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接吻》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接吻》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30 03: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接吻》观后感精选10篇

  《接吻》是一部由万田邦敏执导,小池荣子 / 丰川悦司 / 仲村亨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接吻》观后感(一):绝望与纯爱

  今天看了电影《接吻》,是日本独立导演原创电影。一场与孤独有关的爱情。

  小池荣子饰演的京子,是个28的OL,办公室里被同事呼来喝去的垫脚石。因为坂口在电视上的笑容而迷上了他。从一开始她的麻木沉着,我便看到了她身上的叛逆世间常常有这样的事,最不艳丽的猕猴桃,却有水果营养之最。

  我理解她,自始至终,一直到影片结束,京子所做的一切,我都不觉得惊奇。我想,这也许正是影片的精髓与原创电影的可贵。一个现代社会中的女子,被同事压挤,身边又没有亲人,大龄单身,她的孤独是很难突破的。她的存在是一个缩影,一个折射,也许你不是京子,也许你不会做出她所做的事,但你的身上,有她的影子。所以我理解她,我知道她的苦楚,所以我不惊讶

  我只是怜惜她,我知道她纯爱背后的绝望。我是那么无助地希望她不要那么纯美,希望她也可以市侩一点,和那些欺负她办公室同事一样,多那么一点点本能中的恶,也许她最后就不会那么纯粹凄美痛心

  坂口,他的状态,我也可以推而感受之。我觉得,他和京子自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坂口毕竞是男性,男性对于孤独,与女性处理不同。男性相对多许多攻击性,而且是赤裸裸的攻击,他会直接进入一个与他毫无瓜葛平民之家,杀之。这还不是他最悲剧地方,紧接着,他将他们一家三口的尸体正常人一样安坐在饭桌上,桌上还布满了温馨的小蜡烛,来庆祝他的生日。看到这儿,就不难理解他在自首后,面对媒体的那种绝望而无助却又绝决而无奈的癫疯的笑,凄凉的笑。

  相比之下女人对孤独的抗争,则倾之于感情。她用爱情来挽救生存的孤独。她之所以会那么执着于坂口,是来自于对生存的恐惧。她要的是不孤独,方式是爱情,所以最后当坂口告诉她他对律师悔过其罪行时,京子觉得他不应该觉得悔过,而应该与她一同站到对抗世俗的战线上。京子认为他失去了信仰背叛曾经价值观。在她眼里,他是犹大,而她是贞德。当某种价值观成为一个人的信仰,它的力量就是惊人的。

  记得很久前看过一本书,讨论的是人的本能,其中就有一个是利他主义。利他主义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集体主义,人有的时候会为了集体而去牺牲自我,正是利他主义的一种强烈表现,人们在做这样的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崇高感,而感到满足。在这里,京子和坂口组成了一个小集体,为了这个小集体,京子付出了爱情,付出了婚姻,在她眼里,一切都是可以付出的,包括她的生活生命。所以她那么疯狂。她爱的是她的信仰,否则不会在坂口都不知道她的年龄情形下,决定嫁给他。与其说是嫁给坂口,不如说是嫁给她的信仰。当爱情和婚姻甚至生命都成为信仰的附属品时,爱上谁,什么时候嫁,都变得那么无足轻重了。

  坂口由最初的麻木,到最后的反省,而京子则是由最初的按部就班,到最后的疯狂。也许也正是男人女人天性的某种差别忘记谁说过,最终震臂一呼的,往往是女人。

  长谷川,这个秉承着主流价值的律师,他作为一个非社会边缘人物自然很难理解京子和坂口,但他依然是一个很正面的人,虽然他不理解,甚至反对京子和坂口,但他却依然坚持着,耐心地存有那么一线希望,希望坂口可以说话,希望京子可以清醒。我理解他的不理解。有缘千里来相会,话不投机半句多企鹅永远不知道孔雀在想什么。不过,我依然喜欢他,即使最后京子要杀了他,他还是希望要做她的律师,他还是想要挽救她,因为挽救她,又何曾不是他的信仰?只是长谷川没有那么极端,不需不成功,便成仁。因为他有责任,他有父母照顾,要考虑自己之外的许多事

  整个影片调子慢慢的,间或穿插一些坂口的恐惧心理场景平静的京子的内心如此炽热。贾樟柯说,狂欢是因为绝望。对京子而言,是因绝望而纯爱。

  记得以前去听过一堂电影史的课,教授在台上说,现代主义的精髓之一,就是孤独。孤独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京子,坂口,是孤独下极端的牺牲品。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挽救他们或者我们的孤独?或许长谷川就是一个可参考对象,多一些内心的关注,多一些耐心与理解,而不是只是狗仔队般的八卦

  只是影片最后,京子强吻了长谷川令我有一丝费解,她为什么要吻他,是感激他对她的帮助?还是要杀他而感到愧歉?还是通过肢体的强暴来影射对他的精神的强暴-“我也杀人了,我和他是一样的?”

  不纯美,或许是因为不绝望。我希望你不那么纯美。

  《接吻》观后感(二):如果小池荣子是S1旗下的AV女优

  你可以骂我了,如果你是小池荣子的粉丝的话,那么好,我接受。但是你不能剥夺我的话语权。

  周六的下午,长沙燥热无比,自然挑选了我喜欢的A片类型看了几个,没意思,于是想起我之前下的《接吻》。

  如果回到我们的小学老师肯定要让我们写文章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了什么,描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之类的套路。按照这种思路来说,片子的结尾才点题,绝对符合中国特色教育制度,还肯定是高分,因为全文不着情色一处,却处处透露着情色的痕迹,高,实在是高!

  说的现实点,大概与39°的夏天和刚看了不健康东西有关吧,可是我来到豆瓣,看到有人讨论女主角的BIG CUP,嘿嘿,仁兄可是同道中人。

  毕竟在日本AV业如此发达国家,男性是一种极其压抑圈子,在影片开始坂口秋生杀害那一家三口的前面,丈夫看到妻子没有及时领取的报纸,直到进到门口还在骂骂咧咧。我不知道这个细节与坂口秋生杀人有没有关系,毕竟他也是男人,一个待业的男人,一个失败的男人。

  中国有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在这个失败的男人那里,京子居然被那一个微笑而勾魂了,如同当年蒲松龄老爷爷画魂里面的故事一样。

  可是你没有那种自杀的味道。要闻闻吗?肥皂香味。我们总是一个人生活,所以忘记了很多事情。我们只不过是被世间舆论而已。

  这样的女人,我自知是没有那种魅力,反而,我被她身上那种味道所迷恋迷离了,可是我始终不敢去搜索,因为怕她是AV里面的角色,尽管韩寒能接受松岛枫,也有很多兄弟喜欢苍井空,可是就长相来说,我还没有遇到小池荣子那样,些许孱弱气质,再有被帘卷起的发梢恬静深谧的轮廓让我很为贪恋。

  为了爱,为了你共同的假设,我知道了为什么她始终没有接受律师,我更读懂了她为什么把吻给了律师而不是她所爱的男子。因为拥抱远比接吻真实

  给我一个拥抱,但愿标题只是如果。

  《接吻》观后感(三):孤梦难圆——《接吻》观后感,兼说金基德电影《呼吸

  《呼吸》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940880/

  根据豆瓣介绍,《接吻》于2008年3月上映,《呼吸》于2007年11月上映。这两部电影的情节大致构造相似,由于《呼吸》在先,所以打消了金基德又借鉴别人剧本想法。他的电影《鳄鱼藏尸日记》的角色、环境设置取材于《新桥恋人》。参见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7209216/

  相对于《呼吸》,《接吻》是一个更为封闭和本质系统,在这里孤独和寂寞与人相生相伴,你以为要远离那里的时候,似乎那里又挪到了你身边,孤独就像是你自己的影子。如果我们把孤独和寂寞分开来看,那么会发现,因孤独而生的寂寞通常是欺骗人的诱饵,你以为一口吃掉就会不再寂寞,结果发现还是寂寞依然。这就是人无法抵挡的内心的孤独。

  这不是一个讲述无聊的电影,而是讲述孤独的电影。如果说无聊是事情,那么孤独就是事业。很多人就是把孤独当作事业的。所谓生命诚可贵......两者皆可抛。

  武大教授邓晓芒说过,人在孤独时才能体味到自由。这说法和一位伟大的女哲学家如出一辙。她说,有人说喜欢孤独的意思就是说喜欢自由,没有人喜欢被这个世界遗忘。这睿智观点反推延用在《接吻》里就是男的为了不再孤独情愿不要自由,而去做了杀人犯在监牢里呆着。而且被抓前还要通知记者,迎接镜头的还是那坦然微笑。这和一些西方国家

  中杀人就是为了成名的思想粗看是略有相通的。但显然这不是《接吻》的主题,和《呼吸》的主题也想去甚远。

  《呼吸》中反应家庭问题似乎更有普适意义,以至于我觉得这部其实更非现实的电影比《接吻》要现实的多。我们来比较一下,一个被丈夫冷落的妻子会随便喜欢上外面的男人,和因为寂寞而会随便喜欢别人——这两种情况相比较的话,那个更现实?

  女职员看了电视新闻喜欢上了杀人犯,杀人犯的律师又喜欢上这个女职员。这淡淡的情感,这普通容貌没有一点是动了声色冷静。但有寂寞的支撑仿佛一切又宏大了起来。以至于,很多人看了电影都觉得这些人都有毛病纯情文艺派恐怕又要为这电影贴上爱情的纯真不在乎对方是什么样子标签了。但导演几乎剥离了好感产生的多数源头,只告诉你他们都是那么的孤独寂寞。谁都在寻找突破口来人以群分,想寻找着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女职员以为她找到了,结果是杀人犯和她背离了战线。律师也朦胧中探到了方向,结果是快把她拉出去。影片微妙的结尾把女职员的各种心态都抛出了几分,观众若能感知这其中的苦涩无奈和寂寞那也应该知道孤梦难圆的道理

  《接吻》观后感(四):自省同类不是爱

  关于『接吻』,小池荣子一个眼睛有点肿,丰川悦司完全没认出来,仲村亨一点都不大叔.其实三个主角都不是我的菜,故事也不怎么样,我要承认完全是看在海报的份上才下载的,导演花了100分钟来讲述一个故事,关于平凡人类如何对抗这个现实的社会,最后还是会死在社会无情的大手上.对于小池荣子的爱情观来说,也太不现实,一见钟情对于一个杀人犯,不过就是内心内省的认同感让她居然愿意无条件无私对待一个杀人犯,甚于愿意和他结婚,这在我来看是很单薄根基的故事一个,仲村亨居然也喜欢这个变态神经质的女人就更难理解了,最后仲村亨强烈阻止小池荣子和丰川悦司结婚,他说你知道吗,他是一个被判了死刑的杀人犯,你跟他是不一样的,结果小池荣子拿刀捅死了丰川悦司,她对仲村亨大吼道,现在呢,现在我跟他一样了,我们都是杀人犯了,我们可以相爱了吧.这就是门当户对吗,看到这里我笑笑关掉了播放器,真是无聊到顶点,就算再小制作被你拿来拍这样一个无味浪费的片都不值得.

  《接吻》观后感(五):接吻:爱上杀人犯,玩的不只是心跳

  日本电影《the Kiss》,中译名《接吻》。我觉得译为《吻》更好一些。本片导演万田邦敏,编剧万田邦敏及妻子万田珠实,主演包括小池荣子(饰女主角、28岁公司白领远藤京子)、丰川悦司(饰男主角、43岁杀人犯坂口秋生)、仲村亨(饰律师长谷川)。

  该片荣获2009年日本每日映画最佳女主角奖(小池荣子),2009年横滨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剧本奖,2009年高崎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仲村亨)、最佳导演(万田邦敏)和最佳男配角(丰川悦司)奖。

  (一)最大的困难:故事是否站得住脚

  43岁的无业游民坂口秋生,闯进陌生人家,没有任何预谋和图谋,却将一家三口全部杀害,然后报案自首,并在媒体的镜头前露出了没有任何不安神秘微笑。28岁的公司白领远藤京子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看到了这一幕,对这个杀人犯突然产生了特殊的关注和情感联结,并开始执拗地施与自己的爱。她与拘禁中的坂口秋生通信,给坂口秋生送日用品,搜集所有与坂口秋生的身世相关的信息,去拘禁处探视,还坚持与其办理结婚手续。最后,在坂口秋生被执行死刑的前日,远藤京子在拘禁处为其过生日,并趁拥抱的时候将其刺死。

  女性爱上男杀人犯、死刑犯,这种超越常规的爱情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在以往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也有涉猎。作为影像作品,在表现这样一个特殊题材的时候,最最困难也最最关键的是,要为观众提供可信的、至少是能够自圆其说逻辑起点和逻辑结构。否则,观众对故事不买账,也意味电影从根本上的失败。

  看过三遍之后,我从最初的排斥怀疑到不得不承认,《吻》以缜密的结构编织、细致的电影语言、有层次感的心理揭示,使故事基本上可以在逻辑上站住脚。对于表现这样一个特殊题材来说,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

  追寻《吻》的故事逻辑,当然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坂口秋生的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二是远藤京子爱上这个杀人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我就对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一些梳理。

  (二)杀害无辜者的心理动机

  关于坂口秋生杀害一家三口的动机,电影中明确地排除了所有直接的、现实的目的。这一家人与坂口秋生完全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陌生者,也可以说,坂口秋生杀害他们,完全是一个随机的、偶发的行为。既然没有任何直接的、现实的动机,那就必然有深层的心理动机。坂口秋生杀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这是观众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电影必须给出解释的重要关节点。

  电影中安排了远藤京子与长谷川一起拜访坂口秋生的堂哥。因父母双双车祸身亡,坂口秋生被伯伯家收养。寄人篱下的日子很难过,年幼的坂口秋生对父母的死没有记忆,经常追问别人,并希望得到父母的遗物作为纪念,却难以如愿。就这样,坂口秋生在孤单中长大,虽然性情温和,却越来越孤僻,几乎不跟任何人交往。成年之后坂口秋生也没有恋爱结婚,一直是一个人独居,成为脱离社会、脱离人群也被社会和人群遗忘的“边缘人”。

  这里提供的坂口秋生的身世、经历和个性,非常重要。在严重缺乏爱与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的坂口秋生,与社会和人群始终没有达成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难确认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价值感的缺失,使他漠视自己的生命。而一个漠视自己生命价值的人,也同样会漠视别人的生命价值,在他的心里,杀人便不再是严重的事情。如果生命如草芥,那么消灭一个生命不就像捏死一个虫子一样简单吗?当坂口秋生被媒体围拢、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出不安。可以想见,当他举起钝器杀人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几乎是麻木的。

  但是,促使坂口秋生举起钝器的“即兴”心理又是什么呢?在与律师长谷川的一次谈话中,坂口秋生说道:“我开始并没有打算故意杀人的,但在我闯进他们家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女主人)会死在我的手下。”

  那么坂口秋生闯进被害者家中的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促发了他的杀人动作?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点,也是个非常容易被观众忽视的点。看过三遍之后,我终于可以根据电影提供的影像语言和我个人的逻辑推理,找到一个靠谱的答案。

  电影一开始便正面展示了坂口秋生的杀人事实,但被害者家中的一切并没有出现。观众只听到女主人热情的招呼声,然后看到坂口秋生进了门。接着是放学归来的女儿进门,很快却又露出一张恐惧的脸意欲冲到门外,立刻又被拽了回去。再接下来,下班归来的丈夫,一边说着怎么没有把报纸拿回去,一边进了门。接下来,就是新闻报道一家三口被杀。

  电影在开始的时候,这样故意隐去杀人的血腥场面,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悬疑。坂口秋生经过与藤远京子的接触,内心开始发生变化,生命意识开始被唤醒,由最初面对杀人事实的麻木不仁、死不开口,开始体验到情感上的冲击。这时候,电影通过他的噩梦复现了他当时杀人的场面。隐约的画面上依旧可以看出,女主人被杀的时候正坐在餐桌前。接下来的一组镜头是,坂口秋生点着一支一支的小蜡烛,一边唱着生日歌,一边将蜡烛放在被害者家中的各个角落。最后,他又走到餐桌前,拽起一个可爱的小鸭子玩具的线绳,在餐桌上拉着,小鸭子歪歪扭扭地走,很有童趣。忽然,小鸭子被拉到了餐桌边,掉了下去,正好打落在女主人血染的手上。

  看来,当坂口秋生闯进被害者家中的时候,女主人正在家中布置温馨的生日晚餐。这对于坂口秋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呢?从小在父母双亡严重缺乏爱与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也许从来没有人给他庆祝过生日。面对这样的场景,那“注定了她(女主人)会死在我的手下”的“即兴”心理,应该是一种强烈的妒忌和愤怒。

  电影在最后安排远藤京子给坂口过生日,与坂口杀人场面这一段,正好形成了呼应和对照,我相信这是编剧和导演有意为之。因为妒忌别人拥有爱、拥有过生日的快乐而杀人的坂口秋生,最后终于也有了爱他的人为他过生日。他那颗自暴自弃的冷漠的心,终于被爱温暖着了。也正是因为爱的温暖而苏醒过来的生命意识,促使他感受到杀人的罪恶和恐惧,也促使他愿意接受“杀人偿命”的结果,紧闭的口终于开启,向律师长谷川说出了他的杀人过程。

  无论如何,坂口秋生都是难免一死的,但是临死之前,他的灵魂因为爱而终于苏醒、终于得到了救赎。

  总之,我根据电影所提供的影像语言和个人的逻辑推理,将坂口秋生杀人的心理动机概括为两个方面:其杀人的心理根源在于漠视自我的生命价值从而漠视他人的生命价值,如果不是这样,对陌生者的妒忌和愤怒不足以引发杀人;其“即兴”心理在于因看到被害者家中温馨的生日准备场面而大受刺激,产生强烈的妒忌和愤怒,如果没有这个“即兴”原因,漠视生命价值不至于直接导致杀人。

  (三)爱上杀人犯的理由

  接下来分析,远藤京子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爱上了杀人犯坂口秋生。爱情跟杀人不一样,不需要追寻现实动机,直接探索其中的心理根源就足够了。爱情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起源于感觉,而不是起源于理性。但是爱上杀人犯,确实需要一种很不一般的心理动力。

  京子的身世与经历电影中没有介绍,只是知道她与家人没有来往,一个人独居,在公司中被同事戏弄和利用也是忍气吞声。看来,她与坂口秋生都属于“边缘人”。电影又反复通过京子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了她爱上坂口秋生的心理依据:京子在看到新闻报道坂口秋生杀人的瞬间,突然感觉到自己找到了同类、同伴——他们是一样的人,一样的被社会与人群遗忘,一样的孤单和寂寞。

  京子反复强调,她跟杀人犯坂口秋生是一样的人。惺惺相惜,爱上同类,这种爱情心理并不奇特。但坂口秋生毕竟是一个残暴的杀人犯,难道,京子对他的杀人行为也抱有理解?难道,京子的内心,也隐藏着杀人的欲望?当律师长谷川说“你跟他不一样,他是一个杀人犯”的时候,京子喊道:“不,我跟他是一样的!”当坂口秋生对京子说“我跟你不一样”的时候,京子又是暴怒地喊道:“是一样的!”

  杀人是一种报复,而杀跟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陌生人又是报复谁呢?

  ——报复一个模糊的“大他者”。

  所谓“大他者”,就是指与自己对立的那些人的集合体。那么,京子强调自己跟坂口秋生是一样的,实际上就是强调她与他面对着同样的敌对者、“大他者”。

  这个模糊的“大他者”,可以是不相干的他人,也可以是社会或媒体。当京子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坂口秋生被警察带走时脸上露出的神秘微笑时,她一下子便被攫住了,那不就是对他们共同的“大他者”的一种蔑视的表达、一种胜利的表达吗?——他,我,我们这两个被人群与社会践踏和抛弃的人,终于引起人群和社会的惊慌和关注了!

  京子要与坂口秋生结婚的消息传开之后,媒体围上了京子,想从她口中攫取新闻。这时候,京子完全复制了坂口秋生被警察带走时的表现:一言不发,微笑面对。

  京子对坂口秋生的爱情,既有惺惺相惜的怜爱,又有联手抵抗共同的“大他者”的强烈愿望。这样两份力量,给了她执拗的“勇气”。

  她和他都是弱者。在遇到他之前,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跟她同样的弱者,当她遇到他的时候,因为他已是被拘禁的杀人犯,所以变成比她还弱的弱者。爱一个比自己更弱的人,会让弱者变得坚强、自信起来,因为她在自己的身上看到了影响他人的力量,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谁不希望确信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呢,尤其是弱者?那么这一点,也可以看做是促成京子爱情的第三种力量。

  但,京子爱情产生的逻辑起点,注定了她的爱情必然是一个悲剧。正因为京子对坂口秋生的爱情产生于对“大他者”的共同对抗,所以当一直坚持不发一言以对抗“大他者”的坂口秋生,终于主动开口向长谷川说了自己的杀人经过之后,京子暴怒了。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宿命的悖论:缺乏爱的坂口秋生,因为得到了京子的爱而恢复了生命价值感,恢复生命价值感的他,体会到杀人的可怕和罪恶,从而放弃了对抗的姿态。而京子对坂口秋生的爱,正因为他的对抗姿态而产生。当他因为她的爱放弃了对抗的姿态之后,她对他的爱也面临崩塌。当坂口秋生说“我希望你能活下去”的时候,意味着他的对生命的珍爱、对京子的珍爱,他的灵魂已经得到了救赎。而京子的灵魂似乎还没有得到救赎,暴怒地说了一大段讨伐世界、讨伐社会的话。也可见,京子对坂口的爱奠基于偏狭意识之上的,不具有拯救自我灵魂的力量。京子做出与坂口秋生同死的选择,与其说是对爱情的忠贞,不如说是对爱情的绝望和对生命的绝望。

  (四)杀人犯的灵魂救赎过程

  《吻》在表现坂口秋生的灵魂救赎过程的时候,电影语言细致而丰富,层次感非常强。我将这个过程分为八个层次。

  一,坂口秋生杀人后被媒体围住,一言不发,被警察带走时,面露神秘微笑。这时候,坂口秋生的心灵是铁板一块。

  二,京子给坂口秋生多次写信、送日用品之后,收到了坂口秋生的回信,“我不知道为何会对一个人产生惦念……为什么杀人我也说不清楚……” 坂口秋生开始有了心灵的微微悸动。

  三,京子第一次探视坂口秋生,他向她表达礼貌的谢意,但温柔之情隐约可见。

  四,京子第二次探视坂口秋生,京子困得忍不住打了呵欠,不好意思地笑了,坂口秋生也笑了,眼里柔情清晰可见。京子将手贴在通话的圆孔上,让坂口秋生闻一下,上面有肥皂的香味,因为她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在拘禁处的附近租了房子,并在附近的肥皂厂工作。坂口秋生闻了京子的手,然后将自己的手也贴了上去。接下来的这天夜里,坂口秋生做了杀人现场的噩梦,惊醒之后,又在幻觉中看到沾血的手从门缝伸进了他的房间。这意味着,坂口秋生的内在情感开始发生质的变化。爱的温暖唤醒了他的生命价值感,杀人这件事情的残忍和罪恶,在他的心中苏醒。

  五,京子第三次探视坂口秋生,提出跟他结婚。坂口秋生被带出探视室之后,无声地哭了。爱与痛的纠葛,他的心灵苏醒了。

  六,面对律师长谷川,坂口秋生第一次开口说话,讲述了自己杀人的过程,并流露出痛悔的感情。

  七,京子第四次探视坂口秋生,得知他放弃了对抗,向长谷川说了杀人经过之后,非常震怒。坂口秋生说“我想圆满解决这件事”、“这是我自己的事”。他彻底意识到了杀人的罪恶,并决定接受惩罚。

  八,当京子借拥抱的机会,将刀刺进坂口秋生的心窝时,他没有任何挣扎,而是表情安详地,紧紧抱住了她。

  《吻》是一个可能让某些观众排斥甚至愤怒(因为不能理清其中的逻辑)的电影,但也是一个经得起琢磨的、耐看的电影。看过三遍之后,我依旧有兴趣再看一遍。

  最后八卦一下:小池荣子的F杯直接袒露出来应是比较有冲击力的,但是藏进衣服之后,实在是有些臃肿笨拙了,再加上八字脚、萝卜腿,整个身材是比较的一般了。看来有的身材更适合脱了看。不过,演技真不错,很会用表情,有发展潜力。

  《接吻》观后感(六):也许仅仅是因为寂寞……

  当物质世界高度发达的时候,精神文明却在逐步的滞后。现实社会造就的巨大精神压力,带给很多人的往往是无止境的孤独感和极端的空虚。当这些情感无处投递的时候,边缘性社会问题就会爆发。《接吻》就正是在探讨这样的社会问题。

  京子是被现实社会扭曲后,走向病态的边缘产物。她没有朋友,不与家人来往,也不善交流。在这个社会里,她是绝对孤独的,这样的孤独感使她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继而憎恨整个社会。这种类似于病态的心里导致她出现严重的障碍性社会问题。

  板口,同样扭曲社会的病态产物。儿时的孤独与寂寞,使他将毫无关系的一家三口在家中残杀。之后板口选择自首,在面对媒体采访和律师的询问时,他始终保持沉默。对罪行既不承认也不推脱,没有丝毫的情感。唯一的回应就是那个天真却麻木的微笑。

  京子被那个诡秘的微笑吸引,开始疯狂的爱上了板口。这样病态的爱情,使京子偏执的认定她与板口是这个社会中的命运共同体,他们被社会残忍的抛弃,忍受着孤独、寂寞。如今,他们相遇,终于不再是孤独的个体了,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至少还有彼此可以相互勉励,可以并肩的战斗来对抗并报复这个对他们不公的社会。

  京子开始给狱中的板口写信,送各种生活必须品,甚至大方表示她的爱情,她告诉板口,他说话的时候,就是他接受她的爱的时候。板口被京子的爱感动,终于开口向律师说出了杀人的经过,并承认自己对受害人及这个社会的悔意及歉意。但这一举动在京子的眼中,却成了最无情的背叛。在探视的时候,京子就像被同伴出卖了一样向板口争论着,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又被抛回到了无情、冷漠、麻木的孤独世界当中,从新饱尝寂寞带来的痛苦,她坚信的战斗在那一刻化为泡沫。板口向她强调他们的不一样,面对一个即将被处死刑的杀人犯,京子的孤独与板口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京子并不理解,就像她拒绝长谷川时说的那样:“我陷进去了”。

  京子确实陷得很深,为了谋求并证明他们是同一种人,也同样为了惩罚背叛和结束这无休无止的孤独,她用号称送给长谷川的礼物,极端的将板口杀死,完整的给她的爱划下了句号。之后她亲吻了长谷川,这是她留给现实社会最后,也是最有力的一个吻。但是孤独并没有消失,它还在这个社会继续绵延,京子在最后麻木的要求长谷川,不要再管我了,是一种绝望,与其继续回到那个麻木、冷酷的世界,不如带着曾经的幻想和怨恨迎接死亡。

  影片讨论了当今日本社会体制下,人的情感及心理。唤醒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后,对精神世界空虚、孤独的关注。导演选用了一个极端的故事,以板口和京子为两个同样社会产物下,选择的不同情感爆发为主要线路。他们作为同样社会发展后的边缘人,心里问题引发的不同社会性问题。影片无容置疑的获得了日本年度十佳,更多的是取胜在了题材的探讨上,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接吻》观后感(七):你,,,会爱上一个杀人犯吗?,,,,,,

  中午边吃饭边看《接吻》,下载这部片子完全是对它的剧情感兴趣,提前看了简介。

  片子的节奏很慢很慢,非我曾经看的那些片子的类型。。。

  京子对坂口的爱情,应该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吧,对一个杀人犯一见钟情,必不是平常人所为,而京子,也绝不是个平凡的女人,她无法融入这个社会,受尽身边人的无视,寂寞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早已对生活无所谓,对世人无所谓,只是活着而已,怎样都好。后来她在电视上看到了坂口,也许正是坂口对着镜头的那个笑让京子产生了共鸣,她欣喜的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有另一个自己,她不是寂寞的,还有人和她一样,她拼命地搜集关于坂口的一切,和坂口的律师交流,给坂口寄日用品、写信,参加坂口的每一次审判会。从开始的迫切的想听坂口的声音到最后的请求坂口和她结婚,京子的所作所为没有人能理解,身为坂口律师的长谷川也只是在一边默默帮助着京子。后来,坂口背叛(京子眼中的背叛)了京子,他像世人坦露了自己的心声,这是京子所不能容忍的,她只是希望自己和坂口两个人在他们的封闭世界里安静的活着,不让任何人进入、不让任何人来理解,坂口违背了她的想法,所以,最后,京子在坂口生日那天杀了他,对于和长谷川的那个吻,是京子的一种不满的发泄吧。

  自己的幸福自己知道就好,自己感觉就好,无需给世人证明什么,自己的幸福又或许在别人眼中是不幸、是无法理解的,那又怎样?

  《接吻》观后感(八):以上各位不能给出高分的理由

  各位看过以后的一片木然,让我觉得非常理解的同时,也觉得有些可惜。

  我估计没看明白的成分居多,甚至因为没看明白而恼羞成怒才写恶评的居多。

  没看懂的大概原因有几个:

  1,字幕有问题。本人是不要字幕直接听对白的;看字幕的基本上很难理解剧中要表达的意境;别生气,真是这样。

  这部片的对白几乎占了绝大部分篇幅,特别是女一号的态度变化,字幕根本没做好。我就不一一指出了---因为我并没看字幕,我只是从其中的日语中的一语双关和前后对应文的程度上分析,非日剧翻片老手,估计理解不了。

  2,对日本社会理解不了。

  简单地说, 日本是个出什么状况都不算新鲜的比较BT的国家。我甚至有理由相信,这部片子取材于真实事件。

  在日本团体存在意识极为强烈,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经常听说欺负(YIJIME)人的新闻,小学开始就是如此。

  因此被歧视和被欺负的人容易走上这种轨道---哪像我们啊, 还有居委会的大妈来劝劝你。

  从这点, 我很担心中国的发达城市里会出现很多这类因为缺失了沟通变成了被社会遗忘了的边缘人的命运!

  3,不能脱离故事的逻辑性来认可本片。

  你别管他为什么女一号会这么奇怪,电影毕竟讲故事的,你要看合理性和演技啊。从这一点说,某些时候,越是奇怪的故事越发难以演绎,这就是它在日本好评的主要原因===也是日本式价值观的成果物。

  我其实不算很喜欢这类电影。 之所以看,完全是因为奖项以及推荐, 看完了很索然,但是确实觉得演的不错,拍摄也不错。就给4粒吧。

  微笑。

  《接吻》观后感(九):蒙娜丽莎微笑之后现代版

  看完心中很复杂,这不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电影,也许多少和刻意冗长缓慢的铺陈有关,使得姗姗来迟的高潮惊悚得叫人措手不及。京子在杀人未遂之后的强吻令人瞠目结舌,相比之与杀人犯之间莫名的情结简直就是把观众逼入了穷途末路。完全不能理解这一行为的逻辑,影片无疑从某种意义上成功了,它不期待你的理解。

  京子是被社会扭曲的,如果没有遇见电视中的杀人犯,那么她可以成为你工作中稍显内向的同事,生活中温婉单纯的邻屋……但是当导演把打火机送到她面前,一切都逐渐偏离了正轨。即便孤芳自赏的京子原本就不屑于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不能改变群居动物本性上拒绝孤独的事实,所以在发现“同伴”时京子乐坏了!那种长久积郁之后的爆发急不可待,同时加速了京子走向毁灭的步伐。在代表社会舆论的媒体向她投注大量报道和兴趣的贪婪面前,她以沉默和微笑作为抨击这个世界的抵抗和讥讽。这一切都是她期望的,是逆反的愉悦,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奋战,这是关键了。

  最后,这种病态情感的演绎总是能在女人身上得到更为惊艳的戏剧效果,因为女人是彻底的情感动物么?因为女人是门深不可测的学问?都不错,因为“女性本身就是一个家”。

  《接吻》观后感(十):选片失误

  忘了为什么会下这部电影,一般来说我选择电影有三个标准:一见钟情、IMDB、人气,按优先级排列,这部片没什么人气,IMDB分数也不高,看来是一见钟情了,结果也失望了,节奏一如继往的慢,日片的通病,或者说日片的气质生而如此,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要拍上十几秒,所以只能在心情很平和又很无聊的时候看,挺喜欢丰川大叔,这是我选片的第四个标准,事实证明这个标准也不靠谱

  实在不知道女主为什么爱上了那个杀人犯,因为长得帅吗?她怎么和我一样肤浅呢。。。。

  仲村是我喜欢的另一个日本演员,记得很早以前一部电影,他演个杀手,酷到秒杀,可惜,老了连上一脸横肉,脱离了我的偶像队伍

  我越来越肤浅了。。。。。。罪过,但它确实不好看,不是我的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