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小孩》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愤怒的小孩》是一部由黄雷执导,王一鸣 / 肖逾榛 / 张子栋主演的一部喜剧 / 儿童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小孩》影评(一):《愤怒的小孩》:真正的贺岁档全家福式喜剧
这一年的贺岁档很沉重。冯小刚的1942,李安的少年派,争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或现实或梦幻的吃人的故事。《愤怒的小孩》的导演没有大牌名导的倾诉欲,并没有拿觉得能上大银幕就有了社会性质的话语权,总想表达点什么看法或意见,让大家或认可或争议。这只是一部全家福式的喜剧电影,别无其它。它想做并且做到的,只是让你在这90分钟内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全家人乐开怀的团圆和温馨。
这是一部中国式的《小鬼当家》,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人曾无数次的想把《小鬼当家》保质保量接地气儿的移植到中国,但均未能成功。有些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有些则直接是因为主创智商太低或是低估了观众的智商,有些是地气儿接的量太大导致过份山寨。这一部,应该是真正像模像样拿得出手的唯一一部。
从演员阵容上看,是奔着《建国大业》的小一号规模来的,但凡有那么一两句台词的,但凡是个喘气儿的背影,都是各种电影电视剧的男女一号。哪怕是结尾字幕,刘德华也得出来发两句牢骚。什么抻面的、送快递的,张嘉译、江珊陈、陈坤、范伟、 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明星大腕们都愿意零片酬的来轧上那么几个镜头或几场重场戏。这应该得益于监制黄建新的好人缘和影响号召力,以及对剧本和主创的认可。《霍元甲》、《投名状》、《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的编剧郭俊立,《建国大业》《梅兰芳》《鬼子来了》的摄影赵晓时,《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导演黄建新作监制,这是一个成熟的班底来磨一个纯开怀一笑的时尚家庭贺岁喜剧。
片中笑点十足,饰演男主角的小朋友丝毫没有被明星绿叶抢去风头,反而HOLD得住全场,傲气十足。而片中的饰演反派的两位演员也十分亮眼,诙谐幽默、搞怪笨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众绿叶们的点缀也使得两朵小红花越发抢眼出彩儿。从技术角度上讲,班底及制作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智商角度上讲,对于剧情的逻辑性以及情节的设置都十分的合理和顺畅。而情节立意上看,导演的大方向坚定,以家庭情感为中心,时尚、搞笑、高科技、与盗匪周旋等等元素均是为人物情感服务,最终与观众情愿达成共鸣,才能成为一部不被观众笑过就忘的影片。而由张嘉译饰演的爸爸、江珊饰演的妈妈及范伟饰演的爷爷,以其恰到好处的戏份和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特点营造出了温馨而相亲相爱的一家氛围也极好的迎合了贺岁档的主题。而人物及剧情的设置也完全是简单生动的动画片式人物设置,可谓真人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愤怒的小孩》影评(二):靠谱与搞笑之间的留守儿童奇异历险记
《愤怒的小孩》,一个欢乐题材的儿童电影,却让我看到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运,这命运从一出生就开始注定。当今各种二代们的人生际遇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质极其丰富但却缺乏亲子之情的小屁孩选择逃跑的故事,不过黄建新监制、黄雷监制的本片拍摄的花团锦簇兴趣盎然,孩子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寻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诚信考验,更不要说挫败坏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绝对对得起孩子们的期望。
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丰裕的,然而却离爸妈越来越远。这或许不再是80年代时的小皇帝,而是网络时代的寂寞少年。但是,成长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爱比物质更重要。因此,哪怕父母已经不在,可是兰兰却仍然执着地想要回到当初的家。那张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仅是一种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抛弃的亲情。本片作为春节期间唯一的儿童类贺岁喜剧片,都值得年轻父母们携老扶幼走进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难得的老中少全家凑到一起的去乐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成年人以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便会开心,这样的想法往往错的离谱。
然而,不幸的事,我们似乎从来都很健忘,或许我们的民族太过于古老,古老到连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岁月。也可能是现实太过于艰难,艰难地让我们习惯于冷漠。透过《愤怒的小孩》以及那些咀嚼着电影带来欢乐的人们,我们很难看到桥洞下瑟瑟发抖的孩子的面孔。当然,这并不是一部完全现实风格的儿童喜剧,它并没有严格遵循现实的逻辑,其中充满了巧遇与偶然。现实中自然不会有如此傻的绑匪,也不会有能不停地弹射地玻璃球,然而这些无关紧要,关键是它能给孩子们,给大人带来欢乐。《愤怒的小孩》也没有完全超出现实的世界而走向不靠谱的道路,它基本上还是沿着生活的样子走下去,只是多了几许夸张,几许搞笑。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电影最终通过城市与农村的场景转换,让祖孙二人的绝技得以实战,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在平衡卖点,讨好城市与乡村两头的观众,而更应该被看作是对城市与乡村和谐互动的期望与呼唤。诚然,现代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毁掉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现实生活中离家流浪讨生活的孩子遇到的要远比影片中表现的残酷,也并没有那么幸运。但城市毕竟承载着大多数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者的文明与富足的理想,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这一点,但其潜台词显而易见地包含了这一点。
不过平心而论本片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例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虽然大小众星们的演出不可谓不倾情乃至卖力,但由于本片诸多情节的设计一方面略显想象力不足,同时又似乎充满了过多成人化的东西——例如孙小傲地下室大跳嘻哈舞的那一段尽显早熟与玩世不恭,片面地讨好娱乐成人。但另一方面或许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孩子毕竟总要长大,在当今多元社会现象之前,比我等贫瘠的童年更多花样也算是正常。
《愤怒的小孩》影评(三):《愤怒的小孩》多陪陪咱爸咱妈咱小孩
云之东/文
这电影是一部中国版《小鬼当家》。留守小男孩小傲在爷爷生病住院期间,以当007的天份溜出密布监视器的小区,在离家出走的路上遇见被犯罪分子追堵的漂亮小女孩兰兰,于是英雄救美,上演了一出聪明小孩智斗笨贼的逗趣戏。最后结局自然是合家欢,坏人被绳之以法,小傲与爸爸妈妈爷爷一家团圆,再不分离。
虽然和美版《小鬼当家》比,《愤怒的小孩》还显得雅嫩,智斗的“智”少点技术含量,搞笑的部分更接近段子式的小品,节奏也还略显拖沓,但整体却十分难能可贵的跳出了过往儿童电影说教大过童趣的短板。不再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教育小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放下身段,跟着聪明小屁孩小傲一起度过一段欢乐时光。在欢乐时光之后,很自然的带出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多多关注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和孩子的主题。
电影有两个亮点。亮点一是男一号小男孩小傲,一招一式绝对萌翻家长。片中有一段他模仿已故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舞蹈,前无来者的被他跳出可爱至极的味道。另一亮点是甘作绿叶的群星。陈坤、范伟、张嘉译、江珊、陶泽如、张译等大腕纷纷在片中客串,做起两个小孩的配角。原来导演黄雷来头不小,是知名导演黄健新的儿子,难怪可以请到一众明星作绿叶。
如果你的小孩在8-13岁之间,推荐你带上小孩去看看这部欢乐的电影,我在观影的时候,旁边几个10岁左右的小孩乐到不行。即使没看这电影,也请你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愤怒的小孩》影评(四):成为他们的朋友吧!
文:郎启波
粗略一算,如果撇开动画片不计的话,国产儿童电影似乎已久很久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出现已久很多年了。再放开至华语电影的话,较劲的称得上真正儿童电影的也差不多是朱延平的《好小子》系列;对于内地观众而言,还能有印象的是1960、1970年代人记忆中的《小兵张嘎》了,不过这样的电影已久不适宜当下。再后来,每年似乎都有一些儿童电影上映,但大多拍完就没了踪迹,要么局部上映,要么根本就不适宜儿童。
要想做好一部儿童电影,其实要远比做一部商业成功的大片更加不易,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既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同样也能给成年观众以启迪或重拾童心的机会,而这样的要求——对于当下急功近利的影视圈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这个角度而言,黄雷的这部《愤怒的小孩》便可以获得足够的热烈的掌声,非但作为一位年轻导演,还又是其电影处女作,很显然,黄雷已经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刚过去的2012年,我在负责《微博有鬼第二季》项目的时候,李承鹏编剧导演的《可以在一起》作为其中一部微电影,主题便是“每个人都有过一个离家出走的梦”,前者和黄雷这部《愤怒的小孩》的立意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未看影片前,你或许会感到疑惑不解,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黄雷为什么能够吸引到张嘉译、陈坤、江珊、范伟、陶泽如、刘仪伟、张译等大牌演员明星参演《愤怒的小孩》;如果你得知黄雷是黄建新儿子的身份后,你可能又会去想这是不是黄建新的面子或功劳;而一旦你看完影片后,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咔们都心甘情愿去做了“绿叶”,甚至,就连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亦甘心做了片尾的超级大彩蛋。撇开人情世故,一定还有导演的诚意和故事本身打动了他们。
说这是一部适宜全家观影的电影并不为过,孩子看到属于自己的欢乐,而大人,尤其做家长的,还会感悟到一些如何和孩子相处之道,在各种孩童教育的书籍泛滥的年代,其实孩子的需求也挺简单的,更多的时候是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想复杂了,又或者我们根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或将父母对于自己孩童时代的某些并不合适的教育方式继承了下来。
那么,就带上孩子去看看《愤怒的小孩》吧,从今天起,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伴你的孩子,学会做他们的朋友,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愤怒的小孩》影评(五):小子点名要看的电影
我试着写点什么吧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腾讯视频里面的推荐了,看到这个可爱的名字,写完作业后,急匆匆的要求赶紧弄给他看。
快9岁的小子了 乐得嘎嘎的。
有一句台词是 世界上有2亿多的愤怒的小孩。。。。。。因为爸爸妈妈只要工作 不要他。
转头问小家伙,你愤怒吗?
摇摇头,告诉我,有你陪我。
这朴素无华的四个字,使我心有欣慰啊,什么不甘于,自我牺牲等等。。。一切跟自己不和解的情绪,瞬间放下放下 了
《愤怒的小孩》影评(六):刘德华居然在里面饰演板砖
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搞笑、温馨、温情,所有让人温暖的词汇都可以放在这部片子里面。但我觉得,它比《小鬼当家》要好,要感人。它融入了很多情感因素,父子情、母子情、爷孙情、朋友情,等等,是一道呈现给大家的感情的饕餮盛宴,搞笑因素在其中反而是一个配角。而《小鬼当家》在这方面要弱不少,是近年来少有的、同时也是一直中国电影人很难拍得好的情感大片。
只是不知道,这样一部片子,在国内的票房能够有多少。
而且一定程度上,它还反映了中国当前的热点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虽然小傲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提及的『留守儿童』还不是一样的生活背景,但本质上,就是留守儿童。
陶泽如在其中的戏份不轻也不重,却是串起整个剧情的关键人物。而且这样一个战争片中常见的铁汉角色,少有的在本片中体现出了柔情一面。
《愤怒的小孩》影评(七):《愤怒的小孩》:倒霉的大人。
愤怒的小鸟,倒霉的猪头。愤怒的小孩,倒霉的大人。无论是国外的《小鬼当家》、《鼠来宝》,还是近来异常火爆的《泰囧》,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的或许不是小孩多聪慧,朋友多团结,或者机缘多狗血,而是笨蛋大人多倒霉。为何大家如何热衷于这种夸张诙谐的喜剧闹剧?其实只需想想近两年大家常开玩笑的话即可明白:把你的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我们乐呵乐呵。人有时候需要通过别人的更加不幸获得某种满足感啊,而倒霉的对象是坏人,更让这种满足感顺理成章。
面对这种情况,成年观众的观影乐趣有时也会从“正邪”对抗转化到不断期待坏人更倒霉中来。《愤怒的小孩》中由刘仪伟、马上又、张子栋组成的笨贼三人组,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三贼虽笨,从事的却是最为令人发指的行当,拐卖儿童。作为主打合家欢的作品,故事虽未从社会角度过多着墨,事件却一直围绕小女孩兰兰如何被坏人追捕,如何和离家出走的小男孩孙小傲一起与坏人斗智斗勇展开。正因为坏人罪之深,由孩子完成对其的惩罚更显得大快人心。
从儿童视觉出发的该片,对于儿童观众来讲毫无违和感。十来岁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淘气、好奇、天性活泼好动。生活最大的乐趣仿佛就是耍点儿小机灵,出点儿坏点子,使个小坏招把小伙伴羞臊一下或者跟大人躲个猫猫。尊重孩子最好的方式便是不要把孩子当不懂事孩子,而重视他们认真对待他们的需求与想法。影片中王一鸣饰演的孙小傲正是被忽略才离家出走,而这一段脱离了家长的冒险过程,恰体现了其独自面对社会时的态度,人小鬼大不好惹。孙小傲被抓后,一个小孩和两个坏蛋过家家似的戏剧表现,令人啼笑皆非。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是笨贼三人组老大刘仪伟对两位手下的评价。而当刘仪伟犀利帅气的对两位手下一通虐,亲自上阵抓小孩时,却发现,他居然还不如猪一样的队友。在兰兰家乡空无一人的农村街道上,孩子们的智慧与笨贼的蠢笨均发挥到极致,这里也掀起最后一个小高潮。正义的团结有爱,邪恶的无序散漫。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虽然笔者并不认同此观点,不过对于合家欢的作品来讲,传达这样的正能量是最便捷亦最生动的叙事方式。
作为黄建新儿子黄雷的处女作,小成本电影《愤怒的小孩》邀请到刘德华、张嘉译、江珊、范伟、陈坤等众多大牌明星实属难得。所以观影之中,除感受孩子的机敏可爱、蠢贼的呆萌倒霉,以及一连串花样百出、笑料连连的智斗,接连出现的大腕更让观众有种踩彩蛋的快感。特别是表现最为出彩的刘德华,毫不夸张地说,该片于他演艺史史无前例、最具创意,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文|苏筱兀。
《愤怒的小孩》影评(八):《愤怒的小孩》:明星当绿叶,贺岁合家欢
这注定是一部让人无法拒绝的贺岁儿童轻喜剧。
无论你是何方神圣,都能够在《愤怒的小孩》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款明星”和令人捧腹的笑点。
《愤怒的小孩》有多少明星加盟?只有想不到,绝对没有影片做不到的——国内最火的男星诸如张嘉译、范伟、陈坤、张译、陶泽如,悉数登场。女星方面,则有实力派江珊坐阵。
不过,千万别把这当做一部“全明星电影”——剧中所有的大明星都是围着两个孩子转的。
但这又不是一部纯粹的“孩子电影”。影片虽以轻喜剧贺岁性质为主,但其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也的确令人深省。
其实,明星加盟算不上一个多闪亮的卖点。但《愤怒的小孩》中的明星们有趣就在于,他们颠覆了以往的银幕形象,完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角色。
张嘉译,一改往日“少妇杀手”形象,摇身成为跨国公司老总,与儿子心有灵犀的默契颇有好莱坞警匪片的智慧;
范伟,一如既往地“笑点频频”,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是戏。范老师在片中的名字也十分霸气——孙仲谋;
近两年人气极旺的陈坤在片中穿上了帅气警服,成为刑警队一员,比《画皮》里精神了几十倍;
“老实连长”张译这回不老实,“闯黄灯”这事以后都归他管。没错,张译变身交通警察了;
老戏骨陶泽如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神神秘秘的表现,这一次也不例外。他究竟是凶狠的狼?还是忠厚的猎人?这个先保密。
如此之多的绿叶,要衬托的是两个古灵精怪、神通广大的小屁孩。
由童星王一鸣饰演的富家子弟孙小傲,与名叫兰兰的流浪儿童遭遇了两位“黑社会神器”的疯狂围追堵截,上演了一场惊险、刺激、搞笑、浪漫的中国版“小鬼当家”。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黑社会神器”的两位,马上又和张子栋。
马上又绝非等闲之辈,此人是目前国内影坛最具实力的作曲和音乐制作人,包括陈凯歌等名导都曾与马上又合作过。此人演技如何?可以说丝毫不亚于他的音乐才华。片中有一个片段,身为黑社会马仔的马上又居然在街头唱起了卡拉OK,狂飙《老男孩》日语版,唱功十分了得。张子栋则是新型国产搞笑天才,曾在《决战刹马镇》中有精彩表演。
壮实的马上又,瘦高的张子栋与两个小屁孩上演了多场惊险又搞笑十足的猫鼠追逐戏。两人与交警张译的一场戏极为搞笑——马上又勇敢地调戏了张译。马上又和张子栋的表演不自觉让人想起了《小鬼当家》中倒霉可爱的乔•佩西和丹尼尔•斯特恩。
不可否认,《愤怒的小孩》中有很多《小鬼当家》的影子。但相比《小鬼当家》的纯娱乐性,《愤怒的小孩》在搞笑的同时,还在反映着不可逃避的社会现实——新物质时代的儿童该如何受到保护。
此外,《愤怒的小孩》还邀请天王刘德华加盟演出。具体角色,目前不方便透露,但绝对可以让人大吃一惊。
《愤怒的小孩》影评(九):《愤怒的小孩》:留守儿童同生不同命
春节临近,央视大篇幅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每每看到那些留守儿童期盼父母的眼神,内心中都为之震颤。同样的童年,却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城里的孩子能有父母陪着看电影度寒假喜庆的迎大年,而农村的孩子却不能跟父母团聚显得是那么的令人心疼。
《愤怒的小孩》是一部关注留守儿童的电影,一部轻松欢乐题材的电影,影片虽然轻松但笔者却看得沉重。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运,这命运从一出生就开始注定。出身不同人生际遇就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质极其丰富但却缺乏亲子之情的逆反孩子选择逃跑的故事,影片的主创却让孩子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寻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诚信考验,更不要说挫败坏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绝对对得起孩子们的期望。
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丰裕的,然而却离爸妈越来越远。成长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爱、在一起比物质更重要。因此,哪怕父母已经不在,可是兰兰却仍然执着地想要回到当初的家。那张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仅是一种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抛弃的亲情。本片作为春节期间唯一的儿童类贺岁喜剧片,都值得年轻父母们携老扶幼走进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难得的老中少全家凑到一起的去乐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成年人以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便会开心,这样的想法往往错的离谱。
观众看到了众多明星为几个孩子甘当绿叶,范伟、陈坤、张嘉译、江珊、张译、陶泽如等多位大牌明星,如众星捧月一般,联袂参与这部儿童电影,共同衬托出两位小明星的纯真表演,在大银幕上留下一段当代儿童的美好回忆。在年终岁尾用一场欢乐的游行来制造些节日气氛确实也应时应景,对于被管制了一年的孩子们来说,来看一看同龄人的精彩故事也多少让自己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欢乐。在追逐票房影响力的时候,中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应该更多些象《愤怒的小孩》这样,有诚意,符合商业规律,又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优秀儿童电影。
《愤怒的小孩》另一个方面试图探讨影视题材回归儿童思维本身。儿童电影最怕的是一群大人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揣测、臆想儿童的思维世界以及生活,最后导致成片与儿童的思维大相径庭。然而此片似乎在刻意的避免这方面的问题,也让所有的观影者用孩子思维看待孩子的童年。
《愤怒的小孩》影评(十):儿童喜剧也有春天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的诞生就像迎来了中国儿童喜剧的一场春天。作为一部明星云集的合家欢电影,它不仅刷新了“囧途”式的时尚潮流,而且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颠覆。而毋庸置疑,王一鸣饰演的孙小傲就像一个聪明神奇的智多星,堪比美国《小鬼当家》中的宝贝小凯文。
明星多元化是本片的一大闪亮卖点,一群大明星为一个小演员齐声捧场,亦由此成为了“众星捧月”的经典创举。在这群绿叶配角中,我们有幸目睹了众大牌明星颠覆以往的另一面。一向温婉的江珊扮演了哭鼻子妈妈,昔日严肃的张嘉译扮演了卖萌爸爸,范伟、陶泽如、刘仪伟等继续逆袭搞笑,而陈坤则首次客串了刑警队长;另外还有刘德华大爆彩蛋,正如《泰囧》中范冰冰的惊艳出场。
从喜剧表现手法上而言,《愤怒的小孩》采用了“抖包袱”式经典手法,充满精彩爆笑的台词和桥段。作为黄建新儿子黄雷导演的处女作,本片既有效继承了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还出色地把握了当下影坛的潮流命脉。除此之外,导演对于热点元素的选择性运用,以及对表演、摄影、美术等各方面的精准调度,都注定了这部影片的出手不凡。换句话说,《愤怒的小孩》虽为小成本之作,却有着大气候之态,它的出现,就像为停滞不前的中国儿童电影注入了一枚清醒剂。当国内诸多导演还在玩转回忆录时,黄雷导演却以《愤怒的小孩》遥首了未来。
与此同时,影片中也不乏引人深思之处,但绝非空洞无物的说教,这也是《愤怒的小孩》远胜于其他同类型儿童电影的智慧之处。回想孙小傲愤怒离家,正是始于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但影片并没有刻意引出“留守儿童”这一沉重话题,而是通过孙小傲的自娱自乐,从侧面展现“父母不在场”的孤独童年。而“笨贼三人组”虽然打着拐卖儿童的名义,但影片中却以孙小傲爆笑智斗坏蛋的方式予以呈现,带给人的是充满希望的正能量,而非冰冷残酷的负能量。这份返璞归真的勇气,恰恰是以往的儿童电影所匮乏的。
影片最终以“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圆满收尾,则是对孙小傲这场冒险旅途的正面升华,无论小傲离家远足,抑或兰兰寻途归乡,他们的最终方向则无一例外,都是寻找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