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兔子》影评10篇
《恐怖兔子》是一部由清水崇执导,满岛光 / 香川照之 / 大森南朋主演的一部恐怖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怖兔子》影评(一):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最可怕的是人心
也有很多很厉害的人说这部片子好看
但是我喜欢这个片子
也许本身胆小吧
我被吓住了
并且进入剧情很快
觉得是炒冷饭
爸爸内心里是有些怨恨女儿的吧(可能爸爸自己也没意识到,医生跟爸爸说:不明白的不是桐子(姐姐(女儿))的心,而是你自己的心吧!)(爸爸轻微人格分裂)
反而自己整天做童话绘本
他内心的天平早就倾斜到了响子和她未出世的孩子那里
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
可是我们看到后来爸爸最后做出的插画里小人鱼并没有杀死王子
跟以前的结局一样
变成了泡沫
爸爸做出的插画竟然没有像前面说的那样改变童话的结局
小人鱼还是要被牺牲
这是不是就是说他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女儿才是那个应该被牺牲的人呢(只不过他那个时候还没意识到)
医院里医生跟爸爸的谈话让爸爸明白潜意识里他是怨恨女儿的
扫过响子的墓以后
爸爸很快就接受了大悟存在的事实(以前是排斥的,因为以前没意识到。离开墓地路上爸爸不停的回头看也能说明点点问题)(爸爸严重人格分裂)
这个时候大悟是女儿和爸爸第二人格分裂出来的共同体(两个人都认可了)
爸爸是愿意留下大悟人格把女儿人格牺牲的
但是女儿的人格还做了最后的斗争
但是不管怎样大悟这个人格都是她先创造出来的(响子死的那一天,大悟的人格就诞生了,女儿的双腿间流下鲜血,是她创造了大悟,或者说生了大悟)
大悟想取代女儿留下
爸爸也想大悟留下
经过斗争女儿的人格被杀死了
但是小兔子还活着(还在动)(大兔子代表响子,小兔子就代表大悟)
大悟留了下来
最后爸爸用毯子裹着大悟的时候是那种很温暖的微笑(爸爸在片子里几乎没笑过,一次是跟医生谈话的时候,医生说他不懂自己的时候他笑了,再一次就是这一次)
鄙人愚见 只接鲜花不接板砖哈~~~~
目录:
1.【官方资料】
2.【恐怖的原理】
3.【梗】
(写在最前面:此片和“人格分裂”没有丝毫关系)
===============================================
1999年,公平无预兆地带回情人响子,并已有身孕。桐子生日当天推倒响子,被旋转木马碾压后,送到慈急综合医院数日后死亡。同年桐子癔症性失语。
2011年:
6月19日,桐子见到怀孕中的兔子,触怒起对后母的记忆,将其砸死。
6月20日,桐子在影院观看《战栗迷宫3D》,电影里同款毛绒兔象征了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剧情。得到“毛绒兔”的她,以梦境的形式回到事发的游乐园。
6月21日,公平发现桐子昨夜进入过阁楼,翻动过储放在那的十年前旧物,遂封锁阁楼。桐子做梦回忆起响子已过世。
6月22日,因为桐子重提旧事,公平开始联系心理医师。桐子夜里再次回到阁楼翻看旧物,完整地回忆起十年前全部事情,觉得响子就要来夺走她的大悟了。
6月23日,生日。桐子发病。她意识到《战栗迷宫3D》与她经历类似的故事,能解答她现实世界里类似的问题,于是回到影院重新观看。
她现实里的大悟也随着顿悟消失在了电影里。
回忆起是自己砸死了兔子,并至今对响子毫无愧疚。
一个月后:
桐子被治愈,回到现实世界。
公平从医师那里得知桐子发病原因后,也触发自己未察觉的对女儿的厌恶。
随后公平发病,产生大悟的幻觉,桐子与其对峙,导演的寓言叙述开始
最后被父亲从医院后门二楼推下。
【结局】
桐子从战栗迷宫出口出二楼坠下,
(意指桐子再也不会身心分裂,结局同【战栗迷宫】和【人鱼姬】一样)
====================================================
【恐怖的原理】
清水崇:恐怖,不是因为看到而害怕,是因为害怕才总是看到它。
公平说十年过去了,为什么还会害怕?
南朋医师:人心,没有 过去,现在,未来
你可以从意识里删除,不去面对,
时间不会治愈你,能治愈你的只有你自己。
【大悟是什么】
是姐姐怕指责而塑造的面具,
说了假话的人,
每天都害怕假话被揭穿。
所以在桐子的世界里,
女鬼后母总是要来抓走大悟。
那么,
是谁在害怕大悟被抓走,
是谁来抓走大悟,
大悟又是谁。
全都是姐姐一个人。
是姐姐在害怕自己被揭穿。
也是自己臆想出了揭穿她的人。
当初又是自己说的假话。
难道不是因为你恐惧,
你为逃避恐惧做的所有事情,
不仅没有消灭恐惧,
反而像地雷一样将其埋入,
所以说时间不会凭空治愈你的伤口,能治愈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
【梗】
桐子无意识对自己撒了一个谎,
用“大悟”,对父亲和自己的内心撒了谎:
“看!我在为后母忏悔。”
而这句潜台词就是:
”看,我还是好人“
而这背后的心理动力根因是:
“我知道事态严重,我怕这一次就真的彻底失去爸爸的心了”
所以她从后母那里继承了大悟,
必须自欺欺人地供养“大悟”的存在,她才有脸活下去。,
从此身心分裂,落入二元,不再真实
只有这一刻才是诚实的。
至此,
【大悟】就是桐子的自我{小我)的投影
自我(小我)经常投影在衣着,品味,车房,收藏,学历,职位,权威上等
也经常投影在借口,反驳,否定,回斥,暗讽,等认同感上
而本片中的兔子,即是后母,也象征着事实与真相,
就像绝版TV预告中导演说的那样,
那些赞美着“阳光”,躲避着黑暗的人,他们的“阳光”里就有着最深不可测的黑暗
原理同“恐惧不是因为看到才害怕,是害怕才会看到”
【补充】
压平赠予,
桐子摆脱大悟的幻觉后,就改送了自己一只新鲜的蒲公英。
当桐子不仅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时,
也意识到父亲隐藏的真实时,
------------------------------------------------------------------------------
【3】
桐子与她的大悟,
读着【人鱼姬】度过了10年,
经历与自己类似,桐子以此找到了认同感,
就像精致音乐盒里,重复着悲伤舞曲的小人,可以离开却不愿站起离开
10年后
桐子在看【战栗迷宫3D】时却被刺醒了,
因为战栗迷宫的故事同样与她经历类似,
在拒绝事实后,桐子陷入后母执意要带走大悟的幻想里,
当她回看并看懂电影后,
意识到自己并没真正接受后母,
回想起是自己砸死了兔子,
只有这一刻,她是诚实的。
不需要在隐藏,就不需要面具,所以大悟消失在了电影里。
这时的桐子才真正的大悟,清醒后回到了现实
=====================================================
《恐怖兔子》影评(三):人格的断层
日本近几年的恐怖片质量一直在下滑,其实也怪不得导演,主要是观影者该尝的都尝过了,观影的G点也愈发的高,所以要震慑曾经沧海的观众并非易事。
恐怖兔子泛泛而看并无太大的亮点,梦境那一段甚至让人觉得在看儿童题材的故事,真正意义上的恐怖元素也少得可怜,柜子阁楼让人迅速想起了咒怨,长发而过的白衣女纸让人忽然怀念伽椰子阿姨,血红眼睛的小正太让人联想起俊雄。还有就是那个富士山脚下闻名的医院鬼屋以及战栗迷宫的一点噱头,除此无他。
但如果论及恐怖片的艺术,本片当之无愧是近几年心理认知流派恐怖片的一大亮点。简单回顾一下故事情节,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父亲沉溺于创作。弟弟拿到兔子公仔然后进入幻境,姐姐想拯救弟弟却以失败告终。父亲带姐姐去看病并揭露姐姐的人格分裂。姐姐回家以后忽然发现什么,于是又去了故地(游乐园和医院),最后姐姐在一个螺旋式的空间里坠楼挂掉,然后留下了父亲和一个疑似弟弟的孩纸。看似有些无厘头的情节,其实有点像道家的一气化三清。
如果说致命ID的奇葩在于一个人臆想出N多个身份然户不断KO,那恐怖兔子的奇葩在于两个宿主人格的碰撞和交融,即姐姐和爸爸。这是两个真实存在人格,而弟弟是宿主在两个人格上的第三人格,而兔子则是姐姐塑造出的对立人格。首先看姐姐,姐姐分裂出弟弟的人格主要是为了赎罪。姐姐眼中的弟弟是个可爱的孩纸,而爸爸还沉溺于过去。姐姐很爱弟弟,同时也很担心失去弟弟。因为弟弟其实是她自己“生”出来的。这个从很多细节可以发现,尤其是姐姐在弄死响子以后从木马场里出来,居然来大姨妈了。注意这个其实不是大姨妈,而是在隐喻姐姐自己一厢情愿地诞出了弟弟。另外从老兔子挂掉,姐姐手捧小兔子也可以看出这点。除了愧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姐姐其实想引起父亲的注意。可以从情节里看出,其实后妈挂了以后父亲对姐姐非常冷淡,因此姐姐仅幻化出的弟弟人格还不够,毕竟那是自己的YY,所以她必须再幻化出一个麻麻人格,即大兔子。这个大兔子试图来抢走弟弟,姐姐则极力去保护弟弟,这样一来剧情和生活都能沸腾起来,姐姐也可以折腾折腾来引起父亲的重新关注。至于姐姐不会说话这个细节,可能是当年游乐园变故之后的自闭,如父亲所说,人鱼公主牺牲了什么而换取了什么,但人鱼公主的故事是父亲弄出来的,所以这也就成就了本片的第二大亮点——父亲。
细心的观影者应该发现了,父亲的人格也存在问题。片头部分姐姐眼中的父亲其实是真实的,他也一直沉溺在那段痛苦的回忆中。唯一不同的是,父亲的人格断层是隐性的,或者说是埋藏在更深的潜意识里。表面上父亲并不承认弟弟的存在,但实际上他希望这个孩纸是真实存在的。很多片段都可以透露这个细节,如父亲的人鱼公主的故事,最后人鱼公主变成泡泡挂掉成就了王纸;再比如姐姐最后发现的父亲画的画,表达了对女儿的不满和怨气;再比如医生对父亲的忠告等等。所以,父亲的弟弟人格很奇葩,它一方面独立存在,另一方面又寄托在姐姐身上,寄托在女儿身上的儿子人格的代价就是让女儿不说话,因此影片隐晦地揭示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姐姐之所以不会说话,不是当年木马惊魂导致的,而是父亲造成的。因为父亲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女儿完全无视了,甚至听不到女儿在说什么。久而久之,压抑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女儿的自闭和失语,而父亲则将其归因为人鱼公主的lost something and get something的逻辑。
影片的最后,姐姐绝望地发现了父亲对她的怨恨(电话和图画),于是想回到最初弟弟诞生的地方把这个人格给扼杀掉。医院中那诡异的螺旋楼梯告诉我们,其实一切因果都在一个起点,即姐姐,弟弟的话也透露了这个信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杀了我才有你。姐姐在挣扎之后把刀捅向了弟弟,抱紧了弟弟,这个过程中姐姐终于下定决心做了人格的迁移,即消灭自己而成就弟弟的人格,是以最后姐姐摔死而没头的兔子又缓缓爬过。
姐姐最后到底挂掉没有?这个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最后的场景,和父亲依偎着的只有弟弟。从这个片段看去,就算姐姐的肉体和心灵都得到了解脱,而父亲却还是被牢牢禁锢在自己人格的断层里出不来。所以,恐怖兔子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就两个主角,这两个主角构成了一个无解的家庭,灵魂在此进不去也出不来。
《恐怖兔子》影评(四):关于电影《恐怖兔子》
刚看完了清水崇的《恐怖兔子》,很喜欢,发散的结局让不同的观者有不同的答案。虽然用的还是《战栗空间》里的游乐场场景,多少有点得瑟(弱弱问句,那个出名的恐怖医院乐园到底给了多少的赞助费一整就是两部3D电影)、联系剧情的兔子有点牵强外,故事总的来说很赞!
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重组家庭丧亲的悲剧。这里要说明的是大悟其实可以说个两个不同的角色。第一个是是自责的姐姐制造的人格,从姐姐抱着兔子玩偶走出旋转木马、鲜血从大腿滑落可见。父亲也是精神分裂的,虽然强烈抑制丧妻丧子的痛苦,还是在桐子的影响下加上内心对女儿的怨恨创造出了全新复仇者怨恨姿态的大悟角色。姐姐从医院出来后开始认识现实,不料发现父亲开始认可了“大悟”令她害怕,从那段开始没有父亲和大悟共存的任何画面,这也就意味着姐姐的“大悟”和父亲的“大悟”是不一样的。于是,姐姐去游乐场寻找父亲,大胆猜测下,医院里桐子的遭遇可能是分裂为复仇者大悟人格的父亲亲手杀死女儿的过程,女儿应该是死了,玩具兔子挣扎爬走只是为了统一前面表现恐怖。最后,病情加重的父亲带着大悟人格继续痛苦地生活下去。
搜了下豆瓣的评分只有4.7,再看了下也很喜欢的《颤栗空间》也只有4.2,实在觉得不公平。好的恐怖片不是画个大白脸一直鬼叫着出来吓人、也不是到处洒血扔器官秀恶心的,塑造心理的恐惧、讲述悲情的故事是最好的卖点。希望那些大喊无聊、认为没有低俗血腥不是恐怖片的观众们能在看明白讲了什么后再评分。
《恐怖兔子》影评(五):究竟是剧情太烂了,还是看不懂剧情的人太烂了
究竟是剧情太烂了,还是看不懂剧情的人太烂了,is the question。
所以既然看不懂剧情的话,那么您以后尽量远离这种片子。
再不然,您这么着
说看的这个片子烂的时候,要记着先说自己的眼睛喷屎了,左右脑间歇性抽筋了,之后再说不该选这部影片看,并且傲娇地在最后加上一句“哼!这片子真懒。侮辱我这个中国式精英的文艺智商。”
其实话说,
本来豆瓣做分类的人就大脑有些脱线,某些人还非要把这片子当成成恐怖片来评价,当然通过这个角度去评价并不是不可以,个人有个人的喜好,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孔子不是曰过这么一句话么:“牛逼的人都是相同的,儿傻逼的人则各有各的傻逼。”孔老爷子这话虽然糙了点,但意思也算接近了哈,我就把它当做是接近了,谁能把我怎么样~
如果您想通过看这部电影来达到一个人个高度的升华,一个人性认知的探究的话,那么这少这部片子不能给您带来这种高水准的教育意义,我建议您去看国产电影,国产电影多好啊,您都不用看字幕,再戴上助听器您就觉着跟听音相似的,喝,这俄勒金德的事儿都是。
所以通过对比,建议您看一下国产影视产品:
对比《孤岛惊魂》,这兔子仅仅算是一个精神病的发病状态而已,一点儿也不恐怖。
对比《画壁》,这兔子一点儿内涵都没有。
对比《狗的兄弟叫顺溜》(看来顺溜也是狗),既有惊险又科幻的跑狙,跳狙以及盲狙等丰富的动作戏。
对比《建党伪爷/建国大爷》,一点也没有现实意义与对构建中国式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面宣传和教育意义。
继续顺着独具慧眼的精英们的思路:这兔子的技术含量还不如问哦过科幻武侠修真魔法动作探险讴歌主旋律提倡导法治国的基本方针的3D大片儿——《雷锋的故事呢》。
您在一手喝着红酒,一手吃着驴肉火烧,高级茶几上再摆一碗卤煮,一碟儿炒肝儿,傍边儿再放一辫子蒜,就着豆汁儿品尝这些珍馐美味,好家伙的,您这叫一个上品,都不是盖的。
《恐怖兔子》影评(六):拍3d 和 美国人搞在一起 都等于自杀
又是一部 3D作品。。
这作品彻底让 清水崇 那点 含金量不高的盛名 彻底 化为泡影。
除了 咒怨 和稍微内敛的 轮回之外,清水崇 其余作品几乎是一泻千里,烂到没话说。
这片子更是烂到了 惨不忍睹的地步。
我一直在想 满岛妹子 一个哑巴 为毛不去学 手语什么的,整天拿 一个本子写写画画的,是有多想当文艺女青年啊。
大量 让人想一口老痰啐到导演脸上 的CG特效, 让本来就连不上的剧情更支离破碎了。
电影里充满了让人不适的古怪音效, 那只 丑毙了的 脏兮兮的 兔子 喉咙里总是发出很猥亵的 古怪声响。 各种漫天飞的头发也会有吱吱妞妞的声音。
没来由的一惊一乍 ,和上一部 3D 屎作过分相似 的 场景 大量出现。
真不知道清水崇得瑟个屁啊。
我想就算到了 电影院, 戴起3D眼睛 这部片子也一定是疲软到了 太监也自叹弗如的 作品。
这部电影唯一的致命伤就是拍的太长了。。我在看的时候就想 怎么还不结束啊。。怎么还有啊。。。。这些都是花絮吧!!
然后一直用 导演一定准备了一个蹩脚的 经不起推敲的 翻转结局 来说服 我自己看下去。。
(剧透时间,这片子前半段是一个幻觉的幻觉,完全无意义就是为了骗观众,以达到结尾早泄了高潮,全篇都没有鬼。也跟兔子没太大什么关系,这片子是标题党。)
当女猪脚 的 幻觉被 揭穿的 那一瞬间 ,我惊讶的以为 这片子 是 往着楳图一雄 神作《洗礼》的那个路子 去的, 镜头一转 那 一裤裆 的月经初潮, 又让我以为 这是 夺子的姑获鸟吧。
结果 导演准备 了 low 到不行 又自以为是的结局,那孩子 最后的演技烂到 我真心想捅死他。
而满岛妹子 开口说话的时候。。。。我真想大喊一声坑爹吧这是。活该你是个哑巴。好不容易憋说一句 还是 废话, 你用括约肌说 一句都比这来的有意义些。。
通篇看来 真心是不推荐任何人观看这 片子。
以上得出结论,日本导演应该少用3D,少跟美国人混在一起。。
《恐怖兔子》影评(七):电脑特效毁坏一锅汤
完全是冲着清水崇的名号去看片的。三星是本着对大师的敬意和对剧情的创新。如果按着恐怖片的标准,那最多两星
想着是鬼片,就事先调好了灯光,盖好了被子。开头的铺陈还是不错的,熊孩子腹黑的一砖头拍死了瑟瑟发抖,大限已至的兔子,同样腹黑的姐姐一脸冷漠的看着这一切。镜头切到家里,自然光带来的鬼鬼崇崇,斑驳潮湿的墙面,楼梯道的阴暗储藏室,以及不正常的父亲,简单几笔很自然的渲染出了恐怖氛围。就在我觉着有点儿气氛的时候,大师笔锋一转,切入主题,一只卖萌的白兔子眨着圆圆的眼睛硬生生地闯入了孩子的世界。看到这里,之前累积的恐怖值瞬间坍塌,你说你用猫,用老鼠,用蛇都比用兔子好吧,那老老实实的兔子怎么让人恐怖不起来不是吗。然后就是进入游乐场,至此就开始了无止尽的蹩脚的电脑特效。之后就是姐姐发现一切都是自己幻想的,继而牵扯出了十年前的旧事,最后幻想的大悟活过来了,害死了姐姐,和爸爸手拉手迈向了新时代。
我想说的是时至今日,不论日本恐怖,韩国恐怖,日本恐怖亦或者是泰国恐怖,只要牵扯到电脑特效,就怎么也恐怖不起来了,有时候由于技术的不纯熟引得观影者完全失去了恐怖感,添加了很多笑点,很多时候会使我们看着看着很不厚道的就笑起来了。而为什么以前我们儿时看的恐怖片,却能把我们吓得半死,甚至是造成童年不小的阴影。其实,就是因为以前没有电脑特效,恐怖片也只有依靠道具和化妆以及情节来获胜,这也无疑加深了恐怖片的真实感,一旦恐怖片失真,那观影者就会在脑海中行成这是假的的固定思维,哪怕你情节再恐怖,特效再夸张,也无法吓到人了。所以我说电脑特效毁了现代的恐怖片。不是不能用电脑特效,而是尽量少用,毕竟亚洲电影特效技术不如欧美,这方面并不能取胜,而众所周知,亚洲恐怖片一向以情节取胜,而欧美在于视觉,所以只要电影做到张弛有度,化妆动作设计完美,特效部分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恐怖兔子》影评(八):那些被我伤害的人,那些同样伤害了我的人,对不起
电影里,幼小的女主因为响子的出现而愤怒,而不安,无论响子做什么统统用敌视来回报的她,在跟两个人爸爸去公园,强忍住泪水和满心的怨恨和委屈说“这些是她做的吗,她有了孩子吧?你要跟她结婚是吗?想让我忍着对吧”父亲不知如何回答,用买饮料来做借口,离开的时候,一只可爱的大兔子出现在了女主背后,轻轻拍拍她的后背,然后伸出了大大的,温暖的大手,那一刻,女主终于不再孤单了。女主希望兔子是任何一个陌生人人扮演的。可是,在旋转木马上,大兔子摘下头罩的时候,女主惊呆了。那个人,是自己最最不想见到的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吧。莫名的惊喜背后是让人恶心愤怒的骗局,那种失控的愤怒。到底是谁的错呢
我明明期待温暖,期待一个拥抱,但是为什么偏偏选了我最不想要的那个人来给我这些。而我为什么,明明那么期待,却亲手毁掉了这些
不能原谅…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不能原谅,却也在不停忏悔
混乱的感情,混乱的人格,很难不把一个人逼疯吧
都说鬼怪由心生,恐怖片里那些扭曲的鬼怪人物,恐怕正是人内心最最真实的倒影吧。被砸死的兔子腹中的幼仔,未出生便已死去的继母腹中的弟弟,偏执极端,没有安全感而又固执的童年的女主,沉迷于自己童话世界的父亲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嫉妒产生了怨恨,但是又因为伤害了怨恨的人而产生的愧疚,悔恨
最终只好靠着幻想中那个没有夭折的弟弟抹去了那段不堪的回忆
我真的觉得这不是一部烂电影。
因为楼主是个胆小鬼,看到血浆电影就会吓得腿肚子转筋
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刚刚好
《恐怖兔子》影评(九):兔子对人的复仇(有剧透)
我认为恐怖兔子之所以带上恐怖二字,就有着相对的意义,并不是单纯讲述精神世界的人格分裂。既然影片名是恐怖兔子,那我们就应往兔子这里着手。我认为这部片子是三只兔子对桐子进行的复仇。
桐子的家庭和兔子的家庭是惊人的一致!母亲丧命,父亲不闻不问,孩子活在恐慌当中。电影中桐子、响子、父亲公平是存在的,大悟是不存在的,大悟是姐姐桐子生出的幻想。大悟即桐子,桐子即大悟。
首先是桐子为了解脱母兔的痛苦,一砖砸死了它,却救出了小兔子,后面一片掌声。掌声是为桐子而鼓的么?显然不是,是为存活下来的小兔子鼓的!而一个残念的生命力旺盛的复仇怨灵孕育而生(台版电影就翻译为《怨灵》)。影片中的蒲公英也是线索之一,蒲公英母亲本体的衰亡,换来的是孩子的自由飞翔。这时候,母兔的怨灵就寄身在响子的身上,折磨煎熬着桐子,直到桐子亲手推倒响子,母兔的怨灵消失了,这和母兔的死法如出一辙,而此时,母兔的怨灵孕育出了小兔,桐子对响子的愧疚与不安生出了小兔的怨灵。(从桐子走下旋转木马,胯下流出的鲜血表明,是她生出了大悟,即她自己)
从被玻璃砸中的那一刻起,桐子其实也变成了兔子,舔舐自己的手背这是兔子典型的行为。影片里有一幕大悟和死去的响子在棺椁里对望,响子眼中流出了鲜血,这和母兔死时的情景简直一模一样,还有响子在医院绝望地向桐子挥动着双手,也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桐子和自己生出的大悟相依为命,原本应该是父亲要为大悟过的生日,却是桐子帮他过的,这也说明父亲不认为大悟的存在。当桐子在大悟面前猛砸兔子玩偶,并把它丢入火炉烧掉的时候,小兔的怨灵已经死了。但是为什么兔子怨灵还纠缠不休?其实是不闻不问的兔子爸爸回来了!这和父亲公平也是极其相似。按比例换算,兔子一年相当于人类十年,一年后,兔子爸爸回来见一家破碎,怨灵更加强大,这就表明为什么一开始只是在梦中出现的兔子,会在大白天追逐他们,而且力量也更加强大。
当桐子被治疗之后,吃完生日的糖果,其实桐子已经解脱了,但兔子爸爸缺附身在公平身上。公平和医生谈话,医生却说这么一句话:“不明白的不是桐子的心,而是你自己的心吧 ”说明医生已经看出来公平也有点不正常了,事实就是如此,公平也看到大悟了,兔子爸爸的怨灵当然能看见小兔子的怨灵,于是最终的复仇就开始了——兔子爸爸把桐子引到医院,让桐子亲手杀了大悟,即她自己,最后推下楼杀死了桐子。坠楼而死也是和母兔之死相吻合,最后公平微笑了,并对大悟说出了“生日快乐”,这其实是兔子爸爸对小兔子所说的。真正的恐怖才将开始,两只兔子怨灵依然存活在人间!
影片中的美人鱼故事是对整部影片的铺垫,美人鱼为了与王子相见失去了声音,桐子为了大悟失去了声音,故事的结局是美人鱼不忍心杀了王子,而化身为泡沫,而桐子是想要杀却杀不死大悟,虽然获得了声音却失去了生命。虽然有铺垫和推动情节作用,但我却觉得有些脱离主题。监督清水崇表示《恐怖兔子》的灵感来自于《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以引诱入梦的兔子而撰写的奇异童话,但为何要加上美人鱼,我是感到有些不妥,也等待大咖来解答。
整部影片不能按照恐怖片的固有思维去看,而是隐藏了许多意味,需要慢慢去品味。
对于整部片子,我只能看懂这些,还有些地方不懂,希望多多交流啊~
《恐怖兔子》影评(十):美人鱼的微笑
比起《战栗迷宫》算好,但已经不像一部恐怖片。我更愿意称它为黑暗基调的异色片,比作“受字数限制的短篇小说”或更为恰当。
影片前面用了太多时间展示姐姐的心理,难得我在知道“大悟”只是她因内疚而产生的幻觉而有点点触动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就此被内疚感折磨一生,并苦苦地在另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赎罪”,很令人感到可怜。)竟然已经接近完结,草草结束的结局更是鸡肋。何苦硬是扯上战栗迷宫?难道清水导演不知道“战栗”早就被贴上“无聊”的标签了么?看到那医院就意兴阑珊啊。
象征意义的手法我个人是偏爱的,尽管影片中表现得也并不显得出彩。但姐姐抱着兔子流下经血的那里我还是喜欢的:初次来潮(穿羊水)→死去的卵子(继母体内死去的受精卵/胎儿?片中没详细交代那时几个月)→在另一世界里“诞下”了大悟。
还有:受到事件刺激以及愧疚的折磨而开始了自我封闭→失去声音→躲进自己的世界里进行弥补、赎罪→小时候听过美人鱼的故事造成心理暗示→以声音为交换条件(于是在后来因为愧疚,想以此换取弟弟来到这个世间)。
因为她的心理阴影,响子的鬼魂出现要带走大悟也就可以理解了。
关于父亲,我的想法是,他本身也有精神病——所以他单独在壁橱里时,响子也出现了。但别忘记壁橱里有那只兔子(桐子从游乐园回来后就一直抱着,精神失常,所以兔子被父亲锁起来),这也可以解释为心理暗示吧?这毕竟是鬼片,我把它作为一种“将人物心中的恐惧想象进行外化”的电影表现手法来理解。我也不想去深究结局了,单纯理解成“大悟”这个“由姐姐制造出来的灵物”是存在的便行(执着的念头会化为某种执着的灵,这倒是一直都有的题材),毕竟没有为之浪费精神的必要。
说到这里又生出一个想法:姐姐也不算死去了,因为她一直想让大悟来到这个世间,由她照顾着,这样可以为父亲以及为继母作出一点弥补。当这两个身份由于外界的治疗而互相产生抵触的时候,她就必须作出选择只留下一个。最后大悟也说了“我就是你”(大意),所以无论她刀子是刺向哪一个,她潜意识里想牺牲的都只是“姐姐”这个身份。于是最后她以大悟的形象从父亲的毛毯中显现。
“姐姐”的身份死了,以后就以“大悟”来陪伴着父亲吧。美人鱼此刻,是带着微笑的。这也就是美人鱼牺牲的联系了吧。
顺带着,就算之前的父亲是精神正常(或偶有幻觉),在女儿死去之后,他也跟着失常了,这就容易理解了。于是乎,大受打击的他,自己制造出“还有个大悟陪着我”也是说得过去的。(补充:为了截“生日快乐”的图而重看这一幕的时候(详见楼下回复),发现父亲包裹在毛毯中的手看似抱着婴儿的形状,他的脸是慢慢露出笑容,然后看了看怀里,接着笑着站起来,就像一直在等待着大悟的降生一样。)
赞川井宪次,也赞影院吸走大悟那一段玩了一下“3D新概念”(如果在3D电影院看,这里也会有点新奇感吧)。话说难道日本的广电也开始玩限鬼了么?不然怎么也往心理上面扯,哈。可惜剧情不丰满,恐怖感又几乎没有。搞得“四不像”。
恐怖片,还是老老实实地作为恐怖片本身去构想比较好,一旦为了营造3D的视觉感和制造故事深意,“恐怖”就被冲淡了。恐怖电影,还是让3D见鬼去吧。如同史蒂芬金对小说读者所要求的,看我书的人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否则别看(大意)。恐怖片,用新奇的手法以及充满对观众心理暗示的氛围,去激发大家的无穷想象,是更为重要的。
弦外之音,绕梁之音,才是恐怖片应该追求的吧。
恐怖电影与小说,本身应该作为恐怖的一个开始,而不是将它结束。
愿清水人鱼一刀插进3D的胸膛,让它成为泡沫——看来此次他是把刀插自己胸膛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