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瓜》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黄瓜》观后感10篇

2018-07-18 02: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黄瓜》观后感10篇

  《黄瓜》是一部由周耀武执导,王在和 / 尚夏 / 蒋中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黄瓜》观后感(一):《黄瓜》成全我的阴暗面

  没看《黄瓜》之前,不知道有这么吸引我,看《黄瓜》最开始部分,觉得声音有些模糊,听不清楚,全景的画面有些多,老抓不住演员脸上的表情。看完《黄瓜》之后,我久久不能出声,不能说出被感动之处,但全部影片都在我心里,深深触动了,犹如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想起现在辛苦读书,独自坚持自己日子,想起在北京打黑工的两个月。

  时下在热门的电影或者媒体新闻里,哪里有普通人普通世界,有的只是明星花边成功人士,或者就是悲戚戚德新闻,或者一大堆乱七八糟议论,我们自己的生活在哪里?

  我只是一个在一个小地方出来奋斗的普通女子,靠着乐观信念坚持着自己追求快乐梦想。当生活重担柔弱身躯压得踹不过气来时,一遍遍告诉自己明天就会好的,朋友都说我最坚强,都说困难只是暂时的,所有未来光明似乎都在闪闪发光。

  今天看了《黄瓜》,看到老陈因为阳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老婆出轨却无能为力,只能在不举之后,狠狠咬着黄瓜脆脆响来解恨,每日炒一盘爆炒腰花狠狠补身。那一刻,和我牵扯的某人之前狠狠的言语决意的离去我没做一句挽留的痛,此刻却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孤独的被抛弃被自己蜷缩在黑夜心痛若隐若现,原来我们都是沉默不堪一击感情受伤者。

  还有小陈,写剧本半年一毛钱赚不到,打电话老家家人讲过话之后,看到旁边招公关先生招聘广告时,打过去却又挂掉,然后还是把招聘的小广告塞到裤兜带回家。此时,世俗人们,正如他,正如我,都有这么卑微心理,在北京在深圳,都有为生计奔波,低下自己头的时候,哪怕这些与我们正面受的道德教育违背。

  中陈一家作为北京漂泊的菜贩,好不容易馆子吃个拍黄瓜,哑巴老婆还因为六块钱的价格莫莫叨叨,自己菜摊上的黄瓜还不到一块钱一斤,何必吃这六块钱的黄瓜。这个时候,爸妈当年为了供我上大学省吃俭用,每天做生意一分一毫的算着用钱的日子还近在眼前

  人生苦难悲痛总是那么明显那么随便的映在我们生活里,却有很多人在无视中在遗忘中度过。做一头快乐的80年后的猪并不是一件为难事情,但是在电影院看《黄瓜》的那一刻,看到这一群与我一样同样活在尘世中的人物命运时,一切一切都被唤醒,所有的共鸣在心中点点呈现。原来同类都在冥冥人间,和我一样过着不容易却又有血有肉的日子,多么完整多么真实的人生!

  我喜欢这部电影,胜过很多所谓发笑或者教育或者或者唯美或者感官刺激商业大片

  《黄瓜》观后感(二):够闷够臭够没劲

  由于在163“我爱电影”论坛认识了写影评的雨不亭,私下聊过几句还算投缘,后来听说他拍了独立电影,还是贾樟柯那帮人投的资,愣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还算有点名气。但交情归交情,雨不亭这片的质量可真不值得恭维,粗制滥造的画面,寒碜的技术,还有那个四不象的故事,注定叫人看之郁闷,甚难喜欢

  《黄瓜》甚至从开头就玩一个长镜头,搞两人远远的跳舞,跳得也不咋地,瞎搞另类拖沓得相当无聊,甚至运镜的自恋有些学台湾败类蔡明亮

  雨不亭跟我说他是不想搞故事,周围一帮人也随声附和说大部分导演都搞故事,就需要一些没情节的,可说句实话这些都是烂借口问题在于你也得写得出来好故事,抓得好剧本,啥都没有呢!大镜头往那里一摆,不动,就是不动,知道咋用摄像机的,谁不会啊?

  全片还愣分为三段式结构,全是写一些小人物贫苦生活,以此反映社会现实,估计威尼斯电影节看中的是这部写的生活有些现实,所以入了围。但就质量而言,该片沉闷幼稚,处处生硬,可以说东拼西凑,极尽牵强附会之能势,技术含量更低到了一定境界。况且整布片子乱七八糟,剪接处理极其初学者,人物个性平平,造成三个故事交织混乱完全在一种失控状态

  1,卖黄瓜的三口之家,小儿子想下馆子吃顿好的,父亲一直没法达到,另外受黑道威胁保护费,可问题交代了半天,几个人物毫无冲突,还说没就没,故事没交代清楚地方太多。

  2,又是一家子,儿子不好学习,跟一帮混球孩子混一起,还去嫖娼。他老妈还有外遇老爸下岗找不着工作。看着很复杂关系,也没点到结尾就又全没影了。就那段野鸡骗那傻孩子哭的戏,还有点笑料看看。

  3,居然还有个男的被一个野鸡给包养了,他还发现了那女人身份,直接杀之,然后那女倒在地上露一个后脊梁,这叫什么?自我意淫,四不像

  《黄瓜》虽然烂,但由于导演的处女作,资金没多少,剧本也很烂,他在一定时间内还搞了三段式结构,能拍完了,也就算胜利吧!比《吴清源》《天边一朵云》强!但也够闷够没劲,初学者估计都这德行,雨不亭导演里还很长,奉劝他一句“要努力啊!回头多拍点有故事的优良商业片,OK?”

  《黄瓜》观后感(三):高架路下的黄瓜藤

  高架路下垂着一大片的黄瓜藤,一直覆盖到灰白的大柱子腰部。几枝很长,几枝稍短一些。下岗工人老陈提着一只蓝色袋子慢慢经过这里。

  我记得那个袋子让我想起了我妈常常攥在手里的那个皱巴巴的袋子。她喜欢在袋子底部压上一些卷好的钱,然后一圈一圈地绞拧好,打上结,握在手里,然后在确认将要交钱的时候再一圈一圈地打开。通常都是需要带几百块钱的时候,比如看病,或者汇款的时候。通常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她低眉颔首,身体倾斜,我总是看到那些不经意的锁眉。

  而此时我是看不见老陈的表情的。他从远处走来,拖着又一个无聊下午随意撒在他身上的影子。他停下来,看着这些黄瓜藤。高架路下是长长一条的阴影,高架路上是沉重的呼啸而过的声音。那些疾驰而过的车辆看不清形状

  这个城市在我眼前呼啸而过,我看不清它。

  老陈在高架路上沉默地吸烟,这个城市是一幅我看不懂的作品

  在阴影里我看不清的人影聚散,有我听不清的声音。浮在阴影上的那个女人打着红伞。她在等人。男人来了,她们说话。红色移动

  然后她们象在跳舞,舞于阴影的边沿。一会沉入黑暗,一会浮出水面

  然后男的走了。

  就剩一把伞。

  我们看见老陈的背和脸。

  我始终记得他打黄瓜的样子。可谁知道他是在打黄瓜吗。

  反正谁也看不见。

  他跳起来,不停地跳起来。黄瓜藤迎风腾起,仿佛流动绿色波纹。那一瞬间死而复生的生活原来藏在这个小小的绿色植物里。

  这里是否有仅剩的希望?你又想抓住什么呢?

  唯一路过的是那个小陈。那个在漆黑的房子里端着一盘黄瓜和着饭吃,写剧本挣钱的小陈。他路过,然后停下来,就这么站在那里。火车过去了,留下赤裸惨淡的铁轨;一个农民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也艰难的慢慢过去了;城市在头顶上,也一直在过去;他们站在那里,一个空旷的大白天。

  我突然感到无事可做,原来白天是这样空旷。我们买黄瓜,回家做饭,在路上偶然看见一株黄瓜藤。除此之外无事可做。

  这世界太忙了,忘记了我们这些闲人

  老陈看到一则汽车理工的招聘广告,在又一次被拒绝之后走在百无聊赖的下午里。

  这世界上有这么多老陈啊小陈啊大陈啊,他们买黄瓜卖黄瓜,他们各自过着不同的生活却在一个相同的生活里挣扎。这个生活里有小陈走向的,那条漆黑夜里的铁轨尽头。他背影萧索地远去,像一道淡去的白光。遥相呼应的是遥远的一点火车微光,和淹没他平静声音的巨大声响

  “喂……妈……你的病好点了没?……有,我过得挺好的。 ……哎,老王啊?最近咋样啊?……东子结婚了啊?恭喜啊!……没什么事,就突然想到你了……”

  忽然在这样的黑暗里,无比地眷恋这些人们。忽然在这样的夜里,生命是如此地美好。我不知道夜幕有没有把小陈带向死亡,电影在此戛然而止,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结尾。但我知道,那时的小陈是在孤绝地面对死亡。而那些生之情感是如此浓烈,所以他拿起了话筒。他不是在告别,他是在渴望被带回存在一边。他是在确认那些存在,以此来对抗虚无。

  朋友们大都成家,结婚生子幸福美满

  真好啊,他想。

  此刻他唯有一个长长的叹息,深深地羡慕。而对于生活,他毕竟没有一丝一毫的憎恨。

  生命是这样美好,这样珍贵

  他渐渐远去的身影像落进海底的渐渐微弱光亮

  微弱的生命在道口闪着光亮,在尘埃里闪耀夺目的光芒

  这些卑微的人们,他们没有怎么去证明生命的伟大,他们只是活着,只是活着。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真诚的渴望。渴望生活,渴望存在。他们努力地去生活,他们知道存在不是那样容易的事,它是那么珍贵。这个世界是那么珍贵,我们吃东西,我们感到温暖,我们做着一些事情,它们是这样地珍贵。它们不应该是被忽略的,它们应是敞开的,它们敞开他们全部包含的生存情感向我们而来。

  那些卑微的人们,他们保留着最本真的情感。他们是一颗颗珍珠,是大地沉默的眼泪

  也许我说不出理由,我只是爱他们。我只是爱那些从淤黑的泥土里开出的花朵,那一枝枝在冷酷的高架路下生长瓜蔓。生命本身就是美的,就是充满希望的。当老陈走过,他诧异于瓜藤的美,他看到了那样一抹绿色,他被那那一抹绿色笼罩,被那样一种绿色深深地关怀。在往后的日子里,在他那破旧的黑白色的生活里,他终究会想起这样一抹绿色。

  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不在结尾处留下那一抹夕阳,那是故事里卖黄瓜的大陈的妻子和儿子脸上的福光。他们生命中的某一天,在餐馆吃着鱼香肉丝,映在玻璃上的是他们幸福的笑脸,和浅浅的夕阳。

  你看夕阳这么美,它照在我破旧的衣服上,照在我清苦的生活里。然而它毕竟,照在我的生命里。

  《黄瓜》观后感(四):黄瓜好吃但不能当主食

  昨天去看了入选“首届贾樟柯青年导演训练营”周耀武导演的影片《黄瓜》。因为路上堵车,尽管朋友说光盘出了点问题而延时放映,我还是没有赶上影片的开头。这次放映的版本国语对白加英文字幕,由于影片中人物多数是用方言,所以我是带着一头雾水往下看的。

  显而易见,影片围绕黄瓜这一名词展开,分别从三个主人公与黄瓜之间微妙的关系来整体诠释这一主题。其中有用黄瓜为配料,做爆炒腰花以当壮阳药的中年男子;有一心想拍电影但处处碰壁的失意男子;以及来自农村漂亮的哑巴老婆在路边摆摊卖菜供10岁的儿子在北京一学校借读的大陈。这看似毫无关系的三组人却因为一根小小的黄瓜联系到了一起。总爱去大陈摊子买黄瓜做菜的中年男子和失意男;中年男子的儿子去截大陈儿子的钱,最后只从口袋里截了两根黄瓜;儿子发现他的妈妈,也就是中年男子的妻子和其他的男人有染后出去***,那个小姐正是失意男子的女友。看到这里我在想,人与人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里是通过一根黄瓜,别处可能会通过其他的东西。换言之,人真的是不能做一点昧着良心的事,或许你觉得无人知晓,可冥冥之中老天自有定论。而人与人其实也就是阴阳相克的这么点事。你可以去截人家儿子,你也可以去玩人家女人,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是人家玩了你。而玩人的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影片的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人都是死于非命,有的还是死于最像黄瓜的交通工具-火车下面。

  影片有两个比较出彩的地方。一个是让我们知道了,原来做小姐的都需要有表演经验。这让我想起那些天天守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等戏拍的年轻贤良们,有多少最后沦为风尘女子。而那些没有学过表演的,别提演戏,是不是连当小姐都不够资格。另一个地方是大陈的儿子用鱼和肉丝做的“鱼香肉丝”,其实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怀童真,都会生活得有滋有味。也许有些腥,因为我不知道那鱼是否得弄过,但在外人看来,这个家不是一穷二白,至少是有些味道的。

  影片以三段死亡作为结尾。其一为失意男子将做小姐的女友变态的杀害;其二是其畏罪卧轨自杀。虽然影片只交代了其在死前与亲友通电话的场景,但远处驶来的火车则昭示了其必死无疑的境地。而这样的处理也符合剧情的需要,他在铁轨上越走越远,但等待他的只能是火车而不是满意的生活。这一桥段在其将女友保释回家的路上也做了铺垫。女友蹲在月光下的地上,看着穿着白色背心的失意男消失在黑暗中。那个白色在黑暗里很显眼,就像一种希望,但是这种看似光明的希望却越来越遥远,它可以消失在那女孩的眼前,也让自己消失在了黑暗的尽头。第三则是卖菜的大陈为了躲避城管的追逃,不幸被火车撞死。如果他不是为了能够多卖一点而早收摊几分钟的话,这场意外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在这时,他的妻儿正在饭馆里吃真正的“鱼香肉丝”,而那个儿子刚好点了一道“拍黄瓜”,因为他说“拍黄瓜”的味道和生吃不是一个味儿的,所以很想吃。我想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因为邻桌点了一道“拍黄瓜”而勾起了儿子的馋欲,于是也点了一道,这时候镜头切换,他的父亲就出了事。导演分明在告诉我们:“既然我"拍"了《黄瓜》,别人就不要模仿了,否则……”

  《黄瓜》观后感(五):《黄瓜》:感伤诗意镜头下的平庸现实

  在08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法平静的去看一部电影超过10分钟,即使这电影被媒体吹嘘的多么好看,我都会非常主观的认定为这是一部多么无趣的电影。

  有趣与无趣这样的判断确实非常的个人主义,但就好像那日在观看了青年导演周耀武的长片处女作《黄瓜》后的饭局上我们一群的结论一样:所有的电影都是只为一部分人拍的,它的受众群永远不会是所有的人。

  认识周耀武几年有余,不过不太习惯叫他这个名字,特别是在作文之时总忍不住要在后面周耀武三个字后面再加上先生两个字,那样反倒显得有些生疏了,想想以前混迹于电影论坛时他的网名叫雨不亭,一篇篇对电影的评论非常有见地,于是以文会友,熟识之后总以雨兄相称。那日接到电话告诉我他的长片处女作入围本届(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与他一样,得知这个消息很是开心,想想多年来他为心中的电影梦执着又艰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无论影片最后时候能获得奖项,这消息已经是非常振奋人心了。

  三段式的故事结构如今看起来已经是很平常,但是能运用的很好的并不多,电影《黄瓜》同样采用了三段式的故事结构,利用这一寻常的蔬菜将生活在北京的三户寻常人家庭串连在一起,在影片中黄瓜是个道具也是个隐喻,影片也如同黄瓜一样,清淡却又爽口非常有嚼头,不同的人用黄瓜配能着做出的不同口味的菜,好像人生一样,人与人本没有太多的区别,一样的吃喝拉撒一样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每个人的遭遇与故事却完全不一样。

  三个故事,三个陈姓男人在偌大一个北京城显得无比渺小,再多3个多30个陈姓男子又如何,依旧平淡无奇的生活,看你我的身边尽是些寻常的面孔、寻常的人家、寻常的故事,只不过,在镜头前,这些寻常的事件被刻意放大,一时间寻常也就变的不寻常了。有那么一个镜头,一群人配合着已经不再流行的舞曲在立交桥下认真的跳着交谊舞,看似温和的舞蹈与音乐的背后其实暗涌不断,原本平庸无奇的生活场景此刻却在镜头前被诗意化,我一瞬间就想到了希腊大师安哲罗普洛斯,在《悲伤草原》中那一幕又一幕恋人相拥舞蹈的场面,或者贾樟柯《公共场所》以及《三峡好人》中类似舞蹈的镜头,对于导演来说或者是因为资金的缺少才这样使用单机位与长镜头去展示这样的一个场面,但是也正因为这样造就了一种简洁却有力的画面质感,我想自己确实是一直执迷并陶醉于这样展现平庸现实的诗意化镜头。

  对于多数导演来说现实主义题材应该是最不好拍的,如何沉着的去说好一个故事,而非单纯依靠展现现实的残酷来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需要太多的技巧,亦如侯孝贤、蔡明亮、贾樟柯、杨德昌都是个中高手。从影像的展现形式上来说,《黄瓜》流露出的气质最接近贾樟柯的电影,也难怪周耀武曾入选过首届贾樟柯青年导演训练营,或者我们曾经都是被贾樟柯等人的电影影响了太多了文艺青年,只是,有人用已经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抒情了,而更多人则已经隐匿于平庸的生活中,诗意都成了许久许久前的梦,亦如《黄瓜》中那些平凡活着的人。他们简单的梦想着能和自己的妻子在床上温存的更久;或者吃一回鱼香肉丝;或者写出一个能被人看中并投入拍摄的电影剧本。他们都不是边缘化的人物,他们只是城市的弱势群体,太多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没有人会去留意他们的生存状态,就好像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生活的如何。

  周耀武的《黄瓜》不矫揉不造作,难得有中国青年的导演愿意用一个长片认真的展现中国百姓的平庸生活,而刻意去满足国外人的猎奇心理,导演的人文关怀在影片中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这也正是影片能够入选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幸,观影的过程并未让人产生太多的焦躁感,能够沉的住气看完这样一部电影,演员与电影的故事都算的上出色,偶尔的精彩台词也博得了在场影友们的会心一笑,沉着却不沉闷,开放式的结尾也能给观众更多的猜想。

  虽然对《黄瓜》有太多的肯定,但由于资金的缺乏而造成的影片的画面的粗糙也是非常叫人遗憾的,在镜头与镜头的切换时,导演刻意而为之的3秒钟黑屏是由为不喜欢的,虽然也许用这种方式强化了故事的矛盾与冲突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感。而在另外几个场景中作为隐喻道具出现的黄瓜的让一般观众有些不好理解,若非事后亲自询问导演,我们一众朋友也是未能完全明白。而当这黄瓜完全作为隐喻出现时,背景音乐总是变的异常诡异阴森,想起几年前看导演的短片处女作《鬼寝》时,那音乐背景也是这般的诡异,虽然是隐喻,用背景音乐来分割与强化虚幻与现实的,但音乐大可不必如此突兀,我甚至怀疑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电影是否会忽然转变成一个惊悚片。

  无论如何,《黄瓜》是部值得肯定的电影,虽然它还有总总不足之处,可毕竟这是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它的表现是让人满意的,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底层百姓、城市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我们不仅仅需要那些精致丰盛的视觉大餐,同样也需要这样反映现实的独立之作,想说的太多了,简单点结束,期待雨兄周耀武与他的《黄瓜》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消息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黄瓜》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