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惧风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不惧风暴》影评10篇

2018-06-04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惧风暴》影评10篇

  《不惧风暴》是一部由史蒂文·奎里 执导,理查德·阿米蒂奇 / 莎拉·韦恩·卡丽丝 / 马特·沃尔什主演的一部动作 / 灾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惧风暴》影评(一):意义这件事儿

  这个影片一个半小时,不是很长,有几个惊心动魄时刻,都能体会到龙卷风的力量之大,人的力量之小。

  我们总在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那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想要的太多,从而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皮特,花费了一生精力打造的那个专门拍摄龙卷风的坦克作为一个追风者,一生都在追求那个最大的龙卷风。而最终也让他碰到了,并同他的坦克一起被卷在龙卷风中,随着风力倦飞到最高处,穿过云层,看到曙光。在那寂静的一刻,他微笑了。看完与友人的聊天中,我们认为他当时应该是幸福的,满足的。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完成自己一生中最想完成的事情,这类人应该是幸福的。

  越长大就羡慕那些找到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不论这个事儿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在他们眼里,这件事儿就是自己生命的意义。年轻的我们,可能经历很多,才能找到那件一想到就会有心跳加速,非做不可的事儿。而经历很多的前提就是多给自己尝试机会。写到这儿,想起那个《只有一分钟的苍蝇视频,生命有限,想做的事儿赶紧去做,做着做着,说不定就碰上了你生命的意义。

  《不惧风暴》影评(二):作死是福分

  俗话说有啥样的受众就有啥样电影。受众不同,即使是同一部电影,那也会不同。要是风暴迷看到了,会对里面的一大堆名词和tornado history津津有味;要是灾难控看到了,对里面的人性亲情宏大场面又是一阵津津乐道;要是指点江山但又没拍过一部电影的评论家看了,绝对是一通很有见地与思想的狂喷。

  我等苦逼学生党,大星期六约着机油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头一回影院看灾难片+伪纪录片,灯亮着的时候坐在座位上看注意火灾公益广告,心里居然洋溢着一点小激动。就预告片看来,我期待它能给我如twister一般的舒畅感受。最终这种期待与大多数在电影院里的期待一样落空了。

  可学生党,看这种电影就是会感叹。这种电影,不是灾难片。

  片头,有四个高中生高举不做死就不会死主义旗帜。在烈风呐喊与惨叫中向马克思做了他们生前最后的报告。之后,又有几个追风者,秉承着作死是一种责任信念,在龙卷风中书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其中雅各布和皮特成功地在风柱完成了自个儿一生的夙愿。想起霸王别姬里那句:缺一天 缺一秒 都不算一辈子。所以程蝶衣最后自杀了,让他一辈子都活在艺术里。他们俩死了,也死得其所,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活在了自己的责任里。那俩中学生,把作死当成作业,来到旧工厂保护大自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大自然虐他们千百遍,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远远地躲着,凝视着自然的高能,在自然触及不到的远方,默默地为自然献出自己的膝盖对了,还有那俩屌丝,把作死当成出名工具,好好的利用,终于功夫不副有心人,拍到了最牛逼的搞笑视屏。

  好多人在说皮特和雅各布他们不应该死,而且他们死得太作。可没有作死,他们能够直上云端,看到彩霞,看到烈焰吗,在人间庸庸碌碌地活一辈子,还是在天堂活着仅仅只有几秒,你能判别哪个更有价值吗。那俩屌丝,作死令他们真正地疯狂快乐,他们都疯了,都乐了,还有什么话语批评他们的行为呢,成功的目的在于快乐,快乐远大于成功。本片去工业区拍视频的男生,要是没有作死,他能和在意的女生独处这么长时间还说这么多知心话吗,我敢说那男的不用再为女友发愁了,不用啦。。。以及最后活下来的所有人,尽管没有上述的人有这么大的收获,但要是没有作死,他们能知道生命的价值生活珍贵吗,能吗??

  所以说作死是福分,作死是反抗,作死是叛逆,作死是对一种制度不对自己的向往展开双臂,作死是由平庸平凡过渡,作死是埃德蒙唐太死,是我爸,我妈,我姐,我哥,我,你。。。。。。

  现在我百感交集有言难发思绪如同胀了许久的膀胱。我只想说,,为什么,,为什么特么中国学校不准上课带手机,为什么不准带笔记本,为什么每天都得穿一身狗皮一样的校服,为什么特么没有一次兴趣小组是真正上过课的,,为什么米国的学校连视频小组都有毕业典礼都是学生录制的我们特么拍个炸三中都得被封杀。。。最后我们只能想到作死,这能让我们有一种为自己而活的感觉呀,,可又有一大群人,他们仿佛知道某人会作死有会作孽而且会死得很惨,于是跳出来如先知般高喊不做死就不会死。。在这种潜意识暗示下,连作死都没人敢了。

  于是只能在一天又一天中循环着不愿提起的无奈,无处发泄,便在网上口诛笔伐叫嚣打杀,宛若是嫖娼没钱的屌丝想要撸一发却又没这力气只能对着数字空间意淫。

  当年看到死亡诗社,就觉得那是为当今中学生量身定制的;后来给小屁孩日记,拉扎尔先生,壁花少年等片一阵轰炸,就如光棍看到岛国片一般爽快,却又对自己的现状一阵痛骂。现在发展到了只要看到了有欧美学校的情节,什么朱诺 生人免进 超市夜未眠 魔女嘉莉 兰波之子甚至哈利波特,都这一种感慨。。包括今天的不惧风暴。我也渐渐理解了为嘛当年韩寒说在中国学校里干的事儿大多数不是学习,为嘛有八零后作家要写《我不原谅》,为嘛有这么多所谓差生能出人头地而优等生只是书呆子

  网上总有深沉的人说现在学生太年轻,对什么都想说不,只做些无用功抱怨。可不抱怨我又能干嘛,当年搞xc争取人权,党听我们的吗,想要枪杆子里出政权,天朝又禁枪,,那我能干嘛,忍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毕业演讲的时候,那个长得像奥巴马的校长说:你们的命运在自己手里,你们要创造你们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演讲时,就这么说: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

  现在想想,也就只有外国校园发生悲剧,鲁迅曰 悲剧就是把美好东西毁给你看。。天朝的校园没有悲剧,只有惨剧,因为天朝校园本身就是悲剧。

  《不惧风暴》影评(三):从风迷角度来评一评这部龙卷风灾难片【转自台风吧“love仙人球开花”】

  刚开完回来,原来想开贴,看见这里有帖子就直接点评论了

  优点

  1.延续灾难片的传统风格,穿插人物情感和大场面的令人胆寒的镜头,但总不能想漫威一样合理融合在一起,特效做的灰常好,从特效上来讲比96年的那部龙卷风片子强上N倍,剧情上来讲就弱爆了

  2.龙卷风灰常多,贯彻主题,这点必须拍砖,啊不拍手

  3.运用专业术语比较难得,不管观众看不看得懂先装逼高大上优先,吐槽的后面排队= =

  缺点

  1.人实在太多了,跑龙套酱油的一大堆,特别是影片中追求刺激的那两个傻逼根本看不懂要体现什么

  2.人死的非常不合理,接近结束地方那两个傻逼还活着,也算是个做的一点也不成功的彩蛋,主角却死了,按照米国灾难科幻片角度来讲,主角永远是不死之身,在颠覆传统观念同时却做的非常突兀浅显,看惯科幻片的层主感觉非常奇怪内心不舒服,当然不排除影片结束后的1分钟彩蛋内主角还活着,只是我没看而已- -

  3.从气象研究者的角度来考虑字幕组给不给力俺不清楚,除了套了一大堆网络流行不明觉厉词汇让楼主实实的醉了一把之外再补一句:这是什么鬼啊!。翻译成超晶胞雷暴是气象方面英译中的通病之外,什么卷曲度啊,三个钩状回波简直就是扯淡,前面也说了,除了装逼我无敌之外没别的深层次内涵了,也就是在特技方面略胜哥斯拉一筹。

  4.接上一条:首先来吐槽卷曲度上升,龙卷风自身是一个旋转上升的个体,从地面四面八方吸入暖空气向上旋转冷却从后侧再下沉,说白了龙卷风就是迷你的雷暴结构,同样可以拥有入流和出流,只是是多支而非单一入流。龙卷风本身就是随着空气流动,地面的起伏而波动的,你不让他气流上升怎么让他维持?这实在是无稽之谈!再来说三个钩状回波,不管那个人活了那么多年来就没见过有三个钩状回波的,除了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相吸合并之后可以具有两个独立结构继而产生两个钩状回波之外没有更多的可能,再根据影片来看,那组龙卷风起码有4,5个吧?相距那么近,怎么可能是多个钩状回波,龙卷风的尺度是小尺度,钩状回波尺度明显大于龙卷风,难道钩状回波之间的距离只有100多m?明显是多涡旋而已,而且很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主涡旋,这种情况出现过没?出现过,2010年的5月中西部爆发的俄克拉荷马的woodward龙卷风就是多个小型涡旋,从头到底没有任何一个涡旋都没有维持超过10秒,只是这种情况很少见,用在这里说成特例明显不适合,不说的话更倍感奇怪,顺便说一下火龙卷,龙卷风确实可以把火吸收,因为火具有明显的对流,可以提供比自身强数倍的上升气流,可以借此吸引龙卷风融合,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龙卷风会吸收并维持火的状态,除非是在大火主动形成的火龙卷,龙卷风内也有水汽,只是凝结程度比较高,很难观察到,不代表里面只有风没有水蒸气,所以一般被吸收之后火会立刻熄灭,龙卷风内维持火的情况很少,但是有雷电导致龙卷风发光的情况,至于原因我也不清楚。再来说最后那个极大的,双龙卷风的情况出现的不止一次,以今年的Pilger为例子,可以发现龙卷风接近彼此时会发生藤原现象,我总结了一下,无论其中一者有多强,先生成的龙卷风会绕着第二个龙卷风的南侧旋转,同时第二个龙卷风会绕着第一个龙卷风的西北侧旋转,简单来说就是互旋,通常较强的一个会吸收第二个的涡旋同时合并上升气流,有时这个情况发生的很快,你可以直接看见靠后或者靠前的一个的碎屑层直接被吸进另外一个里面,历史上最明显的一次合并是hesston-gossel tornado。不过当时两者都处于很弱的状态,所以两者的涡旋是互旋后直接合并的,而pilger则是第二个直接被吸收,两者不同的合并状态需要观看持续几个体扫的雷达图和径向速度图才能明显体现。最后来点评一下抽吸和狭管效应,强龙卷风(EF4,EF5)会具有明显的抽吸作用,由于龙卷风越宽内涡旋越大角速度越强会增加地面空气的流入和速度,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抽吸,强烈的EF5级龙卷风可以将自己环流外1-2km内的一切物体往内吸,在Hackieburg tornado 中,其强烈的抽吸作用叠合后侧下环流抽吸了自己路径外1-4km内的所有树木,这种强烈的抽吸有时对位于外侧的建筑物影响会直接大于龙卷风自身的风速影响,有时一个龙卷风在你眼前以西南-东北的行进路线略过后,会有非常明显的抽吸,如果叠合后侧下环流,那则更难想象具体参考tuscaloosa tornado。

  5.影片中引用了很多著名龙卷风,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的,比如第一个龙卷风的背景雷达图明显是moore tornado而结尾的破坏图是99年的俄克拉荷马城龙卷风和11年的joplin tornado,如果是资深爱好者的话很容易发现

  6.哦对还有风眼问题,由于龙卷风中心的空气非绝对静止,所以多少是有风的,不可能完全没风,龙卷风也是有风眼的,只是最多只有10-20m宽,不可能所谓的什么500啊,1km宽,如果风眼都那么宽,那自身的环流估摸在10-20km左右,这种龙卷风在地球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再次感谢台风吧吧友带来的详细吐槽及专业讲解

  《不惧风暴》影评(四):双刃龙卷风

  文/梦里诗书

  美国—这里是世界上每年龙卷风最为频发的地方,对于电影《不惧风暴》只能说唯有有切身体会的国度才能如此真切的呈现这一自然灾难,但已然看惯了如同《后天》《2012》等那般的世界末日,总觉《不惧风暴》有着份骨子里的小家子气,同样过于无味的文戏,令人除了在那光影中感叹这毁天灭地的龙卷风外也很难真切的感受到什么。

  这并非第一次好莱坞将龙卷风这一自然灾难搬上银幕,其在96年拍摄的电影《龙卷风》时至今日看这部电影仍能给人满是震撼对比《不惧风暴》与仅有找虐的追风者不同,电影安排了一支新的家庭支线,更为真实的着点以小镇突发的这场龙卷风灾难为引得以铺开故事,在此基础上电影同样也以其出众的光影特效使人犹如身灵其境的感受这现实难见的狂风暴雨,值得一体的是电影家庭录像式的仿DV镜头,伪纪录片的手法运用,虽使得电影虽在某些画质上稍逊风骚,但也给观众带来了更为出众的真实感。

  《不惧风暴》特效上的推陈出新和新颖的拍摄手法营造了极为逼真令人震撼的龙卷风,但其剧情上的乏善可陈,可以说是尤为突显的败笔所在,伪记录的手法是一张好牌,怎奈臃肿漫长的铺底文戏对剧情完成度上颇有诟病,同《2012》这种纯卖场面,剧情得失占比可忽略不计的电影不同。对于并非毁灭世界的单点灾难电影,剧情可谓是其支点,如何着点以情动人更是其是否能成就经典的关键所在,96年的《龙卷风》正是在特效给力,剧情靠谱的前提下赢得了较为中肯的评价,《不惧风暴》过于形式的故事架构,几组人物要么插科打诨,要么彰显美式英雄主义,了无新意立足亲情和爱情,这更在于其过于稳扎稳打的导演史蒂文·奎里,其曾执导的《死神来了5》也是此系列电影可谓最为平庸的一部。

  对于《不惧风暴》我更愿意用双刃来对此形容,狂风肆掠的龙卷风暴没有辜负好莱坞灾难片的噱头,但采用伪记录手法风暴下的故事却未能尽善尽美,这是一场双刃式的风暴演绎。(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不惧风暴》影评(五):可以看看

  災難片呈現的類型,我覺得可以大概分成兩種,

  一種是大範圍的,用全知視角在不同地區之間跳轉,

  用全球、國家為尺度來衡量災害的破壞力,

  這種類型,我覺得Roland Emmerich那部2012雖然整體劇情彆腳造作,

  可是視覺上已經達到巔峰,可以像是一場一場災難幻燈片一樣,

  在黃石公園、華盛頓、拉斯維加斯、里約熱內盧、梵蒂岡、西藏,

  展現一場一場的毀滅大秀。

  雖然這種不同展區的形式,可以讓觀眾多種願望一次滿足,

  但總是覺得那種「展示」的意味太強,

  人物的逃離感與災難降臨的真實性反而被犧牲了。

  另外一種,則是聚焦在單點發生的災難,

  可能在時間上、空間上沒有辦法像前者一樣跨幅巨大,

  可是通常真實感強烈,

  恐懼被壓縮在短時間之內,濃度自然提高,

  之前Naomi Watts的那部The Impossible(台譯浩劫奇蹟)可以代表,

  整部戲真正海嘯的場景大概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吧,

  可是那個人和雜物一樣,泡在混濁黃水裡面翻滾的畫面實在衝擊。

  在這種單點類型災難片裡面,

  「人」不是災難特效中的CG動作一部分而已,

  而是具有實感,感受到的那種腿被割出一道見骨大裂痕的痛覺。

  我比較喜歡後面者種災難片。

  而Into the Storm採用類紀錄片的方式,

  讓它偏向後者,沒有辦法採用太多全知視角,

  而是有意要讓觀眾看不清楚暴風的全貌,

  體驗那種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下一秒就被甩上半空中的感覺。

  所以它那個片頭真的蠻精彩的,

  一群學生在車上嘴炮打到一半,前面漆黑的道路突然火光乍現,

  電線斷裂,下車連到底是什麼都還看不太清楚,

  就整個連人帶車被捲上半空,下一幕新聞就說他們全掛了。

  不過有時候看災難片,怕的總不是表現形式的或大或小,

  有點弔詭的是,我覺得災難片的好壞,

  反而是取決於裡面那些「非災難」的環節,

  就是當畫面上沒有用炫目的特效娛樂觀眾時,

  這部電影是否還是能發揮它的本業:說故事。

  太多災難片看完,嗯,蠻爽的,

  故事是什麼,呃,忘了。

  不知為何,大部分災難片的導演抱持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

  反正觀眾進來只是想看特效,

  那我就放給你們看,動畫師給我盡力操、用力操!

  劇本就……嗯,打安全牌,

  就用家庭失散小團圓,親人關係大和解這套好了,

  雖然無聊老套,至少三觀正確價值可取,打平算不過不失吧。

  遺憾的是,Into the Storm打的還是這套安全牌。

  父子親情化解一切危機,

  災後眾人了解到活在當下的重要等等,

  全都是cliché,沒有突破,

  中間自錄遺言與片尾團員抱抱都有種自己好像正在Déjà vu的感覺。

  很安定,很正確,最後也很圓滿,可是就也很無聊。

  (不過之前的日常生活片段的各種邊錄邊吐槽;

  和諷刺無聊Youtube瘋子的片段出奇的蠻好笑)

  不過我真的喜歡它的表現手法,

  雖然手持錄影也不是什麼新潮的手法了,

  不過用在災難片裡,擬真感、緊張感十足,

  碎物四散空中,高速亂飛,

  各種千斤重物冷不防墜落,

  還好好潮的火龍捲,

  隨著主角群穿梭城鎮,就像是坐了一趟雲霄飛車一樣。

  Into the Storm的刺激至少達到了能讓人忽略劇情無聊尿點,

  看完之後會想衝著那音效、那畫面,再玩一次的感覺,

  或許這片就也沒什麼深刻之處,

  就像片尾那麼大的暴風一下就散,收的倉促,

  整片可能就只會在腦袋裡留下一瞬間的印象而已,

  不過整片的刺激過程至少讓人暫時抽離,像是被捲上雲端,

  然後看到澄清的落日與天色的那個瞬間,

  雖然最後還是要往下掉回日常裡,但至少那一刻的寧靜放空蠻值得的。

  《不惧风暴》影评(六):不惧风暴

  影片整体来说不赖,但还没有好到看完打心底想为之鼓掌的地步,温温吞吞的,似一杯温热的白开水,热度不能让人呼天喊地哦。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在惊悚片中运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鬼影实录》系列、《女巫布莱尔》等影片就把观众吓得够呛,这全是因为人们相信摄像机拍摄的事件是真实的,而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就是在此基础之上来戏弄观众的。《不惧风暴》作为一部好莱坞流水线上产出的科幻片,运用伪纪录片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灾难确实走了一步妙棋,还有前几年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新奥尔良地区破坏做佐证,观众无不相信风灾毁天灭地的破坏性。追寻龙卷风的巨无霸车浑身布满摄像机、“记忆胶囊”制作组兄弟的DV摄像机、网络视频逗比二人组的摄像机,就成为了影片的主要视角,极大的调动了观众的临场感和参与性,以至于龙卷风来袭之时,一些神经脆弱的观众都不禁呼喊着“哦,我的妈呀”,由于缺乏3D效果助阵,观众虽然心领导演美意,但是并不能全靠脑补想象狂风扫叶啪啪打脸的痛感。可这点不足并不能掩盖导演史蒂夫·奎里在特效上下的功夫,扶摇直上的火龙卷、横扫一切的绳状龙卷、神出鬼没的跳跃龙卷轮番上阵,高潮部分还来了一个大赠送,二合一的巨型梯形龙卷誓要把地面上的一切抛上天,顺带科普了一下风眼内是晴空碧日的常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名为西弗敦的小镇,在同一天中,史无前例的多个龙卷同时席卷这个小镇,在这些难以预测且极度致命的龙卷风群袭击下,整个小镇面临灭顶之灾。但专门研究龙卷风的追风人预测,更糟糕的情况还尚未真正到来。大多数居民都在紧迫寻找避难所,而这些追风者们却“逆向而行”赶到龙卷漩涡前,测试需要走多远才能拍到这千载难逢的极端时刻。整部影片我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前半部分是因为龙卷风迟迟不来,后半部分是因为龙卷风来了一直不走!好欣慰,看灾难片想要的其实也就是这种心情!在风过天晴的那一刻,整个身心都轻松了~

  《不惧风暴》影评(七):埋于心中的爱与勇敢追逐的梦

  鉴于我对于手持摄影机拍摄的摇晃画面感到极度不适,所以听说是伪纪录片风格的时候,着实担心了一下。但好在本片伪的够伪。

  Donnie拍时间胶囊是父亲的提议,而且他在拍摄自己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计算父亲25年后的年龄,而后反复跟吊儿郎当的Trey说,父亲说要尽快完成。他对父亲的爱是真挚和深刻的。虽然一言不合就自己骑车上学。但那只是一个坚毅父亲和年少儿子的不善表达而已。

  Trey的性格完美的和哥哥形成了互补,他看似吊儿郎当,实则聪明、勇敢。在洞察力和思考力上都更胜一筹。只是如Donnie所说,有点爱耍酷。

  Donnie和Kaitlyn在水中的遗言,相当感人。对家人的爱其实一直在心中,只是越是觉得来日方长,越是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感受。Kaitlyn后悔早晨没说再见,Donnie懊恼拒绝了母亲的最后一吻。爱的磅秤都是在你失去的那一刻才显示数值。

  ete对于龙卷风相当执着,这点值得尊重。Allison在教堂将Jacob的死归罪与他,其实毫无道理。我不知道最后Pete决定冒险堵门是不是以为内疚。如果是,那比之他对Jacob的死,Allison对Pete的离开才更应该自责才对。

  片子出现了两种追风者,一直是有专业装备,有专业人员,如Pete;另一种是两个逗比一样的疯子。影片结尾,两个逗比安然无恙,这多少给我们一个暗示,坐在装甲车中的Pete在看过人生最美的景象之后急速下落,在镜头变黑之前也是掉在了一片树林之中,所以……。

  本片对于龙卷风的描写相当真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几场龙卷风摧毁房屋的内部拍摄戏,都让人汗毛直立。那种周围万物瞬间灰飞烟灭的景象,如若真的发生在身边,该是何等的恐惧。

  《不惧风暴》影评(八):新瓶舊酒風味猶存

  災難片呈現的類型,我覺得可以大概分成兩種,

  一種是大範圍的,用全知視角在不同地區之間跳轉,

  用全球、國家為尺度來衡量災害的破壞力,

  這種類型,我覺得Roland Emmerich那部2012雖然整體劇情彆腳造作,

  可是視覺上已經達到巔峰,可以像是一場一場災難幻燈片一樣,

  在黃石公園、華盛頓、拉斯維加斯、里約熱內盧、梵蒂岡、西藏,

  展現一場一場的毀滅大秀。

  雖然這種不同展區的形式,可以讓觀眾多種願望一次滿足,

  但總是覺得那種「展示」的意味太強,

  人物的逃離感與災難降臨的真實性反而被犧牲了。

  另外一種,則是聚焦在單點發生的災難,

  可能在時間上、空間上沒有辦法像前者一樣跨幅巨大,

  可是通常真實感強烈,

  恐懼被壓縮在短時間之內,濃度自然提高,

  之前Naomi Watts的那部The Impossible(台譯浩劫奇蹟)可以代表,

  整部戲真正海嘯的場景大概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吧,

  可是那個人和雜物一樣,泡在混濁黃水裡面翻滾的畫面實在衝擊。

  在這種單點類型災難片裡面,

  「人」不是災難特效中的CG動作一部分而已,

  而是具有實感,感受到的那種腿被割出一道見骨大裂痕的痛覺。

  我比較喜歡後面者種災難片。

  而Into the Storm採用類紀錄片的方式,

  讓它偏向後者,沒有辦法採用太多全知視角,

  而是有意要讓觀眾看不清楚暴風的全貌,

  體驗那種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下一秒就被甩上半空中的感覺。

  所以它那個片頭真的蠻精彩的,

  一群學生在車上嘴炮打到一半,前面漆黑的道路突然火光乍現,

  電線斷裂,下車連到底是什麼都還看不太清楚,

  就整個連人帶車被捲上半空,下一幕新聞就說他們全掛了。

  不過有時候看災難片,怕的總不是表現形式的或大或小,

  有點弔詭的是,我覺得災難片的好壞,

  反而是取決於裡面那些「非災難」的環節,

  就是當畫面上沒有用炫目的特效娛樂觀眾時,

  這部電影是否還是能發揮它的本業:說故事。

  太多災難片看完,嗯,蠻爽的,

  故事是什麼,呃,忘了。

  不知為何,大部分災難片的導演抱持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

  反正觀眾進來只是想看特效,

  那我就放給你們看,動畫師給我盡力操、用力操!

  劇本就……嗯,打安全牌,

  就用家庭失散小團圓,親人關係大和解這套好了,

  雖然無聊老套,至少三觀正確價值可取,打平算不過不失吧。

  遺憾的是,Into the Storm打的還是這套安全牌。

  父子親情化解一切危機,

  災後眾人了解到活在當下的重要等等,

  全都是cliché,沒有突破,

  中間自錄遺言與片尾團員抱抱都有種自己好像正在Déjà vu的感覺。

  很安定,很正確,最後也很圓滿,可是就也很無聊。

  (不過之前的日常生活片段的各種邊錄邊吐槽;

  和諷刺無聊Youtube瘋子的片段出奇的蠻好笑)

  不過我真的喜歡它的表現手法,

  雖然手持錄影也不是什麼新潮的手法了,

  不過用在災難片裡,擬真感、緊張感十足,

  碎物四散空中,高速亂飛,

  各種千斤重物冷不防墜落,

  還好好潮的火龍捲,

  隨著主角群穿梭城鎮,就像是坐了一趟雲霄飛車一樣。

  Into the Storm的刺激至少達到了能讓人忽略劇情無聊尿點,

  看完之後會想衝著那音效、那畫面,再玩一次的感覺,

  或許這片就也沒什麼深刻之處,

  就像片尾那麼大的暴風一下就散,收的倉促,

  整片可能就只會在腦袋裡留下一瞬間的印象而已,

  不過整片的刺激過程至少讓人暫時抽離,像是被捲上雲端,

  然後看到澄清的落日與天色的那個瞬間,

  雖然最後還是要往下掉回日常裡,但至少那一刻的寧靜放空蠻值得的。

  《不惧风暴》影评(九):作死是福分

  俗话说有啥样的受众就有啥样电影。受众不同,即使是同一部电影,那也会不同。要是风暴迷看到了,会对里面的一大堆名词和tornado history津津有味;要是灾难控看到了,对里面的人性亲情宏大场面又是一阵津津乐道;要是指点江山但又没拍过一部电影的评论家看了,绝对是一通很有见地与思想的狂喷。

  我等苦逼学生党,大星期六约着机油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头一回在影院看灾难片+伪纪录片,灯亮着的时候坐在座位上看注意火灾的公益广告,心里居然洋溢着一点小激动。就预告片看来,我期待它能给我如twister一般的舒畅感受。最终这种期待与大多数在电影院里的期待一样落空了。

  可学生党,看这种电影就是会感叹。这种电影,不是灾难片。

  片头,有四个高中生高举不做死就不会死主义的旗帜。在烈风呐喊与惨叫中向马克思做了他们生前最后的报告。之后,又有几个追风者,秉承着作死是一种责任的信念,在龙卷风中书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其中雅各布和皮特成功地在风柱完成了自个儿一生的夙愿。想起霸王别姬里那句:缺一天 缺一秒 都不算一辈子。所以程蝶衣最后自杀了,让他一辈子都活在艺术里。他们俩死了,也死得其所,因为他们一辈子都活在了自己的责任里。那俩中学生,把作死当成作业,来到旧工厂为保护大自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大自然虐他们千百遍,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远远地躲着,凝视着自然的高能,在自然触及不到的远方,默默地为自然献出自己的膝盖。对了,还有那俩屌丝,把作死当成出名的工具,好好的利用,终于功夫不副有心人,拍到了最牛逼的搞笑视屏。

  好多人在说皮特和雅各布他们不应该死,而且他们死得太作。可没有作死,他们能够直上云端,看到彩霞,看到烈焰吗,在人间庸庸碌碌地活一辈子,还是在天堂活着仅仅只有几秒,你能判别哪个更有价值吗。那俩屌丝,作死令他们真正地疯狂和快乐,他们都疯了,都乐了,还有什么话语能批评他们的行为呢,成功的目的在于快乐,快乐远大于成功。本片去工业区拍视频的男生,要是没有作死,他能和在意的女生独处这么长时间还说这么多知心话吗,我敢说那男的不用再为女友发愁了,不用啦。。。以及最后活下来的所有人,尽管没有上述的人有这么大的收获,但要是没有作死,他们能知道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珍贵吗,能吗??

  所以说作死是福分,作死是反抗,作死是叛逆,作死是对一种制度说不对自己的向往展开双臂,作死是由平庸向平凡的过渡,作死是埃德蒙唐太死,是我爸,我妈,我姐,我哥,我,你。。。。。。

  现在我百感交集有言难发思绪如同胀了许久的膀胱。我只想说,,为什么,,为什么特么中国学校不准上课带手机,为什么不准带笔记本,为什么每天都得穿一身狗皮一样的校服,为什么特么没有一次兴趣小组是真正上过课的,,为什么美国的学校连视频小组都有毕业典礼都是学生录制的我们特么拍个炸三中都得被封杀。。。最后我们只能想到作死,这能让我们有一种为自己而活的感觉呀,,可又有一大群人,他们仿佛知道某人会作死有会作孽而且会死得很惨,于是跳出来如先知般高喊不做死就不会死。。在这种潜意识之暗示下,连作死都没人敢了。

  于是只能在一天又一天中循环着不愿提起的无奈,无处发泄,便在网上口诛笔伐叫嚣打杀,宛若是嫖娼没钱的屌丝想要撸一发却又没这力气只能对着数字空间意淫。

  当年看到死亡诗社,就觉得那是为当今中学生量身定制的;后来给小屁孩日记,拉扎尔先生,壁花少年等片一阵轰炸,就如光棍看到AV一般爽快,却又对自己的现状一阵痛骂。现在发展到了只要看到了有欧美学校的情节,什么朱诺 生人免进 超市夜未眠 魔女嘉莉 兰波之子甚至哈利波特,都这一种感慨。。包括今天的不惧风暴。我也渐渐理解了为嘛当年韩寒说在中国学校里干的事儿大多数不是学习,为嘛有八零后作家要写《我不原谅》,为嘛有这么多所谓差生能出人头地而优等生只是书呆子。

  网上总有深沉的人说现在学生太年轻,对什么都想说不,只做些无用功的抱怨。可不抱怨我又能干嘛,当年搞学潮争取人权,党听我们的吗,想要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又禁枪,,那我能干嘛,忍着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毕业演讲的时候,那个长得像奥巴马的校长说:你们的命运在自己手里,你们要创造你们自己的命运。

  我们在演讲时,就这么说: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

  现在想想,也就只有外国校园能发生悲剧,鲁迅曰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中国的校园没有悲剧,只有惨剧,因为中国校园本身就是悲剧。

  《不惧风暴》影评(十):“莎拉”:从监狱医生到气象研究员

  相信此文在说这片之前,先提下曾经一度风靡大江南北的美剧《越狱》系列一定能让那些年一起追过这部美剧的观众会心一笑。因为《越狱》剧中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莎拉韦恩卡丽丝说不定就是你对这部《不惧风暴》的全部兴趣所在。

  不过在这部《不惧风暴》中我们看不到“米帅”的身影了。这回“莎拉”也不再是那个让我们挥之不去的监狱医生,而是演了一个研究气象的科学家。所以首先值得一赞的就是像莎拉这种演技高超的专业演员,演什么像什么,我们从她演的这位科学家身上一点也找不到当年那个监狱医生的气息。当然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莎拉在《越狱》第三季的时候就嫁做人妻,如今早已为人之母,也不知道片中那位演她女儿的小女孩是不是就是她现实中真正的女儿。反正她们长得很像,让人感觉她一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不过我们从如今迈入中年的莎拉身上似乎还能找到当年她演监狱医生之时,让我们为之着迷的魅力,因为莎拉塑造的角色都那样感性善良,充满了正能量,在这部《不惧风暴》中,当她饰演的科学家听说校长的儿子遇难的陷入绝境生死不明的时候,她义无反顾的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校长去救儿子,这情节还真让人想起在《越狱》第一季中,当她察觉了“米帅”的越狱计划之时,黔驴技穷的“米帅”凭着她们之间的交情和好感,孤注一掷的求她为自己别锁医务室的门,莎拉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严重,但依然为了真爱牺牲了自己的前途,成为了越狱团伙的共犯……

  总之我们都喜欢莎拉这种有情有义的好人,不过或许你会说这些都是戏,是假的。但我们宁愿相信长得娴雅淑德美丽“萨拉”在现实中也是这样的魅力女性,然后让我们为之标榜效仿,毕竟我们都在追求的美好,而“莎拉”就是这个追求美好中的一个做人的目标吧。

  当然了,《不惧风暴》的精彩刺激远远不止于莎拉这样一位让我们倾倒的明星,这部灾难电影到了后面高潮部分,那个吞天卷地的超级风暴还是相当震撼的。那种巨无霸风暴所到之处,万物皆毁、人神俱灭的场面也无比惊心动魄,一定能让你看得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而《不惧风暴》最大的神奇就在于这完全是一部伪纪录片,这些写实的镜头让片中主角的经历看上去完全就像是真正发生过的新闻事件。所以美国这种以假乱真的后期特效技术居然到了完美无暇的地步,这难道不让你感到后怕么?因为在这资讯发达的年代,美国人能在任何时候用这样的特效技术制造某起对全人类不利的事件来在短时间内震惊世界以便达到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好吧,其实《不惧风暴》对我们观众来说,也只是一部让人看得心满意足的电影而已,完全没有必要想太多。毕竟美国人可不是恐怖分子,他们是恐怖分子的目标才对,尤其还有“莎拉”这样美好的女演员,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不去怀疑美国对美好的向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