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节:潜罪犯》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变节:潜罪犯》的影评10篇

2018-06-08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节:潜罪犯》的影评10篇

  《变节:潜罪犯》是一部由邱礼涛执导,谢天华 / 吴镇宇 / 黄宗泽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变节:潜罪犯》影评(一):犯法不犯罪

  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其核心不同理念较量,围绕着什么是社会公平以及怎样去实现它,laughing 和教授是有完全不同看法的,一个代表的是主流价值观,一个代表的是他的小王国

  电影抛出的这个问题是它的亮点之处,因为香港电影很难得有这么深刻的了。只是教授构建的理想王国让人觉得逻辑不是很清晰,应该说用王国这个词来表达他正在做的事情都太大了,无非是影响了身边几个人,有的是同意他的理念,有的还是为了利用他谋取私利,共同做了一些犯罪活动。所以电影的整个架构显得稍微小气了一点。

  另外,教授虽然是犯罪心理学家,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他犯过法,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事,而是一直很努力,一直在帮助身边的人,所以他认为现行的法律制度有问题,直接导致他全心全意投入到“犯法不犯罪”的理想事业中。虽然现实是有很多不完美地方,但是他的这种观念仍然是不具有社会性的。他想建造理想王国,却滥用私刑,直接或间接害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另外,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任凭姚可可越陷越深,也是心理咨询师的死穴。

  《变节:潜罪犯》影评(二):关于“铜墙铁壁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的出处

  关于“铜墙铁壁与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边。”的出处。

  这句话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2009年耶路撒冷文学奖发表的获奖演说

  演说的题目就是《高墙与鸡蛋》

  高墙所指之物是体制

  在村上文学之中体制不仅仅是制度那么简单

  这一点需要对村上春树作品进行大量阅读才能有所体会

  以下是演讲原文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

  [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按:此文是依据村上春树在日本《文艺春秋杂志(四月号)发表的日语原文翻译的]

  我作为一个小说家,换句话说,作为以巧妙说谎为职业的人来到这里、来到耶路撒冷市。

  当然,说谎的不都是小说家。诸位知道,政治家屡屡说谎,外交官和军人说谎,二手车推销员和肉铺和建筑业者也说谎。但小说家说谎和他们说谎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说家说谎不受道义上的谴责。莫如说谎说得越大越高明,小说家越能得到人们的赞赏好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小说家能够通过巧妙说谎、通过栩栩如生虚构而将真相拽到另一场所投以另一光照。以其固有的形式捕捉真相并予以准确描述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惟其如此,我们才要把真相引诱出来移去虚构地带,通过将其置换为虚构形式来抓住真相的尾巴。但为此必须首先在自己心底明确真相的所在,这是巧妙说谎所需要的重要资格

  可是今天我不准备说谎,打算尽可能说实话。一年之中我也有几天不说谎,今天恰好是其中的一天。

  实话实说好了。关于此次来以色列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不少人劝我最好拒绝。甚至警告说如果前来,将开展不买我的书的运动。无须说,理由在于加沙地区的激战。迄今为止,已不止一千人在被封锁的城区丧生,据联合报告,大多数是儿童老人手无寸铁平民

  接到获奖通知以来,我本人也一再自问:这种时候来以色列接受文学奖果真是妥当行为吗?不会给人以支持作为纷争当事者一方、拥有绝对优势军事力量积极行使的国家及其方针印象吗?那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我不认可任何战争,不支持任何国家。同时自不待言,我的书在书店被人拒买也不是我所希求的。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我重新坚定了来这里的决心原因之一,就在于有那么多人劝我最好别来。或许我有一种大部分小说家都有的“犟脾气”——别人叫我“别去那里”、“别干那个”、尤其那样警告我的时候,我就偏偏想去或想干,此乃小说家的nature(天性)。为什么呢?因为小说家属于这样一种人:无论刮怎样的逆风,也只能相信自己实际目睹、自己实际手摸的东西

  正因如此,我才出现在这里。较之不来,选择了来;较之什么也不看,选择了看点儿什么;较之什么也不说,选择了向诸位说点儿什么。

  有一句话(message)请允许我说出来,一句个人性质的话。这句话在我写小说时总在我脑袋挥之不去。它并非写在纸上贴在墙壁,而是刻于我的脑壁。那是这样一句话: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

  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时间历史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那么,这一隐喻到底意味什么呢?在某种情况下它是简单明了的。轰炸机、坦克火箭、白燐弹、机关枪是坚硬的高墙。被其摧毁、烧毁、击穿的非武装平民是鸡蛋。这是这一隐喻的一个含义

  但不仅仅是这个,还有更深的含义。请这样设想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分别是一个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灵魂和包拢它的脆弱外壳的鸡蛋。我是,你们也是。再假如我们或多或少面对之于每一个人的坚硬的高墙。高墙有个名称,叫作体制(System)。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地、而且系统性地(Systematiclly)。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不断试图通过写生与死的故事、写爱的故事来让人哭泣、让人惧怕、让人欢笑,以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性——这就是小说家的工作。我们为此而日复一日认真编造故事。

  我的父亲去年夏天去世了,活了九十岁。他是个退休教师,也是个兼职佛教僧侣。在研究生院就读期间被征召入伍,参加了中国大陆战斗。我小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在饭前向佛坛献上长长的深深祈祷。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祈祷,他回答为了在战场死去的人,为了在那里——无论友方敌方——失去性命的人。每次看见父亲祈祷的身姿,我都觉得那里似乎漂浮着死亡的阴影

  父亲去世了,其记忆——还没等我搞清是怎样的记忆——也彻底消失了。但是,那里漂浮的死亡气息仍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从父亲身上继承的少数然而宝贵事项之一。

  我在这里想向诸位传达的只有一点:我们都是超越国籍、种族宗教的一个一个的人,都是面对体制这堵高墙的一个一个的蛋。看上去我们毫无获胜的希望。墙是那么高那么硬,那么冰冷。假如我们有类似获胜希望那样的东西,那只能来自我们相信自己和他人的灵魂的无可替代性并将其温煦聚拢在一起。

  请这样想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以拿在手中的活的灵魂,体制则没有。不能让体制利用我们,不能让体制自行其是。不是体制创造了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

  我想对诸位说的仅此一点。

  荣获耶路撒冷奖,我很感谢。感谢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看我书的人。我要向耶路撒冷的每一位读者致以谢意。毕竟是因了你们的力量我才出现在这里的。但愿我们能够共同拥有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什么。我很高兴得以来此向诸位讲话。

  =====================================================

  “Between a high,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もしここに硬い大きな壁があり、そこにぶつかって割れる卵があったとしたら、私は常に卵の側に立ちます) 

  为了破碎的鸡蛋。

  《变节:潜罪犯》影评(三):一堂课,一个社会的问题。

  严刑逼供-------一个全世界警方都感到头痛敏感的问题。

  一堂关于严刑逼供的公开课。

  第一场,在电影开片教授把这个议题在警官公开课上提出来,一句什么对与错直接揭示电影命题。编导很明确的通过教授的口告诉观众,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想让大家看完电影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第二场,在电影中间,教授手术前利用回忆形式出现,教授提出严刑逼供得到情报可靠是非常低的,但如果用严刑逼供疑犯5岁的女儿才能得到情报,作为警察你会怎么做?

  第三场,应该在结尾,很遗憾,电影没有出现,是不是编导也没有答案呢?还是拍了但最后删除了呢?当然也许编导就是想提出问题,答案观众自寻。但欠缺最后的这场戏不但教授形象打折扣,剧情不够完整,其电影的力度也减低了,我一直在期待电影能首尾呼应给出一个结论

  高墙还是鸡蛋,你站在哪边?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

  [日]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高墙或者鸡蛋,你需要选择站在哪边。教授就算是站在鸡蛋这边,但是从某种意义而言,他仍然是利用了警司的帮助,大毒贩的帮助,仍然是利用了高墙的帮助来施行自己的理念,高墙,鸡蛋,都有存在必要,或者只是不同的鸡蛋站在不同的高墙后面呢?

  《变节:潜罪犯》影评(四):马马虎虎,还要Laughing下去吗?

  当这部是《潜行狙击》续集的话先说两点。1.Laughing若没杀瘸子,其形象、历史地位降格。2.姚可可中枪是真,即便没打中要害也不可能穿着婚纱满街跑,并且瘸子被击毙与两人婚礼根本不在一天,这段接的太扯了。

  《潜罪犯》的剧情还说得过去,教授类似于俗套的“法外执法者”,最大的罪行是为达目的牺牲了一些无辜,但其理念并非完全不可取,所以也可以说影片没有绝对反派。吴镇宇与其说老了,不如说是胖了,总之不如以前帅了。而廖启智和杜汶泽基本被浪费

  结尾在那种场合劫持警务署长,相当于打劫警察宿舍狗血过头了。主角生死开放,也许还会有下一部Laughing吧,只是不知观众是不是已经看够了。

  教授有句台词值得记录下:“在这个世界,你顺从权利就是正常不配合主流社会的要求就有病了。”看来我的病是好不了了!

  《变节:潜罪犯》影评(五):一部有方向的而又迷茫的死亡心理

  演员是好演员,吴镇宇依然是港片中“心理片系”的当然大佬,其地位无人撼动,全体成员发挥得不错

  因为如果它只是部娱乐片那我会推荐一栏

  如果这是一部警匪片,那我会回到推荐一栏

  当真要点推荐的话,那也是因为港片能出此类话题影片的大胆探索尝试的致敬

  因为此片中有关乎现实HK的未来,HK人的未来的潜意识思考。

  但退至较差却是我实在是敌不过影片中表现强差人意失望

  如果这是一部教父类的影片,但教授的结局却是“生得伟大,死得大意”没能把一开始的神之光圈发扬光大

  如果这是一部暗战式的心理 片,那斗智斗勇类的博弈却没能在两个应该有所斗法的人之间让观众大呼过瘾,片中的对手戏更像是老师学生的苦口婆心。

  如果这是一部正义片,是鸡蛋的胜利,那卧底(谢天华)的死亡却看不到是彻底的鸡蛋的胜利,是一个普通警察的胜利?还是说为了“伪公平”或是什么“为了不让毒品毒害世界人民”而死,如果真是这样到像是不得不死,但也有可能此影片想卖得个好价钱,不得不这样子处理才有死的结局,要不导演会被老板炒鱿鱼

  如果这是一部探讨人类生存哲学的影片,那两种论断哪个是黑哪个是白,如影片说,黑不一定黑,白,不一定白,但善恶总可以吧,美丑总可以吧,混沌如梦,两败俱伤左右为难,难道是想说不管哪个对,在死亡面前都是公平的,没胜败一说?两种论断都逃不过死亡?

  对观众来说,“跟谁混都是死!”

  结果一样

  一个坚持某种原则而死

  一个深谋远虑却又大意失荆州而死

  剧本失败在就于对两种选择没有深入的探讨:

  一个是教授无理头的伟大:伟大是建立在舍我的基础上的,这个听起来好像没有问题,教授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肾脏给了别人,这是舍我,是超我的精神,但偏偏犯了基本的医学常识,请把血型配比一下行吗,就那么不考虑基本的常识就想表达教父级人物的伟大精神?拜托,骗小孩子呢?

  电影开篇,教授的出场是以一个革命家式的开山式的人物出现的,至少有可能成为思想启蒙者,可惜他的信徒真多,但却一个个的不是因为信仰而死,而是各种无谓的失算牺牲,这能理解为是教授计划中的“死亡失算”吗?还是说真如影片中“处长”的从中谋利?如果真是,那是不是教授的理想蓝图只是纸上谈兵而有重大缺陷?

  “具有革命家气质的教授”也许是对的,但却没解决其本身的问题,他的死被处理得毫无意义,以近轻易般失去,犹如他的信徒,在失算的计划中失去生命,尤其在死前还被暴露出那不堪回首的出身,单亲家庭,忧郁症,有过自杀史的可悲经历,让我对教授的形象也大打折扣,GEMIMG家的死有轻如鸿毛之感啊,原来你本身就是有缺陷型 人格呀

  话说斗智中,最“亮点”的到是谢天华成功混进像小学操场一样的授勋场地,拜托制片人能多花点钱吗,很寒酸的场面,再说了这么点儿人,谢天华能不被发现?那警界们也太白痴了吧?!

  也许有人说这是电影,别太较真,我想真要是这样子那我真是错了,但要是通过别人白痴你才聪明,那这种表现正义人物的手法怕真有点低级

  影片想说明什么呢?

  影片想说什么,影片好像没有说透,但结尾出现各种现世社会中什么欧洲金融危机等等周遭不利般让人迷茫的负面新闻,却显露出整片的脉络来~~

  这种分析也许是失败的,只能凭推断与猜测,或者说我们从港片中去探寻现实中港人对其身份的迷惑中去寻找此片的答案。

  前途何去何从,跟对老大的心态

  只有跟对老大才能发展其优势特色

  一方是所谓持重建“公开公正公平”理想社会的教授(xf),一方是宁可做鸡蛋的卧底小警探(DF),而走什么路正如观众面临的选择,选择教授,是伟大,但教授解决不了教授自身的问题(欧债危机),逃不了一个死;

  选择鸡蛋论的小警探,却始终为“身份”的问题而挣扎,我到底是谁,我要怎么做才是对的,我的文化生长要建立在哪种选择下才能发展,这不正是港人面临的最大的迷茫和困惑吗?

  也许答案就在那里,但在这种焦灼的选择过程中,还有一种心理的魔鬼在作崇,那就是选择什么都不重要了,都是一个结局!

  《变节:潜罪犯》影评(六):变节:潜罪犯·变节的变节

  变节:潜罪犯·变节的变节

  当年的一部《Laughing Gor之变节》也算得上是警匪、古惑仔电影中的佳片,黑白中间的灰色地带,无奈而荒凉。

  那时候的谢天华,那时候的吴镇宇,那时候的黄秋生,都还颇有江湖的气味,在情感和正义的纠葛中身不由己。

  记得那时候谢天华说:为什么要有选择,要么黑,要么白,我不想做出选择。

  那时候的打斗也还基本保持着古惑仔的生猛。

  2012年,它的续集,却如其名一样,变节了。吴宇森化身为犯罪博士,动辄就是拯救世界,动辄就是做大事难免有牺牲。并不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改变,只是觉得,电影并没有精彩到触动人心,拯救世界的精彩。反而让所有犯罪,在谜团中纸上谈兵。动作变成了一个很小的部分,警匪犯罪电影变节成为政治性的电影。

  所以说邱礼涛难免太过急迫,不知道他在挣扎什么,想要在警匪电影中撞开一条什么路。

  按照剧本所设定的角色来看,电影的角色也过于脸谱化,一口吃胖子,金三角头子、犯罪学博士、古惑仔、卧底警察、黑警、一个复仇的律师女郎、走马观花一般,只是为了证明那伙要改变世界的人。然而他们的废话实在太多了,搞得好像一个博士带着学生搞调研一般。电影中的犯罪便也没有了真实感,只是搁浅在论调中,你来我往,看起来有模有样,感受起来却是无比虚空。

  《变节:潜罪犯》影评(七):少数服从多数想到的

  仅仅是吐槽的分界线(内有剧透)===============================================

  教授说公平和公正对这个世界很重要。但是他做到了么?

  他说Michael因为吸了缅甸毒贩的血,不符合他的理念,一边捂着心口一边见证了Michael的死亡。而大切出现也十分凑巧,偏偏在Michael唔、取回戒指失败之后,不禁让人怀疑如果戒指里的钱成功拿回哪还需要这样的杀人灭口。痴情男子临死前抛出一句“替我照顾好Paris。”教授做到了,做的非常好,自觉提供拥抱抚摸,连警务处长加冕仪式都有这位病人的一席之地。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一定会有这近乎全灭的结局了。

  我只想说,至少对于Paris本人,教授自以为对她好的行为完全称不上公正,甚至有占便宜之嫌。对教授自己,Paris也是个隐形炸弹,随时露出个马脚,就被几枪解决了,毕竟人幻视不幻听不是么?

  从剧中情形来看,教授是一个小型机团的首脑人物,其余分别为处长,大切,Michael,沙普丘共5人。Michael加入以太会,侵犯了沙普丘的利益,最终被私刑。可以说在这个教授的世界中,少数被消灭了。继而沙普丘退出,就变成了只有三人的小团体。教授急于吸收新血液,所以对拉风再三帮助,却不知拉风心里也有自己的小团体小体制,又怎么会甘心接受教授的理念?教授的小团体也不太平,处长怕自己位子不牢,教唆大切杀人灭口,却连累了卡门。如果按照教授的鸡蛋理论,处长也必然是要受到惩罚的。但是教授只选择了威胁他而不是干掉他,不得不说是教授的世界其实不是完全理想的。且教授该铁血时候心软,该聪明时候糊涂。在加上此片借助潜行狙击的影响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不禁又让我感叹一句:都是编剧惹的祸。

  .s其实教授的理论很有说服力,但是不喜欢教授拽拽的样子和不满导演给漂亮的花瓶伪女主(为什么说伪,因为人家拉风最后最爱的还是麦登啊昏蛋)太多的镜头。

  《变节:潜罪犯》影评(八):【内有严重剧透(关键剧情透露)慎重】

  本来写了一大半,然后感觉很难完完整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删掉了。结果再看一遍这场电影,我觉得我还是应该试着说说。导演和演员,他们有话要说,说了很多,不管你接收到其中哪一句,他们都算成功。同样的,不管我唠叨了什么,有一句别人认同,我就该欣慰了。

  画面伊始,教授循循善诱给同学们讲着心理学事例,罪犯埋炸弹挟人质,是否该严刑逼供的案例。从功利主义来讲,残害一个人,换很多的人命,看似值得,实际上是不是真得换得来?是不是真的能解决掉背后的问题?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如果从人道主义来看呢?

  那个夏天的夜晚有看到直播,我深深知道菲律宾人质挟持事件对香港人来说是个多大的触动。导演演员再用类似的事件做一个引子,何尝不是挖开港人自己的伤口再探讨?他们心里都载着一份沉重的伤痛。

  开始大家都揣测门多萨当时的动机——是冤情?是案件的误判?抑或别的原因导致他要挟持一辆外地的旅游巴士?从开头传送回来白天的画面可以看出,来自香港的乘客们其实相对轻松,当时门多萨给他们食物,放走老人小孩,甚至可以说他们理解门多萨这么做,【在一个不能用合法途径大声说话让有关部门听见的国家,凶徒只好犯法一搏。】

  不过旅客们并没有想到,每个zheng*fu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针都不一样。直到最后,车上的乘客逐一被击毙,门多萨既犯了法,也犯了罪,成为了该死的人。而事实上,在我或是香港市民看来更该死的,难道不是菲律宾政fu的处置无能,安排上得失败,和一切相关得错误?他们赔上的,是香港旅客的性命。

  扯远了,不过当时在大屏幕里教授在认真的讲授课程的同时,化身学生的我,本身没有任何心理学底子,就像真的上课一样走神了,想到了上面的那些。两件事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菲律宾的选择无疑是走了一条最功利的路,而且置香港人的生命于不顾,甚至还抓了门多萨的弟弟。这是教授在里头也有探讨到的问题。

  主演之一的吴镇宇在仅有的11条微博里,就有一条希望大家关注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邻国zheng*Fu也判定乘客死因非误杀,又一致裁定责任在死去的罪犯。死者已矣,案件已结,陈词已出,关注为何?前车之鉴呀。如今看似岁月静好的我们祖国,让不让百姓说话?给没给百姓一个合理表达诉求的机会?什么上x办打死要来申诉的人,还名正言顺说是打错人了。呵。【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里头红姐蹲下和Michael说的那番话,【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在帮你们资本主义榨干我们劳动人民的血。我们辛辛苦苦,做得大汗淋漓,得到了什么?只得到全世界的骂名。你们以太会做过什么?随便做个中介人,就拿到最多的钱。一共赚100块你拿99我忍了,可是连那1块都不给我?】我在戏院里面看了4次,每次到这儿都有拍手鼓掌的冲动。(为什么不?碍于自己身处一国两制下还是资本主义制的地方,身边可能就坐着哪位资本家,没准以后还是我的老板,我只好……孬种了。)

  一开始,我也是完全被教授洗脑的状态,我认同他的理念,甚至觉得自己要是在戏里,也愿意为了他的理念牺牲。不过冷静下来思考,就会明白,就香港现状来说,人民是有诸多不满,不过法律制度等还是相对完善和人道的,执法者严格,守法者也认同。但是戏里戏外一众工作人员明显不认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那一份缺失的公义和公平。

  以前我妈妈总会告诉我,只要你肯卖力,你就会赚到钱生活。不过在现在的祖国,这个情况已经大不如前了。投机取巧,贪污腐败,官商勾结。这才是百姓最痛恨的东西。法律是有,不守法是因为我守法你却不给我公平和正义,而不守法的人正大富大贵高床软枕。顺带推荐一个节目《穷富翁大作战》。讲得是几个香港的有钱人,有文化有家底,高薪厚职,参加真人秀,过几天完全没有钱的生活。哪怕有知识有能力,但当他们切实走到社会底层的时候,他们也绝望了。我深刻记得其中一个参加者说“穷人要改变现状,靠自己是无望的。这是需要整个社会去努力的。”

  电影完了,导演编剧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向,这是需要观众自己深思的,无论现状还是未来。这套电影是一个契机,一根导火索,用一个理念,让你去思考,是需要改革,但怎么改革呢?就像潜罪犯里头反复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也可以不是这样的。】

  附送教授语录:

  【你告诉我,为什么安乐死是犯法的?为什么同性恋又是犯法的?因为法律是人定的。但为什么要我们去遵守别人定下来而又不公平得法律呢?】

  【法律是利益既得者定出来保障自己利益的。】

  【“她是有病吗?”“看你怎么看了。现在这个社会顺从权力就是正常的,违背社会主流就是有病咯。在我看来她只是选择了她潜意识最舒服的状态,我觉得没问题。”】

  【这个世界要耍你,你就让他耍吗?你不满意现在的制度,你就走进这个建制然后拆散他啊。历史上每一场革命都是从犯法开始的。】

  《变节:潜罪犯》影评(九):一边变节,一边变味

  第一次在潜行追击里见识到laughing的chok是什么样子,如果变成普通话,应该是我行我素。拿捏得不好就会变成自以为是了。比起那些热爱集体博爱精神强烈的认来讲,跟我行我素的人相处起来更加省事。因为他们代表独立,代表坚持自我。我一直在害怕自己自以为是,那样子是很蠢的,但是我退得太后太多,倒渐渐没了自我。电影里面就演技,谢天华那个眼神和语气,拿捏得恰当好处。如果说他扮嘢,也真的传神。就戏份,电影里的他难免成为吴镇宇的配角,被吴的疯癫比了下去,显得谢的坚持太幼稚可笑,纯粹的坚持黑白分明。另外一条戏路,就是苏星栢和徐子珊的感情,电影里面苏就存活在徐的回忆里,不断的回忆显得俩人的感情非常苍白。最后还有那个死掉的女新人,一出场嘴唇紧贴玻璃与laughing亲吻,那样子是非常惊悚加幽默的。

  《变节:潜罪犯》影评(十):《变节:潜罪犯》:犯罪心理学的再思考

  一个在监狱中卧底的警探,遇到一名外表斯文深藏智慧的大学心理教授,整日跟他唠叨各种黑白之间犯法和犯罪的区别之处,并且列举大量身边实例来说服警探信服自己的理论,希望投靠自己一起完成惊天伟业。但是,在教授说的天花乱坠,甚至各种威胁之际,卧底警探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对于教授的违法之事不敢苟同,拒绝与其牵连任何瓜葛。当最后通过层层阻碍连环惊险,就要揭发黑警的危急时刻,卧底警探却惨死在乱枪之下。为公平和公义画上一个大大的完美问号,让大家回去悲伤的反复琢磨其真实定义。

  没看过电视剧版的《潜行狙击》,对之前的《变节》也已经记忆模糊,据说此集是承接电视剧结尾,继续演绎警匪之间的黑白是非。此片最大不同于同类型题材之处在于,里边深刻探讨犯法和犯罪的区别,引导观众思考公正与公义的意义。有些理论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只可惜,让缅甸的贩毒女来验证此套理论,着实让人找不到多少认同感。就算再怎么悲催无奈,也不应该为贩毒找任何借口。世上穷人多得是,难道因为穷就可以无视法纪,进行助纣为虐的事情?不管黑警如何卑鄙以权谋私玩弄技巧,现实情况是,我们身边的毒品已经足够之多。

  抛去片中让人脑袋疼的理论不提,其中各种监狱场景和无间道桥段,尽管与当年的经典无法相比,但凭借少量的回忆和巧妙的效仿,还是多少能找回些许往昔港片的感觉。惊讶于大陆竟然能够对此片放行,实属不易!可见广电越发成熟并具有可包容性,只希望这样的包容来个更多,只有具有高度包容的群体才能创作出高智慧的作品。而我们,已经被禁锢了太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