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纸之月》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纸之月》观后感10篇

2018-05-30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纸之月》观后感10篇

  《纸之月》是一部由黛りんたろう / 一色隆司执导,原田知世 / 水野真纪 / 西田尚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纸之月》观后感(一):纸之月:女人之殇

  正如这部剧的海报上所显示的一样,这是一部关于女主角自己扼死自己的故事,别的人,只不过是催化剂而已。

  这个故事只有短短5集,算是短篇了。但每一集都很精彩,对女主角的心里变化描写的非常细腻。其他两位女配角也在寻觅女主为什么误入歧途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虽然有点套路化,但在女性视角方面,这个剧绝对超出其他同类剧集很多。

  内心的罅隙

  当了多年的家庭主妇,女主角的生活已经陷入了一潭死水,唯一的兴奋点就剩下还在兼职的银行工作了,看起来赚到了钱,也有很多老人信赖,而且同事也都夸奖她帮了大忙,她对此感到非常欣慰。然而,回到家中,她就变得一无是处了,想要孩子来填补生活的空隙,但是丈夫不配合,而且大男子主义的丈夫还把她小小的成就感打压了。于是,她压抑无助,内心有了裂缝

  曾经,她以为金钱无所不能,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有心,奉上金钱就可以解决问题,高中时,她就曾激进的每月奉上大量金钱捐助非洲的小朋友或者教堂的修葺等各种志愿活动。彼时,她还是个家境很好的大小姐,用着父母的钱,做着自以为正确的事。

  现在,大小姐的光环已经不再,父亲生意失败,家境一落千丈,但也是不愁吃穿,老公天天出去工作养活全家,供着房贷,而她只需要在家里做做家务,算算账,精打细算好日子就行了。

  但是,她,不满足

  照进缝隙里的除了光 还有其他

  那个男人,是她负责客户孙子,那个吝啬老头,总是想约她出去,但是被她严词拒绝。这个男人听到了她的话,跟踪了她,找到了她,以拍电影的名义

  一开始,她是清醒的,她看的到,他的人生,他的电影,是无法成功的,但是他的那句话,打动了她,她以为,他认可着自己。内心的缝隙,被别人突如其来的恭维填补上了。欲望的窗口,被打开了。

  关乎欲望 与爱无关

  从第一笔拿走别人的钱开始,命运已经踏上歧途。就好像她小的时候肆意的使用父母的钱做慈善一样,内心没有对金钱真正的概念。那只是一些数字罢了,买了很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享受的只是金钱带来的万能感。

  她也从来,并不,爱那颗小嫩草,他只是一个催化剂罢了,她的空虚,需要一些事来填补。她老公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没有在最关键时刻发现自己妻子异常,以及没有时时刻刻的用爱来观察自己的女人。大抵是懒惰吧,结婚20多年,激情早已消磨殆尽,即使老婆花了精致的妆也无法吸引他的目光,只有在她老婆的心真的离他很远了之后迟钝的他才察觉一切。所以,最后他所说的会承担一切责任,绝对是对的,他的疏忽,他的不在意,成为了一切的起始点。

  影片里说,她爱上了拥有金钱的那种万能感,也许是吧,但其实她的内心也在备受折磨,在给已经老年痴呆的老奶奶打扫房间的时候,老奶奶一直说着她的好,她被别人说的像天使一样,可是,她却拿走了他们的钱,肆意挥霍。所以,她失声痛哭,她的内心也有过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只是,走的太远的她,已经没有办法停止。

  她们,也一样

  勤俭持家反被丈夫背叛,购物成病离婚收场,女主的另外两个高中时期的小姐们,同样遭遇着40代的困扰。人生从未有坦途,不论是谁,都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一些磨难,那些原本说好的,总是在实践中就变了模样

  那些内心的不安感,不依赖自己,而依靠购物,怎么样也都是无法消减的。并不是藏起来就可以假装不存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证实它,面对它,攻克它。

  题外话:

  总有槽点的小嫩草男二号,实在太丑了。。竟然还是满岛光的弟弟,最后一集里,他自己说自己其实对女主来说就是个非洲小朋友,差点笑喷我,还别说,他这模样,分明就是从非洲来的小朋友好不好

  《纸之月》观后感(二):真心给赞

  感觉电视剧梨花比较贴近原著,犹如大和抚子般温顺娴静的外表,处于现实幻想之间那小鹿般迷茫双眸圣母般的心境,简直perfect!比起电影版好上不知多少倍!

  另外这一版本的平太从朴素到豪奢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不过一开始穿着衣服这个太夸张了…原著也没有说平太家有多穷吧,只是说爷爷有钱而已。而且原著中平太打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谈及爷爷也是咬牙切齿十分狠毒,这里的平太还是火候欠佳。

  平行线的两个闺密衔接自然好评。一个购物过度,一个节约过度,还是不错的,可是少了一个梨花的前男友戏份啊喂!那个是原著的闪光点啊!支线开放结局点睛之笔就在这里的说!实在有够马虎

  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吧,不过我家角田光代的剧看起来还是比凑阿姨紧凑点的~

  《纸之月》观后感(三):仍是一个松子的故事

  我是看了电影之后,才把这部剧翻出来看的,所以难免会边看边比较。同样的一个故事,日剧和电影对于主题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差别

  日剧里多处提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老生常谈的女性主题“在爱他人前首先应该爱自己”,另外一个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梨花从小就坚定地认为,只有通过帮助他人才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只有对他人有益,她才能得到满足幸福。正是在这种典型日式价值观的指导下,她高中时期便坚持每月资助非洲的贫苦小学生,直到家道没落,才被迫停止。

  结婚10年依然没有孩子,梨花的心理压力并不在于时间上的空虚,而是在这场婚姻中,不需要自己抚养孩子,不需要自己偿还房屋贷款,自己送的礼物也好、想法也好、意见也好,通通无足轻重

  这种不被需要的感觉在梨花的意识里等同于感情的干涸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在渴望理解与被爱的情感需求的驱使下,她才会主动资金上帮助深陷高利贷漩涡的光太,这一主动的付出,使得自己不但在情感上被光太需要,在物质上更是使得他离不开自己。

  她不断挪用客户的储蓄,不断满足光太的心愿高级公寓、华车美服、去威尼斯参加电影展。她自己也不断购买有设计感的衣服,华丽饰品,各种“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去美容院保养皮肤,也都只是用来来维持有钱人的假象而已,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或者用另外一种表达,“并不是因为自身贪图享受”。这种彻底忽略自己,眼睛里只有对方,不惜榨取自身无条件满足对方一切需求的行为,和松子如出一辙。两个女人的结局都是一样,最后只有孤身一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不会因为两颗行星的消失而偏离轨道。她们的结局,只有黯然陨落。

  电影中的梨花更加忠于自我一些。在于光太的不伦之恋里,更多的是一种婉约含蓄的两性之间的吸引。在两人还没有语言深入交流时,两人的关系已经通过一点点眼神的闪烁,依靠空气流动暧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时,梨花追求的不再是朴素的“被需要”,而是一种梦幻的美,一种带自己摆脱冗长无味生活的力量。电影更侧重对“随心所欲,承担后果”与“遵守规则调整需求”两种生活方式讨论。针对人生选择的讨论向来充满了争议,无论哪一种都会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受到贬低。然而在电影中,编导似乎是支持前者的。例如,年长的女职员虽坚持否定梨花对自由解释,但另一方面又不断想象假如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为自己关于自由的想象力匮乏而感到悲哀。最体现编导用意的,应该是最后的场景:梨花潜逃至非洲,突然发现那个自己曾经不断资助的男孩,如今已经成为一位善良水果店主。这一切付出,都因为这个店主的善意而有了存在的意义

  相对来说,日剧最后的结局更能为大众接受。无论是丈夫最后表达出对忽略妻子的懊悔,还是梨花的自首,还有另外两个朋友收到梨花的影响而更加坚强独立这样的设定,更加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较为平和。电影中并没有梨花自首或被捕的情节,所以可能会让很多观众无法接受。然而电影只是一个故事,有些不同才会更有趣,不是吗?

  《纸之月》观后感(四):真实的梅泽梨花

  一起轰动日本的银行公款挪用案件嫌疑人是41岁家庭主妇梅泽梨花。东窗事发后,梨花只身踏上逃亡之路,流浪于泰国清迈,而所有她身边的人,不可置信之余都在追问,究竟是怎样的实际遭遇与心理动机,会把一贯平凡无奇的她推向这样的犯案深渊。是欲壑难填,还是自我迷失众人回忆与猜想渐渐拼凑成一个真实的梨花。

  嫌疑人梅泽梨花还未被逮捕归案。与那些新闻报道对梨花的日渐淡忘相反,随着时日流逝,梨花的事在她曾经的同窗好友木绵子、亚纪心中盘踞。木绵子和亚纪又是两个极端。 木绵子为使女儿免于成为拜金主义者,处处节约,压抑家人对物质的需求而至病态,终致女儿发泄般的超市偷窃行为;而中条亚纪则购物成狂,婚姻破碎,为补偿未竟的母爱,她用金钱和物质不断填充母女之间的空隙,女儿对物质的需求大于母亲陪伴。3个女性面对金钱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人生,也各有各的不幸

  梨花原本出身富裕学生时代喜欢帮助他人。她捐助过一位泰国的受灾儿童,第一次体会教会学校教授的“施与比得到快乐”。婚后夫妻感情平淡,膝下无子。丈夫的大男子主义让梨花压抑却不敢言明。梨花以兼职的身份在若叶银行供职,她工作认真谨慎细心,周到诚恳地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理财服务为此得到了上司井上和客户们的高度评价信任梨花去富裕的独居老人平林家拜访,在那里结识了老人正在上大学的孙子光太。老人不愿给光太钱让对光太感到心动的梨花偷偷挪用了平林的二百万日元借给光太,并伪造了定期存款证书和分行的公章,成功瞒过了银行和客户双方。从第一次挪用公款开始,她的命运已完全转到了未知方向。谁也没有想到,曾经正直的梅泽梨花,不知不觉陷落挣扎万劫不复的泥沼之中。此后,为了保持和光太的关系, 她挥霍着不属于她的金钱,虽然一次次叮嘱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要补上亏空,可又在虚幻的幸福迷梦中失控事情败露后,银行对其展开了追查,身败名裂的她又再次失去了光太。

  在梨花平静的外表下,她压抑着一颗时刻渴望逃离的心。她在家庭、工作、爱情里找不到价值之后,在金钱 里感受到自由,她似乎触到了人生的某种边界。与其说那是一种满足感,不如说是一种万能感。想要去的地方哪里都能去,想要做的事都能做,她仿佛第一次获得了自由。她没有一丝罪恶感,只是独自畅快淋漓地徜徉在这种万能感中。

  《纸之月》观后感(五):角色弧度

  正如海报所表现,女主自己扼死了自己。

  开始的时候,女主是个典型的日本中年主妇,如果非要找一点不同的就是,她没有孩子。没有孩子这个这个问题成了整个故事的开口。

  结婚多年,夫妻两人磨合的没了激情,丈夫开始变得淡漠,对妻子不在乎,如果两人有孩子的话,女主可以把感情倾注于孩子,但是现在,女主的失望寂寥在看似平和温柔下慢慢积累

  女主经朋友介绍,做了一份兼职,而兼职又成了另一个触发事件。女主的客户多数是老年人,如今社会有很多独居老人,极度渴望关照。女主温柔的性格发挥了优势,老人们信任她、依赖她,让她找回了在婚姻生活中失去的存在感。在被需要的过程中,女主感受到的是力量,自己为别人为社会做事的力量。

  时间倒回女主高中时代,女主是个热爱公益事业的人,总想进一份自己的力量。女主家里曾经十分有钱,她在为非洲小朋友捐赠中获得了表扬,也获得了有力量帮助别人快乐。这种力量感是金钱给她。

  后来女主家道中落,毕业结婚,变成了与高中时代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高中的女主会抗争有理想,但是现在的女主却成了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那么女主年轻时的性格死亡了吗,并没有,而是被压抑在温顺的表象之下,她依旧渴望力量。

  银行的工作给女主提供了一个契机,她又一次接触到了曾经让自己感受到力量的“钱”。但是女主有钱之后并没有像年轻时候进行贫困地区的捐赠,转而资助一个“小鲜肉”。女主爱他吗?其实是不爱的,女主只想要借助这个契机完成变成想象中的自己的愿望,她享受“小鲜肉”对她的崇拜,享受金钱带来的虚假生活,带来的力量。

  但是真相被揭开后,女主最后在国境递上了护照,表示女主最终又找回了自己,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

  总之女主角色的塑造有一个双重性,两个人格的斗争,最后统一为真正做自己。

  小鲜肉真是……一言难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