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10篇

2018-05-28 20:00: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10篇

  《出走人生电台》是一部由刘博文执导,苗驰 / 姜卓君 / 黄垲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一):三个条件

  我来说说我为什么给这电影加了一星的原因

  看完这个电影,我给自己立了三个豆瓣打分的条件,只要是中国的电影,只要是满足了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我都无条件的加一星。反过来,对号入座了其中的任何一条,我都无条件扣一星。

  不管是一条还是三条,都只有一星,上限是一星。

  第一条,片中没有流量明星,小鲜肉网红脸,就是那种脸像狐狸一样又骚又媚,有人叫这种脸是锥子脸。流量明星嘛,就是那种只有网络热量而又毫无演技可言的面瘫明星。

  第二条,片中没有穿越,玄幻,怪力乱神和神仙妖怪,以及跨越时空和失忆;没有天上飞和各种一毛钱特效,没有扣图和替身。

  第三条,片中没有植入广告,还没上映就各种炒作和蹭热度,上映的过程中动用各种手段来作假,诸如花钱请水军,粉丝锁场,大规模退电影票,花钱请人在豆瓣刷分等行为

  你问我有没有躺枪的,当然有啊, 超时空同居,我就扣了一星,谁叫你玩穿越的。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二):丢掉了的那份初心

  谈不上影评 分享一点自己观影后的体会吧 电影的主题''电台''是吸引我来参加首映会的原因 因为曾几何时 我也有一个追随了很久的电台 FM96.1《醉想听你唱》在2013年停播了 后来在podcasts无意发现 就像寻到宝一样 突然曾经陪伴的人又回到了自己身边 那种开心真的是无法形容 后来也断播了......再此以后 也断断续续追过一些电台 再也无法找到之前那种听电台的感觉......总是埋怨时代发展太快 诱惑太多 其实还是自己变了 变得急功近利 选择东西也都带有目的性反而丧失了那种愉快的心境!所以很感谢导演利用这样一个主题拍了这样一部片子 也让我对那时候这样美好记忆有一个怀念和释怀吧 片子让我印象极深的是女主父亲 作为一个大家眼中不上进男人 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那种辛酸和无人理解 他真的有在努力生活啊。感觉中国家庭如果能像日剧里那样 妻子能对丈夫多一些理解 关怀 体谅和支持 会过得更加幸福一些吧 女主真的很可爱漂亮啊 也很稚嫩啊 哈哈哈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三):《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仍是少年模样

  

珍惜亲情

影片开始就在说女主人公苏见欢生活在一个不完整家庭,她的爸爸妈离婚了,并且组建了各自的家庭,她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这个家庭,挽救自己的亲情。欢欢就这样在两个家庭徘徊……可是,父亲和后妈有了自己的家庭并且还有了孩子,而妈妈这边又有她和她的小男朋友,自己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孤儿世界这么大,却没有属于她的家。这个时候的女主只是一个高中生,当她拼命想要守护的家庭成员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庭的时候她终于坚持不住了,她得了抑郁症,她开始穿上了大人衣服,化起了浓妆,而当她看到父亲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之后她彻底崩溃了,她可以想到的最直接的解脱方法就是自杀。

  父亲重新组建的家庭并没有很幸福,现在弟弟童年生活,简直和欢欢如出一辙——父亲和后妈又在闹离婚,弟弟的生活里又笼罩在爸爸妈妈会不会离婚的阴霾里。

  一旦选择结婚,请不要轻易离婚,珍惜彼此的感情,也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离异,最终受伤的永远是孩子。

坚持、鼓励与初心

  欢欢

  其实女主在父母离婚之后最喜欢的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一档主持人叫“大坚果”主持的电台节目,因为只有在听电台的时候她才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解放,她才可以有归属的感觉。大坚果在电台节目里说:“人生就是三件事,坚持坚持再坚持”。欢欢也在照做,她一直在很努力的坚持,坚持让自己的父母复合,可是坚持的结果是什么呢,她的父母还是没有复合,她依旧是孤单的。她打电话给大坚果,她说他骗她,坚持根本有用,她的父母还是没有复合,她现在唯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自杀。大坚果没有立马劝她不要自杀,而是告诉她去某一栋大楼天台,一定要在下午6点59的时候去,然后在那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位置,跳下去。女孩照做了,6点59了,眼前灰蒙蒙一片,“很应景,很适合跳楼自杀”,女孩苦笑……3,2,1,7点了,女孩眼睛里含着泪水,这个时候出现在女孩眼前的是整座城市灯光,很美,那一刻,女孩的心仿佛被点亮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依旧美好,只要你愿意坚持坚持再坚持,人生处处是光亮

通往天台的阶梯7点时分的城市

  欢欢没有自杀,也没有堕落,也没有再抑郁了。她回到了父亲身边,后妈生了,是一个弟弟,弟弟生得真可爱,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女孩的内心住进了一道光亮。后来欢欢高中毕业了,考上了一所大学,在学习漫画还是电影,她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她虽然依然会为家里复杂琐事困扰,但她依然青春阳光

  大坚果

  男主角是一名电台主播,名叫秦朗。他曾经主持过一档励志节目,他给自己取名叫“大坚果”,或许是因为他总是喜欢说“人生就是三件事,坚持坚持再坚持”吧。他和一位不知名的女孩总是在电台里保持联系,通过交流,他知道这位女孩的父母离异了,她想让她的父母复合,挽回自己的亲情,而他想通过他的声音给这位女孩精神的帮助。有一天,这位女孩说她想自杀,大坚果没有立马劝她,而是让她以另外一种方式亲自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坚持没有错,人生总是会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他总是这样激励别人的,可是面对自己呢?

  大坚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了瓶颈面对现实理想,他终究选择了向面包低头。他去了一家电台公司,做着一位满是负能量的电台主播,他的台词是被设计过的,他说话的语气伪装过的,他的声音不再那么纯粹,也不再那么令人动容。起初他答应做这项工作他是想曲线救国,终有一天他会做自己真正想做的电台主播,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MC朗”的身份做久了,初心丢了……

大坚果的节目

动人的再见

  自从大坚果的节目没做之后,欢欢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他的声音了,她还在不停的寻找那个令她安心的声音,有一天,她在一家店里听到了,尽管现在的广播里传来的是经过伪装的“MC朗”的声音,可以欢欢依然可以听出,那是自己熟悉的声音。

  最近的欢欢因为家庭的原因心情不好,她带着耳机,听着MC朗,地铁里空空的,自己是孤独的,可是,幸好,有这么熟悉的声音在欢欢的耳朵里,那一刻,她是有依靠的。

  在一次节目里,欢欢去找了她的大坚果,在观众提问环节,欢欢问大坚果能不能给自己的毕业作品配音。这时的大坚果内心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或许他认出了她的声音,或许他听到梦想与初心在自己的内心暗暗叹息的声音。

  大坚果来找了欢欢,他很惭愧,他已经找不到初心的感觉了,最终,欢欢的毕业作品是没有大坚果的配音的,她的毕业作品没有通过,而她自己也要被妈妈送出国了。很伤心,很难过,她留着眼泪听完了大坚果以前的所有节目。

  大坚果的家里收到了一个包裹,欢欢寄过来的,里面全是“大坚果”的电台节目,大坚果听着收音机里自己的声音哭了,他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他叫别人坚持坚持再坚持,可是,自己却放弃了,忘记了……

  收音机里突然响起了欢欢的声音,这个他很熟悉的声音,女孩的声音很好听,每一句都在对大坚果说:人生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坚持坚持再坚持,如果觉得迷茫的话,就选择在晚上6点59的时候去天台,那里有人生的方向。

  欢欢的声音唤醒了大坚果沉睡的初心,大坚果回来了,他为欢欢的毕业作品配了音,并且把光盘带给了她的父亲和后妈一家,而欢欢的作品就是讲述自己和弟弟的童年,并且想通过这部影片保护自己的亲情。大坚果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这一举动挽回了一个家庭,原本要离婚的父亲和后妈一家没有离婚,原本要和欢欢一样承受父母离异的痛苦的弟弟过上了健康快乐的人生生活,看弟弟、后妈、父亲,他们3个人照片中笑得多开心。

  影片的最后,大坚果和欢欢在6点59的时候都来到了天台,大坚果看着手腕上的手表,欢欢默默数着3,2,1……电影就这样结束了。

  我想,当欢欢数到1的时候他们俩个肯定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夜光景色,夜越黑,光景越美,他们就是彼此最美丽的光亮,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鼓舞。又或许,他们后来成了情侣,又或许,欢欢出国了,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可是,我相信他们永远是彼此黑暗里最温暖的光束。

  这样的感情多么美好,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电影色彩刻画,仅仅只是顺其自然,就足以动人心弦

天台相遇

  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留下的有以下:

  1. 积极面对人生中每一个环节,如果觉得自己快要熬不住了,就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总之,不管到何时,愿我们仍是少年阳光模样;

  2. 珍惜自己眼前的感情,珍惜自己身边的人;

  3. 不要去埋怨这个世界,也不要迁怒与任何一个人,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情,从心所愿,勿忘初心,勿忘心安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四):《出走人生电台》:当90后走出青春焦虑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五六十年前,毛泽东青年人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然而,从60后、70后到80后,在中老年人眼里,其实并不怎么相信和看好他们的未来,即便未来事实上已经在60后、70后、80后手里得以根本的变化,然而他们也是足够焦虑。如今的青年人,是90后,他们在变化才是永恒的世界里都已经成年,世界似乎也不再需要他们做翻天地覆的改变,他们尚未成年就已经是网络+手机现实,他们无可奈何也罢顺应时代也好,事实上更加从容,青春期焦虑早走出更好。

  《出走人生电台》的主创,从编导到演员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个故事里是他们对刚刚过去的青春做一次回望,透明清澈、有一点忧伤,没有60后、70后、80后创作者喜欢的强情节车祸、堕胎、出国,不存在,单亲家庭的女主奢望父母和好便是她的奢望,与时代略有些格格不入男主发下脾气便是人生的意外。高高的天台,走上去,看到的是雾霾中的CBD,雾散了就会下来,雾霾只是一时的,人生却是一世。

  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并非只由一代人来指定,沉浸在此间的是活着的人、离开的人和死去的人彼此未必全然清楚建立起来的混沌的世界。姜卓君饰演的女主苏见欢,生活在一种单调有力幻想中,试图挽回一段逝去的原生家庭的可能性,然而强势母亲不会考虑这种不可能的现实,于是女主只有将自我放置到艺术创作中,在作为毕业作品的动漫短片实现卑微正当的梦想。这个短片,她寄希望于真诚的男主来配音。

  苗驰饰演的男主,则是曾经坚持自我如今还是有些坚持自我的小众电台主播,即使没有万峰那么泼辣,也是相当有趣、刺穿他人小情小调的刺客,女主喜欢他的本真。直到偶然间,他们的人生有了交集。此时,秦朗已经差不多可以快成为网红,有一点恶俗,讽刺的是秦朗刚刚讽刺了苏见欢父亲的职业——北京的哥。人生的纠缠,就在于突然有一天,某个过去播下的因果就在顺风顺水中猛然出现,秦朗发现了自己失去了真正的声音,直面女主的人生故事再也没有相配的人生电台的旁白音质。

  秦朗、李翰东编剧的《出走人生电台》,男主就用了编剧秦朗的名字,我不太清楚导演刘博文与编剧秦朗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内幕,显然这里面应该有主创的一部分自传属性。人生的价值之一,在于不断的自省,从每日三省吾身到每隔几年的重新梳理,既可以亲密又能够疏离,90后的从容也许在于整个世界大局已定,尘埃光荣、梦想差不多都安稳地、有序地、呈现出正态分布,焦虑对于创作来说是一种动力,放下焦虑更显得把握人生的能力。《出走人生电台》的苏见欢和秦朗,在故事的最后,人生却是更多了欢乐开朗,他们还没有到三十岁,人生刚刚开启序幕

  《出走人生电台》观后感(五):当我们谈论青春片,我们在诉求什么?

  深夜偶得,躺沙观之而入戏,提笔寥记。

  1

  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网大”----一种被视为过街老鼠的中国电影亚种类。不过换句话说,成天嚷着“大银幕”、“仪式感”的人,又有几个是真的摸过胶片的呢?哪怕从85后开始,也是泡录像厅、租VCD一路走来的多吧。在抖音、快手过剩地生产着视听产品的当下,“电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反正我看如今的大量“院线片”,评分还没这部高。

  2

  既然形式重要,那么我们聚焦内容。这部影片有一个70分的剧本,和一系列70分(精准调度60,几场妙趣横生的视听华彩加10)的导演,最后可以打80分,标标准准的四星片。为何加分?一因为是网大,考虑到在有限的成本和资源下操作到如此程度的难度;二因为是青春片,一种被近几年国产电影“玩坏”的类型,却生出了不一样的花。

  3

  这几年有个段子,是说国产青春片=车祸、堕胎、出国出轨……车祸主要针对《致青春》和《左耳》,堕胎主要针对《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有幸的是,这几个东西,在本片里都没有。

  私以为,车祸or堕胎,都是在“猛情节”上做文章,企图用故事中的“大事儿”来表现大冲突。然而,反例就在眼前。本人多年阅“日系青春”电影,岩井俊二亦或苍井优不胜枚举。十几年来斗胆总结一条门道:

  青春片胜在细节。

  我们看《情书》,或许记不得里面某个“大事儿”,而是余音绕梁,心心念念一张借书卡的背面。我们看《坏孩子的天空》,忘记了情节里具体某个片段,却时常忆起两个男孩怪怪的笨拙地骑单车的镜头。

  一部电影,不一定是依靠其中某个“猛然”的事件来榨出情感。私以为青春片尤其如此。依然十年没再看《蓝色大门》,但陈柏霖对着游泳池大喊的台词却能立马吼出来。

  出走人生电台,显然是在细节上用力的电影。除了一个假自杀(我相信任何观众都能知道显然女主不是真要跳楼),根本不能算“事儿”,其他的,使劲的地方,全在细节上。

  4

  另一个深层次的批判,是针对“车祸堕胎”类国产青春片,暗藏其中的扭曲价值观。无论是《同桌的你》or《匆匆那年》,我们都能看到“十年后”的一群穿华服开宝马的有钱人。他们在高中时都是平头百姓子弟。这里面暗藏着一个很可怕的东西:电影主创们作为“先富起来”的阶级跨越成功者,他们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被流露在电影中。

  也就是说,他们始终有一种“我现在站的更高了”的态度,去看过去,那曾经贫困的时光,用阶级、地位、财富的目光,去审视这个世界上最纯真的东西之一:青春。

  本来,把纯真拿来消费,就已经很不纯真了,还要让一些绯闻缠身的不纯真的演员去故作纯真的样子,这种不负责的消费就是大多数国产青春片的原罪。

  这就很扭曲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莫名其妙就无病呻吟的角色,一些得不到恋爱、荣誉就很愤怒的男性角色,一些当了biaozi还忙着立牌坊的女性角色……

  我们不是不要去讨论社会的残酷,而是作为一部青春片,也就是以少年人为主角的电影,我们要以一种青春的视角和态度,去真挚、诚恳地讨论那些残酷的事情。

  说白了,要天然。不要成年人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发自女主视角的,对自己能让父母重婚的天真幻想;亦或是,发自男主视角的,对高速膨胀的文娱行业的一厢情愿;以及他们两人,连面都没见的爱情…这便是从少年人自己的视角出发的,一种“天然”的,青春片应有的,对“残酷”的态度。

  5

  写到这里,才搜索发现,原来这是一部主创团队基本90后的作品。

  惊讶了两秒钟,然后微笑了。想来也是必然,若非“自己拍自己的青春”,怎么可能如此精准地,以少年人的目光切入?

  我也是90后。我一向的观点,60-80后这三代人太忙,要说的太多,急着表达,反而说不清。相比90后,更加纯粹,用老一辈的话来说就是“过上好日子”了,90后也经历了网络时代最初的言论自由疯狂,我相信90-94年生人到如今没再有那么多急着去喷涌的话。

  这么一想,很多东西,其实就在我们90后自己心中。就像十几年前,下了晚自习,回家路上用MP4偷忙着看《NANA》的我,思索着哪一天中国能拍出这样的作品。那些时候,那些情感,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各种原因,很少有出走人生电台这样的电影,帮我们表达出来,罢了。

  :若此片银幕上映,必然买票支持。

  2:两位主演的表演也值得特别一赞。或许仍有网大期待值低的缘故,但的确,两位主演至少能够明显感觉出是走入了角色,演绎了角色,而让人忘了他们偶像或者艺人的身份。这才是电影表演嘛。就是让观众忘记你这个人,而全然记住这个“人物”。兹呲两位主演今后接更多的靠谱角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