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5-23 02:08: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是一部由格雷格·莫托拉 / 艾利克斯·格雷夫斯 / 丹尼尔·米纳汉 / 执导,杰夫·丹尼尔斯 / 艾米莉·莫迪默 / 艾丽森·皮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一):正在迷失(观《新闻编辑室》的私人有感)

  文.王小刀

  这个题目说的不是我,而是我所关注和忧心的点滴。人们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们总是在羡慕和赞许自己所不了解和不熟知的事物。这其中包括职务,常常有人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总在欣羡着别人的工作。当然人们也常常会说:“你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他人,光是嘴上说说,可是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不容易和辛苦。我们迷失在自我的定位和树立自我价值的路上。

  人们定义自己的工作好和坏,到底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呢?是自己过得是否舒服,还是自己创造了多少的自我价值和行业价值?在我的观察中,我看不到人们因为其他行业对于社会的造益大小而选择行业,很多人向往早点下班不用加班种种的轻松。我们迷失在选择人生的路上。

  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正在推广一部杂技芭蕾舞剧。我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首演,我们巡演。这其中,都少不了媒体的参与。我负责和媒体联系,一个一个的发短信、打电话邀请他们出席。等到他们来了,要毕恭毕敬地奉上车马费,要递上新闻通稿和资料图片。他们看似走了个过场,轻松自在。其实不尽然,他们需要为我们的演出做报道,出版面。我们不轻松,他们亦然。

  我知道我们很难要求新闻媒体在每一个详细的领域和每一件事情上都要做出评论和保持自己的见解。新闻媒体时而是在报道事实,时而需要引导读者和观众。他们需要在客观公正和保证自我价值观的天平上保持平衡。这不容易。但是我却隐约发现,媒体正在变成一种麻木而又机制地报道,而评论呢?则交给了评论员负责。他们只是需要刻板地修改新闻通稿,付出可大可小的版面而已。

  我试图在网上搜寻一下关于我们这场舞台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没有,收进眼底的到处都是经由各个记者修改,署上他们的名字,或原封不动或大刀阔斧地修改的原作属于我的新闻通稿。他们没有加入任何一点自己的评论和看法。我不知道这部剧到底好不好。

  在我看来,这部剧其实是粗糙的,欠考虑的。缺乏艺术美感的一锅大乱炖。公司和集团的人却在盲目地推崇,媒体在盲目地赞扬。一切都是盲目地,无目的的,无美感的!

  可是,这都是后话了。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二):喜欢这片儿的人们,咱还是看GOSSIP GIRL吧!!!

  还好这不是纪录片,否则我的印象只有——唯有奇葩才能搞新闻。

  一大堆人聚在一起行色匆匆讲话节奏超快,结果全是在抖包袱,上半句工作,下半句私事儿,不在公共场合绝不吵架,吵架绝不只吵工作。从感情波动上来看,EQ统统低于常人50%以上。

  男猪是绝对的自大派,坚信自己不听劝,不拯救世界也得母仪天下,调个情也得给人家上课,真不怪别人会报复。憎恨茶党就冒失业之风险攻击茶党,咱新闻不讲究的是客观么,您老人家观点那叫一鲜明。对女猪脚铁汉,对心理医生无比柔情,这是为啥呢?

  女猪脚这小身板儿这傲娇范儿还多年战地记者,不派个兄弟连保护能哪活得下来,几段演讲毫无气势,只有给男猪打杂的份。

  Jim真没愧对这面瓜相,完全搞不懂为啥只能理解为“真爱不需要理解”的一见钟情的第一集之后磨磨唧唧了九集。但,我认为这只是表象,实际这家伙完全是下身指导上身的代表,见到送上门的(还都是Maggie送的),先爽了再谈真爱吧。

  别说美国没有潜规则,Maggie的存在充分说明了这点,只是人家规则比咱们浅多啦,谁当制作人我就喜欢谁,情绪失控的频率让人怀疑大姨妈对她不离不弃。

  Don居然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有追求也得有私心,这才是正常人嘛,只不过跟Maggie一起久了,可以前一秒大骂空姐,下一秒就奥巴马上身,您坐飞机之前不知道这是美联航的,那空姐不是美联航的么,其实是只有机长才能和大制作人平等对话么。

  印度三哥您好歹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男猪,竟然在这儿扮个小吊丝,天天研究大脚怪、五毛党,最后您要干那事儿我也没太理解,不过这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精神很是佩服。

  最后我想说,看完这片儿不是我自己想犯贱,gossip girl这种我都能看完,完全是因为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的强迫症作祟。

  强!迫!症!害!死!人!啊!!!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三):当你没有其他选择时,此剧可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只念了一下,也回响了。第一集我就在想,那大学妹子还不错哦,是我的菜,后面应该会进ACN吧?最后一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但愿第二季能多点她的戏。为什么?里面主要的三个女人,主一眼神还不错,但太老了,主二太一般,主三有个性,但她是主三,没办法,希望只能放在这个学生妹身上。

  如果想用这剧练习英语听力,那是找死,因为每个人嘴上都装了一挺机关枪!中文就让你够呛,别不用说英文了。还好的是人人影视资源不错,有很多旁注,连配的歌曲都有名字。对了,里面的歌曲都很不错。

  如果对美国政治不太了解,那对本剧很多语言和情节上的细节就别太较真,因为你较真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再看一部剧了。但每一集都有两三个亮点,可以让你不会觉得枯躁。

  男主WILL被描述得比较饱满,不然我是不会看下去的。我喜欢那些喜欢挣扎的人,其实也不是他们喜欢挣扎,是他们的本质让他们不得不挣扎。唯一的缺点是他太老了。当然,他的挣扎弥补了很多老的缺点。他有两个典型的朋友,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是非多但又非常有能力的人要想在一个区域立足,这两个朋友必不可少,这一点在剧中已经相当明确了。

  女主给我的第一印象不错,后面越来越平淡,见解和思辨自不必说,但就是太老了,太做作了,心至于我对她与WILL的感情完全没兴趣,爱咋整咋整。像我这种色心不改的观众,还怎么往下看啊。

  这时候得说一下八卦专栏作家NINA,跟女主应该年龄相仿吧!睢人家那气质!是我的菜,只是我有点嫩了,哈哈!第一眼看到她时,我就被电到了。都这把年纪了,还电力十足,年轻的时候我不是死好几次了?戏份太少,有些遗憾。

  三角恋看得我很提不起气啊!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四):[原创]重温《新闻编辑室》

  重温《新闻编辑室》

  “在一个民主国家没有什么能比让全体选民都有知情权更重要的事情了,如果信息闭塞或者更糟根本是假消息,会导致灾难性决策,抹杀百家争鸣的可能性”……“讲一些勇敢和真实的话”,“如果你真诚的告诉观众事实,那么观众会想要看新闻,并是不每个人,顶多5%,但就是这5%的人会改变这个国家”。

  --- THE NEWS ROOM

  公众需要“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现在必须报道关于事实的真相”,尊重事实,探寻真相,做真实的报道。

  公众有权知晓真相,有头脑的公众更加愿意探寻真相。如今信息的传播有了更加宽泛的途径,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能获得新闻报道,如果这些报道统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述说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件,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件,但不进一步分辨真相和假相,不让你知道事件的真正原因、实际过程及后果,没有事件的完整情况、根源和本质……,更有甚者为吸引眼球捏造新闻。被埋没在这样真真假假的报道里,人们最终会脑残或疯掉……。

  现象不一定是真相!对于社会问题和现象,需要追根究底,厘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去伪存真,揭示事实的真相,去粗取精,做出符合事实真相的真实报道,这样才能驱散雾霾还公众一个晴朗的天空,这才是负责任的新闻。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油井爆炸”,这一爆炸性的突发新闻,《新闻编辑室》经过调查做了最真实的报道,率先揭露这次事故造成的重大恶果---原油泄漏:“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环境灾难”;并循此继进,将大众的目光和注意力带领到引发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方上,尽管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利益集团和相关政府部门,但演播现场主持人麦克沃伊对责任方专业性的犀利追问正体现出追求真相、对大众负责的态度。

  即使是一则虚拟报道,但也难抑内心的激动:《新闻编辑室》为我们提供了真实新闻的范本!(这样的报道在现实中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过程中实现真实报道,逐步呈现事实的真实面目”)

  公众在欢迎真实报道的同时也应清楚的知道:这不仅仅依靠责任感、原则和勇气的支撑,还有“表达自由”的权利护佑!

  为什么《新闻编辑室》的此则报道让我们如此激动?因为现实中,类似的事件我们可能会看到如下的新闻:

  报道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家属如何悲痛,煽情的告诉观众有关部门如何快速,有效,颇具人情的营救---这些报道只是事实的一部分并非最主要最重要的,只关注这类舍本逐末的报道,转移了公众视线根本无益于事件真相的揭示;

  或者在现场请来一两个“砖家”,转移话题,避重就轻的“抛砖”来迷惑大众,并同时为他们维护的利益集团和责任方“引玉”来减轻或推卸责任---这是在歪曲事实,试图掩盖真相,是彻头彻尾的愚弄和欺骗。

  关于墨西哥湾油井爆炸的报道,是《新闻编辑室》的新制片人向“既真实又受欢迎的新闻节目”回归的首秀,是《新闻编辑室》第一季的开场热身,在主持人就自己曾经的好好先生节目做了真诚的道歉之后,《新闻编辑室》确定了他的使命:守望社会,开启民智,教化大众。

  之后的一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围绕这一使命展开,高潮迭起,激动人心:

  茶党是一场草根运动吗,资金来源在哪里?

  议员被枪击案,“医生才有权宣布病人死亡,新闻不可以!”

  “取消最低工资保障确实增加了就业,但还有什么也能做到:奴隶制度”;

  埃及1.25革命,日本核事故,猎杀本拉登,债务上限等等….

  枪支管理协会和枪支销量的关系,“全球清晰”,凯西安东尼杀女案等等…….

  《新闻编辑室》不仅仅揭穿谎言和假面,摒弃平庸与陈腐,并且针对:“新闻的商品化造就了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新闻工作者跟我们说某些事情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抹黑爆料会混淆视听,危害文明,私人私事不该被利用来娱乐大众”;“含沙射影、投机、夸张和胡说八道的新闻作风”等时下的媒体弊病进行有力抨击。

  此外,站在媒体人的角度,《新闻编辑室》对:新闻人对事实的想法不能代替事实本身(斯隆关于日本核事故的报道),真实性建立的基础是根据调查、推理得出的真相而不是调查和推理(但由此求证后获得的真相可以证明调查和推理的正确性);新闻人应该客观的揭示真相,不能让自己的主观好恶影响客观的判断,哪怕是潜意识的好恶观,但实际上很难(麦克沃伊同沙顿 沃尔的讨论没有在该停的地方停下来);掌握好揭穿谎言和人身攻击的临界点(“我并不由你来定义”);新闻人履行保证不发表的承诺;新闻自由与商业利益等等新闻专业常识和问题进行探讨。

  这些知识从专业角度加深了公众对新闻的认识,使得公众有可能从新闻专业角度看待和评价他们接受的新闻报道。新闻接受者素质的提高将进一步促使新闻制作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最后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又会更加的提升公众的质素,达到开启民智,提升整个社会认知能力的目的。

  《新闻编辑室》认为“新闻有了人性的参与才会变得有意义”他不仅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尽力为公众呈现不同于自己主张的明智见解”,建立了“一个交流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正是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开启民智的坚定立场为公众的“表达自由”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此,《新闻编辑室》提出了诸如:言论自由和对自己言论负上责任,公共言论是否规范化的讨论;从9.11遗址附近是否建清真寺折射出的人们对于宗教、人权的认识讨论;堕胎权、同性恋…等等讨论。人们对于很多事物,都会从不同角度、站在不同立场,持有自己的主张、看法,但,在什么情况下和条件下,哪些见解是对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明发展最有利的呢?“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需要“表达自由”,然而你一言我一语之后,决不能莫衷一是,再好的理论和观念还是需要付诸社会实践才能看出真正的结果。

  由此,《新闻编辑室》里一条条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形成了“对社会组成群体的典型画面的投射”;《新闻编辑室》里一场场的辩论、讨论和对于问题的深刻思考,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成为“一种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新闻编辑室》力求做好的新闻节目:“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回归到重要新闻上,不再有漫天谣言,不再有窥探隐私,向愚昧之人宣扬真理,不再为了新闻而制造新闻”。为达此目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艰辛,亦需要同权力集团斗智斗勇,更加需要“表达自由”和公众的支持。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眺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反对一切骗局,不管发生于何处,也不管它是何种性质的;提倡原则和思想,不提倡偏见和派性。”

  正是《新闻编辑室》为我们生动再现了约瑟夫普利策的这段名言!理想是美丽的,追求理想的道路却是艰难曲折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只需要责任感和专业素质,并且需要极大的勇气、毅力。我们应该向现实中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媒体人真诚致谢。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五):第三集里的小笑话

  Moses and Jesus are playing golf. Moses steps up to the tee and hits a beautiful shot 250 yards straight down the middle of the fairway. Jesus steps up to the tee and hooks the ball into the trees. Jesus looks up into the heavens, raises his arms. Suddenly the sky darkens. A thunderclap rings out. Rain pours down and a steam rises among the tress. The golf ball, floating on top, finds its way into the mouth of a fish. Then a bird flies down and takes the fish and the ball out over the green, drops it in the cup for a hole in one. Jesus turns to Moses with a satisfied grin. And Moses says, "Look, you want to play golf or you want to fuck around?"

  请原谅一个看惯了神仙打仗的上古史研究者的奇怪笑点。

  顺便说一句,这笑话讲得挺有神话传说范儿的,基本母题都照顾到了。请允许我再笑一会儿。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六):新闻编辑室

  刚看完第一集。 we just decided to

  目标式自我管理。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一切都为达到目标服务。 比如,麦肯兹他们目标是做一套为美国大众负责的新闻节目,这人才当然不可少,所以他们就网络人才,唐 和他们有一点小过节,价值观相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唐是个人才。所以,他们不计较其他无关紧要因素,想尽办法留住唐,简而言之,目标式自我管理,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总是为了达到目标,不用在意其他无关紧要的事。这是一种大度,一种远见,一种优秀品质。

  威尔·麦卡沃伊 身上的一点是思考,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到见解,敢说敢做,个性鲜明。人的大脑就是这样,越思考越发达。 开头一段,麦卡沃伊不顾后果,感想敢说,一段激情演讲后还不失淡定从容。 威尔牛逼的一点就是有独到见解而且敢说。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七):大概是关于精英主义最值得讨论的剧

  为了练听力,事实是并不适宜自己渣水平。

  正如大概是第三集will的宣言:We're the Media Elite. 精英主义。通篇显示几乎是一种过分理想化的傲慢。塑造的几个备受追捧的角色,Will Mac...好像是现代人臆想中的自我带入,职场专业风范而又各有丰富的情感纠葛…

  在几个事件中,角色常在所谓现实与心中道德之间纠缠,最后胜利或是妥协,无不彰显心中道德尺标。知识分子式的道德。对自己也是无时不在反思,Mac评价Will “从来不会对任何事情100%地确信。他内心永远都在挣扎着”。

  剧中Will对娱乐女记者的一番说教,也体现了其代表的精英主义对自己所不认同的事物之指责和居高临下,而他后来也被他所鄙夷的娱乐新闻回击,看似戏谑,不知道可否看作是编剧对精英主义的一番自嘲。由此又想到川普的当选,也是知识分子傲慢的一次打脸。

  今天看的一集,关于报道白宫宣布击毙本拉登。我由于出生年代限制并不对911有过多感慨,后来查了资料,可以说是改变美国。也许是并不够带入,感到美帝主旋律起来也并不显得特殊一些。过分渲染职业信仰意义以及所有人讳莫如深相视微笑点头,让人感觉美国人还是蛮..蛮天真得可爱的。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八):好看也不带这么夸的

  编剧延续社交网络的风格,看一个小时之后觉得自己眼睛都要累的瞎了……不过的确是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它再怎么好也禁不起大家一口一个神剧,一口一个高智商吧。这些浅显的媒介知识和现实手法的叙述怎么就神剧了?节奏快就是高智商?

  最神奇的就是竟然有人被资本主义国家一个电视剧就洗脑了,极端鄙视天朝传媒,自由民主的美利坚!

  本来从头开始追,结果这么多溢美之词有点让人反胃。(又矫情了……)所以说脑残粉真的是能把普通粉变成黑啊,摔!

  它就是一部肥皂剧,不是教科书。

  纽约客的评论

  The pilot of “The Newsroom” is full of yelling and self-righteousness, but it’s got energy, just like “The West Wing,” Sorkin’s “Sports Night,” and his hit movie “The Social Network.” The second episode is more obviously stuffed with piety and syrup, although there’s one amusing segment, when McAvoy mocks some right-wing idiots. After that, “The Newsroom” gets so bad so quickly that I found my jaw dropping. The third episode is lousy (and devolves into lectures that are chopped into montages). The fourth episode is the worst. There are six to go.

  “The Newsroom” treats the audience as though we were extremely stupid. Characters describe events we’ve just witnessed. When a cast member gets a shtick (like an obsession with Bigfoot), he delivers it over and over. In episode four, there’s a flashback to episode three. In a recent interview, Sorkin spoke patronizingly of cop shows, but his Socratic flirtations are frequently just as formulaic, right down to the magical “Ask twice!” technique.

  .印度小哥很萌好吗!!!!!!!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九):《新闻编辑室》:“没冷场”的当代传媒教科书

  文/公元1874

  十三年前,当艾伦·索金鼓捣出《白宫风云》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写出过《体热边缘》《义海雄风》等商业电影的编剧要开始转型了——事实上,1999年那部把镜头对准白宫的电视剧集并不是这位编剧第一次写美国政府的那点事。1995年,艾伦·索金就已经写过一次关于美国总统的故事了,在那部名为《白宫奇缘》的电影里,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美国总统爱上了一个女人,为了儿女私情,和国家大事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个预言式的电影当初在拍摄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还批准过剧组前往白宫实地取景,而当后来他的风流韵事被全天下所知的时候,再倒回来看这部《白宫奇缘》,颇有一番韵味。

  艾伦·索金这种紧抓时事的笔锋从来都是他一贯的作风。2007年的《查理·威尔逊的战争》、2010年的《社交网络》,2011年的《点球成金》,每部电影反映的都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现象,他写了花花公子般的国会议员如何帮助阿富汗人民脱离战争苦海,写了美国人的全民运动棒球队的故事,写了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创始人的发迹史……到了2012年,艾伦·索金将视角对准了新闻媒体,在《日落大道60演播室》开播六年后,再度撰写讲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

  从艾伦·索金过去的作品,观众明显可以感觉到,他向来就是一个借物言志的人。就像《点球成金》,他要讲述的不是一个三流棒球队如何一步步平步青云的励志故事,而是在当代社会如何利用游戏规则来运作资本;至于《社交网络》,这种换大部分编剧都会老老实实去讲述一个硅谷的IT天才是如何发家致富的励志故事,同样被艾伦·索金扩大到讲述当代社会社交媒介的变迁对于人类社会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影响。所以,激情洋溢的影评人会兴奋地说《社交网络》是当代《公民凯恩》,而直到这一切的观众都会明白一个道理:《新闻编辑室》,当然也不可能只是讲述做新闻的电视媒体究竟是怎么把新闻做出来的而已。

  的确,《新闻编辑室》里揭露了很多当代电视媒体是如何制作一桩面对万千观众的电视节目的过程,而艾伦·索金也设置了足够吸引观众看下去的众多角色,去讲述一个有趣的、好玩的故事:年过不惑、犀利刻薄的男主播;针锋相对,事事逼人的女制作人;天然呆的女助理、数据分析一流的技术宅……甚至,那个上班时间和学生玩德州扑克的电视台老板都会让你印象深刻。在十多个主要角色的连续互动里,在新闻事件的接踵而至与办公室恋情的儿女情长里,艾伦·索金根本没有考虑部分电视剧受众群的慢节奏需求,而是一波又一波的以最快的速度推进整个故事。特别是当国内的观众去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更不得不随时暂停,去看那些关于专业术语的注释——所以看《新闻编辑室》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它几乎可以成为当代传播学的通俗教材。

  不过,如果对艾伦·索金的要求只是停留在“把故事讲得有趣”这一点上,那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同意。《新闻编辑室》迄今为止能在豆瓣网站里,上万人打出9.1分的优异成绩,当然不仅仅因为它“有趣”,更因为它在让观众“思考”。艾伦·索金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和对事物的评判,在《新闻编辑室》第一集里,用一个海洋漏油事件,就牵扯出了众多人物各自的价值观。在美国大选在即,艾伦·索金推出这样的一部电视剧,自然有着他自己的野心。

  在《新闻编辑室》里,艾伦·索金写出了新闻媒体对于舆论走向的控制性,写出了公众愿意看八卦小道明星恋情也不愿意关注社会问题的麻木,写出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坚持自我是多么的不容易——这部电视剧其实并不会讨观众的喜欢,因为艾伦·索金对大众是有着明显消极情绪的,甚至在片中他还借着角色的口说出了这样的话:“让我们告诉这些愚蠢的大众究竟应该看什么!”也许,看这样的电视剧,你的确得容忍艾伦·索金的优越感。但如果真的看进去了,大概你也会臣服在艾伦·索金那些机关枪一样爆棚语速的对白中不能自拔。

  这部剧集当然也会有着观众不满的评价。例如有人会反感艾伦·索金那种无处不在的自由主义者优越感,尤其是当这种优越感完全注入《新闻编辑室》的男主角身上的时候,当我们看着这位能够把美国各项数据轻松挂在嘴边随时引用丝毫不考虑的著名主持人在哪里将全场观众震得哑口无言的时候,一定有人会反感艾伦·索金的这种“卖弄”。可是这也是艾伦·索金的标签,他笔下的主角通常都不会是普通人,更缺少不了这种高智商的天才。我们要关注的并不仅仅是艾伦·索金在卖弄,而是艾伦·索金为什么去卖弄——通过这样一个角色,与他坚定的价值观——他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谈及美国为什么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能在半个小时之内决定报道一桩事件的角度;他能改正错误,意识到身边的人都因自己的臭脾气而离自己而去的时候去亲近每一个人,甚至去查询一个小助理的人名在他的国家里是什么意义。艾伦·索金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只是没有过分的谦虚而已。尤其是,国内的观众对照一下同期国内热播的同类题材《时尚女编辑》,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何为“高下立判”。

  《新闻编辑室》成为了这个世代关于媒体和大众关系的一个注脚。这部电视剧集很好的在“好看”与“思考”之间取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如果你觉得《点球成金》过于“专业”,那些关于球队能力数据的计算让你摸不着头脑,又或者觉得《社交网络》过于“遥远”,高智商天才如何赚钱实在让自己取不到任何经,那么《新闻编辑室》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怎么被人讲出来”,很亲切,也很平民。也许看完这部电视剧,当你再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新闻节目里主持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时候,你也会幻想一下,当自己坐在台上,看着题词板,说不定,这活儿,我也能干。不过,假若真的给人一个坐在镜头前的机会,诸君是否能有剧中的威尔·麦卡沃伊那样果敢的判断力和坚定的价值观呢?

  《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影评(十):请继续精英理想主义

  高密度凌厉对话,稍一走神就会错过重点,充满专业精神的职场男女。谢天谢地,美剧最激动人心的特质,终于通过《新闻编辑室》回来了。

  《新闻编辑室》是为这样一些观众准备的:厌倦了低智粗劣的制作水平,受够了狗血婆妈的剧情,希望能从电视里获取一点真正有营养、紧凑、令人兴奋的东西。语速很快、交锋激烈、制作上乘的美剧,看起来就和球赛一样让人心跳加速,大脑也能得到畅快淋漓地享受。

  “为什么美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一个甜美的大学女生提出了一个陈腔滥调的问题,台上坐着三位新闻界前辈。与问题一样老套的回答是“充满机遇”、“自由”之类。坐在威尔身边的两位平庸之辈也如此回答了。本来威尔也可以一笑而过,幽默化之。不过他在“头晕药”的作用下,居然老老实实说了一通“真相”:“美国已经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伴随这句回答,他陈列了一连串数字证明自己的这个论断,把在场的甜蜜梦幻的大学生和主持人都吓得脸色惨白。

  这是威尔这个怀抱理想主义的新闻人的回答:新闻就是追逐真相,即使这个真相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之后他的昔日恋人、战地记者麦肯滋说的一段话,可以被视为思想基石:“我们要重塑新闻界,重塑新闻的神圣性。能够为这个国家成为伟大的国家,提供帮助。谦和,有度,尊敬采访者。回归到重要的新闻,不再窥探隐私。告诉愚昧的人,什么是真相、真理。不再为了新闻而制造新闻……”

  职场剧一向是美剧的拿手好戏,这次的职场中人是新闻工作者,更增添了几许理想主义光芒。《新闻编辑室》最让人激动的不只是利落明快阳光的气质,以及高智商剧情,更有这些令人激动的思想。这理想是怪咖主播威尔非同寻常的思维,是战地记者麦肯滋重塑新闻神圣性的执著。

  有索尔金那样的美剧大佬担任编剧,不精彩是不可能的,问题只是能否超越《白宫西厢》?

  从目前播出情况看,第1集的比肩超越是毋庸置疑的。这一集堪称神作,干净利落交代了主要人物的出场、关系。威尔对“美国为什么是最伟大的国家”这个问题的回答,简直比欧洲杯进球的瞬间还要精彩。第2集瞬间从天堂落入凡间,直播间幕后的快速反应、迅猛判断戏份减少,倒扯起了办公室恋情,有些泄气。《新闻编辑室》,请继续精英理想主义,别理会家长里短,也别过多纠缠三角四角恋,要一直专业下去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