区。

  烧烤、油炸土豆、炒面、麻辣烫。。。。。。。这些美食可能没几个是你没吃过的,但是再次出现在剧中还是有让人流口水的魅力。刺激着吃货们的味蕾

  刷上酱汁翻烤的肉串吱吱作响

  外脆里嫩的炸土豆配上胡椒粉和辣椒粉

  中文极好的白大叔在点菜方面也深得中国习俗:

  “老板你好,多少钱一个,来一个!”

  “这是什么?”

  “多少钱?”

  “来一串!”

  不管多小的摊子,都能被他一眼就看到,而且一个也不能放过!“这个要吃,那个一定要吃!”

  节目对美食的直接评价比较少,更多的是用主持人吃到美食后的表现反应美食的味道~看这馋馋的小眼神~是不是就也想跟着白大叔一起去吃吃吃?

  同时他也为我们传授了许多美食秘诀,比如——看看周围的人们吃什么等,以及各种美食分别在中国和韩国怎么吃等等。

  作为一个正宗的美食家,白大叔边吃还不忘普及知识点。本应该是由老成都来讲的题材,没想到一个外国人也能引发我们赞同。吃到锅魁就有了的张飞从军打仗故事:

  通过问答的形式普及了不同油的作用和事物的做法

  除此之外,TVN的拍摄和剪辑也用了很多心思,让人拍案叫绝:利用美食特写和背景虚化增强美食呈现的效果。

  快放慢放结合增强节目节奏感,即简略时间也能完美再现美食制作过程。

  以及,节目下一期会去香港探寻美食,我已经摆好手机和宵夜准备要撸剧了!文/是段段啊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四):韩国人拍的中国美食,吊打《舌尖3》

  派爷吃东西的时候,有个习惯;

  总是要配点下饭的节目才行。

  比如前不久回归的《孤独的美食家》,就十分下饭。

  哪怕只是一碗白饭,五郎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只是看看也很满足。

  这节目哪里都好,就是更新太慢,跟不上派爷吃饭的速度。

  正犯愁没有下饭剧的时候,派爷在B站上发现了一档新出的韩国美食节目。

  好奇心让派爷点了进去,结果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街头美食斗士》

  스트리트 푸드 파이터(2018)

  海报上,一个中年大叔,坐在小巷中的露天餐桌旁,嘴里叼着螃蟹,脸上写满了幸福二字。

  而他的背后,就是烟火气十足的小吃摊,不加任何遮掩。

  光看这款海报,派爷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市井气息。

  节目没有复杂的设计,只是以城市为主题,探寻各地的美食而已。

  看上去,像极了韩版《孤独的美食家》。

  二者都是以中年男人为主角,一个人吃饭旅行,四处走走停停,寻觅美食的故事。

  不过五郎是虚构的人物,“美食斗士”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的主角大叔名叫白钟元。

  远看是个背包游客;

  近看却神似黄宏的中年男人。

  衣着朴素貌不惊人的他,却有着不寻常的身份。

  他是韩国最著名的美食企业家、烹饪家之一,旗下拥有26个连锁餐厅,1000多家分店。

  作为业界大咖,他也经常出现在韩国美食综艺中。

  《白钟元的三大天王》、《白钟元的快餐车》和《白钟元的小巷餐厅》;

  这些节目的名字都和他有关,而且都有着不错的收视率和口碑。

  他因此还在2017年,获得了SBS演艺大赏的贡献奖。

  这部《街头美食斗士》只出了两集,豆瓣评分竟然高达9.5。

  一眼望去,全是五星好评。

  之所以观众们喜欢看白钟元,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热爱美食之人。

  而且更是一个懂吃、会吃、接地气的人。

  要么是在坐在路边的矮桌旁撸串吃炒面;

  要么在早餐店买上两块红糖发糕,边走边吃;

  甚至在工作日的中午,他去快餐店吃了一份双拼套餐饭。

  可以说是比本地人还要本地人了,丝毫不像个游客的样子。

  餐厅老板在大叔去加泡菜的时候,不小心把他的餐盘收掉了;

  虽然这只是快吃完的普通套餐饭,大叔依然会满脸的惋惜。

  光看这个表情,你就知道他对美食有多热爱了。

  用豆友的话说,白钟元是个“论好吃和独食的热忱不输《孤独的美食家》五郎”的男人。

  派爷上一次见到这么热爱美食的人;

  还是《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导演陈晓卿。

  在《圆桌派》聊起美食的时候,他眼神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虽然是一档韩国美食节目;

  但是前两集去到的,刚好是中国的两座美食之都——成都和香港。

  就算是中国游客去到这两座城市,也怕是很难吃到正宗的味道。

  对于一个歪果仁来说,难度要更大了。

  不过对白大叔来说,语言并不是问题。

  中文十级的他,在点菜这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

  “这是什么” “多少钱?” “来一份er!”(还会儿化音)“嗯!好吃!”

  去成都的时候,他并没有去游客聚集的宽窄巷子。

  而是多走了两条街,在一家不起眼的街头小吃店坐了下来;

  点了一份10块钱的肥肠粉,加了一份冒节子。

  这样的小店,才是当地居民们也会吃的美食;

  这才是正宗的味道。

  作为一个会吃的美食家,白大叔在吃的时候,也要为观众们解读一下美食的内容。

  粉丝是口感担当,呼噜噜吃起来很爽;

  而肥肠汤和麻辣的味道相结合,更是产生了非常奇妙的魅力。

  就算辣椒油溅到了眼睛里,大叔也顾不得形象,一边捂着眼睛,一边大口大口地嗦粉;

  毕竟,实在是太tm好吃了。

  在节目中,他也为我们传授了旅游时吃饭的精髓;

  那就是看看周围人都吃的什么,怎么吃的。

  这样就一定不会出错了。

  白大叔不仅知道什么美食好吃,对于美食背后的故事,同样信手拈来。

  看到军屯锅魁,他顺手就为观众们普及了一下这个名字的典故。

  吃到鱼香茄子,那就顺便讲述一下鱼香味的由来。

  不仅如此,大叔也更多地展现出了他可爱的一面。

  本来想去成都当地的茶馆喝茶;

  结果坐了一会,没有人能陪他一起摆龙门阵,只能悻悻离开。

  出差在外,他也不忘给自己的女儿买些礼物。

  吃完饭之后发现还有更加诱人的炸猪皮汤没有点,后悔了一路。

  除了白大叔,节目最核心的内容,还是那些美食。

  说到这里,派爷不得不夸一波节目的制片方,韩国TvN电视台。

  原来TvN不仅产神剧,拍起美食也照样在行。

  对于食物的特写镜头慢放几倍,食欲感爆棚。

  盖在米饭上的鱼香茄子;

  被炭火烤的滋滋冒油的肉串;

  以及在锅中翻滚的鸡蛋炒面。

  哪怕是最单纯朴素的街头小吃,在镜头下都变得十分美味;

  犹如《小当家》中的那些美食,闪耀着“好吃”的光芒。

  各种创意的倒放、跳接镜头甚至是CG动画;

  也让回溯食物制作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而且为了突出街头的感觉,节目组也用了不少远景的镜头。

  其他桌的客人,路过的路人以及饭店老板;

  通通不避讳,那些脏乱差的环境也不舍弃。

  除此之外,制作组将收音也做到极致。

  面皮擀动的声音,沥干面条的声音,下锅油炸的声音,煮熟冒泡的声音,大火爆炒的声音;

  简直就是一场属于耳朵的ASMR盛宴。

  听觉大宝剑,耳膜马杀鸡。

  节目组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还原街头美食最真实的面目。

  而他们的出发点,依然源自对于美食的那份热爱。

  这同样也是为什么《舌尖3》,被大家骂惨的原因之一。

  虽然同样付出了许多辛苦,但是过分的包装和花哨的外衣,冲淡了美食的本质。

  我们看到了“花打四门”,“章丘铁锅”,却没看到美食该有的样子。

  派爷记得曾经有一档美食综艺;

  严苛的导师要求选手们,切无数个洋葱,直到合格为止。

  期间导师不断训斥学员们,说他看不到学员们对这颗洋葱的爱。

  美食需要倾注热情和爱,美食纪录片更是如此。

  韩国人这次用实际行动,像我们证明了什么才是对美食的真正热爱。

  不管怎么说,这档下饭神综艺,派爷要继续追下去了。

  毕竟只是看着白大叔吃遍全世界,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五):9.5分,强烈推荐这档美食综艺节目!

  今年刷了很多美食纪录片,也给大家推荐过多部美食纪录片。 今年出品的美食纪录片有一个共同点—— 貌似……无论是人气还是评分都不是很高啊。 Netflix出品的美食纪录片《主厨的餐桌》,曾经一度人气很高,评分也高。今年却从9.3的高分跌到了8.7,第四季回归,至今没什么人关注。 虽然不至于是惨淡,但是也有些替它可惜。 作为一个甜点爱好者,对这一季实在是太满意了,蛋糕、饼干、冰淇淋、糖果、面包……天哪。

  然而事实是,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烘焙师,都没办法讨好所有观众的胃口。

  今天要推荐的这档美食节目就很对味啦! 它用实力证明——无论你是喜欢吃甜吃咸吃酸还是吃辣,它都会让你心服口服,发自内心喜欢它! 没错,就是这档韩国近期播出的9.5分神级美食综艺节目—— 《街头美食斗士》

  《街头美食斗士》也译作《街头大胃王》。 “大胃王”这三个字,简直就是“下饭”的代名词。

  《街头美食斗士》的主持人白钟元是以非常随意、轻松的形象出现在节目里的。 一天到晚,早餐吃这个,午餐吃这个,晚餐吃这个。 录节目像是在休假,十分惬意——

  第一集,白大叔在成都。 作为一个韩国人,大叔的中文水平真的很不错了。普通话说得溜,菜单上的字也基本都看得懂。 但真正震惊到我的不是这个,而是—— 大叔对咱们国家的饮食文化也深有研究! 比如在街边小店等待美食的时候,大叔对着镜头,不急不慢地把锅魁的历史讲给观众朋友们听……

  大叔跟着成都人找吃的,一日三餐不重样。 早餐去吃个红糖发糕,还要一瓶豆浆。

  吃完后—— 大叔:“好吃……早知道买俩了。” 吃货无疑。

  去买猪肉锅魁,油锅里呲呲呲响。等待的过程中,镜头贴近金黄的锅盔—— 别说是大叔了,观众朋友的口水都要掉啦。

  大多数外地人说起成都,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美食了。 在成都时,大叔去吃了—— 路边摊的鸡蛋炒面。

  人气餐馆里的麻婆豆腐。

  街角粉屋里的肥肠粉。

  祖传老店里的担担面。

  等等。 后来大叔要去远近闻名的老茶馆喝茶,在搜寻茶馆的过程中饿了,果断坐在路边餐馆吃了个饱。

  鱼香茄子,脑花豆腐,宫保鸡丁…… 并不是什么稀奇菜式,可是那声音,那画面,太诱人了。

  第二集,大叔去了香港。 大叔搜寻美食很有一套: 听熟人的介绍,或者看哪家店人多,有时候纯粹是因为多年以前吃过,至今念念不忘。 入乡随俗—— 与很多人拼桌,吃当地人爱吃的食物。

  吃云吞面,吃煲仔饭,吃港式热狗,再去茶餐厅体验一下当地饮食特色。 吃姜撞奶,两大碗吃完,满脸的幸福感。

  坐下就点一杯“冻鸳鸯”——大叔一副游客模样,却能熟练地报出名来,简直惊呆老板娘。

  第三集,大叔跑到泰国去了。 至于大叔吃了啥,就留大家自己看去吧。 后面还会持续播出,这段时间的下饭综艺就选它啦。

  或许很多小伙伴都和我一样,看了第一集前面一小部分就决定要追了。 为什么? 因为这档美食节目不仅仅是下饭,它制作水平也高,整体而言还非常精彩。 观众不仅看爽了,还看服了。 拍摄很棒,剪辑很神,BGM更是好抓人。

  看这档节目,看着看着都有些惊呆了。 9.5分名副其实。 虽然,很不同意部分韩国人“宇宙起源是韩国”式的蜜汁尬吹,但他们国家的综艺我是非常服气的。 当然,这档综艺节目能够广受好评,优秀的主持人大叔功不可没。

  这位大叔“相貌平平”,实际上大有来头。 白大叔曾在韩国真人秀节目《家常菜白老师》中掌勺,带领观众学习制作美味的家常菜。 也曾在《吃睡吃》系列节目中,带领明星成员旅游、觅食,用当地素材做出异国料理。 大叔不仅仅是厨艺大师+综艺咖,还是韩国“The Born Korea”餐饮集团的老板。

  白大叔作为韩国知名的饮食大亨,实力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大神级人物了。 然而,白大叔的形象一向平易近人又可爱,被观众朋友亲切地称为—— “白主妇”。

  在这档美食节目中,让观众觉得“很下饭”的不仅是食物本身,还有白大叔生动的解说。 不同于一些饮食节目主持人只会说—— “好好吃啊。” “外焦里嫩。” “入口即化。” …… 大叔吃麻婆豆腐的时候,是这样解说的:

  大叔吃三文鱼沙拉的时候,是这样解说的:

  就连吃个番茄面,都被他说得美味无比而且富有层次感。

  再看看大叔的表情,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爱美食又懂美食的吃货模样。

  写着写着就饿了。[捂脸] 强烈推荐这档美食节目!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赶紧去看看吧。 最后,再来一波图片暴击——

  站可以看

  公众号[看剧看电影]也有资源

  ٩꒰๑• ̫•๑꒱۶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六):【汇总帖】征集豆友共同整理剧中出现的店名以及菜品~(香港篇已完成,多图,干货)

  《街头美食斗士》对观众太残忍了,看着这节目顿时觉得自己电脑前的外卖索然无味,吃啥啥不香,只想赶紧买机票去世界各地跟随剧组的脚步吃起来。弹幕里的小伙伴们也是嗷嗷呼唤白大叔公开店名~刷到第三集目前还没看到汇总贴。在此深情呼唤豆瓣的大(chi)神(huo)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发挥神探精神,盖个美食汇总楼吧,以便日后造福豆友~

  我先抛砖引玉一下,香港篇已扒皮得差不多了(毕竟去过几次并且中文能看懂,泰国篇实在是无能为力,甚至成都都有很多小店搜不到)

  先把香港篇发这里,期待豆友们的补充和更正~

  第二集

  香港:

  1、胜香园:番茄牛肉伊面(招牌),奶油脆脆(字幕组翻译为:西多士,但是香港多称之为:奶油猪仔包),冻鸳鸯。

  这家味道还行吧,面我个人感觉一般,猪仔包真的很好吃(香港的猪仔包都好好吃啊),老板态度贼差,不过香港老店都这样,附近的九记牛腩也很有名。

  菜单大众点评上找的,菜品手机截图的,渣画质大家将就看。

  番茄牛肉伊面

  奶油脆脆

  冻鸳鸯

  2、爱文生大排档:避风塘炒蟹,黑椒薯仔牛柳粒,豉椒炒蛏(菜名按我查到的菜单上写)。

  这家没吃过,但是看上去好好吃啊!避风塘炒蟹和蛏子闪烁着金黄的光!简直犯规!口水吸溜!

  避风塘炒蟹

  黑椒薯仔牛柳粒

  豉椒炒蛏

  3、好旺角:云吞竹升面。

  很失落,又没吃过,竹升面只吃过坤记的。这家好旺角入选了米其林bib gourmand名单(坤记也是bib gourmand),又是开放式厨房可以看到精彩的制作过程,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途径庙街夜市

  4、兴记菜馆:牛肉饼加蛋煲仔饭,煎蚝饼。

  兴记的煲仔饭好吃,性价比也很高哦(节目里吃的是牛肉饼加蛋煲仔,我觉得还是传统香肠的更好吃)~煎蚝饼在潮汕一带叫“蚝烙”,闽南一带叫“海蛎煎”,我个人因为从小吃到大所以对此已提不起热情~

  兴记菜馆

  传统煲仔饭

  牛肉饼加蛋煲仔饭

  煎蚝饼

  白大叔好关注酱料,专门给香港豉油和生抽一段特写~

  5、丹麦饼店(已结业):港式热狗。

  因为房租太贵第二天就要结业的老店,这个真的非常街头的小吃了,味道一般般吧~(比起港式热狗我更偏爱台湾香肠)

  老板娘人超好,送了一份给摄影师~

  6、华记小食:咖喱鱼丸,油炸猪大肠。

  华记超经典~没上米其林榜单挺可惜的(米其林有时候评选标准挺迷的,比如何鸿记就蛮一般,个人观点哈~)华记就在加连威老道和龙城大药房附近,可以买买买之后过去吃吃吃,大肠和牛杂都超好吃~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

  华记小食

  咖喱鱼丸(一般)

  油炸猪大肠(内脏爱好者强推)

  7、罗富记粥面专家 (德辅道中店):猪肝粥,蚬蚧鲮鱼球。

  港式粥怎么做都好吃,特别是猪润粥~罗富记的蚬蚧鲮鱼球很有特色,至少我在别的地方没吃过,查了下,蚬蚧酱好像是粤菜特色酱料,有的小伙伴嫌腥,沿海地区长大的小孩倒是可以接受,有机会大家可以去试试~

  罗富记粥面专家

  猪肝粥

  蚬蚧鲮鱼球

  .白大叔好喜欢各种加酱料,白粥里的猪润都沾酱,鲮鱼丸还要加辣酱,韩国人真的好重口啊哈哈哈哈~

  8、富记美食:三种口味的盅饭分别为:土鱿肉饼饭(字幕写猪肉末)、腊味饭(港式香肠)、凤爪排骨饭,还有烧卖。

  这家居然又没吃过,恨……就在庙街上,看样子很不错呀,性价比也很高,腊味饭着实诱人~

  富记美食

  土鱿肉饼饭(字幕写猪肉末)放了荸荠

  腊味饭(港式香肠)

  凤爪排骨饭,放了豆豉

  烧卖

  9、义顺牛奶公司:姜撞奶。

  义顺应该是老牌网红了,基本每个去香港的游客都会去打卡。姜撞奶和双皮奶都好好吃。

  义顺牛奶公司

  姜撞奶

  白大叔分别点了冷、热姜撞奶,剧组采用两种奶左右各半屏,共同对比弹性的展示方式,画面太诱人啦,想给后期疯狂打call!

  10、联威餐厅:茶餐厅早餐组合(港式奶茶、公仔面、面包、香肠、煎蛋)

  电话:00852-23664997;+852-23664997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柯士甸路15号B地下

  终于去了茶餐厅,然而这家并没有听说过~看视频好像也就soso~

  联威餐厅

  茶餐厅早餐组合(港式奶茶、公仔面、面包、香肠、煎蛋)

  ———香港篇搞定———

  成都和曼谷篇有人补充么?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七):这个韩国人拍的中国美食竟然比舌尖3还地道!

  【这里是腹黑狗子(gouzishuobagua ),留下你想看的八卦,我们扒给你看!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但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哦~】

  看到题目先别喷,请看以下图片——温馨提示:请务必不要在空腹的情况下观看,否则你可能会拉黑我的哈哈哈哈。这个节目拍烧烤的时候是这样的:油脂被炭火烤到融化,顺着肉块诱人的滴落下来。看得人想要透过屏幕抓起来吃啊!

  拍猪脚鸭肉双拼饭是这样的: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一道双拼饭,但是光用眼睛看就能感受到猪蹄的软糯、鸭肉的细腻紧实,还有色泽匀称沾着卤汁的卤蛋,伴着一点蔬菜铺在粒粒分明的米饭上,想想就很好吃。

  拍串串的时候是这样的:串着百分百入味的鸭舌、鸡爪、猪肉、莲藕、蘑菇的小铁签被一串串的放进正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汤锅里,汤汁以你肉眼可见的速度与食材的本味相融合,感觉这文字难以描绘完全的香辣味道已经窜进我的鼻子里了……

  除了好看,听觉上这个综艺也是ASRM级别的。尤其是油炸食物的时候,那种油脂与食物缠缠绵绵,不停亲吻的声音在耳机里炸开,简直整个人都要把持不住……点开外卖软件了。>哈哈哈哈你是不是想歪了?

  是了,我们又在这个杀千刀的时间安利泡菜吃播一番白钟元大叔的新节目了!之前,我们曾经写过这位大叔的节目《白钟元的小巷餐厅》,没看的小伙伴可以戳电梯直达一下→芒果&爱奇艺,我简直等不及你们来“借鉴”这个综艺了!

  相对于《白钟元小巷餐厅》还要给予餐厅修改意见,白大叔这次的新节目轻松了很多,基本上除了吃,还是吃。而吃的内容也不是经常出现在大雅之堂里的经典菜色,而是彻头彻尾的市井小吃。至于节目名字,自然也就和这些小吃分不开——《街头美食斗士》(也称街头美食大胃王)!光听名字就有一种为吃前进的使命感哈哈哈哈。

  gt;海报都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而第一期节目,白钟元就千里迢迢的来到了中国被称为“辣味之都”的成都。

  上面就说了,节目镜头聚焦的食物并非是那些常登大雅之堂的高级菜色,而是街头巷尾的路边摊。讲真,这样的题材对于一个“外国的外地人”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不但要避开坑蒙拐骗的景区食物,还要迈过“国别”的这道大门槛,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以此来探寻他们身边的真实味道。不过,白大叔做到了。

  成都行程的第一站,白钟元哪里也没去,直接跑到了夜市,操着一口蜜汁口音的中国话,在一排小商贩的店面前,不停地重复两个简单的句子:“多少钱?”、“我要一个!”看到在炭火上翻滚的烧烤忍不住要一个;看到在铁板上噼里啪啦的狼牙土豆忍不住要一份,最后还有夜市里最“正经”的主食炒面,也忍不住来上一份:

  这些放学、下班时,和同事、同学、朋友勾肩搭背吃的普通小吃,在节目组的镜头下仿佛都偷偷加载了升级软件,一个个都变成了午夜补综艺的致命一击,再配上节目组的蜜汁后期和BGM……真的想去厨房炒个饭吃再回来继续写安利:

  夜市虽然是街头美食的集聚地,但也不能止步于夜市。于是,第二天一早,白大叔再次踏上了寻味之旅,街头做锅盔的商贩在他们的镜头里成了武林高手,就连早餐桌上不起眼的红糖发糕也成了座上客,分得了几秒钟的镜头:

  麻婆豆腐这样好吃不贵的地道川菜自然不可或缺,从食物名称的由来,食物的制作,甚至是食材的产出,节目组都会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照顾到。

  还有已经将版图扩展到全世界的担担面,绝不会是漏网之鱼。白大叔还用怪味中国话和老板攀谈这碗担担面的历史,顺便爆料自己的中文全是因为吃学的,如果聊吃的可以聊好几个小时都能听懂,如果是别的就不行了。哈哈哈,感觉get到了奇怪的学语言的方式。

  随后,白大叔又带着观众们去了好几家小店,为了不剧透,猫老师这里就不一一提到啦。

  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我最喜欢这个节目的一点还是:无论多么普通的食物,在白钟元的描述下和《街头美食斗士》的镜头下都会变得珍贵而诱人。比如,他会点出“怎么会想到先把辣椒调味料洒在生肉上烧烤”的奇思妙想:

  会在吃一碗普普通通的肥肠面的时候仔细分析,这道看似全都是“主角”的小吃,究竟谁才是将他们调和到一起的最大功臣:

  回头我们来看看《舌尖上的中国3》,我们要是说节目组不用心,它背后的整个制作团队肯定都得哭着含冤。花费很久的时间探寻走访、找到那些精致的不能再精致的食物,然后每个镜头都要拍上数十甚至上百次,它不用心吗?用心了。但在用心的同时,他们却忘了另一颗心,也就是“初心”。

  好啦,知道你们听这个词快听到吐,但它之所以被提到这么多次,也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啊。就像我们在制作美食的时候,虽然食物的做法千变万化,但只有那种保留了食材本味的菜肴才是最让人爱不释手的。拍摄美食节目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想在食物上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就将二者本末倒置,忘记了拍摄节目“本味”与“初心”所在。

  当然,他们恐怕还忘记了一件事——食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从来都不是点火扔菜等开锅那么简单,而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产物。原本只要坐下好好吃掉它们就可以拍出一部好作品,却偏偏选择在这样一锅千年的“高汤”里,加入肤浅、酸涩的“假文化”,如此一来怎么看都令人倒了胃口。所以啊,希望我们的导演下次再拍舌尖系列的时候,多吃好吃的,少动歪脑筋。不行就拿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或者这部《街头美食斗士》多看两遍,深刻的琢磨一下,到底美食节目的真正意义为何吧!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八):吃,吃,吃的白钟元

  烤羊肉串,炸土豆,鸡蛋炒面,红糖发糕,豆浆,猪肉锅魁,麻婆豆腐,回锅肉,肥肠粉(+冒节子),担担面,鱼香茄子,宫保鸡丁,脑花豆腐,(猪皮汤,没吃到,23333),花茶,猪脚拼鸭肉盖饭,麻辣串儿传统锅(+花甲)……

  这些还只是67分钟第一集成都篇中装进白钟元的胃中的食物,他真的是除了吃就是吃啊。我的口水和羡慕的心,万分期待香港篇!

  更新:

  第二集香港,番茄面,西多士,冻鸳鸯,避风塘炒蟹,牛肉炒土豆 黑椒薯仔牛腩粒,豉椒炒蛏子,云吞面,牛肉饼加蛋煲仔饭,煎蚝饼,港式热狗,咖喱鱼丸,油炸猪大肠串,猪肝粥,鱼丸海鲜丸,盅饭(肉末,熏肉香肠,排骨凤爪),烧卖,姜撞奶,茶餐厅早餐组合(港式奶茶,公仔面,面包香肠煎蛋)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九):美食是白老师对每个城市的注脚——成都篇

肥肠面

  :白老师的中文是看菜单学习而来的,我们学习外语的时候,作为吃货,好像也可以考虑到这一点啊,哈哈哈哈,好像知道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好想做白老师的跟屁虫,然后一路吃吃吃~

  今天看香港篇的时候,吃饱了饭,但是看着白老师吃的那么的津津有味,竟忍不住吞口水。下饭综艺,认证!!!

  (凑字数完成。)

  《街头美食斗士》影评(十):豆瓣9.5,韩国人拍的中国美食很地道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最好吃的美食在哪里,你会怎样回答呢?

  是连锁的火锅店?还是市中心的餐厅?

  o no no ,显然都不是,我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内心最好吃的地方都是

  ——大排档和路边摊。

  最近君君就看了这么一档韩国拍的中国美食综艺,你看到心里可能有点打鼓,韩国人拍的中国美食,能地道吗?

  你还别说,人家还真的识货。

  街头大胃王

  ★★★★

  推荐理由:韩国大叔的美食之旅

  时 长:67min

  观看地址:优酷

  看这款海报,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市井味。

  海报里的这个大叔,身材微胖吃相还特别接地气,他叫白钟元。

  《白钟元的小巷餐厅》

  来头很大,The Born Korea集团总裁,1993年开始从事餐饮,目前已拥有30多个品牌,建立了全球1300多家连锁店的餐饮王国。

  白社长第一站来到了成都。

  在成都小吃界里,流传着让外国人闻风丧胆、思之极恐的一句话:

  “曾扬言要在一年内吃遍中国的外国人,三年过去了还在成都。”

  我们白社长就这样开吃了,坐在路边的矮桌旁吃鸡蛋炒面。

  在马路牙子的餐馆里撸串。

  在小餐馆里点上一道经典的麻婆豆腐。

  再嗦一碗麻溜的肠粉(辣到眼睛也不能耽误!)

  来到成都的宽窄巷子,他却路过旅游景区走到附近的小巷子里寻找美食。

  大家都知道,真正地道的美食才不是景区里,于是弹幕立刻刷了一波,“白社长,很懂嘛。”

  更惊喜的是,你会发现作为一个韩国人的他,不仅仅说着一口比渣渣辉还流利的中文,而且每次吃到好吃的食物,他总能点出其中的精髓。

  四川烧烤先把辣椒料洒在生肉上的独特做法。

  一碗肠粉,肥肠的弹爽,红薯粉的顺滑,汤底的醇香,他却点出一碗粉的点睛之笔是红油。

  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大叔,是因为他浑身散发着对美食真诚的热爱。

  观光客路过都不会多看一眼的苍蝇小馆,在白大叔眼里就是“天国的风景”。

  在成都的路边吃了军屯锅魁,他几乎把一辈子的赞美说了——

  比某家米其林餐厅的招牌糕点还好吃!去巴黎买油酥糕点,估计都没这个好吃!

  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懂中国的美食文化。

  节目里,你会常常提到他对于美食的解释——

  一边单点“陈麻婆豆腐”一边给观众解释:陈是中国女子随丈夫的姓氏,麻是脸上的麻子,婆是老奶奶,所以叫“ma po do fu”。

  看到军屯锅魁,他顺手就为观众们普及了一下这个名字的典故,得名于张飞在军屯打仗时,以头盔代替铁锅烤饼。

  他还解答了一个缠绕君君多年的谜题:鱼香肉丝明明没有鱼,凭什么叫“鱼香”?

  因为这是把内陆地区原本给淡水鱼辟腥的调料,后来被挪用到其他食材上。

  没想到吃了那么多年的东西,居然被一个韩国大叔科普了。

  这档综艺的魅力还不仅在大叔身上,在镜头的表现上也是让人惊艳的。

  把美食拍到让人无法自拔,还原了熙熙攘攘之中街头美食的魅力。

  用倒叙的手法追溯美食的源头,豆瓣酱从豆子讲起,红油从油菜讲起,红薯粉从地貌讲起......

  看完成都和香港篇两期,我足足给BGM加了10086个鸡腿。

  在成都时用了《功夫熊猫》的配乐,在香港时更是用了《花样年华》和《功夫》的经典BGM。

  还有细心的网友找到了杰伦《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四手联弹。

  偶尔还一言不合来一段魔性的电音小黄人......

  总而言之,整个节目都透漏出两个词:

  ——真诚和用心。

  食物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生活里随处可见但不可或缺的烟火,也是每个人对家乡最原始的渴望。

  一档韩国节目能做到如此,让君君由衷敬佩。

  还愣着干嘛,这样的下饭神综还不追起来,点个外卖在B站上配合弹幕食用效果更好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