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10篇

2018-06-12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10篇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是一部由Jeanie Finlay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一):伤感

  看起来很学生作品,应该是独立拍摄的。

  独立唱片铺,有熟悉每个客人品味老板,买碟的时候可以交流,店里还会有演出

  现在别说独立唱片铺,连家楼下的街坊士多店也难找。全部被连锁超市便利店攻陷。大超市的特色冷漠,没有人情味,购物的整个过程基本不需要交流,来去匆匆很难有感情。算是这个电脑时代的特色吧,每个人都变得更加羞涩孤独,面对士多店老板一两句问候可能觉得被冒犯。

  但事实是,连像“养鸡场般冷漠”的HMV实体店也倒闭了。

  以前老一辈的人还会有淘打口碟的回忆,生于90年代的我是无法想象的。从来听歌都是靠网上下载,一张搜寻已久的新唱片拿在手中的滋味实在难以想象。也没有了听黑胶的神圣仪式感,从封套取出唱片再放到唱片机上放别针黑胶转动发声,坐在房间一角专心聆听。

  真是令人羡慕的指定动作经过在唱片铺一大堆碟中找碟、买碟,到最后带回家的种种程序,买碟过程中付出过的汗水都会令人格珍惜手中的唱片。看见唱片封套,涌上脑的除了音乐,还有当时买碟的心情,一起买碟的朋友,甚至是当日的天气

  这是上网下载或者在线听的人所没有的体验。有点像缅怀过去,而且还是缅怀自己都没经历过的过去。茨威格回忆父辈生活时,觉得他们幸福满足,而到他生活的年代,大家都失去安全感为生活奔波不易满足。可能每代人都觉得过去才是黄金年代,但事实又可能如伍迪艾伦所说的:“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生活的时代糟糕透顶,总以为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自己会更快乐。但在我们如今认为是身处黄金年代的那些人看来,他们当时所处的世界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网络时代,少了归属感,但至少找有相同喜好同类方便了,找资源方便了。没有亲身感受到某年代音乐运动影响,但听歌没有时间年代的限制随意从现代的听到30年代的歌,自由度宽了,没了集体烙印但多了个人特色。以前要听歌,会有好多条件限制,比如要看了啥音乐杂志,在学校门口有卖打口碟,受那个朋友影响。现在四处都可以听到音乐,摇滚也不是什么另类东西,要接触可能性也更大——例如在某人博客的里听到某歌。比起口口相传,现在的交流和分享影响范围其实是更广的。

  “没有音乐,可能我会活不到现在……”这里看到我都想哭。每天日子劳碌碌,上班下班赚钱却没有满足感,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如果没有一个爱好支撑着,怎么能生存到现在。生活没有价值,只有听歌才找到存在感,把喜欢乐队穿在身上,有如挂着十字架感受神与我同在。尤其是像我这种loser,偶像力量有时真的能支撑我面对很多困难

  音乐真的在不少乐迷生命中深刻影响。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推石头上山,但有音乐至少能让过程变得开心点。

  不过,听歌其实和打麻将一样,只是一个爱好,也没必要常挂在口边显示优越感。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藏在心中的。

  片中几个金属迷还说到DIY摇滚战衣,可以为喜欢的东西做点事是真的快乐。自己动手,同买碟一样,增加你和乐队间的现实联系。动手做衣服,也算是一种娱乐。现在更多人选择的不是自己动手,而是直接买乐队周边相关产品。这是消费不是娱乐,你从中没有感受到你自己的力量,而是无力的跟随大众,没有自己的东西。

  唠叨至此,洗碗去了。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二):随便扯扯

  一家店无论什么,当它成为人们的习惯的时候,多么珍贵

  那些看起来都怪怪的,有着一副不被常人喜欢的外表,但是他们都是好人,因为他们热爱音乐并且视之为珍宝

  就像我喜欢把喜欢的电影,即便是看过的,也要下载下来一直放在电脑里一样,把自己喜爱的东西放在身边是一件让人感到安心的事。如果不这样,总觉得等哪天想起来回去寻找的时候,那些东西都不见了,或许已经毁坏或许早已属于别人。我想对于人,也是这样的吧。

  对于黑胶了解甚少,看到黑胶这样的词,我想到的只有留声机和打碟,也不知道它们跟黑胶有没有扯上什么关系。对于在英国的不为人知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他们或许连面包都吃不上,但对这些唱片的热衷都是他们的优雅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三):唱片刻着我们的回忆

  伤心的是实体唱片店正在消亡,

  幸存下来的店就是我们的希望,

  每每我会在那里前前后后徜徉,

  因为那是让我心灵平静地方

  像英国的Sound it out, 德国的Busch und CD, 美国的Reckless Records, 意大利罗马的Transmission,西班牙马德里的Killer's Discos,上海的Uptown Records和黑胶之家。

  总结一下片中有意思的地方,

  生活艰苦的地方的人爱听重金属。

  收藏唱片的99%是男性,是特殊癖好,也许就像Tom说的男孩不愿长大, 想用唱片留住所有回忆。

  10个人里有8个会听了Morrissey后为他变Gay.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观后感(四):他说:喜欢黑胶的人99%是男人

  “喜欢黑胶的99%是男性”,这话来自英国的一位唱片店的老板,是他在BBC的纪录片《最后的黑胶唱片店》中的惊人之语,文中会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说。这部拍摄于2011年的片子记录的唱片店名为“Set it out”,坐落在英国提赛德的斯托克顿小镇上,但它却是英国东北部(拍摄时间为止)唯一在运营的独立唱片店。纪录片讲述的就是店主Tom和他的顾客们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