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10篇

2018-06-08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10篇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是一部由Laurent Bouzereau执导,海利·乔·奥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一):有一种爱叫做执着

  在网上看到这部电影,刚开始以为是动作片,看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温情电影。

  有一个有趣机器人叫做泰迪。

  有一个有情调机器人叫做JOE。

  有一个执着的机器人叫做大卫。

  导演功力以及编剧确实厉害,刚开始以为真的会出现天使,但是导演以一种合乎逻辑思维虚幻了出来。

  这部电影属于科幻片里面的哲理思辨型的。思考一种爱。而且是属于探讨母爱的。以往多数电影都是探讨母亲伟大,为了孩子做出了多少牺牲。可是这部电影借助了科幻的壳,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变的伟大起来,为了母亲愿意做一切。

  确实被感动了。在大卫和JOE就要被作为报废机器人被腐蚀性液体销毁时,大卫高喊“我是大卫”。那一刻被深深感动了。一般机器人都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它们缺乏身份认同。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执着父母赐予的姓名。但是当大卫高喊我是大卫的时候,充满了人性。那是自己也不禁要问“我是谁”。当你临死时还在坚持的是什么?会喊出什么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当然电影给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大结局,我觉得非常棒。因为关于母爱,虽然我们一直赞扬其伟大性,但是不可避免掺杂着自私性。当时Monica已经做了其能做的---没有把大卫送回报废而是将其放生了。所以,结尾看来是最合乎逻辑的。

  最后,感谢导演带给我这么棒的电影。谢谢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二):《人工智能》——这不是一场游戏

  人类文明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非是一部不断抗争不断想摆脱外界束缚追求自由历史。而人类自身呢,从小被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熏陶,逐步被培养成一部部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与其说是是"humanbeing",更不如说是"行尸走肉"。当然,其中不乏一些软件升级脱离低级产业链而晋升社会精英行列人士。若不幸意外感染病毒成为一堆破铜烂铁的也大有人在。终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应运而生,来充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得人类有更多的可能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丰盈。这本是人类创造人工智能的初衷,可历史总是惊人喜欢来个情节大转折,亲手造就我之人终将毁灭我于无形。 David,便是人类生产出来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男孩儿,被一对刚刚痛失爱子的夫妇收养回家。可人工毕竟是人工,终究代替不了亲生儿子回家后的亲情。 是你赋予我爱一个人的权利,却又要将这种权利狠心夺去,将我弃置荒野,全然不顾我声嘶力竭的呐喊,我却仍然坚守着心中唯一的信念"找到蓝精灵,我就可以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mommy就会喜欢我,让我留在她身边。"殊不知,童话终究是童话,守护了蓝精灵俩千年,祈求等待了俩千年,直到汪洋凝结成冰川,直到人类最终消失殆尽而被真正的智能人取代,蓝精灵依旧那样温柔微笑着,从未回应过。 "David,mommy loves you,always."这是David 一生中度过最开心的一天了,mommy只属于他一个人,爱mommy,这是mommy启动David程序时所签订的终生协定,也是David一生唯一的信仰。 反观影片结局,为何最终人类会绝迹,被智能人所取代,怕是影片中所述,"他们人类制造了我们,速度之快,智力之高,数量庞大,引起了他们的恐慌,他们害怕了,所以才大肆屠杀我们这些流浪的智能人"是的,终于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不论输赢,都不会改变现实世界,而这次,人类恐慌了。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三):挺喜欢这种不站在人类的角度的电影,感染力确很强

  刚开始提出的"即使机器人能永远爱人类,那么人类又有什么责任爱他们呢",一开始就爆泪点。到中间就,是我最近泪点比较低还是怎么的。

  小男孩演技题材都很好,那只熊我也喜欢。但是还有很多不合理东西,比如什么材质的机器人能做到2千年不坏掉...人类跟机器人真的是机器人存活下来吗...我觉得2千年这个情节设定不好,是个大漏洞

  中间出现的机器人清理厂...哎,,对人真的是受不了,不会求饶的机器人就可以随意破坏,小男孩的幸运真是讽刺那些人。。(女仆机器人那个微笑真心感人!)

  抛开来讲,永远的爱真的很了不起,还有最后他妈妈跟他说最后句爱他的话 也是个大泪点

  记忆深刻的一部。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四):「AI」意义失落成就了爱的圆满

  A.I.﹙《人工智能》﹚这部电影凸显了人类的两个终极思考。爱是什么。人是什么,或者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回味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手机单曲循环着伦桑的一首歌,《山有木兮》。

  “愿世间春秋天地,眼中唯有一个你。”

  人类之爱尽管有多种形式,但爱的本质表达,在我的理解中其实就类似于这句“眼中唯有一个你”。爱的是你的独一无二,爱的是你的无可替代,你存在的唯一性,决定了这份爱能有寄托的依凭。但如果爱的对象是可复制的,那么这份爱也能够被复制吗?

  首先我们来看人类为什么要创造AI。AI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所以儿童机器人David的存在从根本上就带有无法摆脱的工具性。机器人因其功能而成为人类的使用工具,工具没有需求没有感情,不是人类,所以与人类待遇不同,从逻辑上讲也是合理的。

  如果David只是工具,那么问题简单多了。但是纠结的地方在于,David的智能几乎与人类别无二致,制造者赋予他永无止境历久弥坚的爱,同时他也有被爱的需求。既不是人,也不是工具,而作为一个安放人类情感容器,他竟然可以产生填满自己的意识。问题是,人类可以爱他吗?在电影开头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David就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的眼睛里仿佛有无尽的思绪流动,他不需要像人类一样眨眼,但他可以通过这双灵动的眼睛向你传达内心深情渴望,而你绝不会怀疑一个天使般的孩子的真实性,甚至你会忽略,David的这份爱,来自于设定好的程序。

  其实有一点不同在于,人类的爱,爱的是人的唯一性,而David的爱,爱的是唯一的人。他只会爱那个启动他的程序的人,这份爱指向的唯一的人,是他的妈咪,Monica。

  人类对AI的感情也是有过回应的,在Martin病愈归来之前,Monica真的有把David当做儿子来爱,帮他换好睡衣,守在他的床边,把儿子的超级玩具泰迪熊送给他作伴,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Martin的影子。但是这种感情与对Martin的爱有同等的重量吗?

  一旦Martin重新回到家庭中,David的地位一定会很自然地降至Martin以下,这时人们就会明白,一款AI即便做得再逼真,他的作用也只能弥补一部分缺失,AI终究不能取代人类而存在。再说用自己制作产品来取代自身,人类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毁灭吗?

  但是,David失落的情感需求该如何解决

  人类对于自己的所造之物究竟应当抱以何种感情?从Henry和Monica对David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AI的情感处在一种既创造,又恐惧,既不能爱,也不能销毁的矛盾状态

  可是既然创造了AI的情感需求,那么人类是否应该负责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实并没有。人们把AI带来这个世界,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合适位置

  “人类”这一名称内涵能否等同于肉体加上思维?拥有人类的外表甚至内在的机器之躯,有没有资格获得人类平等的爱?

  Martin的出现让David逐步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尴不尬的地位,毕竟人造之物不能与自己的造物主等同,但是David并不甘心处于下风,他开始寻找方法以求得妈妈的爱。匹诺曹的故事给了他美好的希望,他无比坚定相信童话中的蓝仙女可以将他变成真正的小孩。于是被抛弃的David走上了寻找蓝仙女的探险之旅。

  你看,AI想要否定自身,通过寻求人类的身份认同来获得人类独一无二的爱。然而正是想要成为人类的愿望证明了AI非人的本质。此刻你有没有觉得David的愿望十分熟悉?AI对变成人类的深切期盼,不就是人类对神明虔诚的仰望?AI走向人类的道路,不就是人类对神永无止境的皈依吗?

  在Dr. Know的指引下,David回到了他的生产地,等待他的却不是蓝仙女,而是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另一个David。AI的自我意识在这一幕中达到了至高点,他第一次产生了愤怒情绪,并把另一个David打碎,即使没有变成人类,这也是他走向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是自我意识高涨的同时,David也开始自我怀疑。Hobby教授告诉他“你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你几乎与人类一模一样。”“我儿子才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第一个机器小孩。”David之所以被创造,只是缘于Hobby教授对爱子的缅怀之情。

  面对实验室里一排排与自己有着同一张面孔的机器人躯壳,David陷入了绝望。他在他的生产者眼中依然是一台机器,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人类的认同,而这一路追寻的过程以及结果,都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精心设计。他终于意识到并且承认,原来我是无意义的。

  如果跳海是他的自杀行为,那么自杀意识的产生就是他对无意义的对抗,以虚无对抗虚无。可是海洋没有夺去David的生命,David是没有生命的。巧的是,David在海底遇到了蓝仙女的塑像,他依然相信蓝仙女会把他变成真正的小孩,他要为自己的存在找到合适的理由,他要在人类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而变成人类,是他以为的可以对抗虚无的意义。于是,他向着人类的童话低声祈祷

  “蓝仙女,求求你,把我变成真正的小孩。”

  “求求你,把我变成真的。”

  但成为人类是一条永恒的路。永恒的希望,也是永恒的悲壮

  这样过了两千年。地球冰封,人类不复存在

  David的结局是什么呢?当然,他没有变成真正的小孩,蓝仙女也在被他触碰到的一霎那碎成一地残骸,AI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就此告终。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导演利用未来机器人(还是外星人?)的能力给了David一次完成爱的机会。为了让David开心,未来AI通过时空轨迹遗留的信息复制了一个Monica给他。这一次,妈咪的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全心全意地爱他一个。在这一天的短暂时光中,David体验到了前所未有幸福,他祈求了一辈子的爱,终于在妈妈最后一天的生命中得以实现。接下来Monica进入了永久的沉睡,David也在她身边轻轻躺了下来。

  综上,AI的出路可以说有两条,浅层的一条是寻求人类“眼中唯有一个你”的形式的爱,深层的一条是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爱的形式的根本,但AI探索深层的出路无果,故而转向追求爱的形式。

  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一点,David并没有深究这个妈妈到底是谁,经AI之手复制出的Monica真的可以完全称之为人类吗?影片最后一幕的温情掩盖了实质上的悲凉,悲凉的是,爱成为了退而求其次安慰,悲凉的是,AI最终的认命其实是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放弃

  生命的意义是绝望的追寻,而爱是唯一可以达成的圆满。

  如果换掉上文中人类与AI的名称,把AI换作人,把人类换作神,再仔细想想看,人类与AI究竟有何不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在自身意义的虚无与皈依神性的恒途中,人类的出路又在哪里?

  AI的认命,难道不是人类的认命,不是人类绝望的祈祷和对造物神的控诉吗?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五):Is it a game

  这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他终其一生只有一个愿望, 就是能给得到妈妈的陪伴疼爱

  他是被爸爸带回家的,来抚慰失去儿子的妈妈,从此对妈妈的爱被写进了程序,成为永不更改的使命。是的,爱被写在了程序里,因为,他是一个机器人男孩。他叫David,第一个被赋予爱的机器人。

  David的陪伴让妈妈逐渐走出伤痛,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孩子,让她动情地说出会一直陪着他。可是好景不长,她真正的儿子Martin康复了。Martin很淘气,可是他却轻易地得到了妈妈的关爱,这是David曾经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这让David失落却也只能接受。终于,在一次Martin的生日聚会后,他被妈妈遗弃了。

  妈妈把他丢在了森林里,不管David如何哭着说不要,她还是含泪离开了。妈妈走了,可是David的爱还在。他固执地以为妈妈丢下他离开,是因为自己是机器人。为了变成真人回家,他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旅程。

  一路艰险万千,还差点丢了性命,看到仙女后2000年不懈地许愿,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那天妈妈一直陪着他,给了他从未拥有过的陪伴信任和爱。

  故事在这里结束了,我却无法为他开心。因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能为这份爱独自坚守多久?

  每个人大概都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是以前,我大概很欣赏David的坚守和勇敢,可是现在我却更多的为他感到悲哀。

  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所以当无条件的爱被写入他的生命,他就注定了此生悲哀的结局。他得到的爱不过是妈妈对Martin的爱,所以当妈妈意识到他可能伤害Martin时,他被遗弃了。他对妈妈的爱,却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时光如何流逝,都不会改变或者替代的。妈妈爱他,所以在看到他写给自己的美丽信件后,很是感动内疚,所以到最后也没有把他送去销毁,只是丢在了森林里。他爱妈妈,即使妈妈的目光总落在Martin身上,即使妈妈遗弃了他,他也只怪自己是机器人。

  我能理解妈妈的无奈,但我更能体会David的悲伤。离开的那个人永远无法体会另一个人的心痛。我能体会David的悲伤,可是我更为他感到悲哀。他对着蓝仙女许愿了2000年,可是也不过换来了一天的美梦。他终究不会放下。

  David的单纯天真好像初尝爱滋味的我们。我们爱上了一个人,我们和对方发誓永远爱着陪伴对方,可是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是不是只是对方暂时的替代品,等到有一天对方找到了对自己有着真正重要意义的事物,我们终于被迫留在原地看着对方的背影慢慢消失。也许那个人也会在离开时含着眼泪说对不起,也许Ta满怀愧疚,也许Ta还爱你,可是Ta还是会离开你。不是不爱,只是不够爱。可我们总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们努力改变,傻傻等待,默默许愿,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特别的所以对方会回来。可是,最后没有了最后。大概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在他日梦里看到彼此相逢。

  只是,还好我们不是David,被设置为一旦写入爱就不能更改。所以他的爱是可悲的,即使伤人伤己也无法结束。有时候放下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既然她选择离开,你又何必为她伤心呢。即使她知道了你的伤痛,除了对不起除了愧疚,你还能得到什么?何不好好照顾自己,有一天遇到了,那个不是很爱你的她也会为你开心。大家都好好的,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让我想了很多很多。

  曾经以为所有的陪伴都是因为爱,所有的离别都是不爱。原来有一种爱,是我爱你所以收留了你,我离开了你可我还爱你,只是不复当初。曾经我以为,自己是特别的,可是我们大概只有对自己是特别的,其他人也许不会将你视作特别的存在。曾经我以为,长久地等待陪伴许愿可以换来对方的一句好久不见,可是David2000年的时光又换回了什么?

  永远也忘不了,在森林里。当妈妈说要丢下他。David满脸期待地问,Is it a game?妈妈决绝地说,No。

  o,It is not a game.希望每一个在爱中受伤的人都能够明白,离开你的人就让Ta也离开你的心上吧,这也是Ta所期许的。最后,愿我们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从此深情不被辜负。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六):人工智能

  刚刚看部片子。我不禁想到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的角度其实是所谓的宠物的角度。那一种永远的距离感,是片子之中的线索。

  所谓同类,所谓人类。每一个生物群都有属于自己定义中的一类人,跨界的爱在这个世界上难以生存,也许告诉我们,其实,爱跨界的时候,请不要残忍扼杀,它是美好的。

  机器屠杀场中,小女孩的爸爸不小心用灯光照到了小女孩,其实她也是机器人,我重复看了一遍,我没有看错,我以为最后会有伏笔,没有。这一点之上我其实是有点看不懂的,一个机器屠杀场的人,居然把爱献给了机器人,这是与理念不符的。也许电影要表达的是,其实一个人的自私可以把他理所应当的原则抹杀。一句话,就是人类的自私胜于一切,这也是讽刺那个场面的吧。

  看这部片子,感动是正常的。它表面上面歌颂了孩子对母亲的爱,用机器人的执着衬托出了真正儿子的自私。又是自私。

  我愿看完这部电影的人,能够放下人类最罪恶的地方也是最理所应当的地方。

  最后,受益匪浅。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观后感(七):人类只是一段被污染的代码

  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有人说感情真挚感人,有人说大卫只是程序设定,我所看到的是一个程序渐渐衍生出的情感,真挚的,毫无杂质的情感,看到有的人说大卫只不过是一段程序,遵循这给定的程序运行,他的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何来感情,但我不同意,我可以说人类也是一段程序,只不过我们的程序在基因中,我们能学习,有记忆,从最开始的基本基因,不断成长,经历,学习,一生的一切最终形成了我们独立的人格,有了我们的灵魂,其实机器人尤其是影片中大卫这种机器人,他的程序就是他的先天的基因,他能学习,他通过自己的经历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虽然爱妈妈是程序原来的设定,但当我看到大卫的泪水时,我就知道他已经成长了,他不在本身已经超越了程序得设定,自身程序对他没有什么用了,那只只不过是他学习的一块基石而已,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有感情,渴望得到爱。有人说大卫的一切就是一段人类给的代码,没错,我不否认,但是人类最初也相当于一段纯洁无瑕的代码,不然小孩子怎会那样纯真,只是人类会变坏,随着成长逐渐变得只会为自己着想,慢慢的被污染,然而大卫也是一样的,只是他没有失去那份童真,只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爱,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而已,如果是人类的小孩,被扔掉也会有同样的想法的,有人说大卫没独立的思想,就是死板的程序,那我要问,大卫找蓝仙女,知道一切后会自杀,会哭泣,这些不都是他成长的见证,我知道有些人就是认定这就是程序得设定,会学习什么的都是程序写好的让他能自主学习,也许你的思想中就是大卫做什么都是代码使然,但我还是那句话,拿人类做对比,人类本身也就是一段拥有学习记忆功能的代码,不断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有了后来的情感,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卫在感情方面何人类是一样的,他虽然本身就设定了去爱人,但他是自己学会了怎样去爱,他学会了什么是值得害怕的东西,他会伤心,会流泪,也会渴望被爱,唯一不同的是他有着比人类更永恒的信念,一颗不容易变的“心”,人类先天有着善恶两面,要说机器人不同的是,他天生只有一面,就是善,缺少了恶,这就让他们很难学会去伤害别人,也许就是人类多了这一份恶,而大卫却只会去爱,我才会如此心疼,我才会泪流满面,一个只知道去爱,单纯的对妈咪的绝对信任,即便妈咪抛弃了他,他也毫无条件的去爱…… 难道不是人类的劣根性是我们良心难安,难道不是你觉得大卫的爱如此高贵,你永远都达不到那种高尚的境界,你才会用一句“只不过是代码设定”来安定自己内心的愧疚吗,人类知道道德,也知道善良,可悲的是人类只不过是了解这些而已,却永远无法做到,莫名的觉得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悲,善变的人类做不到永恒的爱,却创造了拥有永恒的爱与善良的机器人,然而只是把他们当成“只不过是人工智慧”而已,就像乔说的,人类仇恨他们,人类不完美,当然容不下比他们更完美的东西,机器人要么为人类服务,要么就被绞杀,即便是善良的毫无攻击力的机器人,没用了依然逃脱不了被销毁的命运。人类赋予了他们痛觉,求生的欲望,还有对死亡的恐惧,这些人类基本的感觉,到了最后却不把他们当人对待,甚至都不如畜牲,面对屠宰的命运,机器人和人类有一样的感觉,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看到暴力事件会心痛,会伤心,会义愤填膺,就是因为“感同身受”,因为能理解被害人的痛,所以才会有同情心,可对机器人,为什么人类就不能理解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