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水围的日与夜》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水围的日与夜》经典影评10篇

2018-07-22 03:30: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水围的日与夜》经典影评10篇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部由许鞍华执导,鲍起静 / 陈丽云 / 梁进龙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一):影片中处处绽放暖暖

  温馨感动贯穿始终,就像傍晚万家烟火时的菜饭香气 久久的缭绕不散

  一开始是安仔外婆的寿宴,舅舅舅妈麻将

  舅妈肚子疼让阿贵顶一下

  赢了钱直接放在舅母位子上的小抽屉里,输了钱就自己钱包

  大家都知道两个弟弟家境比她好很多,但是即使是打打小牌这样的事情

  一样可以看到阿贵的善良和厚朴

  安仔外婆住院,安仔跑去超市找阿贵

  阿贵已经把手套摘下来了,却又说着我在上班走不开的话然后戴回去

  其实阿贵的第一反应是要去的,但是想一想妈刚刚住院弟弟弟媳肯定也要去张罗

  当然是女儿媳妇贴心,自己如果跑去难免让弟媳觉得没意思

  不如多留点空间给弟弟弟媳孝顺

  安仔每天都去医院,外婆说要吃燕窝,表姐只是应付下,回头拿来的还是鱼片粥,而且做的不精细还有鱼刺在里面

  这些安仔看在眼里,回家肯定有告诉阿贵

  不然阿贵哪里晓得外婆要喝燕窝

  然后自己煲好了让安仔说是大舅妈煲的送过去给外婆喝

  其实看到安仔送燕窝粥就纳闷,因为之前表姐送的时候用的是比较高档的一个瓶子突然变成看起来比较廉价红色保暖瓶有点点奇怪

  然后阿贵家厨房墙壁上那个红色保暖瓶的特写人心里看了久久难以释怀

  其实阿贵的想法也许很简单,自己的娘 煲燕窝只要是她吃到就够了 至于说谁煲的不重要 之前外婆说鱼片粥有骨头 如果回到家里说起来大舅母难免不开心 自己煲了燕窝说是大舅母煲的给外婆送去 外婆也就不计较之前的鱼片粥了

  家长里短 其实真的需要一颗善良宽厚的心才可以经营得好

  安仔爸爸的旧裤子安仔不能穿,阿贵就说那扔了吧。可扔的时候又舍不得了睹物思人把裤子抱在怀里想到老公音容笑貌...眼泪就流了下来。青年丧夫何其悲伤...阿贵天天乐呵呵的,其实只是把悲伤藏在心里没有表露罢了。

  婆婆的女儿走了 自己一个人生活

  心里很想念孙子 但是因为女婿再婚了 新太太排斥她的存在

  所以要借助安仔打听几时放榜 好找个理由给孙子打电话

  去沙田见孙子的头一个晚上,婆婆根本激动得睡不着觉

  守着窗子等天亮的

  之前送上好的冬菇女婿不收,婆婆想是不是送得东西不够喜欢

  于是送了黄金首饰 觉得这个应该谁都不会嫌弃

  送的时候女婿不收,婆婆说是感谢新太太照顾孙子等等

  女婿回答 她照顾孙子是因为那是我儿子。还有个顾虑就是怕婆婆送这些是指望和他们关系交好 以后有个依附

  因为婆婆没了女儿,只有他们这两个亲戚

  于是表明说自己老婆也是女人,比较小心眼.意思就是容不下婆婆的存在,然后自己现在的岳母也很需要照顾,自己必须尽到责任,意思就说自己也没多余精力分给婆婆。然后托辞要上班就走了。

  根本不知道他究竟是上夜班还是上白班,可能他们夫妻俩都只是为了避开婆婆找的托辞吧……

  七七八八的絮叨了半天

  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阿贵是个难能可贵的好女人,安仔是个很懂事男孩子。其实可以想得到这样的妈妈养出来的儿子一定是懂事的。

  The way we are

  天水围的日与夜

  你想看到的是什么

  不过这就是这生活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二):只讲温情

  http://jollychang.blog.sohu.com/105462592.html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看这一类型的电影,说的是平常小事,却处处充满感动。

  其实看到片名和许鞍华大概就可以猜出来要说的是什么。

  我在想这样的一部片子有多少人会去看呢?没有美女帅哥,没有科幻与高科技,没有枪战和打斗---只讲温情。

  一切都那样的真实,一开始看到阿安出场的时候,我以为他又是一个纨绔子弟...

  谁知道他只是没有一个完整家庭而造成的和世界隔阂,只是这样其实也是很好的,最起码他保留着自己的那份纯真,远离这个真实世界的污染

  看到阿安给婆婆搬完电视机,婆婆亲手细心的剥掉香菇上的价格标签,我就知道肯定是送给贵姐的,一包香菇320,电视机送货70...

  很多事情其实不只是比较数字这么简单,心意很重。

  贵姐一开始就买了一大盒鸡蛋,所以我有留意他们的餐桌上,一次次的鸡蛋宴,鸡蛋羹,荷包蛋,鸡蛋炒虾仁。

  然后再对比着婆婆的最初搬来的生活,一个青菜和10块钱的牛肉,可以吃两顿,无聊的下午时光只是在发呆,而且看的不是窗外,所以说其实她去超市工作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闲。

  然后一起去沙田前,极度的期待,金链金戒,然后整宿的看着窗外的睡不着,导演镜头一直打在双层巴士的窗外,这是一种期待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后的结果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常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然后再说说阿安他们那个大家庭,一开始阿婆做寿的时候,叫贵姐打麻将,她不敢打,因为没钱...但是真的上阵输了之后却自己填了出来。

  然后阿婆住院和阿安讲她妈妈的故事,又为后面埋下了伏笔,后来中秋前夕大舅给他们送来月饼券,其实在这之前我在想,贵姐给自己的大哥二哥供读书,但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最后阿安陪大舅下楼的时候和他说了,考不上我和小舅会送了去国外...又一个温暖画面

  中国人最讲什么,两个字,情义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所以说很多东西不需要算得这么的清楚,记得这么的累。

  其实我挺佩服那个婆婆,孤伶伶的一个人还活得这么好的,想想如果自己到了那个境地,会有她那个勇气么?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三):天水围的日与夜

  9分。

  本来我想打8.5分(四星),就因为片中的一个细节决定打9分(五星):婆婆为了报答贵姐帮忙搬电视,省下70元的搬运费,送了贵姐一袋冬菇,细心的把冬菇的标签给挑掉,明明是320的冬菇却拿去回报才70块钱的搬运费。其实很多人送礼物,甚至会把70块的东西贴上320元的标签。就为了这一份温情,这份难得的老实厚道,加一星!

  清粥小菜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人继怀念难忘+极度的平凡也极度的美好+处处透出人间温情的感人力作!

  电影是个艺术品,藉由拍摄些平常不常见的、突发奇想的、在背后我们看不到的东西,给予人们梦想、希望、震撼学习!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电影今天拍摄的东西是最平凡、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呢?天水围的日与夜说穿了真的是稀松平常、毫无特别一个故事,当故事说给别人听都略嫌平淡。但谁能想到,这样的片子,竟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感动!

  大方承认这是我第一次看许鞍华导演的片子, 说出来真的是让大家见笑。从以前就耳闻她的大名许久,但百闻不如一见,亲眼看她这部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的片子,真的是有种相见恨晚感觉!具有着女性导演特有的对生活的敏锐度,平淡却又精确的捕抓自己想要的画面和节奏,光是这部片就够让我折服了。去查了一下,许鞍华导演竟然还偷偷客串岁月神偷 Echoes of the Rainbow里面的老师(就是一直叫罗进二鼻子黑板的那个),真的很奇妙啊。

  故事的主轴极度简单,围绕着由贵姐(鲍起静饰)和张家安(梁进龙饰演)所组成的单亲家庭,有一天,搬来了个新邻居梁欢阿嬷(陈丽云饰),故事重点全然放在这三个人的互动上面。光看到上面的这段大纲,你一定会想这三个人物的后面一定有个大秘密:张家安也许是个叛逆少年不服管教、阿嬷可能有庞大遗产、贵姐其实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的温暖可亲... ...但是让你失望了,没有,全然没有,这三个人物就跟你在路上、在公车上、在菜市场里遇到的每个人都一样,没什么祕密,没什么大事

  那也许观众们就要问了,这样子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对,这电影一点都不刺激,比起大部分的谜团、情欲暴力的电影比起来,这部片子根本是清粥一碗还没附小菜,但是却是让人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最怀念的口味... ...

  (去参加丧礼的母子,他们没什么高贵服装、没什么特别好的配件,但总是合宜又有礼的让人喜欢。)

  首先先好好看看这几个角色--贵姐认真工作为人和善热心助人、张家安虽然不是挺会念书但是至少乖巧懂事、阿嬷沉默寡言但是知恩图报感恩在心,这样的角色说实在没什么好特别拿出来说嘴的。但导演巧妙的拍摄了许多生活中的小事物来让这个平凡无比的故事充满况味,个人最喜欢的点是那个张家安再急忙出门前,还是想到了,顺手把那包报纸附的卫生纸放在桌上的那段。你说这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生活中处处不是随处可见吗?

  是,但就是因为它随处可见,所以才觉得更加亲近,才觉得更加感动。生活,不就是许多小小的事情拼成的每一天所组成的吗?这么点小事就展现亲子之间的亲情和在乎彼此的感觉,这比起拿纸笔明白的画下大树树干那段真的是又高了一段啊!

  (导演花了不小的篇幅距离捕抓贵姐的的工作情景,也许也算是种对香港劳工阶级市井小民的致敬吧!)

  其他还有像是抽奖的桥段,大部分的电影可能至少要让他们中个二奖,剧情在会再起变化(富贵逼人系列的骠叔、骠婶为最佳代表),但是本片当中他们抽到了个铭谢惠顾,你可能觉得这样有什么好拍好剪进来的,但在我们这片抱怨剧情没有变化起伏的时候, 你有没有注意到许鞍华导演捕捉的那个专属于市井小民的简单期待的表情和抽奖的快乐呢?

  (这样子的场景有没有觉得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呢...细细看这些画面都带着很多温情...)

  还有在楼下电器行,贵姐大方的叫张家安下来帮忙搬电视,搬回家了之后还顺便帮阿嬷把电视装好、灯泡修好,这些简单的街坊邻居的举动,却让观众看了是点滴在心头,回头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帮助过自己的身边的人了呢?我们可能会在别人生日的时候送出最高贵、最别出心裁的礼物,但不知怎的,在平常时候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却觉得这么的遥远... ...

  还有阿嬷在微弱灯光下面的时候,细心的把冬菇的标签给挑掉,明明是320的冬菇却拿去回报才70块钱的搬运费,你说他们傻不傻?他们是傻,所以他们成不了大富大贵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好朋友、好邻居,他们比谁都还适合!他们不只会记得张家安爱吃冬菇,甚至最后在回程的车上,还说出了做鬼也要保佑张家安这种话,你说,这感不感动啊!

  此外,除了小事件的捕抓简单又精确、演员演出不抢眼但到位之外,本片在配乐上面几乎都是采用现场收音,几乎是没有配乐的烘托,造成了平常的时候就极度贴近现实、一有配乐出现地方绝对情绪满载的对比,再穿插回忆和黑白画面的片段,让本片少少几个情绪的高潮的地方都很让人震撼(像是贵姐要把丈夫的裤子丢进垃圾桶那段就很震撼、片尾那个过节的历史画面跟配乐也是搭得很妙)。

  还有最后那个齐聚在贵姐家剥着柚子、吃着月饼的夜晚,简单的轻音乐搭配两位长者关心微笑,让所有观众都不自觉的露出满足的微笑。生活,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的这么美好!

  总的来说,这部片像是清粥小菜一样,乍吃之下食之无味,但细细咀嚼之后,却处处透出米饭清香。对于从小在眷村长大的我,许多的画面、言谈、场景都勾起太多过去美好温情的回忆。想不到小时候觉得稀松平常的关心和温暖,长大进了社会之后才发现他们是这么的难能可贵,如果再能让我过一次那样的简单生活,我想我会珍惜、更细细的去品味每一件小事吧。

  基本上这部片应该不会太难找,也绝对值得你找回来看看。你有多久,没有为了这些单纯又平凡的人的互动而感动了呢?近期最推荐的片子,大家快去找回来看看吧!

  ==============

  闻天祥(以下简称闻):导演要不要先说几句话?

  许鞍华(以下简称许):今天能来,特别高兴

  闻:我们也特别谢谢许鞍华导演。在邀许导演的时候,许导演非常酷。我们问她,导演我们该放您哪部片?许导演说:都可以呀,因为都是我拍的,即使选了我拍得比较不好的那一部,我也要负责啊。所以我们就自己挑了《天水围的日与夜》。对我来讲,这部片有好多不可思议,我提出来请导演解惑:第一,这并不是以传统电影胶卷完成作品,为什么?第二,许鞍华导演已经是名满天下大师级人物,但听说筹资过程非常困难,连您都遇到这样的待遇,那香港其他导演怎么办?是怎样的情况?最后怎么完成?

  许:原先我是跟张经纬合作,筹钱拍另外一部天水围(《天水围的夜与雾》),改编自2004年的一起凶杀案,但找不到钱。因为当时社会对这案子疑虑重重,住那边的人特别敏感,觉得我们去那边好像在挖什么不好的事;我自己也有点疑虑,拍这么耸动的案子也许是为了票房。等我找到钱已经是2007年,然后找景,开始制作。有一天,当我们真的从天水围坐小巴回来时,制片打电话来说投资方不拍了,我就在车上尖叫,从天水围一路骂回市区(笑)骂完就没事了,之后对方道歉,我也明白,因为他没信心,怕这戏讲太多内地黑暗面,后来就没拍。可是手边这组人还在,我想起7年前一个学生吕筱华给我的剧本,2001年起一直存在我那里。这剧本连我都不敢拍,没剧情,但我很喜欢,我跟这学生说,你这剧本留在我这里,我找到钱,我就拍,要是你找到钱,我就交回给你。我突然想到,看了这么多天水围的景,做这么多筹备,刚好这故事在哪个社区都能拍,就搬到天水围,不要浪费筹备工作。那时我就去见王晶,跟他说我想拍部一小时的电视电影,他说不如拍一个半小时,他看了剧本说可以拍,然后我们就开始了。

  闻:为什么想到去找王晶?这对我们来讲有点难想像(全场笑)

  许:王晶其实一直都有找我,拍完《女人四十》后就很认真找我去拍一个吸毒个案,只是后来没找到特别好的案子而没拍。

  闻:可以告诉我们用多少预算完成今天看到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吗?

  许:我以为是签了120万(港币),拍完后王晶的公司告诉我是130万(近500万台币)(闻:130万还是非常少啊),因为这故事是低成本也能拍得比较好的。

  闻:片中演员表现非常精湛,但我比较冒昧地问,是因为成本才选这些演员?还是无论成本多少都找他们?

  许:我们有准备打这个新人啦。戏里的男孩(梁进龙饰演)设定是16、17岁,但没有这年纪的男演员,只有小孩或成年人,他也已经19岁了。我看这剧本时一直以为是个女孩,问人啊,有些一看觉得是男的,有些一看觉得是女的。我问张经纬,你为什么觉得是男的?他说,如果是个女的,一天到晚在那里睡觉,不好(全场爆笑)。这理由很荒谬。我看这剧本,不知为何立刻就想到鲍起静,跟王晶提,他说很好啊,就找了。婆婆是鲍起静介绍的,她说很适合,见了面也谈得来。

  闻:我自己非常喜欢这片子,第一次看非常震惊。老实说,看完很想跟片子里的人道歉,刚开始觉得这小孩很欠打(全场笑),跟张经纬讲的一样,整天在那里睡觉。但看着看着发觉,我原本的偏见或从传统电影得来的解读角色方法,不断受到挫折跟颠覆,仔细想想,我不用上班、上学时也是这样子呀(全场笑)。然后你又看到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么细密,我知道导演很谦虚,但我一直很想问:本来的剧本已经把人际关系铺排得这么仔细了吗?

  许:本来就是剧本里头的,每句台词都是写好的,不是临时说的。剧本可能再多一点,刚剪出来是120分钟,后来剪到90分钟,有些重复的东西剪了。我自己的创意是加了黑白照跟维多利亚公园的画面,这样可以把一个家庭推广到整个社会,感觉大一点。(闻:确实整个大气起来)这个戏,我自己的感觉是上天给我的礼物,从没想到一个戏可以拍得这么快、这么顺利、这么快乐,然后结果是那么好。一直以为拍戏得非常辛苦,不用睡觉,但拍这片我们每天都有下午茶(全场笑),有人请客,很早收工,15天拍完。但剪接特别难,特别害怕,人人看了都说不好看、不完整。连我的朋友都说很旧、很单,后来不知为什么,所有内在都出来了。在香港电影节放的时候,我自己都不敢看,走了(全场笑)。有人传说这戏很好看,我都有点不相信。那晚吃东西时,我响起6、7个电话,要跟我谈这出戏,打从我拍戏起,只有《投奔怒海》出现过这种状况,有点像广东话说的「无端端发财」呀(全场笑)。反省起来是这样的,剪接过程有非常清楚的思考,最后出来有感情效果。除了剧本好、演员好、大家合作得非常好之外,真的其实非常幸运。

  闻:导演真是太谦虚了。我看完也马上写email给导演说,实在是一部太好太好的电影了。虽然我已经听到香港过来的传说,但第一次看完还是非常激动,因为很难得看到这么平实又有趣味的作品,不断打开人的面貌,越看越广,越看越深。老实说,看完我真的想起我妈妈和他那个世代的许多女性。

  许:都是编剧的概念,其实这是她第二个剧本。之前有一个三段剧本,每段讲一个议题,一个议题一个故事,都发生在家里、茶餐厅等等,也是很好,但这个更好,因为特别特别简单,可是也有悬疑。我看的时候也以为是个坏男孩,一直在误导。我知道这戏的效果,但不敢赌,如果花很多钱,就会很危险,刚好这样的组合,钱刚好够拍,反而比较轻松,能拍出效果。我在拍的时候有些场面也很感动,像妈妈丢掉老公的裤子、或是妈妈陪老婆婆去茶楼;但茶楼戏我有点不满意,因为演女婿的演员不是特别好(全场笑)(闻:这你自己说的喔)。之前找几位都没空,我觉得还可以好一点。她们两个在公共汽车上的戏我也很感动。

  闻:整部电影都在天水围这个社区拍的吗?还是有借或搭其他地方的景?

  许:天水围的就在天水围拍,外头的就在外头拍。

  闻:在天水围拍摄时,当地居民知道你们在拍片,有特别的反应吗?因为在电影里他们好像很自然出现在镜头里。

  许:我们找到当地一个社工协助找景,需求说得非常非常具体,例如我们要一个本来就是单身老太太或老先生住的景,因为不打算另外布置,还有一个最好是单亲母亲跟儿子的…(全场大笑,因为完全就是片中角色设定)。我们只弄了很小的东西,布置都本来的。我们的要求很刁钻,但这社工居然找到了。这个景的单亲妈妈40多岁,儿子21岁,但这妈妈特别时髦,整个浴室都是化妆品,我们有特别藏起来(全场笑)。他们对我们特别好,每天早上去办公,晚上九点才回来继续生活,我们已经拍到七七八八了。拍完后跟他们失去联络,应该好好感谢他们。单亲妈妈家我们拍了3天,老太太家拍了1天,老太太的孙子安排她去康乐中心一天。

  闻:太有效率了。如果这片得了最佳美术设计,就要颁给这位社工了(全场爆笑)

  许:我们拍摄天水围人潮时,例如拍鲍起静下班,是把机器藏起来,打好信号叫演员跟一群人过来,半真半假。麦当劳的人都是真的。抽奖那场戏前面有些是临时演员,但后面商场的人都是真的。这是拍带子的好处。我们会先把这些地方的一些灯打起来,让人群习惯,隔两三小时再回去,告诉演员怎么走,看见人群对了立刻就拍。

  我以前在电视都这样拍,到了拍电影,组里的人就得很职业,得全部都是临时演员,我一直很拗。我觉得临时演员都不好,因为他们走路的步伐都一样,最差的是变成机械人,我老骂那些临时演员,你们连走路都不像个人。不过这样说是不公平的,他们这么棒就当主演了(全场笑),我也明白。可是你到路上看,每个人走路节奏都不一样,那才像街头的景,这是我反过来特别追求的东西,跟电视不电视没差别。

  闻:所以是《天水围的日与夜》成功后,《天水围的夜与雾》这部原本要拍而没拍的电影才回来了?

  许:唉,可是生命是特别矛盾(笑)。因为《天水围的日与夜》很成功,感觉很高兴,人就变得很祥和,很难回去拍这个杀人的…(全场笑)不是说导演要拍杀人犯自己就得杀人,而是这片关于特别凶悍、无良的社会,不只要理性明白,心里没那种愤怒,很难跟杀人者同感。我觉得问题出在这里

  闻:我听到有个说法,如果没有《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没有后来2011年的《桃姐》,这两个片子真的有这么直接、密切的关联吗?是因为有这片作为前例,才让你更放胆去做《桃姐》?

  许:也许还是有的。这是李恩霖给我的案子,给我时已经有对白、状况,就像没成型的剧本。我一看就知道能拍,就算没有《天水围的日与夜》还是行,但就没那么有信心。这个经验给我非常大的信心,没拍这片,像老人院里一半演员、一半非演员的互动戏可能就不敢尝试。

  闻:所以李恩霖是什么时候给你看这故事?是在《天水围的日与夜》之后?(许:是)他有说是因为看了《天水围的日与夜》才把这本子给你吗?

  许:李恩霖是《女人四十》的创作总监,我感觉他一直不特别欣赏我拍的戏(全场笑),因为他的眼角很高,他确实很懂拍戏。我拍《天水围的日与夜》没告诉他,后来他在国际电影节看了,他就是打电话给我的其中一个(全场笑)。他说,哎呀!特别好看,我都哭了。我说,你哪里哭呀?他说,我看老太太炒菜,我就哭了。我说,那么早呀!(全场爆笑)他说,我每天晚上自己都要炒菜呀。

  闻:拍《桃姐》时有想过不要用刘德华和叶德娴这样的组合吗?还是刚好相反,从一开始就觉得应该找他们?

  许:这是我跟李恩霖的原话。他说,那找谁演我啊?我就说,很多中年香港演员都很好呀,张学友啦等等。接着我们就说,那谁演桃姐?我没见过桃姐,只讲过电话,他就说,我感觉叶德娴的气质很像本来的桃姐。然后我们就说,不如找刘德华啦,你找大演员,不如就找最大的(全场笑)(闻:喔~有道理)可是我知道,这很危险。我们把两种完全不同形式的电影加在一起,可能变得两种都不相信。来看刘德华的很失望,来看写实电影的觉得他老是刘德华。这趟是真的,但也是非常非常幸运,大家都接受这个戏,他虽然是刘德华,但还是相信戏里的角色。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啦,这是我对观众反应的理解。

  闻:对我来讲两部片都非常大胆,尤其在香港的电影环境。接下来开放给现场影迷朋友发问。

  观众1:我特别好奇许导演跟台湾音效团队合作的部分。许导演长期跟「声色盒子」的杜哥(杜笃之)合作,跟香港的团队有什么不同、印象深刻的地方?

  许:我认识杜哥,开始于欣赏台湾新电影自1983年起的一系列尝试,我也想在香港做同样的事,《客途秋恨》就是请吴念真写剧本、杜哥录音,因为有半部电影务必同步录音。不过杜哥过两三个月打来说反悔,因为杨德昌要拍戏了,我一听杨德昌就投降了,我说:好!(闻:你人怎么这么好)我是杨德昌的影迷,也知道他们的交情,他去是义无反顾的。后期杜哥来救火,因为我们录的比较差。杜哥这些年来都是我的大恩人,从《千言万语》以来,很多时候不计报酬,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他说你有多少钱就收多少,用行动来鼓励。

  观众2:我一直很佩服导演一点,你的拍片生涯尝试非常多类型,例如处女作《疯劫》改编自刑案,后来也拍了很多社会运动、家庭题材,《幽灵人间》还是鬼片。通常成名已久的导演会建立个人风格,专注拿手的几样类型,导演从事电影工作这么久,如何不断尝试不熟悉的类型?抱持怎样的心情?我觉得导演有一点很厉害,会去承认我这部片拍得还不够好。

  许:我觉得这未必是个好事,拍电影有各式各样的方式,从艺术片到三级片,你拍得好,拍得高兴,都可以。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个非常原创的创作人,现在好一点。我不懂写剧本,也不愿意写,宁愿跟不同人合作,后来我觉得这也不是没创意,只不过是二道创作,都可以,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式。最重要还是找到让自己高兴、做得好、人家接受的方式。电影的潮流会变你看50、60年代的好莱坞,导演都拍不同类型的戏。片厂叫你拍什么都得拍,当然你会有擅长的东西,但只要是导演什么都该拍。到80、90年代,像吴宇森专门拍动作,别人就不敢拍,武打片肯定是专门,但甚至连文艺片都当专门,文艺片是人都可以拍的嘛,没有特别技术难度。现在潮流是导演追求个人风格,我觉得根本问题是:现在不是在看画面跟故事,是看态度跟立场。风格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是看故事,要看故事可以去看新闻片等等。所以风格是在追求个人印记,呃…呃…我说到什么了?我老人痴呆了(全场笑)

  闻:导演最后的结论是,如果你要提风格,就是她在作品呈现的独特态度。

  观众3:导演您好!我好激动呀!(粤语)。我从小看你的电影,最喜欢《女人四十》,一直到《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我特别喜欢你对香港平凡女性的塑造,你将她们塑造得很像我家里的大婶、妈妈。在刻划人物形象上,你如何让她们更生活化,符合你想塑造的女性形象?

  许:有些塑造是自己想的,有些是萧芳芳教我的。她在拍戏时老说,给我一点东西做,不要让她坐在那边讲对白,比如说一边洗衣服、吃饭,一边演,就是给一些动作。所谓塑造,我也慢慢理出一些经验跟头绪,很多时候是跟演员互动来的,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然动作跟节奏,这是你在电影看不到的,很好的演员会用另外一种节奏来演,你得见本人,有时看到本人一些下意识动作,觉得很像角色,就结合起来。有些动作特别好看,其实因为是最自然的。像《天水围的日与夜》我看了100多个男孩,他们全都在演戏,但这个男的一坐就这样(装出片中男孩自然平静的呆呆样),说话比人慢。你看小康也是,说话比人慢三倍吧(全场笑),他本来就这样,蔡明亮没改。

  闻:这男孩在演完《天水围的日与夜》后有变职业演员吗?

  许:这两年失散了,因为我去大陆,但他一开始对演戏完全没兴趣,他根本不要演,我跑到他家,找了他妈妈跟姨妈一起说服,他特别酷,因为他真的不在乎(笑)。演的时候,你叫他睡就睡,说就说,也不用纠正,不用说太多内心的东西。到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比较佩服我了(全场笑),因为他觉得自己可能出来变一个大笨蛋,但他自己看可能也觉得挺好的,不过他还是没想要演戏,只有学break dance,想当职业舞者。前两年他找过我,说想学表演,我推荐他去詹瑞文那里,但我不知道他去了没有。

  观众4:我刚开始学电影,想请问导演,在制作一部艺术性电影时,最开始的初衷会想迎合观众?还是想让观众感受传递的概念?

  许:主要还是想表达一个东西,可是不要表达到让人觉得很闷(全场笑),人家能接受就好,有点不明白都可以,但就是不要闷。

  观众5:导演您好,想请问您两部电影。第一部是《客途秋恨》,我很喜欢这片,觉得真挚动人,有很多您的自传元素,但我看您在访谈说,吴念真的剧本很好,但您自己在处理上没那么满意,想请问您觉得有何不足的地方?另一部是《撞到正》,这片好像消失了,完全找不到影碟,闻老师曾在课堂提过很有趣,您当初也说拍很过瘾,第一次跟萧芳芳合作,全女班阵容(注:「全女班」愿望后来没成,有少量男性加入,如副导是关锦鹏),想了解这部片的情形。

  许:呃,有点忘了我为什么这样说…(全场爆笑)太久了,我想一下。还好啦,有几场戏觉得处理不是很好。《撞到正》的版权在萧芳芳那里,这片在1980年拍,那时没碟、没带子,一直没出,萧芳芳几年前做了一个新拷贝,很漂亮,声音还得再做才能出DVD,可是她说这些人要来买DVD出的价钱太…太侮辱人了(全场笑),所以她不要出。

  闻:你赶快写email到原子叫他们去找萧芳芳小姐,他们出的钱应该好一点。循着刚才那位观众的问题,会不会因为《客途秋恨》跟您自己的家庭、成长背景有关,所以比较严厉一点?

  许:我觉得没有,我拍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如果不好意思,怎么让张曼玉演我自己!(全场爆笑)不是我选的(大笑)。

  观众6:导演您好,我是从上海来的影迷。杜琪峯导演的《黑社会》在拍香港的情与义,片中贵姐在生活很拮据的情况下也去帮助婆婆,导演是否也想表达同样的理念?之前《桃姐》请刘德华演出,应该有尝到一点甜头,例如商业宣传上,之后有没有考虑请梁朝伟参与?(全场爆笑)虽然他们的戏路可能跟您的生活化表现有点冲突,但我还是很想看看。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导演都有一些癖好,我们知道导演您在拍戏时会吸菸,您在拍比较痛苦的时候会抽很多根吗?当然,这对身体不好(全场爆笑)

  许:为什么是梁朝伟?(闻:他喜欢梁朝伟啦,问你有没有考虑)你提醒我,可以找他一两部片来看(笑)。其实我找过梁朝伟,但可能那时他对角色没兴趣,也可能没时间。(闻老师向导演说明第一个问题)不是刻意的,没像《黑社会》整部片就在讲这个,主要是做生活感,如果里面有些情义,或许有的,但不是唯一突出的东西,我觉得情义全世界都有。

  闻:我想请教导演一个问题。刚才你提到《天水围的夜与雾》跟张经纬合作剧本,张经纬是纪录片《音乐人生》的导演,这片很成功,以纪录片之姿在金马奖破天荒拿了三个奖。您有时会跟一些独立制片编导合作,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有特别的方向吗?还是随缘,看题材吸不吸引你?

  许:不是随便的,通常一定要看过他们的作品,不只是电影,要看过他写出来的东西。看过后,想法有雷同,才谈合作,若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是没办法的。张经纬是10年前我帮香港电台当评委时认识的,他的剧本特别有趣,写一个住在深圳却来香港念书的学生,那时已经在讲香港跟深圳的双城问题,特别好,就记住了,后来他又找我看他的学生作品。

  闻:导演真的很特别,你在跟他们合作时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大导演,可是这两片的合作对象,一个是在电台发掘的新人,一个是很多年前的学生,这对我们来讲有点不可思议(笑)。

  许:像你说的,占便宜的是我(笑)

  观众7:导演刚才提到,不管想传达什么,重点是不要闷。我看您的作品时,一样是非常平淡的处理方式,但您的东西真的不闷,我想请问导演,您觉得闷与不闷的界线在哪里?(全场笑)我真的很好奇!同样是吃饭,有人拍起来闷到要睡觉,但在《天水围的日与夜》完全不闷,我想了解导演的想法,怎么做到的?

  许:我以前是凭本能,自己看着闷就是闷。后来慢慢懂了,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嘛,吃饭、睡觉、谈恋爱都是这样,但千万不要陈腔滥调。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是在吃饭,但每场饭都在表现他们的关系,用纸巾表示他很听话。我很难说什么是陈腔滥调,你在以前电影看过,在电视也看过嘛,你就改,带着不同意图去做,别人才觉得不闷嘛。

  观众8:这片跟《桃姐》都有混合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这两种演员差很多,导演是怎么做来让他们在画面上这么和谐?金马50风华展有《桃姐》的分镜手稿,你在里面画了场景的平面图,写了一些你觉得应该怎么分镜的叙述,你这部片也是在很短时间完成,想请问导演如何这么有效率?您刚才提到最近在中国拍片,从香港到中国拍片,最大的限制跟挑战是什么?

  许:你看我是香港人,讲国语都讲不好,听演员说话的调子不是特别准。你讲广东话,我能听出语气不对,但国语就没那么有把握。而且我不在那里生活,不清楚人际关系,很难体会到准。你的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多导演都弄很好。其实写实的东西很多时候也不是写实,都是选出来的,怎么解释呢…比如我拍《千言万语》吧,我也不知道在追求什么,后来才知道我不是在拍社会运动,也不是拍历史,只是想追求很骚动、很愤怒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类似题材都不一样,你要找到它,这个特别玄。

  闻:我想今天就在导演特别玄的回答当中告一段落吧(全场笑)。非常感谢许鞍华导演,不只她今天的莅临,还有她30多年来不断带给我们在观影上的感动,尤其要在香港影坛坚持人文路线,您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不只影响了香港,也包括整个华语地区。最后再用掌声感谢许鞍华导演的莅临。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四):The way we are, 生活姿态

  There are so many ways. The way we are,这是我们的生活姿态。

  贵,勤勤恳恳,一切为了家庭。她脸上记录着幸福,她失去的爱人,但生活却是圆满的。儿子安,就像他名字一般,他话不多,情绪也很少表达,可他却是那么的让人安心。内心一直在交流着--和妈妈,和他在乎的人,和观众。邻居婆婆,生活上,孙子是他的唯一寄托。当她的爱无法连接到她最爱的人时,她是那么的失落和无助。幸好,绝望的她遇见了热心的邻居,弥补内心的缺角。原来爱需要交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姿态。

  这部电影一直述说着平淡。以至于到了结局,我依然在期待。总觉得那里的平淡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总想进入那样的世界去发觉更多的故事。那么你的生活姿态是?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五):我们的存在方式:《天水围的日与夜》全解码

  我们的存在方式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城市社会学解码

  assionfly

  《南方周末》文化原创榜2008年度电影颁给了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许鞍华感言此片的获奖“重新建立了我对电影、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许鞍华曾导演过《倾城之恋》、《笑傲江湖》、《半生缘》、《女人四十》、《幽灵人间》、《玉观音》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样一连串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电影。如今,她能借此一部作品在花甲之年重建自己对电影的信心,其分量可想而知。而更进一步,如果说到要重建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获奖,还更是故事所展现的社会现实本身给我们的希望,那就是我们的存在方式(the way we are)。

  1 天水围的第一天——母与子

  第一天天亮,从天水围的黑白老照片和自然中的鸟鸣渐渐转向天桥、高楼、火车和铁轨的声音,场景由此设定在了当下的天水围:香港的城市贫民区。[music1 pic1] 女主角贵姐(鲍起静饰)的第一个镜头是出门上班,儿子张家安(良进龙饰)的第一个镜头是熟睡的表情。接着就是母与子一整天的交叉蒙太奇:贵姐在超市上班,剥榴莲打包,下班在超市买鸡蛋;安仔暑期放假在家睡懒觉,醒了窝在沙发上玩哑铃,体力过剩,百无聊赖,看电视动画片看到睡着,下午才起来刷牙。

  直到傍晚贵姐回家,两条同时间的线索才在空间上交叉:贵姐把卫生纸放在鞋架上,菜放在地上,儿子自顾拿衣服洗澡,母子无言,生活已程式化。然后是第一顿饭,一个青菜一个蒸鸡蛋,第一句对白:“买了报纸没”,“没买,都没有出门”。[dinner1]音乐声响起[music2],贵姐洗了母子两人白天穿的衣服和裤子晒起来,镜头穿过衣服和窗户的铁栅栏,焦距落在远处天水围万家灯火的夜景上,然后回调到衣服上。字幕:“天水围的日与夜 the way we are”。

  第一天设下的悬念:安仔是不是朝九晚五的夜总会马仔?

  2 天水围外场景一外婆寿筵——打牌

  这一幕场景中,贵姐的大家庭次第出场:大舅、大舅妈(阿瑶)、二舅和姨父四个人一桌打麻将。麻将桌上的聊天透露出大舅住在匡湖居,是高档社区,而张家安和贵姐住在天水围却很少去大舅家。贵姐替补大舅妈打麻将,赢了钱放进舅妈的账内,输了用自己的钱赔,在做姐姐照顾弟妹,而弟弟们也不见外。姨妈(阿容)在一边陪着外婆(陈丽卿饰),而贵姐却自个儿独坐,与外婆保持着距离,外婆催促开饭。按照时间推测外婆的生日,应该是八月份的狮子座,喜欢儿女围着伺候自己的性格,后面医院的情节有照应。

  大舅的女儿(阿怡,长女,正准备大学面试)、姨妈的儿子和小舅的女儿(都在国外念书)在一起打牌,张家安坐在一边不能融入。注意到舅舅们进门时叫贵“大姐”,说明贵姐是长女,但是张家安叫大舅的女儿“表姐”,也就是她比张家安还大,说明大舅婚育要早于贵姐。

  寿筵设下的悬念:外婆与贵姐之间存在什么隔阂?贵姐能跟兄弟姐妹交流,却不跟外婆说话,暗示是贵姐在生外婆的气,而外婆有心但又不好缓和这种矛盾。

  3 天水围的第二天——梁老太

  梁老太(陈丽云饰)的出场在清晨,第一个镜头却是从明亮的地面走到阴暗的地下,暗示着她的人近黄昏。买了十元钱的牛肉回家,开始与贵姐母子进行同时间的交叉蒙太奇:贵姐叫张家安下楼一起吃早餐,安仔赖床,贵姐买了上楼来自个儿吃,还说一个人在楼下吃得没意思,贵姐买了报纸,附赠了纸巾,张家安只看娱乐版,贵姐看电视。另一边,组合运用跳跃式镜头和透视长镜头拍摄梁老太在家一个人做饭,中午是青菜炒肉,一菜一饭,吃完洗碗就两个器皿,然后坐等,镜头转过简陋的房间,最后落在电话上。除了餐座旁的照片,其他大片空白的墙,行包也还在床上,说明她刚搬进来。下午天黑了,又是青菜炒肉,闻了一下,因为没有冰箱;开应急灯,因为灯坏了。

  最后镜头落回到晚上看报纸的贵姐。与看动画、帖七龙珠、看娱乐版的安仔不同的是,她看的是头版,说明她关心时事,这是城市寡妇逼出来的男性化特征。后面大舅妈因为表姐考大学而咨询贵姐,也说明了贵姐较之其他富足的家庭主妇,锻炼出来了更多的生存能力。而后面外婆倾吐贵姐早工的往事,则照应了此处实际上表明贵姐的好学但却因无奈错过读书机会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她不希望安仔早工。

  第二天的主题是贵姐和梁老太都在孤独的买菜和吃饭,区别仅仅是贵姐有个张家安。安仔为什么不吃早饭?仅仅是赖床吗?或许还有省一顿饭的意味吧,我不工作就不用吃饭,单亲家庭的小孩子,心思很细腻。这一天设下的伏笔和悬念:梁老太为什么独居?她如何打发自己的日子?她在等谁的电话呢?这里为后面的买电视、修灯、打电话、见女婿做了大量铺垫。

  4 天水围的第三天——相遇

  贵姐换鞋出门,坐轻轨火车上班,说明天水围离城区就业地很远。梁老太求职与贵姐相遇,工作是如此的简单劳动。贵姐下班买菜路过超市大厅,镜头俯拍抽奖排队的和在大厅蹭冷气的老人们。回家在电梯遇见梁老太,贵姐自我介绍,透露了她的名字“贵”,梁老太习惯性自闭不答话。原来他们住同一栋楼,梁老太在29楼,而贵姐一家住36楼。

  另一边,安仔在同学家玩,替补打电子游戏,却不参与打麻将,显示出单亲家庭小孩在同学间的怯生生和没底气。谈话间提到他不参加谢师宴,因为要花钱,透露出他有意省钱的小家子气,可能不吃早饭也是这个原因。还谈到了安仔暗恋徐老师的秘密,以及他们参加教会团契的计划。

  第三天的设下的悬念:梁老太与贵姐会发生什么工作和邻里摩擦吗?安仔的同学会给他坏影响吗?如果是常规港片,穷人之间的七十二家房客,工友之间的勾心斗角,应该是导演喜欢剥臭的噱头,而单纯小男生如何在花花世界大开眼界更是国内外同类型电影的主旋律,但是天水围却给出了一个不那么惊涛骇浪的答案,也许反而更接近真实,抑或许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5 天水围的第四天——交往

  贵姐与梁老太合伙买油,服装显示已经是另一天。但安仔在同学家玩的线索此时还在交错,我看是剪辑出了问题。然后直接跳到团契,这段是在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天水围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拍摄,出现了职业的社会工作者角色Candy。

  团契的内容是“爱恨家庭”,第一个项目是用画画的方式表示家庭亲疏关系,安仔的大树上只有妈妈一个人。对于第一次看的普通观众,这里应该是电影第一次打动人的地方。第二个项目是交流在看电视与催做作业、多穿衣服、早归、少打电话这四个时候,你与母亲如何对答。同学们的答案显示出很大的家庭关系差异。安仔的四个“哦”,显示出单亲家庭母子之间的交流障碍,比母女之间更严重。问题最严重的袁伟基同学的答案被后切到自由交谈阶段“妖”,其原因却在于袁的妈妈忙于工作和打麻将,无暇顾及子女教育。电影中除了安仔,其他所有的男生都给人不安的感觉,这正是导演、贵姐和梁老太的焦虑之所在,怕他们学坏。第三个项目是吃喝,也就是布施。安仔在这个阶段手中并没有拿食物,说明安仔的自尊心很强,照应了前面寿筵中谈到他为什么不常去大舅家。Candy和安仔的对话第一次触动了安仔,让他意识到妈妈的辛苦。但是安仔表面反映木讷。谈话中还透露出安仔刚参加会考在等放榜,而且安仔并没有自信。团契的内容是第一次明显的社会工作案例展示。

  这一天结束在第二次母子的晚餐[dinner2],仍然是那两个菜,安仔嘴上说团契很闷,问的无聊的问题,但实际上恰恰说明他被其中的问题触动了柔软的神经。贵姐于是提到徐老师,足见母子之间的心知肚明,但只是语言上没有交流而已,而且贵姐提也只是点到为止,小心刺探,怕碰儿子的神经。徐老师的角色,当然不是暗恋对象,这个在后面才会见分晓。

  第四天的悬念:梁老太如何还情?安仔参加的团契对他有好的促动吗?这一段的买油选材很贴切很细腻,而团契就显得过于概念化。但是,NGO与政府积极的介入社会生活也是一种现实,如何恰如其分的展现,不刻意讽刺又不过于谄媚,火候的确难以把握。后面的情节发展将暗示作者的立场。

  6 天水围的第五天——变化

  张家安在团契之后果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叠衣服和买报纸,虽然他做的都不够有成熟。但是,妈妈开始慢慢教他生活的经验:如何买到有赠品的报纸,如何剥榴莲,这里照应影片开头贵姐的工作,同时为结尾剥柚子的情节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梁老太又因为买电视无法自己搬又舍不得花钱送货而与贵姐发生了第二次交往,欠了第二次人情。如果说搬电视可以用钱来解决,那么安仔帮忙调试电视和修灯就不是那么容易用钱解决的事情了。这恰恰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很多事情是市场和政府都无法解决的,需要市民社会自生的机制来弥合伤口。梁老太见到安仔时候的热情和喜爱,与初见贵姐时候的自闭绝然不同,其实暗有玄机,梁老太家里墙上的照片和遗像,隐含着答案。贵姐母子给梁老太的那种想念女儿和孙子的精神慰藉,更是梁老太最需要又买不来的。

  入夜,梁老太找出一包冬菇,准备还情,一个是情绪酝酿已久,另一层是寄托那包冬菇本来的用途:给外孙。音乐响起,梁老太安心入睡。[music3]

  7 天水围的第六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燕窝与冬菇

  大清早,安仔买报纸且得到了附赠的纸巾,接到小舅妈的电话,外婆住院,骑车路过地道里的剃头匠到超市找妈妈,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工作中的贵姐。贵姐的反映是:“又”进医院了?

  表姐阿怡(方楚瑶饰)与安仔到医院看望外婆,得知小舅母在匡湖居(大舅家)要回沙田(小舅家)拿东西。这里暗示外婆是在大舅和小舅两家人的照顾之下,因为两个舅舅的经济状况比较好。外婆不吃药也不素食,偏要燕窝粥,而且大舅也没来看望,阿怡很懂得外婆的心思,需要人陪需要人哄。外婆为什么又住院?明说是气不顺,暗里可以想象,刚过的大寿,肯定还有心结没打开,所以在家呆着一直放不下,称病引起子女的注意,尤其是想要制造机会让女儿来看望她。后面外婆见到贵姐时候闲扯姨妈家的家常,照应了这里的动机。

  这一天,梁老太还赠了冬菇,同时得知贵姐的老公已死。入夜,贵姐母子第三顿晚饭[dinner3],还是两个菜,贵姐不去医院看外婆,镜头切入夜景。

  第六日留下的悬念:安仔他爸怎么死的?贵姐和外婆之间曾发生过什么?

  8 天水围的第七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与超市——下一代

  安仔不去跟同学唱歌而到了医院,阿怡说回去给祖母做燕窝粥,暗示祖母与大舅生活在一起,而小舅母做的鱼片粥。还有一个细节是安仔的t恤是巴西队服,前面同学家麻将也提到世界杯,估计此时是在2006年世界杯刚结束之际,七八月之间的暑假。燕窝粥的对白,说明外婆在生活上是很挑剔和要求质量的,因此可能是嫌贫爱富的角色,甚至到了有些任性的地步,而贵姐则体现出来明显的独立和硬朗作风,这可能恰恰是贵姐与外婆发生性格冲突的症结之所在。

  贵姐与梁老太在工作时聊天,安仔正值中五会考,照应前面团契时的对白,梁老太的孙儿也参加会考,照应梁老太的热情变化,但她担心孩子学坏,贵姐说“乖有什么用,读不成书就出来做事”。学坏的诱惑和没有机会学好的条件限制,恰恰是穷人子弟无法摆脱下一代困境的两个最大障碍。这一段对白,是整个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是天水围能够重建信心与希望的契机。

  梁老太终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孙子,照应前面的电话特写。罗太太接的,原来梁老太是罗先生的前外母,罗先生不愿意抚养前妻的老人,孤寡老人梁老太的线索终于展开。入夜。

  9 天水围的第八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与超市——倾吐

  阿怡大学面试,安仔一个人送来了大舅母煮的燕窝粥,显然安仔要先去一趟匡湖居。外婆要安仔多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这里暗中照应梁老太见不到自己的外孙,同时也暗示外婆觉得有愧于张家。外婆开始回忆贵姐的往事:14岁出来做学徒,只知道傻做,最初只有两姐弟,供完大舅供小舅读书,所以结婚生子晚。画面切入女纺织工的黑白老照片[music4 pic2]。这是全片的第一次直接抒情。

  至此,外婆与贵姐之间的恩怨已经清晰,贵姐硬骨头,在自己承担了弟妹成长的成本之后,晚婚晚育,嫁的人家条件也不好(后面有张家家境的照应),然后又遭遇丧夫,从而降入社会底层,住进天水围。依传统,丧夫的寡妇可以跟娘家的长兄弟和父母同住,但是依贵姐自立的脾气,不愿意寄人篱下,拖累弟妹,而外婆嫌贫爱富,同时也是心疼贵姐,不愿意增加贵姐的负担,因此又没有与贵姐一起生活,贵姐为了维护自尊,与弟妹和外婆保持着距离,而外婆则一直心怀愧疚。

  商场里老人在乘凉,贵姐与梁老太玩转盘没中奖,聊到了梁的孙儿和贵的二弟都在沙田。轮盘一段,体现出贵姐与梁老太的区别:贵姐从来都只靠自己的劳动,不谋图机会主义比如改嫁,这是寡妇自然提升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梁老太因为年纪大了,没有收入能力,所以只有靠节省,或者是期盼好运。

  安仔在书店遇到了团契的Candy,暑期不愿再回团契,显示出与社团的疏离。这里体现了作者对NGO的立场,始终与社会有疏离感和被排斥感,不是市民社会纯草根和纯内生的,就难以深入到社会的内核去。

  贵姐母子第四次晚餐,多了冬菇。[dinner4] 谈到梁老太的孙儿。贵姐洗安仔拿回来的保温瓶,自然就会知道是燕窝粥,这显然会给贵姐的自尊心再次打击。贵姐接到电话,表哥的母亲去世,计划参加丧礼。此时,安仔无意间翻出来父亲遗留下来的旧牛仔裤。牛仔裤的瘦,恰恰说明张先生生前的困苦和孱弱。贵姐拿去扔掉,又舍不得,旧痛涌上心头。这是全片的第二次直接抒情。[music5 切入贵姐当年丧夫时的痛哭]

  10 围外场景三丧礼——死亡

  贵姐四兄妹参加表哥母亲钟府的丧礼,地址是在九龙红磡的世界殡仪馆。舅舅们抱怨的停车难与前次寿筵之后贵姐母子走向公汽的长镜头发生对比。丧礼上面大舅妈和小舅妈的区别:小舅妈不会折纸钱。说明旧的习俗在随着旧人的死亡而漫漫丧失,这是现代化的明显特征。贵姐表姐称贵姐母亲为舅母,贵姐的表姐夫跳过楼,但是没有死,现在没有养老院敢收养,只好自己养。安仔是妈妈折衣服,比表姐的菲佣叠的衣服还要整齐,这也是前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十多年没见的表叔表舅仍然记得贵姐兄妹甚至是安仔的名字,说明老人需要亲情。出来后大家一起吃晚饭。

  回到家,贵姐与安仔聊到表姐(表姨妈)夫跳楼,他们的儿女是会计和律师,月薪都上万,但老人仍觉得什么也没有。这里可以想见跳楼的原因,打牌输钱不过是个借口,老人也定不会为钱而低声下气去求子求女,更深层的,是子女的冷漠勾起了老人对人生的无味与绝望。

  全片四处提到“麻将”:第一处是寿筵上贵姐和兄弟们打,说明贵姐会玩麻将;第二处是团契上袁伟基说他妈妈除了工作就是打麻将,说明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乐此不疲,而贵姐闲时仅仅是看报纸,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两处,就是安仔在同学家玩游戏时和此处提到的贵姐的表姐夫打麻将跳楼,如果前两处说的中年人,这两处就说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安仔的完全不参与和梁老太的小转一把轮盘,分别与他们发生对比。四处对比说明“玩物丧志”和“机会主义”也并非是穷人的常态。

  11 天水围的第九天——舍得

  贵姐与梁老太工作时商量准备周末去沙田,下班买鸡蛋梁老太教贵姐挑大的,贵姐教梁老太炒鸡蛋的方法,原来鸡蛋里全是穷人的生活技巧。梁老太生活一贯节省,却在今夜爆发,很舍得的买了一大堆金首饰。这里照应前面吃完饭就等电话的镜头,老人活下去最大的支撑,不是饮食,而是信念。

  贵姐母子第五顿晚餐[dinner5],聊到梁老太的身世和计划。这次多出来第四个菜,昨晚丧礼聚餐打包的乳鸽。饭后大舅母阿瑶打来电话,问阿怡报考哪个大学,贵姐说港大,并索要月饼券。安仔提到送爷爷奶奶月饼,贵姐却不太积极。梁老太明天要见女婿,彻夜难眠。[music6]

  12 围外场景四沙田早茶——责任

  清早长镜头拍摄双层巴士驶出天水围,贵姐陪梁老太与女婿罗先生吃饭,得知孙子杰仔在做暑期兼职卖包。梁老太送金首饰称要为孙子尽点责任,其实意指希望跟孙子和女婿一起走完最后的日子,也就是要女婿养老。罗先生称现任老婆比较小气,他只能养现任老婆的妈妈。梁老太这样的孤寡老人,恰恰是家庭扶济系统的空档,难有人能承担此责任。

  归来的路上,贵姐想为自己的妈妈尽孝却不能,梁老太想让自己的女婿尽孝却不得,两人相依相伴。梁老太把所有金首饰都给了贵姐,说就是死也要保佑安仔读书听话。这是寄予全片希望的一句,也是第三次直接抒情。镜头从公路回到天水围的夜景。[music7]

  这一段是梁老太奋力一搏,要走出天水围的一段,结果是原路返回,一早一晚两个路上的长镜头,最后还是被围住。这一段贵姐成了支线和暗线,但是贵姐的心理其实更加复杂,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能像梁老太一样义无反顾,带着行李到天水围来找她,但是她又不能去求。所以在公汽上,梁老太没有哭,而是无奈和失望;哭的,却是贵姐。这里也照应说明了,为什么贵姐会在影片一开始,对梁老太那么热情和大方的照顾,其实是在寄托自己想妈妈的情愫。

  13 天水围的第十天与围外场景二医院——相会

  贵姐陪完了梁老太,终于来医院看妈妈,谈到了大舅母阿瑶煮的燕窝粥,“有更好的”这话中带着辛酸。外婆提到姨妈找回大女儿几十年不认识了,最后相处不习惯还是飞回了台湾。外婆说,做人难。贵姐说,做人有多难?

  这是贵姐和外婆矛盾的最终释放,外婆想做好人,贵姐也不想强迫母亲,却导致不能在一起生活,尊严,怜惜,感情纠葛。但贵姐的做人的逻辑却很简单:靠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

  回到家,安仔拖地,从衣服来看,还是在当天。这里对比影片开头的睡觉,安仔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舅来送月饼票,鼓励他考中六,考不上舅舅们供他到外国读书。安仔说有书读,而且学费也有减免,意指要靠自己。安仔的表现,此刻已得母亲真传,不能不让观众欣慰,也与在国外富教的表弟妹的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仔送大舅下楼后买咸蛋遇到徐老师(陈玉莲饰),徐老师说张家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希望他回辅导处助教,还亲切地帮安仔买苹果。张家安真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吗?“遇事沉着”,徐老师当然是指的丧父,而这恰恰是安仔不自信、内向、木讷、羞怯和自闭的原因之所在。贵姐在死了丈夫的时候都哭成那个样子,有谁又能够想象当时的张家安是如何呢?有人说导演插入贵姐哭丧那段多余,可谁又知道导演已经把多大的伤痛隐藏在了幕后呢?这里其实照应着贵姐在[dinner2]时提到徐老师美不美。显然,贵姐没有见过徐老师,但是她知道和信赖徐老师。也许是徐老师跟贵姐通过电话,贵姐向徐老师作过交代或嘱咐。比起Candy,徐老师的确是人老珠黄,正常逻辑即使暗恋也会选Candy,但是就像安仔会闷声不响的折衣服、拖地、饿早餐一样,他会心甘情愿的为徐老师做辅导助理,而不会去参加Candy的团契、吃教会的嗟来之食,更不会跟同学去打麻将、吃烧腊。为什么?因为妈妈和徐老师,只有这两个女人,才真正体贴入微地走进了安仔敏感而柔软的内心世界。

  14 天水围的第十一天——中秋

  贵姐母子一起吃月饼,从服装看是另外一天了,而且已经入秋和开学。大舅给的饼票买的月饼好吃些,而叔叔送的潮州月饼不好吃。全片三处提到“甜”,这里把月饼的人造甜(兄妹及姻亲)跟前面榴莲的浓浓的甜(母子连心)和后面柚子淡淡的香甜(萍水相逢的穷人间的友谊)进行了比较。

  贵姐打电话给外婆送月饼,就不过去了,真是“远亲不如近邻”。贵姐转而跟梁老太一起买冬菇,小孩子们在一起玩灯为后面的节日景象埋下伏笔。节日的菜单也仍然是简单的:炒鸡蛋、菱角、扁豆和冬菇。

  往深处说,你可以上纲上线分析这是穷人之间的阶级关系(惺惺相惜)战胜了传统的家族关系(貌合神离)。城市通过区域为单位取代了传统社会以血缘为单位的社会组织关系,而区域实际上体现的是经济和政治关系。但是,电影和文学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不是普通社会学的理论线条,而是活生生的有机体。“近邻”是如何变成“近亲”的?“远亲”是如何变成“远邻”的?这里面的纤细入微的心情、潜移默化的转变和挣扎矛盾的适应,最终成就了贵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就了梁老太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成就了张家安的“寒门出孝子”。

  安仔终于去了徐老师的辅导处,回家路上没有接受同学的邀请,而是回家过节。灯光明亮,安仔学会了剥柚子,照应前面的榴莲。梁老太说甜,镜头穿过窗户,转向天水围中秋之夜的万家灯火,和广场上的老百姓,渐渐变成黑白老照片。[dinner6 music8 pic3] 中秋夜,天水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music9] 音乐转换,那是吴莺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影片看完,你是否重建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呢?两极分化,家庭解体,教育缺失,贫困,衰老,孤独、无知甚至是犯罪,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中的种种社会顽疾,经济学家叫嚣着市场,社会学家鼓捣着社会组织,政治家游说者财政拨款与补助,更有文化批评家恐吓着“贫民文化”的“道德风险”。到底,社会是如何医治伤痛并自我运转下去的呢?电影与文学艺术则能显幽探微,深入伤口的内核,发现其中更可靠也更切中要害的转机与希望——穷人的孩子更加早熟和自立,他们会在上一代人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得成长,懂得尊严和骨气,学会给予和承担;穷人之间也在不断建立新的地缘与业缘纽带,相互扶助,互通有无,从而夯实社会的根基,向上支撑着这座机械化的现代大厦,并不断地为高层提供来自根部的生命力与聚合力乃至精神信仰,以防止其腐朽、中空、解体和坍塌。

  也许身为老奶奶的许鞍华,在影片中注入了更多老年人的视角,在洗尽铅华之后,看到的更多的是细腻如常的人情冷暖。不同于《上帝之城》也不同于《贫民富翁》,影片里的城市贫民区没有夜店,没有赌场,没有警察,没有马仔,没有鸡鸭,甚至没有乞丐,即使让人有些不安的那几个男同学,也不过是打打麻将、唱唱歌、给老师编个绰号什么的,没有调戏女生,更没有强奸和吸毒。女孩子都是清一色的乖乖女,没有广东开平中学女生暴力轮奸视频当中的那些泼妇悍妇。跳楼的老人,用的也只是暗线,既不像《楢山节考》那样的悲壮,也没有现实中天水围跳楼及灭门案那样的经济破产之虞,更多的问题,还是来自人的内心,而恢复人心,总是有希望的。的确,这样的天水围让人感觉有些童话色彩,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样平凡的故事,的确是社会现实的主体。在这个充斥着戏剧性的电影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的是有良心、有勇气说真话的声音,这个声音会坚定而昂扬地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存在方式。

  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4433c0100g0jn.html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六):无所谓好坏,循心而动

  这部片子不符合主流大众的口味,毕竟暴力,血腥,性才是当前某些人审美的标准和尺度。但一部片子的好坏不尽然是所谓的票房和影迷的追风认可,我觉得这要看它带给受众的影响,和能否引起受众的共鸣。95年大话西游出来时仍然票房冷淡,但2000年却突然火爆,这其中不仅仅是VCD的推动吧。难道大话西游本身就不具有吸引人的魅力么?

  没去过香港,更没听过天水围,但这不妨碍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文化差异,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导演给我们展示出了很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生活。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也许你可以认为他们的生存状态很庸俗,导演有做作的成分,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当你放慢步子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你周围的一切时你就会明白。

  主要的3个角色也给我留下很深的感触,阿贵的一生我们可以理解为悲剧,14岁就做工供养2个弟弟学费,到结婚后却死了丈夫,独自带着儿子,阿婆的晚年也可以理解为悲剧,孤身一人在超市打工,就连灯泡坏了也没办法自己修理,死了女儿,想见外甥却不能,省吃简用过着日子,却舍得为外甥和以前的女婿买金项链金戒子,虽然最后也没送出去。家安是阿贵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在他身上看不到青春的无知,带给我们的过多是平静的感觉。生活在社区里,本来会毫不相干,可因为阿贵的热心而彼此依偎。

  我在故事中感受到的就是生活,那么平凡的生活中却能让人看到人性的影子,他们无疑是高大的,有时候微小的细节才是最震撼人的。阿婆的孤单,真的和现在很多老人一样,就像随风的浮萍,稍不经意就可能溺进岁月的汪洋,阿贵的乐观,就算在亡夫的裤子面前久久徘徊,即使有人觉得生活很累,但我仍然感谢生活的态度。慢慢看完后会让人感受到温暖,这就是这部影片给我感觉。觉得就像是发生在我眼前的事情,但那么多年我却没注意,是它让我审视了生活。

  我突发奇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也当做一部电影,酸甜苦辣,有喜有悲,主角是自己,配角是别人。你可以把你的一生尽情演绎,可以八面风光,也可以庸庸碌碌,但影片中我们随时要记住一句话就像故事里的一段:当有人说起做人真是很难的时候。就算这句话后你的眼里已经包着泪水,你都要回答:有多难呀?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七):只是平淡

  晚上的时候在看金像奖的颁奖直播~

  太长时间没关注香港电影的讯息~不过对许鞍华倒有一种期待~

  平静带着些人文关怀的气质~

  这部电影也一样~

  缓缓诉来~~偶尔一个眺远的镜头~~音乐响起~

  太多关于天水围背景的描述~~都只是对影片的一种刨根~

  这里只是一个述说~~只是看到一种安详~

  蓝色怀旧吊灯下~铺着水果图案餐布上的早餐~晚餐~~超市包裹榴莲的熟练~婆婆坐在床前呆呆的企望~

  或者去参加拜寿~友人的葬礼~~同学的小聚~或者再去了趟沙田~~这真的是一部生活剧~

  每个人物都是在过着自己的生活~~享受着~~怀旧着~忙碌着~~松散着~

  偶然遇上转盘抽奖的小惊喜也是预料中的“不会中的”,丁大的孩童平淡无奇的说着衣服褶皱的问题~赶去酒楼的舅父只是淡淡的描绘家安以后的蓝图~广场上闲居的人们也是那么安详的纳凉~

  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平平淡淡~~就像你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儿~

  ~

  镜头些许缓慢~~刚洗了粥坛去接电话的画面还是停留在厨房~~时不时跳出日出的天空~~哦这又是一天~~

  淡淡的却不乏味~至少还有你来我往的关怀的温暖~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八):一起走过的 日与夜

  睇完《风云2》,叼,竟然是烂片。

  再看这部《天水围的日与夜》,冇乜期待,就是金像奖得奖作品所以觉得要看看。没有大cast,没靓女,没枪战,没乜绰头。

  偏偏是这样一部片,我一直看到最后,也许出于对香港人生活的好奇。

  第一遍,我觉得开头很乏味,过程也冇精彩有力的对白,可以讲很无聊,就是生活事,但平淡之中,又有种说不出的微妙。。

  第二遍,我记录了每一个场景,我会用【纪录片】来形容这部电影。平淡之中渗透关怀,孤独之外原来有互助,贫富之外还有亲情。。。

  每一个日与夜,每一句家常对白,让人有种亲切。。

  无论以后我再飞黄腾达,身边总有着这些甘于平淡的人,在支持着我。。

  一碟炒蛋,一碟炒芽菜,买报纸去OK店有纸巾送。。。

  ——————————————————————————

  1家中吃饭场景冇对白

  2家庭聚会...亲戚间贫富,冇讲出口。

  人哋同你摆寿酒,你冇咁多嘢讲,煮到埋

  黎就吃啦

  3陈丽云独自吃饭

  4相识,桂姐和阿婆...不轻易不懂建立关

  系。。

  5同学仔打麻雀、打游戏【又唔系唔洗钱

  6一支油,打开关系【因为不计较

  一排三支,我有排都吃不完

  7学校中教会【了解与家人的关系】

  家安'哦 哦 哦',简单的对白,表现出冷漠

  8买电视机,帮手托

  ‘可以自己拎,我帮你拎’

  ‘唔该借个电话打吓得5得啊’

  张家安落黎商场电器铺

  '帮阿婆买个灯胆'【灯亮了阿婆笑了

  9探望病床上姥姥【鱼片咋,燕窝粥啦

  10送冬菇,谂住送翻d也俾你,你赏吓面

  11阿婆打给孙子,,,

  12等着女儿来探病

  放假多d去睇下爷爷麻麻

  结婚就成日拿家用回来家里

  13亲戚灵堂对话

  个个都要翻工,搵鬼睇咩

  14阿婆买左金饰去见自己个仔

  【可能对媳妇差于是双方疏远。冷漠

  15桂姐去看望病院妈妈

  你系我阿妈点会唔知

  做人真系几难葛ho?---有几难遮。。

  16大舅父供你去外国读,钱唔洗担心。

  17超市遇到miss tsui,回来辅导处帮手

  冇事发生咪冇情绪

  睇你将件事点睇,有人睇考试就冇嘢,有人就紧张到跳楼

  18吃月饼,过节。一起吃柚子。end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九):小人物的生活

  第一次看的时候完全看不下去,觉得好闷,后来重看,到了冬菇那里觉得很暖,又很心酸。

  我们的生活本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蒙太奇,每天妈妈都做饭,家人一起吃饭,做家务。

  孤寡老人担心着自己的后事,思念着孩子,又不敢说出来。贫民窟的妈妈想要与母亲的共处,又逃避着重重压力。单亲家庭的儿子喜欢温暖贴心的女性,在周围“坏男孩”们的陪伴下成长的踉踉跄跄。

  内地的影视们总是喜欢表现富人们、权贵阶层的生活,表现他们为了一个大案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还有年轻人们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可是大部分的小人物,我们,过的正是这样的生活,柴米油盐,升学面试。

  再年轻些的时候来看这个电影,大概只会嗤笑贫民窟的母亲为什么不多学些技能,赚更多钱,好好利用时间提升自己,成为女强人。可是现在才明白,小人物光是活下去就要用尽全力了,再像贵姐那样,善良热心,再能够帮一帮身边的人,就更不容易。

  少时轻狂,总想把世界闯遍,后来长大了才明白,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天水围的日与夜》影评(十):哦

  在天水围从地铁转乘大巴,感觉到周遭不同寻常的静谧。任凭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似乎这里的人和事,亘古不变。

  前天,许鞍华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最佳导演奖。看到这个消息,我的反应是,哦。她的片子不是部部好看,但她拍的片子里,好看的能数出不少来。这一部正好就是,获奖应当。电影年年拍很多,加起来最佳也会有很多,但好导演不是经常涌现。肯定导演,肯定用多部好电影证实的好导演,好电影会接着来。

  影片中的天水围,没有人伦惨剧的爆炸新闻,只有日常的平淡,没有大喜大悲,只有家常便饭,和日常之后的生离死别。平淡是要思考和发现的。新闻有人提醒,平淡需要主动发现,否则,人生只是一个生物体的生存周期,甚至,连这个都没有办法觉察。

  张家安哦字挂在嘴边,妈妈说什么,只哦一声----知道了,要做什么便做了。他平平常常,但是个非常乖的孩子,不出格,学习普通,与家人朋友相处融洽。

  贵姐对一切坦然以对的态度,表现出大姐级人物的乐观淡定。她的经历,在历史书里没有记载,但在认识的人心中,会有她的位置。这辈子够了。在某个情境里,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典型。

  亲戚们好似没有什么沟通,然而平淡中有真情,有过去有将来。

  天水围,一个动听的名字。一部实在的电影。一个感人的故事。

  @20090221@多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